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心得體會 > 淺談教師四不爲心得體會

淺談教師四不爲心得體會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1W 次

教師產生不作爲的原因有很多種,從外因來說,學校、社會沒有給教師專業成長施加適當的動力與壓力,也沒有設立恰當的激勵教師專業成長的獎勵措施,導致教師提高自己教學能力的慾望不高;內因來說部分教師缺乏對自己工作的熱愛,僅將工作作爲謀生的手段,得過且過。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整理的淺談教師四不爲心得體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淺談教師四不爲心得體會

  【淺談教師四不爲心得體會1】

新的課改理念要求把“課堂還給學生”、“學生是課堂的主人和主體”、要“發揮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同伴合作能力”;同時要求教師,要“從臺前退到幕後,從演員變成導演,從權威變成朋友……”在實際的教育教學中,這樣的要求的確改變了教師以往的“一言堂”“滿堂灌”,學生的自主學習、合作意識也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提高。但在教學活動中也出現了一些教師“教育不作爲”的傾向。這些“教育不作爲”的表現主要有三:

  教師“不敢講”

新一輪課改推行後,許多地方很多學校的領導帶領學校領導班子去教育發達或理念先進的地區學習、培訓、取經。應該說這種動機是好的,相互學習交流、取長補短嘛。但問題是,有些培訓人員沒能理解新課改精神的實質,只是就“某一點”斷章取義。回來後,硬性的在教師大會上要求全體教師,不論什麼學科,教師的講解時間不能超過15分鐘,還親自聽課監督教師是否執行這一“時間標準”。在這種“監督”之下,很多原來“滿堂灌”的 教師,唯恐超過15分鐘的“標準”,“嚇”得“不敢講”了。於是出現了學生由老師看着自學,但我們都很清楚,學生畢竟是學生,他們的知識、學力、能力還是有限的,沒有教師的講解、點撥和指導,學生能學到什麼,學到多少?

  教師當講不講

如果說第一種情況是因爲校領導沒有理解“少講”的精神實質而誤導了教師的話,那麼接下來要說的這種情況則屬於任課教師對新課改下的課堂要求的誤解甚至曲解。

你不是要我“把課堂還給學生”嗎?你不是要我“退到幕後”嗎?那好,我就將桌子一拉,把學生一分,分成一組一組的,你們討論吧,合作吧!還有的教師當別人提出“你們就這樣上課嗎?的質疑時,還拿出葉聖陶先生的“教是爲了不教”來做擋箭牌。(關於這句話,葉老的原句是“教的最終目的爲:學生能自讀,不待老師講;學生能作文,不待老師改《葉聖陶語文教育論集717頁。”“凡爲教,目的在於達到不需要教”720頁。而不是我們現在所說的“教是爲了不教”的曲解)而事實上,不管是老課標還是新課改,課堂上,教師始終要把握好“三講三不講”這個規則,即,“講重點,講難點,講易錯易混知識點;學生已經會的不講,學生通過自學或合作會的不講,‘教師講了,學生還不會的’不講。”而不是看着學生不會、該講的時候也不開“貴口”。

  教師對學生過度“賞識”

新課改以來,要求教師關注學生、賞識學生的呼聲越來越強烈,但賞識並不是對學生的錯誤和不足視而不見、任其自然、自由生長而“過度”的“濫”賞識。外出聽課,課堂上聽到最多的聲音就是教師在學生回答完問題後“好”“很好”“棒”“你真棒”的評論聲。而更讓人憂慮的是,面對學生跟問題毫無聯繫、毫不沾邊兒的回答,教師也是一味 “好!好!”的讚美賞識。每每這時,我就想,學生不至於連一句“真話”都聽不進去吧?教師這樣“討好般”的“賞識”學生,究竟對學生的學習和成長有多大幫助?

聽過“綠色語文”創始人趙謙翔老師的課的教師都知道,趙老師的課堂也賞識學生,但在學生回答問題中,學生即使有一個詞用得不恰當,趙老師也會提出來,讓學生再琢磨、推敲一番。筆者認爲,這樣的態度才真叫對學生負責。

以上情況,希望隨着新課改的進一步推進和深化,通過對教師課堂的專業培訓得到及時的矯正,從而使教師真正爲學生的學習和終生髮展奠基、服務,真正把課堂打造成學生好學、樂學和快樂成長的天堂。

  【淺談教師四不爲心得體會2】

近年來,“罵世”成了一種時尚!從貪官到奸商,從城管到小三,從政治到經濟,從娛樂到文化……不管說到哪一行哪一個門,不管是公開場合還是私人聚會,如果你不罵兩句,就會顯得有點落伍,顯得不知世事,孤陋寡聞。也難怪,“媽媽的”(盜用阿Q的革命語錄),這個世界,可罵的確實太多!

作爲學校教育的主體——教師,一言一行,事關千家萬戶的利益,事關千千萬萬個“龍”“鳳”的未來,在這樣一個“時代潮流”中,被罵,自然也不可避免;成爲輿論的焦點,媒體的“寵兒”,再正常不過。要知道,它爲人們茶餘飯後提供了多少談資,爲媒體記者提供了多少素材!而且,每天都不乏“熱點”!

人們對教師的詬病,主要集中在亂收費、收受家長禮物、體罰學生、搞有償家教,歧視差生,等等,不一而足。如果扳起手指來數,再多長一雙手也不爲多。

憑心而論,人們對教師的種種指責,在不同地區不同學校,都程度不同的存在着,教師被罵,確屬“勞有所得”,絕不是“不勞而獲”。只是在所有的指責中,有一點確實在一定程度上冤枉了絕大部分教師,那就是“只教書不育人”,時髦一句話說,就是“不作爲”。

的確,時下一些學校,特別是非重點中學,管“教”不管“道”的現象比比皆是:老師臺上口沫飛濺,學生底下匍匐一片,昏昏欲睡的,玩手機的,看小說的,聽流行歌曲的,竊竊私語的……不勝枚舉,令人擔憂!

  教師到底怎麼啦?人們不禁納悶。


更多熱門文章推薦閱讀:

1.黨員幹部四個不爲學習心得體會

2.關於教師四不爲心得體會

3.2016教師四不爲心得體會

4.永城教師四不爲學習心得體會

5.2016淺談四個不爲心得體會

6.2016關於四個不爲學習心得體會

7.基層四個不爲心得體會

8.教師學習嚴以修身心得體會

9.爭做四有好老師心得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