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說課稿 > 2023關於說課稿

2023關於說課稿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74W 次

作爲一名專爲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往往需要進行說課稿編寫工作,寫說課稿能有效幫助我們總結和提升講課技巧。那麼什麼樣的說課稿纔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2023關於說課稿,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2023關於說課稿

2023關於說課稿1

【說教學設計理念 】

提高生物學課堂教學效率是整個生物新課程改革的關鍵,是實施素質教育和提高教學質量的中心環節。通過培養學生對生物學科的濃厚興趣、構建和諧課堂教學關係、優化課堂教學設計、發揮生物學科課堂教學特色,努力提高生物學課堂教學的效率,使生物學科教育滿足每個學生終身發展的需要,是本人不懈的追求目標

生物學是一門以實驗爲基礎的科學,觀察和實驗是生物學基本的研究方法。做好觀察實驗,加強直觀教學,上出生物學課堂教學的學科特色是實現生物學課堂教學高效率的首要途徑。生物教師在教學中要充分發動學生,克服困難,創造條件,搞好教材中所選編的每項觀察和實驗的教學。

巴爾扎克說過:“打開一切科學的鑰匙都毫無疑問的是問號。”要使學生順利跨入生命科學的殿堂,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至關重要。在課堂上教師要鼓勵學生好奇地發問,大膽地質疑,鼓勵學生求新求異,正確對待學生的提問,創建一種人人蔘與的良好氛圍,使學生有機地融入生物學教學。教師要善於通過合理應用多媒體輔助教學進行教學,增加課堂信息容量,較好地突破教學難點,形象、直觀地讓學生學習生物學知識,養成他們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爲學生探究新知創設了一個良好的環境,從而大大提高生物學課堂教學的效率。

【說教材目標及重難點】

《生長素的生理作用》一節是繼《生長素的發現》之後,闡述生長素作用以及應用的關鍵一節。在知識方面,學生已知道什麼是植物激素,理解了植物發生向光性的原因以及生長素的產生、極性運輸和分佈的特點。在此基礎上,本節課教學目標是讓學生能概述植物生長素的生理作用,通過實例理解生長素作用的兩重性。能力目標集中在“探索生長素類似物促進插條生根的最適濃度”的探究活動中。此項探究活動的重點讓學生通過探究活動,嘗試探索如何將科學發現在生產實踐中進行應用。本節“問題探討”中的材料,與上一節所學內容似乎有點“矛盾”:上一節的內容顯示,植物生長素起促進生長的作用,而“問題探討”中的材料卻表明,在一定濃度範圍內它竟然起抑制作用。從而引起學生的認知衝突,激發起學習本節的興趣。關於生長素的生理作用,教材首先介紹生長素作爲信息分子起作用這一特點,再詳細說明生長素的作用與濃度、植物細胞的成熟情況、器官的種類等有關,最後再簡要介紹有關科學道理在農業生產上的應用。嘗試運用生長素促進插條生根的內容,主要是“探索生長素類似物促進插條生根的最適濃度”的探究活動。通過組織學生參與此項探究活動,可以讓學生體驗科學研究的一般過程,並體會科學理論如何應用到生產實踐的過程中。

【說學生特點】

我校雖然爲市級重點高中,但是大部分學生還是來自農村。由於地域特點等客觀因素的限制,學生的動手操作的能力普遍較弱。精美的電教提示與探究性實驗方式有效結合,較直觀的讓學生在動手操作的過程中,把抽象的問題簡單化,能有效的解決學生理解能力較弱的問題,增強生物課學習的有效性。

【說教學設計思路 】

①本節課從解答思考題入手,回顧上節所學內容,得出相應的結論即植物生長素具有促進生長的作用,接着展示“問題探討”的曲線圖,使學生比較直觀地認識植物不同器官、不同植物對生長素的敏感性不同,對照曲線圖解答老師給出的一系列問題,由此得出“原來生長素所起的作用是兩重性的”的結論。

②通過對典型實例“頂端優勢”的分析,幫助學生理解生長素作用的兩重性,最後簡要介紹有關科學原理在農業生產上的應用。

③實驗“探究植物生長素類似物對插枝生根的作用” 要突出探究性。但由於受到一些條件的限制,對於本次活動不要求學生親自操作,而是根據老師給出的實驗材料用具,組織學生討論實驗的設計思路,在學生說完自己的思路以後,應用課件展示實驗的設計步驟,使讓學生在對照中懂得科學探究的一般方法。

【說教學設計流程 】

本節主要內容包括兩大部分:一是生長素的生理作用。這是教學的重點,教材首先介紹生長素作爲信息分子起作用這一特點,再詳細說明生長素的作用與濃度、植物細胞的成熟情況、器官的種類等有關,最後再簡要介紹有關科學道理在農業生產上的應用。本人通過多媒體課件展示出了教材中給出的生長素濃度與所起作用的關係曲線圖,使學生比較直觀地認識植物不同器官、不同植物對生長素的敏感性不同,接着讓學生對照曲線圖思考解答了一些問題,結合這些“問題”討論此曲線圖所隱含的信息,即“不同濃度的生長素作用於同一器官上時,引起的生理功效不同(促進效果不同或抑制效果不同);同一濃度的生長素作用於不同器官上時,引起的生理功效也不同,這是因爲不同器官對生長素的敏感性不同(敏感性大小:根﹥芽﹥莖),也說明不同器官正常生長所要求的生長素濃度也不同。”從而加深對生長素作用兩重性的理解。又通過對頂端優勢現象的展示和分析,幫助學生理解生長素作用的兩重性及相關的科學原理。二是嘗試運用生長素促進插條生根的內容,主要是“探索生長素類似物促進插條生根的最適濃度”的探究活動。但由於受到一些條件的限制,對於本次活動不能要求學生親自操作,而是引導學生如何從老師給出的實驗現象中發現問題,提出有探究價值的問題,引導學生學會如何分析問題作出假設,並根據老師給出的實驗材料用具及所作假設,討論實驗的設計思路和實驗方法步驟,讓學生能夠結合實驗方法步驟在課後完成實驗操作,要每天觀察記錄各插條的生根數量,這些都很關鍵。

生長素的生理作用這個重點的講解,是通過多媒體課件展示“生長素濃度與所起作用的關係”曲線圖來突出的,讓學生通過討論此曲線圖所隱含的信息,理解了生長素在濃度較低時促進生長,在濃度較高時抑制生長,甚至殺死植物。通過填空訓練,進而理解既能促進生長,又能抑制生長;既能促進發芽,又能抑制發芽;既能防止落花落果,又能疏花疏果。

【說教學設計特色及教學反思】

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改變,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探究過程、勤於動手和動腦,逐步培養學生蒐集和處理科學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批判性思維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是此節課的亮點。注重與現實生活的聯繫。使學生在現實生活的背景中學習生物學,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深入理解生物學的核心概念。注重科學研究的過程,而並非是只強調結果。而且設計的問題,環環緊密相扣,對學生思維起到很好的引導作用。認同生物學知識主要來自科學實驗,領會生物學實驗中材料選取、理化技術的使用、巧妙的設計以及對複雜的'結果進行理性分析的重要性。

通過分析這節課,也使我體會到:新理念下的生物課堂教學設計,激發了學生的學習動機,培養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了學生的創新意識,提高了學生的創新能力。重視將知識的獲取過程化,學生知識獲取的過程是一個科學研究過程,是提高學習能力的過程。運用新理念指導生物教學設計和教學過程,強調以學生爲中心,並非否定和忽略教師的主導作用.事實上,教師的責任不是減輕了,而是加重了,其主導作用更突出了。

本節課應用探究性學習,學習科學研究的方法和技能;通過探究培養科學態度、科學精神;通過探究形成科學觀點、科學的思維方式。縱觀整節課的教學設計,一是以問題討論爲主線,設計探究式生物教學,通過教師激發的一組組環環相扣的問題,使學生在探究問題的過程中,經歷了一次生物知識的“再發現” ,因而有利於培養學生獲取新知識的能力,蒐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由於本節教材內容中抽象概括的結論性知識比較多,加上課時的限制也不可能過多的展開,因此在教學活動的組織上就要多給學生“動”的自由。從課本的文字和圖表中讀取信息、學習用組織結構圖的形式表示過程,都是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應該掌握的基本的學習技能。通過對這些方法技能的訓練活動使學生“動”起來,也就成爲突破本節難點的一種方法,也是對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做出的有益的探索。

2023關於說課稿2

一、說教材

《貝多芬百年祭》是英國戲劇家蕭伯納在貝多芬逝世一百週年時寫的一篇祭文,課文選自《外國詩歌散文欣賞》的第六單元,單元主題是“準確把握人物精神”。

xx並沒有過多地描述爲我們所熟知的貝多芬坎坷的一生,只簡要提及他的雙耳失聰、終身未娶。本課內容重點是從他的精神品格與音樂創作的角度入手,分析他的偉大靈魂與不朽成就。

所以我在解讀課文時通過20世紀英美新批評派“文本細讀”的理論,抓住課文後半部分,即從音樂創作史的角度分析貝多芬音樂的深刻思想內涵,解讀貝多芬的深沉孤獨感,那種隱藏在貝多芬不羈個性後的人的孤獨感。

二、說學情

對大多數高二學生來說,文中諸多專業名詞可能不太好理解,而作者從音樂史角度評價貝多芬就更不易讀懂。所以我重點從寫人散文一般的閱讀規律方面引導他們探究,聽其言觀其行,對比中見特徵,探究人物性格特徵。相信學生在高一練習了一系列寫人記事散文閱讀和寫作,現在把握蕭伯納筆下貝多芬的人物精神應該沒有太多障礙。

三、說教學目標與重難點

xx是一篇寫人散文,因此我在設計教學目標時特別注意了閱讀目標與寫作目標的統一,讀寫不分離。

1.知識與能力

(1)瞭解蕭伯納筆下貝多芬的音樂特徵及性格特點,並認識兩者之間的關聯。

(2)體會寫人散文描寫手法的豐富與細緻生動,並借鑑這些寫人技巧。

2.過程與方法

(1)鉤玄提要,細讀文本,通過自主閱讀與分組合作,探究與領悟貝多芬其人其樂的特徵與價值。

(2)學會分析複雜句子,自覺關注xx的遣詞造句,豐富自己的語感圖式,提高語文意識。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感受貝多芬的奔放不羈與熱情狂野,準確把握人物精神。

(2)領悟貝多芬的深刻思想與深沉孤獨,思考人生。

基於以上教學目標,我將教學重點放在對內容的理解上,準確把握貝多芬的人物精神。訓練學生在文本閱讀中鉤玄提要,並通過長難句子的分析認識貝多芬的音樂與性格特點。

這節課的難點,我認爲,應該不是通常所說的領悟貝多芬的反抗精神,這一點顯而易見。按照我的理解,難點是領悟貝多芬的深刻思想與深沉孤獨,進而引導學生思考人生。

四、說教法學法

新課改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因此,在教學中學生是主體,教師主要起到引導作用,把發現、體驗、感悟、交流的權力還給學生。

利用學生的生活經驗與閱讀經驗,聯繫校本教材中的預習篇目,劉索拉《你別無選擇》的第十五章,集中寫森森在貝多芬音樂的陰影下苦心孤詣探索自己風格的那一章,創設情境。進入課文閱讀中充分調動學生搜尋並概括貝多芬的音樂特點與性格特點,在合作探究中準確把握人物精神,之後繼續小組討論,分析課文中的寫人技巧,並借鑑練習。

五、說教學過程

導入。情境教學能極大地激起學生的學習願望,促進學生主動、創造性地學習,所以我利用校本教材中的相關篇目,通過描寫音樂學院作曲系學生的生活和學習等內容激發學生的興趣,感受音樂殿堂的獨特魅力。

設置問題,引導閱讀。因爲同學們之前已經預習了課文,所以課堂上要求同學們根據我提的兩個問題,快速地重讀課文,回答以下兩個問題:(1)貝多芬的音樂作品呈現了怎樣的風格特徵?(2)貝多芬的人物性格。

這兩個問題是貫穿全文的,一些學生可能只關注課文的前半部分,所以回答得較片面,只找到音樂的奔騰澎湃、散亂無章與爲人的狂放不羈、固守道德。經過引導,最終添上音樂使人清醒與思想有深度這另一層意思。

這兩個問題的閱讀、思考、歸納、回答的時間大概是10分鐘~15分鐘。經過總結歸納,學生能認識到蕭伯納描述貝多芬的音樂其實是爲了襯托貝多芬的性格,寫音樂的不朽價值其實爲寫貝多芬人生的不朽價值。

這一共識達成後,我會引導學生在人物形象的比較中更深刻地領悟人物精神。

首先是課文中貝多芬與莫扎特形象的對比。莫扎特是穿緊腿褲的宮廷侍從,臣服於權貴,因而在道德問題上具有靈活性,說白了就是文過飾非,沒有原則;貝多芬固守道德,堅持正義,是激進的共和主義者,是務實求真的清教徒。這一對比一下子就強化了學生對貝多芬精神的認識,油然產生對貝多芬的敬佩感。

其次,聯繫校本教材,比較貝多芬與《你別無選擇》中森森的形象。因爲在課外閱讀中學生深深地被小說中的“陌生化”效果、黑色幽默風格所吸引,所以我在導入課文與深化閱讀這兩個環節都聯繫了校本。森森在小說中最典型的形象是執着於作曲,追求音樂的力度,在貝多芬交響樂的陰影下探索個人的風格。他的這種執着精神很容易被學生抓住,與貝多芬統一起來。

這裏面有個難點,貝多芬和森森在音樂創作之路上都積澱了深沉的孤獨感。貝多芬雖然得到了前輩藝術家的肯定,但並沒有被他們接納,或者說不屑於與他們共處,也沒有被百年後蕭伯納那個時代的人理解,文中蕭伯納有“今天的人們對貝多芬的.音樂困惑不解”。可作印證。被肯定而不被理解與尊重,這種深沉的孤獨在森森身上得到某種程度的體現。通過這兩個人物形象相同點的分析,引導學生達成這樣一種共識:思想的深刻性需要付出生活孤獨的代價,這就是所謂的曲高和寡而高處不勝寒吧。

在第一課時的最後,我選擇播放一首貝多芬的交響樂:第九“合唱”交響曲的第四樂章,大約5分鐘。這是學生所熟悉的旋律,《歡樂頌》的主旋律,表現了對人類團結友愛的期待。旋律愈是激昂歡快,就愈能感受到貝多芬人生的孤獨。本課作業即是寫一篇音樂欣賞文字,任選貝多芬的一首樂曲。當然,能夠從剛剛放的樂曲中聽出感悟、寫出感悟就最好。

這就是第一課時的主要內容,第二課時準備欣賞課文的寫人技巧並在練筆中借鑑這些技巧,將閱讀與寫作統一起來。

從語言方面引導學生暢談最直接的感受,那幺很多學生就會提到幽默而詼諧的語言風格,這樣可以使得人物性格描述得更形象。課文裏很多複雜而難解的句子是學生關注的重點,這些句子富有磅礴的氣勢和強烈的感染力。

同時,課文爲了突出貝多芬的人物精神,主要運用對比與襯托的手法。將莫扎特和貝多芬形成對比,突出貝多芬不受約束、堅守道德操守的可貴品質。還有襯托,用韓德爾和巴赫襯托貝多芬靈魂奔騰澎湃的可貴之處。

本節課的作業,是讓學生選擇課文中感受最深的一兩種寫人技巧,寫一篇人物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