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心得體會 > 老師教育心得體會(精選10篇)

老師教育心得體會(精選10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43W 次

有了一些收穫以後,將其記錄在心得體會裏,讓自己銘記於心,它可以幫助我們瞭解自己的這段時間的學習、工作生活狀態。那麼寫心得體會要注意的內容有什麼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老師教育心得體會(精選10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老師教育心得體會(精選10篇)

  老師教育心得體會1

陶行知先生是20世紀中國偉大的人民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實踐,不僅在中國,而且在世界,都有着重要的影響。20世紀過去了,在新的世紀裏,陶行知的教育思想仍具有現實意義和教育意義。學習了這位偉大的教育家的名篇論著,讓我的收穫頗豐、感觸很深。

陶先生的的教育思想有很多,其中“教學做合一”的思想讓我印象最爲深刻。陶先生說“事怎麼做就怎麼學,怎麼學就怎麼教,教的法子要根據學的法子,學的法子要根據做的法子”,“先生的責任不在教,而在教學,而在教學生會學”、“先生須一面教一面學”。就“教學做”三者關係而言,做是學的中心,也是教的中心。

教與學都以“做”這中心,“教學做合一”,做就是教,做就是學,教也就是教,教也就是學。就教育與生活的關係而言,“教學做”有一個共同的中心,那就是“事”,也就是“實際生活”,實際生活也就是日常生活,那麼日常生活學是學,就是教,生活就是教育,生活就是學習。動手做對自己就是學,對他人就是教,手腦並用也就是教育。教育現象是普遍存在於社會生活實踐中的,教與學都是爲了生活實踐的需要,教與學要和生活實踐相結合。教師實行“教學做合一”,教師拿做來教,才能算是真教。

學生實行“教學做合一”,手腦並用,才能求得真知,生活創造的能力才能得到培養。“教學做合一”才能真正培養學生自動、自學、自得的“治學”能力,才能培養學生手腦並用,能言善行。

還有陶先生“愛”的教育理論讓我體會到了我們要時刻愛自己的學生。教師對學生的愛在教育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師愛(以及家長的愛)猶如心理髮展的精神乳汁,哺育學生的心靈發展。師愛能營造出和諧、溫馨、親切的師生關係。在這種師生關係中,學生不僅樂學,而且個性會得到充分發展,形成積極向上的精神狀態。

這是創造能力形成的心理基礎。教師不僅要學習陶行“知捧着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獻身教育的品格,更要有愛滿天下的高尚情懷。發揚因爲差,更要抓;因爲差,更要愛的敬業精神。教師對後進生應有要有一顆愛心,它不埋在胸膛裏,而應擎在手上,高高舉起,讓學生看得見,摸得着,時時感覺到。

老師對後進生更要傾注真誠的愛心,使學生感到老師的親切、集體的溫暖,從而樹起生活的信心,提高學習的積極性。多給學生關照和溫暖。對學習好的學生熱心引導,對學習差的學生及調皮的學生也是從愛開始,進行指導幫助,不歧視、不訓斥、不諷刺挖苦。學生們感受到老師的愛,有了良好的情緒,學習的積極性也就提高了。

作爲一名教師,我將永遠牢記陶行知先生的教誨,注重“以人爲本”,“教學做合一”,愛學生,不斷更新教育觀念,爲培養學生成爲“真人”,並具有創新精神與創造能力的一代新人而努力工作。

  老師教育心得體會2

現代教育理念倡導教育要 “ 以人爲本 ” ,學校要以教師爲發展之根本,教學要以學生髮展爲根本,以人爲本,就要以教師爲最重要的,最渴望的,最有利於發展的一切爲根本,爲此我們工作中要做到勤學習,辯方向,明確思路,重研究,找突破,謀求發展,辦實事,暖人心,追求幸福。

我們的學校是教師幹事業圖發展的樂土,對單位應該有一種眷戀,有榮譽感,優越感,成就感,責任感,總之爲職業的幸福感。獻身職業,對於一個教師來說,以忘我的精神獻身於崇高的職業,這是一個教師的最大幸福。教師的職業意識和責任在職業勞動中的反映,就是個人把獻身職業和做出成就看成是自己的職責、使命和責任,把它看成非這樣做不可的需要和義務。教師在職業生活中,經常感受到這種責任的存在,並在履行這種責任、使命的同時,不斷形成和發展內在的責任感、使命感一併以其獻身於職業。全身心的投入到職業勞動和創造中去,纔可能是幸福、愉快和有成就的。

既然選擇了做教師,我就要去提升自己的品位,去完善、充實自己的教師人生。爲了祖國的下一代,爲了民族的未來,我就要勇擔責任,就要去感動自己,感動學生,感動社會,就要去體驗教育的快樂,感受教育的幸福,就要 “ 衣帶漸寬終不悔,爲伊消得人憔悴。 ” 這纔是教師的人生的至高境界!這纔是教師完美的人生!

總之,孔子的教育思想是值得我們學習的。我們取其精華融於現代教育的實踐中,這是保證我們的教育,特別是教育健康、持續發展的寶貴財富。

  老師教育心得體會3

近年來,看着一批批的高三學生高考畢業,對高中教育心得體會又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初在高中擔任老師的時候,看到的是學生的成績。一直嘗試用題海戰術來不斷提高學生的成績,對於各別成績不太好的學生會通過要求學生留下來進行惡補式訓練以求能短時間內快速提升他們的學習成績,每次課堂總是拼命的把重點知識塞入學生大腦,甚至有一些硬性規定學生去背誦並定時抽查以求一些知識重點能牢記在學生頭腦中。

但是這樣一下來,無論看到學生或者是本身自己,都會疲憊和感到有點力不從心。直到看到微博上有說一個學校的學生,自主能動性強,全班30人,有29個被保送,其中只有1個參加高考的,還考上了清華。他們老師說他完全沒有怎麼監督學生學習,都是依賴他們自主學習的。

忽然看到這,對教育心得體會有了奇妙的改變,開始嘗試着吸引學生的興趣去進行學習,開始鼓勵學生們自己找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去學習,提高他們的能動性。而因爲有這個新的轉變,教育心得體會上可以看到學生們的疲倦開始褪去,在高考緊張氛圍下他們多了幾分從容淡定,因爲學校能動性和獨立思考能力提升,他們的成績開始能穩定上升。且因爲新引入的競爭機制,更是讓他們隨時都保持着學習的熱情和緊迫感。效果更佳。

  老師教育心得體會4

“我們無力改變教育體制,卻能與孩子一起創造奇蹟。”全美最佳教師,故事被搬上好萊塢大屏幕的羅恩·克拉克老師這樣認爲,他的奇蹟教育點燃學生的激情,他說:“當你走進教室,如果你‘看到’的是一般違反紀律和有學習障礙的孩子,那你肯定會變得手忙腳亂。而如果你‘看到’的是一班律師、商界精英、藝術家和總統,那你就會自如地以你的方式塑造一班高度自信,並對成功有着自我期待的學生。”老師的期待可以點燃學生的學習激情,高期望可以帶來不可思議的進步。

我們很多時候看到的課堂是這樣的:老師單調地講課,學生在課桌上趴着睡覺,功課簡單至極,學生只通過課本來學習,沒有互動,沒有生氣,也沒有激情。教師在設置課程的時候,往往是根據中等水平學生來設計自己的教學,認爲這樣可以兼顧優秀和學習困難的學生。其實則不然,這樣我們犧牲了學習拔尖和學習吃力學生的需要。其實,我們可以在保證了正常教學的前提下,對大部分學生提出更高的要求、設定更高的目標,讓學生覺得他們面臨的挑戰,而不僅僅面對考試,讓他們感受到被鼓勵的狀態,他們就會取得無法估量的成績。

在成長過程中,學生都希望得到別人的關注,渴望得到別人的賞識,尤其這種關注與賞識來自教師。所以要點燃學生學習的激情,教師也要深諳表揚的藝術,我們往往因事物繁雜而疏於肯定,有時候又流於形式輕易肯定,這都不足以發揮學生主動性。學會慷慨的、充分的肯定學生,認同他們的夢想,我想在不知不覺中,他們的學習激情就被點燃的,你會收穫意想不到的學習奇蹟。

  老師教育心得體會5

沒有硝煙的戰爭已經打響,一場疫情讓我們不得不躲在家裏。因此,20xx年春季延期開學,但我們停課不停學,利用網絡平臺,還學生一個健康而又充實的線上課堂。

教書育人是老師的天職,在網絡上授課,也是自己的本職工作。但此次面對的,有可能不只是孩子,還有可能包括孩子的父母,孩子的爺爺奶奶,甚至感興趣的其他觀衆。對我而言,這是一個挑戰,簡直比公開課還公開課。我感覺壓力很大,因爲我的表現不僅僅代表我自己,還代表豐登塢小學的教學形象,不求有“名師名課”的效果,但至少也要中規中矩。

我馬上開始行動起來,結合本班學生的學情,密切與教學經驗豐富的老師進行交流與探討,制定適合本班的教學計劃。線上有很多在高主任和周主任的指導下錄製的優秀的課程資源,以前由於硬件條件有限不能在課堂上實現學生人手一個設備看微課,但是現在可以利用這些優質教育資源,推薦引導學生進行學習,有利於提高學習質量。藉助“家校本”佈置作業大大提高了作業的批改和統計效率,節省了時間,提高了工作效率。雖然五天的直播課讓我的老毛病腰椎間盤隱隱作痛,但是家長們由衷的讚美和感謝之言,一句句“老師辛苦了”一聲聲“老師你真棒”讓我倍受感動,欣慰至極,也更加拉近了家校之間的聯繫。

線上教學確實是線下教學的有力補充,我相信在未來我會更好地利用線上教學方式,讓線上和線下相輔相成。當下,面對疫情,我認爲作爲教師,好好備課,上好網絡直播課,充實學生的學習生活,就是在履行自己的另一份防疫責任。

  老師教育心得體會6

自從我參加工作一年來,學校多次組織我們學習,觀摩並實踐生本教育。通過學習和實踐,我學到了很多,我覺得自己雖然是個教師,但對生本教育而言,還是一名有待提高和發展的教師。總之,生本教育使我茅塞頓開,受益匪淺。下面就簡單地談談我的體會。

  一、深刻反思

反思自己的語文課堂,深感問題之多。其主要表現在:

1、在很大程度上我沒從根本上跳出應試教育的小圈子,不敢放手學生。雖然在某些方面想到了“生本”,但操作上還是老一套,拐不過彎的問題十分突出。

2、對學情分析和知識點挖掘不夠,出現“獨角戲”,因而常常表現爲“啓而不發”或“一鬨而答”,不能尋找到知識與能力的適應區,一統就死,一放就亂,常常因教學指導或組織失當完不成當堂任務,只得草草收場,後來因爲完不成教學任務又急着趕課。

3、誘導缺乏藝術,質疑常走捷徑,沒有按照學生的思維方式,年齡特點和應變能力循循善誘。小學生是兒童,他們必然有兒童的語言特點和認知規律,如果忽略這兩點,必然造成語言隔閡,更不談樂中學,學中樂了。

4、學生沒有進行實質性預習,一問就得答出來,毫無“精神”準備,他們的沒有討論的餘地,沒有發言的權利,沒有爭論的機會,沒有民主,試想這樣的課堂怎樣發揮學生的積極主動性呢?

5、課堂框框太多了,學生不能出風頭,不能有奇思妙想,不能提與課堂無關的問題,不得超前學習,“吃不飽”得“餓”着,“吃不了”也得“哽”下去,事實上仍然是師本課堂理念佔主宰地位,學生在學習中仍然是處於被動的地位。

  二、生本課堂讓我“解脫了”

1、思想解題了。

2、負荷卸下了

3、心理負擔輕了

4、教學效果好了

5、師生情更深了

通過對生本的學習,我知道了生本課堂帶來的是教師和學生的共同發展和成長。教學中封閉的資源和方式給必將產生學習結果的單一和學生思維的僵化,於是學習變成沒有個性的重複和驗證、記憶,學生的思維和創造力都被禁錮,沒有創造性的工作讓教師在重複、單調中,滋生了麻木和倦怠,最後形成惡性循環,教師厭教,學生厭學。

“生本教育”思想,不是要求教師有超出專業要求多麼高的知識水平,而是有指導學生、激發學生產生學習的動力,學會學習的方法的能力,教師的這種對學生學情的駕馭能力,是與老師在平時教學中不斷積累經驗,不斷進行反思離不開的。教師要不斷地完善自己,終身學習。只有多讀書,勤思考,常交流,才能不斷地給自己充電,才能適應工作中的各種競爭壓力,才能真正地落實生本教育。

同時,我們也要不斷更新自己原有的.知識結構,一方面準確把握任教學科中學生終身發展所必需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另一方面通過各種渠道不斷學習,擴展自己的知識儲存,逐步具備開發課程的能力,真正做到以教材爲軸線,以活動爲紐帶,與現實生活緊密聯繫,充分挖掘本土資源和校本資源,切實搞好課程整合。

其次,教師要成爲真正的伯樂,善待每一位學生,發現每一位人才。每個人在社會上都有他的立足之地,都有他的所長。因此,我們教師必須從善待學生做起,更好地促進他們成長。所以,我們必須慧眼識英才,善於發現每個學生的特點,充分發展每個學生的特長,使他們人人有所長,個個是人才。

  老師教育心得體會7

"愛是陽光,可以把堅冰融化,愛是雨露,可以讓枯草發芽,愛是神奇,可以點石成金。"作爲教師的我決心低下頭、彎下腰、踏踏實實地用心去愛,用愛來鑄師魂。下面就我自己的體會談談看法,不

足之處,請各位領導和老師指正。

首先,愛心是前提。

愛心,看似簡單的字眼,卻蘊涵着無窮的力量。一個缺少愛的人做不好人,做不好教師,更做不好班主任。有愛心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根本保證。做好班主任工作需要在工作中傾注滿腔熱情、發揮積極作用,以真誠、平等、信任的態度對待每位學生,真心真意地熱愛、尊重和關心每一個學生,設身處地地爲學生着想,用愛心感化學生,贏得學生的信任與尊重,使得自己的工作順利有效。

其次,細心是關鍵。

班主任工作細心體現在日常的各項工作中,處處留心,做有心人。一方面,只有班主任細心地去觀察每一個學生,瞭解他們的特點,思想和需要,才能激發學生對某一方面活動的興趣,使其個性得以充分發展;另一方面,班主任在工作中只有做到了細心,才能及時發現問

題,及時的處理;再一方面,班主任的細心也表現在對學生良好習慣的培養上。比如,班主任看到掃把沒放好時主動放好;看到地上有紙屑時,主動把它撿起來,看到檯凳沒擺放整齊,主動擺好等等,這些細節將對學生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

最後,耐心是延續。

俗話說"欲速則不達",解決各種問題,班主任都需要有耐心。我們知道,每個同學都有各自不同的思想,而每個學生的思想都受到社會多方面的影響,因此各種思想的形成都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那麼做學生們的思想工作需要時間和耐心。做思想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對犯錯的同學出現反覆時,應及時進行再教育,進行耐心細緻的思想工作,多給學生改過自新的機會,循循善誘地指導他們,努力讓他們明白自己哪兒錯了?爲什麼錯?從而讓他們從根本上去改正錯誤。

所以,我深信,沒有愛,就不會有真正的教育,教師的愛心、細心、耐心是打開學生心靈窗戶的鑰匙,是溝通師生之間感情的紐帶,它可以調節師生之間的關係。班主任的工作千頭萬緒,它是一門科學也是一門藝術,學不完,掏不盡,但我深信,只要自己多花一點心血,多獻出一份愛心、多一點細心、耐心,我就會有可喜的收穫。

我是一個行者,步履輕盈,走在教育的路上,我的臉上帶着笑容,

我的心中充滿陽光,我的行囊中爲教育時刻準備:澎湃的熱情、寬容的胸襟、迷人的書香和思考的大腦,我將用心愛學生,用愛鑄師魂,用我的人生里程托起明天的太陽。

  老師教育心得體會8

最近發現小朋友看書的習慣越來越差了,剛開始的時候是出現了撕書的現象,我還有點不太在意,漸漸地過了一些日子,撕書的現象就越來越嚴重了,有一天當我在去看書架的時候,發現書架上的書已經面目全非了,有些書不但被硬生生地剝了皮還東倒西歪地躺在書架上,有幾本書有一半露在外面,搖搖欲墜的樣子,我看了後很是生氣,到底是怎樣在看書呢,能把書看成這個樣子。於是我想:現在還不整頓什麼時候整頓呢?於是我將書架搬到前面對孩子們說:老師剛剛有聽到很多書在哭,請小朋友們觀察一下書架上的書,他們怎麼了?很快小朋友一看就說出了原因:因爲它們沒有放好,我繼續問:是誰沒有把它們放好呢?小朋友們紛忿推卸責任:不是我,不是我,我放好的。

我覺得好笑:都不是你們,難不成是我嗎?但是沒必要和孩子計較這些,這是他們這一年齡段的特點,於是我又問:書說我們沒有放好很難受,我們一起幫書寶寶放放好好嗎?大家異口同聲地講:好!於是我請小朋友們一人拿一本書,請小朋友看一看書有什麼地方壞掉了,有些說撕破了,有些說被折過了,我利用小班幼兒還存在着泛靈心理請他們揉一揉被撕壞的書,把書弄弄平,但我們今天的重點是怎樣放書,於是我請孩子講一講怎樣將書放在書架上,孩子們開始你一言我一語講起來,許多孩子講得很對,但真正做起來卻不是那麼一回事了,但最最關鍵的其實就是書比書架的空位多,要把書放在空的地方這纔是關鍵,突然我的腦子中冒出了一個想法:在放書的時候有寫地方書放滿了但孩子們還是往裏塞書,這樣勢必會導致書被弄壞,於是我對孩子們說:我們應該把書放在什麼位置呢?

你可以把小手伸進書架的空隙裏如果小手能伸進去那書就可以放,如果小手伸不進,那就要找別的地方放書了。講完後我請孩子們拿着書一個一個上來請他們把書放進書架裏,到最後一個孩子放好書後都很整齊,我想還不錯,但這是在我的眼皮底下放的,如我沒在看孩子們也能這樣擺好嗎?於是在第二天下午的餐後活動,我特地組織了孩子進行看書活動,在收的時候我沒有提醒幼兒,接過看到李昕哲是最後一個去放書的,他把小手伸進空隙裏,這邊伸伸那邊伸伸,最後終於把書放進去了,看到這我不禁笑了。一星期以後再次看到被擺放整整齊齊的書架的時候我更是在心裏笑開了花。

其實沒有教不會的孩子,只有不會教的老師,你怎樣要求孩子,大多數的孩子都是能夠做到的,只是在這裏你需要適當的方法。

  老師教育心得體會9

在培養幼兒主動學習的過程中,我的教育觀念發生了變化,對教師在一日生活中過多地組織集體活動有了一些思考,並嘗試着減少對孩子的一些不必要的要求。

今天,我沒有按照往常的做法讓孩子們集體行動。有的三五成羣地在自然角觀察,談論着什麼;有的站在新貼出的活動區記錄表前,尋找着自己的名字,議論着誰的紅花最多;有的乾脆走到桌前,翻閱起老師中午備課時留在那兒的書。我沒有打擾他們,因爲孩子們都在做着有意義的事情,說着感興趣的話題。幼兒園生活要有紀律,同時要讓孩子生活得輕鬆,給他們支配自己的權利和機會,讓他們自己決定先幹什麼,後幹什麼,這對他們今後主動適應社會生活,主動約束自己的行爲,形成一定的時間觀念,有着更深遠的意義。我決定在以後的日子裏,要讓孩子們擁有更多的自由時間,讓他們生活得更輕鬆些。

幼兒園的孩子什麼時間做什麼事,歷來由老師安排,好像是天經地義。爲了照顧好孩子,我們要求他們一切行動聽指揮,很多活動都得集體進行。當然,班級裏孩子多,排隊、等待就難免。孩子們消極、無奈地等待着,他們的時間被白白浪費,他們的主動精神被逐漸磨蝕。爲了不“亂”,老師必然要規定“排好隊’,“不要隨便講話”。一些控制能力差的孩子,活躍的孩子,主動性、自主性強的孩子耐不住這無聊的等待,會經常不斷地影響紀律。從而招致老師的批評。過多的批評,造成幼兒與老師的關係緊張;過多的指責,又使得他們的自尊心受挫,失去上進心。可見,過多的集體約束會影響幼兒的主動發展,應該儘早改革。

老師率先行動,嘗試把自主權還給孩子。給孩子們自己支配自己的權利和機會,讓他們根據情況決定先做什麼再做什麼,學習合理地使用時間,安排自己的活動,做一個有頭腦的、主動的人。這種鍛鍊,可以使孩子形成自主、主動的個性品質。它不但爲幼兒今天的生活變得更加豐富、有趣創造了條件,而且爲他們今後從容地面對社會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老師教育心得體會10

以前我總弄不明白,爲什麼那些有智障、殘疾的孩子,父母對他們反而更是寵愛,原來是因爲他們的智障、殘疾,所以父母在他們身上付出的更多,因而愛也就越多。當了媽媽的我更能體會到這些吧“有付出纔有愛”更是普遍運用在我們的幼兒教育實踐中。

剛接觸一個新班,面對一張張陌生的小臉,有的只是責任,談不上愛。隨着時間一天天的推移,每天我都去抱抱他們,俯下身來聽聽他們童言稚語,幫他們拉拉衣服穿穿鞋、擦擦臉,帶領他們一起活動、遊戲,漸漸地發現,自己班上的孩子一個個都是那麼的可愛、漂亮,那份關愛由心底涌出,完全不同於剛開學時見到他們的感覺。那是因爲我付出了,所以也就感受到了愛。

成人如此,對孩子的教育也是如此。

班級的圖書角里擺滿了各種小朋友喜愛的、有趣的圖書,孩子們每天吃完早餐、午餐都會自覺的去圖書區去看圖書,因爲都是剛買的新的圖書,都瞪大好奇的雙眼。老師一再囑咐,要愛護圖書,只許用眼睛看,輕輕的翻閱圖書。可沒過幾天,圖書還是有個別的給小朋友撕爛了,其實我想也許是自己犯了一個錯誤,我並沒有讓孩子們真正地對這些書產生由衷的愛意。只是跟他們講講而已,在讓孩子欣賞故事同時,更應該讓每一個孩子真正懂得圖書的用處,我們得愛護它們。

讓他們知道書爛了就沒得看了,不但自己看不了,別人也沒得看了。如果你愛護他門了。管理好它們了,你就會聽到很美妙的故事、很好聽的一個故事,可以叢中學到好多本領。而且圖書也會感謝我們呢。孩子們收到這份感謝,能不高興嗎?孩子們對這些圖書付出了愛,對它們愛護了、管理了,小小的心靈也就自然涌起愛的念頭,誰也不會再去損傷這些圖書了。

網絡上流行着這麼一句話:因爲愛,所以該付出,也因爲付出了,所以更愛了。愛其實是相互的,愛是一種雙向的情感交流。你對別人付出了,產生了愛,同樣別人也會相應地對你付出愛。正如舞蹈《千手觀音》的寓意一樣,你伸出一隻手幫助別人,那別人就會伸出一千隻手來幫助你。我們付出愛和我們得到愛同樣是一種幸福,然而所有的美麗都是用愛營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