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說課稿 > 製作電子小報說課

製作電子小報說課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73W 次

一、說教材:

製作電子小報說課

本節內容出自電子工業出版社出版的《計算機應用基礎》第四章第四節《製作電子小報》。《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是中等職業學校學生必修的一門公共基礎課。本課程的任務是:使學生掌握必備的計算機應用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培養學生應用計算機解決工作與生活中實際問題的能力;使學生初步具有應用計算機學習的能力,爲其職業生涯發展和終身學習奠定基礎。Word軟件就是本教材中重要的組成部分。本節課實際上是在學習Word文字處理軟件的後的一個綜合應用,也是對前面所學知識的一次小的檢驗。這一節不僅可以全面的反映出學生對於前面所學知識的掌握程度,而且更爲重要的是,給學生一個在掌握技術的基礎上的創作空間,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二、說教學目標

1 、知識目標:

A、熟練設置文檔的頁面格式;

B、熟練設置文檔的格式:字體、段落、邊框和底紋等。(格式設置包含的內容相當多,比如字體、段落、邊框和底紋、、分欄、首字下沉、文字方向等內容,由於時間的關係,這節課我們主要掌握字體、段落、邊框和底紋等的設置。)

C、熟練掌握插入圖片、藝術字、文本框、自選圖形、腳註和尾註的方法並且能對它們進行相應的編輯。

2、能力目標:

A、培養學生對WORD軟件的綜合應用能力。

B、培養學生從多渠道獲取信息、處理信息、應用信息和傳輸信息的能力。

3、情感目標:

A、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

B、培養學生的審美意識、組織能力和團隊協作精神。

三、說教學重點和難點:

四、說教法:

1.目標導學法:

充分發揮教學目標的導學功能,激發學生積極學習、探索和發現。

二、多媒體演示法:

多媒體教學具有直觀、形象、動態的特點,可以使抽象問題具體化,動態靜態事物,幫助學生從具體情況中感受和理解。在教學中,如果能使用多媒體,結合教學內容進行演示,學生往往會獲得強烈的感染效果,更容易引起學生對學習的興趣和關注。

3.任務驅動法:

讓學生積極完成任務,掌握知識,體驗成功的樂趣,提高學習熱情和探索精神。

[完]

五、說學法

1、觀察法:

學會全面地觀察,培養觀察能力。

2、探索合作法:

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蔘與,這是新課程的教學理念。因而,在教學中要根據教學內容的情況,對學生進行以交流與合作爲目的的能力訓練。

3、閱讀法:

在教師的指導下閱讀教材,自讀自悟,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六、教學媒體準備

七、說教學過程

1、導入新課

①不少同學都曾手捏彩色粉筆,繪製出一幅幅色彩斑斕、內容豐富的黑板報,爲校園生活增添了一道靚麗的風景線。那一塊塊黑板報不僅爲我們提供了一個傳播知識、交流情感的場所,而且成爲我們展示自己風采的天地。那麼利用我們本章所學的知識能否製作出一個圖文並茂的電子小報?

②欣賞作品

③討論:

我們看到的這些作品叫什麼?

你認爲這些作品是用什麼製作的?

這些作品中都包含哪些元素?

2、新課

①製作電子小報的流程

A.確定主題

電子小報的主題可以是環保、節水、節能減排、愛心互助、養生保健等,還可以是各個行業的產品生產、產品銷售及各個學習領域等,總之要確定小報的主題。

B.蒐集素材

主題確定後,就要蒐集與主題相關的素材。電子小報中用到的素材通常包括文字、圖片兩類。

C.版面佈局

小報的.素材收集好了以後,就要設計版面佈局,包括整體框架和報頭設計、欄目設計、頁面設置等。

D.小報製作

1、整體框架製作

包括紙張設置、版面安排

2、報頭和欄目的製作

報頭、標題、插入文本、插入圖片

3、整體調整

對各欄文字、圖片、文本框等進行協調,合理選擇顏色搭配等

②製作電子小報的步驟

我們以下面的板報爲例

(1)頁面設置:

紙張B5,頁邊距上、下3。54釐米,左右4。17釐米。

(2)版面佈局:

本例中版面的佈局使用文本框,包括報頭和3個欄目框

(3)添加內容:

A、文本框

選擇“插入”→“文本框”→“橫排”或“豎排”→命令

B、文字的輸入

C、藝術字

選擇“插入”→“圖片”→“藝術字”命令

D、圖片

選擇“插入”→“圖片”→“來自文件”命令或選擇“插入”→“圖片”→“剪貼畫”命令

(4)對整體佈局進行調整:

包括對各欄文字、圖片、文本框等進行協調,合理選擇顏色搭配等。

3、課堂練習:

利用我們所學知識和網絡資源,依照老師講解的範例,兩個人合作,製作一張美麗的電子板報。

提交作業:

4、教學評價

在計算機的教學中,更多的是培養學生操作能力,讓學生在輕鬆有趣的學習中,掌握知識點,培養自學能力。通過對學生作品的評價,指出作品中存在的問題和優秀之處,提高學生的綜合應用能力和創新精神。

5、課後作業

製作一份節約用水的電子小報。

八、教學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