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說課稿 > 關於語文說課稿彙編七篇大綱

關於語文說課稿彙編七篇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56W 次

作爲一名教師,通常會被要求編寫說課稿,藉助說課稿可以更好地提高教師理論素養和駕馭教材的能力。快來參考說課稿是怎麼寫的吧!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語文說課稿7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關於語文說課稿彙編七篇

語文說課稿 篇1

一、說教材:

《識字8》分成兩個部分:第一二行是“鳥”和“隹”旁組成的新字,與鳥類有關;第三四行是帶“月”旁的字,分別與月亮和肌肉有關。識字中還配有“鳥”“隹”“月”字旁的演變圖,以及詞語所指事物的具體形象圖。四組詞語連起來,是一篇適宜朗讀的韻文,讀起來琅琅上口。

二、說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4個生字“鴉、杜、雕、雁”,認識瞭解6種鳥。

2、認識新特殊偏旁“隹”,進一步瞭解象形字、形聲字的構字特點。

3、正確、流利朗讀詞串,能對帶“鳥”和“隹”字旁的字進行歸類,培養良好的讀書習慣。

4、激發學生學習漢字的興趣,提高識字能力,培養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思想感情。

說重點難點:區別“鳥、隹”兩個偏旁所表示的不同含義,識字、寫字。

三、說教法學法:

爲突破重難點,我主要採取的教學方法有:

1、情景教學法。

兒童是最富有情感的生命體。真實、鮮活的情境能拉近與兒童的距離,激活兒童的思維。所以,我努力創設一個學生入境的場,使學生積極愉快的投入到學習當中。

2、直觀教學法

根據低年級形象思維的特點,在教學中藉助課文插圖,多媒體課件等直觀教學手段,拉進學生的距離,更好的幫助學生理解詞語。

3、朗讀體驗法

朗讀時語文教學中最常用、最重要的訓練。本課的教學中,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讓學生在讀中想像,讀中培養學生的韻文語感。

學生的學習過程主要通過自主探究、合作學習完成。

四、說教學過程:

在教學過程中,除了重視識字、寫字外,我還注意抓實人文薰陶線和言語實踐線,力求在教學中突出語文學科的特點。本節課的教學主要有以下幾個環節:

(一)、激情導課:

同學們,鳥兒是我們人類親密的朋友,喜歡他們嗎?平時你都喜歡哪些鳥兒?爲什麼?這節課,我們一起走進識字8,和一羣可愛的鳥兒交朋友吧。(談話形式導入,自然引出課題)

(二)、看圖讀詞,學偏旁識字

爲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已有經驗,很快進入文本規定的情境,構建話題,形成閱讀期待。我努力創設了這樣一個情境:“今天有六位鳥朋友來我們課堂做客。瞧,他們來了!請打家瞧瞧,說說你認識哪些鳥兒?”

先借助插圖認識,再借助拼音準確讀出鳥兒的名字然後強調難讀的字音,去掉拼音自由練讀等達到看圖讀拼音學詞的目的。

(三)認識偏旁,瞭解演變。

首先讓學生比較兩行詞語,發現每一行的詞語中紅色的字有什麼小祕密?然後課件打出(帶有“鳥”字旁和“隹”字旁的字)自主提問:你腦海裏有什麼疑問啊?是啊,這些字寶寶同樣都表示鳥,爲什麼有的是“鳥”字旁,有的是“隹”字旁?共同探究:

邊說邊演示:看,這是一隻飛翔的鳥,古人很聰明,看到鳥就照着它的樣子畫下來,有嘴,有爪,特別是尾巴長長的,漸漸地鳥字就演變成了現在的“鳥”,它既是一個字,也可以作偏旁用,當它做作偏旁時,一般指長尾巴的飛禽。瞧,烏鴉,杜鵑,海鷗他們都有長長的尾巴,所以都帶有鳥字旁。

同樣是這隻飛翔的鳥,有的古人照着它畫成這個樣子,漸漸地隹字就演變成了現在的“隹”,。這就是我們今天認識的一個新偏旁朋友,他叫“隹”字旁,跟老師讀,你們看,他和哪個字很相似?(住)對,住字多一橫就是隹。

帶有“隹”字旁的字,一般指短尾巴的鳥。像大雁、麻雀、老鵰這些鳥兒尾巴較短,所以都帶有隹字旁。

比較發現、提出疑問、共同探究的學習方式很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學生在主動積極的學習中認識並區分清楚了“鳥”“隹”字旁。

(四)辨析字形,正確書寫。

在認識了這“隹”這個新偏旁後,順勢學習了帶有隹字旁的兩個生字寶寶“雕,雁”。首先引導學生看看有什麼好辦法記住他們?然後讓學生說說書寫時應注意的事項。教師範寫,學生描紅仿寫,很快就把這兩個難寫的字掌握了。在學習“雁”時,爲了幫助學生和同音字“燕”區分,我出示了一組詞語

鴻()傳情()尾服家()

泥融飛()子()過留聲大()

讓學生選擇填空,並講解了這兩個字在用法上的不同,即:雁與思念有關,燕與報春有關。

(五)資料補充,由詞及物,訓練說話。

爲了進一步瞭解這些鳥類,我提前讓學生蒐集資料瞭解到的鳥兒的特點,在課堂上充分展示:可以講喜歡的鳥兒的故事,可以說鳥兒的特點,也可以瞭解鳥兒的作用、精神等。在瞭解中抓好“人文薰陶”“言語實踐”,學習到鳥兒的精神品質。

語文說課稿 篇2

  一、把握教材特點

在《池塘邊的叫聲》這篇有趣的課文中,富有情趣的故事,美麗、靜謐的畫面,將學生自然帶入了美好的童話世界,在揣摩與思索着青蛙與小魚的一言一行中,他們彷彿也將自己幻化成了那隻天真、好奇的小魚或是那個樂於助人、善解人意的小青蛙,共同品位着友情的美好與可貴,感受着充滿世界的真、善、美。

富有情趣的故事,美麗、靜謐的畫面。將學生自然帶入了美好的童話世界,在揣摩與思索着青蛙與小魚的一言一行中,他們彷彿也將自己幻化成了那隻天真、好奇的小魚或是那個樂於助人、善解人意的小青蛙。小魚、青蛙的對話,富於童趣,極爲適宜孩子們練習分角色朗讀。所以我在教學預設中,安排了諸多分角色朗讀環節,形式也是多種多樣,如男女生分角色讀,教師學生配合讀等。並引導學生運用邊讀邊感悟的閱讀策略,進行個性化的閱讀活動,以青蛙和小魚的身份,進行角色體驗,爲學生創設了自主學習的情境,從語言表達中獲得情感體驗。

  二、確立教學目標

(一)在對本課進行具體分析和準確把握後,我們把教學目標分成三個層次:知識與技能目標、能力目標和道德情感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

我把知識與技能目標定爲初步認讀本課的15個生字,會正確書寫8個生字;通過指導,學生能夠理解課文內容,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能力目標

通過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學生的朗讀能力得到提高,具有初步的理解能力;通過想象小青蛙會給小魚講什麼故事這一環節,發散學生思維和進行創新能力的培養。

3、道德情感目標

通過閱讀課文,培養學生對朋友應當真誠,肯於幫助別人的美德。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目標設定後,明確了教學重點: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認識本課15個生字,會正確書寫8個生字。並將在分角色朗讀和表演中感悟小魚和青蛙間可貴的友情,懂得對朋友真誠,肯於幫助別人是做人的一種美德做爲教學難點在教學中予以突破。

  三、設計教學結構

這節課我預設了兩個課時,準備了課件、青蛙和小魚形字詞卡等教學輔助用品。現將第一課時的教學設計予以一些解說。

教學按“情景創設,引入新課--初讀課文,隨文識字--品讀課文,交流體會--運用課件,指導寫字--總結談話,啓發運用”這樣的結構進行教學。

(一)情景創設,引入新課

問題引入,吸引注意,用貼圖和多媒體圖片迅速引起學生興趣,學生馬上興致盎然地進入新課的學習。

(二)初讀課文,隨文識字

帶着問題讀文、圈生字、標自然段等教學手段都在訓練學生怎樣自主閱讀、自主學習。

隨文識字這部分我分三個層次進行教學。

首先,在學生自讀課文,老師範讀課文等環節後,學生已基本認識生字的基礎上,集中識字、詞。

第二層次,對多音字進行重點指導。利用字卡、多媒體課件教學手段,出示了兩個多音字:“背”“好”的字形、字音、句子,形象直觀的教學提高了學習效率,改善了學習效果。

第三層次,直接運用“好”字,不着痕跡地過渡到“好奇”上,運用“好奇”造句,指導語氣,並用“你好”來規範禮貌用語。這個環節實爲拓展練習,訓練了學生的思維。

語文說課稿 篇3

各位評委、各位老師:

上午好!我今天說課的題目是魯迅先生寫於1925年1月24日的《風箏》。

一、說教材 ——突現親情,把握重點難點

在對《風箏》進行文本解讀時,本套教科書副主編顧之川的一番話給了我很大的啓示。(出示)

親情是人類最美好的感情之一,家庭是一個人成長的搖籃。濃濃親情,動人心絃;天倫之樂,其樂融融。在溫馨與和美中有親情,在誤解和衝突中也有親情。《風箏》講述的就是這樣一個故事。

《風箏》是一篇思想內涵很深邃的,由於人生經歷、文學修養和時代的不同,不同的讀者對它的主題有着不同的解讀。教師對文本的解讀有他自己的理解,學生也有自己的解讀,教師應該肯定、尊重學生的理解。我覺得對本文主題的理解應注重現在的學生本身的認識能力和情感體驗,父母之愛、同學之情等等易於引起學生的共鳴,所以我們首先要抓住親情這一角度,找準文本與學生的契合點,引導學生去閱讀、去理解、去領悟。本文中“我”和弟弟之間少年時代的衝突和誤解,中年時代的自省和忘卻,可以突現出一種親情,“我”和弟弟有兩顆美麗的心靈:一個嚴於自責,懇求寬恕自己的過失;一個幼稚純真,全然忘卻別人的錯處。弟弟忘卻“我”的不好,這種寬以待人的作法,對現在的學生有較好的教育作用;“我”對自己的毫不留情的解剖,這種嚴以待己的作法對學生而言也未嘗不是一種教育。而兄弟間的親情是很值得我們探究與回味的。

在對親情理解之後,學生能較爲容易地體會出作者嚴於解剖自己的精神;由少年時衝突的出現我們也能夠認識到封建教育思想對兒童天性的扼殺;由中年時“我”不幸看了一本外國講論兒童的書可以啓發人們用科學來改變人們的思想。

這樣我們對這篇的`理解就不是隻從一個角度去解讀,而是用多角度、多層面地解讀。有利於學生探究性和創造性閱讀能力的培養。

由此,我對本文的知識能力目標、情感價值目標,教學重難點作出以下設計:

知識能力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朗讀爲語文教學的根本,不讀不爲語文)

2、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理解的主題。

情感價值目標:

1、在衝突與誤解中感悟親情。

2、結合自己的人生經驗,在閱讀中,明辨是非,追求真、善、美。

3、學習“我”的自我解剖的精神,培養高尚的道德情操,形成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

教學重點:訓練閱讀能力,概括內容;初步學習用勾畫點圈的方法進行閱讀。

教學難點:體會蘊含於字裏行間的濃濃親情;借鑑本文在矛盾衝突中鋪設親情的寫法。

二、說教法——結合學生,優選教學方法

我一直覺得文本是我們從事教學時的根本,一切應以文本爲基礎,多媒體等的運用只是教學的輔助手段,因此應該指導學生在反覆閱讀中體味作者的情感變化,同時,應該認識到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爲,教師可以利用閱讀期待、反思等環節,拓展思維空間,提高閱讀效率。

我們應該還原魯迅作爲一位真實的有血有肉的人的一面,他有金剛怒目的一面,也有充滿柔情的一面;有批判他人的一面,更有解剖、批判自身的一面。所以我覺得應該以《風箏》這一文本爲依據,挖掘魯迅作爲普通人的一面。

這篇的寫作年代離現在的學生較爲久遠,但親人之間的衝突、矛盾及寬恕、諒解等等是學生在日常生活中都會遇到的,對此學生是能夠有所體悟的,因此可以讓學生依據自身的認識能力對文本進行理解與感悟。

我們的語文教育應特別需要提倡師生之間的平等對話,甚至於教師應該“降位”思考,從學生的角度去思考問題,而不能將教師對文本的體驗、感悟移植給學生,應該以人爲本,以文本爲基礎,尊重和珍視學生獨特的情感體驗和有創意的理解。在此基礎上,老師加以提升與深化。

在閱讀過程中,教師是活動的參與者、組織者、引導者,是學生閱讀的促進者。

在學生對文本進行充分預習的情況下(早朝讀、課外),我準備用一課時完成本課的教學。(是白話文;故事較爲簡單清晰;反覆閱讀,多角度有創意地理解課文,進行探究性學習)。

三、說學法——信任學生,注重學法傳授

新課程提倡學生運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我覺得這一切的前提是教師要充分信任學生,相信學生的閱讀能力、認識能力、質疑能力。教師應適時點拔,激發學生閱讀、探究的興趣。

《風箏》一文屬早期白話文,某些字、詞、句子的表達方式可能較爲生澀難懂,本身立意豐富而深邃,這些可能是學生學習過程中的障礙。但我們應該“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因此在預習階段給學生相應的指導,有利於學生的探究閱讀。我提出了以下預習要求:

1、反覆讀課文,藉助文下注釋和工具書解決生字詞。

2、圈點勾畫文中不理解的詞、句子。

3、提倡多角度、有創意地閱讀,抓住關鍵語句,提出有價值的問題。

4、結合自身體驗,理解人物形象。

四、說程序——重視能力,優化教學程序

在教學過程中,我們要重視學生能力的培養,我是這樣設計本課的教學程序的。

(一)導入課文:家庭生活中你有沒有被誤解、受委曲的事,說出來聽一聽。(“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

(二)探究閱讀:用圈點勾畫的方法自由朗讀,提出你認爲有價值的問題,並自行解決。

預期問題:

1.“那裏”、“他”、“發見”等不規範用字。

2.開頭部分“驚異和悲哀”的是什麼?

3.開頭與結尾部分的景物描寫的作用是什麼?

4.“我”的心是否得到解脫?

(三)品讀感悟:朗讀課文的重點章節,體會作者如何在衝突中顯現親情,展示“我”和弟弟兩個人物形象。(“欣賞文學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初步領悟作品的內涵,從中獲得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有益啓示。”)探究“精神虐殺”的根本原因。(不覺醒、封建倫理道德觀念。“對作品的思想感情的傾向,能聯繫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評價。”)

(四)情感體驗:瞭解了兄弟二人的行爲和內心情感後,你想對“我”或弟弟說些什麼呢?(“對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說出自己的體驗。”)

(老師範例:對兄長,我想說,你是那麼嚴厲地自責,反省自己,我分明看到了你的美德。

學生的發言從兄長的善良、嚴於反省,小弟的怯弱、純真寬容,兄弟間的手足情深。)

(五)生活鏈接:以後的生活中,親人和朋友之間難免會發生誤解和衝突,該如何處理呢?(鼓勵學生暢所欲言,對學生的理解要有正確的引導。)

(六)作業:

課外延伸,“弟弟”是否真的忘了兒童時的那件事?(還有回味的餘地。)

〔教學小結〕

《風箏》是學生進入初中後第一次接觸魯迅的,理解上有一定的難度,蘊含極爲豐富,在整體感知的基礎上,以其中的一點(親情)爲主,探究一個局部性問題,進而理解全文;在指導學生探究時,引導學生多角度有創意的閱讀,激發學生個性化閱讀時的獨特感受。很可能學完以後學生仍有很多不太懂的地方,還有很多不能體悟之處,但這應該是我們所需要的,只有這樣,才能激發學生探究性閱讀和創造性閱讀的激情,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附:板書設計

風 箏

“我”——————————弟弟

少年

中年

語文說課稿 篇4

一、說教材。

《自己去吧》是小學語文一年級上冊第四單元中的一篇童話故事。課文通過小猴、小鴨、小鷹學本領的經歷告訴孩子們從小要學會自立自強。我在設計這節課時,提倡尊重學生的獨特感受,把讀書和思考的權利交給學生,讓學生參與到課堂學習中來,儘量讓學生在寬鬆愉快的學習環境中感受到學習語文的樂趣。

本課的教學目標:

1.鞏固“自.己.吧.要.吃.多.這.樣呢.字.去”;會寫“子.去.果”。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課文.3.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教育學生從小要樹立自力.自強的思想,不依賴父母。

教學重點:

會讀.寫“子.去.果”2.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 從讀中領悟出小猴.小鴨和小鷹的媽媽爲什麼要讓孩子自己去學會生活的本領..

二、說學生 我們一年級的學生,由於前面已學過了拼音,這又是第二課時教學。他們基本上能流利地把課文讀出來。

三、說教法、學法。

(一)讀中品味,理解感悟。 我在設計教學策略時,以讀爲本,讓學生通過各種形式的讀(自讀、指名讀、合作讀、分角色讀、選讀)體味課文語言,感受小鴨、小猴和小鷹不依賴父母,自己學會生活本領的決心和毅力。在讀中對學生進行思維訓練。啓發學生提問題,回答問題,培養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學生在讀中品味,理解感悟,受到情感薰陶。

(二)創設情境,合作交流。 我在課文中設計了展示學生自我的平臺,通過“我會認”“我會讀”“我會說”“我會寫”“聯繫實際想一想”的情境創設,使孩子們入情入境,激發學生自主學習,自我展現的願望。並在學生感悟課文後配上動作讀課文。展示自己對課文的感悟。這些環節充分體現了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張揚了學生的個性,培植了創新的幼芽!

(三)拓展延伸,培養想象。在拓展活動中,我結合本文特點,讓學生插上想象的翅膀和自由表達的空間。如小鴨子學會游泳後會說些什麼?這樣設計,可以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又訓練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在感悟全文後,我又讓學生說說其他小動物它們都會什麼本領,是怎麼學會的。並模仿課文續編故事。最後,又讓學生聯繫實際講述自己最近學會的一件事。促進學生樹立自立自強的思想,美化學生的心靈。

四、說教學過程。

(一)我會認--------複習鞏固生字.1學生拿出生字卡片,小組內互相認讀.2.師生做識字遊戲.

(二.)我會讀----------朗讀課文,感悟道理.1.學生讀課文,要求讀準音,讀通順.2貼字卡 3.師生接龍讀課文.4.小組讀.------要求讀出感情.

(三).我會說―――說話順練1.同學們,在我們的周圍有許多小動物也通過自己的努力學會了生活的本領.你們想知道他們是怎樣學到本領的嗎?2.讓學生想一想,議一議,說一說四.我會寫.-------識記生字,指導書寫.1.出示生字----果 子 去2.讓學生拼一拼,說說你是怎樣記住生字的?給生字組詞.3.引導學生觀察生字的筆順,用手描一描.4.學生觀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師指導書寫五.聯繫實際,佈置作業.1說說你這節課學到了什麼?2想一想,你在生活中學會了什麼本領?是怎樣學的?課後說給小夥伴聽聽.

語文說課稿 篇5

  一、把握整體,說教材:

《雨衣雨鞋雨傘》是全日制培智學校語文實驗教材第三冊第二單元的一篇看圖學詞學句中的一篇課文。全文共有四幅圖,前三幅畫的是雨衣雨鞋雨傘,主要是讓學生認識這些雨具;第四幅圖畫的是一羣小學生冒着風雨去上學,表現了小學生不怕風雨,熱愛學習的精神。本課有三個一類生字:衣、鞋、傘。課中有兩句話:第一句寫下得很大;第二句一羣小學生是怎樣冒着風雨去上學的,集中反映了第四圖的內容,便於學生圖文對照,理解句子。根據我班重度殘疾學生較多的情況,我把本課安排爲四個課時,第一課時學習第一個生字:衣及其連詞“雨衣”;第二課時學習第二個生字:鞋和詞語“雨鞋”;第三課時學習生字“傘”和詞語“雨傘”;最後一個課時學習兩個句子。本節課是第三課時的教學。

  二、依據教材和學生,確定教學目標和重難點。

觀察畫面,看懂圖意。通過看圖認識雨傘,知道雨天如何撐傘,把培養學生生活技能作爲課堂教學的一個重要目標。學會新詞“雨傘”,掌握生字“傘”的音、形、義。補償學生在聽、說、讀、觀察、理解等認知缺陷。教育學生不怕風雨,不怕困難,熱愛學習。

教學重點 :掌握生字“傘”的音、形。

在課時的教學設計上,我根據課型特點和學生實際情況,注重引導學會學習,讓學生有更多的機會處於活動的中心地位,教師只給予點撥指導,並在教學過程中充分發揮學生的聽、說、讀、寫的能力。我主要是針對以下幾方面進行教學設計的。

1、堅持樂學,激發興趣。

俗話說得好: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成功的良好開端。因此,激發學生學習熱情和興趣是非常重要的。根據低年級學生活潑好動的性格特徵,本節課中,我儘量做到多讓學生動腦、動口、動手,提高活動頻率。比方,讓學生貼詞卡,做遊戲等,這樣的活動極大地激發了學生學習興趣。

2、把握層次,面向全體。

所謂的分層教學,就是教師以學生客觀存在差異爲前提,在區別制定教學目標,設計教學內容,控制教學進度,變換教學手段,確立評估方法,從而儘可能讓每一位學生在最適合自己的學習環境中求得發展。教學要求面向全體,因材施教和重視學生之間的差異。

爲了讓每個學生在原有基礎上儘可能得到發展。本節課我進行分層教學。

主要有以下幾點:

(1)學生分層、

(2)目標分層、

(3)提問分層、

(4)作業分層。

例如:本節課在學生分層中,我把全班學生從好到差分爲3個層次,並要求輕度殘生幫助特重度殘生。這樣既發揮了輕度殘生的聰明才智,又解決重殘生的學習困難,調動了全班同學的學習積極性。又如,在寫字這個環節,我讓輕度生,在田字格上寫,讓重度生在田字格里的空心字描字,讓特重度生能認字即可。

 三、藉助課件,突破重難點。

本節課“雨傘”的認識,既是重點又是難點。整節課的教學基本上是藉助課件完成教學的,讓學生先觀看課件,“雨衣”和“雨鞋”這兩個詞語,接着,讓學生聽下雨聲,把學生引入穿雨衣、穿雨鞋、打雨傘的情景中,進而引入本課教學內容-----“雨傘”。接下來,出示多種“傘”,讓學生學習如何撐傘,使學生的生活技能在語文課堂上得到學習,實現學科內容的互相滲透和整合,接着,又讓學生學習“傘”字的讀音,這個字的結構,指導書寫,這些環節,都是藉助課件和網絡進行教學的。藉助課件,引導學生回憶生活喚起學生的已有感知,在已有的“舊知”基礎上學習,學生對學習內容有興趣,學起來也輕鬆能有愉悅的身心在課堂上學習。它改變了傳統教學模式“要我學”的做法,成了真正的“我要學”。在觀看課件後學,學生印象深,理解透徹,教師也不必花費大量力氣講解,恰到好處地解決教學難點。

語文說課稿 篇6

一、教材分析

《春》是七年級語文上冊第三單元的第一篇閱讀課文。前兩個單元分別是教會學生感悟人生、珍愛生命,而本單元則是帶領學生走進大自然,領略自然風光。單元中的每篇課文無一不向我們展現了色彩斑斕的大自然,學習這幾篇課文既是提高聽、說、讀、寫能力的重要途徑,又是一次美的巡禮;從中既可得到語文的滋養,又可受到美的薰陶。

《春》是一篇詩意盎然的寫景抒情散文。春,本來是自然界的一個季節概念,本文卻賦予它以感情和生命,作者朱自清先生抓住春天的主要特徵,用詩的筆調,描繪了春回大地,萬物復甦,生機勃發,草木花卉競相爭榮的景象。抒寫出熱愛春天,憧憬未來的欣喜之情。這是一首抒情詩,一幅風景畫,更是一曲春的讚歌。

二、學情分析

春天是學生熟悉而喜愛的季節,他們都有切身的體驗和感受。這篇文章語言口語化,平易好懂,節奏明快,形象生動,極富表現力,容易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三、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

(一)體會本文融情於景,情景交融的表現手法,培養語言表達能力。

(二)培養朗誦能力,背誦這篇文章。

過程與方法目標:

培養學生對語言的感悟能力,品味文章的畫面美,領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培養學生觀察自然、感悟自然的能力和熱愛自然的情感。

四、教學重難點

培養學生對語言的感悟能力,通過語言感悟春天的美麗。

五、教學理念

(一)強調學生自我的閱讀體驗。《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要“加大語文閱讀量和口語交際環節,重視培養語感。”還強調“要加強朗讀,重視閱讀感受和體驗。”“學會運用多種閱讀方法”。因此,在教學中我將指導學生用多種方式去“讀”,在“讀”中感悟文章的思想情感和人文內涵。

(二)聯繫現實生活。充分調動學生在生活中所見、所聞、所感、所悟來閱讀本文,並思考爲什麼面對同樣的景物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感受。體現新課程的“大語文觀”,讓學生在生活中去發現語文,在生活中學習語文。

(三)重視互動合作。《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要“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要求“能主動進行探究性學習,在實踐中學習、運用語文。”“對課文的內容和表達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問,並能運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討疑難問題。”因此,在教學中要重視生生之間、師生之間平等、融洽交流討論的互動合作,引導學生在互動合作中自主構建探究問題、發現解決問題途徑的閱讀方式,並逐步學得合作技能。

六、教學方法

(一)情景教學法。利用多媒體營造出自然、美麗、溫馨的春天,給學生創設一個輕鬆、愉悅的學習氛圍。

(二)朗讀教學法。“書讀百遍,其義自見”,一篇好文章是讀出來的,因此,將各種方式的讀貫穿於整個課堂,讓學生在讀中學,學中悟。

(三)探究討論教學法。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在討論中分析、感受作者的寫作成功之法。

七、學法指導

採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在自主評價老師範讀的過程中,學會如何朗讀抒情散文,體會春的優美意境;在分小組合作探究理解課文內容的過程中,獲得研讀、精讀、品讀的學習方法,品味文中傳神的語句。

語文說課稿 篇7

【摘 要】智障兒童存在語言缺陷,爲了補償這一缺陷,語言訓練成爲生活語文課的一個重要內容。《西紅柿》是本人根據我校中級一班學生特點,結合生活實際自編的教材。編寫目的就是讓學生在瞭解西紅柿顏色、形狀的特點基礎上練習說話。由於智障兒童的特殊性,課堂教學必須採用各種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西紅柿》一課我採用了實物教學法、塗色感知法、分層教學法和多種形式的說話練習,讓學生參與到整個課堂教學中,真正成爲學習的主人。通過本節課,使每個學生語言能力都在原有基礎上得到鍛鍊提高,並從中得到快樂的體驗,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本說課稿對整個課堂教學設計作了全面的闡述,說明了怎幺教,還結合學生實際說明了爲什幺這幺教。

【關鍵詞】培智;生活語文;自編教材;西紅柿;說課稿

  1 說教材

《西紅柿》是我根據中級一班學生的智力發展水平,認知能力,語言表達特點,結合生活實際自編的生活語文教材。課文主要是從顏色、形狀等方面特點描寫了西紅柿的樣子。編寫意圖是讓學生在認識

西紅柿特點的基礎上練習說話。

  2 說學情

中級一班共有8名智障兒童,輕度3名,中度5名。他們記憶能力比正常兒童差,感知覺緩慢,抽象思維能力薄弱。在語言表達方面,輕度同學有一定的表達能力,能表達清楚自己的意願,但缺乏簡單的具體描述能力。中度同學中有一名能說簡單的詞語,但表達不清楚。其他同學能清楚地說出詞語,但說完整句子能力差。根據以上情況我把他們分成A、B、C三組,分層教學。

  3 說教學目標

根據本文的編寫意圖和中級一班學生特點,確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爲:

3.1 知識與能力目標

A組同學:能夠說出西紅柿的顏色、形狀,根據這些特點簡單描述西紅柿的樣子。

B組同學:能夠說出西紅柿的顏色、形狀,用“西紅柿是————(顏色或形狀)。”的句式說完整話。

C組同學:在老師的幫助下說出西紅柿的顏色、形狀。

3.2 過程與方法目標

採用實物、圖片、朗讀等方法,讓學生通過看、摸、嘗、塗、說的過程完成本課的學習。

3.3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體驗到學習的樂趣和成就感,激發學生語言表達的願望。

  4 說教學重、難點

根據教學目標,本節課的重點是說完整句子。難點是熟練地說完整句子。

  5 說教學方法

5.1 實物教學法。通過實物演示,直觀形象,學生更容易接受,同時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親自看、摸、嘗、說,調動多個感官參與體驗,加深印象。

5.2 塗色感知法。智障兒童感知覺緩慢,通過塗顏色的過程可以慢慢去感知西紅柿形狀和紅色這個色彩,強化記憶。

5.3 分層教學方法。智障兒童程度不同,不同層次不同要求,使每個學生在原有基礎上都有進步,都能感受到成功的快樂,增強學習的自信心。

5.4 多種形式朗讀、說話法。智障兒童有語言缺陷,因此說話訓練是生活語文課的一個重要內容。爲了激發學習興趣,使學生能夠快樂學習,我設計了多種形式的朗讀、說話練習,使學生在興趣學習中語言缺陷得到補償。

  6 說教學準備

洗乾淨的大西紅柿、畫着西紅柿圖案的卡片、紅蠟筆、兩個詞語卡片(紅紅的、圓圓的)

  7 說教學過程

7.1 導入(2分鐘)

爲了使學生感到親切、自然、易接受,設計了與他們日常生活緊密聯繫的導語:“同學們,你們都吃過什幺菜呀?”“今天老師也給你們帶來了一種蔬菜,看看這是什幺?”由學生熟知的事物引入,輕鬆自然、親切,同時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7.2 新授

第一個環節:認識實物西紅柿。(8分鐘)

因爲智障兒童抽象思維能力薄弱,直觀形象思維尚可,因此採用實物教學。讓學生看一看、摸一摸、嘗一嘗,親自去感知。然後在教師的引導幫助下說出西紅柿的顏色、形狀。並且把課前準備好的詞語卡片隨機貼在黑板上,採用各種形式讀,強化記憶。

第二個環節:給卡片上的西紅柿塗紅色。(4分鐘)

這個環節設計的目的:一是轉換一下學習方式,避免單調、疲勞、失去學習興趣。二是在學生塗顏色的過程中慢慢感知西紅柿的形狀和紅色這個色彩。塗好的同學在教師的幫助下把卡片貼在黑板上進行展示,讓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快樂。

第三個環節:練習說完整句子。(20.5分鐘)

這個環節是本節課的重難點。爲了突破重難點,我設計了趣味性、多樣性的說話練習。

7.2.1教師示範。參照板書對西紅柿的樣子進行整體描述,給學生整體的感知。

7.2.2 師生接龍。教師說西紅柿是,學生說紅紅的。教師說西紅柿是,學生說圓圓的。師生再調換過來說。這種形式可以增加趣味性,學生在快樂中語言得到鍛鍊。

7.2.3 自由練習。在師生接龍的基礎上,把時間完全交給學生,讓學生自主練習說話。教師隨機走動,發現問題及時幫助。

7.2.4 分組合作互補練習。把學生分成兩組,每組成員程度不同。輪流說,互相學習,互相幫助,互相提高。

7.2.5 個人展示。讓每個學生都展示一下,程度好的同學可以自由發揮,說得更具體些;程度差的同學可以說詞語。教師都要給予肯定表揚,培養他們的自信心,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

7.3 總結(0.5分鐘)

我設計了鼓勵性的總結語:這堂課同學們不但知道了西紅柿的樣子,還學會了用西紅柿說話,你們真聰明!下課後你們還可以繼續練習說。這樣的總結語既是對學生學習興趣的激勵,又可以把學習興趣延伸到課外。

  8 說板書設計

板書融在教學過程中,圖片和文字相結合,增加了直觀形象性和趣味性。課題西紅柿寫在中間,周圍是學生完成的塗顏色的作品。右邊是教學中隨機粘貼的詞語卡片。這樣的板書既直觀形象,有簡潔明瞭。既是教學內容的概括,有突出了重難點,是整個課堂教學的濃縮。

  參考文獻:

[1] 南靖縣特殊教育學校蔡文婷《培智低年級語文的說課基本內容》。

[2] 《認識蔬菜》說課稿

[3] 認識水果說課稿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