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心得體會 > 探索高效課堂心得體會

探索高效課堂心得體會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56W 次

我們心裏有一些收穫後,心得體會是很好的記錄方式,這樣就可以總結出具體的經驗和想法。怎樣寫好心得體會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探索高效課堂心得體會,歡迎大家分享。

探索高效課堂心得體會

探索高效課堂心得體會1

自從學校展開高效課堂改革以來,筆者作爲教育戰線上的一名經歷者,在經歷了不適應到有所收穫的過程後,有一點體會要與同仁分享。

傳統的教學模式以教師的“教”爲主。學生被動接受知識。整節課上,老師幾乎沒有停口的時候,學生縱有張口說話的時候,也只是在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在反饋老師“教”的成果,顯得很被動。因此,學生的預習只是蜻蜓點水、浮於表面。有的學生甚至不預習新課程,因爲他知道:老師會“教”給我們的,一切有老師呢! 老師果然也就課下認真備課,甚至要把課堂上說的每一句話都設計好;上課時便掏心掏肺地把備課內容教授給學生,唯恐有所紕漏。結果考試成績下來,幾乎每個老師都會倍受打擊:怎麼回事?講了多少遍,怎麼還錯成這樣?這幫孩子在想什麼呀,聽沒聽課呀?

試想:把我們這些自控力比學生強的老師組織起來聽一節課,授課的老師生動形象滔滔不絕地給我們講一節課後,發下一張試卷,我們又能答多少分呢?再假如:把我們這些自控力比學生強的老師組織起來,事先發下課前自學的學案,課堂上,在授課人的組織下把自己課前自學的成果書面或口頭展示出來,有疑惑可以與身旁人討論,還可以主動提問老師,課堂表現好的話還可以得到諸如一張彩紙、一枚水果的獎勵……(哇,想一想都覺得興奮!)誰還會覺得學習沒動力沒意思?自己參與了這麼多,考試的時候又有多少不會呢?

這,就是高效課堂啊!此時,老師這個“配角”就是球場上的裁判,有權裁定球的得分與否,但“球”踢得怎麼樣,要看“球員”(學生),“裁判”(老師)也得跟着“球”跑(當然,這並不是說,“球”(課堂內容)跑出界了“裁判”(老師)也不管。如果那樣,這個“裁判” (老師)就該下崗了)。

一、學案即教案:忙了學生,樂了老師——應該的!

高效課堂模式下的課堂,學生是主體,老師是配角;學生是表演者,老師是組織者。球場上,裁判雖有權,但決定這場球踢得好不好的決定權在於踢球的球員。同理,課堂高效與否,決定權不在老師,而在於學生。

要想成爲踢好球的好球員,必須賽前好好練;要想“主”出好課堂,學生必須得課前好好“練”,這,就是預習環節。

無論是傳統教學,還是高效課堂,預習都是學習中非常重要的環節。預習紮實,在傳統教學模式中,才能跟得上老師的教學步伐;預習紮實,在高效課堂模式中,才能在課堂上“秀”出彩來。尤其是高效課堂模式中,如果不紮實預習,課堂上如何展現主體地位?把課堂還給學生,學生能否接得起,很大程度上決定於學生的預習質量。

傳統教學中,學生的預習基本處於盲目狀態,無目的無規律 ,只是浮光掠影地看一遍。高效課堂下,既然學生是主體,預習就要有規律、有目的,而且要深入。但學生畢竟是在“學”的階段,對新授內容沒有高質量的理解。這就需要老師事先引導學生深入預習。這“引導”形成文本,就是導學案。它必須擔當起學生學習中最重要的引路人。

而把學生“引”到哪個方向、“引”得深或淺,就得看教師的導學案設計質量了。而學生的知識儲備量、知識處理能力各有不同,不可能一本導學案放之四海而皆準,必須“因”學生之“地”而“制”學案之“宜”。而最瞭解學生學況的莫過於執教老師了。所以,導學案必須由執教老師自己編寫;導學案的內容設計必須體現“引導”學生“學”(而非“聽”老師“教”)的宗旨。學生“扶”着導學案的“探路器”有目標有深度地課前預習,才能在課堂上發揮主人翁的主體作用,接得住回到自己手中的課堂。。

既然如此,導學案就是學生課前預習的底本、課堂進行的藍本,是高效課堂學習的架構。因此,傳統教學模式中教師手中的“教”案就華麗轉身變成了高效課堂中學生手中的“學”案。這個轉變最能體現新課堂以學生爲主體的學習理念,最能體現以學生爲主體的高效課堂下的學習方式。

當然,授課時,學生手中的導學案和老師手中的導學案還是有不同之處:學生手中的導學案應該呈現出學生預習的成果(比如語文科目新課中的字詞注音、釋義等);老師手中的導學案應該有導學問題的或詳或略的答案,以供授課時老師自己使用(記憶力強的老師自然也可不寫一字,因爲答案在腦中。學生看到後怎會不崇拜自己的老師?)。讀者,你懂的!

學習的是學生,不是老師;考試的是學生,不是老師。所以,讓學生課前課上忙起來,老師在課堂上“閒”起來,這纔是學習的王道。

二、師生平等能讓學生積極參與成爲學習主體

高效課堂模式中,學生爲主體,教師爲配角。這種課堂地位的轉變來得有些突然。但師生應該看到了:這種轉變更合乎學習規律。因爲知識不是別人“教”來的,是自己學習、探索來的;因爲學習、獲得知識的主體本就是學生而非老師;因爲知識面前,人人平等。在獲取和探索知識的道路上沒有高低貴賤沒有所謂權威,人人有權發言。真理越辯越明。高效課堂把發言權還給了學生,高效課堂就是要讓學生說話。縱然在課堂上學生說錯了話,說得不成熟,教師也應允許、鼓勵學生說。“我不同意你說的話,但我誓死捍衛你說話的權利”。人其實是在錯誤中長大的,糾正一分錯誤就長大一分。教師應溫和地對待學生的不成熟甚至錯誤,進而用和藹商討的態度糾正這些不成熟和錯誤。

高效課堂模式下,成績好的、膽大的學生(暫且稱之爲“優等生”)應該馬上會完成主體意識的轉變,參與到新課堂中,“秀”出風采來。但成績差的、膽小的學生(暫且稱之爲“學困生”)恐怕積重難返,一時難以適應和接受“我是課堂主體”的意識轉變。可能還會在“優等生”的光彩下愈加自卑、畏學。如果老師不進行積極有效的干預,高效課堂會變成“優等生”的“天堂”、 “學困生”的“地獄”。對於學習中的弱者,放棄就等於拋棄。任何角度看,都不應該。

筆者認爲,解決此問題的有效干預莫過於教師用和藹溫和的平等態度對棄進行鼓勵、讚揚。課堂上,教師應該創造機會給這些“學困生”,讓他們展示簡易問題的答案,再用點到爲止不露痕跡的讚語讓這些長期生活在失敗陰影中的孩子得到被認可的溫暖感。必要時還可使用一些小“手段” 多給予他們一些成就感。比如讓他們糾正“優等生”的一些小錯誤、教師有意讀錯一個字、說錯一個知識點……暗示他們和“優等生”一樣出色。況且,“差生”的思維往往很發散,適時還可激發出課堂的亮點。這時教師可以使用諸如“我曾經也這樣……”等語言拉平師生身份帶來的不平等感,營造出平等的課堂氣氛。這些都可以在潛移默化中給“學困生”一種心理暗示:老師也會犯錯,沒什麼大不的!說不好老師不會怪我。我們在討論問題,我還說出了老師不知道的知識呢!課堂是我們的。我可以參與,我要參與!

能調動起“學困生”,中等生和“優等生”必會有緊迫感。不怕他們不一個個競賽似的參與課堂。

“學困生”能促進全班學習,筆者寫到這裏,也很感詫異,不過想想執教的兩個班,還真覺得“小荷已露尖尖角”了!

三、學校應該建立相關獎懲機制並放權於教師

高效課堂模式以學生爲課堂主體,爲了讓學生積極參與授課過程真正成爲主人翁,在形式上主要採取了積分獎勵。這主要是利用了學生內心的榮譽感。但任何事如果長期只是以無形的精神獎勵作爲推動力的話,恐難長久維持最初的熱情。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的社會規律適用於任何領域。而高效課堂的推動力如果在積分的精神激勵基礎上再加上一個物質獎勵的砝碼,那更能“獎”出“高”效來。所以,在經過高效課堂的探索期後,高效課堂的大機構——學校,應該建立相關獎懲(主要是“獎”)機制。如以兩週、一月、一學期爲時間單位統計學生積分,對班級中優秀個人、優秀小組、優秀組長等進行物質獎勵。這樣,既有精神鼓勵,又有物質獎勵,相信學生會長期穩定地書寫高效課堂新篇章。

高效課堂模式下,學生成爲課堂主體後,也會產生令教師頭疼的紀律問題。比如展示問題答案時學生照書讀從參考資料中抄寫的內容(其實並不真正理解)、討論環節中說閒話甚至嬉戲……筆者認爲解決此問題的有效方法莫過於執教老師以扣積分的方式予以懲戒。因爲積分是學生在乎的東西,學生的榮譽感之“利”“害”都在積分上,這樣的“懲”與上文說到的“獎”,會起到激濁揚清的作用。而立時可以行之有效地制止學生無效學習行爲的執行人自然是執教老師,因此,應該把這種權力以規章制度的形式下放到每個老師手中。這樣,學生得獎有章可循,老師懲戒有制,既鼓勵學生成爲課堂主體,又不致學生借討論之名行玩耍之實。高效課堂就不會因學生把握不好主體化之分寸而成“搞笑課堂”。

當然,至於罰多少分值,可設定上限,以避免執教老師盛怒之下大開法(罰)口亂扣分情況發生。

四、靈活施用課堂模式

文學創作中,內容決定形式,形式爲內容服務。萬事皆如此。有的學科要施行高效課堂模式確實難度大(比如英語這種外來語言工具科目)。此時,就應該靈活施用授課方式。黑貓白貓,只要抓到老鼠,就是好貓。傳統教學也好,高效課堂也好,只要能讓學生學到該學的東西,就都是好課堂。學生自己學到誠然是好,但如若整體水平差,沒有能力主體化學習,就依然可採取老師主講的傳統教學模式。老師授課後可讓學生多多質疑大膽說出疑惑處讓其他學生解惑即可。這依然可以體現出高效課堂的精神和理念。所以,高效課堂的環節順序、時間比例可以靈活調節。

以上爲筆者一人之見,願與諸位同仁商榷。

探索高效課堂心得體會2

高中物理教學經過最近幾年的發展,發生了許多變化。我認爲的特點就是教學過程必須以學生的主動學習爲主,而不是傳統教學中的以教師講授爲主。因此如何實現高中物理高效課堂這一問題尤其重要,下面我談幾點看法:

一、構建物理情景,提出問題,高效導課。

物理是自然學科,與學生的生活和科技實際等聯繫很緊密,所以每節新課應從身邊的物理現象和實驗現象入手,設置緊扣本節內容並且同學們感興趣的物理情景。情景可以是幾行文字內容也可以是圖片,列表或動畫。然後提出導入新課的幾個問題,問題應緊扣課標適應學生的知識水平和認知結構,貼近實際生活。教師要認真鑽研教材,在熟練掌控教材和詳細瞭解學生知識水平的基礎上設置問題。問題既是學習的起源,也是生成新知識的依據,又是掌握知識的手段。尤其是講解新課,可以使整個教學過程以問題爲主線,以學生爲主體,教師扮演導演的角色激發學生對問題的興趣,可以個別提問,或分小組討論,引導學生用學過的知識或通過預習提出自己獨立的見解或自己的猜想或自己的假設。最後由老師和同學們彙總形成共識,生成新知識。現在的學生和過去不同,他們體會不到思考和回答問題的喜悅,感覺不到思想形成的生動過程就很難清楚地理解新知識。教學中還要關注教學設計中沒有想到的問題,傾聽同學們解決問題的理由。在教學中隨機的與學生一起交流,實現教學相長。教師要關注知識的內涵和外延。要求我們教師徹底改變自己的角色,變“講師”爲“導師”教師的主導和學生的主體關係很重要。

二、高效激發學習興趣,讓物理課堂充滿樂趣。

課堂教學中要注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爲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課堂氣氛。要有積極思維,人人深思或分組討論搶着回答的環境氛圍。讓學生在十分迫切的需求下學習。學生的學習興趣越濃厚積極興越高課堂教學的效率就越高。在教學中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可嘗試以下幾種辦法:

1。教師要用富有激情的語言和微笑的面容,激發學生的興趣。鼓勵學生嘗試成功,主動發言,發表見解,讓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

2。板書要規範條理認真甚至美觀,同學們看起來舒心做筆記輕鬆記憶深刻。

3。普通話流暢,語速要慢,講話經常有幽默感。

4。教學方法要經常變化,刻意求新,讓學生時常有種新鮮感。引導學生多聯繫生活實際,發現物理就在身邊。覺得必須學好物理。

5。精心準備一些有趣的物理實驗或指導同學們親手製作一些小實驗,也是激起學生興趣的有效手段。教師作爲教學活動的主導者,要創造條件讓學生在課堂教學中親自參與實驗。

6。採用多媒體教學,集“聲,色,畫,樂”於一體,色彩豐富的畫面,生動有趣的聲音,有利於創設特定的意境,從而引發學生興趣,以情促思變抽象爲形象的目的。

三、多樣化的教學方法,讓物理課堂充滿智慧。

要使教學內容爲學生牢固掌握,並能培養學生思維的發展。教師就必須在課堂上機智靈活地選擇和運用教學方法。課堂上教師可以採取講解,看書,討論,動手練習等交替進行。當教師講到關鍵性問題時,通過一定的方式如走下講臺與學生互動引起全班同學的注意。力求使每個學生都能積極思考主要問題。預設到學生不宜理解的知識時採用直觀形象的教學方法,使學生深入淺出地掌握知識。總之不同的教學內容要採用不同的教學方法,一堂課也可以多種教學方法並用,這樣才能使課堂具有高效性。

四、合理分配課堂教學內容,讓物理課效果化。

根據高中生的年齡和心理特徵,如果一堂課分成課前,課中,課末三段的話,許多同學在課前課末注意力集中。所以我們教師在設計教學內容時要根據這一特點,如果課中學生注意力會有點分散,可以安排分組討論,學生練習等。從而順利渡過這一相對困難的時段。

五、課後總結進行反思,讓課堂內容條理清晰化。

爲了深化所學知識,教師和學生通常要總結本節所學內容。總結是對一堂課的概括,依據這個概括去回憶複習知識,一節課的內容自然就盡收眼底了。

六、應用創新,解決問題,讓課堂內容得到昇華。

分析了設置的問題生成新知識並不等於課堂結束,結論不是探究過程的終止。我們應不失時機地讓學生運用新知識解決新問題也就是做一些課堂練習,提高解決新問題的能力,從而把教學推向熱潮。

教學既是一門科學,又是一門藝術。只有不斷地學習掌握,靈活應用教育教學規律,不斷反思自己的教學,才能在教育天地中走得更寬,更遠。

探索高效課堂心得體會3

課堂教學是學校教育的主陣地,追求課堂教學的高效率,是每一個老師不斷追求的目標,它是教學過程的最優化,教育效果的最大化,是師生完美配合的結晶。通過討論學習構建高效課堂的精神,使我認識到高效課堂的形式、模式及其開展高效課堂勢在必行的緊迫性,我認爲構建高效課堂、道德課堂還應有以下四個環節:

一、深挖教材,搭建學生的“舞臺”

課堂是全體學生展現才華的舞臺。高中數學教學要密切結合學情,緊密結合“新的教學模式,搭建學生的“舞臺”。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可充分挖掘課本素材,如:創設問題情境,分組討論,小組競賽等等,解決好小組合作的問題,就如倡導的杜郎口中學的教學模式一樣,讓學生主動參與、樂於參與,使人人能在“舞臺”上展露風采,讓課堂真正成爲匯萃學生閃光點的舞臺。讓每個學生髮揮潛能,成爲學習的主體。

二、改進教學方法提高課堂效率

要相信學生,不僅要關心學生的行爲投入,還要關心學生的認知和情感投入。在教學方法的選擇上,師生應善於學會選擇到最適合自己的教法或學法。只有引導學生實現由“學會”到“會學”,主體地位纔有可能得到張揚、主題精神得到凸現。我們應根據本班學生的`實際情況,來運用各種各樣的教學方法,真正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效率。教師要善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課堂上,我們不是倍受關注的亮點,應該把更多的精彩留給學生。要努力縮短學生與老師,學生與教材內容的距離,使他們從心底愛上數學課。還應該充分利用教材、圖片、實物及學生情感體驗來發展學生的思維,增加學生的想象力。能從視覺、聽覺等多方面吸引學生,讓學生在積極、愉快、輕鬆的環境中運用和鞏固所學的知識,最終完成知識向能力的轉化。

三、緊抓實際情況,構建道德課堂

深挖教材,改進方法都是爲教學服務。而教學的主體是學生,所以我們要緊抓學情,解決道德課堂的三個問題:你要把學生帶到哪裏去;你如何把學生帶到那裏;你如何確定你已經把學生帶到那裏。只有真正的解決這個問題,模式的建立,教學方法的改進纔不會形同虛設,纔會達到真正的效果。

四、面向全體學生,構建和諧關係

面向全體學生,我們要做到這一點,首先要轉變觀念,確定與學生的關係。在紀律管理上,是師生關係;在學習中,就是朋友、夥伴、合作關係。我們要本着以人爲本的思想,公平的對待每一個學生。上課是師生,下課是朋友。有了問題認真討論,給學生提問題,糾正錯誤的機會。上課做到真動,全動,互動。老師和學生交流,學生和學生交流,真正打造一個開放的課堂,打造一個學生能夠進步的一個平臺。再次,教師還要注重學生心理和情感的變化,學生是一個複雜的羣體,他們的心理個性千差萬別,需要教師用心觀察,根據不同的情感心理,提出不同的處理方法。隨時關注變化,隨時與學生進行語言交流。讓學生信賴你,親其師,才能信其道。這樣的課堂纔是充滿和諧,充滿人情味的課堂。

五、加強教研組的團隊合作精神,資源共享

高效課堂不是一種形式上的文章,更不是花架子,它是教學發展的必然產物,它的實現更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做到的,但這並不能作爲我們逃避的藉口,應加強教師的教研研究與討論,積極參加學校的各種活動。在學習中建立合作關係。努力的學習,實踐,打造民主,開放,快樂的課堂,真正實現高效。

以上就是這段學習“探索高效課堂,構建道德課堂”的心得體會,這些都只是寫於紙上的體會,我們需要在這種精神的指引下,不斷探索,直至找到真正符合學生實際情況的課堂模式,使得我們學生的學習是快樂的,有效的。

探索高效課堂心得體會4

最近在學習高效課堂的相關理論知識,並參加了一次課堂教學競賽,跳出自己的思維模式和講課方式去觀察別人如何授課,很震驚,也深感自己作爲一名一線教師存在很多的不足,同時也痛定思痛,下定決心去糾正自己的不足,努力向高效課堂邁進。

高效課堂的核心精髓是降低課堂教學的成本,用最小的投入達到課堂教學效果的化,儘量將教學活動中的無效勞動、低效與反效勞動降到最低水平。要做到這點就要考驗教師諸多方面的能力。首先,以有效的課前準備保障高效的課堂。實施高效課堂教學策略要對課堂教學的無效性、低效性表現行爲進行梳理。

精心備好課,是打造高效課堂的前提,老師絕不能把自己都不懂的東西去教學生。經過大量的閱讀和準備,隨時充電充實自己,打下深厚的知識基礎,作好充足的教學準備,纔有信心去講好這節課。其次,備課時自讀,不參照任何名家教案或參考書,完全是自讀自思自解。再次,針對自讀時的難點疑點,參照別人的備課,看看哪些是別人想到而自己沒有思考到的,想想別人爲什麼要這樣設計,吸納別人的智慧補充自己的教學設計。吸收別人的優點同時保留自己的特點。第四步是在上課後,根據課堂的實際情況寫出課後反思,調整自己的教學策略。這樣的備課能促進我們教師獨立思考,使能力不斷提高。另外,既要站在教師的角度去備課,同時也要設身處地站在學生的角度去讀教材,並提出疑問。

在實施教學的過程中學生的情緒狀態要關注,老師要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和興趣,學生要以飽滿的精神狀態投入學習之中,並能自我調節和控制學習情緒,對學習能保持較長的注意,教師要激發學生的深層思考和情感投入,鼓勵學生大膽質疑、獨立思考,引導學生用自己的語言闡明自己的表達自己的觀點,遇到困難能與其他同學合作、交流,共同解決問題。另外,課堂上要善於換位思考、轉變老師與學生的角色。第三是切入點要新,更吸引人,有更多探討的價值,出其不意,與衆不同,環節奇特。第四是注重價值,即真正把問題“弄清”,不做花架子,不探討與本學科無關的問題,做到知識清、方法清、思路清、環節清、滲透點清,一節課學到了什麼,師生心裏清清楚楚。

如果這些都做到了,那麼就要反思自身的專業素質,表達能力,基本功,思路以及授課方式、引導方式是否有問題,通過不斷反思不斷糾正,努力提高自己的業務素質,優化授課的形式,設計的思路和講解方式,將課堂結構瘦身、優化,先學後教以學定教,去摸索創造適合學生並擁有自己特色的高效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