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文祕知識 > 天城縣教育綜合改革情況 會議發言

天城縣教育綜合改革情況 會議發言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24W 次
天城縣教育綜合改革情況 會議發言

天城縣教育綜合改革情況
爲加快天城教育綜合改革的步伐,促進教育與經濟的協調發展,根據省、州關於教育綜合改革的相關會議和文件精神,結合天城實際,縣委、政府制定並出臺了《關於深化教育綜合改革 加快教育事業發展工作的實施意見》、《縣直屬中學校長公選方案》、《鄉鎮中小學校長公選方案》、《教師聘任制和績效分配製指導意見》等一系列教育改革文件。加強領導,精心組織,明確任務,採取切實有效的措施,全面推進我縣教育綜合改革。主要情況如下:
一、改革的基本情況
(一)積極實施1650工程,突破高中“瓶頸”制約。
我縣按照“合理規劃,統籌全盤,重點突破,兼顧一般,政府主導,社會參與,高效管理,提質增效”的高中教育發展方針,進一步解放思想,轉變觀念,拓展發展新思路,調整結構,合理佈局,科學規劃,完善體系,充分利用好現有教育資源,挖掘辦學潛力。採取以下措施,加快高中教育發展。
1、積極擴大現有高中辦學規模,盤活現有教育資源。
在穩定天城一中30個高中教學班規模的基礎上,擴大縣屬中學辦學規模。一是天城二中擴徵土地20畝,動工建蓋一幢建築面積3600平方米的綜合教學樓,撤銷竹園鎮一中、竹園鎮二中併入天城二中辦學。二是天城三中擴徵土地8畝,動工建蓋1幢建築面積4900平方米的教學樓,撤銷虹溪中學併入天城三中辦學。三是西山民族中學擴徵土地30畝,建蓋一幢綜合樓,爲下一步招收高中學生打好基礎。四是天城四中建蓋一幢教學樓,以擴大高中學生容量,目前教學樓已開工建設,從2005年9月起,停止招收初中學生,增擴高中班級。五是在職教中心積極開辦綜合高中班,到2010年辦學規模可達到16個班。
盤活現有資源後,我縣高中每年可招收50個班2500餘人。天城一中年招生10個班,天城二中年招生8個班,天城三中年招生6個班,民職中年招生6個班,西民中年招生8個班,天城四中2005年停招初中辦成高級中學,年招生12個班。
2、積極協調社會力量,走多元化發展高中的路子。
認真貫徹“積極鼓勵、大力支持、正確引導、依法管理”的方針,促進民辦教育發展。2004年協調配合紅河菸廠興建了慶來學校,並招收高中學生12個班385人,2005年高中計劃招生30個班1200餘人,學校完成建設後高中部最大規模可達年招生48個班1900餘人,滇南文武學校職業高中規模可達年招生6個班300餘人。兩所學校爲我縣突破高中教育“瓶頸”制約增強了發展後勁。
3、新建天城中學,擴大高中辦學規模。
縣委、政府高度重視新建天城中學的工作,成立了天城中學建設規劃領導小組和建設指揮部負責學校籌建工作,安排了100萬元的前期工作經費。目前工作順利推進,編制完成《可行性研究報告》、《地質初步勘測報告》和《地質方案評價報告》。《天城中學建設項目環境影響報告表》於6月9日經州環保局審批通過。項目計劃上報相關資料已備齊,於6月16日上報州發改委審批。完成了用地丈量、樹木、墳墓清查、遷墳用地規劃相關費用補償標準覈定等項工作。天城中學佔地400餘畝,建成後辦學規模可達60個班3000餘人。
2004年我縣高中階段毛入學率達40%,2005年預計可達50%。上述措施全部落實後,全縣高中階段毛入學率到2007年可達60%,到2010年可達75%。
(二)推進學校人事制度改革,激活用人機制。
2004年州教育改革發展工作會議以來,我縣按照州委、州政府的要求,把學校人事制度改革作爲改革的中心任務,在全縣學校積極試行校長公選制,推行校長獎勵制、教師聘任制和績效工資制,極大提高了校長和教師的工作積極性,全縣教育事業煥發出勃勃的生機與活力。
1、校長公選制
校長是學校的靈魂和核心,選好校長是全面提高學校教育教學質量的關鍵。我縣結合天城教育的實際,制定出臺了《天城縣直屬中學校長公選實施方案》和《天城縣鄉鎮中小學校長公選實施方案》,成立了由縣政府分管教育的副縣長和組織、人事等相關部門的領導,以及教育專家、教師代表組成的校長遴選委員會,由校長遴選委員會提出公選校長的具體實施步驟,並組織實施。通過向社會公告、發動報名、資格審查、公開演講、答辯測試、綜合考覈、組織審批、公示任職8個程序,每個環節都充分體現了校長公選的公開、公正和公平的原則。2004年,在校長崗位空缺的西二鎮中學和管理薄弱的天城三中試行校長公推公選,產生了2位公選校長。
2、校長獎勵制
我縣從實際出發,全面推行校長目標考覈獎勵制。通過對校長本學年德、能、勤、績的綜合考覈,縣屬中小學(含教辦幼兒園、民辦學校)獎勵前3名,第一名6萬元,第二名4萬元,第三名3萬元;鄉鎮中學獎勵前2名。第一名5萬元,第二名4萬元;鄉鎮中心學校獎勵前3名,第一名5萬元,第二名4萬元,第三名3萬元。
3、教師聘任制
我縣的教師聘任制堅持六個原則。一是公開、公平、公正原則,做到秉公辦事,任人唯賢;二是定編定員原則,學校對教職工的聘任只能在縣編委和縣教育局覈定的編制內聘任,超編聘任的人員,其工資由學校自行解決;三是科學考覈,客觀評價原則,聘任以考覈爲依據,對年度考覈爲稱職以上者予以聘用;四是因需設崗,因崗定員原則,根據崗位需要和學科需要設置崗位,合理配置人才資源;五是評聘分開,因崗定酬原則,受聘人員在聘期內按所聘專業技術職務等級享受相應的工資檔次;六是合同管理,依法聘用原則,校長對教職工的聘期爲3年,在聘期內,對年度考覈不稱職的教職工,校長有權解聘。
在聘任的方法和程序上,首先由校長根據崗位設置情況,制定出各崗位人員的《任期目標及工作職責》、《考覈獎懲辦法》、《聘任方案》和《績效分配方案》提交教代會討論,討論通過後報縣教育主管部門審覈同意後實施。實施教職工聘任由校長公開招聘,教職工申請應聘,經考試或考覈,公開競爭上崗確定受聘人員後,由校長與其簽訂合同,頒發聘書。
4、績效分配製
我縣各學校從2004年9月開始建立並實施了重實績,重貢獻,薪隨崗定,優質優酬的績效分配製。學校對教職工的工作實行月考制和學年考覈制,把工作目標、工作過程、工作效果有機統一起來,全面客觀地對教職工的工作進行客觀公正的評價,並以考覈結果爲依據發放績效工資。績效工資的經費來源分爲三個層次,城區縣直屬學校由教職工工資收入的50%和學校的預算外收入的一部分組成;鄉鎮中學及地處鄉鎮的縣直屬學校由教職工工資收入的40%和學校的預算外收入的一部分組成;鄉鎮小學由教職工工資收入的30%和學校的預算外收入的一部分組成。績效工資的核發,60%用於月考覈分配,按考覈成績每月發放一次;40%用於年考覈分配,按考覈成績每學年發放一次。目前,各學校的績效工資分配運行良好。
(三)繼續鞏固和提高“兩基”成果,夯實教育發展基礎。
2004年,我縣“兩基”主要指標完成較好,小學入學率達99.96%,輟學率爲0.14%,初中入學率達90.8%,輟學率爲1.14%,掃除文盲161人,15週歲人口文盲控制率爲零,小學掃盲提高班結業420人。爲繼續鞏固和提高“兩基”成果,夯實教育發展基礎,在教育綜合改革中,我縣把發展基礎教育的着力點放在改善辦學條件和提高普及質量上,主要措施如下:
1、加大教育投入,繼續改善教育基礎設施。
2004年,全縣投入資金1536萬元,完成危改項目7個,排除危房5943平方米,新建校舍14個,新建校舍建築面積33742平方米。2005年,縣財政安排2000萬元資金改善辦學條件,主要用於支付歷年教育欠債、在建校舍工程、天城中學等新建工程、校舍危房改造、購置教學設備。
2、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提高育人隊伍素質。
按照數量足夠、素質良好、結構合理、相對穩定的師資隊伍建設要求,我縣採取引、培結合的方式,充實提高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2004年引進本科生22個,招考聘用師範類大專以上畢業生88人。全方位開展教師繼續教育培訓,培訓中小學教師2838人,選派教師外出培訓684人,邀請教育專家到縣內培訓教師861人,各校舉辦校本培訓,培訓教師900餘人。2005年開展教師繼續教育培訓2450人,開展新課程理念培訓70人,開展信息技術教育課件製作培訓54人,選派30位教師參加州舉辦的義務教育工程教師培訓。
3、調整學校佈局,優化資源配置。
實施教育綜合改革以來,學校佈局調整步伐加快,教育資源配置日益優化,極大提高了教育資源的利用率。全縣撤併初級中學7所,調減小學15所,小學校點56個。
(四)開展扶貧助學,全力控輟保學。
保證入學,控制輟學是實施義務教育的兩大難點。爲了克服這兩大難點,鞏固提高“兩基”成果,我縣主要採取以下措施:
1、繼續加大教育法律法規的宣傳和貫徹力度,政府、教育部門和學校做到依法治教,依法管教,依法執教,家長做到子女依法入學。
2、實行控輟保學的目標責任制。縣、鄉、校三級層層簽定教育目標責任書,把控輟保學工作納入對各級各校領導政績考覈的重要標準,增強控輟保學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3、建立完善助學保障機制,切實對貧困學生給予扶持和幫助。我縣主要採取“免、減、補、助”等辦法,幫助貧困學生完成學業。一是堅持貫徹執行農村獨生子女“三免費”政策。從2004年5月至今,享受教育“三免費”政策的農村獨生子女652人,給予教育“三免費”11.17萬元。二是堅持財政扶持不動搖。每年財政撥款4.9萬元補助2400名半寄宿制民族高小班學生生活費,對民職中和西山民族中學招收的8個山區鄉鎮和壩區村委會少數民族學生每月補助生活費10元,每年撥款3.6萬元補助150名民族高中生生活費和雜費。三是對困難學生實行“兩免一補”政策,2年來,共免除5900餘名貧困生書雜費72萬元。四是多方籌措資金,幫扶貧困學生。縣教育局領導帶頭扶貧助學,局長每年扶持2名貧困生,其他局領導每年至少扶持1名貧困生,教育系統廣大黨員幹部開展了“一幫一”助困活動;協調社會力量捐資助學,據不完全統計,2004年,社會捐贈和個人捐資24萬餘元,補助貧困生6580人;2005年4-6月,紅河菸廠工會、殘聯等組織捐資近20000元,有68位貧困學生獲得補助。
二、存在的困難和問題
2004年以來,我縣加大教育綜合改革力度,做了大量的工作,並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也還面臨着許多困難和問題。主要是基礎教育的硬件基礎設施薄弱,危房改造面大,教學設施設備不配套,整體辦學水平偏低。教育歷史欠債大,再加上擴大高中容量,突破高中“瓶頸”制約,硬件建設要投入上億元的資金,僅靠縣級財力難以解決。
三、今後的工作打算
(一)千方百計拓寬辦學融資渠道,積極籌措教育建設資金,進一步加大教育硬件基礎設施建設投入力度,努力夯實教育發展基礎。
(二)創新辦學體制。大力推進義務教育公共化,切實加大財政對農村義務教育的投入;大力推進義務教育多元化,鼓勵獨資、合資、股份制、民辦公助、公辦民助等多種形式辦學,促進民辦教育的發展。
(三)創新用人機制。加大推行校長公選的力度,把德才兼備的教育管理人才通過公平、公正、公開的辦法推選到校長崗位上;全面推行教師聘任制,增強教師競爭意識和工作責任心。
(四)創新分配機制。全面推行校長目標考覈獎勵制,試行校長年薪制;全面實施教職工績效分配製,增強憂患意識和工作責任感。
(五)創新教育評估督導機制,推進學校辦學標準化、法制化建設。
總之,我縣將在州委、州政府的正確領導下,認真貫徹落實州教育綜合改革會議精神,通過深化教育綜合改革,努力實現辦學體制有新突破,用人機制有新突破,分配機制有新突破,融資機制有新突破,教育質量有新突破,從而實現義務教育公共化、非義務教育多元化、後勤服務社會化、質量評估科學化的辦學目標,使教育資源得到充分整合、兩基成果得到有效鞏固、公辦民辦教育協調發展、高中“瓶頸”制約得到有效緩解、改革成效得到充分顯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