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心得體會 > 有關道德課堂的心得體會

有關道德課堂的心得體會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76W 次

篇一:道德課堂心得體會

有關道德課堂的心得體會

道德課堂心得體會

德存心底,永銘在提倡素質教育的今天,社會各界都在提倡給學生減負,不能佔用學生的休息時間,向課堂40分鐘要效率,這就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如何構建高效課堂是我們每一位教師都要研究的課題,把老師和學生都從題海和加課中解放出來,讓教師快樂地教,讓學生快樂地學。在教學實踐中,課堂低效一直是管理的一大難題。課堂的低效能導致學生厭學和教師厭教。爲了改變這種狀況,做爲一名優秀教師的我積極主動地學習並深入研究如何達到道德課堂。

“道德課堂”是在新課改的背景下,在素質教育的前提下,在我們很多老師還沒能從老思想、老模式中解脫出來盲目走“新課改”教研 員爲我們指的一條光明而正確的課改之路。而那些已被廢棄的“應試本位”的教學觀,“知識本位”的課堂觀,“分數本位”的評價觀,使學校教育誤入“不道德”甚至是“反道德”的歧途,造成了課堂“灌”、作業“爛”、考試“多”、管理“死”。學生主體地位喪失,生命活力缺失,少的是積極、愉快、興奮、發現、成功的體驗;多的是枯燥、乏味、疲憊、厭煩、挫折的感受。對學生、對教師皆不人性,不道德。這種狀況正是我們要摒棄和改革的目標,那麼我們就要建立新的教學觀、課堂觀、評價觀,就要建立一種像田局長提倡的道德課堂。它能提升師生生命質量,讓課堂生活充滿生命活力。

何爲道德?《道德經》中這樣解釋:“道”:即天道,即自然規律;“德”;即人德,即人的行爲準則。何爲道德課堂?那就是新課程背景下的一種高品質課堂形態。在教育教學活動中,教育者秉承道德的準則,遵循學生身心發展和教育教學規律,使學生在學習中體驗到愉快和幸福,得到學業與身心全面發展。教師和學生的共同家園。何爲道德課堂?課堂上,讓學生在獲得知識的過程中同時獲得向善想上的情感體驗和心靈感悟,促進學生的思維發展和精神成長,就是最大的課堂道德。教師職業道德水準的具體表現。當我們深刻領悟了這三個概念後,就明白了我們在教育教學過程中的重要任務,那就是讓我們的學生不僅學會,還有會學。這就如同我們新課改形勢下的三維目標: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的關係一樣,知識與能力如同一棵樹的樹葉,過程與方法相當與樹的樹幹,而情感、態度、價值觀就是那深埋樹下的根基,這根基就是學生的心,學生的思想。沒有它爲幹葉輸送營養物質。枝繁葉茂就無從談起,我們更見不到貓咪的樹林。就像田局長所說的那樣,道德課堂的本質就是:構建道德課堂就是在養心,是在養我們教育者的心,也是在養學生的心。 在我們的教學中如何構建道德課堂?

從學生角度來講,高效課堂應具備以下兩個條件:一是學生對三維教學目標的達成度要高。二是在實現這種目標達成度的過程中,學生應主動參與並積極思考。從這個角度來說,高效課堂就是學生主動學習、積極思考的課堂,是學生充分自主學習的課堂,是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課堂,是學生對所學內容主動實現意義建構的課堂。 從教師角度來說,高效課堂應具備以下三個條件:一是教師能夠依據課程標準的要求和學生的實際情況,科學合理地確定課堂的三維教學目標。因爲教學目標的預設與課堂的實際情況不可能完全吻合,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對教學目標作出適時調整,最大限度地面向全體學生,使其更好地體現教學目標的適切性。二是教學的過程必須是學生主動參與的過程。這種主動參與主要體現在教師能否採取靈活機動的教學策略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能否積極引導學生積極思維,能否給予學生更多的時間和機會進行必要的合作和展示,使全班學生分享彼此的學習成果。三是教學中適時跟進、監測、反饋、消解,以多種方式鞏固學生的學習成果,使三維教學目標的達成度更高。 那麼,如何構建高效課堂呢?我認爲必須抓好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抓好教師教學觀念的轉變和教學方式的轉變。教師教學觀念的轉變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必須在推進課堂教學改革的實踐過程中不斷推動教師觀念的轉變,進而轉變教師的教學方式,以逐步消除由於教師講得過多、學生參與過少而導致的靠大量課後作業來完成教學任務的問題,逐步解決忽視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實現的問題。

第二,開展以學課標、研課本、研方法、課後反思等爲主要形式的校本培訓。在教學實踐中我們發現,在很多情況下,課堂的低效是由教師對課標與課本的學習與研究不足所造成的,而教師這方面的不足又影響和制約了其課堂駕馭能力,課堂駕馭能力又反過來影響課堂教學的效率。

第三,抓好教師備課中的備學生問題。不少教師在備課時,只習慣於備教學內容,而忽視備學生。如果教師不去研究學生對所教內容的掌握情況,不去研究學生的個體差異,一切從本本出發,課堂教的適切性就會大打折扣,課堂教學的高效更無從談起。

第四,研究和設計好課堂提問。在真實、常態的課堂教學中,我常常發現教師所提的問題本身就有問題,無效問題、假問題、無價值問題充斥課堂,教師的很多提問耽誤了學生寶貴的課堂學習時間,影響了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因此,教師要高效地完成課堂教學任務,就必須注重對課堂提問的研究,所提的問題必須是有價值的、有啓發性的、有一定難度的,整個課堂的問題設計必須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

第五,加強對課堂節奏的把握和管理。課堂上,有的教師剛給學生提出問題,學生還沒來得及思考,就馬上要求其回答,這樣不僅浪費了學生課堂思考的時間,而且有效性很差。這種形式主義的教學方式使無效勞動充斥課堂,嚴重影響了課堂教學的效率。有的教師讓學生閱讀課文、討論、交流、做鞏固練習等,不提任何時間和標準的要求,學生漫無目的地閱讀與交流,課堂組織鬆散,時間利用率低。有的教師只對學生提出比較籠統的要求,學生不明白教師要他們幹什麼和要他們怎麼幹,這樣,學生就失去了教師的有效指導。因此,要給學生一定的思考時間和思維空間,要減少“講與聽”,增加“說與做”,嘗試“教與評”。

第六,積極實施小組互助學習制。現階段,大班額的班級授課制也是課堂教學效率難以提高的一大原因。在小班化教學難以推行的現實條件下,在班內實行小組互助學習可以說是一個最佳選擇。教師根據學生的認知水平和個性心理特點,可以把學生劃分爲若干個學習小組,發揮優秀學生的優勢,積極推行學生互助機制,同時,教師通過對小組的學法指導和激勵性評價,進一步提高學習小組的自主學習效果。這樣,可以最大限度地面向全體學生,做到因材施教,以促進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

七,推行作業分層佈置制度。教師在佈置課堂練習和課後作業時,必須充分考慮不同學生的學習水平,做到“不佈置死記硬背、機械訓練作業,佈置啓發性、思考性作業;不佈置重複性作業,佈置可選擇性、層次性作業;不佈置繁難偏舊作業,佈置實踐性、研究性作業”。佈置的作業數量要少,質量要高,要避免進入“教師隨意佈置大量作業—學生應付作業—教師隨意批改作業—教師再隨意佈置過多作業—學生再應付作業”的惡性循環,消除教師無暇顧及教學內容的研究和設計、無暇顧及研究學生的現象,從而解決學生不堪重負、疲於應付、厭學情緒滋生等問題。因此,加強作業的管理與指導,避免超負荷、重複性、低水平的作業,給每個學生留有充分自主發展的餘地,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之必需。

我認爲要要提高課堂效率還應該考慮以下三個方面;要經常用目光或微笑與學生交流,這是實現普遍關注的前提.要讓所有的學生都能從你的微笑和目光中看到一種關注,感受到一種溫暖,獲得一種支持。 用欣賞、誇獎的手段來體現你的關注。 對學生的欣賞、誇獎、鼓勵往往表達一種積極的心理暗示? 老師器重我。要把他們每一點的積極性、每一點的學習熱情保護起來,讓它生長起來,壯大起來。用提問或允許回答問題來表達你的關注。不經意的允許能滿足學生的被認可感,滿足學生被承認的需要。

篇二:道德課堂心得體會

道德課堂心得體會

通過----課堂的學習使我理解了它是新課程背景下的一種高尚的課堂形態;是以學生爲主題,呈現尊重、關愛、民主、和諧學習生態的課堂。

如果說“道”是形而上的,那麼“德”則是形而下的,其目的是學道以行德。以道而成德。圍繞“道”“德”二字,我們要重新建構四個全新的概念:即學道、學德;師道、師德。----課堂的構建,要求教師盡職儘快完成教師自身角色的重新審視,儘快完成師生關係的重新定位,重構起“平等、尊重、信任、民主、和諧”的師生關係,進一步提升教師和學生的生活質量和學習質量。

----課堂,不僅僅是研究課堂教學中的德育問題,也不僅僅是研究課堂教學行爲的有效問題;而是研究課堂教學的德性問題、人性問題,研究解決課堂教學的目的、行爲和結果的一致性問題。它要求教師一定要具備八大教學素養

一、回答好三個問題。(1)你要把學生帶到那裏去?(2)你怎樣把學生帶到哪裏?

(3)你如何確信你已經把學生帶到了那裏?

二、具備三種基本功。即設計教學的能力、實施教學的能力、評價教學的能力。

三、把握三個前提。即把我學科思想、掌握學科知識體系、明確學科課程目標。

四、做到三個讀懂。即----教材、----學生、----課堂。

五、完成六個轉變。即教師變學長、講堂變學堂、教師變學室教材編學材、教案變學案、教學目標變學習目標。

六、明確課堂方向。課堂教學,要有效的落實三維教學目標,避免教學目標的虛化;有效的把握和利用課程資源,避免教學內容的泛化。

七、解讀課程目標。細化解讀課程標準,整合教材,科學設置課堂學習目標,是教師專業成長的重要標誌;是學科課程建設的首要內容也是推進課程改革的當務之急!

八、構建----課堂生態。教育本身就是一種文化的傳承,推進課程就是爲了更好的實現文化的傳承。任何一位教師在課堂上都在“營造”着一種課堂文化氛圍和課堂生態,學生都在進行着某種“文化適應”和自然成長。通過倡導合作學習,在教師之間、師生之間、生生之間形成和諧的人際關係,實現從“應試型教學”向“素養型教學”轉變。

構建----課堂,重在行動研究。我們不應該把道德課堂神祕化、複雜化,而應該簡單化、行動化。----課堂在哪裏?就在我們身邊!

篇三:道德課堂心得體會

道德課堂心得體會

土寨小學:唐小霞 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說過:“學高爲師,德高爲範。”作爲一名光榮的人民教師,不僅要具有廣博的知識,更要有高尚的道德。

首先,教師在課堂上要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重構師生關係。道德課堂認爲,教師的角色必須重新定位,課堂革命的本質就是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道德課堂的構建要求教師儘快完成教師自身角色的重新審視,儘快完成師生關係的重新定位,要求教師是學生的學習的助理,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參與者、促進者,與學生是平等的同伴關係,重構起“平等、尊重、信任、民主、和諧”的師生關係,進一步提升教師和學生的生活質量和學習質量。 其次,教師不但要有高尚的師德,而且要轉變理念,打造優質高效道德課堂。

教師是倍受人們尊崇的職業,之所以如此就是因爲教師有極好的人品。所謂“教書育人”,重在後者,因此,教師有着教給學生怎樣做人的重大責任。“打鐵還需自身硬”,教師的人格魅力無時不在影響着他的學生,“身教重於言教”嘛。高尚的師德不但可以感化學生,也可以爲教師自己樹立起良好的教學形象,進一步提升課堂教學效果。 “親其師”就會“信其道”。所以,教師一定要嚴格要求自己,平時說話辦事,要做到公平,公正,言行一致,堅持原則。有錯必糾,知錯必改,同時還要擁有一顆愛心。“嚴”字把關,“愛”字當頭,這樣才能贏得學生的尊重。如果說過去的教育是以單純的知識傳授爲主的應試教育,那麼現代教育越來越以學生的發展爲教育目的,熱愛學生仍然是教育的一個永恆的命題。教育是講究愛的職業,也是世界上最高尚最無私的職業。有人說過:“如果說教師的人格力量是一種無窮的榜樣力量,那麼教師的愛心是成功的原動力。”可以說,教師的愛心就像陽光,它能使學生更健康的成長。

新的時代,新的形勢向我們廣大教師提出了很多更新更高的要求,所以作爲教師應做好充分準備,轉變理念 ,迎接挑戰。現在是知識經濟時代,這就給培養人才的教師提出了新的要求,教育要進一步注重對學生創新和實踐能力的培養,要進一步接受以人爲本的理念,進一步從以教師爲中心向以學生爲中心,以教育爲中心,以發展爲中心等方面轉變。由經驗型向科研型轉變,由技能型向藝術型的轉變。在"和諧、互動、探索、創新"的基本教學模式中不斷鑽研摸索,逐步形成自己獨特的教學風格。 二十一世紀是一個信息化的時代,我們一定要教會學生學會學習。教師再也不能只以教育者的身份出現,而應教學相長,在學會工作的同時,也要學會學習,提高自己各方面的素質,不斷給自己增添燃料並儲備能量,使自身不斷完善,形成終身學習的觀念。一堂課究竟該怎麼上?傳統的教學理念認爲,教師是課堂的中心,因此在課堂上,教師牽着學生走,學生圍繞教師轉。其結果往往是“教師講得津津有味,學生聽得昏昏欲睡”。顯然,這種以教師的“講”爲中心的教學,是不利於學生的潛能開發和身心發展的。在教育教學改革過程中,教給學生科學的學習方法比簡單的傳授知識更重要,好的學習方法可以使學生終身受益,也可以使學生在某種程度上超過教師。因此,教師要讓學生在獲得知識的過程中,同時獲得向善向上的情感體驗和心靈感悟,促進學生的思維發展和精神成長,這恐怕也是道德課堂的終極目標。 最後,我們還應該讓教學“回家”,關於道德課堂的教學模式,長期以來,人們習慣於把教學理解爲以教爲基礎,先教後學。教師教多少,學生就學多少;教師教什麼,學生就學什麼,而“先學後教”的教學模式是教育領域的一次重大創新,“先學”就是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讓學習成爲學生自己的事情,也就是學習方式的重建。“後教”就是以學論教,即根據學生的學而教,是對學的再創造,在這個過程中,促進學生的學是教師的準確定位,教師必須超越學生的先學而使學生的進步有質的飛躍。

“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機會總是給那些有準備的頭腦的。道德課堂要求教師把教材中蘊含的育人內容和因素自然而然地呈現出來,讓學生體驗到、感受到,從而獲得價值認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爲了適應時代對教師的要求,我們應該不斷進取,打造優質高效的道德課堂,爲做一名新時期的優秀人民教師而奮鬥。

篇四:學習道德講堂心得體會

學習道德講堂心得體會

在認真學習道德模範事蹟之後,有一股暖流在我心中涌動、翻騰。我十分感動於他們想他人之所想,急他人之所急的助人爲樂的精神;感動於他們對工作一絲不苟,無私奉獻的志願精神;感動於他們奉獻青春熱血,力爭上游的精神,他們是我們學習的楷模和標兵。

通過此次道德講堂的學習,我感觸良多:

首先,向道德模範學習,要學習他們以主人翁的決心和責任感弘揚道德文化,以大學生志願者的活力、使命感和創新精神把握時代脈動,爭當精神文明、道德文化的模範。 其次,向道德模範學習,要學習他們堅守忠誠的品質。正如《公民道德歌》中所高唱的“明禮講誠信,不負天下人”, 堅守忠誠是一種習慣,是忘我的投入,是一種道德信念。他們對待生活對待工作一直是堅守忠誠的態度,他們的不懈追求,誠信待人見證了志願服務工作者的奉獻和忠誠。

最後,向道德模範學習,要學習他們以文明使者的名義,擔負起精神文明建設的重擔,這是時代的要求,也是實現人格、品行昇華的途徑。讓我們共同努力,提升綜合素質,弘揚道德文化。

作爲當代青年大學生,在經歷這次精神教育和學習後,像是接受了一次靈魂的洗禮,爲我們今後的學習和工作打下

了很好的基礎,我們要以他們爲榜樣,從現在做起,從身邊的小事做起,積極投身道德文明建設的洪流中以踐行我們今天的倡議與承諾!

篇五:道德課堂心得體會

道德課堂心得體會

道德課堂心得體會

“道德課堂”是在新課改的背景下,在素質教育的前提下,在我們很多老師還沒能從老思想、老模式中解脫出來盲目走“新課改”的路時,田局長爲我們指的一條光明而正確的課改之路。而那些已被廢棄的“應試本位”的教學觀,“知識本位”的課堂觀,“分數本位”的評價觀,使學校教育誤入“不道德”甚至是“反道德”的歧途,造成了課堂“灌”、作業“濫”、 考試“多”、管理“死”。學生主體地位喪失,生命活力缺失。少的是積極、愉快、興奮、發現、成功的體驗;多的是枯燥、乏味、疲憊、厭煩、挫折的感受。對學生、對教師皆不人性,不道德。這種狀況正是我們要摒棄和改革的目標,那麼我們就要建立新的教學觀、課堂觀、評價觀,就要建立一種像田局長提倡的道德課堂。它能提升師生生命質量,讓課堂生活充滿生命活力。

何爲道德?《道德經》中這樣解釋:“道”:即天道,即自然規律;“德”:即人德,即人的行爲準則。何爲道德課堂?那就是新課程背景下的一種高品質課堂形態。在教育教學活動中,教育者秉承道德的準則,遵循學生身心發展和教育教學規律,使學生在學習中體驗到愉快和幸福,得到學業與身心全面發展。教師和學生的共同家園。何爲課堂道德? 課堂上,讓學生在獲得知識的過程中同時獲得向善向上的情感體驗和心靈感悟,促進學生的思維發展和精神成長,就是

最大的課堂道德。教師職業道德水準的具體體現。當我們深刻領悟了這三個概念後,就明白了我們在教育教學過程中的重要任務,那就是讓我們的學生不僅學會,還要會學。這就如同我們新課改形勢下的三位目標: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的關係一樣,知識與能力如同一棵樹的樹葉,過程與方法相當與樹的枝幹,而情感、態度、價值觀就是那深埋樹下的根基,這根基就是學生的心、學生的思想。沒有它爲幹葉輸送營養物質,枝繁葉茂就無從談起,我們更見不到茂密的樹林。就像田局長所說的那樣,道德課堂的本質就是:構建道德課堂就是在養心,是在養我們教育者的心,也是在養學生的心。

在我們的教學中如何構建道德課堂?我覺得要營造的是低碳高效的課堂、促進學生思維發展的課堂、促進學生精神成長的課堂師生共同發展、共同成長的課堂,那這就要求我們師生都要轉變角色,創造一個全新的學習環境。而學生這個主體性的充分發揮就要靠教師的導,教師的託一託、送一送、幫一幫。所以,教師首先在課堂教學中要樹立爲學生全面發展服務和負責的思想,甘心俯下身子與學生平等的共同學習和交流,再也不要凌駕與學生之上的灌輸教學,要多鼓勵、表揚,讓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逐步建立主體地位,樹立主人翁意識,變以往的被動學習爲主動學習,變苦學爲樂學。

而作爲教師的我們,承擔了構建道德課堂的重大責任,首先要建立一個快樂、和諧的師生關係,要做到尊師愛生、民主平等、心理相容、教學相長,讓每一學生切實的體驗到老師的愛和溫暖。這是構

建道德課堂的一個前提。其次:要根據學科教學中每節課的三維教學目標,使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充分的體現,讓課堂真正的屬於學生,讓學生愛上課堂,從而自覺轉變學習觀念和態度。還要將教師導的作用發揮的淋漓盡致,既要順水推舟,又要無聲無息,讓學生感覺到自然,而不是生硬的、被動的。這就要我們老師運用多種教學方法和手段抓住學生的心和神,師生共同融入到愉快、高效的課堂教學中。

最後要在以往的備教材、備學生的前提下,多問自己三個問題: 你把學生帶到哪裏去?(學習目標)你怎樣把學生帶到那裏?(學習策略)你如何確信已經把學生帶到了那裏?(學習結果評價),明確的教學任務會使整個課堂鮮活起來,還會使學生快樂起來,那麼我們的道德課堂也就在老師和學生的心目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

古有“以德服人”,今有“以德執教”,讓我們德在課堂、德在社會,德存心底,永銘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