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心得體會 > 讀書這件小事心得體會

讀書這件小事心得體會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77W 次

當我們備受啓迪時,心得體會是很好的記錄方式,這樣可以幫助我們分析出現問題的原因,從而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那麼心得體會到底應該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讀書這件小事心得體會,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讀書這件小事心得體會

讀書這件小事心得體會1

房龍所著的《寬容》敘述的是關於人類的故事。他以寬容爲線索利用文學的手法向我們娓娓道出從原始時代到一戰期間的人類思想的發展歷程。從書名上看,這本書似乎是要告訴我們關於寬容的歷史,然而恰恰相反的是,作者是要告訴我們人類的歷史,其實就是一部不寬容的歷史。

《寬容》是一部描寫人類思想發展史、暢銷近百年的通俗歷史讀本。房龍從人文主義的立場出發,從不同宗教派別的衝突中尋找背後的深層根源,揭示了一幕幕因爲固執己見所帶來的悲劇,勾勒了一幅波闌壯闊的人類思想解放史。作者圍繞人類生存發展的最本質問題,向人類的無知和偏見挑戰,深入淺出地將知識和真理普及爲人所共知的常識。其智慧的妙語和真知灼見讓人獲益匪淺。寬容是一種美德。寬容能使人性情溫和,消除許多無謂的矛盾,化干戈爲玉帛。寬容的人,時時處處都會受到人們的擁戴,因爲他能夠處理好各種人際關係,能夠很快地適應各種不同的環境,能夠融洽地與人合作,充分發揮自己的潛能。

現在的孩子都是獨生子女,是家裏的寶貝,在學校受到別人家孩子的欺負,父母就心疼得不得很多父母喜歡這麼說:“別人對不起你,你就對不起他;別人打你,你就打他。”這樣的教育方法很明顯是錯誤的。但是,很多的父母還是沿用這一方法來教育孩子。這種錯誤的教育方法會影響孩子以後的人生觀及處世態度。因此,教孩子學會寬容,不僅是爲了孩子今天能處理好同學關係,也是爲了孩子將來的幸福打基礎。父母應該讓孩子明白,他人是自己的影子,要在生活中學會理解他人,善待他人,也就是善待自己。在生活中,不要過分計較自己的得失,能夠笑一笑,這就是寬容。

讓我們一起學會寬容吧!

讀書這件小事心得體會2

我常說自己喜歡讀書,也常說讀書對於我來說,其實跟打麻將一樣,屬於一項娛樂活動。

有一句話叫做: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但也有一句話叫:How awful a learned fool!可見,讀書可能在某種程度上是一種志趣高雅的行爲,但也很可能成爲精神上的毒藥,不僅毒害自己,而且毒害別人。所以,讀書只是一種行爲,而作爲閱讀者的人,纔是在這種行爲中更爲重要的主體。

喜歡一個人,需要理由嗎?上面這句話,常常被使用在反問語氣中。喜歡讀書,需要理由嗎?這句話,對我來說,是一個疑問句。答案是:需要。理由有很多,有人喜歡書中的故事性,有人喜歡哲學的智思,有人喜歡插圖很多的書,有人喜歡通過閱讀來增強自己的專業能力與知識面。這些種。種的原因,有的,可以稱其爲愛好,有的,可以稱其爲學習。

仔細回顧一下我自己的閱讀歷史,會發現其中有一大部分是小說,也就是說我個人的閱讀喜好偏重於文學性與故事性,其中夾雜一些哲學類的圖書,也有一些專業書籍,還有一些漫畫書與管理類的書籍。作爲一名理工科學生,我在大量閱讀小說的時候經常會被人問到,也經常會自己想到這樣一個問題:讀這些書,有用嗎?

打幾個比方吧。

例一:隔壁王叔叔家的小明,從小不愛讀書,也不愛學習,初中畢業便就業,靠着父輩的關係與自己的摸爬滾打,20幾歲就擁有了一片不小的產業,街坊鄰居常說,你看人家孩子,也沒上大學,也沒讀過幾本書,比大學生可混得好,讀書有什麼用啊。

例二:隔壁江叔叔家的小民,從小酷愛讀書,什麼武俠、言情、歷史、哲學、文化、藝術、文學、詩詞,幾乎讀了個遍,結果,耽誤了學習,考了一個三流大學,後來整日沉浸在中土世界的幻想裏,迷上了魔獸世界,一發不可收拾,最後不得不去戒除網癮。街坊鄰居們無不聞之搖頭嘆氣。

例三:樓上毛叔叔家的東東,從小熟讀詩書,尤愛歷史,後沉迷於文學。與此同時,學習成績優秀,考上一流大學,在成爲精英之後,發現自己非常熱愛文學,於是改當作家,幾十年後,終於成名。街坊鄰居紛紛評價:功夫不負有心人。

例四,樓下魯叔叔家的迅哥,從小就迸發出巨大的文學天賦,七歲作詩,九歲出版詩集,十五歲寫成第一篇長篇小說,讓人意外的是,書卻沒讀過幾本。三十歲後,天賦突然消失,他痛定思痛,開始讀書,但最後,也便泯然衆人,無甚大的作爲了。

這幾個例子都是虛構的,但也都與我成長過程中身邊的親戚、同學或是友人有一定的關係。

我想先回到那個問題:讀書,有用嗎?我給的回答是:有用。有什麼用?我的回答是,可以讓我更好的拓展視野,擁有樂趣與思考人生。有人看看我的現實處境,呵呵一笑,說,這有何用。你看你看,對於有用的定義,你我,還是有一定差別的。如果我理解的沒錯,有用,值得應該是能不能成功,或者說,是能不能賺錢吧?

讀書這件小事心得體會3

有個哲學家還是心理學家還是社會學家說過,人好像有那麼幾種需求,是階段性的:物質需求、社會需求、精神需求。其實讀書有沒有用這個問題,跟吃飯有沒有用這個問題是差不多的。一個人如果能吃飽飯,那我看他讀書這件事情,好像也並沒有什麼值得商討有沒有用的必要。

退一步講,讀書對於賺錢有沒有用?當然有用。讀書能讓人變得更加理性,善於思考,這在積累物質財富的過程中是非常重要的。同時,一個人不要總看那些不識字,但是家產億萬的人,人家是天才,你能比嗎?天才,並不只是指那些智商特別高,七歲就自己總結出等差數列求和公式的人,也不只是五歲就能作詞作曲的人,天才還有一類特別善於順勢而爲,利用身邊資源積攢財富的人,這也屬於天賦。

似乎說遠了。有一組統計數字,是說我國,已經成爲了世界第一大出版國,即每年出版的圖書總量已經佔到了世界第一,但同時,人均的閱讀量卻非常之少。這現象很奇怪,出版商們爲了什麼印那麼多書呢,反正也賣不出去。這是一個非常奇怪的現象,讀書,在現在的我國社會中,正在逐漸成爲一種運動。讀書,已經在很大的程度上,流於了形式,更多的以其口號取代了實質。

前段日子,公司大講創新,於是發了幾本書,然後督促大家寫讀後感投稿,並組織一羣人以創新爲題做了一場研討會。我也是其中一員。說實話,這研討會說完全沒用也不是,起碼寫讀後感的這些人確實是讀了,思考了,也寫了。但作爲事先安排好的,在研討會過程中作爲發言人之一的我,對整個過程感覺到一種厭惡。因爲,僅僅憑藉讀了三本書,就來討論什麼是創新,這不是紙上談兵是什麼。其實我有一個更好的建議,那就是公司給每個人發一本《孫子兵法》,起碼,讀完之後,不能用到創新上,還能用到其他地方,比如勾心鬥角之類的事情上。

有同事與同學知道我讀過那麼幾本書,有時就會讓我給他們推薦幾本書。我通常會首先詢問他們喜歡讀什麼類型的書,但一般他們也答不出來,我就感覺到有些苦惱。因爲這就跟介紹對象一樣,你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喜歡什麼類型的,我怎麼給你介紹。但是,後來我靈機一動,想到這確實也跟介紹對象一樣,總之可以先見個面,不一定非得就要一件鐘情,私定終身,作爲一種嘗試,也未嘗不可。於是,我果斷的給他們推薦了《心靈雞湯》。但是奇怪的是,這些人沒怎麼讀過心靈雞湯,但是否定心靈雞湯的文章倒是聽過不少,於是我又感覺到非常苦惱。但我轉念一想,給他們推薦了一套非常勵志的書籍:《毛澤東選集》。有疑問的少年們,《毛澤東選集》可比《喬布斯傳》勵志得多,儘管我兩本書都沒讀過,但從現實狀況來看,前者還是非常值得一讀的。由此,我甚至想要寫一篇文章,叫做:《如何推薦一本你完全沒有讀過的書》。

說了這麼多,最後說一些我平時讀書的幾點感受,算是分享。首先:讀書功利心不要太重,讀了幾本書,就想要飛黃騰達,一步青雲,那是不理智,也是不可能的。因爲,文學家,是寫出來的,實業家,是幹出來的;房地產,是炒出來的;大廚師,是做出來的;讀書只是一種手段,而不應該成爲一種目的。而恰恰,如果把讀書當作一種手段,我們才能成爲自己的目的;而若把讀書當作一種目的,我們往往只會成爲自己的手段;其次:要在讀書中尋找樂趣。其實說實話,讀書不如打麻將有意思,不如看電影有意思,不如玩遊戲有意思。但在讀書的'過程中,我更願意這樣告訴自己,讀書的樂趣,與打麻將、看電影、玩遊戲的樂趣,是不同的。同時,也想要告訴那些逼迫自己孩子讀書的家長,以及逼迫自己讀書的人,其實大可不必,這樣做,只會適得其反,因爲興趣,是第一動力;再次:讀書要有自己的思考。對於書中的事情,不可全信,也不可完全否定。重要的不是書的內容,而是自己,重要的不是你讀了什麼,而是你是否對你所讀的東西進行了思考;再次次,讀書,要靜下心來,不要邊看電視邊讀書,看了兩分鐘書,就又去打dota了,也不要把讀書完全當作催眠利器。因爲那樣,即浪費時間,也浪費感情;再次次次,勵志書,當作故事來讀,不要把書中的人或事當作自己人生的標杆,那些都經過了藝術加工不說,人與人,是不同的,照搬別人的經歷,沒什麼必要,也沒什麼實際價值;最後,不要躺着讀書。什麼二十歲之後視力就不會下降了這種話根本就是假的,我就是一個活生生的例子!

讀書這件小事心得體會4

狄更斯在《雙城記》中寫道:這是一個最好的時代,這是一個最壞的時代。這句話,我認爲用來形容當下孩子的學習環境,很適合。

今早騰訊新聞中的一條新聞標題——《大一女新生怒斥父母稱不買蘋果就不上學》很是惹眼,引發熱議。

其實很想問問:你的大學與ipad會有多緊密的聯繫?難到真的就要了必須要共存亡的地步嗎?

也許,對於大學生而言,說數碼產品會漸漸成爲必備品還情有可原。比較讓人擔憂的是:這種趨勢會逐漸波及到青少年,甚至於幼兒。我擔心的是,他們在還沒有形成良好穩定的自控力以前,就被互聯網的鮮活、多變、趣味、及其可互動性所拉走。詩人惠靈頓說:一個孩子向前走,他最初看到的是什麼,他終將成爲什麼。可能這句話說的十分絕對。可是,不得不警醒我們:孩子最初接受的東西,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他今後的心智、性格、脾性。

現下的家長有許多都是80後了,今後90後也會加入這個隊伍。這個羣體開放,樂於接受新事物,能夠用各種科技手段去繁就簡。可是,養育一個孩子並不是一件可以去繁就簡的事情,更不是丟給他一個ipad就可以滿足的事情。

王蒙說的很好:現在這個時代雖然不必像孔孟時期一樣頭懸樑,錐刺股地讀書;但也不至於每個人都躺在喬布斯的懷抱裏看微博吧。讀書,在今天好像是件大可不必的事,明明140字就可以知天下,何故還要爲難自己。

可是,你真的以爲這對於孩子而言也只是一件小事嗎?孩子們,是需要在小時候積澱心性的。我希望,他們不僅僅滿足於知道一件事的發生,不僅僅滿足於娛樂和調侃八卦,不僅僅滿足於知道支離的、碎片化的知識。我希望,中國的後起之秀不會是一些貌似學識淵博的知道分子。

讀書,也許真的只是一件小事罷了。一個小的位置,一段安靜的時光,讓孩子認真去閱讀一本書籍,用傳統的方式。爲什麼這是必要的?因爲,真正的學習領悟,遠不只是停留在知道的層面。好的書籍一定能夠在這段時光帶他走到另一個世界裏。可能花的時間要長一些,但是影響一定會遠一點。

但願,能夠在開學的時候,你能想起讀書這件事,帶給他們這一份禮物。即便並不像ipad、iphone那麼討他們的歡心吧。可是,對於孩子而言,讀書應該是一件必須要做的事。這是令他們能夠在快速便捷化的時代中不迷失自己,不浮躁的一種方式。一種不張揚,但裨益良多的方式。願他們可以領悟到。

讀書這件小事心得體會5

出於好奇,我打開了《小王子》這本書來看,雖然一開始沒覺得有什麼特別的,可現在的我,卻覺得正如書中所說的:水對心是有益處的。而《小王子》就像水一樣讓我的心靈清澈透明。尤其是它那含情脈脈,又帶有淡淡的哀愁的表現手法,更令人讀起來回味無窮。

他,是一個擁有着一顆小小的星球的人,星球上有兩座活火山、一座死火山、還有一些討厭的猴麪包樹與一些單調的花。他傷心的時候,就愛去看夕陽,他曾經一天中看了次夕陽,因爲只要搬着小凳子挪幾步,就能每時每刻的看到。而他,就是這麼一個孤獨的、每天追着夕陽跑的小王子。

不過後來,小王子愛上了了一朵美麗的玫瑰花,他認爲這是一朵獨一無二的花,她很驕傲,同時也很招人憐憫,她在謊言被揭穿以後會反覆咳嗽。可後來,他卻因爲玫瑰的一次惱怒而對愛生起懷疑,於是便離開了自己的星球,拋下了她,開始了自己的旅行。

一路上,小王子遇到了很多奇怪的人,如沒有一個臣民的國王、愛虛榮的人、自相矛盾的酒鬼、只知道數星星商人、地理學家……最後來到了地球。

後來,小王子還馴養了一隻狐狸,當小王子看到了一大片與他的玫瑰一模一樣的花時難過極了,狐狸安慰他:“被馴養了就是獨一無二的,本質用眼睛是看不見的,只有用心才能看清楚。應該用心靈去追求真理。

最後,小王子後悔極了,覺得當初不應該拋棄他的玫瑰,於是,選擇了讓毒蛇幫他痛苦地擺脫掉他的軀殼,回到了自己的星球去陪他的玫瑰。

《小王子》不僅批評了社會上不同類型的大人的看法,而且還從小王子與玫瑰之間讓我懂得了情誼與友愛是需要包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