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心得體會 > 《把整個心靈獻給孩子》讀書心得體會範文(精選3篇)

《把整個心靈獻給孩子》讀書心得體會範文(精選3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72W 次

《把整個心靈獻給孩子》讀書心得體會範文(精選3篇)

我們從一些事情上得到感悟後,可以記錄在心得體會中,這樣有利於我們不斷提升自我。那麼問題來了,應該如何寫心得體會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把整個心靈獻給孩子》讀書心得體會(精選3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把整個心靈獻給孩子》讀書心得體會範文(精選3篇)

  《把整個心靈獻給孩子》讀書心得體會1

暑假期間,我讀了前蘇聯偉大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的著作《把整個心靈獻給孩子》,使我的思想受到深深的洗禮。我被這位令教育同仁敬仰的大師的敬業精神、教育機智和靈活性所打動,深深地被大師的理論所折服,被大師的教育實踐所吸引。大師書中字裏行間充盈着的、流露溢出的是愛。包括他對教育事業的愛,對孩子的愛以及對孩子實施愛的教育,讓他們擁有愛心、懂得怎樣去愛別人。

作爲教師的最基本的條件之一是愛孩子。愛孩子,就要成爲他們的知心朋友。蘇霍姆林斯基說:“教師不僅要成爲一個教導者,而且還要成爲學生的朋友,和他們一起克服困難,一起感受歡樂和憂愁;要忘記自己是個教師,而只有這樣,孩子纔會把一切都告訴他。”這一點,對於我們音樂教師尤爲重要。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動,作爲教師我們對學生可以說是一種特殊的情感,是一種無私的愛。因爲每個學生最初都是以張空白的試卷。我們每一筆書寫,都是未來的答案。愛學生就是要及時發現他們身上的閃光點,進行賞識教育,事實上,當孩子們在犯錯誤的時候,他們迫切要得到的是理解和幫助,而絕不是粗暴的批評和懲罰。

學生看起來最不值得愛的時候,恰恰是學生最需要愛的時候。人非聖賢,孰能無過。更何況我們面對的是一羣孩子。身爲音樂教師,我們更應該利用所任學科的特點,賞識那些後進或處於困境中的學生,賞識那些有缺陷的孩子,幫助他們樹立自信,讓每個學生都能在音樂所獨有的情感藝術中得到薰陶,。由此可見我們愛學生、賞識學生,其根本目的就在於讓學生用同樣善良,真誠之心去愛他們、愛集體、愛社會,從而的達到受教育的目的。

教師的重要道德要求是尊重孩子的自尊心。蘇霍姆林斯基說:“在影響學生的內心世界時,不應挫傷他們心頭中最敏感的一個角落——人的自尊心。”我想作爲一個教師,要想得到更多孩子們的愛戴,就應該學會尊重、理解、信任孩子,給他們信心,這應該是對所有孩子而言的。對一個靦腆的孩子、對一個木訥的孩子、對一個經常是表現平平的孩子,教師往往一句不經意的稱讚的話語,一個微笑,一個親切的小動作,就會溫暖孩子的自卑的心,給他們信心,同時也亮麗了自己在孩子們心中的形象。

感謝給我推薦這本書的朋友,感謝書本給我知識與力量,讓我感悟到了很多道理。作爲一名普通的教育工作者,我要以蘇霍姆林斯基爲榜樣,努力學習他的教育思想,傳承和踐行他的教育思想,學習他爲孩子健康成長,爲教育事業發展而忘我工作,鞠躬盡瘁的無私奉獻精神。在今後的教學中,我會努力去愛我所教的所有的孩子,並讓這種愛在我所教的學生身上得到延續。我想,這就是愛的價值;這就使愛的奉獻!

  《把整個心靈獻給孩子》讀書心得體會2

冰心說過:“愛在左,同情在右,走在生命的兩旁,隨時撒種,隨時開花,將這一徑長途,點綴得花香瀰漫。”《把整個心靈獻給孩子》這部書將這句話做了很好的詮釋。

蘇霍姆林斯基認爲學生學習時絕不死記硬背,而是在遊戲、故事、美、音樂、幻想和創造的世界中進行朝氣蓬勃的智力活動。他希望孩子們能成爲這個世界中的旅行者、發現者和創造者。

他帶領兒童認識自然和社會,用各種方式學習小學階段需要掌握的知識,如用“環球旅行”讓學生認識國家和社會,用在校園和灌木叢創建“美麗角”讓學生認識各種植物和花草,用“童話室”世界引導學生開展語言和優美故事的學習,他的全部施教活動豐富多彩,伸向自然和社會的各個層面,激發了學生極大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知識的入門。在這本書中闡述得淋漓盡致。也有人說過:“即使是普通的孩子,只要教育得法,也會成爲不平凡的人。”

那次去外面聽課學習,回來了不禁感嘆,那些孩子文學素養高,知識面廣,課堂中總是精彩不斷,而自己班的孩子,相同類型的題目,反覆講卻怎麼教也教不會。弄得自己快沒耐心了,心裏很煩躁,很想對他們發火。我去和一位老師傾訴時,這位老師和跟我分享了一句話“我們現在都認爲,教了學生就應該會,會是正常的,不會是不正常的。而我們有時連一句表揚的話都沒有;要批評,甚至要懲罰。學生來學校就是爲了學,我們應該鼓勵學生,因爲他們還在學。”憶起這堂課,當我拋出第一個問題時,他們答不上來,我有些不高興了第二個我面露難色,開始批評了。學生配合不默契,自然互動開展不下來了。我想應該去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激發他們對學習的熱情。

愛學生,就要激發學生的創造性。蘇霍姆林斯基說過:“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求者。”教低年級的孩子時,他們在文字的表情達意上有它的侷限性。語文課上可以在理解詞語和課文時用上音樂、動作、甚至繪畫、視頻……幫助學生理解。不僅開發了學生的智力,使學生變得聰明,而且讓學生時時體味來自學習的快樂和幸福。

記得學生畢業不久的那個下午。我靜靜地坐在教室裏心裏有感動也有失落、孩子們畢業了他們回來看我,並表示以後會想念我的,心中泛起一圈又一圈感動的`漣漪。可是,平時我關注很多的侯浪、鍾楚棟、卻沒來,回憶這些年來點點滴滴,在他們身上我傾注了太多,一次一次找他們談話,一次一次給他們鼓勵,一次一次單獨輔導,一次一次與他們的朋友式的交流,而如今,他們……

有時我會想想是不是我的要求太嚴格了?我們的語言是太刻薄了?我們的脾氣是不是太急躁了?是啊,我們“恨鐵不成鋼”,我們“愛之深”,但表現出來的卻往往是“責之切”。像這種“只給好心,不給好臉”的愛,學生豈能接受?你給學生一縷春風,學生不一定能感受到春天的溫暖;你給學生一句話,卻讓他感受到六月寒。

真誠的讚美,發自內心的鼓勵,無私的關心和幫助,是沁人心脾的玫瑰,是滋養萬物的陽光雨露,作爲一名教師,把愛心留給學生,不斷向把整個心靈獻給孩子邁進!

  《把整個心靈獻給孩子》讀書心得體會3

如果教師只愛事業,那他會成爲一個好教師,如果教師只象父母那樣愛學生,那他會比那種通曉書本,但既不愛事業,又不愛學生的教師好,如果教師既愛事業,又愛學生,那他是一個完美的教師。——題記

近期讀了蘇霍姆林斯基的《把整個心靈獻給孩子》,感觸頗多,把整個心靈獻給孩子,這句話一直縈繞耳邊並影響了我的行動我深深被這位大師的理論所折服。被其教育實踐所吸引。萬千感慨化作一句話:高素質的教師應該真誠地熱愛每一位學生,應該平等地對待每一位學生,應該永遠不對任何學生言放棄,應該樂於像蘇霍姆林斯基那樣“把整個心靈獻給孩子”。大師用自己的行動給廣大教育工作者指明瞭方向,激勵我們用童心喚醒愛心,用愛心滋潤童心。

我是一名剛從學校畢業,踏入社會進入教育行業的教師,我所任教的學校依山傍水,風景極美,學生們也大多來自農村,純潔質樸。記得剛來到學校得知自己擔任的是小學一年級的語文教師兼班主任,我心裏暗暗想到:這也太沒挑戰性了吧,一年級的小孩子應該很容易搞定的啦!那時我以爲擁有豐富的知識就能當好老師,但上了一天課後我才知道自己的想法多麼愚蠢,因爲哪怕你學富五車,你的課堂上照樣會有人充耳不聞,儘管你在講臺上講的汗流浹背、聲音沙啞,那些小傢伙依然在下面沉浸在自己的小世界裏,有說話的、有玩小玩具的、有吃東西的、有看着窗外發呆的、更有下座位到處跑的······我心裏很是鬱悶,暗暗下決心一定要捍衛自己的教師尊嚴,樹立自己的教師威信,有我在,豈能容他們胡來!於是,我開始對着鏡子練習板臉,高聲說話,還有那傳說中的具有殺傷力的眼神,這一招還真奏效,每次我走進教室,學生們總是乖乖的,很守紀律,但依然我的講課熟視無睹,愛聽不聽。不明白啊!這羣山裏的小花朵爲什麼這麼難侍侯?

讀了蘇霍姆林斯基的《把整個心靈獻給孩子》後,我豁然開朗,終於明白了問題出在哪,以前,如果有人問我教學是什麼,我的腦海裏閃現的是傳授知識。可學習了大師的論著後,我找到了問題的答案。學生對你的課不感興趣,成績提不上來,不一定是你教學水平低。而是我們把教學看得太單一了。“教學,並不是機械地把知識從教師那兒傳授到孩子那兒,它首先是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兒童對知識和學習的態度,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他對教師的態度。”仔細想想,這一論點我們不應該感到陌生,通俗地說就是對於學生來說喜歡哪個老師,哪門功課就容易學得好。

要成爲學生喜歡的老師,這也決非易事。人是感情動物,情感是相互的,很難想象一個不喜歡教育職業的老師會喜歡學生。教育之沒有情感,沒有愛,如同池塘沒有水一樣。沒有水,就不成其爲池塘,沒有愛就沒有教育。確實如此!師愛是教育的靈魂。教師給予的愛是學生學習的動力,是開啓學生心靈的鑰匙,是通往學生內心世界的橋樑。

於是乎,我轉變想法,做大膽的嘗試,決定把僞裝的嚴厲面具摘掉,心想即使孩子們都不怕我了也沒關係,只要他們學的開心,願意學習,我就是成功的。說幹就幹,課堂上我表揚每一位積極發言的同學,製作獎勵卡,只要有些許進步便給予鼓勵,對待犯錯誤的同學,沒有了往常的嚴厲批評,而是給其三次改正的機會,沒想到我的轉變讓我迎來了一個又一個驚喜,課堂上氣氛活躍,學生踊躍舉手,認真聽講,路隊、衛生、紀律,學生表現樣樣精彩,更值得欣慰的是,我幾乎沒有懲罰過任何一位學生,因爲他們如果同一個錯誤犯三次,自己都不好意思了!至於我最初的擔心現在已消失的無影無蹤,孩子們一見到我就熱情的打招呼,盼望上語文課,我再也不用再板着臉維持紀律了。把鼓勵給孩子,把讚歎給孩子,把整個心靈給孩子,試問,有誰不渴望、不喜歡這樣的老師呢?

蘇霍姆林斯基在《把整個心靈獻給孩子》中省思了自己作爲教師的一生:“我生活中什麼是最重要的呢?我可以毫不猶疑地回答說:愛孩子。”而對孩子的愛,不僅僅是停留在學校裏、停留在課堂上,如果要愛孩子、把心靈獻給孩子就應當走進孩子的生活、走進孩子的心裏。

我們班裏有個女孩小利有一段時間天天遲到,學習下降越來越明顯。看到這種情況我心裏特別着急,課下我找這個女孩瞭解情況,她只是哭,卻什麼也不說,讓我更加難受。經家訪瞭解到她父母離婚了,女孩隨父親,父親又去打工,幾個月了都沒回來了,家裏只有一位上了年紀的奶奶勉強照顧她,現在奶奶又生病了。看到她所處的環境,我的心也在流血,這麼小的孩子自己都不會照顧自己,還要照顧奶奶。於是我趕緊給孩子做飯,教她如何簡單自理生活:梳頭、整理書包衣物、洗紅領巾等。教給她應急遲到的辦法。並期待的說“孩子,老師相信你能做到。”一個寒冷的清晨,我發現她到校很早。可能是爲了不遲到,走的急。她敞開着外衣,連襪子也沒穿,半截腳腕露在外面。此時一股愛子之情油然而生,我說“小利趕快把你的衣服拉鍊拉好,冷不冷呀?明天一定要穿上襪子,小心凍感冒啦。”她嘴角蠕動了一下,沒有說話,眼裏卻分明是感激。中午放學後,我趕緊買了兩雙襪子給她送去,孩子流着淚說:“老師您比我媽媽還要好。”孩子的奶奶抹着淚說:“老師,讓你費心了。”後來,我和女孩走的更近了,我經常利用空閒時間幫她補課,孩子很聰明,慢慢的學習成績又趕上來了,從此再也不遲到了。

孩子像是一塊塊未經雕琢的璞玉,自然而美好,教師的工作就是結合孩子們自身的特點,將他們雕琢成一件件藝術品,在日常的教育活動中,不要吝嗇自己動人的微笑,由衷的讚歎,熱情的鼓勵,真誠的幫助和無私的愛心,因爲它們是清香宜人的玫瑰,它們是哺育萬物的陽光雨露,它們是滋補孩子們心靈的靈丹妙藥,每個老師都應該愛孩子,將自己的整個心靈獻給孩子。

把整個心靈獻給孩子,意味着要給予孩子多少的愛、理解、關心。

把整個心靈獻給孩子,意味着孩子的一切便會是自己的一切,便會竭盡一切爲孩子謀劃與工作。

把整個心靈獻給孩子,意味着要走進孩子的心中,尊重、認識、理解、欣賞孩子,瞭解孩子的興趣和需要,給孩子成長所需要的精神食糧。

老師是辛勤的園丁,學生是祖國的花朵。看到班上32張可愛、質樸的小臉,我彷彿看到了32個含苞待放的花骨朵,在對着這些山中的花朵微笑的日子裏,我很快樂,將自己的愛傾注到自己所熱愛的失業中讓我覺得作爲一名教師不僅僅是光榮的,而且是幸福的。

對着山裏的花朵微笑,讓他們開的更加燦爛、更加奪目、更加絢麗多姿!

老師的愛,是學生永遠的陽光地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