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心得體會 > 《三字經》閱讀心得

《三字經》閱讀心得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16W 次

我們心裏有一些收穫後,就很有必要寫一篇心得體會,它可以幫助我們瞭解自己的這段時間的學習、工作生活狀態。但是心得體會有什麼要求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三字經》閱讀心得,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三字經》閱讀心得

《三字經》閱讀心得1

暑假開始了,在完成作業之後我就可以安安靜靜地閱讀喜歡的書籍了。這幾天我又重讀了《三字經》。小時候只是覺得《三字經》讀起來特別順口,現在重讀才知道每段話都蘊含着不同的典故與道理。

我在《三字經》中最喜歡的一句就是“香九齡,能溫席。孝於親,所當執”。這句話大致是講述漢朝時期有一個叫黃香的人,9歲就知道孝敬父母,冬天給父親暖被。這句話是教導我們在生活中要尊敬、孝順長輩。在家中,長輩總是最呵護我們的,給予我們關愛並教導我們,爲了能讓我們有更好的生活條件,受到更好的教育,他們早出晚歸辛勤工作。我們在他們的關愛中一天天快樂成長,身體更加健壯,但是他們卻在一天天地老去。所以,在生活中,我們要更加聽話,學習上主動完成學校佈置的作業;生活上更要爲他們出一份力,分擔家務;在爸爸媽媽疲憊的時候給他們捶捶背;犯錯了要主動承認錯誤,不要讓他們因爲我們的任性和小脾氣而生氣或傷心。

希望每一位同學都能像《三字經》中提到的那樣,在家孝敬長輩,做一個有孝心、有愛心的人!

《三字經》閱讀心得2

馬克思指出:“在不同的所有制形式上,在生存的社會條件下,聳立着由不同的情感、幻想、思想方式和世界觀構成的上層建築。”在《詩經》產生的年代,我們的先人在自然條件相當艱苦的黃河流域以宗法制度爲核心建立起一個農業社會。這個社會爲了生存發展,需要強大的集體力量,需要內部秩序的穩定與和諧,而相應地需要抑制其社會成員的個性自由和與之相聯繫的浪漫幻想。正是在這種“生存的社會條件下”,形成了《詩經》的思想和藝術特色。並且,由於中國——尤其中原社會的基本特點維持甚久,作爲中國文學重要起點、又被奉爲儒家經典的《詩經》,其特色對於後代文學的影響,也就非常之深遠。

《詩經》是以抒情詩爲主流的。除了《大雅》中的史詩和《小雅》、《國風》中的個別篇章外,《詩經》中幾乎完全是抒情詩。而且,從詩歌藝術的成熟程度來看,抒情詩所達到的水準,也明顯高於敘事詩。而與《詩經》大體屬於同時代的古希臘的荷馬史詩,卻完全是敘事詩。正如荷馬史詩奠定了西方文學以敘事傳統爲主的發展方向,《詩經》也奠定了中國文學以抒情傳統爲主的發展方向。以後的中國詩歌,大都是抒情詩;而且,以抒情詩爲主的詩歌,又成爲中國文學的主要樣式。

《詩經》裏大量運用了賦、比、興的表現手法,加強了作品的形象性,獲得了良好的藝術效果。所謂“賦”,用朱熹《詩集傳》的解釋,是“敷陳其事而直言之”。這包括一般陳述和鋪排陳述兩種情況。大體在《國風》中,除《七月》等個別例子,用鋪排陳述的較少;大、小《雅》中,尤其是史詩,鋪陳的場面較多。漢代辭賦的基本特徵就是大量鋪陳。雖然從《詩經》到漢賦還間隔許多環節,但說其原始的因素源於《詩經》,也未嘗不可。“比”,用朱熹的解釋,是“以彼物比此物”,也就是比喻之意。《詩經》中用比喻的地方很多,手法也富於變化。如《氓》用桑樹從繁茂到凋落的變化來比喻愛情的盛衰;《鶴鳴》用“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來比喻治國要用賢人;《碩人》連續用“葇荑”喻美人之手,“凝脂”喻美人之膚,“瓠犀”喻美人之齒,等等,都是《詩經》中用“比”的佳例。“賦”和“比”都是一切詩歌中最基本的表現手法,而“興”則是《詩經》乃至中國詩歌中比較獨特的手法。“興”字的本義是“起”。《詩經》中的“興”,用朱熹的解釋,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辭”,也就是藉助其他事物爲所詠之內容作鋪墊。

《詩經》表現出的關注現實的熱情、強烈的政治和道德意識、真誠積極的人生態度,被後人概括爲“風雅”精神,直接影響了後世詩人的創作。

總之,《詩經》的語言形式形象生動,豐富多彩,往往能“以少總多”、“情貌無遺”(《文心雕龍·物色》)。但雅、頌與國風在語言風格上有所不同。雅、頌多數篇章運用嚴整的四言句,極少雜言,國風中雜言比較多。小雅和國風中,重章疊句運用得比較多,在大雅和頌中則比較少見。國風中用了很多語氣詞,如“兮”、“之”、“止”、“思”、“乎”、“而”、“矣”、“也”等,這些語氣詞在雅、頌中也出現過,但不如國風中數量衆多,富於變化。國風中對語氣詞的驅遣妙用,增強了詩歌的形象性和生動性,達到了傳神的境地。雅、頌與國風在語言上這種不同的特點,反映了時代社會的變化,也反映出創作主體身份的差異。雅、頌多爲西周時期的作品,出自貴族之手,體現了“雅樂”的威儀典重,國風多爲春秋時期的作品,有許多采自民間,更多地體現了新聲的自由奔放,比較接近當時的口語。

《三字經》閱讀心得3

人們常說:“一本好的經典就是一個好朋友。”經典對人成長的影響是不可估量的。好的經典往往能改變人得一生,而執着於看書和愛書的我,到今天讀過的經典已經不計其數了,使我受益無窮。

盛夏我坐在院子裏,微風輕輕地吹着,朦朧的月色,手中捧着《唐詩三百首》愜意的漸漸沉入夢鄉。小時候我懷着激動地心情,從媽媽手中接過我的第一本書《三字經》,他打破了我沉睡的心靈,讓聖潔的陽光照進來,於是我每天吟唱着:“人之初,性本善”,敲開了知識的大門,走進了經典的世界。從此,嬉戲的地方少了一個頑皮的身影,懷着一份不捨我邁出了年幼。如今,《三字經》已不能滿足我的需求。於是,我便向更高的境界探求。一句“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使我心曠神怡,一首“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讓我對大自然充滿嚮往,對瀑布溢滿的憧憬。

我帶着對李白的崇拜,對杜少陵的嚮往……去更深的瞭解經典,也對它更多了一份期望。我深深的沉入了經典裏,暢遊在這知識裏,其樂無窮。隨着時間的流逝,我會更深的挖掘你,去享受更多的樂趣,貯藏更多的智慧……與經典作伴,與聖賢爲友,做龍的傳人。

讀經典就是讀人生哲理,經典與我有約。經典是我成長的好朋友,它不斷的孕育着我的心靈。

《三字經》閱讀心得4

隨着錢文忠教授在《百家講壇》節目中講解《三字經》,學習國學的熱潮也悄悄興起。於是,我對照講解,開始認真閱讀起《三字經》這本古老卻經典的著作。

《三字經》是我國古代的兒童識字課本,是中國傳統的兒童啓蒙讀物,成書大約在九百多年前的宋朝。《三字經》一經問世,即廣爲流傳,實際上成爲全國通用的兒童教材,在和《百家姓》、《千字文》合稱的“三百千”中,只有《三字經》被尊稱爲“經”。三字經植根於傳統文化,以中國歷史爲素材,講述了學習和教育的重要性。今天學習《三字經》對於我們來說同樣有着重要的意義,即學知識之前必先學道理。反映在今天的學習中,成績固然重要,德育教育更是重中之重。

《三字經》採用敘事和論理並舉的方法,運用大量的歷史典故,蘊涵了我國古代人倫道德的許多精華,是一本學習中華文化不可多得的書。這本讀物共一千多字,三字一句的韻文極易成誦,內容包含了教育、歷史、天文、地物、倫理和道德,以及一些傳說,廣泛深動而又言簡意賅。

《三字經》也啓發了我們,當今家庭都只有一個獨生子女,很多青少年社會問題的出現都是家庭教育不良或不嚴而造成的,《三字經》中“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還有“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子不學,非所宜。幼不學,老何爲。”等都說明了爲人父母爲人師的責任和嚴格要求學生的重要性。另外,現在的獨生子女有很多嬌生慣養,以自我爲中心,而《三字經》教導人們孝敬父母,友愛兄弟。書中說“香九齡,能溫席”,“融四歲,能讓梨”。現在好多家長只看重學習成績,而忽視了教導孩子如何做人。如果我們能從小好好學習《三字經》,那麼我們是否能更好地繼承中華民族優秀的文化傳統?

讀了《三字經》,我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認同感進一步加深了,進行中國經典文化的教育可以陶冶情操,提高修養,弘揚正氣,繼承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我覺得讀《三字經》、習《三字經》,把《三字經》融入到我們的生活中、課堂中是非常有意義的,它既是民族知識的傳承、又是民族精神的發揚。

自從學習了經典名著《三字經》之後,我有了很大的收穫,明白了不少做人的道理。

“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講的是:從前,孟母爲了給孟子創造一個良好的成長環境,曾三次搬家。孟子不好好學習,孟母生氣地割斷織布的紗線,告訴他要好好學習。它使我想到了爸爸媽媽,他們也像孟母一樣,爲了我的學習更上一層樓,又是給我買點讀機,又是給我買寫字桌,星期六星期天還送我去老師家補課。從前,我不理解爸爸媽媽的苦心,認爲買給我的東西是理所當然的,所以也不知道珍惜,當我貪玩的時候,父母說一下我,我還會不服氣,認爲他們不該限制我的自由。學了《三字經》後,我終於明白父母爲什麼這樣,是希望我好好學習,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融四歲,能讓梨,弟於長,宜先知。”講的是:孔融四歲的時候,就懂得把大的梨讓給兄長,尊敬兄長的道理。而現在有些孩子在家大多都是小皇帝,他們惟我獨尊,想要什麼就叫父母買,沒買到就不高興。這樣是不對的,我們應該向孔融學習,同學之間,兄弟姐妹之間,要懂得謙讓,我們也要懂得孝敬父母,因爲父母爲我們付出的太多了!

《三字經》閱讀心得5

起初讀《三字經》只不過覺得很順口,很好背誦。但每次爸爸教我讀《三字經》的時候總是板着個臉,很嚴肅的樣子,像老師在輔導我,我就猜到爸爸可能另有用意。果然不出我所料,當我念得滾瓜爛熟時,爸爸便給我講解每一句的含義。“香九齡,能溫席”,黃香九歲的時候,就知道天冷時幫父親暖牀……

爸爸講到這,我就在心裏暗暗盤算,黃香能幫父親暖牀,那我也能幫爸爸、媽媽暖牀。我早早的就偷偷溜進房間,幫爸爸、媽媽暖牀,一開始我把腳伸進被窩,結果被凍得“啊”的一聲,趕緊把腳縮了回來。我心想:冷死我了,但我一定要說話算數!要給爸爸、媽媽一個驚喜。於是我硬着頭皮鑽進被窩,不知不覺的牀暖和起來了,我趕忙叫爸爸、媽媽來休息了,當他們得知我主動幫他們暖牀後,都感動得誇我懂事了。

現在我一邊背誦《三字經》一邊想它的含義,這樣既牢記了《三字經》的詞句,又能知道《三字經》在生活中對我成長的指導意義,《三字經》已經是我生活中的小老師了,以後我一定要好好學習。《三字經》讓我明白了一個道理:雖然多玩一會兒能滿足我貪玩的慾望,但多讀會兒書就能學到更多的知識。只要合理的利用時間,我的學習一定會越來越好。

謝謝媽媽送給我一本這麼好的書,我一定會好好珍惜的。從現在開始我要多多的瞭解《三字經》中指導我們健康成長的道理和故事,讓自己走上正確的成長道路。

《三字經》閱讀心得6

《三字經》中的一些句子是從古代儒家經典中演化而來的,它囊括了多方面的內容,較好的表達出中國古代傳統教育思想的精華。有關於爲人的句子“首孝悌,次見聞;父子親,夫婦順……”有關於教子的句子“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有關於歷史的句子“無滅金,絕宋世;蒞中國,兼戎狄……”

讀了《三字經》,給我感受最深的是最後一句“勤有功,戲無益,戒之哉,宜勉力”,看到這裏,我就想到了唐代詩人李白,小時候他親眼看到一位老婦人,把一根鐵棒磨成繡花針。因此,他明白了“只要功夫深,鐵棒磨成針”的道理。從此刻苦學習,最終成爲家喻戶曉的大詩人。我還想到了匡衡鑿壁偷光的故事,車胤如囊螢,如映雪的故事······

總之,讀《三字經》讓我受益匪淺,“子不學,非所宜,幼不學,老何爲”讓我知道了明責任,負責任才能爲國家做貢獻;“頭懸樑,錐刺股,彼不教,自勤苦”讓我明白了勤能補拙的良訓,一分辛苦一分才;“首孝悌,次見聞”讓我知道了“百善孝爲先”的道理……

欣喜之餘,我也編了一段《三字經》:三字經,千字文,內容廣,知識博。華夏子,千古誦,增智慧,陶情操。

大家都知道《三字經》這本書。它是一本我們小朋友成長過程中必不可少的文學著作。在這本書中,象唱歌一樣的《三字經》竟然變成了一個個動人的故事。看了《三字經》,我有很多的收穫。

在《三字經》中最讓我受啓發的是“子不學、非所宜。幼不學、老何爲”和“勤有功,戲無益。”這兩句。它說得是一個人小時候不好好讀書,這是不應該的,勤奮好學的人一定會事業所成,遊手好閒,不求上進的人是沒有作爲的。古人都知道要從小勤奮努力學習,而我們處在現在這麼好的學習環境中,不愁吃、不愁穿,卻不懂得好好珍惜,想想自己,學習一點也不用心,態度也不認真,作業馬馬虎虎經常出錯,字還寫得很難看,真是太不應該了。

在《三字經》中還有一個故事讓我非常感動。故事講的是一個叫黃香的小女孩,她九歲就知道要孝順父母,夏天用扇子爲父母驅蚊子,冬天用自己的身體給父母暖被褥。黃香小小的年紀就這麼懂事,我比黃香大一歲,可在家裏,我衣來伸手,飯來張口,一點也不幫家長幹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所以我要向黃香學習,做一個懂事孝順的好孩子。

《三字經》中還有許許多多感人的故事和深刻的道理,它讓我懂得了如何做一個好學生、好孩子,我愛讀《三字經》。

《三字經》閱讀心得7

《三字經》人人都會背,可大家背了而做到了嗎?而我就承認我只做到了一點,而另一大半都沒有做到。

就像《三字經》裏寫的“惜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這樣一句話,可同學做到了嗎?沒有。“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這樣一句話講的是孟子的母親孟母第一次把家安在了墓地附近,孟子學人掘土築墳;孟母第二次把家遷到離屠宰場不遠的地方,孟子學人殺豬宰羊;第三次把家遷到了學宮旁邊,孟子纔開始好好學習。沒想到有一天孟子覺得學不進去了,就逃學回家,孟母看見孟子逃學回來,就拿把剪刀剪斷了織布機上的線,孟母告訴了孟子一些道理,孟子領悟了母親的教會,就發奮篤志勤奮學習,最終成爲了一位傑出的思想家。

所以我想告訴大家,大人們和老師是多麼不容易,我們不要在和大人們鬥嘴,我們要認真聽取他們的勸告,認真學習,不讓他們生氣,認真對待你做過的每一件事,當然,我們做事之前,先考慮大人們會不會同意,這件事會不會給特人帶來損失,如果有什麼對自己他人都不好就千萬不要去做,現在,我們好好學習就很開心了。

《三字經》是一本教我們怎麼做人的一本書。

例如孔子的弟子子路,他爲了救自己的母親到處去借米,夏啓奪天下等等的故事。看了這些故事後都讓我感觸很深。其中讓我最爲感動的是孔子認錯,有一次,孔子帶着弟子們到一個地方,突然下起了雨,後來有一個小孩把他們帶到了一個山洞裏躲雨,後來孔子說:“風吹海水千層浪,雨把沙灘萬點坑。”那個孩子說:“千層浪和萬點坑你數過嗎?”孔子很佩服他,於是就和他的弟子門說:“以前我講過上等人有智慧,而下等人愚昧,看來是錯的。”後來當着衆多弟子孔子糾正了自己的錯誤,並想弟子們道了謙。看了這個故事讓我明白了做錯事一定要大膽承認,並要誠心改過。

《三字經》裏還有很多故事,如方仲永,陽春白雪等等,我們不能小看着本書,其實《三字經》裏的每個故事都有一個教我們做人的道理。讀完這本書後,雖然有些我並沒有看懂,但我知道從今以後我會認真讀書,讓自己以後能成爲有用的一個人,那樣纔對的起辛苦養育我的父母和精心培養我的老師們。

《三字經》閱讀心得8

回到家中,從書架裏拿出從未瞅過一眼的的《朝花夕拾》,對着那個書名發呆。這本書是魯迅先生晚年的作品,而這部散文集中所寫的,又全是先生幼年時期的事情。幼年的事情到了晚年再往歸想,猶如清晨開放的鮮花到傍晚往摘取,雖然失往了盛開時的豔麗和芬芳,但夕陽的映照卻使它平添了一種風韻,而那若有若無的清香則更令人浮想連翩、歸味無窮。

《朝花夕拾》原本叫做"舊事重提",收錄了魯迅先生記述他童年和青年生活片段的10篇文章。在《朝花夕拾》中,魯迅大量使用了對比和諷刺的手法。如在《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中,魯迅首先使用了許多鮮亮的文字記敘在百草園無憂無慮的生活,接着再寫道"我"不得不離別百草園往三味書屋上學。前邊寫的百草園相當好地反襯了後來在三味書屋讀書的乏味生活,體現了魯迅對舊社會私塾的不滿。在《藤野先生》中,魯迅日本的醫學導師藤野先生是一位穿着不拘小節的人,"這藤野先生,據說是穿衣服太模糊了,有的時候竟會忘記帶領結;冬天是一件舊外套,寒顫顫的…"。

但藤野先生對工作是極其認真的,他把"我"的講義全部用紅筆添改過了;血管移了點位置也要指出。這個對比手法,較好地寫出了藤野先生的高貴品質,寫出了魯迅對他的景仰。另外,藤野先生對中國留學生孜孜不倦的教誨及對學生的一視同仁,這與日本學生對中國學生的輕蔑態度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體現出藤野先生是個真正的君子。《朝花夕拾》用平實的語言,鮮活的人物形象,豐富而有內涵的童年故事,抨擊了囚禁人的舊社會,體現了魯迅先生要求"人的解放"的願望。

雖然在魯迅的童年中有一些不愉快的事情,但不時從字裏行間中透露出來的那份天真燦漫的感情,讓人面前不由出現了一幅幅令人神往的自然畫。

我讀魯迅先生這些對童年歸憶的散文,正如讀着發自迅先生心底的那份熱愛自然,嚮往自由的童真童趣。我彷彿瞅到了幼年的魯迅,趁大人不注意,鑽進了百草園,他與昆蟲爲伴,有采摘野花野果。在三味書屋,雖然有壽先生的嚴厲教誨,卻仍耐不過學生們心中的孩子氣。

全部感觸全部是那麼天真爛漫,令人歸味,也學便引起了我心中的共鳴吧,因此我纔會那樣喜愛,尤其是作者以一個孩子的眼光瞅世界,讀起來讓人感到異常的親切,佈滿激情。

小時侯,爺爺、奶奶、爸爸、媽媽和我住在一起,當時我時常和樓道里的一些小夥伴們一起玩耍,一起嬉戲,每次全部玩的相當開心,以至於每次全部忘了時間的匆匆流往,每次全部要大人在窗口大喊一聲纔會依依不捨的結束遊戲歸家。每逢佳節,吃完團圓飯,我們又會聚集在那一片屬於我們自己的空地上,點燃我們早便預備好的小煙花,在火光中,盡情的奔跑着,歡笑着,舞蹈着,體驗着前所未有的快樂。如今,我搬了新家,不在出門和其他夥伴們嬉戲了,而是不停的爲學業操勞。每封佳節,也不在出往和夥伴們一起放煙花了,而是站在窗口凝視着那些在漆黑的天空中綻放的五彩繽紛的"鮮花",獨自享受着…

童年已漸漸遙遠,留下的只是些散瑣的記憶,倒不如細讀一下《朝花夕拾》,體會一下那個不同年代的`童年之夢,和魯迅一起熱愛自然,嚮往自由。

《三字經》閱讀心得9

在生活中我用過的《三字經》有爲人子,方少時,親師友,習禮儀。融四歲,能讓梨。弟於長,宜先知。首孝悌,次見聞。知某數,識某文。在學校裏我尊敬老師,團結同學,向大哥哥大姐姐們學習,學習他們的優點,同時也愛護小同學,在家我孝敬父母,有了好吃的東西,我總是先給爸爸、媽媽嘗後我在吃。

我知道一個人從小要學習做人道理,首先做到孝敬父母,恭敬兄長、友愛弟妹,因爲這是人類最基本的德行,其次就是學習看到的和聽到的知識,學習數學語文等各種文化知識,這樣才能奠定好做人和求學的基礎。

而“讀史者,考實錄;通古今,若親目。”這個故事告訴我們,聰明加勤奮才能成爲有學問的人。媽媽告訴我,聰明是天生的,是自己所無法改變的,但是勤奮是需要每個人自己去創造的。所謂勤奮,就是要不怕困難,不怕吃苦,按老師和父母的要求嚴格要求自己。我平時做得還很不夠,今後我要嚴格要求自己,勤奮學習,成爲一個好學生、好乾部。

讀完《三字經》的變化:

語言上,表達事情不羅嗦了,語言簡練了。表達能力強了。與人交往上:和小朋友一起玩兒時。知道謙讓。

總而言之:淺意識的懂得了一些做人的道理。

《三字經》閱讀心得10

早都知道《詩經》是浪漫主義的源頭,但面對那些四字一短句的小段時,卻感覺好無韻味可言,索性就將它丟在一邊,結果讓我錯過了這麼一本有價值的書。

《詩經》是咖啡,那麼《詩經是一枚月亮》則是咖啡伴侶,越嚼越有味,於是,我翻開它享受品咖啡的過程。

《詩經是一枚月亮》的作者是沈文婷,一個細膩溫嫺的女子。她將《詩經》中的文字加以自己的理解表露出來。其中,使我印象最深的有一句:“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子于歸,宣其室家。”原以爲“逃之夭夭”是正確,這裏只不過是引用而已,經過反覆酌想得知,“桃之夭夭”纔是最原始的表露。這句詩大概的意思是說,一女子要出嫁穿上桃紅色的嫁衣,心情很愉快,也覺得《桃夭》該是一首歌:“桃花盛開朵朵豔,桃林內外紅纏綿;這位姑娘要出嫁,夫妻和睦樂天天。”重點在這“桃”上,“桃”可以引申爲桃花林,桃花運等。

現代社會,有不少人都幻想着自己能有一次美麗的桃花運。可這畢竟是幻想,有幻想就會有落空。有多少女生天真的以爲自己能夠有又一次桃花運,然後從此“飛黃騰達”。事實證明80%的女生錯過了自己的青春。假使自己遇到了,能保證你心儀的對象也看中你嗎?女生有了桃花運便會越陷越深,男生有了桃花運只是一次美麗的意外。

生活不是拍偶像劇,男主人公是多麼耀眼,我們更不是黃蓉和郭靖能在桃花島上看桃花。所以,現實點,學着《詩經》中女主人公快樂是因找到了自己的生活。

再者,《詩經》中所描繪的男女主人公之間的愛情是純真的,的確,在那個時代,一個沒有被金錢和地位所污染的時代,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是最樸實,最真誠的。相反地,誰能想到過了幾千年後的今天,我們都在爲生活所奔波,所勞累,忘記了我們最初的目標,迷失了自我。若我們都靜下心沉下心來,翻開《詩經是一枚月亮》,你一定不會對《詩經》中枯燥的文字而感到厭倦,找找自己的內心,聆聽自己最真實的聲音。

《詩經》是一個月光寶盒,流注了無限愛意與溫暖,它真是一枚月亮,看見最本質的自我。

一行詩句,無限思量。

《三字經》閱讀心得11

今天晚上,我和媽媽親子閱讀了《三字經》裏面的內容:“香九齡,能溫席。孝於親,所當執。融四歲,能讓梨。弟於長,宜先知。首孝弟,次見聞。知某數,識某文。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萬。”

還一起閱讀了《黃香溫席》和《藥聖孫思邈》這兩個故事,《三字經》我很早就會背誦裏面的內容,但並沒有理解裏面的意思,這次閱讀讓我有了更深的理解,古人非常重視孝道,孝順父母,尊敬師長,是每個人都應該要做的事情,一個人如果連自己的父母都不孝順,還能幹成什麼事情呢?

我一定要學習他們,孝敬我的父母,和弟弟友愛相處,我原來有的時候會不聽父母的話,讓他們生氣,還經常和弟弟發生爭執,不懂得讓着他,我覺得這樣很不應該,我要改正過來,做一個尊老愛幼,懂得孝順的好孩子。

《三字經》閱讀心得12

在我呀呀學語時,媽媽只要一有空就在我身邊背‘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並沒要求我也跟着背,後來聽得多了,我也就慢慢會背了。從一開始只能背‘人之初,性本善’到‘教五子,名俱揚’,再到‘弟於長,宜先知’,再後來我就和媽媽配合背,有的時候是一起背,有的時候是接背,我背前面她背後面,一句接一句,我越來越喜歡《三字經》了。

上學之後,我對《三字經》纔有真正的理解,而且發現《三字經》對我幫助很大。從‘子不學,非所宜。幼不學,老爲何’這句話中我知道了;一個人倘若小時候不好好學習,到老的時候即不懂做人的道理,又無知識,能有什麼用呢?它告訴了我趁年少時用功學習,這樣長大才不會後悔。這使我想起這樣一句話;‘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我也一直把它牢記在心。當我學習想偷懶時,我的腦海裏總是會出現這句話,它激勵着我好好學習。

從‘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中我知道了一個人的成才之路如雕刻玉器一樣,只有刻苦磨練纔可以成大器。以前我的學習總是很膚淺,一知半解,學完《三字經》之後,我認識到學習中即要一心一意,還要懂得深鑽細學,養成自覺認真的好習慣,會讓我受益無窮。

中國的國學文化真是博大精深,我從中學到了很多知識。

《三字經》閱讀心得13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苟不教,性乃遷。教之道,貴以專。……”國慶節放假期間,媽媽把在我小時候給我買的《三字經》拿了出來,讓我又重新讀了一遍。在沒上學之前,有很多地方我都讀不明白,現在我是四年級的小學生了,又經過爸爸的講解,我懂得了很多知識和道理。三字經的每一個字,都在講述着一個個人生哲理。比如說“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意思就是:即使是寶石,美玉,如果不經過玉工的打磨雕琢,就不可能變成精美的工藝品。一個人如果不努力讀書學習,就不可能變成精美的工藝品。一個人如果不努力讀書學習,就不會懂得禮儀。不能浪費光陰,要好好學習,將來成爲對社會有用的人。而“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萬”的意思,就是要逐步做事,一步一步來。“子不學,非所宜。幼不學,老何爲?”就是:小孩子不努力學習,這是很不妥當。如果幼年不好好讀書學習,那麼到老的時候還能有什麼作爲呢?所以我們現在要勤奮好學,讀書必須懂得“學則智,不學則愚,有不滿則進步”這些道理都是通過求知無坦途,學問無捷徑而得來的。

還有一段關於古人刻苦學習方面的內容:“披蒲編,削竹簡。彼無書,且知勉”。“頭懸樑,錐刺股。彼不教,自

勤苦”。“如囊螢,如映雪。家雖貧,學不輟。如負薪,如掛角。身雖勞,憂苦卓”。這四段話的意思是這樣的:漢朝的路溫舒把借來的書抄寫在用蒲草編的席子上。公孫弘削竹片用來抄書,他們都沒錢買書,可是仍不忘要勤勉自學。孫晉怕晚上讀書打瞌睡把頭髮系在房樑上。蘇秦學習睏倦時用錐子刺自己的大腿,他們都沒有老師,但都能自覺學習,晉朝的車胤晚上用捉來的螢火蟲當作燈看書。孫康依靠雪的反光看書,他們雖然貧困,卻沒有因爲點不起燈而停下學習;漢朝的朱買臣,隋朝的李密,他們儘管身體很勞累,卻不放棄學習。讀完後,我非常感動,古人沒有我們現在這樣優越的條件,有美麗寬敞的校園,坐在明亮的教室,有辛勤的老師教導我們,書本都是嶄新的,爸爸媽媽給我們買了漂亮的書包、文具。這麼好的條件下,我們沒有刻苦、努力的學習,就辜負了父母,老師對我們的期望。我們要實現自覺的理想,將來成爲祖國的棟樑,就必須從現在做起好好學習,認真讀書,掌握更多的文化知識。

《三字經》閱讀心得14

前幾天,我在教室裏的圖書角找到了一本書——《三字經》,裏面有許多感人的小故事。當我讀到“香九齡,能溫席,孝於親,所當執”的時候,想到九歲的小黃香竟然能用自己的身體去溫暖爸爸媽媽冰冷的被窩,這是何等的愛啊!我深深的佩服着小黃香,她是多麼孝順,多麼懂事啊!

而我自己呢?已經十歲了,卻沒有做過幾件對爸爸媽媽孝順的事情,還總是頂撞他們,他們辛辛苦苦在外面掙的錢,而我卻大手大腳,看見什麼買什麼,還不聽話。

爸爸在工地上工作是多麼危險啊!又一次,我聽爸爸說工地上有一個人差一點就從很高的地方落了下來。有時,他們的手會出血,那是因爲工地上有一些風裏的東西,很容易把手劃傷。媽媽在廠裏工作是多麼的累啊!每天都要上12個小時的班,有時還要上夜班。每次放學回家,我都看到媽媽吐出來的痰有一些髒東西,那些髒東西在喉嚨裏是多麼難受啊!爸爸媽媽的工作是多麼辛苦啊!

爸爸媽媽對我的愛是無窮的:當我生病時,他們會來照顧我、。關心我,當我的手凍僵時,他們會親自給我熬藥,當我學習下降時,他們會親自輔導我……爸爸媽媽爲了我,一直在外面打工掙錢,受苦受累。

讀完《三字經》,它讓我知道:一定要認真對待這份深深的愛。從現在起,一定要做個誠實守信、不貪便宜的人。長大了要成爲祖國的棟樑之才!還要更孝順爸爸媽媽和親人……

我有一本《三字經》,它陪伴了我很久很久,那是我剛上小學一年級時,媽媽給我買的,我還記得那時我還不認識字,每天睡覺前總喜歡纏着媽媽給我講裏面的故事,真是百聽不厭,一直到現在我還是很喜歡。

我最喜歡的有其中幾段:子不學,非所宜,幼不學,老何爲。這一段講的是學生受教於家庭和老師,如果主觀不努力,致使學業無成,這是不應該的,少年時代學習不努力,日日復年年,待白了少年頭就會一事無成。

首孝悌,次見聞,知某數,識某文。這一段講的是人首先要懂得孝順父母,尊敬兄長,其次要多讀書,以博學問,豐富知識,自然就會少說錯話,少做錯事。

夏有禹,商有湯,周文武,稱三王。這一段講的是夏朝的開創者禹稱禹王,商朝的開創者湯則稱湯王,加上週朝的文王、武王,史稱“三王”。

犬守夜,雞司晨,苟不學,曷爲人?這一段講的是狗守夜,雞報曉,禽畜都有可取之處,而人爲萬物之靈,豈能碌碌無能。自古聖賢全都學而有成,如果不讀書,那麼最終必然成爲庸人,連雞犬都不如,又怎能稱的上“人”呢?

每一次看這本《三字經》,都讓我感嘆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這本書不僅教了我們很多做人的道理,裏面還有很多古人發奮圖強的故事以及我們中華民族悠久的歷史文化。每一次讀我都會有不一樣的感悟。

《三字經》閱讀心得15

與時下的國學熱無關,我小時侯是最頭疼上古文課的。

我討厭老師枯燥的,討厭那些聽不懂的文言文,討厭岳陽樓記,心理很強,老師越是我我就乾脆不背,讓老師轟出教室。

我喜歡詩,但是我不喜歡的是。

人到中年,反倒開始閱讀自己從前很厭煩甚至的作品了,我清楚的記得自己當年是怎樣的因爲厭煩而學習這些古典作品。

我是怎樣喜歡詩經的呢?

原因很古怪,不是因爲百家講壇,也不是跟風,更不是象我的大多數同學那樣只是爲了完成作業,而是在我離開學校很多年以後,自己有幸來到了詩經中那些作品產生的地方,真正的在那裏住了一些時日,才真正的體會到了古典作品的可愛。

中原,我的故鄉。

在所有自己閱讀過的古典作品中,我最愛的是這一部。

原因是這本書裏有後來的中國文學作品中失去的淳樸與自然,與鄉土和的聯繫,也象很多年輕讀者喜歡的那樣,裏面有愛情的美妙詩篇,這些風裏的詩歌,比雅與頌更多的具有人性的美與真,詩經與離騷的區別就是與士大夫階層的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