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心得體會 > 讀完道德經的心得體會範文

讀完道德經的心得體會範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56W 次

老子,春秋末期人,又叫李耳。在神話裏面,人稱太上老君。老子名下有一本書,以前叫《周書》,後來叫《道德經》,這本書從產生出來,就被視爲奇書。然而人們一直弄不清裏面都說了些什麼, 到後來就衆說紛紜,基本上是千人千面了。到現在,各種譯文已經稱不上是老子的原意了,叫做讀後感也許更恰當。

讀完道德經的心得體會範文

我接受到的那些觀點,有許多非議《道德經》的地方,把老先生評議的很不地道。就感到很困惑,也想去親自體會一下老先生的話。以下是我通讀經-文後的一點感悟。

老子說:道理都是可以遵循的,但我的道理和以前 的那些理論不一樣。

我這些理論叫個啥名呢?也確實有個名字,但不是 一般的名字 。

我用‘無’這個詞,來解釋天地萬物的開始,我用‘有’這個詞,來解釋天地萬物的來源。

所以, 我經常提到‘無’,那是想觀察萬物生成的奧妙,本來沒有,爲啥卻又產生?

我經常提起‘有’,那是想觀察萬物爲啥這麼不一樣,本來存在的東西,爲啥卻又消失?

‘有’和‘無’,這兩種現象,有一個共同根源,只是名字不一樣。這個共同的根源就是‘變化’,變化又變化,這是事物產生和消亡的原因。在生活中,大家都知道什麼是美,就去弄得美一點,雖然也好看了,但不是真美。 都知道善能得人心,就去做幾件善事,雖然也是善行,卻不是真善 。 自然界的事物,有和無互相生成,難 和易互相轉換。長和短互相呈現,高和低有比較才顯明。音和聲互相配合,前與後總是相隨。

聖人治理天下,採取 的政策,都是不和民爭利益政策。

從來不口口聲聲的強調仁義,閉絕空談,只是實 實在在把最仁義 的事做出來給天下人。

萬物剛剛興起的時候,不會表示佔有的意圖’,萬物 產生出來了,也不認爲有自己的 一份。爲老百姓做了許多好事,勤勤懇懇地輔助萬物的生長,認爲是自己應盡的義務,不求回報。 收穫的時 候,更不據爲己有。

他不據爲己有,但誰能把他的功勞給忘了呢?在人民的心中,他的功勞最大,因此他的收 獲也最多

君王不貪戀錢財,百姓也不用爲錢財犯愁,就不去爭奪財產。君王不愛珍寶物,就不會去搜刮民財,民衆就不必去 偷竊。君王不爲所欲爲,天下民心就不會大亂。

所以,聖人治理的天下,民衆都沒有什麼負擔,一心一意的務農做工,每天都能吃飽喝好,沒有其 他的閒心雜念,只希望把 身體養好,多活幾年。

因爲經常都是讓民衆沒有其他的閒心雜念,也沒有更高的欲 望,即 使有幾個狡詐的人 想作亂,也不敢輕舉妄動。

所以,採用不擾民的政策,天下沒有不太平的。

不爭的表現,無處不在,但 使用 的時候並不顯得多餘。它蘊藏深厚呀,好像是是萬物產生的根源。 它十分隱蔽,沒有

鋒芒,沒有糾紛,沒有光輝,如同微塵。但很明顯,在各個領域都存在。我可不明白 它從哪裏來,應該是比 天帝產生的更早。

如果天地不仁義 ,就把萬物當作草編的狗,隨便折騰,天下一片蕭條。

如果聖人如果不仁義,就把民衆當作草 編的狗,任意奴役,折騰的死去活來,天下一片衰敗。

天地之間的事,是不是有點象風箱呢?雖然空虛,卻永遠沒有窮盡的時候,越是合理的使 用,產出的效益也 越多。採取了那麼多的建議,國家還是這麼窮,爲什麼不採取 修養生息的政策, 讓民衆好好生產呢?天地之間,養育五穀的元氣是不會滅的,元氣是變化產糧的源泉。元氣產生的地方,是天地的根源地,那 裏 能連續不斷的產生,好像儲存了許多許多 ,永遠也用不完。

只要用來生產糧食,糧食那裏會能用完呢。糧多則國富。

天長地久。天地爲什麼能存在這麼長久?因爲它不是爲了自己而生存,所以能長生。

所以,聖人總是先想着別人,收穫反而比別人多,總是不顧自己,反而身無損傷。不是因爲他無私嗎,反而成就了他自己。

最上等的善行好像水一樣:水能讓萬物都得到好處,卻啥也不爭,反而處在大家都不喜歡的地方,這樣的品行和‘道’很接近。

住處,選在大家都不爭的地方;心胸,象深淵一樣有涵養; 和人來往,處處友愛寬厚; 說過的話,必定保持信譽; 品行端正,善於治理; 做事情,能發揮大家的長處;

準備行動時,能看準時機。

只因爲從來不和誰爭,所以沒有怨恨。

想把財物聚斂到十足有餘的程度,不如適可而止。

財物太多了,掩藏不住,竟然露了出來,就不可以長久保持着。 金玉堆滿屋子,沒有誰能守祝 富貴了又驕傲奢侈,就給自己種下災禍。

一件功業成功了,趕快從功名裏面脫身,默默做下一件事,這是符合自然界的規律的。

讓迷惑的本性迴歸到真理上來,能不再離開真理嗎? 一身正氣,能達到嬰兒那樣的至 柔程度嗎? 清除內心的雜念,能做到一塵不染嗎? 愛民治國,能不和民衆爭利益嗎? 制定的各項措施,能溫和一點嗎? 明白許多道理,能不用來欺詐民衆嗎?

有所生就要有所養,生出來的東西不去佔有,做的事情也不求回報,長成了也不去參與分配。這是具備了明白事物變化奧祕的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