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心得體會 > 幹部學習毛豐美先進事蹟心得體會

幹部學習毛豐美先進事蹟心得體會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6W 次

毛豐美是遼寧這塊熱土上成長起來的最基層的幹部、最普通的黨員、最稱職的人民代表。幾十年來,他始終以忠爲魂、以民爲本、以責爲先、以廉爲重,用“幹”字精神踐行着“忠誠乾淨擔當”要求,譜寫了一曲實幹爲豐碑、盡責爲最美的新時期共產黨員讚歌,是廣大黨員幹部學習的楷模。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幹部學習毛豐美先進事蹟心得體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幹部學習毛豐美先進事蹟心得體會

  【幹部學習毛豐美先進事蹟心得體會1】

30多年來,這位基層幹部的優秀代表,帶領幹部羣衆,把大梨樹村從一個窮山溝建成興旺發達之地。他用實幹爲黨員幹部特別是基層幹部立了一面光輝的旗幟;他身上所凝聚的擔當精神,爲遼寧老工業基地新一輪振興樹起了精神座標。

曾經,有人組團去大梨樹村考察學習,大家感觸很深,約定以十年爲期趕超大梨樹。十年過去,誰都沒有學成,各有各的“實際”困難。毛豐美聽了,說了一句:“你不幹,永遠困難。”如今,當地幹部羣衆感言,大梨樹村從昔日“八山半水一分田”,一路披荊斬棘,發展成爲“中國最美鄉村”,全在老書記的擔當,以及這種擔當激發和釋放出幹部羣衆創新創業的巨大能量。

有多大的擔當,才能幹多大的事業;盡多大的責任,纔會有多大的成就。眼下,遼寧滾石上山、爬坡過坎,經濟發展面臨較大下行壓力,一些體制性結構性矛盾集中呈現,一些錯綜複雜的現實問題需要解決。而與此同時,一些幹部精神懈怠,一些幹部有本領恐慌,甚至個別人失去動力無所事事。困難面前,消極作爲,只會貽誤改革發展時機;奮發有爲,纔可能攻堅克難。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毛豐美是我們做人爲官的一面鏡子,大梨樹村發展史是我們推動振興發展的一面鏡子,這理應成爲推進改革開放的基本共識,也應成爲銳意探索者的底氣所在。

擔當是一種忠誠。毛豐美上任之初有句話:“一定要讓全村人過上和城裏人一樣的好日子。”只有到大梨樹村親自走一走,才能掂出這句話的斤兩。30多年前,他帶着村民開飯店時,跟做廚師的小姑娘說過這話;20年前,他披星戴月穿着大雨靴挖淤泥疏通河道,跟一塊幹活的羣衆說過這話;一年多前,他彌留之際,對病榻前的老朋友仍念念不忘這句話。這樣的共產黨員,如此忠誠於信仰忠誠於人民,怎麼會沒有幹勁呢?又有什麼困難克服不了呢?

擔當是一種境界。毛豐美的兒子毛正新說,小時候有一天,父親指着村子外雜草叢生的荒山頭,告訴兒子以後一定會把這荒山變成花果山。10年之後,父親真的帶人上山挖坑栽樹,硬是在一片不毛之地琢磨出了“蓄水灌溉”,種下滿滿一山的果樹。有無境界,高下立判:那種患得患失的算計,斤斤計較的狹隘,只會陷入無所作爲的空虛;有追求有夢想,就能把腰桿直起來、肩膀硬起來、責任擔起來。像毛豐美那樣,在百姓心中留下無盡思念,在後人面前樹立巍巍豐碑,這樣的人生,不是更值得追求嗎?

擔當是一種能力。2008年底,大梨樹村廣場上,全村一千多男女老少露天開會。天降大雪,臺上,毛豐美談當年收成和翌年計劃,侃侃而談、眉飛色舞;臺下,人人伸長脖子聽生怕沒聽全。兩個小時,雪越下越大,就是沒人挪動腳步。人心齊,就能指哪打哪。附近的村,基礎條件好的有的是,爲什麼沒能像大梨樹村這樣發展起來?我們要說,能把羣衆發動起來,擰成一股繩,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就是基層幹部在我們這個時代最大的擔當。

現在,老百姓想起毛豐美,都說共產黨有這樣的好乾部,了不起;老百姓能有這樣的帶頭人,就願意跟着幹。遼寧新一輪振興鼙鼓敲響,需要千千萬萬個毛豐美,需要打造一支對黨忠誠、敢於擔當、清白做人的幹部隊伍,需要鍛造更多可負重、能奉獻的“鐵肩膀”,需要激揚那種以天下爲己任、以爲民當追求的偉大精神和真摯情懷。

每一位黨員幹部都應該認真思考:我,能擔起這個偉大時代的重任嗎?

  【幹部學習毛豐美先進事蹟心得體會2】

2014年9月26日,毛豐美因病醫治無效,永遠離開了我們。這位擔任大梨樹村黨委書記、村委會主任近30年的基層村幹部,與人大代表有着很深的淵源。

自八屆人大起,他連續五屆當選全國人大代表。而且在全國人大的平臺上,毛豐美盡心履職20餘年,所提建議和議案件件涉農,一共提了近200件,部分建議和議案被採納並上升到國家法律法規層面。比如八屆人大他建議降低農村電價,實現城鄉電費同網同價;九屆人大,他提出取消農業特產稅和農業稅,這些建議後來都實現了。2012年毛豐美當選爲“年度中國法治人物”。

走進大梨樹村,到大梨樹村去實地追尋毛豐美的履職足跡——懷揣着悲傷、沉重與期待,2015年元旦過後,記者踏上了趕往遼寧省丹東市鳳城市大梨樹村、採訪已故全國人大代表毛豐美履職事蹟的征程。

走進大梨樹村:“幹出一片新天地”

毛豐美是誰?其實在來大梨樹村之前,跑過全國“兩會”報道的記者對毛豐美代表並不陌生。

“就是那位大會上操着東北口音、神情嚴肅、音調高亢、語言幽默、句句不離‘三農’問題的農民代表啊!”1月8日,在從遼寧省丹東市鳳城市直奔大梨樹村的路上,幾位媒體記者便能簡單勾勒出大會期間的毛豐美印象。在全國人代會上,他總是就“三農”問題建言,被國內外各大新聞媒體聚焦,他的能言、善言與敢言也一時傳爲美談。

但大家對毛豐美的家鄉是陌生的。

“到大梨樹村了嗎?”“當你看到公路兩側出現二層樓房的時候,就到大梨樹村了,前面就是了。”順着當地人的介紹,記者看到,穿過莽莽蒼蒼的鳳凰山,一條筆直寬闊的公路向前延伸,眼前的房屋村落一下整潔現代起來,一幢幢現代二層小樓房順大路排開,這就是大梨樹村了!

村委會辦公大院就在公路邊上,大院的門口牆壁上寫着醒目的七個紅色大字“幹出一片新天地”。大梨樹村黨委副書記、村委會副主任溫紅娟告訴記者,毛豐美創新提出了“苦幹、實幹加巧幹”的“幹”字精神,就是大梨樹村要發揚“幹”字精神:苦幹,彎大腰、流大汗;實幹,重規律、求實效;巧幹,講科學、闖市場。正是在“幹”字精神的指引和激勵下,毛豐美帶領村民幹出一片新天地,讓大梨樹村人過上了比城裏人還要好的日子。

進了大院,這裏有村委會四層辦公大樓和大梨樹村文化活動中心,它們組成了一個寬敞、整潔的辦公大院。近距離地實地感受大梨樹村,就從這裏開始了。

昔日,“山上和尚頭,河水滿地流。地少吃不飽,村民愁白頭”是大梨樹村的真實寫照。村民們憶當年,全村“吃糧靠返銷,花錢靠貸款,村幹部工資靠社員”,大梨樹村窮得“叮噹響”。

1980年,時年32歲的毛豐美當上了生產隊大隊長,成爲大梨樹村發生翻天覆地變化的轉折點。毛豐美在第一次大隊領導班子會上提出:“要從我們這一屆開始,結束羣衆養活幹部的歷史。”之後,毛豐美帶領全村人艱苦創業幾十年,辦了十幾個工廠,建起了當地最大農貿市場;改造荒山,打造全國百強生態旅遊名村,創辦農業高科技示範園區,把一個昔日的窮山村發展成爲人均年收入2萬多元、集體資產3億元的全國文明村。2013年,他被授予首屆“中國美麗鄉村建設十大影響力人物”稱號。

毛豐美當村黨委書記30多年,大梨樹村走上了富裕路,一躍成爲“遼東第一村”、“全國文明村”。村裏先後改擴建小學教學樓,新建村史館、大型文體宮等生活基礎設施。村民也從集體經濟發展中分享到實實在在的好處。村民學有所教、病有所醫、老有所養。許多村民都住上了小洋樓,開上了私家車。

村民們說,大梨樹村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在老毛書記的帶領下幹出來的,沒有吃苦耐勞、鍥而不捨的幹勁,是萬萬做不到的。大梨樹村的山還是那座山,卻換了一種思路和活法,荒山禿嶺被治理得山清水秀,形成現在層層梯田的萬畝果園。

1月8日,繞着山路往上走,登上花果山的最高點,9.9米高的“幹”字碑格外顯眼。從山上往下看,雖然是冬天,但放眼望去雪中的山林仍美得讓人震撼。

“地地道道的農民纔敢說出俺們農民的真心話”

在北京的全國人代會上,人們稱呼毛豐美爲“老毛”、“毛代表”,在大梨樹村,村民們都更習慣稱他爲“老毛書記”。那天,得知採訪老毛書記的先進事蹟,村民們都主動趕過來,一定要來說說老毛書記所提的議案建議裏的故事。

“自己家的苞米能被老毛書記帶到北京也是我們沒想到的事。”村民孫廣德說起來很感激,也很自豪。“2009年2月,老毛書記到我家調研,我對老書記抱怨,玉米價格太低,一斤只能賣到七毛錢左右,一畝地的產量能達到800多斤,一畝地能賣560塊錢,我家種了20畝玉米地,除去種子、化肥、農藥等材料費和人工,一年到頭也就掙五、六千塊錢,而這已經是我們一家四口的全部收入。有的家裏只有10畝地,那就只能掙兩、三千塊錢。”

與孫廣德有同樣遭遇的人,在村裏還有一大批,他們希望毛豐美將意見帶到北京去,但出乎孫廣德意料的是,老毛不僅帶去了意見,還把他家的那倆玉米棒子也順道帶到了北京。2009年全國人代會上,毛豐美把幾穗玉米帶到會場。在那年大會上,毛豐美手裏拿着一根玉米,到處呼籲漲糧價。“這麼大一穗玉米,只能賣三、四毛錢。農民太吃虧了,我非要帶來讓大家摸一摸這根黃澄澄的大穗玉米有多金貴。”他的一番話引來媒體記者的圍追採訪。他還和另一位代表在電視直播裏吵了起來,最後達成了一個基本的共識就是糧價一定要漲,“小步快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