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心得體會 > 道德課堂心得體會範文

道德課堂心得體會範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97W 次

爲立足於學生學習和生活的需求,着眼於學生持續發展和終身學習的需要,加大“道德課堂”建設力度,追求“以生爲本”道德課堂的高效益,我反覆認真地學習了教育局田局長的《合乎道,至於德——課堂,究竟拿什麼獻給學生》的課件。通過反覆學習與討論,反思自身的課堂教學,在英語課堂上,我究竟拿什麼獻給學生呢?新課程改革進行了近10年,在我們爲新課程改革叫好的同時,田局長的“合乎道,至於德”從道德課堂的提出、道德課堂的觀念、道德課堂的構建三個方面給我們講述了構建“道德課堂”文化,學習後收穫多多,感觸多多,意義深遠,田局長的報告是我們課堂教學工作的指路明燈。

道德課堂心得體會範文

一、學到了什麼

田局長的報告分爲三個部分,一是道德課堂的提出,二是道德課堂的理念,三是道德課堂的構建。

1.道德課堂的提出

田局長在道德課堂的提出中指出三個觀點,即“應試本位”的教學觀,“知識本位”的課堂觀,“分數本位”的評價觀,他還指導學校教育已經誤入“不道德”甚至是“反道德”的歧途。其不道德表現在課堂“灌”、作業“濫”、考試“多”、管理“死”。結果是:學生主體地位喪失,生命活力缺失;少的是積極、愉快、興奮、發現、成功的體驗;多的是枯燥、乏味、疲憊、厭煩、挫折的感受。對學生、對教師皆不人性,不道德。解決不道德的根據出路在:構建道德課堂,提升師生生命質量;在道德的環境中進行有道德的教學;讓課堂教學過程和結果都符合道德要求;讓課堂生活充滿生命活力。

2.道德課堂的理念

教育即道德。合乎道,至於德。以合乎道的途徑,至於德之目標

道即規律,教育教學規律、學生的認知規律和成長規律。德之目標,即國家的培養目標。

道德標準:教人做人,使人向善,使人向上。在道德經裏,“道”即天道,即自然規律;“德”即人德,即人的行爲準則。從事於道者同於道,從事於德者同於德。新課程的核心理念:育人爲本,以學生的發展爲本。

道德課堂:新課程背景下的一種高品質課堂形態。在教育教學活動中,教育者秉承道德的準則,遵循學生身心發展和教育教學規律,使學生在學習中體驗到愉快和幸福,得到學業與身心全面發展。道德課堂是教師和學生的共同家園。

課堂道德:課堂上,讓學生在獲得知識的過程中同時獲得向善向上的情感體驗和心靈感悟,促進學生的思維發展和精神成長,就是最大的課堂道德。

道德課堂的本質:“養魚養水,養樹養根,養人養心”。構建道德課堂就是在養心,是在養我們教育者的心,也是在養學生的心。

課堂教學中要關注每一位學生,關注學生的情緒、生活和情感體驗,關注學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養成;讓學習成爲學生高尚的道德生活和豐富的人生體驗;讓學科知識增長的過程成爲學生人格健全和發展的過程。

我的認識:我最初對“道德”的認識是一種社會意識形態裏的道德,即做人要講道德。但田局長在道德課堂裏的“道德”則是兩層意思,即“道”是規律、教育教學規律,這就是說,我們的教學一定要符合教育規律,否則,我們的教學註定是要失敗的。德是我們的最高境界的目標,是我們常說的三維目標。

3.道德課堂的構建

(1)把握課堂方向

把握課堂方向要有效地落實三維教學目標,避免教學目標的虛化;有效地把握和利用課程資源,避免教學內容的泛化;既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又要把握教師的引導性,避免教師使命的缺失;既要追求教學方式的多樣化,又要力求避免教學過程的形式化。

把握課堂方向要四個堅持,即堅持以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爲基礎,在此基礎上追求三維目標的全面落實;堅持教材是基本資源,靈活運用、擴展、開發、構建多種教學資源;堅持真正“學生”的主體性,也就是教師主導下的主體性;堅持以啓發探究式教學爲主,追求教學方法多樣化。

(2)要回答的三個問題

把握課堂方向要回答好三個問題:你把學生帶到哪裏去?(學習目標);你怎樣把學生帶到那裏?(學習策略);你如何確信已經把學生帶到了那裏?(學習結果評價)

作爲一個教師,必做提高的三種能力:計教學的能力;實施教學的能力;評價教學的能力。

作爲一個教師,必須把握的三個前提:把握學科思想;掌握學科知識體系;明確學科課程目標。

(3)課堂的五個轉變

作爲一個教師,讓我們的道德課堂實現五個轉變:講堂變學堂;教室變學室;教材變學材;教案變學案;教學目標變學習目標。

(4)解讀課程標準

準確解讀課標、整合教材、科學設置學習目標是教師專業成長的重要標誌之一,是進行學科課程建設的首要內容,也是推行課程改革的當務之急!

理想的課堂學習,是一種有目標的學習。細化解讀課程標準,整合教材(學材),科學設置學習目標,是教師的基本功,是教師進行教學設計的前提條件。

(5)創新課堂模式

創建三種課堂文化:課堂教學,必須實現從“單向型教學”向“多向型教學”轉變,開展教師、學生、文本三者之間互動的教學活動,從而構建“對話文化”;課堂教學,必須實現從“記憶型教學”向“思維型教學”轉變,倡導以問題爲紐帶的探究式教學,從而構建“質疑文化”;課堂教學,必須實現從“應試型教學”向“素養型教學”轉變,通過倡導合作學習,在教師之間、師生之間、生生之間形成和諧的人際關係,從而構建“合作文化”。

(6)讓教學“回家”

課堂教學要實現一個根本性的轉變,變“先教後學”爲“先學後教”。即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先學後教是學習方式的重建和課堂教學重建的“支點”。什麼是教?教的形式有提示學、指導學、組織學、提高學、欣賞學。

二、學習體會

田局長的《合乎道、至於德》的報告,透徹分析了傳統課堂教學中普遍存在的種種不道德的因素,分析了由於課堂“灌”、作業“濫”、考試“多”、管理“死”等不良行爲,導致課堂上:“學生主體地位喪失,生命活力缺失;少的是積極、愉快、興奮、發現、成功的體驗;多的是枯燥、乏味、疲憊、厭煩、挫折的感受。”從而造成高碳、高消耗,低效、無效甚至負效。師生苦、師生累等惡果。通過學習,明白了這樣的課堂對學生、對教師皆不人性,是不道德的;明白了在教育教學實踐中要構建道德課堂(即在教育教學活動中,教育者秉承道德的準則,遵循學生身心發展和教育教學規律,使學生在學習中體驗到愉快和幸福,得到學業與身心全面發展),讓課堂生活充滿生命活力。

三、個人反思

鄭州市教師正在深入學習、落實“道德課堂”觀,作爲一名小學英語教師,如何全面落實道德課堂觀,如何全面落實三維教學目標,就必須做到先學後教,創建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模式,積極倡導做中學教學模式,讓學生的學習密切聯繫生活與科技發展,做好課標解讀工作,開展信息技術課堂觀察,積極收集教學素材、案例,構建對話文化、質疑文化與合作文化課堂,關心愛護學生,讓學生快樂學習,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讓英語課堂成爲學生成長的主陣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