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說課稿 > 關於說課稿範文

關於說課稿範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53W 次

作爲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常常需要準備說課稿,藉助說課稿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那麼你有了解過說課稿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關於說課稿範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關於說課稿範文

關於說課稿範文1

一、說課內容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蘇教版國標本小學語文六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的第一課《夜晚的實驗》。

二、教材分析

《夜晚的實驗》一文按照事情的發展順序,記敘了意大利科學家斯帕拉捷在夜晚散步時發現蝙蝠能夠在夜間自由自在飛翔,然後通過四次實驗,終於揭開了蝙蝠飛行的祕密,並利用這個科學成果造福人類的事實。課文條理清晰,語言通俗易懂,使學生易於接受而且對實驗過程頗感興趣,培養了學生的學習和實驗慾望。

三、說教學目標

1、我要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我能學會本課3個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我能基本讀懂課文,把握故事的梗概。

四、說重難點

1、朗讀課文,掌握課文主要內容。

2、會讀會寫本課生字,理解詞語意思。

五、說學法

六年級學生在前面的學習過程中,已經學習了《讀書做記號的學問》和《精讀和略讀》,初步掌握了一些讀書方法,通過讀書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我運用的是“主動參與、樂於探索、交流合作”的.學習方式。

六、說教法

首先,我採用的是自主學習的方法來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對有些學困生適時點撥,不理解的詞語運用聯繫上下文及的方式來解決,生字回憶以前學過的形近字來比較學習,以達到溫故而知新。

其次,採用合作探究法,小組內自由讀課文,分自然段輪流讀讀自己喜歡的段落等。在讀的過程中,自己提問題,小組內探討,最後全班集體交流,展示讀書收穫。

七、教學流程

1、活力課堂之自主學習金鑰匙

根據學情我提出了“讀、寫、查、思、提”的預習要求,旨在讓學生養成自主預習的良好學習習慣。

2、活力課堂之合作學習解疑難

讓學生通過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學會生字詞,簡單的概括課文內容等,完成本節課的學習目標,實際上也是對學生預習情況的摸底。

3、活力課堂之展示探究我參與

各個小組間的個性講解展示,旨在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集體意識,樹立學生的自信心,對現學知識進行鞏固內化。

4、活力課堂之有效

鞏固PK實則是達標測試,我所選的達標檢測題目是依據大多數學生的認知水平而設置的。本節課我設計三道題:“我會寫”“我會辨”“我會填”,考察的是本文要求掌握的三個生字、詞語和對課文內容的整體感知。

5、活力課堂之回顧反思促成長

通過對本節課的反思,認識自己身上存在的優點,更要發現自己的不足之處,找準目標,以後繼續努力。每天進步一小步,日積月累跨大步!

八、本節課的亮點

對現在正在風靡一時的導學案備課,我們紛紛效仿,而我們也正在這個路上前行,雖還迷茫,但亦有曙光出現。我認爲從備課研討製作學案到發放導學案,我們把每一節課的學習目標,學習過程都設置成學生填空的形式,這樣對學生自學起到了導航作用,然後合作探究,達標檢測,以習題形式出現,確實方便了學生的學習,而且把課堂還給了學生,學生成爲了學習的主人,課堂的主人。

關於說課稿範文2

各位評委、各位老師:

你們好!

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我愛家鄉的山和水》。它選自新課標人教版教材二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的第一主題。下面,我從教材、目標、教學方法、教學設計、板書設計五個方面來談一談我的教學思路。

一、教材分析

愛國主義在小學教育中十分重要,愛祖國從愛家鄉開始。根據兒童生活範圍的擴展,他們越來越多地接觸到了家庭、學校之外的地方,因而培養學生對自己所在的社區、村莊、城鎮等的情感是進行集體主義、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基礎。本課的學習內容正是以家鄉的地理景觀和人文景觀爲背景,通過了解家鄉的風景名勝、自然資源來激發學生熱愛家鄉的感情,教材中安排了三個主題活動:1、說說我的家鄉。2、畫畫我的家鄉。3、家鄉的故事、家鄉的歌,編者從自然景觀到人文景觀,從議別人的家鄉到說自己的家鄉,由表及裏,由淺到深,循序漸進地通過充分開展活動培養起學生熱愛家鄉意識和初步的社會責任感。

二、說目標

根據教材編者的設計意圖,在生活化、活動化理念下,我設計瞭如下教學目標:

1、瞭解自己家鄉的自然環境和人文環境,激發熱愛家鄉的情感。

2、能用畫筆記錄下自己眼中家鄉的美景和自己對家鄉的感情。

3、能運用觀察、訪問、調查資料等各種收集資料的方式,瞭解家鄉的故事和家鄉的文化生活。

鑑於二年級學生年齡小,觀察能力較差,對家鄉感情、體驗不夠,我把初步培養學生觀察周圍事物的能力、培養熱愛家鄉的情感作爲本課的重點和難點。

活動準備:

1、多媒體課件:《我的家鄉》錄像及相關圖片。

2、學生準備圖畫紙和彩筆。

3、組織學生課前蒐集與家鄉有關的資料。

三、說教學方法

1、媒體激情,情感共鳴——多媒體課件音像並茂,操作性強,很符合兒童對事物的認知規律,非常適合於進行情感薰陶。

2、課前調查,合作探究——課前調查時,我發現學生對家鄉的瞭解是支離破碎的,是模糊的,爲了讓學生理性的、全方位的瞭解家鄉,我讓學生自己選擇調查的內容,自己與人合作,收集資料,這樣就使得學生學習的空間得到拓展,已經不侷限於課本里提到的知識。“家鄉”這個詞在他們腦海已經不是“模糊”的。而是清晰的,鮮活生動的。同學們通過自己蒐集資料,體現了對學習的自主性。

3、課內展示,各出奇招——瞭解自己的收穫,互相交流,再廣度上充實自己。有實物、有圖片、有歌舞、有故事等,課堂教學形式多樣,同學們的介紹多姿多彩,這都極大地刺激學生的感官,同學們通過多種形式的交流彙報後,突然發現自己的家鄉是如此的美好,一種自豪感便油然而生,他們能真切地感受到自己作爲家鄉的一員是多麼幸福!

4、互動評價,真情讚美——暢談交流後的收穫,在評價中昇華對家鄉的感情。

四、說教學設計

在本課的設計上,我緊扣《品德與生活》課程的生活性、開放性、活動性的原則,我的設計初衷是在充分考慮學生生活實際的基礎上,廣泛挖掘課內外的可用資源,通過創設生活中有趣的活動情況,捕捉鮮活的內容,引導學生在互動、交流的體驗中愛上家鄉的山和水。

活動一:說說我的家鄉。

1、看一看。

我首先指導學生看課文第2、3頁插圖、識圖教學在低年級教學中是很普遍、很多見的。靜止的畫面往往反映的是某一個點,某一個面或某一時刻記錄。如何讓靜止的畫面鮮活起來呢?使學生在生動感人的情境中,與文本對話,與老師對話,進而體驗熱愛家鄉的情感,感悟家鄉生活的快樂和美好。我通過引導學生仔細觀察畫面繼而提出讓學生說說圖中有誰?他們在幹什麼?他們的表情如何?心情如何?他們喜歡自己的'家鄉嗎?引導學生觀其形、察其言、度其心,使學生進行情感體驗,使師生在教育情境中不斷變革,創造內容,融入自己的生活世界,在逐漸創生的具有豐富不確定性的氛圍中,共同對話,體驗理解和實踐。在此基礎上,我帶領學生有感情地朗讀書中的小詩,由此引出下一個話題。

2、說一說。

我對同學們說:圖中的小朋友的家鄉多美呀!那麼你們的家鄉在哪裏?你們家鄉美嗎?老師很想到你們的家鄉去遊覽觀光,你們歡迎嗎?當同學們爭先恐後地熱烈邀請時,我提出了要求:這麼多同學邀請我,我很高興也很爲難,苦於分身無術啊!怎麼辦呢?你來說說你的家鄉有多好、有多美,誰說得最具體,最能吸引人,我們就到他的家鄉去,好嗎?在我的啓發下:同學們就可以將課前收集到的資料或展示家鄉迷人的風光或講出家鄉動人故事或出示家鄉豐富特產等進行整理、交流。進一步達到了解家鄉、熱愛家鄉,以家鄉自豪的目的。

活動二:畫畫我的家鄉

1、畫一畫

活動是教與學的中介,是實施德育的有效載體。因此,在課程實施中,老師重視指導學生活動,讓更多地通過實際參與活動,動手動腦,構建知識和能力,形成內化的道德品質。在讓學生充分談論家鄉,對家鄉的生活再次回味、體驗的基礎上,我組織學生把記憶中的家鄉畫下來。爲了激發同學的興趣,教師

拿出事先準備好的反映本地區有代表性的自然景觀或人文景觀,如街景、建築、田野、樹林、草地等錄像資料,讓學生欣賞,並提問:大家喜歡圖中的美景嗎?能說出這是哪裏嗎?想一想自己居住地周圍,哪裏景色最美而且最熟悉,用彩筆把它畫下來,行嗎?孩子們經過此前的情感醞釀,早已熱情高漲,躍躍欲試了。此時他們認真仔細描繪着家鄉。也許他的家鄉不夠多彩,但在他筆下家鄉是那麼絢爛;也許家鄉的小河不夠清澈,但在他的筆下小河潺潺地歌唱;也許家鄉的樹林不夠茂密,但在他們筆下是那樣的鬱鬱蔥蔥。孩子們在創作的過程中,融進了自己熱愛家鄉、裝扮家鄉、美化家鄉的細膩情感,同時也表現對家鄉未來的憧憬。

2、評一評。

我指導學生看第7頁彩圖,讓學生讀讀畫中描寫家鄉的小詩,然後觀察自己畫的家鄉,把觀察的結果編成小詩填寫在畫面中。以詩激情。然後由小組評出優秀的作品,大家共同欣賞。

家鄉的歌、家鄉的美不僅構建在瞭解家鄉風光秀麗、景色迷人,更要進一步挖掘家鄉的風土人情、文化底蘊、地域特色。唯有如此,才能昇華學生熱愛家鄉的情感。因此,我設計了第三個活動。

活動三:家鄉的故事、家鄉的歌

講一講,唱一唱

1、以教材爲範例、引導學生了解家鄉除了有美麗的景色外,還有許多動人的傳說故事,特有的歌舞劇種等。

2、老師講一個關於自己家鄉的故事,並告訴學生這個故事的來歷,以引發學生探索家鄉人文景觀的興趣。

3、請學生聽一段家鄉的花鼓戲,並介紹花鼓戲的由來。

4、組織學生展示課前收集的家鄉的人文景觀方面的資料,或以歌舞、或講故事等形式展示出來,大家共同分享對家鄉的熱愛。

隨着活動的深入,家鄉的風土人情從古到今,由遠及近,漸漸地走進孩子們的心靈。此時此刻,講臺屬於孩子,交流屬於孩子,收穫當然也屬於孩子……

在這一設計中我用了“說、演、畫、講、唱”的活動方式,簡便易操作,學生很喜歡,參與性高,而且效果好。反之,如果教師在課堂上只採用口頭介紹的一種方法,學生就會感到索然無味,印象不深。

五、說板書設計

板書是教學中教材思路、教師思路、學生思路三者凝結而成的藝術結晶,是教學過程中的主旋律不可缺少的一個組成部分。但對於低年級學生而言,如何避免空洞、枯燥的概念,條條框框的限制,用生動的形象來吸引學生,應是一名思品老師必須高度重視的。這堂課中我用的是簡筆畫板書,它直觀性強,富有啓發性,爲兒童所喜聞樂見。

教學有法,教無定法,教學藝術是永無止境的,新課程標準需要我們勇於實踐,勇於創新,更要我們勇於反思,只有不斷反思,不斷總結,才能提升自己教學理念。

各位專家、各位學者,感謝你們給我提供了這樣一個展示自我、互動交流的平臺。我期待着能在賽後聆聽你們的教導和幫助。

謝謝大家!

關於說課稿範文3

各位評委:

大家好!

我今天說的課題是習作看圖編故事《小松鼠》說課稿。下面我從五個方面說這堂課的設計:

  一、說教材

本次習作內容是看圖編故事《小松鼠》,是一種“給材料作文”,是換一種表達方式的練筆,進行這種形式的練習,要尊重畫面的原意,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用生動活潑的語言把圖畫情節具體化。在練筆的過程中,學生可以將自己當做故事裏的一個角色,去構思故事情節,想象人物的語言、動作等,看得出來,學生非常喜愛這種練筆形式,覺得不難,容易成功,越寫越有自信。

根據《語文課程標準》三年級習作教學要求:“鼓勵學生寫想象中的事物,激發他們展開想象和幻想。”“要減少對學生寫作的束縛,鼓勵自由表達和有創意的表達。”及本冊教材的特點,我上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引導和鼓勵學生仔細觀察、大膽想象,編故事。

2、技能目標:通過談話交流,先引後放,培養學生學寫想象作文的能力。

3、情感目標:培養學生獨立構思和認真修改習作的良好習慣。並願意將自己的文章讀給他人聽,共同提高作文水平。

教學重難點:

1、培養學生學寫想象作文的能力。

2、培養學生獨立構思,相互評改和認真修改習作的良好習慣。

二、說學情

針對三年級學生剛由低年級的寫話轉向中年級的習作,對習作還頗具陌生感,學生一下子還不能轉變,我通過生動形象的圖片讓學生去發現圖中景、圖中物,圖中事鼓勵學生寫想象中事物,激發他們展開想象和幻想。減少對學生寫作的束縛,鼓勵自由表達和有創意的表達。

三、說設計理念

本課的設計,我通過展示圖片創設情境,點撥引路,自選材料等一系列充滿童心童趣的.教學環節,讓學生在輕鬆活潑的氛圍中完成“思維—文字”的轉化,做到“我手寫我口,我手寫我心”。通過語言的訓練,鍛鍊他們觀察力、想象力和語言的表現能力,從而提高寫作能力。

四、說教法、學法

(一)說教法

爲了創設一個良好的說、學氛圍,我採取了以下的教學方法:

1、激趣法。通過談話、圖畫激發學生的興趣。

2、觀察法。指導學生觀察圖畫,開拓學生思路,爲編故事作鋪墊。

3、點撥法。學生在說的過程中適當點撥、誘導。幫學生指出、歸納編童話的方法,而不是將寫作方法強加給學生。

4、分組合作法。學生分成4人小組進行交流,暢所欲言。

(二)說學法

爲了讓學生更好的完成這次寫作任務,我將採用以下幾種學習方法:

1、自主學習法。教師儘量少說,大量讓學生說,給學生營造一個自由寬鬆的氛圍。

2、互說互評法。學生講好的故事,無論句、段、篇,哪怕是一個詞,教師也應該及時予以表揚鼓勵,讓學生充分展示自我。

3、學生修改法。說中改、評中改,提高學生口頭修改作文能力,在相互修改中進一步錘鍊自己的語言,提高自己的寫作表達技巧。

4、聯想法。鼓勵學生寫想象中事物,激發他們展開想象和幻想。

要減少對學生寫作的束縛,鼓勵自由表達和有創意的表達。

五、說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興趣是學生作文的一種內驅力,習作指導的第一個任務就是要激發學生寫作的興趣。一開始我興奮地告訴學生:”孩子們,聽說班上有許多的故事大王哦,看過很多的故事書,老師今天也帶了許多的故事,看看你們能不能猜出這就是什麼故事。”學生對新鮮事物是十分好奇的,興致一下子便被調動起來。緊接着,我就讓學生仔細觀察圖畫,看看是什麼故事、並說出故事的名稱。接下來我會出示一張特別的圖,這幅圖上面寫有《小松鼠》的故事名,右下角的作者正好是他們班的全體上學生。“這本故事看過嗎?作者是你們,沒關係,沒有看過,沒有寫過我們今天就把它補上,讓更多的孩子也看看你們的故事。”這幾幅圖,既相互聯繫,又相互促進,對後面的習作內容做好了鋪墊,可以說一舉多得。

(二)仔細觀察、展開想象(編故事)

1、學生的興致被調動起來後,我便出示第一幅習作圖,引導學生仔細觀察,說出與故事相關的地點,時間。並引導學生說出完整的一句話,一段話。“孩子們,看看這幅圖,不是說寫小松鼠的故事嗎?怎麼這上面連小松鼠的影子也沒有呢?猜測一下這幅圖和小松鼠有什麼關係?這個地方怎麼樣?”學生在這一環節便仔細觀察圖片展開他們的想象。

2、我接下來便出示第二幅帶有主人公小松鼠的圖片,“還在們瞧瞧,這是一隻什麼樣的小松鼠啊?”孩子們便會說出愁眉苦臉、難過等詞語。我便追問“小松鼠發生什麼事情了?”孩子們的想象便再一次得到了昇華。

3、範文是最好的示範。教學中,我先引出範文,讓學生讀範文,並仔細、耐心地引導學生,通過範文點評來探究內容,瞭解範文先寫什麼,後寫什麼;用上了哪些好詞好句。從而明確編故事不但要把內容說清楚,還要把句子說通順,詞語說準確。如此層層遞進,無形中把寫作方法滲透到交流之中,充分將主動權交給學生,激發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於是在這我便會說“孩子們,老師看到小松鼠的表情也猜了猜他發生了什麼樣事情,想不想看?”出示老師的故事。

4、我讓學生編好自己的故事,在小組內交流,說給同桌聽,接着我讓學生講故事,其它同學注意聽,並提出了說和聽的要求,學生說中評,評中說,在互議互評中提高口頭表達能力。在這一環節中,我也適時提出表揚和鼓勵,增強他們編故事的自信心。

(三)起草成段、編寫故事

在學生積極構思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及時進行寫作實踐,有利於學生大膽創造,充分展示自己的獨特想象,提高書面表達能力,體驗習作的愉悅。“同學們,生活是離不開想象的。在剛纔的交流中,老師看到你們已經張開了想象的翅膀,接下來就把你們創編的精彩故事寫下來吧!老師期待着你們的精彩!”

2.提示:一個精彩的故事還應該有的與衆不同的題目。學生自由書寫故事,教師巡視指導。

(四)作品修改、展示、分享故事

好作文有個條件,那就是要千錘百煉地改。我告訴學生要好好修改,要一遍一遍地讀。語文課程標準也指出:修改自己的習作,並主動與他人交換修改。學生完成習作後,我指名學生讀草稿,師生一起傾聽、交流、評價、修改,我適時對寫得好的地方提出表揚、肯定,繼續滲透引導習作方法。

給家長、老師、同學讀一讀自己的傑作,這樣對於激發學生寫作慾望和建立學生寫作信心都會有很好的幫助。

關於說課稿範文4

各位領導、老師:

大家好!

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三角形三邊的關係》。

首先我對教材進行簡單的分析:

一、說教材

本節課內容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第八冊第82頁例3。這一內容是在學生初步瞭解三角形的定義的基礎上,進一步研究三角形的組成特徵。三角形三邊關係定理不僅給出了三角形三邊之間的大小關係,更重要的是提供了判斷三條線段能否圍成三角形的標準,熟練靈活地應用三角形的兩邊之和大於第三邊,是數學嚴謹性的一個體現,同時也有助於提高學生全面思考數學問題的能力,它還將在以後的學習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新課標的精神,要改變學生學習的方式,讓學生經歷“數學化”、“做數學”等過程,並注重與生活實際緊密聯繫,學有價值的數學。引悟教育的目標,強調在教師的引導作用下,由“獲得知識結論快樂”轉變爲“探究發現知識快樂”。依據新課標的精神、引悟教育的目標、學生的知識現狀和年齡特點,以及這一教學內容在教材中所處的地位與作用,我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一)教學目標

1、通過創設問題情景、實踐操作、觀察比較,初步感知三角形邊的關係。

2、學生通過動手實踐、猜想驗證、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發現三角形任意兩邊之和大於第三邊。

3、能判斷給定長度的三條線段是否圍成三角形,能運用三角形任意兩邊之和大於第三邊這一知識解決生活中的簡單的實際問題,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4、通過學習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使學生體驗成功的喜悅,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二)教學重點

探究發現三角形任意兩條邊的和大於第三邊。

(三)教學難點

理解性質中的“任意兩邊”。

  二、說教法

新課程改革要求教師要由傳統意義上的知識的傳授者和學生的管理者轉變爲學生髮展的'促進者和幫助者;在教育方式上,也要體現出以人爲本,以學生爲中心,讓學生真正成爲學習的主人而不是知識的奴隸。因此,我主要採用了情境導入法、設疑誘導法、操作發現法等來組織學生開展探索性的活動,讓他們在自主探索中,學習新知、經歷探索、獲得知識。

  三、說學法

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是單純的依賴模仿與記憶,而是一個有目的、主動建構知識的過程,爲此我十分注重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在本節課中,我指導學生學習的方法爲:動手操作法、觀察發現法、自主探究法、合作交流法。讓他們在剪一剪、圍一圍、比一比、想一想、議一議等活動中提高能力,獲得知識。

四、說教學程序

爲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達到已定的教學目標。我主要安排了以下的幾個教學環節。

(一)置境引入,使學生對三角形三邊關係的探索成爲一種需要。

教育情境的設計,是引悟教育的基礎性工作,這種帶有準備性的基礎工作,直接關係到學生的學,同時也直接影響到學生的悟,以及悟的成果。基於這樣的認識,在本節課開始,我結合學生已有知識與生活實際,創設了這樣的數學情境:(課件出示小明上學的路線)小明去學校一共有幾條路可走,走哪條路最近,爲什麼?這樣的問題情境貼近學生的生活,學生憑着自己的生活經驗,知道走哪條路更近,但卻苦於表達不出其中蘊含的道理,就使得對於三角形三邊關係的探索內化成學生的一種需要。(適時板書課題:三角形三邊的關係)

(二)聯結感悟,經歷、體驗三角形三邊關係的形成、發展過程。

借鑑杜威“做中學”的思想,我在設計本課時,充分發揮學生主體精神,留有足夠的時間和空間,讓他們在猜想、質疑、驗證、探究、測量、實踐操作、問題解決等過程中得以發展。

這個環節我安排了二個層次的操作活動:

活動一、動手操作,大膽猜想

爲每位學生提供小棒,讓學生用剪刀隨意剪成三段,試着圍三角形。在圍的過程中,學生會出現能圍成和不能圍成兩種情況。我抓住這一契機巧妙設疑:爲什麼都是三段小棒有的能圍成一個三角形,有的不能夠圍成一個三角形呢?這裏面隱藏着什麼祕密?帶着疑問開始活動二。

活動二、小組合作,再次操作,深入探究

每個小組用老師前面發放的四組小棒擺三角形,並做好記錄。(出示表格)

小棒長度(釐米)能或不能擺成三角形任意兩邊的和是否大於第三邊

4 、5、6 4+5○6 6+5○4 4+6○5

2、5、6 2+5○6 5+6○2 2+6○5

4、6、10 4+6○10 6+10○4 4+10○6

2、3、6 2+3○6 6+3○2 2+6○3

經過這兩個操作活動後,我讓學生觀察表格結果,說一說不能擺成三角形的情況有幾種?爲什麼?能擺成三角形的三根小棒又有什麼規律?得出了“三角形兩邊之和大於第三邊”的結論,從而初步認識了三角形三邊的關係。接着提問“這樣的歸納全面嗎?”這使學生敏感的意識到這種表達可能有問題,問題出在哪呢?學生不得不深思。最後學生終於發現:三角形任意兩邊之和大於第三邊。(板書:三角形任意兩邊之和大於第三邊。)對“任意”二字的理解,使學生對三角形三邊之間關係的認識得到了深化。

(三)前後呼應,快樂生成

有了前面的感悟,此時再回到第一環節中的情境,提出問題:通過實驗,我們知道了三角形三條邊的一個規律,你能用它來解釋從小明家到學校哪條路最近的原因嗎?讓學生用自己的發現解釋,使學生能把學到的知識運用於實際生活中,從而生成新知,生成能力,生成智慧。

(四)構建模型、聯繫實際

本着練習的設計要有針對性、典型性、層次性、趣味性的原則,我設計了以下幾組練習題:

1、教材P86第四題。

在學生完成後,我繼續提問:我們是否要把三條線段中的每兩條線段都相加後才能作出判斷?有沒有快捷的方法?得出只要比較較短的兩條線段之和是否大於第三邊就可以判斷能否圍成三角形了。

這一題的設計,不僅使學生鞏固了基本的知識點,強化教學重點和難點,同時還提高學生對組成三角形的規律的認識,掌握了更好的判斷方法——較小兩條線段之和大於第三條線段便可構成三角形。

2、教材P88第11題。

題目:用長分別是4釐米、6釐米和10釐米的三根小棒,能擺出一個三角形嗎?

此題設計使學生對三角形三邊關係進一步理解,加深“兩邊之和等於第三邊時不能構成三角形”這個知識點的印象。

3、思維拓展題

題目:小猴蓋新房,他準備了2根3米長的木料做房頂,還要一根木料做橫樑,請你們幫他想一想,他該選幾米長的木料最合適呢?這一題不僅充滿趣味性,而且使學生思維得到進一步發展,同時也可以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知識合理解決生活問題的能力。

(五)延伸

近下課時,我反問學生:這節課,你覺得自已學會了什麼?還有什麼地方不太理解?然後讓學生髮表意見,自己梳理一下今天所學習的知識。多找幾個學生說一說,給他們充分展現自我的機會。

五、說板書設計 {板書設計}

三角形三邊的關係

小棒長度(釐米)能或不能擺成三角形任意兩邊的和是否大於第三邊

4 、5、6 4+5○6 6+5○4 4+6○5

2、5、6 2+5○6 5+6○2 2+6○5

4、6、10 4+6○10 6+10○4 4+10○6

2、3、6 2+3○6 6+3○2 2+6○3

三角形任意兩邊的和大於第三邊

這樣的板書設計,力求突出教學重點,使學生一目瞭然。

我的說課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關於說課稿範文5

  一、說教材

這篇課文講述“我”到非洲旅行與一位賣木雕少年之間令人感動的接觸,熱情地讚揚非洲人民與中國人民之間純真的友誼。本課敘述詳略得當,作者對美麗的大瀑布風光一帶而過,而是圍繞課文重點,將筆墨放在選木雕、放棄買木雕、送木雕等內容上。課文還準確地運用了許多四字詞語。

選這篇課文讓學生學習有三個目的:

1.是瞭解非洲人民同中國人民的友誼;

2.是通過人物的動作和語言揣摩人物內心活動;

3.是積累一些四字詞語,並學會恰當地運用。

結合本單元教學目標和教材自身的特點,我把本課定爲兩個課時完成,其課時目標分別爲:

第一課時

1、會認11個字,寫14個生字。並積累詞語。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學習第1-4自然段,體會瀑布的美和木雕的精緻,並能有感情地朗讀。

第二課

1、鞏固文中的四字詞組,並學會恰當地運用。

2、學習5-15自然段,通過人物的動作和語言揣摩人物內心活動,並以感情朗讀來體現。

3、瞭解課文背景,讓學生感悟賣木雕的少年對中國人民的友好之情及中非人民的友誼。

我把第二課時定爲說課對象。本文篇幅較長,內容與學生的生活實際較爲疏遠,運用簡化閱讀教學手段,抓課文重要句段,“通過人物的動作和語言揣摩人物內心活動,並以感情朗讀來體現。”這一目標既是教學的重點,也是教學的難點。

  二、說教法

“教有多法,但無定法,貴在得法”。因此,針對本課的教學目標,本課將採用學生自主學習,教師點撥爲主的教法,讓學生去認知、去朗讀,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詞句,積累語言,拓寬視野。具體的教學方法爲:

1、朗讀體會法。扣住關鍵句,指導學生反覆誦讀,在誦讀中積極思考,以讀促思,以讀促情,從而體會中非人民的友情。

2、閱讀拓展法。充分利用現有的課程資源,在閱讀文本的同時,補充課外資料,以幫助學生挖掘教材豐富的人文內涵,對理解文章的主旨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使學生受到心靈的震撼。

3、情境寫話法。在閱讀感悟文本的基礎上,創設情境進行寫話,使“其言皆若出吾口,其意皆若出吾心”,強化表達能力。

  三、說學法

以“遺憾”爲中心點,以賣木雕少年的言行、神情爲線索,對文本進行個性化的解讀,在自讀、自悟、交流反饋中,逐步實現對文本的深層理解,深入感受賣木雕的少年對中國人民的友誼。通過寫話,拓展思維,加強語言訓練,進一步深化對文章中心的感悟。

四、說教學過程

(一)複習導入,積累詞語。

1、出示文中的四字詞,指名讀,齊讀。

名不虛傳遊人如織十分壯觀清晰可辨(大瀑布)

琳琅滿目各式各樣構思新奇栩栩如生(木雕)

仔細觀賞愛不釋手五官端正語無倫次(人物)

2、運用詞語:

師:上面三行詞語的排列不是按課文出現的先後爲序的,而是重新整理過的,你有什麼發現?請你選其中的一個或幾個詞語,誇一誇莫西奧圖尼亞大瀑布或那裏的木雕。

生醞釀後交流。

通過詞語的運用學生有很大的自主性,內容可以自由選擇情景、語境,可以自由想象。這樣爲學生的思維活動創設了一個廣闊的空間。而且將詞語的`積累和運用渾然一體,既內化了課文中的新語言,又創造了語言。

二、自主質疑,提煉問題。

導入:莫西奧圖尼亞大瀑布景色壯觀,吸引了衆多遊客,木雕更令“我”愛不釋手,但賣木雕的少年更可愛更讓人感動,讓我們走進少年的心靈品味這份感動。

1.請靜思默想,或輕聲讀讀,畫出寫少年言行和神情的那些句子,體會體會。(教師巡視,瞭解學情)

2.學生讀後反饋。

3.尋找深入感知課文的切入點。

出示“少年的眼睛裏流露出一絲遺憾的神情。”讀這個句子引起你怎樣的思考呢?

生質疑。:①少年爲什麼感到遺憾?生:②他怎樣對待遺憾呢?

(愛因斯坦說過:“提出問題往往比解決問題更重要。”設計“質疑問難”的環節,意在以學生爲本,關注學生在內容理解上的問題,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和主動探究的學習精神。)

(三)緊扣問題,讀書釋疑。

兩個問題包含着一個動人的故事。我們先沿着第一個問題來研讀課文吧。

1、指導研讀第一次對話

課件出示對話:“那少年走到我跟前,誠懇地說:‘夫人,您買一個吧!’‘啊,不,路太遠,這個太重……’我有些語無倫次。‘您是中國人吧?’那少年望着我,猜測道。我點了點頭。少年的眼睛裏流露出一絲遺憾的神情。”

(1)自由讀課文中“我”與少年的第一次對話部分5~9自然段,邊讀邊用“~~~~”劃出描寫賣木雕少年言行、神情的句子,反覆讀讀,結合上下文想象一下他當時是怎樣想的?

(2)讀讀他們之間的對話,注意讀出語氣。

2、師引導學生感情朗讀12、13小節少年和作者的對話。

研讀第二次對話

“‘這個小,可以帶上飛機。’少年將一件沉甸甸的東西送到我手裏……‘太好了!’我高興地喊起來,掏出錢包就要付錢。少年連連擺手,用不太標準的中國話說:‘不,不要錢。中國人是我們的朋友。’……他笑了,露出兩排潔白的牙齒。”

(1)指導朗讀:我”說的話都有提示語,你看,“高興地喊”、“感動極了”,這些話容易讀出語氣;

而少年的話該讀出什麼語氣呢?(自由讀對話,琢磨少年說話的語氣)

(2)分角色朗讀:誰想站起來讀讀黑人少年的話,表達表達感情;

誰想讀讀“我”的話,高興高興,感動感動!

(3)讀着讀着,你明白了嗎,最後,黑人少年爲什麼笑了?

《小學語文課標》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行爲,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因此,我讓學生通過多種形式來朗讀課文,比如:自由讀,合作讀,分角色讀等,讓學生在讀中自學,讀中感悟,讀中自得。

四、補充資料

1、小朋友們,莫西奧圖尼亞大瀑布景區遊人如織,每天都有來自世界各國的成千上萬的遊客,賣木雕的少年爲什麼卻特別喜歡中國人,還說中國人是他們的朋友呢?想知道嗎?

(課件出示補充閱讀資料及相關圖片,教師配以介紹。)

在上個世紀60年代,中國人曾大力援助非洲。

①周總理曾三次赴非,訪問非洲十國。

②中國派出了100多個醫療隊支援非洲,給非洲兒童治病。

③中國援建坦贊鐵路。

2、面對這樣無私的幫助,你會怎樣想,會怎樣做?

3、面對這樣無私的幫助,少年會怎樣想,會怎樣做?

4、再來談談這個問題:少年爲什麼說中國人是他們的朋友,而不說其他國家的人是他們的朋友?(學生暢所欲言)

這一環節中相關資料的補充大大拓展了學生學習語文的空間,體現了對語文教育資源的開發和利用,對學生理解課文內容至關重要。圖片資料感性、直觀,具有強烈的感染力和震撼力。文字資料引導學生大量閱讀,積累課外知識。本設計力圖通過這些資料的運用,促進學生理解課文,提升情感。

(四)展開想象,總結全文。

1、友好的感情是相互的,愛的傳遞也是相互的。正是中國人民的付出,才贏得了非洲少年的感情!我們已被黑人少年那誠懇的態度、一心一意爲他人着想的美好品質以及對中國人民的友好情誼深深打動了。那天晚上,“我”和賓館裏的各國遊客,以及許多當地人都對這個黑人少年讚不絕口,大家紛紛誇起了這個黑人少年。請你先想一想,人們會怎麼誇?然後你把自己當作其中的一員,寫幾句話誇誇這個少年或把你想對這位黑人少年最想說的話寫下來。

學生在理解感悟、體驗情感的基礎上,與文本產生共鳴,對賣木雕的少年有了深刻的認識,創設情境,讓學生在的真情實感在筆尖流淌,讀寫結合,在寫中積澱語言,在寫中昇華情感。

2、總結談話:

海內存知已,天涯若比鄰。中國與非洲相距遙遠,儘管相隔千山萬水,但友誼把中非人民的心連在一起。

俗話說:“編筐編簍,全在收口。”課文總結,在課堂教學中地位不可低估。通過總結,能促進學生對一堂課的教學內容進行梳理,提綱挈領,存儲信息,鞏固記憶知識。有利於兒童抽象思維能力的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