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心得體會 > 《觀察兒童》讀書心得體會通用

《觀察兒童》讀書心得體會通用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52W 次

當我們對人生或者事物有了新的思考時,可以記錄在心得體會中,這樣我們可以養成良好的總結方法。那麼好的心得體會是什麼樣的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觀察兒童》讀書心得體會通用,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觀察兒童》讀書心得體會通用

《觀察兒童》讀書心得體會通用1

自從在兩年前拜讀了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一書之後,我對他的教育理念充滿興趣,一種追探的願望十分強烈,陸陸續續讀了他的幾本書,《把整個心靈獻給孩子》這本書,對我的教育工作有很大的啓迪。尤其是一個個小案例給我提供了教育的對比,如同一面面鏡子能映照出教育的差距,折射出有效的教育途徑,也透視出我的教育反思點和教育的方向,下面就對比事例談談我的感想。

事例描述:一天早晨,蘇霍姆林斯基在校園裏散步,看到幼兒園一個4歲的女孩摘下了校園的花房裏新開的最大的一朵玫瑰花,從容地向外走。蘇霍姆林斯基很想知道她爲什麼要摘花,就彎下腰親切地問:“孩子,你摘這朵花是送給誰的?能告訴我嗎?”小女孩說:“我奶奶病得很重,我告訴她學校裏有這樣一朵大玫瑰花,奶奶不相信,我現在摘下來送給她看,看過後我就把花送回來。”蘇霍姆林斯基的心顫動了,他帶着小女孩,從花房裏又摘下了兩朵大玫瑰花,對孩子說:“這一朵是獎給你的,你是一個懂得愛的孩子;這一朵是送給你媽媽的,感謝她養育了你這樣好的孩子。”

情景對比一:一天早晨,我在上班路上,看見一位老奶奶攙着一位小孫子正從我家樓下經過,老奶奶看見花壇中有一棵月季花樹上盛開真粉色的月季花,一邊走一邊對小孫子說:“奶奶去摘一朵,你拿到幼兒園。”小孫子說:“老師說:‘公園的花不能摘,大家要愛護。’”老奶奶說:“老師又沒看見,你對老師說自己家的,不就行了。”說完,老奶奶就摘下了其中開得最大、最豔的一朵。我親眼見證摘花經過,卻沒有上前阻攔和教育,只是在思考着一個問題:“教師的教育價值究竟是什麼?只是純粹的課堂或是口頭文化還是應該體現在教育波及的整個生活?”在這個事例面前我是一位教育無爲者。

情景對比二:在藝術主題活動《秋》的活動背景下,小婕帶來了香撲撲的桂花,整個班級瀰漫在甜滋滋的桂花香中,大家感受到很溫馨和甜蜜。

小憶低聲說:“這個花我看見在濱河花園摘的。”小婕的臉一下子暗沉,斜眼看着小憶。眼神中彷彿說:“誰讓你說的!”我相信小憶的話,因爲他是小婕的鄰居,他們又是好朋友。聽後,我了小婕花真正來源,小婕不置可否。這時,老師採用說教的口吻說:“小婕把花帶到幼兒園,說明她有關心班級,愛同伴的心意,但這種行爲對不對?爲什麼?”接着說:“如果有了這份心意,最好怎麼做合適呢?”

又接着說:“公園裏的花是公共綠地,大家要愛護,才能美化我們居住的環境。”

三個相似的事例,卻折射出不同教育理念下三種不同教育行爲,也反映出不同兒童觀影響下的教育行爲,雖然只是很普通的事例,卻發人深省。我的教育起點在行爲規範的本身,是幼兒耳熟能詳的、條條框框的規則,缺乏人性和情感性,顯得比較生硬和枯燥,以說爲主,老師常常有這樣的感嘆:“孩子說說都會、聽聽都懂、就是做做脫軌。”第二個教育無力的案例就是這種教育方式下的產物。而蘇霍姆林斯基的教師卻意味深長,讓教育者記憶終身。蘇霍姆林斯基認爲:沒有什麼比人更重要的了。教育學當成一門“目中無人”的學科,他談論的中心始終是人,人的思想、人的智力、人的情感。教育是幫助人成長的學問,具有強烈的社會性、情感性。教師是學校教育的主要承擔者,更需要有唯美的靈魂、高尚的道德、資深的專業文化,富有生命力和情感化的教育方式引導孩子、教育孩子、在生活教育情境下鍛造他們完美純潔的心靈。

用愛拉近老師與孩子的距離——讀《教育在十字路口》有感

寒假讀了《教育在十字路口》一書,作者對於教育的目的作出了獨到的見解“教育的目的應在於:藉助知識、智慧和愛,使個體獲得精神解放,並以此喚醒和釋放學生本性中的精神渴望,提升學生的心靈層次。因爲唯有當教育成爲精神自由的主人,背離技術至上的奴隸時,其才能正真地擺脫徘徊,走出十字路口。”作爲教師的我們,特別是一個班級的'班主任來說,用我們的愛來教育孩子,能夠使孩子在學校的生活更加地愉快,身心能夠健康地發展。

“誰愛孩子,孩子就會愛他,只有用愛才能教育孩子。”班主任要善於接近孩子,體貼和關心學生,和他們進行親密的思想交流,讓他們真正感受到老師對他的親近和愛。

一、愛就在學生的身邊

從學生出生到成長的每一天,都受到自己家長的愛與關心,但是由於學生年齡小,平時沒有感受到這一份就在身邊的愛,班主任平時可以利用晨會和班會通過講故事等活動,讓學生通過故事感受到孩子成長過程中父母長輩對自己的成長所付出的愛,這一點尤爲重要。

因爲有愛,有時會得到父母的讚美,在讚美的同時幫助孩子學會欣賞生活中的美好;因爲有愛,有時會受到父母的責備,但是責備的同時幫助孩子學會了分辨對錯;因爲有愛,有時會得到老師的表揚,這表揚讓學生看到了其他人身上的優點;因爲有愛,有時老師會批評學生的錯誤,這批評讓學生學會了知錯就改;因爲有愛,有時會得到他人的幫助,而讓學生感受到助人之後的快樂……愛就在學生的身邊

二、愛我們身邊的人

注重學生的身心全面、和諧發展。要培養教育學生具有有責任感、文明禮貌、寬容和尊重他人,我們要教育學生學會關心他人。關心他人可以從關心自己的父母開始,關心身邊的人,關心集體,關心學校,關心班級。

在冬季三項比賽前的準備階段中,解萌二年級了還不會跳繩,班級裏的其他小朋友沒有嘲笑她,而是每次大課間活動的時候在邊上幫助她練習跳繩,把自己在學跳繩時的經驗和她分享。當解萌學會了跳繩後,其他的同學大聲地告訴我“陶老師,解萌會跳繩啦,她能連起來跳二十多個了!”看到一羣孩子在那裏爲她感到高興,讓我也十分地感動。解萌在在練習跳繩的過程中體會到從不會到會再到熟練,這樣的過程是需要付出努力的,但是自己的努力是一定會有收穫的,其他的孩子也在幫助解萌的過程中感受到了同伴之間的互助和分享是多麼地快樂,發自內心的關心幫助身邊的人。把我們的下一代真正培養成有開放頭腦、寬闊的視野、博大胸襟、平衡的心態、高遠的志向,能適應現代社會挑戰的新一代。

《觀察兒童》讀書心得體會通用2

這是爲了補單位作業,寫的不夠走心。

但是也有一點淺顯價值。

《觀察兒童》是幼兒園教師必讀叢書,觀察記錄是一種證據形式,無論是國家職業資格認證體系要求你這麼做,還是因爲你工作單位的記錄體系要求你這麼做,有一點是肯定的,通過呈現出觀察記錄,你將展示出你在兒童發展方面的豐富知識,以及構成各種不同類型的觀察需遵循的原則和方法,而作爲記錄的一種方式,還要考慮不同記錄方法各自的優點、缺點以及可能的偏差。

書中告訴我們怎樣使用這本書?

對於新手教師,我們只需要跟着章節順序通讀一遍,收穫是良多的。我覺得特別好的地方,這本書內容是逐步加深,讓我們讀者逐漸掌握觀察實施的全部過程,尤其是觀察的案例寫的非常詳細,書中還有很多練習題目,幫助我們構建起觀察技術和知識體系。

書中的內容體系很清楚:爲什麼要觀察;一步步教你如何呈現觀察;試驗觀察技術、拓展和運用觀察、將觀察和評價與基礎階段的早期學習目標聯繫起來等,通讀整書後,我們對觀察這件事有了新的認知和概念。尤其是指導我們一線教師如何去觀察兒童,觀察些什麼呢?心中瞭然。

而這本書不僅僅是指導幼兒園教師,很多新手父母也值得來研讀本書,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教育才是孩子的根基,孩子如同小樹苗一樣需要陽光、雨露的滋養,才能茁壯的`成長,所以父母得看懂孩子的發展、內心的需求才能在愛的環境下茁壯成長啊。

我們必須明白一件事,觀察兒童絕不是一件浪費時間的事情,通過觀察,我們會了解兒童當前達到了什麼發展階段,而後我們能將他們的進步與這個年齡段羣體應當達到的水平範圍作比較,從而繼續引導他們發展各種活動。作爲一位父母,如果是個有心人,在觀察孩子的過程中,會及時捕捉到您的孩子是否落後於其他孩子或者能力超出一般孩子的需求,這樣也許不會錯過一些最佳治療期,以及最好的定向培養與栽培。

觀察是讓老師和父母體會每個兒童、每個生命的獨特之處。

當父母和孩子靜靜在一旁註視着您的孩子,孩子是能感受到這一份力量和鏈接,孩子能更加安心、穩定、專注自己手裏的小事,內心需求被滿足。

觀察不僅侷限兒童,少年也是可以的。在生活中做一個有心人,我記得在7年前,小班新生入園我們班來了一位新小朋友,在親子活動中,我發現了孩子明顯的異常,有攻擊性行爲,眼光不觸及人羣,不會表達,我第一時間跟家長溝通,家長也信任我,沒有任何不舒服,去常州醫院諮詢,特別幸運的是沒有錯過最佳治療期,休學去康復中心康復了2年時間,大班的時候回到我們的班級,已經有了很明顯的進步。現在這名孩子已經5年級,基本上能跟上班級同齡孩子的學習步伐,這是一件可喜的事情。

所以,即便孩子已經5年級,這位家長還是時常和我保持聯繫,每個節日問候祝福必到,我被深深感動。從新疆回來,給我送來特產,在新疆旅遊時,沿途給我發風景美照。力邀我們全家去新疆旅遊。

這份情誼,作爲一名普通幼兒園老師,是不是太厚,我把當作我真誠付出的回報。愛出者愛返。

我是很普通的幼兒園老師,但是我得到太多家長的厚愛,尤其當孩子,很多年,一部分家長轉化爲朋友的獨特感受。

不過,我們也要正確對待這個家庭背景情況。爲什麼這名兒童的家人當時沒有覺得自己的孩子異常呢,一方面家長的認知水平不夠,一方面來說,本身這個男家長離異獨自帶養孩子,內心也是有點扭曲的,自己的愛不夠如何能夠把愛給到兒子呢。目前,我並不清楚醫生是如何判斷孩子的病情,而從我的角度看,孩子更多需要心理的營養和觀察。攻擊性行爲、眼神不觸及人羣、不會表達,這樣典型的症狀都說明孩子在0到3歲安全感嫉妒缺乏,不被愛,不被正確的愛。這是家庭的問題,而家庭背後又是整個家族的問題。一併在孩子的身上凸顯。當然這個不僅僅是今天我來談觀察兒童這本書的範疇。我想表達的是,養育一個身心健康的孩子,需要家長不斷更新自己的知識和觀念,不能守舊固有思想,今天我們的孩子已經不同於20年前、30年前的我們,我們還沿用老舊的育兒思想去教育孩子,我們必將和孩子漸行漸遠。

文末,我還是呼籲家長,新家長,老家長,養育孩子這件事,不是小事,我們不僅僅滿足孩子吃喝拉撒的外在需求,我們更應關注孩子內心需求,一個眼神,一個擁抱,一個鼓勵,一個讚歎,都深深滋養到心靈深處。

《觀察兒童》讀書心得體會通用3

在貫徹落實《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的過程中區域遊戲現場變成了教師觀察,瞭解,解決幼兒行爲問題的第一手資料所得。“理解與尊重”,“保護”,“珍視”,“接納”,“允許”等詞語,充分體現了對於“兒童”“童年”的尊重,提醒了我們有必要通過學習來重塑兒童觀。讀《觀察兒童》讓我學會關注以下三個方面內容:首先,兒童的行爲表現是什麼?其次,兒童爲什麼會出現這些行爲表現?再次,我們教師怎麼辦?當遇到兒童有一些“行爲問題”時,我們一線教師往往是先考慮“怎麼辦?”“而較少花心思去搞清楚兒童的行爲本質是什麼,從而導致對兒童的行爲本質是什麼”的認識產生了這樣那樣的偏差。無法有效地解決兒童發展中的問題。

例如區角遊戲“有趣的不倒翁”活動現場,洋洋小朋友一直在旋轉手中的不倒翁,還自言自語:不倒翁像葫蘆形,下面大上面小。它怎麼這麼重啊?他用尋求的目光投向我。“拆開來看看”洋洋,斌斌,皓皓三個小男生迅速將上下兩部分開,發現了底部有個很重的東西,是不能取出來的,而且還佔了一半的位置。然後,孩子們自己動手製作不倒翁,蛋殼,沙子,乳膠,紙片,塑料剪刀,被稀釋了的漿糊,三個孩子對材料一番研究,討論之後,紛紛說道:“可以用蛋殼做不倒翁的外殼,把沙子從小孔中灌進蛋殼做不倒翁的底部,用紙片堵住小孔不讓沙子漏出來,用顏料裝飾蛋殼但始終沒有人說到被稀釋的漿糊的用途。

在接下來的時間裏,三個孩子都忙碌地製作不倒翁來,還交頭接耳地商量着製作的方法,很快,洋洋做好了不倒翁,但是,出現了一個問題,不倒翁根本站不住,向哪邊推就往哪邊倒。皓皓也大叫:我的也站不住呀!這時,老師扮演了引導者的角色,請孩子們回憶不倒翁不倒的'原因,底部的什麼東西那麼重,而且不能移動。三個小傢伙突然明白了自己在製作不倒翁會倒的原因了。他們重新開始討論如何固定沙子。很快,斌斌明白了被稀釋的漿糊是用來凝固沙子的材料。“可以把漿糊倒進蛋殼裏,等它幹了沙子就會變硬,就能固定住了!”經過一段時間等待,倒入沙子裏的漿糊幹了。孩子們懷着激動而又忐忑的心情進行了最後一步的實驗,成功了!孩子們在經歷探索,製作不倒翁的過程中,終於明白了不倒翁的不倒之謎。

三位幼兒的表現,在老師眼中變立體了。正是《觀察兒童》讓老師把幼兒的行爲還原到情境中,瞭解他們行爲產生的機制和原理,客觀,全面,科學地解讀了他們的每一個動作,每一個表現內心的感受,幫助了幼兒用獨有的方式去獲取經驗,能力,情感,體驗。因此,我認爲“觀察兒童”這本書是老師貫徹《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區域性遊戲的抓手,能夠讓老師去發現,去欣賞孩子成長中的微小改變和進步。

《觀察兒童》讀書心得體會通用4

一線教師每天和孩子們呆在一起,融入到孩子的一日生活中,作爲參與式觀察者,具有得天獨厚的條件,更能保證觀察的隱蔽性,保證獲取觀察資料的真實性。

那麼,如何觀察呢? 爲此要增強觀察技能。

觀察的有效性(正確性)和完整性取決於你觀察時所依據的理論觀點以及你的觀察技能。

增加你觀察的準確性和可靠性的`三個方面:客觀描述、解釋或說明、評價。

爲了保證觀察的有效性,觀察不是偶然的隨機的,在觀察之前要知道觀察什麼,到哪裏觀察,以及怎樣觀察。在觀察過程中,切記“行爲是觀察和記錄的核心要素”。

對於每種觀察和記錄方法都有很詳盡的講解,並以舉例子的形式很清晰地闡明瞭各類觀察和記錄方法如何使用,以及它們的優缺點,其中提供的一些觀察記錄表,我們在設計自主性遊戲觀察表中,可以借鑑和使用。

全書圍繞一個關鍵詞“觀察”來講述。首先,對兒童的觀察是如此重要,如果不具備觀察能力,不能以有意義的方式“看”和“聽”,我們就不能與我們正在照看的兒童有效互動,無法理解並促進他們的生長和發展,也不能保護他們免遭危害。其次,觀察,尤其是自然情境中的觀察是瞭解兒童、瞭解他們知道什麼以及他們能夠做什麼的最真實的評價方式之一。

《兒童行爲觀察記錄指南》從理論上更清晰地認識了爲什麼要觀察兒童,觀察兒童行爲後該如何評價這一行爲。從實踐上,爲觀察記錄表的設計提供指導,爲更有針對性地觀察提供範文和依據。對於幼兒遊戲中的一些行爲,並具備觀察能力的人,沒有敏感性,看到的只是表象,不能透過現象看本質。看完此書,猶如被特訓一番,嘗試着在幼兒遊戲中學着去“看”,不斷提高自己分析問題的能力,日積月累中專業能力得到進一步提升。

《觀察兒童》讀書心得體會通用5

由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單敏月、王曉平翻譯的《觀察兒童》一書是一本極具參考價值的工具書。我仔細閱讀了這本書,並做了記錄。在第一章裏,主要解釋了“我們爲什麼要觀察”,並介紹了幾種記錄觀察的方法;第二章是“一步步教你如何觀察”;第三章是更全面地介紹各種觀察法,並給出許多實例;第四章是更詳盡地回顧了記錄觀察的益處,以及觀察對於兒童的重要意義;第五章是“將觀察和評價與基礎階段的早期學習目標聯繫起來”;第六章是對各個發展性領域分別作了介紹,並列舉了一些與早期學習目標的標準有關的活動,對我們想拓展兒童經驗有所幫助。第七章是“發展的里程碑:從出生到8歲”,可供我們參考查閱。讀了此書,我深刻的認識到通過觀察和記錄兒童的成長情況,進而滿足兒童的需要,同時也使自己在規劃未來的專業發展時,能更清楚自己需要學習和完善的方面。

觀察兒童可以讓我們快樂地體味每個兒童的獨特之處,作爲一名幼兒教師,非常清楚觀察兒童絕對不是一件浪費時間的`事情,因爲觀察,讓我們更加了解孩子。但問題是我們要如何更科學的觀察、記錄,通讀本書讓我獲益匪淺。書中在內容的安排上步步深入,讓我們逐漸掌握觀察記錄的全過程,而且其中觀察記錄的例子也比比皆是,會讓你查找起來更加方便,書中還有許多具體的練習活動,完成它們讓我更好地建構起觀察技術和知識體系。

通過閱讀此書,讓我對爲什麼要觀察兒童,怎樣觀察有了更爲清晰的認識,並將自己觀察得到的發現與工作實踐聯繫起來。通過觀察兒童,我們能瞭解他們已經達到了什麼水平,更好地理解兒童爲什麼做某事,強化我們關於兒童發展的知識,從兒童的視角去看事物。

真正做到學會觀察,還需要我們在工作中不斷地練習、實踐、反思;才能做到科學、客觀,有效。

《觀察兒童》讀書心得體會通用6

“嬰幼兒是天生的學習者,掌握環境和征服世界是他們與生俱來的本能和驅力。”本書譯者開篇的一句話,讓我感觸良多。是啊,既然幼兒本身就是學習者,所以如何來爲幼兒創設一個良好的環境,促進他們的主動學習,從而建構自己的知識經驗,就成了我們老師們的一個首要任務。如何做好這一點,就要靠我們的細心與用心。

一、 細心去發現。

在很多遊戲中,具有很大自由度的自主遊戲,一直是幼兒們的最愛,在自主遊戲中,孩子們可以充分發揮自己的自主性,自由地玩樂,從中獲取着自己需要的知識經驗。正如本書第5頁中“8 歲卡門和7歲約翰之間的對話”,其實事情的越因很簡單,就是他們倆幫玩具娃娃洗澡與洗玩具娃娃的衣服。對於很多人來說,這是一件很平常的事,但是筆者卻捕捉到了這一細節,在關注他們的對話中,發現孩子們其實是一種有目的、合作的玩,他們在其中不僅交流自己已經獲得的知識,還能一起用所得的知識解決實際中碰到的困難,其中有假設、有實踐、有結論。而這種發現,就能很好地幫助老師建立對孩子自身經驗的認識,不斷創設有利的環境,從而幫助孩子們在此基礎上進行進一步的提升。可見,孩子們的學習遠處不在,關鍵在於老師要具有一雙慧眼,不斷髮現孩子們的自主學習,從而做好自己“支持者”的`角色。

二、 用心去引領。

老師在發現孩子們的自主學習與興趣點後,如何來進行引領,則又是一項關鍵。在這其中,老師首先要進行分析選擇,選取其中有價值的點,來進行進一步的生成活動。因爲孩子畢競是孩子,認知能力差,是非觀念不清晰,盲目地隨着幼兒走,就失去了老師的引領作用,也會讓孩子們走入誤區。如本書第4頁中“6歲艾沙卡的故事”,老師在得知艾沙卡洗汽車的發現後,敏感地捕捉到了其中的價值,從而設置了一些場景,來引導艾沙卡進一步的實驗。雖然學習並不是在學校開始、在學校結束的,但和媽媽洗車的經驗開啓了艾沙卡的思維之窗,而老師的引領與幫助,通過在學校和同伴們一起進行的活動,艾沙卡的經驗進一步獲得了擴展,這其中,老師的引領作用就是其中的關鍵。

細心去發現孩子們的生活與遊戲,用心去引領其中有價值的點,那麼我們老師就能真正讀懂孩子們的思維,與他們靠得更近,真正做好我們“孩子學習的支持者、引領者與合作者”。

《觀察兒童》讀書心得體會通用7

近期,結合培訓班的作業要求與自身的工作需要,將《觀察兒童》翻閱了一遍。翻閱第一章,就被這本書吸引了。因爲內容是我現在工作研究所需要的,其次,這本書不似一些書講述高深理論,離我們感覺很遠。它的陳述方式更像有一位導師,就在你的身邊向你娓娓道來你在觀察中的一些問題,並用具體的案例,可借鑑的解決的方法讓我知道今後該怎麼做。這本書讓我受益匪淺,引發我進一步深讀它的興趣。

一、教師要學會觀察

意大利的瑞吉歐教學思想中有這樣一句話:“接過孩子拋過來的球,並拋還給孩子。”它告訴我們,作爲一名教師,要隨時注意觀察幼兒,及時捕捉幼兒中有價值的問題,然後再把問題“還給”幼兒,讓他們“接過球”,投入新一輪的思考、探索,從而使主題活動不斷深入。在教育教學過程中,雖然在運動、遊戲中注意觀察兒童,注重了幼兒的個性,但沒有深層地科學地去觀察。通過學習使我懂得了要以欣賞、包容、研究的態度觀察幼兒。要有一種開放性的心態,充分了解兒童,解讀兒童的行爲,理解兒童的行爲。

在活動中,我們可根據教育活動目標的達到程度對幼兒進行觀察,教師提出教學目標是一致的,要觀察幼兒在完成教學目標中的困難在哪裏,教師提供的活動材料是否適合,充分,是否有可操作性。還需要有“鷹”一般的目光,捕捉每位幼兒身上的閃光點和個別差異。然後根據孩子發展的水平來調整教學目標,設計教學活動,提供有利於進一步發展的材料,使教學活動目標性更強。

二、選取合適的觀察角度

無論什麼樣的觀察活動都可以讓觀察者獲取大量的信息,但觀察者從不同的角度獲取的信息,其價值是不同的。因此,觀察者首先應根據觀察目的,選取合適的觀察角度,以獲取有價值的信息去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在實際工作中,有些教師就因爲沒有根據觀察目的選取合適的角度,而使其“客觀描述”籠統、簡單,致使觀察活動流於形式,失去意義。例如,某教師對一位新生入園適應情況進行觀察,觀察記錄中僅有一句“xx小朋友走到教室門口,抱着媽媽說不願上幼兒園”。可以說這是一次意義不大的觀察,教師無法通過這次觀察尋找有效的教育切入口。我們都知道,大多數新生在入園時都有哭鬧現象,不同幼兒有不同的表現,教師只有通過對幼兒哭鬧持續時間、父母處理方法、幼兒情緒變化過程等細節的觀察,才能針對不同幼兒的特點尋找切實有效的新生入園教育策略。

三、教師要學會參與和傾聽

“參與”就是教師要學會在活動中成爲幼兒的支持者、合作者與引導者。幼兒探索活動的過程,是幼兒與教師共同建構、共同表達、共同成長的過程。沒有參與,就沒有觀察。

“傾聽”就是教師要學會做孩子的忠實聽衆。在“童聲”中理解幼兒的生活,在“童聲”中推動幼兒的探索。只有學會了傾聽,教師才能與幼兒產生互動的心靈感應,才能更好地幫助幼兒在探索活動中不斷地成長。例如:某教師要教小朋友用三個圓做成一隻小蜜蜂,孩子們興趣很大。在孩子操作中,教師一會在這桌幫忙一會又到那桌說說話。她的行動在告訴我們她在觀察孩子的操作,並試圖發現需要幫助的孩子以便及時的提供援助。結果她並沒有發現她所認爲的不會做的孩子,只能機械的等待孩子呼喊她“老師,我不會”。很顯然,老師錯過了觀察孩子、瞭解孩子最好的時機。她所理解的觀察是主觀的,被動的。在參與的過程中,她沒有傾聽到孩子真正的需要,她的孩子是否需要她的參與、哪裏需要她的參與,她沒有獲得這些信息,所以她的觀察毫無結果和意義。

但是,我們所強調的參與和傾聽並不是獨立的兩個觀察的前提和條件,他們是相互促進相互影響的。在探索活動中,對孩子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師生互動要求很高。很多老師在孩子的活動中能很好的參與,並認真觀察孩子操作情況,也能很好的傾聽孩子的講述,但是這樣的參與有很多的盲目性,這樣的傾聽也比較形式主義,所帶來的觀察也只能是粗淺的、表面的。觀察孩子在探究活動中的`表現,首先要參與,但這樣的參與不是老師主觀的或是活動要求的參與,而是認真傾聽孩子的需要,孩子需要老師、歡迎老師、願意和老師一起操作,這樣參與進來觀察到的孩子是最自然的、最生動的,瞭解到的信息也是最真實的,而我們反饋給孩子的也將是最及時的、對他的操作最有意義的信息。

四、重視對幼兒操作過程的觀察

在觀察幼兒的操作活動時,很多教師常常重結果、輕過程。如某教師這樣記錄:“xx到美工組玩了一會兒,什麼也沒畫出來,就到別的組去了。”這位教師只注意了操作結果,對幼兒在操作過程中是否有興趣、如何擺弄材料等細節卻忽略了,而這些信息往往更能使教師受到啓發,並促使教師進一步採取有針對性的措施來促進該幼兒在現有水平上的發展。因此,教師應重視對幼兒操作活動過程的觀察。

五、注意觀察記錄的客觀有效性

教師所做的觀察記錄應該是對幼兒活動情況的真實而客觀的反映。有些教師的觀察記錄中,發現他們持續觀察的時間較短,沒有將幼兒放在一個完整的情境中進行了解,教師往往只抓住幼兒說的幾句話或幾個動作就結束了觀察。用這種不夠到位的觀察來指導教育行爲,難免帶有主觀性。還有些教師記錄的觀察內容並非親眼所見,而是根據其他幼兒反映的情況記錄的,這就很難保證真實、客觀、全面,教師據此分析孩子的發展情況也不一定與實際相符。

因此,我們應科學的觀察幼兒,這是在實踐中不斷探討、學習的基本功。應以正確的兒童觀、教育觀指導自己的教育行爲,不斷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最終成爲最好的觀察者。

好書,是能引發讀者思考。這本書無論是內容還是編撰的格式,給了我工作思路上的觸動。以上是初淺的認識,今後會再細細研讀,改變自己,完善自己。

《觀察兒童》讀書心得體會通用8

通過認真的通讀《觀察兒童》這本書的每一個章節後讓我受益匪淺,深有感悟,結合實際工作,使我更深刻的理解到,每個孩子就像是一本本的書,千變萬化,多姿多彩,每個孩子在遊戲中的表現也各不相同。這就需要教師不僅要對全班幼兒的遊戲行爲進行觀察,瞭解幼兒的遊戲總體情況,如幼兒的興趣、參與程度、交往合作等,還要對個別幼兒進行觀察,瞭解不同幼兒的想法、能力、需要並給予適時的指導和推動。觀察的一個基本目的就是加深成人對幼兒的瞭解。

著名教育家蒙臺梭利說:“唯有通過觀察和分析,才能真正瞭解孩子的內在需要和個別差異,以決定如何協調環境,並採取應有的態度來配合兒童成長的需要。”那麼教師觀察並不是盲目的、隨意的看着幼兒,需要有目的性、連續性地觀察、記錄幼兒的行爲語言。書中提供了大量的幼兒早期學習目標,可以正確地幫助你去進行定位,明確目標,有科學的理論依據;其中還有許多具體的練習活動,可以幫助我更好地建構起自己的觀察技術和知識體系。通過閱讀此書,讓我對爲什麼要觀察兒童,怎樣觀察有了更爲清晰的認識。如:

我們爲什麼要觀察兒童?——爲了發現他們獨特的特點。

我們能看到什麼?——兒童能夠做些什麼;他們怎樣接近問題,以及嘗試怎樣解決問題;兒童自得其樂。

通過觀察兒童,我們能瞭解什麼?——他們已經達到了什麼水平;更好地理解兒童爲什麼做某事;強化我們關於兒童發展的知識;從兒童的視角去看事物。通過觀察兒童,我們怎樣幫助他們?——通過提供活動、資源或支持,促進這些發展性技能。

通過觀察兒童:我們評估他們的需要,拓展他們的經驗,促進他們的學習。書中以具體實例一步步教我們如何呈現觀察,讓初學者能更直觀地瞭解具體的`操作與記錄方法,從而對每一次的觀察確定目標和目的,詳盡觀察情況的記錄做到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並將自己觀察到的發現與工作實踐聯繫起來。反思我們現在的個案觀察,通常是以敘事型、描述性觀察,形式比較單一,而且並不是特別規範,我們每個人都有必要認真學習一下敘事型觀察的記錄和描

述方法,在書中特別指出“要求你安靜地坐着,儘可能不引起絲毫的注意,要記得,你若與兒童發生互動,他們的行爲就會受到影響。”從這一點可以解讀到,保持幼兒的自然狀態,發現孩子的真實反映,教師儘量做到迴避而不是介入。記錄的細緻和客觀是敘事型觀察的書寫要求,通過一個實例讓我感受到觀察者的細緻性:她把一個兒童的動作、時間段、語言、語氣、表情都描寫的十分詳細具體,看着這一段文字,我的腦海中也隨之浮現出當時的場景。我想這個範例給我的啓示就是不要放過觀察對象的細節,往往細節就是反映對象的特殊性,更能幫助我們分析出觀察者的發展狀態,有利於幫助教師進一步規劃對象的發展前景。

總之“觀察”是我們每一位教師必備的素質,要想提高我們的觀察能力,就必須在實踐中不斷嘗和摸索,形成一套適合班級幼兒發展的觀察方法。讓我們用意大利教育家蒙臺梭利的話來勉勵自己吧:每一位教師要將自己的眼睛練得如同鷹眼一般敏銳,能觀察到兒童最細微的動作,能探知兒童最殷切的需要。

《觀察兒童》讀書心得體會通用9

通過閱讀《觀察兒童》一書,讓我對觀察記錄有更多的理解,也更明白觀察兒童絕對不是一件浪費時間的事情。因爲觀察,會讓你快樂地體味每個兒童的獨特之處。

書中清楚的告訴我們要如何觀察、如何來記錄。

一、觀察方法形式多樣,選擇合適的方法觀察

觀察兒童可以隨時隨地進行但是你要想好要觀察他的什麼行爲,瞭解兒童在這個年齡段的發展水平。我們應當合理選擇方法觀察幼兒。在書中介紹了多種觀察兒童的方法,但是應該因人而異,要根據活動中的現實情況,選擇觀察方法。另外,我們不僅可以從兒童的'行爲上觀察兒童,也可以從兒童的繪畫成品、拼圖成品等來進行觀察。通過觀察兒童,可以分析他們的行爲,瞭解他們的需要,拓展他們的經驗,促進他們學習。觀察的最終目的是爲了從分析出的觀察結果,找出更適合兒童發展的方法。

二、一步步教你如何呈現觀察

在第2章中以書面、敘事風格來組織和呈現觀察時該怎麼做。用例子讓我們知道完整的觀察記錄是什麼樣子的,對我們以後寫觀察記錄時,有了參照,能更好的寫出觀察記錄。在清楚知道了觀察記錄是如何展現出來後,又給出了一個案例,讓我們嘗試在這個案例中找到它要告訴我們關於兒童的什麼,清楚了這一點,在接下來的觀察中你能針對一個領域進行細緻的記錄,告訴你接下來我們應該怎麼做。所以這本書值得我們去細細的品讀,從書中能解決你在寫觀察記錄時的一些困惑。

通過閱讀此書,讓我對爲什麼要觀察兒童怎樣觀察有了更爲清晰的認識。通過觀察兒童,我們能瞭解兒童已經達到了什麼水平,更好地理解兒童爲什麼這麼做,從兒童的視角去看事物。真正做到學會觀察,這需要我們在工作中不斷地練習、實踐、反思,才能做到科學有效的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