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說課稿 > 六年級下冊語文說課稿(精選15篇)

六年級下冊語文說課稿(精選1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55W 次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說課稿,寫說課稿能有效幫助我們總結和提升講課技巧。那麼什麼樣的說課稿纔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六年級下冊語文說課稿,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六年級下冊語文說課稿(精選15篇)

六年級下冊語文說課稿 篇1

一、教學內容

《賣火柴的小女孩》是第五組的一篇精讀課文,這篇課文是安徒生的一篇著名童話,課文先敘述大年夜,天下着雪,又黑又冷,小女孩還在街上賣火柴;接着講小女孩爲暖和一下自己,一次又一次地燃燒火柴,從火柴的亮光中看到了種種幻想;最後講小女孩被凍死街頭,安徒生通過這個故事,表達了對窮人悲慘遭遇的深切同情。

二、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學會本課9個生字,理解“火焰、暖烘烘、閃爍、靈魂”等詞語。

2、理解重點句:“誰也不知道她曾經看到過多麼美麗的東西,她曾經多麼幸福,跟着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她們倆在光明和快樂中飛走了,越飛越高,飛到那沒有寒冷,沒有飢餓,也沒有痛苦的地方去了。”

(二)能力目標

1、培養學生理解詞句,領悟課文中心的能力。

2、指導學生展開合理的想象。

3、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三)情感目標

1、通過了解小女孩悲慘的命運,喚起學生對小女孩及所有受壓迫的窮苦人的深切同情,對資本主義社會制度的憎恨。

2、體會小女孩的美好願望,珍惜現在的美好生活。

三、教學重難點

1、重點:從小女孩一次次擦火柴所看到的種種幻象中體會她的悲慘生活和作者想象的合理。

2、難點:從最後三個自然段含義深刻的語句中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四、教學理念

本課的教學中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充分利用電影資源,給學生創設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環境,激發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致力於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的轉變。

教學中努力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利用電影獨特的藝術形式,拓展了課程資源,將教材內容直觀形象地展現在學生面前,使學生眼見其形,耳聞其聲,薰陶了學生的情感,豐富了學生的體驗,發展了學生的創新思維,促進了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

五、教學過程:

(一)利用電影,設置情境導入。

播放《賣火柴的小女孩》電影開頭(片斷Ⅰ:3分鐘):這是一個大年夜,一個舉家團聚的日子。街上飄着烤鵝的香味。一個光着頭赤着腳的小女孩卻在風雪瀰漫的街頭叫賣火柴。她又冷又餓,孤苦伶仃。橫衝直撞的馬車差點把她撞了,素不相識的小男孩欺負她,連她自己的爸爸也要打她。風呼呼地颳着,雪紛紛揚揚地下着。小女孩該有多冷啊!新年的腳步近了,而小女孩的結局呢?

(二)利用電影,確定研究主題。

1、默讀課文,找結局。

第二天清晨,這個小女孩坐在牆角里,兩腮通紅,嘴上帶着微笑。她死了,在舊年的大年夜凍死了。

“她想給自己暖和一下……”人們說,誰也不知道(引讀)

她曾經看到過那麼美麗的東西,她曾經多麼幸福地跟着她的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

2、播放影片結局(片斷Ⅱ:2分鐘),聯繫電影開頭,你有什麼疑問嗎?

(爲什麼用上兩個幸福?)(明明那麼悲慘,那麼不幸,爲什麼說她是幸福的?)

3、歸納問題,確定研究主題:小女孩究竟是“幸福”還是“不幸”?

認爲小女孩“幸福”的同學到課文中找找依據;認爲小女孩“不幸”的同學也從文中找依據。好好讀讀,找你感觸最深的一處,好好研究研究,把自己的體會在小組內交流一下。

(三)利用電影,促思導讀解惑。

研究一:交流“幸福”

她擦燃火柴後,看到了暖和的火爐是幸福的。

(1)請學生找出有關詞句讀讀。

課件出示:“火柴燃起來了,冒出火焰來了!她把小手攏在火焰上。多麼溫暖多麼明亮的火焰啊,簡直是一支小小的蠟燭。這是一道奇異的火光!小女孩覺得自己好像坐在一個大火爐前面,大火爐裝着閃亮的銅腳和銅把手,火燒得旺旺的,暖烘烘的,多麼舒服啊!”

(2)播放影片第一次擦火柴(片斷Ⅲ):

指導朗讀——同學們觀後是不是覺得小女孩很幸福。讀得幸福點,自己練練。請同學讀。

欣賞朗讀——自信自己能讀好的同學站起來幸福地讀讀。

六年級下冊語文說課稿 篇2

一、說教材

《出色的老師》是六年級語文S版下冊第二單元的一篇課文,本單元主題是“公平規則”,單元重點是瞭解公平規則,培養學生的公平正義及規則意識。爲此,本課設計了4個教學目標:

1、學會4個生字,正確讀寫並理解生詞,積累好詞佳句。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抓住重點詞句,體會我情感與認識的變化及其原因,感受黑人學生拾金不昧、愛護環境的公德之心。

3、把握文章主要內容,能用自己的話講述故事梗概。

4、引導學生從文中受到啓發與教育,懂得用實際行動遵守社會公德。

二、說教法

本課我主要採用了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主要採取了創設情境導入法,三個板塊教學法,啓發設疑,循序漸進,扶放結合法。

三、說學法

教學中我組織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教學中,以學生爲主體,讓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地學習,小組討論,拓展延伸。

四、說教學過程

本節課我主要採用了五步教學程序開展教學:

(一)啓發談話,導入新課。

1、孟子曾經說過:“不以規矩,不成方圓。”意思是說,沒有規則,任何事情都無法做好。我們生活在社會這個大家庭中,國家的法律是一種規則,社會公德是一種規則,學校的規章制度也是一種規則,只有遵守這些規則,我們的生活、工作、學習纔能有序正常地進行,纔會更加和諧、美好。今天我們要學習的就是一個與規則有關的故事。

2、板書課題,讀題質疑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出示學習目標

2、檢查學習效果

(1)出示生字,交流記字方法,強調易錯、疑難字形。

(2)指名讀課文,初步理解“這個出色的老師指的是誰?爲什麼稱他爲出色的老師?”

(3)指名說說故事的起因、經過、結果,理清文章寫作順序。

3、小結學法

高年級的學生看到一篇課文,首先要自學字詞,概括出文章內容,理清寫作順序。

(三)品讀課文,體會情感。

(一)找出中心句,引導質疑。

1、瀏覽課文,畫出中心句——“但那位黑人學生可真是位非常出色的老師!”

2、引導質疑:一開始,我就認爲那位黑人學生是位非常出色的老師嗎?我的情感是怎樣變化的?

(二)品讀課文,體會我的情感變化及其原因。

1、出示學習目標:

(1)默讀課文,用“——”畫出描寫我感情變化的語句,瞭解變化的原因。

(2)組內交流,互相補充。

2、學生分組學習。

3、集體交流,教師抓住重點詞句,引導深入品析、理解課文。

例句(1)“可是,這塊手錶卻在一次晚餐時丟失了,可以想象我當時是多麼傷心,就像丟了自己的魂魄一般。”

①理解“魂魄”,明白“丟了魂魄”對一個人來說,意味着什麼?理解這塊表對我的重要和我丟表後的傷心。

②去掉這句話中“就像丟了自己的魂魄一般”這半句,和原句比較表達效果有什麼不同,從中體會作者把自己傷心之情寫得真實、生動的寫作方法。

③瞭解丟失手錶如此傷心的原因。

(四)總結全文,拓展延伸。

1、任何時候遵守規則都是一種素養,它比所有的財富都要寶貴。讀了《出色的老師》這個故事,你明白了什麼呢呢?把自己的感受寫下來。

2、拓展閱讀《美麗的規則》,繼續感悟規則之美,人性之美。

(五)佈置作業:

完成課後習題1——3。

總之,本節課由於準備倉促,有不少地方需要改進,敬請同志們批評指正!

六年級下冊語文說課稿 篇3

一、說教材

我說的課文是小學語文人教版第十二冊中的《手指》。這篇課文通過寫五個手指的不同特點,告訴我們任何事物都各有所長,各有所短,以及團結就是力量的道理。這篇文章的結構非常清楚,共有6個自然段,第一自然段是總寫手指的特點,2—5自然段是分寫五個手指的不同特點,最後一個自然段又總寫,點明瞭文章的中心。文章的語言樸實又富有風趣,採用了擬人化的手法將手指的不同特點寫得淋漓盡致。這樣的寫作順序及寫作方法是學生學習的一個重點。這是一篇略讀課文,一個課時完成教學任務。根據以上教材的特點以及新課標所特別關注的學生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過程與方法,知識能力”這三個維度的理念,我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會讀帶有拼音的生詞,能聯繫上下文理解詞語“窈窕,堂皇,渺小,附庸,養尊處優”的意思。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瞭解五根手指的不同特點,瞭解作者描寫手指的寫作順序及寫作方法。這也是本文的教學重點。

3、體會到任何事物都各有所長各有所短的道理,以及團結合作的重要性,這是本文的教學難點。

二、說教法、學法

這是一篇略讀課文,語言通俗易懂。是本組課文“人生領悟”中的最後一篇,我將引導學生自覺地學習,通過完成圖表,讀讀,議議等學習方法來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文章的道理。

因此,我將隨機地引導學生進行學法歸納總結。通過其他幾篇課文的內容總結,明白這篇課文的寫作意圖。其次,我還將引導學生通過比較,體會這組課文表達感悟的方法。(《桃花心木》,《手指》是在文中或文末直接表達作者的情感,及直接表白的方法,給人以啓示。《頂碗少年》是將說明的道理蘊含在文章之中,使人從中受到啓迪。再次,我將充分利用文前的導讀和文後的閱讀鏈接,讓生長閱讀前明確閱讀任務,閱讀後,在課文鏈接的指導下,加深對課文主旨的理解。

三、說教學過程

(一)、從導語入手,明確閱讀要求

1、板書課題《手指》,今天,我們來學習豐子愷先生的散文《手指》。正如單元導言所說,平凡的事物常使人有所感悟,受到啓發。

2、引導全班讀“導語”,明確學習任務。

(五個手指各有什麼特點,手指帶給我們什麼啓示)

3、生帶着問題自讀課文。要求把課文讀正確,流利。

(二)、學生自讀,瞭解課文主要內容,完成表格。

1、檢查讀書情況,把課文讀通順,讀正確。

2、指名概括課文主要內容。可以用“首先接着最後”來概括課文主要內容。

3、引導學生再讀課文,想一想:課文是圍繞哪一句話來寫的?(一隻手上的五根手指,各有不同的姿態,各具不同的性格,各有所長,各有所短。)找出文中的總起句。

4、本文章表達方法上與其他幾篇課文有什麼相同或不同的地方。

5、學生小組合作自主學,完成表格。

(發揮小組合作學習的力量,長文短教,通過一張表格把文章的重點問題明朗化、簡單化,讓學生在完成表格的同時,加強對手指各自特點的認識,體會作者的寫作意圖)

(三)、集體反饋,深入探究,體會寫法

1、指名反饋表格中的內容,師適當引導。

2、師引導學生體會本文的表現手法

觀察表格,結合課文內容想想:作者採用了哪些表現手法。(引導學生從表格中的“吃苦”,“窈窕”,“秀麗,樣子可愛“等詞語體會文中擬人化的手法。)

通過觀察表格,體會出文中的對比手法

(長處——短處,五指之間的不同特點對比着來寫)

3、作者說:“卻無愛憎在其中”,真的沒有愛憎傾向嗎?談談不同的看法。

如果你是五指中的一員,你願意做哪一個手指,爲什麼?以此來發散生動思維、活躍他們的思想。

(在此過程中,注重個性的理解,隨機引導學生結合上下文理解“窈窕,堂皇,養尊處優”的意思。)

4、教師導讀:是呀,正如作者所說——(屏幕出示)“手指上的五指,我只覺得姿態與性格,有如上的差異——美醜之分了。

(四)、拓展延伸,遷移運用

師創設情境:一天,五指發生了矛盾,他們爲什麼會發生矛盾?結果又怎樣呢?請你也仿照本文擬人的手法來編寫一個童話故事,讓人從中感悟生活,獲得人生啓示。

(這既是對全文寫法的練習,也是讓生從寫作中加強人生感悟,明白本文的寫作意圖,這也將達到潤物無聲的教育效果。)

(五)、總結課文:

引讀閱讀鏈接,是的人各有所長,各有所短,團結起來力量就會更強,就是豐子愷先生從手指上得到啓示。有位詩人又是這麼讚美手的!齊讀閱讀鏈接。豐富對手的理解

①齊讀最後一自然段。

②師小結課文。

六年級下冊語文說課稿 篇4

一、說教材

本單元是以“難忘童年”爲主體編寫的。兩篇主體課文《小屋》和《我和祖父的花園》。小屋的作者通過對童年居住了12年的小屋的美好回憶,表達了童年生活的樂趣和對童年生活的難忘之情;《我和祖父的花園》是從現代著名女作家蕭紅的長篇小說《呼蘭河傳》中節選的,她在文中回憶了自己童年時代與祖父在一起的快樂的田園生活,讓人感到快樂地成長是多麼幸福與可貴。快樂讀書屋一篇課文《童年的朋友》作者通過對童年時代一隻玩具熊的美好回憶,從另一個側面表達難忘童年的感情。“能說會寫”讓學生說自己的童年,寫自己的童年,是對單元主題的拓展,是對學過的3篇文章寫法的實際運用。“語文七色光”安排了詞語搭配練習和對學過的3篇文章的回憶。“日積月累”的名人名言是讓學生從童年起就應養成的優秀品質。“知識窗”是對小學階段記敘文學習和寫作的簡要總結。本單元教學的完成,朗讀是必不可少的手段,還是啓發學生對課文的領悟,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說教學目標、重點難點

基於對教材的理解和分析,結合新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正確把握語文教育人文性與工具性統一的特點;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努力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從而確定本課的三維教學目標是:知識與技能:閱讀課文,使學生理解“我愛我的小屋,愛那個裝滿整個童年的小屋”的含義。同時培養學生自讀自悟能力,陶冶學生熱愛生活、珍惜時光的情操。過程與方法:自主、合作、探究情感態度價值觀:通過作者對童年生活的美好回憶,體會作者對裝滿童年的小屋的留戀和喜愛之情。

教學重點、難點:

1、理解“我愛我的小屋,愛那個裝滿整個童年的小屋”的含義。

2、通過作者對童年生活的美好回憶,體會作者對裝滿童年的小屋的留戀和喜愛之情。

三、說教學方法

教學方法是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和學生爲實現教學目標,完成教學任務而採取的教與學互相作用的活動方式的總稱,是教師引導學生掌握知識技能,獲得身心發展而共同活動的方法。因此,我在本課的教學設計中重在體現教師的主導作用,學生的主體作用。突出學生的學習過程,創設學習情境,引導學生活動,啓迪學生思維。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和探究意識,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好習慣,我主要採取的教法有:創設情境法、講解法、朗讀法、設計練習等;準備讓學生運用“讀課文——畫句子——品句子——談感受——悟寫法——填表格”六步學習方法來學習本課。情境教學法:爲激發學生對魯迅的高尚人品的崇敬之情,奠定情感基調;講解法:老師通過寥寥數語就課文中的重點、難點、寫作背景、人物介紹等內容向學生講解、講述、講讀,從而實現教師的主導作用;朗讀體會法:通過導讀、默讀、份角色朗讀、感情朗讀,讓學生走近人物,體會作者的寫作方法,感受文章的思想感情,與作者產生情感共鳴,達到提高學生語言感悟能力的目的;自主學習完成練習法:是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以自主學習爲主,培養學生能力和習慣的一種教學方法。教會學生自主自主學習,是推進課程改革,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任務。

四、說教學流程

一、導入

(1)伴隨音樂,激趣導入伴隨着這首輕鬆愉快的歌聲,我們彷彿又回到了童年時代。童年是人生中最美好、最寶貴、最令人羨慕的時期,每個人的童年都會給人留下美好的回憶。今天就讓我們跟隨作者的腳步走進那間裝滿作者整個童年回憶的小屋,去感受作者的童年生活。(音樂數鴨子)

(2)激情引趣,揭示課題。讓我們一起步入綠油油的田野深處那間裝滿作者整個童年的小屋,去感受作者對快樂童年的美好回憶。板書課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讀課文。讀後正字音,學生交流彙報易讀錯的字音。如:“秫秸”的讀音等。不理解的詞語,教師要適時點撥,指導理解。有的詞語可以指導學生在預習課文時查字典理解;有的詞語可以通過多媒體課件或圖片理解,有的詞語可以聯繫上下文理解。

2、課文的主要內容是什麼?寫了童年時在小屋生活的快樂時光,表達了對那段童年生活的難忘之情。

三、細讀深究,品味感悟

在學生熟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的基礎上,以學生自學爲主,教師起主導作用,引導學生通過自學解決以下三個問題:

1、在課文中畫出描寫小屋的語句,想一想,小屋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從“屋裏有一鋪光光的炕”“地上站着兩個箱子”“北牆上掛一面擁滿半邊花兒的鏡子”等語句,體會小屋內陳設的簡陋;從“面對小園有一隻正正方方的大‘眼睛’,那就是我的窗口。”“北牆上掛一面擁滿半邊花兒的鏡子,裏面有時會出現個小人,費了好大勁兒才弄明白那個小人兒竟是我。”等句子,體會屋子裏的一切帶給作者的快樂。

2、細讀深究,通過指導學生自學第二個問題,感受小屋帶給作者的快樂童年。通過自讀感悟課文相關段落,然後在小組內合作探究,交流彙報,從而深刻體會小屋給作者童年帶來的快樂。(課文寫了作者對童年小屋的美好回憶,讓作者最感興趣的是什麼?想一想作者回憶了童年的哪些快樂?從哪些詞語或句子中能體會到作者的快樂,把相應的詞句畫下來。)屋內之樂、屋外之樂、讀書之樂。

3、細讀探究,通過指導學生自學第三個問題,體會作者離開小屋時的感受。學生自由讀課文,在學習小組中談一談:作者要離開這與他朝夕相伴12年、給了他無窮快樂的小屋時,心中又有着怎樣的深情?教師通過指導學生抓住重點語句,幫助學生理解。

(1)從“車輪捲起一股煙兒,淚撲嚕嚕掉”看出對小屋的不捨。

(2)從“小屋小了”“小屋遠了”

(3)窗子“愣愣地望着我”、大門“傻傻地踮着腳”

(4)“我”長大了,可念念不忘小屋,要揹着小屋去逛大海

4、朗讀指導。學生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教師適時地對學生進行朗讀指導,教師給學生充分的練讀時間,鼓勵學生選擇感受深刻的句子或段落,讀出感情。四、拓展延伸,感情昇華。引導學生學以致用,談一談在你的家裏,給你印象最深的是什麼,說給同學聽一聽。鼓勵學生聯繫自己的學習實際談感受。教師注意引導學生充分交流,廣開思路,使學生的情感得到昇華。

四、小結

通過學習這篇課文,你學會了什麼?文章通過對童年生活的美好回憶,表達了作者對裝滿童年回憶的小屋的留戀和喜愛之情,激勵我們熱愛生活,珍惜時光。板書:屋內之樂屋外之樂懷戀之情讀書之樂!

六年級下冊語文說課稿 篇5

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讀中感悟,讀中激情”,說課的內容是北師大語文教材六年級下冊最後一個主題單元“告別童年”的第一課《我們上路了》。我準備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說課:

一、說教材

首先來談談我自己對教材的理解。童年是人生的黃金時期,童年有很多美好的回憶,童年充滿令人感動的豐富情感。《我們上路了》是一首現代兒童詩。作者用一羣孩子的口吻,描繪“我們”邁着稚嫩的腳步上路,前面可能回遇到美麗和挫折,但無論如何“我們”都堅定信心,勇往直前,腳踏實地地去開闢屬於自己的人生之路。

這首現代詩歌,篇幅不長,韻律較自由,不拘於一格。全詩有三個小節,感情強烈,節奏鮮明,琅琅上口。詩歌內容淺顯,大部分詩句的意思學生可以自己理解。學生對詩句理解的難點是詩中象徵手法的運用。教學時我只對學生不理解的地方進行指導、點撥。

二、說目標

1、通過自讀感悟,交流討論,理解重點詩句的意思,瞭解象徵手法。

2、瞭解詩歌的內容,體會詩歌表達的積極向上的思想感情。

3、培養學生的閱讀理解、表達能力。

4、嘗試簡單的詩歌創作。

理解詩句,體會詩人表達的情感是本課教學的重難點。

閱讀教學的過程也就是三維目標的整合過程,教師在教學中要努力實現語文“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才能真正把語文教學落到實處。

三、說教學特色

《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行爲,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語文學習具有重情感、體驗和感悟的特點。”

因此在這節課的設計上我採取了“以讀爲本,自讀自探自悟”的教學模式,將師生各種形式的讀貫穿於閱讀教學的始終,旨在強調課堂上的一切活動,如感知、探究、感悟等,都要以讀爲前提,也就是要在讀中感知、在讀中探究、在讀中感悟、在讀中有得。

四、說教法

新理念指導下的語文教學,更應注重學生語文素養的全面提高,不僅突出課文工具性的特點,還應突出人文性的特點。教學中,教師要努力轉變自己的角色,由課堂教學的主宰者轉變爲課堂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參與者。教學中,我將力爭擺正自己的位置,給學生更多的發揮與施展才能的空間。

接下來我說一說設計這節課所採用的教法和學法。

(一)、情境創設法

古希臘學者普羅塔戈說過:“頭腦不是一個要被填滿的容器,而是一束需要被點燃的火把。”教師爲學生創設豐富多彩的情境,使學生如臨其境,從而激起學生學習課文的興趣。

(二)、朗讀感悟法

朗讀是語文學習的重要手段,它能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領悟課文情感,積累語言,陶冶情操。《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爲,不應以老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本文文字優美,是積累語言的好材料。因此,在教學中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讓學生感悟體驗,再通過讀來表達自己所體驗到的情感。

(三)、自主探究法

蘇霍姆林斯基說:“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兒童的精神世界中,這種需要特別強烈。”我在讓學生理解了象徵手法的運用後讓學生自主探究。

五、說學法

與教法相適應,學生可採用“說一說,讀一讀,寫一寫”的方法完成本節課的學習任務。“說”自己對詩歌內容的理解,以及對詩歌表達的情感的體會。“讀”文中的重點詞句。學生始終在教師的引導下動腦、動手、動口。有感情地朗讀是學習詩歌的很好方式。在對詩歌的音節美的感受中,詩歌的內容美也能得到很好的體驗。所以教學時,可以採用範讀、引讀、賽讀等多種方式,加強朗讀的訓練和指導。“寫”仿照詩歌的形式,創作同一類題材的小詩,或者替作者補寫自己覺得合理添加的詩節。

基於以上的一些理論指導,在教學中我設計了這樣的教學過程:

六、說教學過程

(一)激發興趣,導入新課

老師指着黑板上的板書“告別童年”,請同學們讀一遍;再讀——談談感受;接着輕輕地讀“告別童年”,說出你的感受(輕輕地讀,彷彿無比留戀,童年往事一一浮現。童年是一副畫,每張畫的內容都不一樣,無所不有;童年是一首歌,旋律跌宕起伏,引人入勝;);再大聲地讀出來,你的感受又是什麼?(自豪的、滿是憧憬)。

師小結:是啊,我們就要告別童年,成爲少年了。我們的雙手變得有力,思想逐步成熟,儘管路上會有風雨飄搖,但不管怎麼樣,我們上路了!

教師以這樣的一段敘述語導入,激發學生學習課文的興趣。

(二)品讀詩歌,體會情感

1、帶着感情,學生自由朗讀這首詩歌,藉助工具書,掃除朗讀障礙、把句子讀準、讀通順。隨手做批註。

談談你的認識和收穫。(發言自由不限)

小結:現代詩的特點——形式是自由的,內涵是開放的。只要心有所感,誰都可以進行詩歌創作。

2、默讀全詩,邊讀邊思考:每一節各講了什麼?

學生通過朗讀知道

第一節:雖然我們很稚嫩,但我們還是上路了;

第二節:路上可能遇到美麗也可能有挫折,但我們決不後退;

第三節:人生的路靠自己,要腳踏實地,勇往直前。

3、指名學生朗讀自己最喜歡的一小節。

說說爲什麼喜歡這一小節。

(注:學生有可能按着小節順序逐一解讀,但也有可能打亂順序,需靈活處理。學生提出第幾小節,當隨機學習第幾小節。)

(1)一小節

美美地讀,優美流暢、充滿詩意地朗讀。可排序讀,指名讀等。同時指出“剛剛露出那嫩嫩的芽尖兒,

剛剛染上那一抹淡淡的粉紅,

剛剛纔撿到一張很小的郵票,”運用了象徵的寫作手法,在詩歌中用得非常普遍。指名讀,提問:在這一句中,這些事物象徵着什麼呢?(我們稚嫩的人生之旅,我們纔剛剛起步的人生之路。)啓發:除此之外,還有相應的事物也能代表我們人生的剛起步。

用表演法理解“哦,不管大人們怎麼說,”

老師可以和同學配合表演一下:早晨,要上學了,臨走時,媽媽會說些什麼?你怎樣回答?

讓學生接着體會下一句:“反正我們是上路了,一步一步地上路了。”應該讀出什麼感情?(自豪、驕傲、擺脫了束縛的快樂……)

理解完了詩歌的意思,指導學生朗讀,要求學生讀出詞語的意思,讀出句子的感情色彩。指名讀,讓學生點評。

最後齊讀第一小節。在最後一句運用輪讀的方法激發情感,“反正我們是上路了,一步一步地上路了——上路了——上路了!”

(2)學習第二小節

生思考:你感觸最深的是哪些地方?劃出來,做上批註。

學生自由讀,進一步完善自己的批註。

生自由發言,說出自己的見解。師引導:結合自己生活、學習的實際,談談對這一小節中象徵手法的理解。

引導學生自由談論,當你遭遇打擊、困難時,會以什麼樣的態度來面對,會怎麼樣去處理?

(3)學習第三小節

承接學生的滿懷豪情,引讀第三小節。

提出“前面有相思鳥、金孔雀、橄欖樹、曼陀鈴”這句,教師指出:這句也運用了象徵的手法。讓學生結合小資料進行理解。(相思鳥:指美麗的愛情;金孔雀:象徵事業的成功;橄欖樹:指對和平寧靜生活的美好向往;曼陀鈴:預示着“我們”富有情調的生活。)

“那一條條被我們用腳踏出來的路,纔是我們每個人留在這世上的真正姓名。”談談自己的理解。師總結:所謂的真姓名,正如同學們所說,是不虛度年華,不浪費光陰,是腳踏實地做高尚的事,做有價值的事!

師讓學生從這小節中找到一個關鍵詞語。(走下去)

師:人生之路,你準備怎樣走下去?

讓學生按照“人生之路,尋找正確的方向走下去;人生之路,昂首闊步腳踏實地走下去;人生之路,無怨無悔高尚地走下去;……”的形式說一說。

師:說得真好!說得人心情激盪,說得人鬥志昂揚!讓我們痛痛快快地抒發一下自己的感情吧!

全班集體朗讀最後一小節。

(三)回顧全文,創作詩歌

請學生大膽地仿寫“告別童年”的小詩,朗讀、賞析。

六年級下冊語文說課稿 篇6

一、說教材

《兩小兒辯日》是人教版語文六年級下冊《文言文兩則》裏的一則文言文。文章敘述了古時候,兩個孩子憑着自己的直覺,一個認爲太陽在早晨離人近,一個認爲太陽在中午離人近,爲此,各持一端,爭持不下,就連孔子這樣博學的人也不能做出判斷。這個故事說明爲了認識自然、探求客觀真理,要敢於獨立思考、大膽質疑;也說明宇宙無限,知識無窮,再博學的人也有所不知,學習是無止境的。課文寫得有趣生動,學生喜讀易學。

二、說教法

對於本文學習,我主要採用了學生多讀理解、合作探究的教學方法,讓學生自己藉助課文註釋理解課文內容,教師適當點撥、講解,不逐字逐句地串講、對譯。教學時,由問題入手,層層深入,分析問題,探究解決。重視熟讀能誦,讀出古文的韻味,進行語言積累的訓練,培養學生自學古文的興趣。

三、說學法

在教學中,充分體現“教師爲主導,學生爲主體”,營造一種“民主、平等、合作”的教學氛圍。讓學生在學習中解決自己提出的問題,引導學生主動地求知,快樂地學習。

四、說教學程序

(一)引用經典,導入新課。

1、溫故舊知識,瞭解孔子。

2、讀孔子名言。

3、釋題。用辯組詞,弄清楚辯論者是誰,辯論的話題是什麼?從課題明白課文講述了什麼內容?

(二)初讀課文,感知課文內容。

1、聽課文朗讀,注意聽清句子的停頓,朗讀的節奏。

2、自由朗讀,讀通,讀出韻味。

3、老師指名學生朗讀,師生評價。

4、老師指導難讀的句子

(三)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學生合作學習,共同探究。

2、學生交流,老師點撥。

3、課文講的是兩個小孩在爭辯太陽的什麼問題。

4、兩個小孩的理由各是什麼?

5、讓學生上臺辯論,讀出辯論的語氣。

6、分角色朗讀。

7、評價課文中的人物。

8、通過對本課的學習和討論,你們從課文中受到什麼啓示?

9、讀孔子名言。

六年級下冊語文說課稿 篇7

【說教材】

1、《跨越百年的美麗》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小學語文六年級下冊第五組第一篇課文。本組教材是以“科學精神”爲專題編排的,這是一篇讚美居里夫人的文章,文章以美麗爲主線,表明了居里夫人的美麗不在於容貌,而在於心靈。

2、編寫意圖:

學習這篇課文,不僅僅是認識居里夫人,瞭解他的事蹟和科學精神,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從心靈深處敬重象居里夫人這樣爲科學獻身的人,認同他們對科學精神和人生價值的追求。

【說學情】

課文中難理解的句子比較多,學生可以在充分讀書的基礎上,結合收集的有關居里夫人的事蹟加以理解。

【說目標】

根據本組訓練重點和學生實際,確立了本課第一課時的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新詞。

2、練習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3、能聯繫上下文理解課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體會居里夫人爲科學獻身的精神。

4、體會作者對居里夫人巨大貢獻和人格精神的讚美,理解“跨越百年的美麗”的深刻內涵。

教學準備

1、收集有關居里夫人的資料。

2、課件。

【說重點、難點】

1、重點:

⑴練習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⑵能聯繫上下文理解課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體會居里夫人爲科學獻身的精神。

2、難點:

體會作者對居里夫人巨大貢獻和人格精神的讚美,理解“跨越百年的美麗”的深刻內涵。

【說教法】

我們知道,“教學有法,但無定法,貴在得法。”本着簡簡單單教語文,紮紮實實促發展的教學原則。根據本課教學目標和小學語文新課標中高年級的閱讀要求,我主要採用“質疑問難──理解感悟──感情朗讀”的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進行教學,體現閱讀教學“以讀爲本,讀中感悟”,讓學生自己提出問題,消除學習上的依賴心理,使學生由一個被動接受者變爲主動學習者,發揮學生的主題作用,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並有所感悟和思考,從而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啓迪。

【說學法】

著名教育家葉聖陶先生說過:“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根據以上教學方法,學生可採用“自主合作探究法和感情朗讀法”學習本課。讓學生運用問、劃、讀、議等方法,始終在教師的引導下動腦、動手、動口,通過多種感官參與獲取知識,促進學生的思維發展,變被動學習爲主動學習,同時也體現了以“教師爲主導,學生爲主體,訓練爲主線”的原則。

【說過程】

一、導入新課,走近居里夫人

1、(課件示:居里夫人照片)師:同學們,你們知道眼前這位美麗端莊的女士是誰嗎?學生答,教師簡介居里夫人。

2、誰能用自己的話說一說自己心目中的居里夫人?學生交流。

3、聽了大家的介紹,相信居里夫人的形象已經定格於同學們的頭腦中,今天這節課我們一起來學習《跨越百年的美麗》。教師板書課題並齊讀。

二、質疑問難,瞭解居里夫人

1、看到這個題目,你有什麼問題要問嗎?

(學生質疑:課題中的美麗表現在哪裏?什麼是真正的美麗?什麼樣的美麗能跨越百年……)

2、請同學們帶着這些問題,自由朗讀課文,到文中尋找答案。

設計意圖:新課標指出,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體現了尊重學生的個性意識,拓展了學生的學習空間。

三、深入探究,領悟居里夫人的偉大精神

設計意圖:學習這一部分內容,教師把更多的時間留給學生探究學習,讓學生充分的朗讀,感悟,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能力。通過抓住文中兩處巨大反差的內容,進而讓學生更清楚的感受“跨越百年的美麗”不僅是居里夫人的美麗端莊,更重要的是她的科學精神和人生態度。

1、研讀“執著追求,勇於獻身”部分。(課文3~4自然段)

⑴從哪些具體描寫中感受到了居里夫人的美麗容貌?

學生交流。(投:瑪麗居里穿着──看透未來。)引導學生讀出居里夫人的美麗。

⑵課文中還有一處對居里容貌的描寫,找出來讀一讀:

①學生交流(投;她美麗的容貌──渾身乏力。)

②引導學生讀出居里容貌的前後巨大反差。

⑶同樣是寫居里的容貌,爲什麼前後會形成如此巨大的反差呢?請默讀課文3、4自然段,把使自己深受感動的句子,在旁邊寫寫自己的感受,做到不動筆墨不讀書,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

師生交流,指導朗讀,重點理解並讀好四個句子。根據學生回答,教師相機出示:

①就向是在海灘上──別人摘葉她問根。(善於發現問題)

②爲了提煉純淨的鐳──點點燒痕。(條件艱苦、實驗危險辛苦,但有遠大目標……)

③經過三年又九個月──0.1克鐳。(堅持不懈,對科學的堅定信念和執著追求,這種精神是美麗的。板書:執著追求。)

引導學生讀好三個數字和“終於”。

④在工作卓有成效的同時──渾身乏力。(居里用健康和美麗換來了實驗的巨大成功和對人類的貢獻。)

⑤這種美麗比外面的美麗更持久,更能經受時間的考驗,她把外在的美麗變成了什麼?

師根據生答投示:她從一個漂亮的小姑娘──里程碑。

師生接讀,引導學生讀出居里夫人爲科學勇於獻身的精神。(板書:勇於獻身)

⑥通過師範讀、生練讀、指名讀這兩部分內容中深受感動的句子,進一步感受居里夫人對科學的執著追求和勇於獻身的精神。

設計意圖:通過學生對重點句段的朗讀品味,培養了學生對語言的感受能力和初步審美能力,進一步感受了居里夫人崇高的人格魅力。

2、研讀“淡泊名利”部分。(課文5、6自然段):

居里夫人這種對科學的執著追求和勇於獻身的精神無疑是美麗的,這種美麗在文中還有哪些句子也能體現出來?默讀課文最後兩個自然段。

⑴師生交流,感受美麗,練習朗讀。

⑵重點理解:(投示)

①她一生共得了10項獎金──離開心愛的實驗室。

設計意圖:抓住居里

夫人取得的巨大成

六年級下冊語文說課稿 篇8

一、說教材

《真理誕生於一百個問號之後》是人教版小學六年級語文下冊的一篇精讀課文,屬於議論文。課文的題目也是課文的主要觀點。課文用三個具體確鑿的事例論述了只要善於觀察,不斷髮問,不斷解決疑問,鍥而不捨地追根求源,就能在現實生活中發現真理。

學習這篇課文,一是讓學生了解科學家發現的一般規律——真理誕生於一百個問號之後,從中感受到,領悟到:見微知著,獨立思考,鍥而不捨,不斷探索的科學精神。二是學習課文用具體典型的事例說明觀點的寫作方法瞭解議論文的形式。

二、說學情

根據學生的現有的知識水平以及課程標準對小學語文高年級閱讀教學的要求,本節課將引導學生自讀自悟,合作探究,學習通過具體事例說明道理的方法,爲初中學習議論文打下一點基礎。

三、說教學目標、重難點

(一)知識與技能目標:

1、讓學生聯繫上下文,理解“真理誕生於一百個問號之後”的含義。

2、揣摩文章表達的順序。

3、學習用具體事例有詳有略地說明觀點的寫法。能仿照課文的寫法寫一段話。

(二)過程與方法目標

本文所蘊含的道理比較抽象,教學時把握重點,組織學生研究3個具體事例,引導學生通過自主合作深入地理解課文,在比較中閱讀,通過閱讀分享,讓學生達到因學文而心有所動,從而明白“真理誕生於一百個問好之後”的深刻道理。

(三)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通過對課文內容的理解,教育學生懂得“只要善於觀察,不斷解決問題,鍥而不捨的追根求源,就能在現實生活中發現真理的道理。

四、教法與學法

培養學生良好的人文素養,語文素養以及合作探究的精神。創新精神是課程標準的重要理念,爲了實現這一目標,同時也體現新課程標準中:知識與能力,情感與態度,過程與方法3個維度的統一,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構建開放而有效的語文課堂。

首先,運用多種形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教學時,以學生爲主體,以讀爲本,採用多種朗讀的形式。如:引讀、指讀、齊讀、對比讀,把學習的過程還給學生,把說話的舞臺還給學生,我始終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課堂教學的全過程,給學生充分的自讀自悟時間,讓學生有充分的時間圈畫、思考、批註、交流、表達等,讓學生真正成爲學習的主人,在語文課堂上有所收穫。

其次,確立以文中的3個具體事例爲研讀重點,撥動學生探究的心絃。

再次,誦讀感悟,分享閱讀體驗。

讓學生在反覆的誦讀中體會和領悟到”真理誕生於一百個問號之後”的含義,體會科學家發現、發明過程的艱辛,感受到“見微知著,獨立思考,鍥而不捨,不斷探索”的科學精神,進而讓學生領悟到“?”所蘊含的豐富的情感內涵。在此基礎上,讓學生舉出和本文類似的事例,使學生感受到這些科學家成功的事例都是從細小的,司空見慣的現象中發現問題,追根求源,最後把“?”拉直變成“!”找到了真理,也讓學生兩次感受到他們成功的事例,告訴我們一個不變的事實——真理誕生於一百個問號之後。與此同時,訓練學生結合課文進行訓練表達就成了水到渠成之事了。

五、課時安排(2課時)

第一課時:

學習課文。通過含義深刻的句子,理解“真理誕生於一百個問號之後”的含義。學習文章用具體事例說明觀點的方法,以及文章有序地描述和有詳有略的表達方法。

第二課時:

1、交流小練筆。仿照本文的寫法寫一段話,用具體事實說明觀點,如“功夫不負有心人”“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等,注重交流評議。

2、好書推薦《影響孩子一生的42個故事系列之科學家的故事》中學生理解到的有關內容。

六、教學思路

1、課前觀察實驗,初步瞭解課文內容。

文中三個具體事例涉及到的“洗澡水的漩渦”“睡覺時眼珠的轉動”離學生的生活比較接近,可以讓學生在家裏觀察,獲得直接經驗。鹽酸會使紫羅蘭變色以及試紙的酸鹼測試可以再課前做實驗給學生看以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2、切入課題,理解真理。

課的開始我從學生熟悉的人生格言入手,理解什麼是真理,真理是被實踐證明了的,闡明真實道理的,指導我們言行的,爲我們人生導航的等這樣的句子就是真理,就是道理或觀點,進而切入課題,告訴學生課題就是一個道理。引導學生說課題,要說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說得理直氣壯。我想這樣要比從課題入手要容易得多,把抽象的概念形象具體化了。另外,這樣的切入課題和課尾的練筆結合在一起,使整節課的首尾照應形成了一個整體,使學生切實感受到任何一個道理都要經過不斷髮問探索,付出諸多努力才能實現的。

3、檢查預習養成積累的習慣

認清詞語,糾正字音,同時進行引申和擴展,加深學生對課外詞語的積累,如對含有反義詞成語以及非四字成語的積累。

4、找出和課文題目意思相近的句子,理解“真理誕生於一百個問號之後”的含義。

這些含義深刻的句子都是說理論述的句子,引導學生聯繫上下文理解。把抽象的道理做形象化的理解。因爲小學階段學生接觸議論文,不宜在文體知識上作過多的講解,要少用“論證”“論點”“論據”這類語言。

5、研究事例,說明真理。

文中的3個具體事例,不同於一般的記敘文中的故事,他們的作用是爲具體說明作者的觀點,即爲真理誕生於一百個問號之後服務的,因此,我先引導學生自讀自悟,簡單概括三個事例的主要內容,然後合作探究,完成表格,接着引導學生髮現三個事例在內容、寫法上的相同點,進而使學生明白事例中的問號是什麼?由此發現的真理是什麼?從問號到真理的過程是怎樣的?通過讀、議、思使學生感受到科學家發現、發明過程的艱辛,領悟議論文的特點,用具體確鑿的事例說明道理撥動心絃。

6、補充事例,拓展延伸。

學習了三個事例,讓學生補充說明其他事例(可以是生活中的,可以是其他科學家的故事,可以是課文中學過的),進一步拓展學生思維,使他們感悟“真理誕生於一百個問號之後”的含義。

7、讀寫結合,進行寫作訓練。(重點放在第二課時)

七、存在的不足

1、是引導學生朗讀的問題。但學生找出了有關的句子,用怎樣的方式使學生的朗讀質量得以提高,怎樣激發學生朗讀的積極性,如何實現有感情地朗讀這一目標,如何評價朗讀的結果,我對這些問題的認識還很粗淺,有待進一步思考和探索。

2、是教學中我和學生的互動不夠,情感不夠投入,再引令學生領悟文章的表達方法方面,不夠自如。

六年級下冊語文說課稿 篇9

一、品讀文本說教材

讀着《兩小兒辯日》,天真可愛的兩小兒出現在我的面前,我彷彿看見兩小兒爲爭論“太陽距離地球遠近”的問題各執一詞,爭執不下,面紅耳赤,就連孔子這樣博學的人也無法裁決,多有意思呀!細細品讀,課文語言簡潔,兩段風趣幽默的對話描寫讓我感受到兩小兒是那樣天真可愛,善於觀察,勇於探索,而孔子謙虛、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着實讓我敬佩,同時也讓我明白學無止境的道理。

《兩小兒辯日》是人教課標版第十二冊的一篇文言文。這篇課文是主題單元“人生感悟”的第一篇課文,目的是通過本課的學習,瞭解作者是如何感悟生活,獲得人生啓示的,爲後面的《匆匆》、《桃花心木》等文章的學習積澱學法,同時也爲初中學習文言文打下基礎。

二、依據學情說目標

六年級學生在此前已經學過《楊氏之子》《伯牙絕弦》等文言文,已初步掌握了學習文言文的一些方法,但積累還不夠,要獨自理解一篇文言文還有困難,因此,我確立本課的教學目標爲: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並背誦;

2、能根據課後註釋疏通全文,瞭解故事內容;

3、理解重點詞句,領悟文中蘊涵的道理;

4、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點,激發學習文言文的興趣,體會祖國文字的博大精深。

由於文言文與現代文相比在詞語句式方面差別較大,所以能否正確地斷句,流利的朗讀,能否正確地理解每句話的意思是本課的教學重點,由於本年級學生對人生的哲理缺乏實際的生活經驗,因此聯繫生活實際來體會道理將是學習本課的難點。

三、因材施教說學法

在教學中,我力求做到充分體現“教師爲主導,學生爲主體”,營造一種“民主、平等、合作”的教學氛圍,爲此,我將採用“質疑探究法”、“情境品讀法”、“合作討論法”“鏈接生活法”等學法引導學生準確理解課文內容,感悟文中蘊涵的道理。

讀爲主線說流程激趣設疑,導入課題。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孔子乃一代聖人,卻被兩小兒笑曰:孰爲汝多知乎?因此,開課伊始,我便用鏈接資料導入,用資料豐滿孔子一代聖人的高大形象,與後文“孔子不能決也”形成鮮明的對比,既設置懸疑,激發學習興趣,又爲後文的學習作好鋪墊。

一上課,我便出示圖片,(點擊)用敬佩的語氣敘說孔子對世界的影響。在學生的驚訝聲中,繼續讓學生彙報交流課前蒐集的有關孔子的資料。

當孔子的形象在學生心中越來越高大時,我又拋出懸念:這樣一個偉大的聖人,卻被兩個小兒笑曰:(課件出示)孰爲汝多知乎?預設這一句學生難以理解的地方是“爲”、“知”,因爲孩子接觸文言文有限,在這裏我採用講解法,直接告訴學生“爲”、“知”通“謂”、“智”,在老師的幫助下,理解這句話的意思,並指導學生斷句,讀出反問的語氣。而後設下懸疑,導入課題,讀題解題。

四、初讀古文讀通讀順

古人云:“鬆聲、澗聲、琴聲、鶴聲……皆聲之至清者,而讀書聲爲最。”

爲了讓孩子讀通、讀順、讀出節奏,我分三步:第一步,自由讀。根據六年級孩子的年齡特點和認知水平,我首先讓孩子自由讀,讀準字音,讀通古文。在此基礎上進入第二步,試讀指導。我先指名讀,根據學生在朗讀過程中的問題相機指導。在此過程中,我預設了(課件出示)這四句是斷句朗讀的難點,一是因爲這幾個句子比較長,二是因爲這四句是學生理解的重點段落。爲解決這一朗讀重點,我採用範讀、師生合作讀、齊讀、分角色讀等多種朗讀形式進行朗讀,達到把古文讀通、讀順這一目的。

再讀古文讀明文意這則文言文的意思並不難懂,教學中可以讓學生對照文後的幾個註釋,採用自查自閱,小組討論的方式交流對古文的理解,進而全班交流。

在這一環節中,我預設了學生難理解的地方爲“車蓋”、“盤盂”,“車蓋”、“盤盂”學生沒見過,書上的解釋很籠統,我利用多媒體展示“車蓋”、“盤盂”,學生一看既明,圖爲文服務,在認識物的同時學習比喻句。而後,我又讓學生帶上動作比劃這兩個物件進行對比朗讀,調動多種感官,讓孩子在看一看,比一比,讀一讀,動一動中輕鬆愉快地理解古文意思。“滄滄涼涼”“如探湯”的感覺則讓學生聯繫生活實際,說說早晨與中午的不同感覺,從中體會這兩個句子的意思。

五、三讀古文,品“辯”品“決”

語文教學要讓學生在關鍵的字、詞、句、段處細細揣摩體會,引領學生從膚淺到深刻,從簡單到豐富。這篇課文中兩小兒的“辯”與孔子的“決”言語簡潔,透過這簡單的句子卻有極大的琢磨、品味、想象的空間,對悟理以

及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有極大的幫助。爲此,我把這兩次對話與孔子的“不能決也”作爲品味的重點。一品小兒辯趣,二品孔子不能決也。葉聖陶先生說:“閱讀閱讀,總得讀,閱讀能力不是講出來的,而是讀出來的。”我採用反覆吟誦、朗讀的教學方法,對一品小兒辯趣進行了三個層次的品讀。

品讀對話解內容我先拋出話題:孔子東遊時,他聽到了什麼?課件出示兩次對話,這兩次對話都以“一兒曰”爲提示語,一些中下學生對這兩次對話容易混淆,因此,根據因材施教的原則,我藉助多媒體,用兩個小兒人頭區分出兩小兒辯鬥的語言,分成A、B兩組朗讀,再讓學生默讀。完成練習(課件出示)。現在的孩子能說會道,但浮躁無耐心。而學習不僅需要樂學,更要靜學。這一練習的設計旨在讓學生沉下心來讀書,讓孩子在安靜的氛圍中與文本交流,透過文字弄懂隱藏着的文意。

想象畫面品辯趣古文簡潔,但不詳細,有些地方需要靠想象推測。這篇課文中兩小兒辯鬥是一個非常可愛、有趣的畫面,可是古文卻用“一兒曰”概而說之。教學中,我用“想象畫面品辯趣”的方法進行教學,我會這樣入問:讀着他們的對話,你的腦海中會想象出兩個怎樣的小兒,說說他們當時的動作表情?孩子想象畫面後,設置情境,讓學生進入角色,通過情景創設朗讀,語言引領朗讀,迴旋朗讀,讓孩子發揮想象,體會辯趣。如:師生合作,分角色分別重複朗讀“日初出大如車蓋,及日中則如盤盂,此不爲遠者小而近者大乎”“日初出滄滄涼涼,及其日中如探湯,此不爲近者熱而遠着涼乎?”剛開始語氣平緩,隨着“此言差矣”、“非也”、“胡說”等詞語的加入,兩人的語速逐漸變快,語氣逐漸變重,最後,感情激昂,互不相讓,師生“辯鬥”結束,教師請學生評價。又如引領朗讀,“一兒堅持曰“、一兒不服曰”、“一兒爭辯曰”、“一兒反駁曰”、“一兒拍着胸脯曰”、“一兒跺着腳曰”等等,在這樣的提示下,學生的辯鬥越來越激烈,最後發展到指手跺腳,互不相讓,場面熱烈,使得這種形象感不斷地立體化、生動化、細節化,兩個可愛的古代“小兒”形象就這樣被還原到了現代的課堂。

六、文言共生悟道理

新課標指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具體反映到古文課,就是文言共生。待學生從表情到動作到語言讀到酣暢淋漓時,放慢教學的速度,讓學生從激情澎湃,詼諧逗趣中平靜下來,拋出話題:從他們的語言、動作、表情中,你能感受到什麼?學生通過入情入境地朗讀已進入角色,他們一定會說:我能感受到兩小兒的天真可愛,我能感受到兩小兒善於觀察、敢於質疑、勇於探索。

二品“孔子不能決”。“孔子不能決也”只有6個字,給予學生以無限遐想的空間,教學中,要利用空白,找準引發想象的切入點,引導學生合理想象。爲此,我讓學生分別以“現代小兒”、“古代小兒”的身份,請教孔子,這一設計,既能活躍課堂,又能讓學生對古文活學活用,有的孩子說:老師,您能說說我倆到底誰對呢?有的孩子一邊作揖,一邊說:先生,孰是孰非?出示句子,孔子不能決也。理解“決”“也”的意思,並讓學生找出這篇課文中帶“也”的句子,課件出示,讀一讀,體會古文的節奏和韻律。而後,讓孩子說上幾句帶“也”的句子,如:多乎哉不多也。我乃齊天大聖也。孔子不能決也,兩小兒笑曰:孰爲汝多知乎?兩小兒這一笑耐人尋味,或天真或譏諷或失望,學生對文本的理解是多元的,閱讀教學要尊重學生個性化的體驗。在這一教學中,我讓孩子自由體味這一聲笑,這一聲問,孔子心裏會在想什麼?又會說什麼呢?讓孩子通過角色置換進入孔子內心,從而悟出孔子謙虛、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這樣的訓練,不僅加深了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發展了學生的想象能力和思維能力,而且還豐富了文章的內涵,也使我們的語文教學超越了文本,超越了時空。

從這“辯”和“不能決”裏,我們悟出了什麼道理?孩子彙報以後,我相機導出學生要積累的名言,再讓孩子聯繫生活實際說說對課文的感悟。這一環節的設計是對課文內容的昇華,教學難點在此突破也是水到渠成。

四讀古文積累運用新課標指出:語文教學要豐富學生的積累,爲此在熟讀成誦的基礎上指導背誦,通過同桌背、指名背、全班齊背等方式,從而達到豐富語言積累的目的。

語文教學的根本手段,讓學生讀中感悟,讀寫結合。我設計分組練筆,豐滿文本這一環節,讓孩子想象孔子、兩小兒外貌及他們辯鬥與不能決時的神態、動作、心理,把自己的理解、感悟和想象以語言文字的形式物化出來,還原語言文字的形象,這樣做既注重了積累感悟,又注重了實踐運用,學生的語文素養就會得到提高。

七、板書設計

這是我的板書設計。此板書扣住關鍵詞“辯”與“不能決也”來進行設計,其中藝術化地處理了“兩小兒”與“孔子”,“辯”與“不能決”。強烈的對比中,讓學生感受到兩小兒的可愛、執着,聖人孔子的實事求是,此設計既突破重點難點,又富有藝術性。

六年級下冊語文說課稿 篇10

[說教材]

《觀潮》一課是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的一篇課文,課文通過作者的所見、所聞、所感,向讀者介紹了自古以來被稱爲“天下奇觀”的錢塘江大潮。文章思路清晰,語言生動,給人以身臨其境的感覺,是一篇進行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教育,培養留心周圍事物習慣的好教材。

[說學生]

四年級的學生思維活躍,求知慾強,樂於表達,樂於與人交流,但他們的生活經驗畢竟有限,對文中描繪的錢塘江大潮的雄偉景象,僅憑想象難以深刻感受,需教師提供直觀的圖象幫助理解。

[說目標]

依據大綱的要求,教材特點及學生實際,制定以下的教學目標及重難點:

1、體會錢塘江大潮的壯觀與雄奇,激發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強烈的情感。

2、激發學生讀書的熱情,提高學生品味詞句的能力。

3、學習作者有順序、抓特點的觀察方法,培養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

教學重點是理解“潮來之時”的記敘。

教學難點是體會錢塘江大潮的雄壯的磅礴的氣勢。

[說教學]

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教學應以學生自讀自悟、自學探究爲基礎,讓學生在讀、悟、議這種寬鬆民主中的氛圍中學習。作爲教師,要做的是幫助學生架設生活與教材的橋樑,激發學生的情感體驗,並參與其中,推動學生去深入地感受。因此,我的教學設計如下:

一、運用電教媒體,直觀感受,激發情感和興趣。

1、導入:在我國,有許多奇特的自然景觀,錢塘江大潮就是其中一處,有誰知道錢塘江大潮?見過嗎?

2、放錄像,直接感受錢塘江大潮的雄偉和壯觀。

3、請學生談觀看錢塘江大潮後的感受。

運用電教媒體,讓學生直接感受到錢塘江大潮的磅礴雄壯的氣勢,學生的激情馬上被調動起來,既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利於學生理解詞句。

二、初讀課文,理清課文的順序

課文脈絡非常清楚,學生在初讀課文的基礎上能很快理清文章的順序,在此基礎上按潮來前、潮來時、潮退後的順序組織教學。

三、創設情境,體會觀潮人的感受

通過創設情境,讓學生設身處地的體會到觀潮人的急切、激動的心情。因此,我設計這麼幾個問題:如果你就是觀察人中的一員,想到就要見到大潮了,你心情如何?你會怎麼做?觀潮的人羣又是怎麼做的呢?

四、通過“讀、悟、議、賞、再讀”,重點體會潮來時壯觀景象。

潮來時雄偉壯觀的景象這一部分是課文的重點。抓住重點詞句品味是難點。學習這一部分時,我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充分讀,體會,並發動學生相互評議、補充,讓每個學生都能在自身的基礎上得到提高。因此,我設計如下環節:

1、讀。學生自由讀潮來時這一部分,找出自己最喜歡的地方讀,在閱讀教學中以讀爲本,把時間和主動權還給學生,讓學生在讀中自學,讀中自悟,讀中自得。

2、悟。讀中感悟,說說自己的體會,學生在讀書時聯繫已有生活經歷,體會感悟,能更深入地理解課文。

3、議。即教師給學生足夠多的時間討論交流,讓學生能夠充分發展自己的見解,允許有不同意見,並鼓勵創新,圍繞“哪些景象最吸引你,說說。

六年級下冊語文說課稿 篇11

一、教材分析與處理

《麋鹿》是蘇教版小學語文第十冊第三單元中的一篇課文,這是一篇記敘文,它介紹了我國珍稀野生動物麋鹿的外形特點、生活習性和傳奇經歷,體現了國家對野生動物的高度重視。教學這篇課文,不僅讓學生了解稱爲“四不像”麋鹿的外形特點、生活習性和傳奇經歷,同時在學習課文的過程中也要激發他們熱愛大自然,保護野生動物的思想感情。根據教材編寫意圖和新課標的.的教學要求,結合五年級學生的的思維情感、認知發展的需要和教學的實際情況,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價值觀這三個維度進行考慮,確定了以下知識、能力、情感目標。

知識目標:認識20個生字,會寫其中的6個,理解部分詞語,理解課文內容,瞭解麋鹿的外形特點、生活習性和傳奇經歷。

能力目標: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體會國家對保護野生動物的高度重視。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能學着講解員的樣子說說麋鹿的外形特點。

情感目標: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保護野生動物的思想感情。

課文介紹了麋鹿的外形特點、生活習性和傳奇經歷,學生學習課文,除了瞭解課文內容,還要用自己的話介紹麋鹿的外形特點和傳奇色彩。因此我認爲本課的重難點確定爲:

1.理解課文內容,瞭解麋鹿的外形特點、生活習性和傳奇經歷。

2.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能結合課文內容,學着解說員的樣子來介紹麋鹿的外形特點、傳奇色彩。

3.通過課文的學習來體會我國對野生動物的高度重視。

二、媒體設計

我本着以學生髮展爲本,以服務教學爲宗旨,在課件設計上我沒有過多的花哨,只是出示一些麋鹿圖片,幫助學生更好地直觀認識麋鹿,導入課文。再利用教學軟件突出重點段(第二、三小節),再配上相應形態的麋鹿圖片,以幫助學生更好的學習、探討、交流,幫助突破課文的重難點。

三、學設計過程

我預定三課時完成完成我的教學目標:

第一課時:我設想讓學生通過自己喜歡的方式初讀課文,瞭解課文大致內容,後檢查學生學習生字和課文的預習和朗讀情況,後幫助學生理清文章的思路,並學習第一自然段瞭解麋鹿良好的生活環境。

第二課時:我通過“創設情境導入--引導深讀、理解課文--我是小小解說員”等環節來學習理解課文、鞏固課文。在這個過程中,最後我佈置“送一份美好的祝願給麋鹿”的作業。

第三課時:練習有感情的朗讀課文,爲了激發學生的興趣、參與的熱情,精心創設“我是小小解說員”的情景,讓學生來介紹麋鹿的外形特點、生活習慣和傳奇色彩。

接下來我重點介紹第一課時的教學設計:

第一步:“創設情景導入”同學們,我們都知道動物是我們人類的好朋友,而我們中國是世界上野生動物資源最豐富的國家之一,誰能說說我國有那些珍貴的野生動物?通過學生熟悉的生活知識入手,激發學生的興趣。然後出示麋鹿的圖片、

說說你想從課文中瞭解什麼?(根據學生回答板書他們想了解的知識)跟着老師一起來認識“麋”字的構字結構。(複習形聲字的構字方法)然後引導學生走進課文去看個究竟。

第二步:“初讀感知”。第一我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初讀課文,初步感知文章內容。這樣做考慮到每位學生閱讀的方式不同,尊重他們自己的閱讀方式,讓他們在自由、寬鬆的氛圍下學習,對自己感興趣的地方多讀幾遍。

第二:檢查初讀情況。檢查生字的學習情況時讓他們先自由讀如遇到不會讀或不理解的地方問問最近的同學,然後點名讀。檢查讀自己喜歡的自然段落時,讓學生試着說說這個自然段向我們介紹了什麼?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交流出示相關的圖片和內容,如麋鹿角、尾巴等,同時也取得更爲直觀的教學效果。

第三,在瞭解課文在向我們介紹麋鹿的外形特點、生活習慣和傳奇色彩的基礎上指導學生分段。

第四、學生在初讀後能初步解決一些簡單的問題了,然後引導學生去學習第一自然段。

第三步:“細讀感悟第一自然段”

教師引導學生用自己解決的問題來過度:原來麋鹿俗稱“四不像”,它的經歷也充滿了神奇色彩,這讓我們越發想深入的瞭解它,跟它去交個朋友,是嗎?想要了解它,首先就必須知道它所處何地,環境如何。請學生自由朗讀第一自然段,跟同桌交流一下麋鹿的生活環境?交流時要引導學生體會黃海灘塗的靜謐、美麗,體會大豐自然保護區的確是麋鹿野生放養的理想場所。最後引導學生齊讀。

第四步:最後爲學生留有五分讓學生抄寫本課的生字或認爲自己值得抄寫的詞語。再抄寫自己喜歡的句子。這樣是爲了改變單一的抄寫,激發學生抄寫的興趣,張揚學生的個性。

四、板書設計:

外形特點

麋鹿  黃海灘塗 生活習性

(理想場所)   傳奇色彩

六年級下冊語文說課稿 篇12

一、學情分析

隨班就讀對象菲菲,先天智力發育有欠缺,性格內向,在語文學習的過程中對語言的認識和理解都存在較大的侷限性。且由於她的生活自理能力較低,家長對她比較保護,因而導致她缺少足夠的生活積累,也影響了她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和把握。詞彙量的缺乏、詞語積累的不足,更造成了她在閱讀和寫作上的困難。同時,還存在上課思想不容易集中,使得她和普通學生在同一個課堂中的學習,受到更多的困擾。因此在課堂上老師要注意適時多爲菲菲提供學習機會,在課前與課後要更多地關注她,幫助她儘可能地跟上班級同學的學習進度,使她真正地融入到集體學習中。

二、教材分析

《松鼠》是九年義務制教育六年級(滬教版)第一學期第五單元的第一篇課文,作者是法國博物學家布豐,課文通過介紹松鼠漂亮、馴良、乖巧的特點,突出松鼠的令人喜愛。

本單元是圍繞“愛護動物,珍惜生命,熱愛大自然”這一主題選編的,本課的教學目標是通過學習文章準確地說明與形象描寫相結合的寫作特點,培養學生熱愛小動物的善良情懷。

三、設計思路

考慮到課文的內容、教學目標及菲菲現有的學習能力等方面的因素,教學設計中,我採用了以下的方法。

(一)課前預習,指導鋪墊

菲菲在閱讀速度方面非常地慢,就必須在課前作知識性的指導,利用課前的時間讓她先學一步。我指導菲菲預習課文,讀準字音,讀通課文,理解課文的結構層次並概括段落大意,理解並基本把握課文的大意,解決了她在初讀課文時所遇到的問題。

(二)落實教學重難點,培養提高複述能力

學會複述課文,可以培養學生記憶能力、理解能力,提高口頭表達能力。我在教學中注意方法的指導。

課堂上先請學生在文中找出作者介紹松鼠特點的概括性的句子,並將關鍵詞板書在黑板上:

漂亮、馴良、乖巧

然後請菲菲重複。

繼而再請學生從文中圈劃出具體介紹松鼠這三個特點中關於“漂亮”的關鍵句子並板書:(如下)

面容--------面容清秀

眼睛--------閃閃發光

漂亮(2節) 身體--------矯健

四肢--------輕快,非常敏捷,非常機警

尾巴--------老是翹起來,一直翹到頭上,身子就躲在尾巴底下歇涼

吃食姿勢----用前爪往嘴裏送東西吃

再請一位同學根據黑板上的板書複述這部分的課文內容,最後請菲菲複述。這樣她就能夠比較容易地複述出這部分的課文內容。

學生圈劃出了松鼠的三個特點中的一個特點的具體介紹,就不難圈劃出其餘兩個特點的具體介紹了。於是我仍然請同學根據板書的內容複述課文,再請菲菲及時地模仿同學複述一遍課文的基本內容,她也就比較容易做到了。這樣既可以讓她嘗試到成功的喜悅,更重要的是增強了她學習的自信心。

(三)課外知識的交流互動,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

本單元的主題是“愛護動物,珍惜生命,熱愛大自然”,課文是通過介紹松鼠的特點,來突出松鼠的令人喜愛。其實大自然中還有許許多多的生物也是像松鼠一樣,我就請學生選擇所熟悉或喜愛的動物來介紹,並在課堂上進行交流討論,請菲菲先仔細地聽同學們的交流討論,然後鼓勵她選擇自己所喜愛的動物來介紹,可以先在紙上寫下來,然後進行口頭的表述。

四、教後反思

作爲隨班就讀學生的老師,在課堂教學中,要正確處理好全體與個別的關係。在教學目標的制訂、教學過程的設計等方面既要考慮班集體教學的整體性,更要兼顧到理解能力欠缺的個別學生的教學與輔導。制訂出個別教學計劃,採取集體教學爲主,個別教學爲輔的教學形式。在教學程序上從開始到結束,都要給學習能力欠缺同學以充分參與互動交流的機會,營造對他們的認同和友愛的教育教學氛圍,樹立其學習信心,挖掘其記憶與表達的優勢,促進她的理解、思維等能力的持續發展。

六年級下冊語文說課稿 篇13

教材簡析:

《夜鶯之歌》一文敘述了前蘇聯衛國戰爭時期,一個自稱“夜鶯”的男孩子協助游擊隊殲滅一夥德國法西斯強盜的故事,充分表現了少年兒童的機智勇敢和愛國主義精神。

說教學目標:

《夜鶯的歌聲》這篇課文被安排在第七單元,本單元的課文均以“戰爭”爲主題,課文內容有古代,有現代;有中國,有外國選材廣泛,內容豐富。單元的重點是:深入理解人物典型的言行、心理及環境等細節描寫來揭示人物的性格、品質的作用,想象、體會詩歌的意境,閱讀中要體會景色描寫烘托主題的作用。根據要求,結合本課特點,滲透品詞析句,定以下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解課文內容,感受小夜鶯的機智、勇敢的品質和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小夜鶯的機智和勇敢主要通過學生抓住詞句分析)

3、學習小夜鶯熱愛祖國的品質。

說教學重難點:

引導通過對小夜鶯的外貌、語言、動作的描寫,來分析小夜鶯的形象,從而感受小夜鶯機智、勇敢的品質和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說教學過程:

介紹背景:這是一篇外國作品,主要講的是蘇聯衛國戰爭中的一個故事,蘇聯的衛國戰爭就是1941年6月,德國法西斯在已經佔領了歐洲許多國家之後,突然進攻蘇聯。蘇聯人民在以斯大林爲首的黨和政府的領導下,開始了衛國戰爭。第二次世界大戰進入了新的階段,後來蘇聯軍隊經過在莫斯科和斯大林格勒的大會戰,殲滅了德軍主力,根本扭轉了戰局,轉入反攻。1944年,蘇聯發起總反攻,全部收復淪陷的土地,1945年5月,蘇軍攻克柏林,迫使德國無條件投降。在奮起保衛祖國的戰爭中,蘇聯的敵後游擊隊非常活躍,積極配合紅軍奮勇作戰,涌現了許多可歌可泣的動人故事,本文記敘的就是這無數事例中的生動一例。

一.初讀

接下來就請同學們運用自學方法來學習課文,首先請自由讀課文,解決字詞問題。

(課文的教學目標要求:用多種閱讀方法獲取重要信息,尤其要進行能力的訓練,讀懂文章的大意,理解個別詞語的含意。課堂上,要更注重在文章中學習到的讀書方法的運用。)

二.再讀

跳讀課文,思考:

1、想想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按什麼順序記敘的?

(課上,要更注重閱讀方法的運用,注意抓住重難點詞語分析)

三.細讀

小組讀,思考

小夜鶯是個怎樣的孩子?你是從哪看出來的?(主要抓住幾個句子和詞語的分析:)

如語言上:

a“怎麼會就剩我一個?這裏有麻雀、烏鴉、鷓鴣,多着呢,夜鶯倒是隻有一個!”

b“人?戰爭一開始,這裏就沒有人了。”孩子不慌不忙地回答,“剛剛開火,村子就着火了,大家都喊‘野獸來了,野獸來了’,就都跑了。”

c“怎麼會不認識!”孩子很有信心地回答,“那裏有個磨房,我常到磨坊附近的壩上去釣魚。那兒的狗魚可兇呢,能吃小鵝!”

提示:

1、小孩回答法國兵的話是什麼意思?說明什麼?

2、帶路時小孩有哪些言行?體會到什麼?

主要抓(唱、叫、甩、打、彎、拾、踢)

3、游擊隊員怎麼知道敵人情況的?說明什麼?(抓住語句體會)

四、總結,佈置作業。

是啊!每個人都熱愛自己的祖國,不光在蘇聯,在世界每個地方,都有愛國的小英雄的存在,大家請看:文中的小童同樣是一個機智勇敢,熱愛祖國的人,那麼同學們,大家還知道哪些小英雄的故事呢?

作業:請大家下課後蒐集更多的這樣的故事。積累下來。

六年級下冊語文說課稿 篇14

《荷花》是省編義務教材第6冊第6單元的第2篇課文。它是一篇寫景記敘文,寫了“我”在公園的荷花池邊觀賞荷花並展開想象的事。讚美了荷花婀娜多姿、生機盎然的美。表達了作者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全文分兩部分,第1部分(1~3)自然段,直接讚美了荷花的清香、形狀、姿勢。第2部分(第5自然段)通過想象進一步描繪了荷花的美麗。

本單元訓練重點是:讀懂一段話,初步學會用“誰幹什麼”、“怎麼樣”的句式,說說自然段主要意思。這是在第2單元“讀懂總起分述的一段話”、第5單元“讀懂用並列關係寫的一段話”和第5單元“抓住重點詞句理解一段話”的基礎上,對段的閱讀理解提出了進一步要求,從而爲四、五年級概括邏輯段段意打下基礎。通過前一篇課文教學,學生初步學會用這一句式概括段意。《荷花》則對此進行復習、鞏固。

根據本課以上特點,我制訂了以下教學目標:語文基礎知識方面:學會本課10個生字,理解10個新詞語意思。培養學生能力方面:1.能概括1、3、4自然段的主要意思。2.能背誦2、4自然段。思想感情方面:瞭解荷花的美麗,感受作者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爲了順利達成目標,我分2課時進行教學:第1課時初讀課文,瞭解大意,學會生字新詞和1至3自然段。第2課時學習4、5自然段,背誦2、4自然段,總結全文。

下面,我着重講第1課時的教學。

教學目標:1.能正確讀寫生字,理解“挨挨擠擠”、“飽脹”等詞語意思;2.學習1—3自然段,能用“誰”、“怎麼樣”或“幹什麼”的句式說說1、3自然段主要意思。3.能有感情朗讀2、3自然段,感受荷花的美。

教學重點:概括1、3自然段主要意思,感受荷花的美。

教學難點:感受荷花的美。

說教法:爲了突破重點、解決難點,達到目標,我主要採用了以下兩種主要教法:

1.圖文對照法:“圖”是客觀事物的描繪,“文”是語言文字對客觀事物的記載。具體的畫面內容,可幫助學生理解抽象的語言文字。本文可利用《荷花》插圖,幫助學生學詞、學句、理解、想象。

2.以讀代講法:“讀”是理解課文,體會作者思想感情的有效手段。通過不同形式,不同要求的讀,引導學生感受課文的語言美和荷花美。

學法:

1.讀寫結合法:讀是吸收,寫是表達。從讀學寫,以寫促讀,讀、寫互相促進,共同提高。

2.比較法:“有比較纔有鑑別”,通過比較、推敲,利於培養學生的語感。

六年級下冊語文說課稿 篇15

一、說教材

《山雨》是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語文“注音識字,提前讀寫”第十冊第六單元的一篇閱讀課文。第六單元的訓練重點是: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抓住課文重點詞句,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領悟寫景的表達方法。

這篇課文語言優美抒情,作者用如詩的文字爲我們描繪了一幅多姿多彩的山林雨景圖,令人神往。課文中處處洋溢着作者對山雨、對大自然那份濃濃的愛和深深的眷戀。本文是按照雨前、雨中、雨後的順序來描寫山雨的。先寫山雨跟着山風、雲霧悄悄地來了,接着描繪了山雨來時由遠而近的歌謠般動聽的雨聲,再寫雨中山林那令人難以忘懷的綠色,最後寫山雨悄悄地停了,山林中留下了山雨餘音繚繞、回味無窮的餘韻。整篇文章首尾呼應,抒發了作者對山林雨景的讚美之情。這篇課文的語言特點鮮明,非常適合朗讀。學生學習此類課文時也樂於朗讀。因此根據課文的語言特點以及大綱中對於閱讀教學的要求,我確定了以下幾個教學目標:

知識和能力目標:

1、認識本課四個二類字,結合課文理解輕盈、奇妙、輕捷、餘韻等詞

2、能組織語言把自己對優美語句的感悟清楚地表達出來,積累文中優美的語句。

3、學習抓住景物特點描寫景物的方法。

過程與方法目標:

學習通過抓住重點詞句,感悟雨聲的奇妙和雨中色彩的迷人。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和美麗,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難點:

從閱讀中感受大自然的秀美,體會作者對山雨的喜愛之情。

教具準備:

山雨課件。

二、說教法學法

現代教學論認爲,教師的作用不單是“信息源”,更重要的是學生學習活動的調控器,教師應做到“導而弗牽”,爲學生的學習導向、導法、導練、導學,以民主的教風和循循善誘的技巧,把學生引到一種想學、愛學、會學的境地。爲此,針對本教材的特點,我採用了教師稍加點拔,學生主動自學的“導學式”教學方法。這篇課文的教學重點在於引導學生通過有感情的朗讀,體會作者對山雨的喜愛之情。學習這篇課文要讓學生多讀、多想像、多感受。因此首先我通過課件,讓學生在讀中想像如詩的山林雨景、欣賞優美抒情的語言。然後利用多種多樣的朗讀形式,如:想像讀、男女分讀、個人讀、小組讀、開火車讀等。一是充分的激發了學生朗讀課文的興趣,二是通過反覆的朗讀,在讀中悟情,讀中感受,通過朗讀與作者產生心靈的共鳴。

《語文課程標準》在教學建議部分明確提出:“學生是學習的主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學習,不應該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悟、體驗和理解。”基於對《語文課程標準》的理解,我爲學生構建了“初讀感知,默讀體會,品讀回味,入情入境”的課堂教學模式。五年級學生已經有四年多的學習經歷,掌握了一些學習語文的方法,具備了一定的語文學習能力。本課又是一篇閱讀課文,適合於學生自主學習。因此,對本課的教學,我從“悟”字出發,以讀爲本,着眼於學生的自主學習,自我感悟,提倡個性化的閱讀。同時,通過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讓學生在交流中學習,既能提高學習效率,又能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既能增強合作意識,又可以增進學生的情感溝通。同時使學生能主動思考,大膽表達,善於傾聽,互相學習,共享成果。

三、說教學過程

良好的教學設想要通過教學實踐來實現。根據本班學生的學習水平和認知水平,再立足教材本身的特點,我設計了“三讀”教學,讀中悟情的課堂教學模式。“三讀”:即初讀課文,整體感知;默讀課文,深入體會;品讀課文,回味昇華。

(一)片段欣賞,激趣導入

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因此在教學時,我先採用片段欣賞的方式,讓學生先欣賞一段課文中的句子,導入課文。我設計這種導入方式的主要意圖是使學生感受文字的優美,從而調動學生主動學習課文的熱情,激發他們對課文閱讀的興趣。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導入課文後,接着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通讀全文。引導學生初步瞭解課文內容,從整體上把握全文。(這是一篇如詩的散文,作者用優美的語言爲我們描繪了一幅山中雨景圖,讓我們一起來學習吧!首先請同學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儘量把課文讀通順、讀流利,注意讀準字音。2、邊讀邊畫出自己不理解的詞、句子。3、交流:讀了課文,你有什麼收穫?有哪些問題不能解決?)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這個環節主要是讓學生在自主閱讀中初步感知課文內容,在自主閱讀中思考,在自主閱讀中理解。培養學生善於發現問題,並通過主動學習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默讀課文,深入體會

在整體感知課文內容的基礎上,讓學生再次默讀課文,可以加深學生對課文的感悟,深入體會課文蘊含的情感。我認爲採用的默讀的方式更利於學生專心思考問題、解決問題。在新課標(5—6年級階段)中也對默讀提出了明確的要求。因此我讓學生們採用默讀的方式再讀全文,並分小組合作學習解決自己提出來的問題,完成自學提示。我會先讓學生提出自己不能解決的問題,然後再通過課件出示自學提示。(在作者眼中山雨是美的,那就讓我們進一步瞭解作者是怎麼樣將山雨的美表現出來的吧!請同學們默讀課文,根據自己剛剛所提出來的問題,以及老師出示的自學提示,分小組合作,自學課文。)

(四)品讀課文,回味昇華

學生經過初讀整體感知課文內容,默讀理清課文的順序體會文章思想之後,對課文的內容和蘊含的情感已經有了一個比較全面的認識和理解。接着,通過品讀課文,學習抓住重點詞、句體會作者對山雨的喜愛之情,進一步感受山雨中大自然的美。讓學生在情感上與作者溝通,在品讀課文的過程中,學習抓住景物特點描寫景物的方法,進一步昇華學生熱愛山雨的情感。

這個環節是教學中的重點部分,我是這樣設計的:首先讓學生根據品讀要求練習朗讀1、自主選擇自己喜歡的語句,抓住課文中的重點詞、句,體會作者的情感,試着有感情的朗讀。2、美讀展示。鼓勵學生讀出個人的感受體驗。3、閱讀感受交流。能聯繫上下文,融入自己的體驗,想象如詩如畫的山林雨景,品味優美抒情的語言,感悟作者的情感。在教學中,我採用多種多樣的讀書方式,充分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讓他們讀出自己的感受。在讀中享受文字。比如:

(1)“沙啦啦,沙啦啦……”

(通過小組讀的形式,感受雨實實在在由遠而近的聲音)

(2)“像一曲無字的歌謠”,“像一首又一首優雅的小曲”,“每一個音符都帶着幻想的色彩。”

(這是作者由雨聲而產生的聯想,寫出了山雨聲音的神奇、美妙,給人無限的遐想。因此我採用讓學生邊讀邊想像的方式來讀,然後說說自己彷彿聽到了什麼,看到了什麼。把自己的感受通過朗讀表達出來。)

(3)“在雨中,所有的色彩都融化在山林的嫩綠之中,綠得耀眼,綠的透明。”

(這一句展示了雨中山林的秀美和令人神往的意境。我讓學生通過對“融化”“耀眼”“透明”這幾個詞的理解的基礎上來感受文中所表達的意境,然後將自己的感受讀出來。)

(4)“丁—東—丁—東”

(這是山雨的餘韻,首先通過讓學生理解“餘韻”一詞,感受山雨後山林中餘音繚繞之美。然後讓學生用開火車的方式來讀這一句。)

接着,在學生的情感充分被調動的基礎上,讓學生自由表達心中的情感。放一段音樂,讓學生在音樂聲中表達自己對山雨的喜愛。可以用文字,可以通過朗讀課文,也可以畫畫,甚至是唱歌、跳舞。

這個環節抓住了學生對文章感興趣的地方,引導學生體驗文中的情景與作者的情感,表達自己的感受,發表自己的見解。這樣就落實了學生的主體地位,發揮了學生的自主性、主動性和創造性,體現了語文教學人文性與工具性的有機統一。

(五)拓展文本,走向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