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文祕知識 > 農業農村發展基礎實施工作意見 企劃文案

農業農村發展基礎實施工作意見 企劃文案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7W 次
農業農村發展基礎實施工作意見 企劃文案

長期以來,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三農”工作,在連續六年出臺一號文件的基礎上,今年又圍繞統籌城鄉發展,夯實農業農村發展基礎的主題,出臺了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和諧穩定的一號文件。省委、省政府迅速出臺實施意見,抓好貫徹落實。全市各級黨政務必把“三農”工作擺在重中之重的位置,以實施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建設戰略爲契機,認真謀劃國際金融危機後上饒農業的新一輪發展,毫不鬆懈地抓好農業農村工作,努力在新的起點上把農村改革發展穩定工作做得更好。
2011年既是實施“十一五”規劃的最後一年,也是上饒撤地設市十週年的大慶之年。做好今年的農業農村工作,事關全局、意義重大。2011年全市農業農村工作的總體要求是: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爲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屆三中、四中全會,中央、全省農村工作會議和市委二屆五次、六次、八次全會精神,圍繞國家糧倉和優質農產品加工供應基地建設的目標,按照穩糧保供給、增收惠民生、改革促統籌、強基增後勁的基本思路,把統籌城鄉發展作爲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基本要求,把改善農村民生作爲調整國民收入分配格局的重要內容,把擴大農村需求作爲拉動內需的關鍵舉措,把建設現代農業作爲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要任務,把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和推進城鎮化作爲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持久動力,進一步夯實“三農”發展基礎,不斷促進農業提質增效、農村和諧穩定、農民持續增收,爲全市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繼續提供更加有力的保障,力爭全年糧食總產穩定在60億斤以上,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長8.5%以上,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8‰以內。
一、積極策應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建設戰略,進一步加快統籌城鄉發展進程
1、堅持把統籌城鄉的立足點放在加強“三農”上。抓住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建設上升爲國家戰略的機遇,以生態立市、綠色發展爲基本取向,積極構建統籌城鄉發展的新機制,全面提升“三農”工作水平。堅持把統籌城鄉發展的立足點放在加強“三農”上,全面落實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針,推動資源要素向農村配置,政府公共資源更多地投向農村,社會資金、技術、人才、管理等要素向農村聚集,加快發展現代農業、建設新農村、培育新型農民、促進農村勞動力有序轉移就業。推進城鄉改革聯動,儘快在城鄉建設規劃、產業佈局、基礎設施建設、公共服務、勞動就業、社會管理一體化等方面取得突破,打破城鄉“二元”結構,實現城鄉經濟社會一體化發展。
2、進一步加大農業農村投入。要確保做到“三個優先”,即財政支出優先支持農業農村發展,預算內固定資產投資優先投向農業基礎設施和農村民生工程,繼續向重大農業農村建設項目傾斜,土地出讓金收益優先用於農業土地開發和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各級財政對農業的投入增長幅度都要高於財政經常性收入增長幅度。耕地佔用稅稅率提高後,新增收入全部用於農業。嚴格按照有關規定計提和使用用於農業土地開發的土地收入,嚴格執行新增建設用地土地有償使用費全部用於基本農田建設和保護、耕地開發和土地整理的規定。有關部門要經常性對各地土地收入用於農業農村的各項資金徵收和使用情況進行專項檢查。今年市本級農發資金新增安排100萬元,重點用於扶持生態建設和五大重點產業基地、龍頭企業的發展。縣(市、區)財政也要相應增加農業發展資金規模。
3、全面落實各項強農惠農政策。繼續堅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針,切實兌現各種補貼政策。堅持對種糧農民直接補貼。加大良種補貼力度。進一步增加農機具購置補貼,擴大補貼種類。落實和完善農資綜合補貼動態調整機制。按照國家統一部署,繼續提高稻穀最低收購價。新增農業補貼適當向種糧大戶、農民專業合作社傾斜。加大家電、汽車、摩托車等下鄉實施力度,對農民購買指定產品繼續實行13%補貼標準。
4、積極謀劃和實施扶農項目。堅持以項目爲抓手,切實增加農業農村的投入。認真研究和吃透中央、省委等文件精神,準確把握國家、省農業發展規劃和產業政策,精心策劃、編制一批有競爭力的重大項目,努力在農業農村重大項目爭取和建設上有更大的突破。今年要儘快啓動現代農業園區建設,力爭建設3個省級園區、12個縣級園區;加快海西經濟區上饒(臺灣)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的前期工作。抓住鄱陽湖生態經濟區戰略全面啓動的機會,做好項目的融入和對接工作。在規劃範圍內的鄱陽、餘干、萬年3個縣,要根據規劃的統一部署,認真實施,努力當好先行先試的排頭兵,當好率先崛起的先鋒隊。在規劃區外圍的也要積極策應,主動對接,統籌謀劃生態環保、基礎設施等重大項目,實現優勢互補、協同發展。同時,還要組織實施好近年來已經開工或即將開工中央、省財政支持的項目,嚴格項目執行程序,落實監管責任,保證建設質量,提高投資效益。
5、提高農村金融服務質量和水平。加強財稅政策與農村金融政策的有效銜接,引導更多信貸資金投向“三農”,切實解決農村融資難的問題。落實和完善涉農貸款稅收優惠、定向費用補貼、增量獎勵等政策。鼓勵縣域內銀行金融機構新吸收的存款,主要用於當地發放貸款。從今年起,對縣域金融機構上年涉農貸款平均餘額同比增長超過15%的部分,按一定的比例給予獎勵。農業發展銀行要積極拓展支農領域,農業銀行、農村信用社、郵政儲蓄銀行等銀行業金融機構都要進一步增加涉農信貸投放。大力推進農村信用體系建設,加快培育村鎮銀行、貸款公司、農村資金互助社,有序發展小額信貸組織,積極發展農村小額信用貸款。擴大農業保險保費補貼的品種和區域覆蓋範圍,提高農民規避農林經營風險的能力。
6、積極穩妥地推進新型城鎮化。按照市委、市政府“一級中心、二級重點、三級傳遞、四級網絡”的發展要求和“中心城市-縣城-重點鎮-中心村”爲骨架的城鎮化梯度發展格局,以“百鎮示範工程”爲載體,重點選擇有歷史積澱、資源稟賦和特色產業的大鎮、名鎮和特色集鎮,提高城鎮化規劃水平和發展質量,加快推進城鎮化步伐。深化戶籍制度改革,把解決符合條件的農業轉移人口在城鎮就業和落戶作爲推進城鎮化的重要任務,統籌研究農業轉移人口進城落戶後城鄉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增強城鎮的人口集聚能力,力爭今年全市城市化率提高三個百分點。採取有針對性的措施,着力解決新生代農民工問題。加大城鎮基礎設施建設,提高城鎮經營管理水平。堅持把推進城鎮化與調整農村產業結構、發展農業產業化經營結合,與新農村建設、移民扶貧以及工業園區建設結合,與發展農村服務業、引導農村勞動力合理有序流動結合,逐步形成產業發展、人口聚集、市場擴大的良性互動機制,增強小城鎮吸納農村人口、安置農民就業、帶動農村發展、促進農民增收的能力。
二、積極推進國家糧倉和優質農產品加工供應基地建設,着力提升統籌城鄉發展水平
7、穩定發展糧食等大宗農產品生產。按照把我市建設成國家糧倉和沿海發達地區優質農產品加工供應基地的要求,大力發展糧食、畜離、水產、果蔬茶、林產業等五大重點產業,確保農產品的有效供給。以打造“國家糧倉”爲目標,大力實施優質糧食產業工程,穩定播種面積、優化品種結構、提高單產水平、壯大產業,確保糧食生產實現預定目標,促進糧農收入穩定增長。堅決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嚴格政府耕地目標考覈和審計,落實耕地保護責任,劃定永久性基本農田。積極推進畜牧業結構調整和畜牧業生態小區建設,依靠科技進步和體制創新,提升畜牧業產業質量和效益。以水產品加工業爲突破口,充分利用鄱陽湖水質好、生態優這一資源品牌優勢,加大漁業健康養殖規模,穩步發展大宗水產品生產,提高特種水產品在現代漁業中的比重,提高水產業的經濟效益。進一步加快果蔬茶、高產油茶、毛竹豐產林、楊樹泡桐速生工業原料林、花卉苗木基地建設。通過幾年努力,使全市每個縣形成1—2個具有鮮明地方特色的農業支柱產業。
8、大力培育發展農業龍頭企業。堅持用工業化的理念謀劃農業,集中力量做強做大龍頭企業,特別是農產品加工和流通企業。加大對五大重點產業排頭兵的扶持力度,在資源配置、資金安排、項目建設、上市融資等方面給予重點調度、重點扶持、重點推進,推動資源整合重組,加快重大項目建設。各地要結合實施“雙十雙百雙千”工程的要求,完善農業龍頭企業考覈評估、動態監測機制,引導、鼓勵龍頭企業不斷創新技術,做強農業龍頭企業,培育一批具有較強競爭力和拉動力的大型農業龍頭企業。加大對農民專業合作社的扶持和培育力度,大力推廣“公司(企業)+合作經濟組織(協會)+基地+農戶”的新型生產組織形式,鼓勵龍頭企業與農民建立更加緊密的利益聯接機制,提高農民進入市場的組織化程度。今年,力爭全市規模以上農業企業發展到460家,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到1300家。
9、加強農產品市場體系建設。積極發展新型流通業態,鼓勵和引導龍頭企業發展電子商務、連鎖、專賣、配送等現代流通形式,擴大產品銷售。繼續實施“雙百市場工程”,加大贛東北糧食物流園、上饒遠泉花卉苗木市場等各類農產品物流中心和專業批發市場培育和建設力度,扶持贛東北農產品批發大市場、鄱陽湖國際水產城等完善功能,增加吞吐量,增強輻射力;吸引企業、個人、外商等參與農產品市場建設,在農產品集中產區、規模產區興建專業批發市場;支持郵政發展農村郵政物流和農資分銷工作。培育壯大農村各類流通服務組織,鼓勵和支持農村經紀人、農產品批發市場、農民專業合作社等市場主體參與農產品營銷促銷,大力推進農產品的農超對接。繼續推進“萬村千鄉市場工程”,加快新建和改造標準農家店和農村商品配送中心,年內規劃建設1000家農家店,使農家店覆蓋全部鄉鎮和70%以上的行政村。完善鮮活農產品運銷“綠色通道”政策。切實加強農業標準化和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加快推進農村信息化建設,逐步形成覆蓋廣大農村的信息服務體系。加快建設以政府門戶網站爲依託的農產品網上展示購銷平臺,爲各類市場主體提供及時、準確、權威的信息服務,開展網上交易,把上饒的名特優農產品打入上海等大中城市,力爭全市農產品銷售總量年提高10%以上,農產品商品率提高3個百分點。
10、大力發展開放型農業。圍繞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建設、現代農業園區建設和融入海西經濟區的要求,充分發揮我市資源、生態和區位優勢,按照境外對準港、澳、臺,境內瞄準長、珠、閩等沿海發達地區的思路,以現代農業產業園區、上饒(臺灣)現代農業產業園爲平臺,選擇好一批農業重大項目,加大招商引資力度,積極承接沿海發達地區產業轉移,力爭利用內資進資額增長25%以上。堅持請進來走出去相結合,加快發展創匯農業,要舉全市之力精心舉辦好第四屆農業產業招商暨農產品展銷會,進一步加大上饒名特優產品的宣傳推介力度;鼓勵農業企業走出市門、省門、國門,舉辦或參加各類農產品展示展銷活動,擴大我市農產品的知名度和市場競爭力,力爭出口創匯額比上年增長40%以上。大力支持有條件的農業企業進行規範化公司制改革,爭取上市融資。同時要進一步優化政務環境,搞好各項服務工作,讓來饒投資的客商放心創業、安心創業、舒心創業,努力營造安商、親商、富商的良好環境。
11、努力促進農民就業創業。要繼續把農村勞動力向非農產業轉移作爲致富農民的重要產業來抓,把穩定農民工就業作爲促進農民增收的首要任務。建立覆蓋城鄉的公共就業服務體系,進一步加強就業服務和指導。積極開展農業生產技術和農民務工技能培訓,增強農民科學種田和就業創業能力。因地制宜發展特色高效農業、林下種養業,挖掘農業內部就業潛力。積極發展休閒農業,鄉村旅遊、森林旅遊和農村服務業,拓展農村非農就業空間。進一步完善促進創業帶動就業的政策措施,大力實施“萬名創業者工程”和“萬戶農家樂”工程,搭建創業服務平臺和創業指導平臺,鼓勵引導農民工回鄉創業,深入推進全民創業,今年新增“農家樂”經營戶5000家。積極開展農民工維權活動,妥善處理企業與農民工的勞動關係,保障農民工合法權益,促進農村勞動力平穩有序轉移。健全農民工社會保障制度,深入開展工傷保險全覆蓋行動,加強職業病防治和農民工健康服務,將與企業建立穩定勞動關係的農民工納入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抓緊落實包括農民工在內的城鎮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關係轉移接續辦法。落實以公辦學校爲主、以輸入地爲主解決好農民工子女入學問題的政策。
三、加強農業基礎建設,不斷改善統籌城鄉發展的基礎條件
2、大力推進農業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強化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加快建設147座列入國家專項規劃的病險水庫除險加固,確保今年汛前小(一)型水庫除險加固完工並部分投入竣工驗收,年底前大中型水庫除險項目全面竣工驗收;完成鄱陽縣饒河排澇總站更新改造,加快七一、饒豐、鄱湖三個大型灌區續建配套與節水改造;加快鄱陽沿河圩等重點堤防除險加固,推進廣豐河北圩等1-5萬畝圩堤加固工程。大力推進土地整治,改造中低產田,建設高標準農田,搞好農業綜合開發。強化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加大農村飲水安全工程投入,力爭解決26萬農村人口飲水安全問題。鼓勵有條件的地方推行城鄉區域供水。抓好農村公路和渡改橋建設,全年完成新建水泥(油)路面1100公里,新增通水泥(油)路行政村157個,全面建成渡改橋項目53座,確保完成省政府下達的行政村通暢率和渡改橋建設100%的目標。加快推進新農村電氣化建設,確保2011年全面完成廣豐、婺源兩縣電氣化縣建設。加快農村氣象災害預警信息電子顯示屏建設,提高農村氣象防災減災能力。
13、切實加強農村環境建設和生態保護。堅持“走綠色崛起之路、建生態和諧之城”,積極推進造林綠化“一大四小”工程,確保完成“50萬畝造林面積、61.2%森林覆蓋率、90%以上成活率、全省先進”的目標,突出通道、城區和農村綠化三個重點,大力實施百萬果苗進新村、打造千里精品走廊、建設萬畝城市森林三大工程,提升造林綠化“一大四小”工程建設水平。切實抓好環鄱陽湖的保護治理和開發建設。加大水土流失治理力度,確保完成治理水土流失40萬畝。加快鄱陽湖等溼地公園建設,開工建設森林公園保護防治及配套設施工程。大力發展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農業,堅持開發節約並重原則,切實抓好農村環境保護工作,積極推廣綠色植保工程和測土配方施肥,加強化肥、農藥使用監管,鼓勵發展沼氣等循環農業,嚴格控制農業面源污染,今年新增34處大型沼氣工程建設項目、1.6萬戶農村戶用沼氣。圍繞省、市提出的一年試點啓動、兩年面上鋪開、三至五年大見成效的農村清潔工程目標,按照“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的要求,加快農村垃圾處理基礎設施建設,紮實推進農村清潔工程。
14、加強農業科技和服務體系建設。加快上饒現代農業示範園區的建設,示範帶動科技成果的推廣應用。加強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建設,提高農業科技自主創新和推廣能力,大力培育高產、優質、多抗農作物新品種。切實增加農業科研投入,加強產學研密切結合。以基層農技推廣體系爲依託,全力推進新品種、新技術、新機具、新模式應用。加強基層農業服務體系建設,抓緊建設鄉鎮或區域性農技推廣等公共服務機構,積極發展多元化、社會化農技推廣服務組織。開展基層科技人員大培訓,增強農技人員的服務能力。同時大力開展農民培訓,重點抓好生產技能和創業能力的培訓。實施“三支一扶”計劃,選拔招募優秀高校畢業生到農村基層支教、支醫、支農和扶貧。
四、紮實推進新農村建設,進一步縮小城鄉公共事業發展差距
15、大力推進新農村建設。按照中央“二十字”方針和省委“五新一好”的目標要求,大力推進1128個以上村點的新農村建設工作。突出規劃引領、產業發展、綠化美化和特色提升,加大資金籌集投入力度,確保各級財政專配資金足額落實到位;把“六改四普及”建設與我市農村實際結合起來,打造各具特色的生態漁村、旅遊新村、社區新村。把發展“一村一品”產業與以馬家柚、金標柚爲重點的“百萬果苗進新村”、發展旅遊農家樂結合起來,培育壯大專業大戶和農民經紀人隊伍,力爭全市65%以上的村點形成“一村一品”富民產業。把村莊整治建設與農村危房改造結合起來,不斷改善農村困難羣衆居住條件。創新機制抓好農村新社區建設。
16、加快農村社會事業發展。積極推動義務教育、基本醫療、社會保障等基本公共服務的均等化。完善和落實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鞏固農村義務教育普及成果。加快實施中小學校舍安全工程,改善農村義務教育辦學條件;落實好教師培訓制度和績效工資制度,提高農村義務教育質量,促進城鄉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加快發展農村中等職業教育和成人教育,繼續做好中職教育免費教育試點工作。進一步加大對農村衛生事業的投入,鞏固和完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提高醫療保障水平和報銷比例,加強醫療救助體系建設,抓好農村醫療救助與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同步結算工作。建立健全以縣級醫療衛生機構爲龍頭的農村三級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加快培養農村衛生技術骨幹和中醫人才,保障農村公立醫療衛生機構人員工資福利,穩定農村衛生人才隊伍。加大農村地方病、傳染病及人畜共患病防治力度。廣泛開展羣衆文化活動,辦好第二屆農民藝術節。加快鄉鎮綜合文化站、基層文化陣地、廣播電視“村村通”、“農家書屋”、農村行政村“村郵站”建設,深入開展農村文化“三項活動”。加強農村基層體育設施建設。高度重視人口和計劃生育工作,嚴格落實“一票否決”制度,加大獎勵扶助力度,加強違法生育行爲、出生人口性別比、社會撫養費等的綜合治理,全面實施優生促進工程,努力提高符合政策生育率,降低人口出生率、人口自然增長率、出生人口性別比,實現“一升三降”目標。
17、健全農村社會保障體系。按照統籌城鄉發展的要求,加大公共財政對農村社會保障的投入力度。加強農村社會福利服務機構建設,提高農村低保財政補差標準和農村五保戶供養標準。依託農村社區大力發展居家養老服務,積極開展農村基本養老保險試點工作。繼續擴大各類社會保險覆蓋範圍,重點推進農民工、農村個體工商戶、靈活就業人員參保。健全和完善農村社會救助體系,切實做好農村特困戶和災民救助工作。落實好軍烈屬和傷殘病退伍軍人等優撫政策。發展社會福利和慈善事業,發展農村老齡、殘疾人事業。
18、推進農村扶貧開發及移民工作。堅持開發式扶貧方針,紮實開展農村低保制度和扶貧開發政策有效銜接試點,把農村低收入人口全面納入扶貧政策範圍。組織實施扶貧產業項目規劃,推進產業化扶貧,加大對貧困地區、革命老區、民族地區發展扶持力度,加快脫貧致富步伐。抓好610個扶貧開發工作重點村的整村推進,逐步幫助深山、庫區和生態脆弱地區羣衆搬離生存條件較爲惡劣的地區,完成搬遷移民6000人。加大社會扶貧力度,整合各方資源,支持參與扶貧開發。繼續抓好21萬水庫移民後期扶持工作。
19、加強農村基層民主建設和社會管理。健全農村民主管理制度,發展農村基層民主。進一步完善農村基層治理機制,推行本村重大事項由村黨支部提議、支委會和村委會聯席會議商議、全村黨員大會審議、村民代表會議或村民會議決議,以及決議公開、實施結果公開的“四議兩公開”工作法等做法,建立健全既保證黨的領導又保障村民自治權利的村級民主自治機制。健全和規範村務公開制度,逐步建立起以村務公開、財務監督、羣衆評議爲主要內容的民主監督制度。完善農村社會管理體制機制,加強農村社區建設。加強法制宣傳教育,搞好農村法律服務和法律援助,推進農村依法治理。加強和改進農村信訪工作,拓寬農村社情民意表達渠道,積極引導農民羣衆以理性合法的形式表達利益訴求;完善矛盾糾紛排查化解工作機制,健全人民調解與行政調解、訴訟調解相銜接的大調解格局。廣泛開展基層平安創建活動,搞好社會治安綜合治理。重視解決農村“三留守”人員的具體困難和問題。建立健全農村應急管理體制,提高危機處置能力。以致力發展農村文化“一村一品”爲載體,紮實推進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着力倡導農村健康文明的新風尚。大力開展“文明幫建”活動,加強鄱陽湖生態文明示範村建設。
五、深化農村改革,爲統籌城鄉發展提供體制機制保障
20、穩定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毫不動搖地堅持以家庭承包經營爲基礎、統分結合的雙層經營體制。按照依法自願有償原則,在堅持不改變土地集體所有性質、不改變土地用途、不損害農民土地承包權益的前提下,引導土地承包經營權有序流轉。加強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管理和服務,積極培育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市場,推進農村土地適度規模經營。加快徵地制度改革,規範徵地程序,加強和改進徵地補償工作,探索被徵地農民補償新模式,切實保障被徵地農民的長遠生計。在土地徵用、農村集體建設用地流轉、宅基地整理等工作中,認真執行法律法規和政策規定,切實保障農民土地承包經營的各項權利。
21、統籌推進和完善農村其他改革。加快推進農村綜合改革,完善鄉村治理機制,積極推進鄉鎮機構改革,着力增強鄉鎮政府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職能。加強鄉鎮財政監管能力建設,推進鄉鎮財政科學化精細化管理。採取多種措施增強基層財力,建立健全村級組織運轉經費保障機制。深入推行鄉鎮政務公開和村務公開;積極穩妥化解鄉村債務,特別是農村義務教育債務,推進其他公益性鄉村債務清理化解試點。堅持政府引導、分級負責、農民自願、上限控制、財政補助的原則,探索建立新形勢下村級公益事業建設的有效機制,認真總結一事一議財政獎補試點經驗,加大財政獎補力度,擴大試點範圍。繼續抓好集體林權制度配套改革,建立林業發展的長效機制。繼續完善國有農場稅費改革。加快推進供銷社改革發展,着力加強基層社建設,強化縣聯社服務功能。有序推進農墾、糧食、農業、水利、林業等企業的改革。
六、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爲統籌城鄉發展提供堅強的政治和組織保證
22、切實加強黨對“三農”工作的領導。各級黨委和政府要進一步增強做好“三農”工作的自覺性和主動性,切實把做好“三農”工作作爲關係全局的大事來抓,正確處理工農關係和城鄉關係,注意防止在加快工業化、城鎮化進程中不同步推進農業現代化的問題,促進城鄉經濟社會協調發展,努力實現全市人民的共同富裕。強化各級黨委、政府對農村工作的組織領導責任,在制定規劃、工作安排、財力分配和幹部配備等方面體現“重中之重”戰略思想的要求。黨委和政府主要領導要親自抓農村工作,縣(市、區)黨委要有常委專職分管農村工作。進一步加強黨委農村工作綜合部門建設,強化統籌協調職能。各部門要增強大局意識,強化對“三農”工作的服務職能,形成整體合力。完善體現科學發展觀和正確政績觀要求的考覈評價體系,把糧食生產、農民增收、耕地保護、環境治理、和諧穩定作爲考覈黨政領導班子績效的重要內容。各級領導幹部要切實轉變工作作風,深入調查研究,科學把握農業和農村發展的規律和特點,不斷提高領導“三農”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23、加強農村基層組織建設。以領導班子建設爲重點、以健全黨組織爲保證、以“三級聯創”活動爲載體,把黨組織建設成爲密切聯繫羣衆、帶領農民致富、促進農村穩定的堅強領導核心。創新農村黨的基層組織設置形式,推廣在農村社區、農民專業合作社、專業協會和外出務工經商人員相對集中點建立黨組織的做法。鞏固農村基層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成果,紮實推進農村黨的建設“三級聯創”活動,廣泛開展“萬村黨建富民、建設美好家園”行動。建立城鄉一體化的黨員動態管理機制,健全城鄉黨的基層組織互幫互助機制。拓寬農村基層幹部來源,繼續選聘高校畢業生到村任職,推進從優秀村幹部中考錄公務員、選任鄉鎮領導幹部工作。加快村級活動場所、農村黨員幹部現代遠程教育網絡建設。落實基層黨員教育培訓規劃,加強鄉村幹部、黨員培訓,重點抓好農村黨員的實用技術培訓和農民工黨員的創業就業培訓。關心愛護黨員,建立健全黨內激勵、關懷、幫扶機制,增強黨組織的親和力。
24、加強農村黨風廉政建設。廣泛開展黨員設崗定責、依崗承諾和創先爭優等活動。推進農村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建設。以規範和制約權力運行爲核心,全面推進政務公開、村務公開、黨務公開,健全農村集體資產、資金、資源管理體制。加強對強農惠農政策落實情況的監督檢查,堅決糾正損害農民利益的突出問題,嚴肅查處涉農違紀違法案件。着力抓好涉農資金管理有關制度機制的建立完善,進一步規範涉農資金項目審批,資金分配、資金撥付工作,進一步完善和落實惠農補貼資金“一卡通”制度。深入開展反腐倡廉教育,大力推進農村廉政文化建設,大力倡導和弘揚求真務實、公道正派、艱苦奮鬥的作風,使廣大幹部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築牢農村基層黨員幹部服務羣衆、廉潔自律思想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