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心得體會 > 《月亮與六便士》讀後感彙編15篇

《月亮與六便士》讀後感彙編1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5W 次

當細細品完一本名著後,大家一定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此時需要認真思考讀後感如何寫了哦。現在你是否對讀後感一籌莫展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月亮與六便士》讀後感,歡迎大家分享。

《月亮與六便士》讀後感彙編15篇

《月亮與六便士》讀後感1

最初閱讀這本書的原因,是因爲書名吸引了我,很好奇爲什麼這本書叫《月亮與六便士》,便讀了這本書。

剛讀到書中主人公特里克蘭拋妻棄子拋下一切,遠走他鄉,從倫敦去了巴黎,沒有給出任何理由時候,我能想到的就是他外邊有人了,不然怎麼可能一個事業有成,家庭美滿的人突然之間可以一切都不要,遠走他鄉呢?他的妻子還有他家裏的朋友親戚們都覺得他肯定外邊有人了,議論紛紛,說什麼的都有。

後來,有人前往巴黎,在一個破舊不堪,亂糟糟的小房子裏找到了他。當時的他,穿着一件破舊的諾福克夾克,鬍子拉碴,好多天沒刮,雖很邋遢,卻神態自若。瞭解所有的事情真相後,才知道他不是因爲不愛他妻子,也不是因爲他身邊有別的女人了,而且因爲他想畫畫。多不可思議,一個四十歲的中年男子,就因爲想要畫畫,什麼都不要,在所有人看來他是瘋了,可只有他自己知道,再不開始,就真的'晚了。過後,妻子知道了後,同意離婚。說了一句:“他要是因爲外邊有女人了,他會回來,可他是因爲想要畫畫,就不會回來了”。

就拿當下來說,處在大數據的科技時代,又有多少人會像特里克蘭那樣,不顧一切,去追求自己的理想。可他就是做到了。即便是生活貧困潦倒,即便是病魔纏身,他都沒有放棄。他對理想的追求和熱愛達到了我們所不能理解的境界,這是值得我們學習的。

這本書給我的感觸挺深的,雖然理想和現實的距離有時候真的很遠,但讓理想照進現實多半大概就是比別人多了一份執着、多了一份堅持、多了一份勇氣。所以有夢就去追,不要在該奮鬥的時候選擇放棄那個本可以發光的自己。

《月亮與六便士》讀後感2

最近我看了一本書,名叫《月亮與六便士》。這本書是20世紀著名作家毛姆最著名的作品,暢銷了一個世紀。

當我看到書封面上的一行字時,我立刻被吸引住了:滿地都是六便士,他卻擡頭看見了月亮。但在閱讀的過程中,並沒有提到月亮與六便士,而講的是:“我”是一名年輕的作家,在一個意外的機會遇見了銀行家查爾斯·斯特里克蘭。誰知斯特里克蘭爲了心中隱祕的繪畫夢想,棄家出走到巴黎。他對世俗的一切都冷酷無情,不屑一顧,他曾迫使愛他而拋棄丈夫的布蘭奇自殺。但他對藝術有着一種非同尋常,無法抗拒的熱情。最終他來到與世隔絕的塔希提島,娶妻生子,最終雙目失明,疾病纏身。但他完成了一幅最爲偉大的作品,但在臨死前,他委託自己的土著妻子一把火燒了一切......我這才知道,月亮指高高在上的理想,而六便士指的是俗世與金錢。

毛姆把衆多的寫作手法運用的爐火純青,就像他自己講故事似的,一切似乎都那麼真實與生動。我看完後,差點以爲這一切都是真的,真有斯特里克蘭這個人。我彷彿不在看書,而在坐在火爐邊聽毛姆講故事,不禁沉浸在其中。

再看看這本書的主角,不屈不撓的斯特里克蘭。他只爲自己的'畫畫理想,放棄了家庭,放棄了名譽。貧窮潦倒,疾病纏身,可從未放棄自己的理想,這就是信念,這就是真正的持之以恆!但他卻沒看到自己的成功。一個人有了自己的理想和目標,持之以恆,不忘初心,才能達成自己的目標,才能獲得成功!斯特里克蘭的品質值得我們學習!

《月亮與六便士》是一本好書,我希望大家有空看看,一定能獲得心靈上的收穫。

《月亮與六便士》讀後感3

“月亮是高不可及的,而六便士遍地都是。多少人只擡頭看一眼月亮,又低頭繼續追逐六便土。”

初次拿起《月亮與六便士》,領教這句頗耐人尋味的句子後便一頭扎進書中的世界。書中的畫家擁有不俗的收入,可也突然消失在人海里,放棄爵位,放棄穩定優越的生活,一意追逐他對畫畫的熱愛。

起初我覺得他是個偏執的瘋子,誰會放棄實現的生活去追逐一個遙不可及的夢想?可又轉念一想:月亮是理想,是目標,而六便士是生活。世界上一心只顧着六便士的.人數不勝數:疲於工作的父母,埋頭苦學的學生,忍辱負重的工人……又有多少人像他一樣不顧六便士去追逐散佈着皎皎銀光的月亮?想到這便又對畫家肅然起敬了。

毛姆的文字機智幽默,畫面感極強,我彷彿能透過文字看到在破落髒亂的房間裏,蓬頭垢面的男人拿着廉價顏料畫着不被大多數人欣賞的畫。

可是,冷靜下來細細琢磨。滿地都是六便土,只有畫家擡頭,看到了月亮。屈服於生活,一生都低頭苦苦尋找六便士纔是大當數人不可逃脫的宿命。追逐理想固然可敬,但選擇安逸的生活也不可恥。正如書中所說:“成功與否取決於你對生活賦於什麼意,取決於你對社會承擔什麼責任,對個人有什麼要求。”

想到這裏,我合上書本,繼續解着煩瑣的數學題,繼續同千千萬萬的人爭奪着地上的六便士,只是在空閒時間,偶爾擡頭看看月亮。

《月亮與六便士》讀後感4

小時候以爲,人長大了之後就會開始談夢想。後來長大了才發現人更多的是懷念年幼時的敢想敢做。我以爲,人只有在青春期纔會迷惘,是因爲後來大家都找到了夢想,慢慢才發現是大家都習慣了生活。

理所應當地,每個心裏裝着夢想的人都會被迫害。真不怪我們,在我們看來,夢想就是白日夢。

人總要吃飯。用勞動來交換糧食比直接生產糧食更輕鬆一點,這樣我們可以省下時間來做喜歡的事情。爲了省下更多時間,我們要花更多時間去熟練技能。於是我們就陷入了這種怪圈之中。幸好啊,我們還能夠繁衍後代,延續我們做不完的事情,然後投入時間不斷糾正他們往既定方向前進。生活可能就是這樣吧。只吃飯不幹活的人是非常無恥的。

我討厭毛姆筆下的斯特里克蘭,他太過於冷酷無情,他傷害了那麼多愛着他的人。

書中的男主角是以保羅。高更爲原型的,而保羅。高更比男主角的`生平看上去有了很多人情味。

所以一切都是作者的構想,斯特里克蘭只是一個純粹的夢想化身。也好,世界上從來沒有過這麼薄情的一個人。

一個心懷夢想的人也許會名垂青史,也許不會;但必定不會被大多數人所理解。這大概就是人類社會最大的幸慶和悲哀吧。

“雖萬千人,吾往矣”“十年一覺揚州夢,不負青樓薄倖名”“忍把功名,換了淺斟輕唱”

《月亮與六便士》讀後感5

“月亮是望而卻步,六便士隨處可見。有多少人只是看月亮的崛起,和六會繼續追下去的土壤。”

初次學習拿起《月亮與六便士》,領教這句頗耐人尋味的句子後便一頭扎進書中的世界。書中的畫家可以擁有一個不俗的收入,可也就是突然出現消失在人海里,放棄繼承爵位,放棄社會穩定發展優越的生活,一意爲了追逐他對畫畫的熱愛。

起初我還以爲他是個偏執的瘋子,誰給生命以達到追逐一個遙不可及的夢?然後我可以我想:月亮是一個理想,一個目標,和六便士的生活。世界一心只顧便士無數人:厭倦工作的父母,學生被埋刻苦鑽研,工人的屈辱......有多少像他這樣的,儘管六便士,以追逐與閃閃發光的銀色月亮點綴?便又文章想想這對藝術家肅然起敬。

威廉·薩默塞特·毛姆的文字詼諧機智,畫面栩栩如生,我幾乎可以透過它們看到衣冠不整的男人們用廉價的油漆畫着大多數人不喜歡的`畫。

但冷靜下來細化。地板將有六個土壤,只有畫家擡頭看見月亮。屈從於生活,苦苦尋找他的一生下來便士是偉大的幾個人的時候不可避免的命運。尊敬的追求當然理想,但安逸的生活的選擇並不可恥。正如書中所說:“成功將取決於你傳授什麼生命以意義,這取決於你認爲什麼樣的社會,需要什麼樣的個人責任。”

想到我們這裏,我合上書本,繼續解着煩瑣的數學題,繼續同千千萬萬的人進行爭奪着地上的六便士,只是在自己空閒工作時間,偶爾可以擡頭就是看看月亮。

《月亮與六便士》讀後感6

《月亮與六便士》——聽起來是個很詩意的名字,但裏面的內容瑣碎多於詩意,斯朱蘭的一生也不是詩意的一生。

首先是“我”這個人物,有點囉嗦,叨叨了很多無關的事,硬着頭皮看完漫長的鋪墊。後面“我”對一些人的描寫也過於拖沓。閱讀起來不大痛快。

其次是畫家,在別人眼裏或許是個瘋子,而不是天才。放棄了自己原來的工作,一心想要追求“月亮”。作者通過“我”將斯朱蘭各種事跡串起來,初看實在覺得畫家是個自私的人(作爲一個俗人的眼光),如果是因爲追求理想,對所有事都無所謂,不受慾望的支配,大概人設會更接近我們對“好人”的認知。但是偏偏是個高傲的人,奪別人妻與屋的'行爲實在無力接受。看到別人說的一句,“渣男就是渣男,不因爲他最後成功了,就洗白”,蠻認同的。這樣子的想法,直到他和最後一個妻子,生活在島上,才感受到斯朱蘭的追求。對他的反感纔有所減輕。(那部分需要細細體會啊。)

最後是對書中斯朱蘭的三個女人的描寫印象深刻,一是第一個妻子寧願他有外遇也不願接受他爲了畫畫而丟下家庭。第二個女人因斯朱蘭對她有吸引力而產生恐懼,最後又飛蛾撲火般的走向自殺的道路。第三個女人是做到不打擾他,但在他病的時候那種“他是我男人,我是他女人”的決心蠻令人心動的。

內容跟朋友所說的差不多,但是由“我”說出來蠻意外的。

《月亮與六便士》讀後感7

誰會在人到油膩中年時開始追逐兒時的幼稚夢想?誰會拋妻棄子一走了之丟棄所有情感而不顧?誰會用豪華都市溫暖家居去換風餐露宿流離失所?如果現實中問這個問題,應該只會得到一個答案:要麼傻子要麼瘋子!

夢想是什麼?多少人在走出幼稚園後就再也沒問過自己這個問題?每個人都在爭取上父母眼中的好學校,找朋友眼中的好工作,娶(嫁)大家認爲的好老婆(老公)。生活長河拖着每一個人有條不紊的遊蕩着,或平穩或波折,或高貴或平凡,卻都是過着別人評價的生活,沒有什麼不妥,因爲大家都是如此。

毛姆描寫的主人公卻不想過這樣的生活,他反抗舒服的平庸,殘暴的`拒絕感情的束縛,他不想取悅別人也不想被別人取悅,他不想可憐別人更不想被別人可憐,冷血、自私、殘忍用在他身上一點都不爲過,可是不是如此,他又何以自處,何以慰藉自己無處安放和燃燒的靈魂?

我們可能不需要用這樣極端的做法去放棄妥協,可是我們至少應該學着遵從和愛護自己的內心。純粹的、原始的、簡單的並不比豪華的、裝修的、複雜的低級。愛是純粹的也是複雜的。

情節雖叨絮卻真實,情感雖激烈卻細膩,在別人令人驚詫的故事裏,讀者也許可以更透徹,如同最後草屋裏那凝結一世通透的畫作,在一團熱火裏舞蹈而化爲永恆!

《月亮與六便士》讀後感8

讀這本書的經歷有些曲折,天才畫家梵高和高更的故事一直很傳奇,得知《月亮與六便士》中主人公的原形是高更,而且《月亮與六便士》的名氣很大,便想一探究竟,想看看書中到底寫了什麼故事。先是從圖書館借,沒能借到,只借到了一本作者毛姆寫的評論其他著作的書,想着同一個作者,應該也不錯,結果書中所涉獵的故事都不太瞭解,讀不下去,心裏有些失望。後來有幸從朱老師那裏借來一本,書到手便立馬讀了起來,也許是期望太高,前幾章作者只鋪墊了一些事情,很無趣,心裏有些小失望,此書就被擱置一邊了。突然有一天朱老師發了一些關於本書的評論,很有意思,又有了趕快讀完此書的興趣。

本書作者以第一人稱的敘述手法,講述思特克里蘭德放棄美滿家庭,穩定社會地位,追求繪畫理想的故事,書中主人公爲了追求夢想,不畏生活的'貧窮,無視病痛的折磨,幾十年來從不後悔,這種做法也許只有天才才能做到。此書越往後越精彩,思特克里蘭德最後和土著人結婚,生活在與世隔絕的小島上,每天畫畫,得了病後依舊堅持作畫,眼睛瞎了仍然阻擋不了,他的遺言是死後要把掛滿壁畫的房子一起燒掉……他是用生命在畫畫。

雖然小說的故事有些誇張,我想作者正是想要通過這種對比來表達理想與現實的差距。月亮高高在上,虛無縹緲,六便士很不起眼,卻很實在,兩者差距很大,但都不可或缺。在生活中,我們埋頭奔波忙碌的同時仍需擡頭仰望月亮,不忘追求夢想,只有這樣生活才更有意義。

最後特別感謝朱老師,能讀完此書,多虧了朱老師!作者:郭爾妮

《月亮與六便士》讀後感9

你想要月亮,可給你六便士又嫌少。——題記

作者說這個標題是他隨手起的和主題無關,但我覺得這個標題起的太妙了。在無數的選擇中,是擡頭仰望月亮還是低頭去撿六便士,這兩個選擇也直戳新聞人的胸口,是理想還是現實?

書中的斯特里克蘭德和掙扎的凡人不同,他轉身追尋理想再也沒有回頭,可以說是荒誕的可笑的。一個毫無繪畫基礎四十歲的中年大叔執意作畫,放棄了令人羨慕的家庭以及安穩的工作。

他在乎成名麼,不,他根本不在乎。他所有的錢所有的'時間都用來畫畫,甚至連生理慾望被他厭惡。他只想要內心的寧靜。他被譏諷,被唾棄,可他根本不在乎其他人的想法。新聞理想新聞真實,新聞人掛在嘴邊的東西,哪一個人可以拍着胸脯保證絕對做到?最初選擇這條路靠着的是理想,支撐走完卻需要麪包。所以,是不是最後都會向生活妥協,但這本書就是要告訴你,可以反抗生活。

我想如果斯特里克蘭德死後他的畫沒有出名,那麼就是一場悲劇,可即便他死後變成了矚目的畫家,那一把被他安排的大火燒光了他所有畫作,依舊是一場悲劇。所有可能的傳世經典都註定湮滅,但世人的評價他纔不在乎。

書裏我最喜歡這樣一段話。

“我總覺得大多數人這樣度過一生好像欠缺點什麼。我承認這種生活的社會價值,我也看到了它的井然有序的幸福,但是我的血液裏卻有一種強烈的願望,渴望一種更狂放不羈的旅途。我的心渴望一種更加驚險的生活。”

希望做新聞人的我們,在月光下更孤獨勇敢。

《月亮與六便士》讀後感10

滿地都是便士他卻只看到月亮。

如果有哪位作家,讀他的書便彷彿真切地與他對話,那麼這個人一定是毛姆。每每讀他的書,都像有人拿一把大鐵錘敲擊我的靈魂直到它脫離我身體的桎梏站在離我不遠的地方審視我窺探我拷問我。這種靈魂震動的感覺讓我清醒讓我震驚讓我竊喜也讓我迫不及待想要讀完一本書。

1、命運是多麼神奇的東西,當你或者體面的生活兒女雙全家庭美滿暢享未來寧靜安詳的歲月時,你神奇般地被命運擊中,從此開始了拋棄過去沒有歷史的“朝拜之路”。

思特里克蘭德在他生命的前四十年就過着這樣世人眼中的舒坦生活直到他水溺在藝術這片池塘裏。彷彿一切突如其來……

2、故鄉,從不是你出生的`那個地方。有些人被隨意丟在一個什麼地方出生成長,從孩提時代就已經非常熟悉的一條條蜿蜒的小路,一排排整齊的房屋,對他們來說不過是旅途當中的一個客棧。他們,一直在思念且尋找一處自己也不知道在哪裏的家鄉。如若找到與他們而言便是得天獨厚。

3、大多數人是被枷鎖束縛住的,功名利祿就是隱形的最有力的鎖鏈。過着自己喜歡的生活,放棄名利,遠離世俗,與世無爭,難道就是沒有追求?相反,做一份體面的工作,年入百萬,娶一個漂亮老婆就是生命的全部意義了嗎?我從來不相信路,我只相信我自己的心。

《月亮與六便士》讀後感11

一直想看的一本書。它太有名,腦海裏一直重複着這樣一句話——滿地都是六便士,只有他看見了月亮。

於是在未打開這本書的很長一段時間裏,我不斷在想,不斷在想象,它到底說了一個怎樣的故事,是關於愛情、親情,還是光榮與夢想?

直到我真的開始閱讀這本書,到第二章結束,也沒能讀懂它的好。後來,看見這個四十多歲、有着美滿家庭、事業有成的男人卸下了世人眼中充滿豔羨的光芒,不顧一切要去追求創作夢時,我的心竟也是顫抖着的。

誰能想象,誰又能相信,這個男人放棄了擁有的`財富與地位,卻僅僅是因夢想。他說,我告訴你了我必須畫畫。這可由不得我。一個人要是跌進水裏,他游泳得好不好無關緊要,反正他得掙扎,不然就會被淹死。

每每感受到這個瘋子體內的瘋勁,每每同情他的命運時,我就會想到二十一歲的自己。那時的我又何嘗不是如此?爲了心裏莫名燃起的一團火,後來我想那可能真的只是一團偶然升起的無名火,冒冒失失地開始了飛蛾撲火的人生。

斯特里克蘭遠比我幸運。在他身上,有對繪畫的無限熱情,有多少人羨慕也羨慕不來的天賦。而我呢?先天不足,後天也不見得有多努力,除了一次又一次的碰壁和懊惱,還剩下什麼?

只有對平庸的人生心有不甘罷了。反正,我得掙扎。

《月亮與六便士》讀後感12

原來聽說這本書在講月亮和六便士,在講夢想和現實。讀了之後想的更多的是人的自然屬性和社會屬性。我也有曾逃離社會,逃離責任的時候,但我終究安定下來,有了家庭有了老婆孩子。就像許多人一樣,他們想逃離社會,逃離負擔,去追求真正的自我,有很多人付諸行動,但最終,絕大多數人仍然會迴歸社會。

也許是人類的本性無法脫離社會,也許是如今的社會難以找到像大溪地那樣的地方,也許是他們的追求和夢想不夠強大。主人公的所作所爲讓我們厭惡,因爲他打破了社會屬性,讓人不滿和不安,但他的追求又在打動我們,因爲我們每個人的內心都在嚮往作爲自然人最純粹的追求。他的前半段經歷是作者親眼所見,而後半段經歷是旁人回憶。

前後的表現有蠻大的差別,也許是時間的磨礪改變了他,也許是旁人的回憶回憶美化了死者,我更傾向於他找到了適合自己的環境,大溪地更接近自然,遠離社會,緩解了他的焦慮不安,他最終再次結婚,說不上感情深厚,但至少迴歸了社會屬性,他並非完全的迴歸自然迴歸野蠻,他只是不適應之前的環境,不喜歡過去過多的社會屬性的`束縛,他仍是會需要社會的人,只是要找到合適的環境,才能讓他平衡他的追求和夢想。也許我們每個人也都在尋覓,最適合自己的,能平衡自然屬性和社會屬性的平衡點。

《月亮與六便士》讀後感13

《月亮與六便士》聲名在外,好像成了不得不讀的一本書,但是我不喜歡。毛姆用詞很準確,句子也很優美,但是他像任何一個西方作家一樣,講故事囉裏囉嗦,每個不相干的甲乙丙丁胖瘦美醜也要用心描述,讓人看着厭煩。主人公也不討喜,甚至真實的有點討厭,這大概是毛姆最想表達的東西吧,那就是實實在在發生的事情,沒有一絲一毫的修飾。

“孤獨的靈魂懷着不爲人知的幻想,終於向他夢寐中的島嶼進發。”這個世界上恐怕沒有幾個人,能在四十多歲放棄穩定的工作和和諧的家庭一心投入到自己的夢想裏去。

斯朱蘭拋棄了自己的妻子和兒女,從英國走向巴黎。在巴黎他拆散了朋友婚姻,帶着德克的.妻子住在德克的房子裏。逼死德克妻子之後去大溪地,和一個十七八歲的姑娘舉行了婚禮,生了孩子。他對女人的要求就是,不要煩他,爲他做家務,掙錢養他。道德在他身上完全起不到作用,除了他自己的繪畫,這個世界所有的東西都不能對他產生一絲一毫影響。

斯朱蘭是幸福的,固執而專注的人都很幸福。他能完全放下前半生經營的大多數人都會過着的平淡生活去實現自己的畫家夢,這種魄力和固執,沒幾個人能做到。他不在乎窮困潦倒,不在乎別人的評價,甚至不在乎這個世界的道德觀,除了畫,他對什麼都不關心。這種超然境界,恐怕一天工作24小時的最工作狂人也比不上。

也正因爲他的固執和專注,使得他的畫無與倫比。

一個固執的人想走到終點,全世界都會爲他讓路的。

《月亮與六便士》讀後感14

《月亮與六便士》剛開始有點看不下去的感覺,後面才被深深的吸引。也許所謂的“天才”就是不同於尋常人的思維和行動方式。

《月亮與六便士》是以著名畫家保羅·高更的生平爲素材。小說的主線情節比較簡單:主人公思特里克蘭德是倫敦證券經紀人,高收入,有着漂亮的.妻子,聰明健康的孩子,這在外人看來是令人羨慕的生活,人生贏家。突然有一天,他放棄工作,拋妻棄子,只爲追尋繪畫的夢想。

有人認爲主人公思特里克蘭德冷漠無情,自私。爲了自己的夢想,拋棄了自己的妻子、兒女,僅僅是留下一張字條,寫着:“晚餐準備好了”。當他被問到:“難道你不愛你的孩子們嗎?”他回答道:“我對他們沒有特殊感情。”再被問道:“難道你連愛情都不需要嗎?”他說:“愛情只會干擾我畫畫。”

他是自私的,沒有責任心,但也很無辜,他的眼中不僅沒有別人,甚至沒有自己,用他自己的話來說“我必須畫畫,就像溺水的人必須掙扎。”他是個被夢想俘虜的人。

他放棄了安逸的生活,選擇追逐自己的夢想,這需要巨大的勇氣。追夢的道路異常艱辛,他窮到連顏料到買不起, 落魄到看不起病,幾次差點餓死,但卻一直如癡如醉堅持畫畫。即使失明瞭,他依然堅持着,畫畫那是他的生命。

毛姆在這本書中寫道:“做自己最想做的事,生活在自己喜愛的環境裏,淡薄寧靜、與世無爭,這難道是糟蹋自己嗎?與此相反,做一個著名的外科醫生,年薪一萬鎊,娶一位美麗的妻子,就是成功嗎?”

一個人如何看待生活的意義,便也決定了他選擇生活的道路。

主人公思特里克蘭德看似落魄潦倒,但也是幸福的。滿地都是六便士,他擡起頭看到了月光。

《月亮與六便士》讀後感15

“滿地都是六便士,他卻擡頭看到了月亮。”文章以“我”爲第一人稱敘述斯特里克蘭追求夢想的一生。斯特里克蘭是一個追求夢想的理想主義者,47歲的他忍受不了倫敦家裏妻子的折磨和工作的枯燥乏味,逃離了倫敦,跑到巴黎生活。隨之遇到了斯特羅夫,畫家斯特羅夫看到斯特里克蘭身上的天才氣質,在妻子蘭琪。斯特羅夫出軌斯特里克蘭的時候,他出於愛才和愛妻子,成全了他們兩人,甚至騰出家讓他們居住,卻不知,蘭琪一開始的愛只是佔有的愛,當她得不到斯特里克蘭的時候,自殺,斯特里克蘭對此事以及斯特羅夫的話無動於衷。而“我”對斯特里克蘭無情無義冷漠的心態產生厭惡,對他不再關注。直到有一天,輾轉良久,得知斯特里克蘭在南太平洋的島上患上麻風病死去。又重新,追溯斯特里克蘭的`足跡,“我”循着斯特里克蘭可能走過的路,一路上打探他的消息,獲悉斯特里克蘭與真愛愛塔和無憂無慮的家人,過上安寧快樂的晚年生活,這時,不幸降臨於他的身上,患上了麻風病,因爲土著居民出於恐懼的心理,時不時咒罵、驅趕他和他的家人。歷經滄桑的斯特里克蘭,面對這些旁人的污言穢語,依舊保持着對畫畫的執着,不顧世俗的眼光。文章前半段說他拋棄家庭、拋棄熱心幫助他的朋友的時候,我真的特別厭惡他的自私冷漠,後面才瞭解,無人理解內心的真正需求、環境的改造以及內心的呼喚讓他做出了逃離的決定,隨之,對他產生同情之感。這是一本我一看到開頭直接想看下去的小說。今年年度看到的最好的一本小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