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說課稿 > 《一去二三裏》一年級上冊語文說課稿(通用11篇)

《一去二三裏》一年級上冊語文說課稿(通用11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5W 次

作爲一位傑出的老師,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說課稿,通過說課稿可以很好地改正講課缺點。我們該怎麼去寫說課稿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一去二三裏》一年級上冊語文說課稿,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一去二三裏》一年級上冊語文說課稿(通用11篇)

《一去二三裏》一年級上冊語文說課稿 1

一、說教材

(一)教材簡析

一去二三裏》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小學語文一年級上冊識字教學的第一篇課文。這是一首古代童謠,它向我們展示了一幅寧靜而幽遠的鄉村美景。這首童謠排列整齊,朗朗上口,充滿兒童情趣,具有韻律美,是進行朗讀訓練的好項目,培養兒童通過朗讀感受童謠中所表現的優美景色。同時本課是識字教學第一課,是學生由拼音拼讀過程進入漢字讀寫的第一課,要培養兒童養成正確的書寫姿勢和良好的寫字習慣,書寫規範、端正、整潔,同時培養兒童學習漢語言文學的興趣。

(二)教學目標

1、認識十二個生字。(一至十及去和裏)

2、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學生初步感受童謠所表現的意境美。

(三)教學重、難點

重點:識字。

難點:感受童謠意境是難點。

二、說教法、學法

教學過程中通過看、說、讀三方面結合,讓學生動眼、動腦、動口,遵循教師爲主導,學生爲主體的'原則,充分放手學生,穩妥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三、教學程序

(一)激趣導入

1、數一數。(小朋友,你們會數數嗎?我們先來一個數數比賽,看誰能從1數到10)

2、播放歌曲《數鴨子》(有一位小朋友她也把這些數字放在兒歌裏,你們想不想聽一聽。)

3、古代有位詩人把這十個數字寫在了一首詩裏,出示課題《一去二三裏》,齊讀課題。你們想知道這首詩是怎麼寫的嗎?請聽老師讀一讀。

(二)初讀課文,學習生字。

1、師範讀

2、生自由讀課文,圈出詩中的生字。

3、多種形式學習生字。

①、小老師帶認讀生字。

②“三、四、十”開火車讀

③去拼音抽卡片認讀。

④排序:小—大、大—小、雙、單數讀。

⑤遊戲:“找朋友”

⑥比較字形:九—幾、去—去、八—入

(三)圖文結合,理解詩意。

1、觀察古畫,提問

(1)圖上畫的是什麼地方的景色?

(2)兩個小朋友看到了什麼?

2、從圖中找出“煙村”、“亭臺”和“花”,議議詩中是怎樣描繪它們的。

3、討論:詩中的“二三裏”、“四五家”、“六七座”、“八九十枝”是表示什麼的詞。

4、小山村的景色多美啊!誰來噹噹詩中的小朋友來讀讀詩句。

5、多種形式讀:

①分組讀

②男女生讀

③師生對讀

6、指名背

7、齊背

(四)實踐活動

1、填空(挖去詩中的數字,由學生補充完整)

2、出示:粉筆、書本、鉛筆(讓學生用本課的生字說話)

(五)總結

今天這節課同學們學得開心嗎?回去把這首小詩讀給爸爸媽媽聽。

四、板書設計

一去二三裏

一去二三裏,

煙村四五家。

亭臺六七座,

八九十枝花。

《一去二三裏》一年級上冊語文說課稿 2

一、說教材

《一去二三裏》是人教版小學語文第一冊中的第一篇古詩誦讀。這首詩是北宋哲學家邵雍所作,短短的20個字中,就有10個數字,這10個數字按照從小到大的順序,巧妙地將小路、煙村、亭臺、鮮花等景物編織在一起,勾勒出一幅寧靜、清遠、恬淡、秀美的山村風景畫。

全詩描繪的意境是:在不遠的地方,有一個炊煙裊裊的小山村,村子裏有幾戶人家,山頂上有幾座小亭子,路旁盛開着美麗的鮮花。

詩中的“二、三”虛指方圓之地,“四、五”泛指村落之小,“六、七”體現亭臺之隱約可見,“八、九、十”形容山花爛漫,多而絢麗。

整首詩樸實有趣,琅琅上口,令人回味不已。

二、說教學目標

我上的是《一去二三裏》的第一課時,定的教學目標是:

1.本課要求會認的十二個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3.結合圖畫了解古詩的大致意思,感受山村景色的美麗、恬靜。

教學重難點是認識12個字,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古詩。

三、說教學設計

這是孩子們在語文課本里首次以語文課的標準學習古詩,但並不是第一次接觸古詩,我想以我們經典閱讀課爲依託,結合語文識字的要求,把本課定位成“古詩誦讀”課。變“逐字逐句地說文解詞”,爲“以情激情,情中導學的自主學習”。

1.創設情境,步入詩境。低年級古詩誦讀的教學要照顧學生的年齡特點,力求做到入情入境,激發興趣,把學生引人一個如詩如畫般的世界,突破學生思維從形象到抽象過渡時情景與思維脫節的難題。

2.自讀自悟,瞭解詩意。讓學生不斷地在自主朗讀、合作交流中讀準字音,讀通詩句,讀懂詩意。在多種形式的誦讀中加深對古詩的瞭解,享受審美的樂趣。

爲了達成以上三個目標,我設計如下

1.激趣導入

由“奇妙的詩”引起學生的興趣。

2.初讀古詩,學習生字。

先播放古詩視頻,讓學生全身心感受古詩。接着讓學生自讀古詩,圈出生字讀一讀。然後老師指名帶讀生字,特別提醒平翹舌音。再用遊戲“開火車”檢查生字認讀情況,並讓學生組詞,說話鞏固生字。學完生字,第二次讀古詩,認識句號,再讀。還做了遊戲“找朋友”,目的在於鞏固生字及數字與漢字的對應。

3.藉助圖畫,感悟詩意

出示插圖,老師配樂描繪小山村的美景,並示範朗讀古詩。教學生讀好古詩的.方法,生加動作讀古詩。走近山村感受美景,分句讀,再齊讀。帶着對美景的感受再讀。

4.試背古詩

再讀了又讀的基礎上,讓學生試着背誦古詩

5.拓展閱讀

出示鄭板橋用數字寫的古詩,激發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

6.作業

用數字說幾句話,寫一首詩。

四、說反思

在上課的時候,有幾個地方,我覺得做的不夠好。

1.老師的引導不夠到位,教學不靈活,不知道隨機應變。

2.整堂課氣氛比較沉悶,學生的積極性不高,思維不發散,呆板。

3.老師的評價不夠及時,多元,針對性。

4.時間掌握不太好,所以前面有些趕,後面又有時間多。

《一去二三裏》一年級上冊語文說課稿 3

我要說的是第一課時的教學。分教材理解、學生分析、教學目標、教學準備、教學程序五部分向老師們彙報。

說教材:

本課課題《一去二三裏》提示了主題:一路走去看到的景色。詩句表明了看到的事物:鄉村炊煙裊裊,山中亭臺樓閣錯落有致,路旁有盛開的各色鮮花。這首童謠巧妙地把一至十的數字鑲嵌其中,讀起來朗朗上口,意境優美。

說學情:

第一次正式接觸識字課,學生心中一定有着異樣的新奇感,也許有的學生早已將古詩念得滾瓜爛熟,就等着課堂上得到教師的肯定;也有大部分學生在學齡前就接觸過詩中的數字和“去”、“裏”、“花”等簡單的漢字,躍躍欲試之心可想而知。

說教學目標:

根據課標要求、教材特點和學生的實際,本課時我確立以下三個教學目標:

1、認識十二個生字。(一至十及去和裏)認識田字格,會寫“一、二、三”三個生字。認識筆畫“一”。

2、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學生初步感受童謠所表現的意境美。其中識字和寫字是重點,感受童謠意境是難點。

教學準備:

課前學生自己拼讀課文;製作與教學環節配合的CAI課件;生字卡片

說教學過程:

圍繞以上目標,我設計以下幾步教學程序。同時把教法和學法滲透在教學程序的各個環節之中。

第一步,導語激趣。

上課前,課件出示了動物大家庭,並配合音樂《藍精靈》,把學生的注意力引向課堂,營造出一個活躍有趣的氛圍。上課鈴響,教師用充滿趣味的話語導入新課,把學生引入到快樂的學習環境當中,鼓勵孩子們大膽學習新知識,達到“課伊始趣已生”的效果。

第二步,觀察圖畫,揭示課題。

看圖說話,培養學生說話能力和觀察能力。(課件出示文中插圖一)引導學生邊觀察邊想象:圖上畫的是什麼地方的景色?兩個孩子看到了什麼?他們會說些什麼?然後揭示課題:古時候有一首童謠,說的就是這幅圖畫。出示課題“一去二三裏”。指名學生讀課題,並說說是怎麼認識這幾個字的?(學生交流學法)結合圖畫實例,引導學生理解“裏”。

第三步,認識生字

①學生自學圈出生字,一邊讀一邊圈,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好習慣。

②教師強調重點平舌音和翹舌音加深學生的記憶。

③通過給去和裏組詞、說話的方式,幫助學生理解字義。

④通過給足球編號,順讀,倒讀,搶讀開火車讀等形式來鞏固學生的記憶。

第四步,瞭解詩意

本環節是本課的`難點,我藉助課本插圖和句子的對比,並搜尋一些有關圖片,通過觀察漂亮的圖片吸引學生的眼球,來引起他們的注意和進一步理解,進行美讀,這樣既可以滿足學生的心理需求,又可以讓他們在朗讀中感受到學習的樂趣。

第五步,課間遊戲“找朋友”

通過做遊戲既可以使課堂氣氛更加活躍,通時學生也能夠適當的放鬆,最重要的是讓學生在遊戲中又一次對所認識的字加深記憶。

最後通過課文填空讓學生們對童謠加深記憶,並在此基礎上,讓學生們熟能成誦。

總之,教學過程是通過看、讀、說、寫等四方面結合,讓學生動眼、動手、動腦、動口,遵循教師爲主導,學生爲主體的原則,把認識教學和朗讀教學有機的結合起來,委託的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一去二三裏》一年級上冊語文說課稿 4

各位老師:

我說課的內容是九義人教版課標教材一年級上冊識字教學的第一篇課文《一去二三裏》。這是一首古代童謠,它向我們展示了一幅寧靜而幽遠的鄉村美景。這首童謠排列整齊,朗朗上口,充滿兒童情趣,具有韻律美,是進行朗讀訓練的好項目,培養兒童通過朗讀感受童謠中所表現的優美景色。同時本課是識字教學第一課,是學生由拼音拼讀過程進入漢字讀寫的第一課,要培養兒童養成正確的寫字姿勢和良好的寫字習慣,書寫規範、端正、整潔,同時培養兒童學習漢語言文字的興趣。本課可以分二課時教學。我要說的是第一課時的教學。分教材理解、學生分析、教學目標、教學準備、教學程序五部分向老師們彙報。

(一)教材理解本

課課題《一去二三裏》提示了主題:一路走去看到的景色。詩句表明了看到的事物:鄉村炊煙裊裊,山中亭臺樓閣錯落有致,路旁有盛開的各色鮮花。這首童謠巧妙地把一至十的數字鑲嵌其中,讀起來朗朗上口,意境優美。

(二)學生分析

第一次正式接觸識字課,學生心中一定有着異樣的新奇感,也許有的學生早已將古詩念得滾瓜爛熟,就等着課堂上得到教師的肯定;也有大部分學生在學齡前就接觸過詩中的數字和“去”、“裏”、“花”等簡單的漢字,躍躍欲試之心可想而知。

(三)教學目標

根據課標要求、教材特點和學生的實際,本課時我確立以下三個教學目標:

1、認識十二個生字。(一至十及去和裏)認識田字格,會寫“一、二、三”三個生字。認識筆畫“一”。

2、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學生初步感受童謠所表現的意境美。其中識字和寫字是重點,感受童謠意境是難點。

(四)教學準備

課前學生自己拼讀課文;製作與教學環節配合的CAI課件;生字卡片。

(五)教學程序

圍繞以上目標,我設計以下幾步教學程序。同時把教法和學法滲透在教學程序的各個環節之中。

第一步,導語激趣。上課前,CAI課件出示了動物大家庭,並配合音樂《藍精靈》,把學生的注意力引向課堂,營造出一個活躍有趣的氛圍。上課鈴響,教師用充滿趣味的話語導入新課,把學生引入到快樂的學習環境當中,鼓勵孩子們大膽學習新知識,達到“課伊始趣已生”的效果。

第二步,觀察圖畫,揭示課題。看圖說話,培養學生說話能力和觀察能力。(CAI課件出示文中插圖一)引導學生邊觀察邊想象:圖上畫的是什麼地方的景色?兩個孩子看到了什麼?他們會說些什麼?然後揭示課題:古時候有一首童謠,說的就是這幅圖畫。出示課題“一去二三裏”。指名學生讀課題,並說說是怎麼認識這幾個字的?(學生交流學法)結合圖畫實例,引導學生理解“裏”。

第三步,圖文結合,學習古詩。第一環節:讀準字音,掌握節奏學生自由讀課文,藉助漢語拼音讀準字音。然後教師範讀課文,學生傾聽,教師再放慢語速範讀,學生輕聲跟讀。,找找詩中的十個數字,看看讀音有什麼變化。讓學生在自己拼讀過程中發現“一”的讀音變化,這樣印象會更深刻。同時提醒學生傾聽老師在範讀時每句詩的什麼地方停頓的時間比較長,並做上記號,以把握古詩的整體節奏,體會童謠的韻律美。第二環節:生字認識出示一至十、去和裏的生字卡片(也可以課件演示生字,先順序出現,在亂序出現)。採取抽生讀、齊讀、搶讀、開火車讀等形式,活躍課堂氣氛,使絕大多數學生主動地投入到學習中來。

重點指導“三”、“四”、“十”和“裏”四個生字的發音,區別平舌音和翹舌音,“裏”的聲母是邊音,(這裏可以CAI課件出示,重點字的讀音選擇)並組詞,以加強學生的記憶能力。第三環節:瞭解詩意這一環節是本課重點環節之一,首先,我提醒學生:.小朋友在讀這首詩的時候,眼前彷彿看見了哪些景物?誰讀得越仔細,眼前看見的景物也就越多。以培養學生邊朗讀邊想像的良好習慣。不要把書讀成“小和尚唸經”。其次,出示課件主題圖,着重分析“一去二三裏”和“煙村四五家”並用手勢表明一去二三裏的含義即一路走去的意思。根據課堂交流情況提出“煙村四五家”的兩種理解:

(1)四五個冒着炊煙的村子;

(2)村裏有四五戶人家,還冒着炊煙。並肯定兩種理解都可以。詩的意象具有多重性,在這一部分,應發展學生的多重思維能力。最後,背誦全詩,提問:你在背的時候想到了什麼?這個小山村熱鬧嗎?美嗎?背誦時再次啓發想像,使記憶有了具體形象的'支持,並再次引導學生進入古詩所描繪的情景,把“彼景彼情”化爲“我景我情”。]還可以請兩位小朋友合作,一位讀詩句,一位指圖。

[設計意圖:加強語言和意象的聯繫。」(課件演示,一學生讀有關詩句,一學生指圖,教師輔助點擊鼠標,出現放大的圖畫區域。)課間休息:做識字遊戲《摘蘋果》,使課堂的氣氛達到一個新高,同時學生適當放鬆。第四環節,認識田字格,指導書寫。首先引入田字格,(多媒體出示田字格,並演示各個部分)引導學生了解田字格的作用及橫中線、豎中線、各方位小格。並用兒歌(田字格,四方方,寫好漢字它來幫。左上格、右上格、左下格、又下格,橫中線、豎中線,各個方位記心間。)來鞏固田字格的認識。寫字時,學生先獨立觀察字形引入筆畫:“一”。出示課件“一”在田字格的方位,引導學生自主觀察並指導書寫。再引入“二”的書寫,這時要注意引導學生養成正確的寫字姿勢和良好的寫字習慣,書寫規範、端正、整潔。而“三”的寫法讓學生自己觀察體會,上臺演示,教師相機指導,讓學生體會漢字的間架結構,體會漢字的形體美,並瞭解“從上到下”的筆順規則。並可以用實物投影儀反饋學生作業,學生展開互評。在這裏,我引入一個故事:一就是一橫,二就是兩橫,三就是三橫,四就是四橫,五就是五橫。引導學生髮現錯誤。學生練寫了三個字,略感疲勞,此設計能活躍課堂氣氛,並通過講故事滲透了學習不能想當然、一定要認真的教育意義。]

總之,教學過程中通過看、說、讀、寫四方面結合,讓學生動眼、動腦、動口、動手,遵循教師爲主導,學生爲主體的原則,充分放手學生,努力使朗讀教學和寫字教學有機結合起來,穩妥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最後,配樂詩朗誦。學生伴隨音樂自由朗誦,強化印象,學生再次感受古詩所表現的意境美!

《一去二三裏》一年級上冊語文說課稿 5

【教材分析】

本課選自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人教版)一年級上冊識字㈠單元中的第一篇課文,內容是一首古代童謠,要求認識十二個生字,配有兩幅插圖。

【學生分析】

學習本課時,學生剛剛學完漢語拼音,在學拼音的過程中已經認識了部分生字,學習了幾首兒歌,有初步的學習生字和兒歌的經驗。但學生對漢語拼音還沒有達到熟練鞏固的進步。本課要掌握的十個表示數字的漢字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已有較多的接觸。

【設計理念】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語文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爲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因此,在設計本課時,教師儘可能多地爲學生搭建自主學習的平臺,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

【學習目標】

1、認識十個表示數字的漢字,能讀準字音,認清字形,理解字義。

2、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學有餘力者會背誦。

3、初步感受童謠中所表現的景色美。

【課前準備】

課件製作。

【教學過程】

一、聯繫舊知,導入

1、小朋友,大家在幼兒園學過許多兒歌,誰還記得哪些兒歌中有數字?你能背給大家聽聽嗎?

⑴學生回憶舊知。

⑵指名背誦兒歌。其餘學生跟背“

備選若學生一下子說不出來,則教師舉例示範。

(如一、二、三,爬上山,四、五、六,翻跟頭,七、八、九,拍皮球,伸出兩隻手,十個手指頭。)

2、這些數字兒歌可真有趣!

環節意圖:通過讓學生回憶舊知,調動學生的原有語言儲備,爲學習新內容做準備。

二、學習古詩

1、導入今天我們要學一首古詩,裏面也有數字,大家想讀嗎?

2、讀通詩句:

⑴請打開語文書翻到44頁,先把數字寶寶圈出來,再讀一讀。

⑵誰能把圈出來的數字寶寶大聲地念給大家聽?

指名讀,師生正音。(課件出示詩句,並圈出十個數字)

大家一起讀一遍。

⑶有一個數字寶寶在詩中的讀音跟剛纔大家讀得不一樣,找找是哪一個?(課件圈出yí)

①“一”在第四聲的前面要變成第二聲,在詩中它的後面是qù第四聲,所以是“yí去二三裏”。另外還有“yí個人”、“yí輛車”、“yí座山”,你還會說嗎?指名說。

②再來把第一行讀一遍。

⑷現在,你能把整首詩讀下來嗎?試試看:

①學生自由讀。

②指名讀,評價正音,學生齊讀。教師適當作指導及示範。

③齊讀。

⑸每首詩都有一個題目,這首詩的題目叫──(課件出示課題)一去二三裏。學生齊讀課題:

①題目和詩句的第一行內容一樣,讀得是否一樣呢?聽老師讀讀看。你聽出有什麼不同?學生聽讀並說一說不同之處。

②誰來讀一讀?指名讀,評議

③同桌兩個人互相讀一遍,聽聽是否讀得不一樣了。同桌互讀互評

④誰能加上題目讀整首詩?指名讀。

⑤男同學讀一遍,女同學比一比。

3、瞭解詩意:

⑴老師在讀這首詩的時候,彷彿看見了一個美麗的小山村,你們看見嗎?你能說說你看見了哪些景物嗎?說不出來,你可以再仔細讀讀這首詩。學生自由表達交流。

⑵根據交流情況,隨機理解“一去”“裏”“煙村”“亭臺”等詞。

備選若學生不涉及到這幾個詞,教師可用提問的方式來引導他們理解大致的意思。

⑶現在,電腦娃娃要考考大家了。它出現一個畫面,叫大家猜是哪一句詩。指名猜或集體猜。

(課件出示詩句)生齊讀。

環節意圖通過猜詩句的遊戲活動,使學生將詩句的內容與畫面建立聯繫,進一步理解詩意,爲誦讀全詩做鋪墊。

4、誦讀全詩:

⑴一路走出去不遠,只見一個村子裏炊煙裊裊,有四五戶人家,山上有亭臺六七座,路邊有八九十枝花,多美呀!

⑵你喜歡這首詩嗎?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再美美地讀一讀。生自由感情朗讀。

⑶誰想美美地讀給大家聽?指名讀。

⑷配樂朗讀。

⑸適當背誦。請會背的同學背一背,不會背的再美美地讀一遍。

三、猜謎語,鞏固生字

1、大家學得很好,老師要獎勵大家,猜個謎語,好不好?看,這是一首謎語詩,你會念嗎?

一片二片三四片,

五六七八九十片,

千片萬片無數片,

飛入蘆花都不見。

學生自由唸詩。

2、出示蘆花圖片,稍作介紹。學生猜謎。

3、出示謎底雪。

4、仔細觀察,這首謎語詩與剛纔學的詩有什麼地方是相同的?學生觀察後回答。

5、出示十個數字順讀一遍,倒讀一遍,打亂順序讀一遍。

四、作業

1、課堂作業隨堂練習2、4題。學生獨立作業後校對。

2、課外作業把《一去二三裏》讀或者背給爸爸媽媽聽,能幹的小朋友還可以讓爸爸媽媽猜猜《雪》這首謎語詩。

五、課堂小結

今天的語文課,你學會了什麼?學生交流。

《一去二三裏》一年級上冊語文說課稿 6

【教材分析】

這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一年級語文上冊識字(一)的第一課。

課文是一首古代童謠,它向我們呈現了一幅郊外的美景:在不遠的地方,有一個小山村,炊煙裊裊,住着幾戶人家。山村裏幾座亭臺錯落有致地排列着,樹上、路邊盛開着各種美麗的花。這首童謠巧妙地把一至十的數字鑲嵌其中。

本課有兩幅圖,圖一是描繪小山村的景象,表現了童謠的意境,圖二是十個運動員和十個球幫助學生識記十個表示數字的漢字。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複習鞏固漢語拼音。認識12個生字,會寫“一、二、三”三個生字;認識一種筆畫“一”。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過程與方法:順着“談話引入,出示課題,自學課文,自學生字,檢查自學情況,指導朗讀課文,練習寫字,鞏固練習,實際活動”這一活動過程進行教學,採取多種形式有趣識字的教學方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觀察圖畫,圖文結合,讓學生初步感受課文的意境。

【教學重點】

認字和寫字。

【教學難點】

分辨“八”和“入”。

【課前準備】

拼音卡片,生字卡片,插圖(一)的課件,果子貼圖,與本課數字有關的卡片。

【教學設想】

從圖入手,在讀文中識字,採取活潑有趣的方式讓生字再現,讓學生從整體上認記字形,使識字得以鞏固。

【課時安排】

二課時。

【活動設計】

一、複習導入

1、複習六個韻母(ai、iu、an、un、ing、er)、五個整體認讀音節(zh、ch、sh、yi、wu)和三個三拼音(jiāò、zuò、huā)

2、激趣導入:

開學到現在,同學們在拼音王國裏認識了許多“拼音朋友”,也學了不少漢字,從這節課開始,我們就要在“拼音朋友‘的幫助下,到識字王國裏去認識更多的“漢字朋友”啦,老師真爲你們高興!現在,讓我們一起快樂地向識字王國出發吧!

二、觀察圖畫,揭示課題

1、看圖說話。(出示文中插圖一的課件)引導學生邊觀察邊聽邊想象:圖上畫的是什麼地方的景色?你看到了什麼?(相機板書:煙村、亭臺、花)看了這幅圖你有什麼感覺?(板書:美)

2、揭示課題:有一首古時候的童謠,說的就是這幅圖。板書課題並註上拼音。

3、指名讀課題,誰能讀讀課題?你是怎麼認識這幾個字的?

4、課題的“去”和“裏”是什麼意思?結合具體實例幫助理解。

三、初讀課文,感受課文的美

1、教師範讀課文。(學生邊聽邊看課文)

2、教師放慢語速帶讀課文,學生輕聲跟讀。(兩遍)

四、自讀課文,學習生字

1、學生自由讀課文,藉助拼音讀準字音。

2、用(一)畫出12個要認識的12個生字,同桌互幫互學。

3、全班交流:在這篇課文裏除了這12個生字外,其他的字怎麼辦?你已經認識了哪些字?是怎樣認識的.?

4、學生各自看着拼音拼讀12個生字。(每個生字拼讀兩遍)

5、教學生字:

⑴出示12個生字(帶拼音),指名讀,開火車讀,全班齊讀。(注意“去”“四”“三”“十”)

⑵去掉拼音打亂順序抽讀12張生字卡,開火車讀,小組竟賽讀,全班齊讀。

⑶分一分:你們能把這12個生字分成兩類嗎?爲什麼這樣分?(小組交流,集體訂正,引導學生把“去”和“裏”分爲一組。)

⑷“找朋友”遊戲:把“一”至“十”和數學中的阿拉伯數字“1”至“10”的卡片發給學生,找出自己的朋友,如“一”和“1”是一對好朋友。

⑸用“去”“裏”組詞,看誰組得多。

⑹動動手“我會做”:學生用自己的手,怎樣做手勢來表示這十個數字,使別人會意。

⑺“摘果子”遊戲:把12個生字藏在果子後面,摘一個領讀對了,就獎勵這個“果子”。

⑻帶生字準備回家:學生認讀12個生字。

五、朗讀感悟

1、把課文讀得正確、流利。自由讀,同桌互讀,指名朗讀,全班齊讀。

2、把課文讀得有感情,有韻律。問:小山村的景色美嗎?你最喜歡圖中的什麼?你能把課文讀得美一點嗎?誰願意讀給大家聽?(指名讀,自願起立表演讀,小組競賽讀,師生表演讀,全班齊讀。)

六、佈置作業

1、把課文讀給父母聽。

2、課後找一找,我們周圍哪些地方有本課的生字,比一比誰找得多。

【教學反思】

不知什麼原因,上完這節彙報課後,總有許多遺憾環繞在我的腦海裏:二十多年的從教路,雖然有徘徊過,也有成功過,有令自己欣慰的時候,但這一節課總的感覺是不成功的。

我幾番的思前想後,就是自己的教育理念有待更新。在新課程理論的閱讀過程中,雖然能感覺到新課程爲我們的教育描繪了一個令人嚮往的圖景,但在實際的教育教學過程中總把握不住尺度,沒有很好地落實到位。我也知道:新一輪課改,教師不僅要有更新的教育理念,更重要的是要有新的教學方法。

這一節課的教學思路是清晰的,從圖入手,觀察說話,初步感受小山村的美,從而引出這首個歌謠,讓學生感受歌謠的美,多種形式地、有趣地學習生字。但關鍵的問題是沒有很好地把握好四十分鐘的時間,沒有合理地安排每一個環節,恰當地分配時間,結果教學任務完成不了。最後學生沒有時間進行朗讀感悟童謠的美,只能把遺憾留給下一節課。

爲此,我認爲課前瞭解學情,溝通學路,做到心中有數,心中有人,從而以學定教,順學而導極爲重要。我也知道,當今課改的教學設計注重生成建構,淡化預設與講授,課堂教學體現以學定教,不能只是按部就班地把學生引入自己預先設計的教學環節中,而是根據課堂上學生的接受情況而靈活地調整梳理,讓自己的設計意圖融進學生的思維,學生的自主性會在師生活動中得到發展。

《一去二三裏》一年級上冊語文說課稿 7

【學習目標】

1、認識12個生字,會寫3個字。

2、認識筆畫“—”,能在田字格中按筆順正確地書寫生字。

3、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4、初步感受童謠中表現的意境鎂。

【教學準備】

課件、頭飾。

【教學課時】

二課時。

第一課時

一、拍手遊戲導入新課學習

1、做數字拍手遊戲。

2、導入新課:

師說這些數字寶寶真是太可愛了,他們不但可以編進遊戲中,還可以編進詩裏去呢!請聽(課件播放|配圖詩朗讀)

3、點明課題、出示課題:

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的童謠《一去二三裏》,它就在我們的書上。

二、讀準字音,學會正確地朗讀童謠

1、提出朗讀要求:

小朋友一定很想讀了,但是等一等,先聽聽要求,把每個音節都拼讀準確,特別是平、翹舌音,前、後鼻音。遇到不會拼讀的可向附近的同學請教,也可以舉手向老師求助。

2、生自由讀課文,師巡視輔差。

3、瞭解學生讀童謠情況:

誰會讀童謠了?

⑴指名讀,其他小朋友仔細聽聽,要特別留意平翹舌音和前後鼻音讀得怎樣。

(有讀得不準的,請生指出幫其正音,全班讀讀易錯的字,特別是“煙、村、亭、四、十”等)

⑵把易讀錯的字集中起來再讀讀。

⑶拿起書本,一起把整首童謠讀一讀。

三、進一步認識生字

師小朋友真能幹,通過自己拼讀音節,同學之間互幫互學,已經會讀這首童謠了。

1、找出數字寶寶:

拿起筆把躲進童謠裏的十個數字寶寶圈出來再認一認。

2、按順序認讀帶音節數字:

利用課件有順序地出現帶音節的數認字寶寶,開火車跟這些寶寶打招呼。

3、打亂順序讀去音節數字:

自由讀,不會的看看書中的音節。

兩人搶讀。

4、找朋友遊戲:

規則事先老師已經發給每人一張卡片,卡片上是以不同文字形式表示的十個數字寶寶,有中文、阿拉伯、英文的。大家離開位置自由組合,找到表示同一意思的數字拉起手,然後一組組彙報。

5、課件出示“先、裏”學習這兩個生字:

師還有兩個字寶寶要和你們打招呼,它們是誰?

⑴組詞比賽:

師“先、裏”說他們的用處可大了,可以組成很多詞,我們男、女同學比賽一下,看看他們誰組的詞多。(帖出男、女生頭像,在下面劃“正”字,以決出勝負)

⑵用“先、裏”說話。

6、進一步認識數字的意義:

師十個數字寶寶又來了,他們說“我們啊,跟人類的生活聯繫最緊密了,生活中隨時隨處都會有我們的存在,不信,你看看自己,看看周圍,想一想,一定能找到我們的。(鍾、日曆、電影院、門牌號,引導學生髮現人體組成部分的數量,自己學習用品的數量,教室裏各類物品的數量以及聽課老師的數量。不但能發現顯性的數字,還能發現隱性的數字。)

這一環節的設計是讓學生在生活中發現數字寶寶,加深了對數字意義的認識,又進行了數字的運用,訓練了語言表達能力,又訓練了他們的觀察力,邏輯思維能力,更使學生體會到了語言文字的作用和魅力,拓展了語文學習的外延,使語文學習生活化。

四、再讀無音節童謠,鞏固識字

課件出示被脫掉了帽子的童謠,自由讀,指名讀,開火車讀。

五、學寫字(重用課件指導)

1、認識田字格。(橫豎中線,左右上下格)

2、指導“一、二、三”書寫:

⑴認識筆畫“—”,書空一遍。

⑵講解筆順。

⑶跟着電腦博士在空中寫一遍。

⑷描一描。

⑸師範寫。

⑹生練習書寫生字:

提前寫好的讀讀老師送給你們的詩歌。

《數字歌》。

第二課時

一、複習生字

課件出示看圖填字題,請學生做一做。

二、再讀童謠,深入體會童謠意境

1、讀書指導:

師我們讀書啊,不光是用嘴巴讀,還要用心去讀,怎麼樣是用心讀呢?就是我們啊,讀到什麼想到什麼,邊讀邊想,仔細領會,這樣子讀,纔會讀得更有味,更吸引人。

2、自由讀讀,邊讀邊想。

3、指名說說,你讀時想到什麼了?

相機釋疑:“二三裏”(點擊圖片解釋饒操場跑道四五圈)

“亭臺”亭子。

“煙村”冒着炊煙的村莊。

4、看課件情景朗讀童謠,讓學生置身於詩歌所描寫的意境中去朗讀,披文入境,更深層次地理解文本內涵,感受語言文字表達的`魅力,初步培養他們的語言感受能力

5、配樂朗讀童謠(站起來讀)。

三、知識鏈接

朗讀詩歌《詠雪詩》談談體會。

四、做做隨堂練習

【設計意圖】

本首童謠是數字意義啓蒙學習的好教材。學生對這首童謠比較熟悉,幼兒園裏就接觸過。但那時學生讀童謠是無意識的,有口無心的,甚至有一些字音也無法讀準。本冊教材安排這首童謠作爲第一節識字課,除了要求會讀會用的字,還出現了四會字,要求“會讀、會認、會用、會寫。”

“人生起步識字始”,第一節識字課是學生以後識好字的關鍵,所以上好這一節課的意義非常重要。,如何通過這節課的學習進一步激發學生識字的興趣,養成學生良好的識字習慣,懂得識字的一些方法呢?又如何根據低年級兒童活潑好動、注意力集中時間短的特點來開展本課的學習呢?這些問題是我在設計教學時所思考的,因此我本課的教學設計也是緊扣這幾個問題進行的,現闡述如下:

一、以遊戲活動的形式組織教學

這是我首先想到的組織方式,因爲對於剛入學的孩子來說,遊戲活動是他們最喜歡的,玩是他們的天性啊。於是我這節課就以遊戲貫穿教學始終。課一開始,就以數字拍手遊戲引出本課教學。老師以“數字寶寶太可愛了,不但可以編進遊戲中,還可以編進詩裏邊去呢”這一句話導出新課的學習,學生的學習興趣一下字就被激發起來了,這爲本課的教學打下了很好的情感基礎。再接下去的學習中,我以“跟數字寶寶打招呼、數字寶寶找朋友”等形式來加深小朋友對數字寶寶的認識,考慮到學生對數字已有感性的認識,但真正看到每個數字寶寶準確地認出來,很多孩子其實還不會。我就設計了這樣一個環節在按順序讀出數字寶寶之後讓數字寶寶摘掉帽子變換順序排隊出現,再讓學生認認,及時知道學生要看着字去讀準字,不能瞎讀、有口無心地讀。這樣的設計既有趣味性,又滲透了良好讀書認字習慣的培養。

在“數字寶寶找朋友”的遊戲中,我讓阿拉伯、中文、英文數字寶寶交朋友。這一環節既加強了對數字寶寶字形的記憶,又加深了對數字寶寶意義的認識,更讓他們懂得了同樣的數字寶寶可以用不同的文字表示出來。

然後在“先、裏”兩個字的學習時,我安排了男、女同學比賽着用“去、裏”組詞說話的活動,讓學生在競爭的環境中學習,激活他們的思維,開拓他們的智慧,從小培養他們的競爭意識。

把“先、裏”兩個字單獨出現讓學生學習,我是考慮到了本課的十個數字寶寶對小朋友來說已經有了一定的認識,而“先、裏”字形的認識就成了識字的難點。因而我就採用了“單獨另類呈現”的形式來教學,以加深學生對這兩個字形的記憶。有些“另類”的東西不是特別能引起人的無意注意嗎?我在這裏就套用了一下,以達到記憶字形的目的。

二、與生活緊密聯繫,讓語文學習生活化

我們都知道,課程來源於生活,語文學習的外延與生活的外延是相等的。數字寶寶離我們真的的太近了,我們生活中無時無處都有他們的存在。於是我就設計了“找找我們身上以及身邊的數字寶寶”這一教學環節,讓學生在觀察中思考中發現數字寶寶。當他們發現了“顯性的數字寶寶”,像“日課表、作息時間表、鐘錶、日曆、作業本”等上面的數字,我在表揚他們真會觀察時,又不失時機地引導他們去發現“隱性的數字寶寶”,像“一臺電視機、一條紅領巾、三十條紅領巾、多彩的生活五個字、我們大家在一起七個字”等,學生爲自己能發現躲在暗處的數字寶寶而興奮而激動,在這裏他們嚐到了成功的樂趣,思維特別的活躍,每發現一個數字寶寶都會帶給無盡的喜悅,他們探究着、發現着、思索着、表達着,從而深刻體會到了數字寶寶的用處,感受到了數字寶寶與人類關係的密切。

三、課內向課外延伸,建立知識鏈接

在學了《一去二三裏》之後,我還推薦給小朋友兩首兒歌,裏邊也都有數字寶寶。同時,我告訴學生其實還有很多詩歌也是有數字寶寶的,把孩子從課內閱讀引向課外閱讀,引導孩子們與更多的生字寶寶、更多的兒歌親密接觸,從而培養他們閱讀的興趣。教材無非是個例子,我們是“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通過這一課的學習,激發學生的識字、閱讀興趣,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引領學生走上自主學習的道路、爲學生終身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是我本課教學的目的,本課的教學設計努力體現這種大語文教學觀。

四、留下充餘的時間練習寫字

寫字教學是本課的一個教學重點。本課是寫字教學的起始課,因此我特別注意了對學生寫字習慣的培養。從“田字格、橫中線、豎中線”的認識到基本筆畫的認識,以及寫字的筆順指導,我都是從細微處着眼,通過課件演示、教師範寫、學生防寫、臨寫,紮實的地進行訓練。好習慣的形成可以讓學生終身受益,可懷習慣一旦形成改就難了。所以我想應該捨得花時間給學生寫字,最好讓學生能在課堂上寫好字,保證寫字的質量。

《一去二三裏》一年級上冊語文說課稿 8

教學目標:

1、認識12個字,會寫3個字。認識筆畫“一”。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初步感受童謠中所表現的景色美。

教學重難點:

重點:會認生字、會寫生字、誦讀課文。

難點:把圖中的事物同所學詞語聯繫起來。分辨“八”和“入”。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談話導入:小朋友,今天老師要帶大家到一個非常美麗的地方去,你能猜出是什麼地方嗎?請看課本上給我們帶來的這幅美麗的圖片。

2、根據畫面提問:你喜歡嗎?你們都看到了什麼?

3、提示課題: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和這幅相配的童謠“一去二三裏“

板書課題,領讀課題。(解釋“裏”)

二、藉助拼音,初讀古詩

1、讓學生自由讀課文,要求:藉助漢語拼音讀準字音。(可以同桌互相幫助)

2、再讀課文,用圈圈出文中的生字。

3、全班交流,檢查自讀情況,分句讀分句糾正:

(1)區分“四”、“十”的讀音。

(2)找一找詩中其它的平翹舌音的字。

(3)讀準“煙”、“亭”。

4、請學生讀詩:誰把古詩連起來讀給大家聽?其他學生進行評價。

三、圖文結合,誦讀古詩

1、示範讀古詩,讓學生感受古詩的韻律節奏。

2、圖文結合,引導學生進一步說說還看到了什麼;

(1)小山村真美呀,讓我們再去好好瀏覽一下,一眼望去,二三里路的地方你看到了什麼?

(2)誰最喜歡遠處景點,請你讀。適時點評句中的停頓,並結合實例理解“裏”。

(3)小朋友,再往遠點的地方看,看到了什麼呀?俯下身子又看到了什麼?根據回答適時評價:“聽了你的誦讀,我看到了美麗的亭臺,鮮豔的.花兒,真是美極了!”

(4)小山村的景色這麼美,讓我們再放眼看一看吧!(集體朗讀古詩)

四、用生字卡片初步認讀生字,提出要求寫的三個字。

五、鞏固生字

1、我會認

變序抽取字卡,學生開火車讀,全班齊讀。

2、我會記:

(1)討論:你是怎麼記住這些字的?

(2)交流形近字的異同:“八”和“入”。

3、拓展延伸:找找周圍哪些地方用上了本課的生字。

第二課時

一、認識田字格,指導寫字

1、認識田字格:在黑板上出示田字格,依次向學生介紹各部分名稱。

2、認識筆畫“一”:介紹名稱,範寫並講述書寫要領導。學生書空,跟讀並練寫兩三個。

3、指導寫字:

(1)觀察課本中田字格里的範字。(從橫的長短變化和在田字格里的位置兩方面來說。)

(2)說一說,通過觀察,發現了什麼?

(3)示範寫出“一、二”,邊寫邊講述要領。(讓學生在書上描紅一個,練寫一個,注意握筆姿勢和寫字姿勢。)

(4)讓學生交流“三”怎麼寫。(引導學生說出“三”字的先後順序,長短變化,描紅、臨寫。)

二、複習背課文

1、全班齊讀課文,注意句與句之間的停頓。

2、自由讀,要求試背課文。

3、藉助圖片背課文,

4、引導學生自由配上動作背課文。

三、擴展活動

1、讀繞口令,看誰讀得又快又準:四和十,十和四,十四和四十。

2、我會用:

(1)老師出示卡片,會讀的同學上臺接過卡片帶着大家讀生字兩遍,並讀含有生字的詩句。

(2)圖選字填空:出示四條魚、六支筆、三本書、十朵花等圖片,圖片下爲相應的詞語,指名先卡片填空。

板書設計:

1,地去二三裏

一去/二三/裏,

煙村/四五/家。

亭臺/六七/座,

八九/十枝/花。

《一去二三裏》一年級上冊語文說課稿 9

(一)教材理解

本課課題《一去二三裏》提示了主題:一路走去看到的景色。詩句標明瞭看到的事物:鄉村炊煙裊裊,山中亭臺樓閣錯落有致,路旁有盛開的各色鮮花。這首童謠巧妙地把一至十的。數字鑲嵌其中,讀起來朗朗上口,意境優美。

(二)同學分析

第一次正式接觸識字課,同學心中一定有着異樣的新奇感,也許有的同學早已將古詩念得滾瓜爛熟,就等着課堂上得到教師的肯定;也有大局部同學在學齡前就接觸過詩中的數字和“去”、“裏”、“花”等簡單的漢字,躍躍欲試之心可想而知。

(三)教學目標

根據課標要求、教材特點和同學的實際,本課時我確立以下三個教學目標:

1、認識十二個生字。(一至十和去和裏)認識田字格,會寫“一、二、三”三個生字。認識筆畫“一”。

2、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同學初步感受童謠所表示的意境美。其中識字和寫字是重點,感受童謠意境是難點。

(四)教學準備

課前同學自己拼讀課文;製作與教學環節配合的CAI課件;生字卡片

(五)教學程序

圍繞以上目標,我設計以下幾步教學程序。同時把教法和學法滲透在教學程序的各個環節之中。

第一步,導語激趣。

上課前,CAI課件出示了動物大家庭,並配合音樂《藍精靈》,把同學的注意力引向課堂,營造出一個活躍有趣的氛圍。上課鈴響,教師用充溢趣味的話語導入新課,把同學引入到快樂的學習環境當中,鼓勵小朋友們大膽學習新知識,達到“課伊始趣已生”的效果。

第二步,觀察圖畫,揭示課題。

看圖說話,培養同學說話能力和觀察能力。(CAI課件出示文中插圖一)引導同學邊觀察邊想象:圖上畫的是什麼地方的景色?兩個小朋友看到了什麼?他們會說些什麼?然後揭示課題:古時候有一首童謠,說的就是這幅圖畫。出示課題“一去二三裏”。指名同學讀課題,並說說是怎麼認識這幾個字的?(同學交流學法)結合圖畫實例,引導同學理解“裏”。

第三步,圖文結合,學習古詩。

第一環節:讀準字音,掌握節奏

同學自由讀課文,藉助漢語拼音讀準字音。然後教師範讀課文,同學傾聽,教師再放慢語速範讀,同學輕聲跟讀,找找詩中的十個數字,看看讀音有什麼變化。讓同學在自己拼讀過程中發現“一”的讀音變化,這樣印象會更深刻。同時提醒同學傾聽老師在範讀時每句詩的什麼地方停頓的時間比較長,並做上記號,以掌握古詩的整體節奏,體會童謠的韻律美。

第二環節:生字認識

出示一至十、去和裏的生字卡片(也可以課件演示生字,先順序出現,在亂序出現)。採取抽生讀、齊讀、搶讀、開火車讀等形式,活躍課堂氣氛,使絕大多數同學主動地投入到學習中來。重點指導“三”、“四”、“十”和“裏”四個生字的發音,區別平舌音和翹舌音,“裏”的聲母是邊音,(這裏可以CAI課件出示,重點字的'讀音選擇)並組詞,以加強同學的記憶能力。

第三環節:瞭解詩意

這一環節是本課重點環節之一,首先,我提醒同學:.小朋友在讀這首詩的時候,眼前彷彿看見了哪些景物?誰讀得越仔細,眼前看見的景物也就越多。以培養同學邊朗讀邊想像的良好習慣。不要把書讀成“小和尚唸經”。其次,出示課件主題圖,着重分析“一去二三裏”和“煙村四五家”並用手勢標明一去二三裏的含義即一路走去的意思。根據課堂交流情況提出“煙村四五家”的兩種理解:

(1)四五個冒着炊煙的村子。

(2)村裏有四五戶人家,還冒着炊煙。並肯定兩種理解都可以。詩的意象具有多重性,在這一局部,應發展同學的多重思維能力。最後,背誦全詩,提問:你在背的時候想到了什麼?這個小山村熱鬧嗎?美嗎?背誦時再次啓發想像,使記憶有了具體形象的支持,並再次引導同學進入古詩所描繪的情景,把“彼景彼情”化爲“我景我情”。]還可以請兩位小朋友合作,一位讀詩句,一位指圖。[設計意圖:加強語言和意象的聯繫。」(課件演示,一同學讀有關詩句,一同學指圖,教師輔助點擊鼠標,出現放大的圖畫區域。)

課間休息:做識字遊戲《摘蘋果》,使課堂的氣氛達到一個新高,同時同學適當放鬆。

第四環節,認識田字格,指導書寫。

首先引入田字格,(多媒體出示田字格,並演示各個局部)引導同學瞭解田字格的作用和橫中線、豎中線、各方位小格。並用兒歌(田字格,四方方,寫好漢字它來幫。左上格、右上格、左下格、又下格,橫中線、豎中線,各個方位記心間。)來鞏固田字格的認識。寫字時,同學先獨立觀察字形引入筆畫:“一”。出示課件“一”在田字格的方位,引導同學自主觀察並指導書寫。再引入“二”的書寫,這時要注意引導同學養成正確的寫字姿勢和良好的寫字習慣,書寫規範、端正、整潔。而“三”的寫法讓同學自身觀察體會,上臺演示,教師相機指導,讓同學體會漢字的間架結構,體會漢字的形體美,並瞭解“從上到下”的筆順規則。並可以用實物投影儀反饋同學作業,同學展開互評。在這裏,我引入一個故事:一就是一橫,二就是兩橫,三就是三橫,四就是四橫,五就是五橫。引導同學發現錯誤。同學練寫了三個字,略感疲勞,此設計能活躍課堂氣氛,並通過講故事滲透了學習不能想當然、一定要認真的教育意義。]

總之,教學過程中通過看、說、讀、寫四方面結合,讓同學動眼、動腦、動口、動手,遵循教師爲主導,同學爲主體的原則,充沛放手同學,努力使朗讀教學和寫字教學有機結合起來,穩妥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最後,配樂詩朗誦。同學隨同音樂自由朗誦,強化印象,同學再次感受古詩所表示的意境美!

《一去二三裏》一年級上冊語文說課稿 10

[教學內容]

這首詩是北宋哲學家邵雍所作,短短的20個字中,就有10個數字,這10個數字按照從小到大的順序,巧妙地將小路、煙村、亭臺、鮮花等景物編織在一起,勾勒出一幅寧靜、清遠、恬淡、秀美的山村風景畫。

全詩描繪的意境是:在不遠的地方,有一個炊煙裊裊的小山村,村子裏有幾戶人家,山頂上有幾座小亭子,路旁盛開着美麗的鮮花。

詩中的“二、三”虛指方圓之地,“四、五”泛指村落之小,“六、七”體現亭臺之隱約可見,“八、九、十”形容山花爛漫,多而絢麗。

整首詩樸實有趣,琅琅上口,令人回味不已。

[教學目標]

1.會認“三、臺、六、十、花”五個生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3.結合圖畫了解古詩的大致意思,感受山村景色的美麗、恬靜。

[教學重難點l

認識5個字,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古詩。

[設計理念]

變“逐字逐句地說文解詞”,爲“以情激情,情中導學的自主學習”。

1.創設情境,步人詩境。低年級古詩誦讀的教學要照顧學生的年齡特點,力求做到人情人境,激發興趣,把學生引人一個如詩如畫般的世界,突破學生思維從形象到抽象過渡時情景與思維脫節的難題。

2.自讀自悟,瞭解詩意。讓學生不斷地在自主朗讀、合作交流中讀準字音,讀通詩句,讀懂詩意。在多種形式的誦讀中加深對古詩的瞭解,享受審美的樂趣。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1.同學們都會數數吧,我們來個數數比賽,從1到10看誰數得準。

2.1—10是十個有趣的數字,宋代有位叫邵雍的詩人把它們串在一起,寫成了一首美麗的詩,我們一起去讀讀吧!

3.(出示課題)誰會讀課題?(指名讀,齊讀。相機糾正“二”“三”的發音)

二、藉助拼音,初讀古詩

1.請大家打開書,藉助拼音,自己讀讀這首小詩,要讀準字音喲。(學生自由試讀)

2.(出示課後雙橫線中的字)這些字中有你認識的嗎?給大家說說你是怎樣認識的。

3.調皮的生字寶寶和我們玩起了捉迷藏,都躲到古詩裏去了。你能在詩中找到它們嗎?快拿出鉛筆,用橫線把這幾個字標出來,再借助拼音大聲讀3遍。(學生圈劃生字,認讀生字)

4.請同學們分成小組,讀讀這5個宇。讀準了,一起誇誇他;沒讀準,一起幫幫他,好嗎?(學生分組練讀生字,互相糾正字音。

教師巡視指導。

5.過渡:這些字你們都會讀了嗎?現在,老師可要檢查了。

(1)(出示“三”、“十”)

①誰會讀這兩個字?(指名讀)

②大家都來讀一讀,你發現它們在讀音上有什麼不同嗎?

(提醒學生讀準平、翹舌音)我們再來讀一遍,好嗎?(學生齊讀)

③詩中還有哪些字是平舌音,哪些字是翹舌音呢?(學生說,教師一一出示“村”、“四”、“座”、“二”、“枝”)看看誰的小舌頭最靈活,能把這幾個字都讀準。(指名讀,教師伺機正音)

(2)(出示“臺”、“六”、“花”)這3個字誰會讀?(指名讀,齊讀)

(3)“小小火車開起來,快快開到——”(隨機抽字卡,學生開火車讀生字)

(4)(出示“煙村”、“亭臺”)誰能當小老師教大家讀這兩個詞?(指名帶讀,提醒學生讀準後鼻音)

(5)(把去掉拼音的`生字詞寫在花朵形的卡片上,貼在黑板上)在花兒的反面,藏着一個字詞寶寶,如果你能正確、大聲地讀出它的名字,這朵花就屬於你了。

①(請學生上臺隨意翻卡片認讀)讀對了,大家鼓鼓掌;沒讀準,大家擺擺手。

②請讀對了的同學帶着大家讀一讀。

6.字音都讀準了,誰能把古詩連起來給大家讀一讀。(指名讀古詩)其他同學當小評委,看他讀得準不準,通不通。(師生評議,在評價中滲透朗讀方法)

7.請全班同學一起朗讀古詩。(齊讀)

三、藉助畫面,誦讀古詩

1.過渡:想去郊遊嗎?今天我們就到一個美麗的小山村去遊玩吧。

2.(在音樂中出示畫面)瞧,在這座小山村裏,稀稀落落地坐落着幾戶人家,煙囪裏偶爾飄出縷縷青煙。遠處是連綿起伏的山巒,在蔥綠的樹木間隱隱約約可以看見幾座古色古香的亭子。村子周圍,到處點綴着五顏六色的鮮花。

3.在這樣一個小山村裏遊玩,你有什麼感受?(學生自由發言,表達自己的體會。)

4.山村風光的確很美,詩人也用一首詩來讚美它。(教師配樂範讀古詩)

5.(出示第一、二句)

(1)(出示畫面)一眼望去,二三里路遠的地方,你看到了什麼?(幾座房子)小山村的煙囪裏有時會飄出裊裊炊煙,這就是“煙村”。

(2)誰願意把第一、二句讀給大家聽聽?(指名讀)

(3)沒走多遠,就看到了美麗的小山村,多輕鬆啊。村子不大,只有幾戶人家。誰再來讀讀第一、二句?(指名讀,齊讀)

6.(出示第三、四句)

(1)(出示畫面)快看,遠處的小山上有什麼?(亭子)亭子也叫“亭臺”。近處,有什麼?(開得正豔的花朵)

(2)請把你看到的美麗景色介紹給大家。(自由讀,指名讀,分男女生讀)

(3)村子四周的景色這麼美,我們一起美美地讀讀吧。(齊讀)

7.同桌的兩個同學合作,一個讀第一、二句,一個讀第三、四句,看誰讀得最有感情。

8.誰能有感情地朗讀整首詩?大家閉上眼睛認真聽,看他能把你帶到那美麗的地方嗎?(指名讀全詩,在評議中進一步感悟山村的秀美,激發學生的情感。)

9.炊煙裊繞的村莊,古樸美麗的亭臺,豔麗芬芳的鮮花,組成了一個多麼幽靜美麗的世外桃源。讓我們再放眼去看——看吧。

(配樂齊讀)

四、藉助遊戲,背誦古詩

1.過渡:現在,我們來做個遊戲吧。

2.(給每個小組發一個卡片盒,在盒子裏有這首古詩的每個字)每組四個人,共同將卡片擺成我們今天學習的這首古詩。然後,第一個人朗讀古詩的第一句,第二個人接着朗讀第二句,依次類推,看哪組擺得快,讀得好。(學生練習)

3.請你當個小小宣傳員,介紹一下小山村的美景。(學生自由背誦,用擊鼓傳花的方式指名配樂、配畫背誦)

4.小結:聽了你們的誦讀和介紹,老師也喜歡上了小山村、我們一起有感情地背誦古詩,讓更多的人也喜歡它,好嗎?(師生共同背誦)

五、佈置作業

1.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古詩。

2.找找其他含有數字的古詩,讀一讀,並和小夥伴交流。

《一去二三裏》一年級上冊語文說課稿 11

【教材分析】

這是一首優美的古代童謠,向我們呈現了一幅郊外的美景在不遠的地方,有一個小山村,炊煙裊裊,住着幾戶人家。山裏幾座亭臺錯落有致地排列着,樹上、路邊盛開着各種美麗的花。這首童謠巧妙的把一至十的數字鑲嵌其中。學寫的生字中出現了第一個新筆畫“橫”。

【教學目標】

1、認識12個字,會寫3個字。認識筆畫“橫”。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並背誦課文。

3、初步感受童瑤中所表現的景色美。

【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是以認字和寫字。

2、難點是分辨“八”和“入”。

【教學準備】

1、生字卡片。

2、1~10的阿拉伯數字卡片。

【教學時間】

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複習鞏固相關的漢語拼音。

2、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感受課文的意境美。

3、認識課文中的12個生字。

〖教學過程〗

一、複習導入

開學到現在,小朋友們在拼音王國裏認識了許多“拼音朋友”從這節課開始,我們就要在“拼音朋友”的幫助下,去識字王國裏認識“新朋友”啦!你們高興嗎?想認識它們嗎?現在,讓我們一起快樂地向識字王國出發!

二、觀察圖畫,提出課題

1、看圖說話(課文插圖──引導學生觀察想家並說話,圖畫畫的是什麼地方的景色?兩個孩子看到了什麼?在說些什麼?)

2、揭示有一首有時候的童瑤(兒歌),說的就是這幅畫……一去二三裏……

3、指名讀課題,你是怎麼認識這幾個字的?

4、結合具體實例,引導理解“裏”裏面,一里路等擴詞的方法。

三、圖文結合,初讀課文

1、教師範讀課文。

2、引導學生進一步說說圖上的小朋友看到什麼?並在圖中找到“煙村、亭臺、花”。

3、教師放慢語速範讀,學生輕聲跟讀(幾遍)。

四、自讀課文,學習生字

1、學生自由朗讀課文,藉助拼音讀準字音。

2、用符號標出不會讀的字,請同桌幫忙。

3、全班交流,你已經認識了哪些字?是怎麼認識的?

4、教學生字:

⑴出示12個生字(帶拼音)用各種方式讀。重點引導學生讀準“四、十、三。”

⑵變序抽取12個生字(不帶拼音),也用多種方式讀。

⑶把12張生字卡片分類擺一擺,並說說理由。

五、朗讀感悟

1、正確、流利朗讀課文,指名讀、同桌互讀、小組讀等。

2、把課文讀得有感情有韻味:

小山村的景色真美呀,誰來當圖中的小朋友讀讀課文,告訴大家看到了什麼?最喜歡什麼景物?

3、找好朋友互相聽聽讀讀,互相正音。

4、男女分別齊讀。

六、佈置作業把課文讀給你喜歡的人聽。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鞏固已學生字。

2、會背誦課文。

3、會正確寫出一、二、四。

〖教學過程〗

一、鞏固生字

1、我會認:

⑴變序抽取卡片,開火車認讀。

⑵找朋友遊戲教師拿數字卡片(1~10)問“x”的朋友在哪裏,學生則出示相應的(一—十)的卡片說“x”你的朋友在這裏。

2、我會記:

⑴指名說說你是怎麼記住這些字的?

⑵全班交流,鼓勵學生用自己的.方法去記,重點分別“入”和“八”

3、我會用:

⑴黑板上出示六朵花、二條魚、一個蘋果等,讓學生在相應的圖片下畫填上相應的數字。

⑵交流我們周圍還有哪些地方可以用上這一課的生字?

二、指導背誦課文

1、全班齊讀課文2~3遍。

2、限時背誦課文。

3、藉助實物投影背課文。

4、自由配上動作背課文,形式可以多樣。

三、指導書寫

1、認識田字格:

⑴談話激趣小朋友,我們已經知道四線三格是拼音的字,那麼“田”字格(出示田字格)就是生字的家。

⑵瞭解田字格及橫中線、豎中線、小格。

⑶念兒歌記住田字格“田方格、四方方、寫好漢字它來幫,左上格、右上格、左下格、右下格、橫中線、豎中線,各個方位記心裏。”

2、指導出寫一、二、三:

⑴介紹筆畫“橫”範寫“一”邊寫邊講述出寫要領起筆稍重,行筆稍上斜,收筆稍頓。

⑵學生描一個寫一個,教師巡視,及時反饋。

⑶觀察“二”與“一”的不同之處,“三”與“二”的不同之處,(橫的長短變化以及位置的變化)這兩方面來說)

⑷教師範寫二、三,並講解書寫要領。

⑸學生描寫,教師巡迴指導,講評後要繼續練。

四、擴展活動

繞口令

四是四,十是十,十四是十四,四十是四十,別把十四說四十,別把四十說十四。

兒歌

一頭牛,兩隻鳥

三條魚,四隻鴨,五本書,六枝筆

七棵果樹八朵花,九架飛機十輛車。

【板書設計】

一去二三裏,煙村入五家。

亭臺六七座,八九十枝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