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心得體會 > 《匆匆》聽課心得體會

《匆匆》聽課心得體會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82W 次

《匆匆》聽課心得體會

《匆匆》聽課心得體會

某些事情讓我們心裏有了一些心得後,寫心得體會是一個不錯的選擇,這樣就可以通過不斷總結,豐富我們的思想。一起來學習心得體會是如何寫的吧,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匆匆》聽課心得體會,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匆匆》聽課心得體會1

20xx年3月26日,在道託中心小學聽了何老師的《匆匆》一課,感受頗多,體會頗深,現將心得體會整理如下:

1、何老師的課給學生一個開放的課堂,安排充裕的時間,自己去讀,去體會,和全班交流,在交流中互相啓發,提高認識。讀、說,使學生的情,作者的情,教師的情不斷產生碰撞,產生靈感。

2、何老師做到反覆誦讀,積澱感悟。深入地讀,富個性地悟,開放地談。深入地讀,把心放在文章內容裏去讀,體會這篇散文的優美和深刻;結合自己的人生體驗去讀,讀得有情,有趣,有思考。結合每個學生個人經歷,調動這些讀書個體的內心情感體驗去進行讀書感悟,去傾聽,傾聽作者的彷徨,傾聽作者的無奈,傾聽作者的傷感及對人生的思索。

3、何老師循循善誘地點撥學生誦讀文章,運用範讀、引讀、伴讀、對比讀、指名讀、齊讀等多種形式來點撥引導學生,而且是反反覆覆、不厭其煩,朗讀的'指導成效令人讚歎。學生們通過用心靈去誦讀課文,自己體會到了時間的匆匆。課堂中沒有老師的講解,有的只是琅琅的讀書聲。仔細體會,何老師在一個個簡單的朗讀訓練環節中,靈活地引導學生把自己置身於文本情景之中,讓自己與作者做心靈的溝通,同作者一起去觀察、體會、想象、思考。

《匆匆》聽課心得體會2

《匆匆》是朱自清24歲時的作品。作爲詩人和散文家,他對中國現代文學作出了巨大的貢獻。他是“五四”新文學的創業者之一,創造了具有中國民族特色的散文體制和風格。他的散文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匆匆》、《背影》、《荷塘月色》、《春》等名篇,一直被認爲是白話美文的典範。其中,《匆匆》一文將“看不見,摸不着的時間定格在文字中”,抒發的是時間飛逝的感慨和惆悵。“文章用語非常講究:一是巧用修辭,將空靈而又抽象的時間化爲可感的物象。二是句式的整散結合,加上口語疊詞的運用,不但有音樂的節奏美,而且顯得既典雅又樸實。” 作爲六年級的教材,這篇課文的選入,編者的目的是非常鮮明的——瞭解文體特色,品讀語言美感,引發人生感悟。

何捷老師正是洞悉了這一點,基於散文經典的文學地位而作出準確的文本功能界定,“把此文作文定篇來教”。他從作者入手,進而引導學生了解文體特色,讓學生品讀涵詠,還原了本篇課文承擔的語文學習的範例作用。

從課堂上何捷老師精妙的引導語言中,我們不難發現這一點。

如體現文體特色的引導:

“這篇《匆匆》是朱自清早期寫下的一篇散文,拿起筆和老師一起做筆記。什麼叫散文?餘秋雨說:散文就是作者和讀者在人生旅途上的悄聲對話,以及共同的思考。”

“這些能夠讓你感受到時間匆匆的句子也好,詞語也好,段落也好,它們零零散散地遍佈全文,但是卻非常集中的向你傳遞一個意思,那就是時間匆匆而過。這就是散文的特點:一個詞——形散而神聚。”

又如語文文字特色的點撥:

“有人說朱自清的散文有一個特點,就是能在不經意處看出濃墨重彩。”

“我們說的是‘過去’‘過去’‘過去’,朱自清又是如何寫出時間如流水飛逝的呢?”

這些話語值得我們反覆玩味,從中思考當我們拿到一篇教材時如何入手去解讀文本。

《匆匆》聽課心得體會3

聽組上孫老師上散文《匆匆》時,感覺孫老師很注重情感的創設,首先用深情的範讀將學生帶入了那個陌生的年代,使學生似曾相識,引導學生走近朱自清,走進文本語言,重視讀和讀的指導,重視品味內化,把引讀、引說、仿寫作爲學生的活動重點。設計非常精到,很巧妙地從找朱自清的樣子和文章末尾的六個問句來引導學生去走進文本,去感悟其中的思想感情。

《匆匆》是一篇晦澀難懂的散文。許多名家都有過不同的處理,本課教學卻着力於深文淺教,收到別出心裁的效果。一、找準一個切入點。朱自清的思緒是紛亂的,但又是有層次的。這些思緒都源自於作者目睹春景之後生髮的。因此,孫老師巧妙地將“觸景生情”作爲一個突破口,在迴旋復沓中循着朱自清的設問句層層推進,給人一詠三嘆,發人深思的感受。二、創造一個情境點。文中含義深刻的詞、句比比皆是,孫老師大膽地從幾句描寫朱自清樣子的詞、句中,讓學生展開想象,輕易地突破了難點,使文路、學路、教路有機整合,整堂課就像一首動人的詩,在詩意中,學生的學習自然生動,興趣自然高漲。三.明晰一個訓練點。課文的工具性非常突出——精妙的語言,在教者精巧的預設中,比喻、排比、擬人等不好講成修辭知識的語句在讀中,在想象中,在品位吟詠中讓學生紮實、有效地學到技巧,可謂: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