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說課稿 > 《秋興八首(其一)》說課稿範文大綱

《秋興八首(其一)》說課稿範文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9W 次

作爲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時常需要編寫說課稿,編寫說課稿助於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那麼問題來了,說課稿應該怎麼寫?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秋興八首(其一)》說課稿範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秋興八首(其一)》說課稿範文

  《秋興其一》說課稿1

【教學目標

1、賞析情景交融的藝術特點。

2、感受詩人深沉的苦痛與憂思。

【教學重難點】

1、體會詩歌中的意象爲本文奠定了怎樣的基調。

2、賞析情景交融的藝術特點。

【教學步驟】

一、導入新課

公元759年,杜甫爲避“安史之亂”,攜妻兒由陝西入四川,寓居成都,依靠四川節度使嚴武等親友的接濟維持生活。765年四月,嚴武病逝,杜甫失去依憑,於是離開成都,經重慶等地到了夔州(今四川奉節),住了兩年左右的時間。《秋興》既是他旅居夔州時寫下的一組詩,共有八首,“玉露凋傷楓樹林”是其中的第一首。

二、賞析課文

1、這首詩中描寫了哪些景物?表達了怎樣的感情?

首聯以秋風起興,以楓葉凋零、秋氣蕭森,寄寓老大傷悲、悽苦落寞的情懷。頷聯緊承首聯“巫山巫峽氣蕭森”語意,進而描繪望中的巫峽景象和殷森氣憤:駭浪滔天,似暗寓了時局的動盪不安和心潮的翻卷不息;陰雲匝地,又象徵着國家命運的光景暗淡和作者心情的陰沉鬱悶。頸聯傾訴思鄉衷曲,以“叢菊兩開”、“孤舟一系”的圖景,現出思鄉之情的深沉濃烈和欲歸不得的無奈與悽傷。尾聯在一畝的秋風裏,一片搗衣聲的環境、氣氛,含茹遊子無家可歸之惆悵淒涼,緊承上文之“故園心”,又暗釦題目,綰結全詩。

此詩以描繪秋景爲外在的行文線索,以抒發悲愁之情作爲連通各聯的內在聯絡,以情感的起伏流轉,貫穿次第展開的各組景物,形神教誨,渾然一體。

2、結合上一個問題,總結一下這首詩情景交融的特點

全詩自始至終,情景兩首互爲依託、互相生髮,融會一體,密不可分。如首聯,楓樹爲秋露侵蝕傷殘的景象,感發或者說是寄寓了作者在垂暮之年依然遭受悽風苦雨吹打得老大傷悲;而充塞於巫山巫峽的蕭森秋氣,則似乎是充溢於詩人心頭的鬱悶的象徵或形象展示。又如頷聯描繪江間波浪、塞上風雲,作者既生動的表現出他們“兼天涌”,“接地陰”的外貌特徵,又有意的強調了其動盪不安和陰晦不明,及詩人自身的驚魂不定和憂思不散。再如頸聯書寫思鄉之情,同樣是藉託“叢菊兩開”“孤舟一系”的圖景來生動的顯現令人唏噓悱惻的“故園心”。即便是最後兩句,貌似純粹寫景,實則蒼涼的暮色秋聲,使人隱約感受到彷彿就是詩人陰沉蒼涼的心情。整首詩既因物感興,使情思有所附麗;又因即景寄懷,使景物有了生命。情因景生,景因情而活,情因景而顯,景因情而深。真正達到了情景交融的境界。

3、其他藝術特色

杜甫十分注重詩歌語言的錘鍊,曾表示過“語不驚人死不休”的意願。他後期所寫的一些詩作,往往詞句平易而意象新警,語法奇異而內蘊豐厚,語言精純圓熟,已臻出神入化之境。拿這首詩來說,頷聯中的“兼”“接”二字,即極爲練達而傳神。尾聯在“白帝城高”之後綴以“急暮砧”,出人意表,卻有着含蘊無窮的深長餘韻。最爲傑出的是頸聯之遣詞造句。上句之“兩開”,既前應“叢菊”,表明客居夔州已兩度春秋;有下啓“淚”字,暗示兩年之中時時都向東歸故園,然而新院始終無法實現,每見菊花開綻就潸然落淚。如將“他日”解作“將來”,則更有歸鄉後痛定思痛,爲今日之流離失所傷心再三的意味。與李商隱《夜雨寄北》“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旨歸相同。

下句之“一系”同樣語意雙關。此二字既上承故園的思念之心一直牽繫於此岸邊孤舟,希望有一天能揚帆啓航,順流東下。不僅如此,上、下兩句還互文見義:“叢菊兩開”謂花開有時,“孤舟一系”傷歸鄉無期;“兩開”見出時光流走,“一系”見出人跡淹留;“他日淚”是果,“故園心”是因……兩句詩詞語平易而涵蘊豐厚,句法奇異而旨意錯綜。對偶工穩而文氣流蕩,筆墨老成,爐火純青。

三、小結主題這是一篇隨物興感、即景寄懷之作。詩人由深秋的衰殘景象和陰沉氣氛感發情懷,書寫了因戰亂而常年流落他鄉、不能東歸中原的悲哀和對干戈不息、國家前途未卜的擔憂。自宋玉在《九辨》中感嘆“悲哉!秋之爲氣也”以來,悲秋成爲古代詩歌中常見的主旨,劉禹錫詩韻“自古逢秋悲寂寥”。但杜甫此詩,不但悲自然之秋,更是悲人生之秋和國運衰落之秋,充溢着蒼涼的身世之感和家國之秋,含意較一般的悲秋之作遠爲深厚。

  《秋興其一》說課稿2

《秋興八首(其一)》原文

玉露凋傷楓樹林,巫山巫峽氣蕭森。

江間波浪兼天涌,塞上風雲接地陰。

叢菊兩開他日淚,孤舟一系故園心。

寒衣處處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下面我將從以下四個方面進行我的說課

第一、說教材,其中主要從教材分析、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難點進行闡述;

第二、說教法和學法;

第三、說教學過程;

第四、說教學反思。

第一部分:說教材

一、教材分析

教材版本:人教版高一必修三。

課文章節:第二單元第五課《杜甫詩三首》的第一首詩歌。

課文背景:這首詩在以前的中學教材中從未選過,這樣一首全新的詩歌在教學中承載起新課改的任務與要求。《秋興八首(其一)》對學生來說是全新的,對於很多教師來說也是全新的。在各類文學體裁中,詩歌是最難鑑賞的,尤其是靠情感化意象取勝的詩歌,而《秋興八首(其一)》就是其中的典範之作,且鑑賞這類的古典詩詞又是歷年來的高考熱點。

二、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目標:理解詩歌借景抒情的表現手法,同時學會從借景抒情的角度去鑑賞詩歌。

2、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從杜甫的愛國愛民情懷中汲取一點精神養料,體會詩人深沉的感情。

3、過程與方法:通過朗讀、意象來掌握借景抒情的寫法。

三、教學重難點

1、重點:感受詩之美,領悟詩之情,學習詩之法。

2、難點:感受詩人深沉的痛苦和憂思。

3、教學課時設計:一課時

第二部分:教法和學法

一、教法

(1)朗讀討論法

(2)提問點撥法

(3)自主探究法

二、學法

(1)探究式學習法:提出問題,讓學生帶着問題多讀獲得感性認識的同時,教師層層深入,啓發學生積極思維,主動探索知識,培養學生思維想象的綜合能力。

(2)反饋補救法:自主探究中,注意觀察學生對學習的反饋情況,及時引導學生真正走入詩歌的意境。

第三部分:教學過程

一、導入詩歌(作者及其創作背景導入)

利用多媒體教學,播放關於杜甫的動畫短片(四分鐘),讓學生自己全面的瞭解杜甫的生活背景和此詩的創作背景。古人說:“頌其詩,讀其書,不知其爲人,可乎。”那肯定是不行的,這一導入的設置不但是爲了激發學生鑑賞這首詩歌的興趣,更是爲了讓學生“知人論世”,幫助學生更好的領會詩歌的詩意,體會感情。

二、讀聽結合,整體感知

(詩歌是精煉的`語言,一句話乃至一個字裏面都蘊藏着豐富的旨趣,只有反覆的誦讀才能品出其中的韻味。據此,我設置了“三讀”這個環節來讓學生整體感知這首詩歌,)

1、聽範讀,學生默讀。此教學設計目的在於進行誦讀指導,讓學生注意詩歌的字音、節奏、節拍、韻腳,此爲音讀。

2、學生結合註釋自由朗讀。此教學設計本着培養學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宗旨,目的是讓學生思考,領悟詩歌的大意,此爲意讀。

(中間穿插學生個別誦讀,齊讀等,通過反覆的朗讀,學生可以集中注意力,體會和領悟詩歌的意境美)

3、引導學生揣摩作者情感,把學生帶入情境之中,讓學生對《秋興八首(其一)》一詩的情感基調有個感性的整體認知,此爲情讀。

三、具體賞析

1、設置問題

(1)這首詩中描寫了哪些意象(景物)?這些意象有怎樣的特點?

意象:楓樹林巫山巫峽波浪風雲叢菊舟 (意象淒涼)

特點:凋傷 蕭森 洶涌陰沉淚 孤獨

詩歌鑑賞的重點是培養學生如何在反覆吟誦中通過聯想和想象把枯燥的、抽象的語言文字還原成立體的、生動的畫面從而把握隱藏在文本背後的詩人的內在情思。

根據新大綱關於語文教學要培養學生思維能力,具體到詩歌就是培養學生聯想和想象的能力,讓學生髮揮聯繫和想象,把枯燥的文字還原成立體可感的畫面,爲了培養學生口頭表達能力和聯想、想象能力,從而把握詩人的情感,我設計了這樣一個問題:這些意象構成了一幅怎樣的畫面?也就是讓學生把這些意象構成意境。(在分析出意境的特點之後,緊接着讓學生分析這樣的意境表達出詩人怎樣的感情)

(2)這首詩歌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感情?

羈旅之愁、思鄉之情、憂國憂民

(3)總結:藉助描寫景物來表達情感的抒情方式是什麼?

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這就是我們這節課要賞析的內容。

(4)背誦:在完成詩歌分析的基礎上,我將組織學生背誦。

(設計目的:提高學生背誦的積極性,實現當堂任務當堂完成)

四、補充:我們平時在鑑賞詩歌時會遇到這樣的問題:

1、某聯(某句)寄託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2、這首詩體現了詩人什麼樣的思想感情?

這類的問題要怎樣回答呢?請看答題格式(幻燈片展示)

答題步驟:

(1)根據詩句描述內容,分析所涉及的詩句具體寫了什麼。

(2)揭示情感。採用的作答形式是“通過描寫……(景物、場景)抒發了(流露出)……的感情”

作過明確要求後,學生明白如何答題,就可以嘗試答題了。

(一節成功的語文課,應是“授之以漁”,並讓學生及時有效的學以致用—爲強化學生從借景抒情角度鑑賞詩歌的掌握。)

試賞析第三聯,做一個鞏固練習。事實證明,只要指導到位,學生可以掌握的很好。

(五)課外作業

“教是爲了不需要教”,一個務實的語文老師應該把學習的金鑰匙交給學生,讓學生通過課外大量的歷練達到“不需要教”的目的。這節課,我佈置了課外作業如下:

寫作練習——用散文化的語言將這首詩描繪出來,不少於200字

第四部分:教學反思

課後我將根據課堂效果和學生的學習情況從以下四方面進行認真的完成教學反思,以便爲後面的教學做好準備。

1、反思教學目標是否真正落實。

2、反思教學策略的選擇是否真正優良。

3、反思學生是否真正處於最佳的投入狀態。

4、反思課堂管理是否真正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