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說課稿 > 社會發展的規律的優秀說課稿範文

社會發展的規律的優秀說課稿範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2W 次

作爲一名老師,時常要開展說課稿準備工作,說課稿有利於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於教研活動的開展。那要怎麼寫好說課稿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社會發展的規律的優秀說課稿範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社會發展的規律的優秀說課稿範文

  社會發展的規律的優秀說課稿1

我說課的課題是《社會發展的規律》今天我將從教材分析、教學目標、教學重點、難點、教法與學法分析、教學過程六方面對本框教學進行說明。

  一、教材分析,即本課的教學地位和作用

《社會發展的規律》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思想政治必修第4冊,《生活與哲學》第4單元第11課的第1框的內容。

本節課的這部分內容,是本單元的第一框,主要講授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的辯證關係原理、社會的基本矛盾、以及社會歷史發展的總趨勢。通過社會發展的總趨勢的學習,分析說明社會主義社會的發展是前進性與曲折性的統一。該框是學習好歷史唯物主義的基礎,對學生們正確認識人類社會發展以及下一框的學習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二、說教學目標(每個說1~2個)

按照新課標教學目標,結合着高二年級學生他們的認知結構及其心理特徵,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通過學習掌握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的辯證關係、社會生活在本質上是實踐的,以及社會發展的總趨勢。

2、能力目標:通過對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辯證關係的學習,初步形成用歷史唯物主義原理看待社會現象、分析和解決社會問題的能力。通過對社會基本矛盾原理的學習,初步形成正確認識社會發展的能力,

3、情感與價值觀的目標:通過學習讓學生能從社會存在出發理解社會意識,堅持思想領域的問題要到物質領域中去尋找根源,堅定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立場。並且讓學生能主動尊重社會發展規律的基礎上去實踐,爲社會歷史的發展和人類進步事業作出自己的貢獻。

  三、說教學的重、難點(各說2~3個)

本着高二新課程標準,在吃透教材基礎上,我確定了以下的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和難點在於如何使學生理解社會生活在本質上是實踐的,以及人類社會發展的基本矛盾和規律。對哲學上實踐的概念,社會的基本矛盾以及延伸出來的理論在理解上需要學生擁有較強的抽象思維能力,並且正確理解以上知識點對下一階段的學習以及樹立學生正確人生觀價值觀也很重要,因此我把它作爲本框的重點和難點。

爲了講清教材的重、難點,使學生能夠達到本節課設定的教學目標,我再從教法和學法上談談:

  四、說教法和學法

我們知道,根據新課改的要求、創新教育的精神和我們政治學科的特點,我確定本節課採用“啓發式”的教學指導思,引導學生積極思維,熱情參與,獨立自主地解決問題。我在採用講授法的基礎上準備配合運用情景設置,提問,集體討論,活動探究等教學方法,並結合運用我本人所擅長的多媒體道具,根據所創設的情境,誘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充分挖掘他們的知識潛能。

學法上,我貫徹的指導思想是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因而,我在教學過程中特別重視創造學生自主參與,合作交流的機會,真正實現學生從“學會”向“會學”轉變,這節課在指導學生的學習方法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方面主要採取以下方法:思考評價、分析歸納、自主探究、總結反思等。這些方法能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儘可能讓學生多動腦、多觀察、多思考、多交流、多分析讓學生在自己的思維的活躍中領會本節課的重點難點。

最後我具體來談談這一堂課的教學過程:

  五、說教學過程(重點說)

1、課題引入:我設計以提問哲學到底是什麼?的問題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我設計典型事例,通過學生討論,教師總結的形式,並得出其實哲學就在我們身邊。

2、講授新課:(35分鐘)通過教材第一目的講解,讓學生明白,生活和學習中有許多蘊涵哲學道理的故事,表明哲學並不神祕總結並過渡:生活也離不開哲學,哲學可以是我正確看待自然、人生、和社會的發展,從而指導人們正確的認識和改造世界。整個過程將伴隨着多媒體影像資料和生生對話討論以提高學生的積極性。

3、課堂反饋,知識遷移。

最後對本科課進行小結,鞏固重點難點,將本課的哲學知識遷移到與生活相關的例子,實現對知識的昇華以及學生的再次創新;可使學生更深刻地理解重點和難點,爲下一框學習做好準備。

4、板書設計我採用直觀板書的方法,對本課的知識網絡在多媒體上進行展示。儘可能的簡潔,清晰。使學生對知識框架一目瞭然,幫助學生構建本課的知識結構。

5、佈置作業我會留適當的自測題及教學案例讓同學們做課後練習和思考,檢驗學生對本課重點的掌握以及對難點的理解。並及時反饋。對學生在理解中仍有困難的知識點,我會在以後的教學中予以疏導。

以上是我對本節課的一些粗淺的認識和構想,因爲我本人到現在仍沒有更多的教學經驗,設計上仍有很多不足之處,我會在今後的工作中不斷完善和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也感謝各位老師的批評指正我的說課完畢,謝謝老師。

  社會發展的規律的優秀說課稿2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理解的基礎上識記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生產力和生產關係、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築的辯證關係。

(二)能力目標

1、通過對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辯證關係的學習,初步形成用歷史唯物主義原理看待社會現象、分析和解決社會問題的能力。

2、通過對基本矛盾原理的學習,初步形成正確認識社會發展的能力,對社會歷史的總趨勢有正確的認識。

3、運用生產力和生產關係、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築辯證關係原理,說明我國經濟體制改革和政治體制改革。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1、從社會存在出發理解社會意識,堅持思想領域的問題要到物質領域中去尋找根源,堅定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立場。

2、尊重社會發展規律,走社會歷史發展的必由之路,爲社會歷史的發展和人類的進步事業做出自己的貢獻。

  二、教學問題診斷分析

這個框題的內容極其抽象,因此,教師在上課的時候,要舉出與生活實際相結合的例子幫助學生理解。

  三、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社會生活在本質上是社會實踐;人類社會的基本矛盾及其發展規律教學難點:社會存在和社會意識的辯證關係;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築的辯證關係原理

  四、課時安排:

1課時

  五、課前預習作業

1、社會存在和社會意識的辯證關係

2、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築的辯證關係原理

  六、教學過程設計:

引入新課:困惑1:如何導入新課?

修改課件用網絡流行詞便於學生理解和接受對於紛繁複雜的社會生活及其歷史現象,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用不同的理論解讀,真是衆說紛紜,莫衷一是。利用課本86頁材料及設置的問題引導學生閱讀課本並回答問題。

學生:學生看書找答案。

教師敘述:要徹底地解決上述問題,首先要解決的問題是:社會現象的本質是什麼?世界儘管紛繁複雜,變化多樣,但歸納起來無非只有物質和精神(或思維和存在)兩大類現象。對於千變萬化的社會現象來說,社會現象中的物質和意識各是什麼呢?

講授新課:

  一、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

利用學案網絡熱詞的發展的材料,解讀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的關係

思考:

1、網絡熱詞與社會生活的關係?

2、網絡熱詞的更迭,說明了什麼哲學道理?

學生:看書、思考、歸納

板書或PPT:社會存在和社會意識的辯證關係的解析圖。

問題:既然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我們又該如何理解:先進的社會形態中還存在落後的社會意識?落後的社會存在也存在先進的社會意識?

學生:舉手回答

問題:你能否運用這一原理說明我們的現代化建設爲什麼要以科學發展觀爲指導?

學生:思考回答。

困惑2:社會意識具有相對獨立性包括在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二者關係中嗎?相對獨立性是社會意識的特點,是關係中的一點、

歸納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的關係

社會存才決定社會意識

社會意識具有相對獨立性

社會意識具有反作用

  二、實踐、生產方式、社會存在三者間的關係

問題:在紛繁複雜的社會生活現象中,其本質是以物質生產方式爲主要內容的在社會存在,爲什麼這樣說呢?

學生:舉手回答

因爲人們要進行各種各樣的社會活動,首先要解決的問題是衣食住行這個基本問題,而要解決這一問題就不得不進行物質資料的生產活動。人們在進行物質資料生產活動的過程中,生成現實的而不是觀念中的生產方式。所以說社會存在的最本質內容是物質資料的生產方式。物質資料的生產方式是人類社會存在和發展的基礎,它決定着社會的性質和麪貌,決定着社會形態的變革和更替。

  三、社會基本矛盾運動

馬克思說:手推磨產生的是封建主的社會,蒸汽磨產生的是工業資本家的社會。思考:這句話說明了什麼哲學道理?

學生閱讀課本P89頁,歸納生產力與生產關係的關係

敘述:我們把握了社會現象的本質,並不等於解開了社會歷史之謎。辯證唯物主義認爲,客觀事物是變化發展的,這種變化發展是有規律的,引起事物變化發展的原因在於事物內部的矛盾,矛盾是事物變化發展的源泉和動力。用上述基本觀點認識人類社會,可以看到,人類社會是變化發展的,這種變化發展是有規律的,社會發展的根本原因在於社會內部的矛盾。

問題:那麼,推動人類社會發展的矛盾是什麼?人類社會發展的規律又是什麼?

(一)生產關係一定要適合生產力狀況的規律

歸納:從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取代封建生產方式可以看出,在生產方式內部存在着的生產力和生產關係間的矛盾相互作用及其矛盾運動,表明了生產力和生產關係之間內在的本質的必然的聯繫,就是生產關係一定要適合生產力狀況的規律。板書:生產力和生產關係間的辯證關係原理

(二)上層建築一定要適應經濟基礎狀況的規律

敘述:要把握對社會整體面貌的變化發展,僅僅瞭解作爲社會本質的生產方式的運動變化是不夠的,不全面的。爲此,還須進一步揭示作爲經濟基礎的生產關係

怎樣決定政治制度、意識形態等方面的變化,即揭示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築的辯證關係和矛盾運動。

問題:那麼,什麼是經濟基礎?什麼是上層建築呢?二者間的關係又是怎樣的呢?

學生:閱讀課本第89頁—90也自主學習。

歸納:

1、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築的關係?

2、上層建築適應經濟基礎發展的規律?

板書: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築的含義及二者關係

  四、社會歷史發展的總趨勢及其實現途徑

學生閱讀課本第91頁虛框材料,思考:社會發展的基本趨勢是什麼?社會發展是通過什麼方式實現的?學生閱讀課本,自主學習與合作探究解決以上兩個問題。

板書:

社會歷史發展的總趨勢:社會的基本矛盾通過階級鬥爭和改革解決的。

課堂小結:總之,人類通過各種實踐活動不斷的'解決社會基本矛盾,從而推動社會歷史由低級向高級發展。歷史唯物主義科學地揭示了社會發展的這一奧祕,揭示了社會發展的總趨勢是前進的、上升的,發展的過程是曲折的。

展示:本節知識結構解析圖板書設計:

1、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

(1)舊的社會歷史論的侷限性。

(2)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

(3)社會意識的相對獨立性。

(4)社會生活在本質上是實踐的。

2、社會基本矛盾運動

(1)物質資料生產方式是社會存在的基礎。

(2)生產關係一定要適合社會力狀況的規律。

(3)上層建築一定要適合經濟基礎的狀況。

3、社會歷史發展的總趨勢

(1)社會歷史發展的總趨勢是前進的、上升的,發展的過程是曲折的。

(2)社會歷史發展的總趨勢的實現途徑。

目標檢測:

1、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本質體現,是全國人民團結奮鬥的共同思想基礎。我國之所以要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是因爲:

A、社會意識具有相對獨立性

B、社會生活在本質上是實踐的

C、社會歷史是由人們的思想意識決定的

D、先進的社會意識對社會發展起積極的推動作用

課外作業:

教學反思:新課改中強調面向學生、面向生活、面向實際。因此在講課中我設計了三條線:學生線、知識線、情景線。我在教學的過程中,有一點值得去思考:就是如何才能夠把複雜的知識講簡單。

  社會發展的規律的優秀說課稿3

  一、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理解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的辨證關係;生產關係一定要適合生產力狀況的規律,上層建築一定要適合經濟基礎狀況的規律;社會發展的總趨勢。

【能力目標】

1、通過對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辨證關係的學習,初步形成用歷史唯物主義原理看待社會現象、分析和解決社會問題的能力。

2、通過對社會基本矛盾原理的學習,初步形成正確認識社會發展的能力,對社會歷史發展的總趨勢有正確的認識。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1、從社會存在出發理解社會意識,堅持思想領域的問題要到物質領域中去尋找根源,堅定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立場。

2、尊重社會發展規律,走社會歷史發展的必由之路,爲社會歷史的發展和人類的進步事業做出自己的貢獻。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

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的辨證關係。

【難點】

社會基本矛盾運動。

  三、教學方法

案例分析法、小組討論法、多媒體教學法

  四、教學過程

環節一:課堂導入

教師用多媒體播放視頻電影片段《流浪地球》:“太陽、地球運動規律”,由大自然的運動是有規律的引出社會發展也是有規律的。講述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兩大部分,引入歷史唯物主義話題。指出馬克思主義哲學不僅在自然觀上是唯物的,在歷史觀上也是唯物的;人們在自然觀上很容易堅持唯物主義尋找到規律,但是在歷史觀上很容易陷入唯心主義的陷阱,尋找不到規律,從而導入新課,自然界、人類社會、人的思維運動都是有規律的,並且板書《社會發展的規律》。

環節二:新課講授

(一)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的辯證關係

1、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的含義

教師給學生三分鐘時間,自由閱讀教材,把握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的含義。同時教師用多媒體展示社會存在是指構成社會的一切存在,包括個體、社會組織、社會活動、各種財產等;社會意識是指大羣體特有的人類對世界和自身的態度和信念的總和。包括哲學、政治、經濟、法律、宗教、道德、藝術、科學、生態、宇航及日常生活等觀點。

2、二者的關係

教師先用多媒體出示案例一《計劃生育政策變遷》:計劃生育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項基本國策,即按人口政策有計劃的生育。1982年9月被定爲基本國策,同年12月寫入憲法。主要內容及目的是:提倡晚婚、晚育,少生、優生,從而有計劃地控制人口。計劃生育這一基本國策自制訂以來,對中國的人口問題和發展問題的積極作用不可忽視。到21世紀初,中國的計劃生育政策又做出了一些調整。由於20世紀80年代出生的第一批獨生子女已經到達適婚年齡,在許多地區,特別是經濟較爲發達的地區,計劃生育政策有一定程度的放鬆。

學生在觀看案例的時候思考我國生育政策爲什麼會不斷髮生變化,時間3分鐘。

學生觀看後回答,教師總結得出: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社會意識是對社會存在的反映。方法論上面要求我們從社會存在出發想問題、辦事情。

接着教師用多媒體出示案例二:在科技不夠發達的古時候,人們面對天體運動總是會出現一些惶恐,每當日食發生的時候,人們總會聯想到不吉利的事件會發生,於是惶惶不可終日;但隨着科學的發展,人們逐漸認識到這是天體運動的正常表現,之所以會發生日食現象是由於太陽、月亮、地球處於同一直線之上,於是人們走出家門欣賞這一美景。學生同桌間爲單位討論:針對同一事件人們之所以會有不同表現的原因。

學生討論後自由發言。

教師總結:社會意識對社會存在具有能動的反作用,正確的社會意識促進社會存在的發展,錯誤的社會意識阻礙社會存在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