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說課稿 > 高三語文將進酒說課稿

高三語文將進酒說課稿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64W 次

高三語文將進酒說課稿

高三語文將進酒說課稿

作爲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準備說課稿,編寫說課稿助於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優秀的說課稿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高三語文將進酒說課稿,歡迎大家分享。

  一、本詩在教材中的地位及特點:

高三階段對詩歌的學習不能僅限於讀懂而要鑑賞。李白是唐代詩壇上的一座高峯,他的詩飄逸豪放,語言流轉自然,他的古體詩和七絕尤爲後人所稱道。《將進酒》是一首鮮明體現詩人風格的勸酒詩,李白飲酒悲歌,一吐爲快,既有大濟蒼生的理想又有懷才不遇的苦悶,但李白傲世的態度和豪放不羈的個性又使全詩悲而不傷,憂而不愁。蘊涵其中的開闊與曠達打動人心而又引發思考。教材雖然是一個例子,但又是一個很特殊很重要的例子。李白及李白的詩歌學生較熟悉,以此爲例培養學生理性的鑑賞詩歌,學生更容易接受,效果會更好。

  二、學生情況分析:

通過高二詩歌單元的學習,我發現學生對詩歌不感興趣,很少能深入挖掘,而詩歌本身表達含蓄,跳躍性又大,學生對詩歌產生了敬而遠之望而卻步的態度,這節課就要以《將進酒》爲例結合實踐滲透學法激發興趣。

  三、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體會詩人感情的起落,感受詩人充實深厚的內在情感及潛在的鬱怒情緒。

2、體會李白詩歌誇張的藝術手法。

能力目標:

1、培養學生聲情並茂,準確傳達情感的朗讀能力。

2、培養學生篩選信息,抓住關鍵詞語進行分析的能力。

德育目標:培養學生勇於發表自己見解的勇氣。

教學重點:把握詩歌整體內弄,體味詩人感情的跌宕起伏。

教學難點:發表對李白痛飲狂歌的見解,從而加深學生對詩歌主旨的理解。

  四、教學方法教學手段的運用

在“授之以魚”的基礎上“授之以漁”是我上這節課的指導思想,在教學方法的選用上主要體現這一點。在和學生共同鑑賞時先讓學生通過聽讀、朗讀、帶着問題讀這些方式使學生在整體上進行充分的感知,在突破學習目標的鑑賞中力圖結合時代背景體會情感、感受形象。在教學中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採用朗讀、討論、質疑這些方式使學生動口動腦。教學手段是多媒體。

  五、學習方法的指導和學習習慣的培養

對學生學法的指導和習慣的培養是學生走向自主學習的根本途徑,因此本節詩歌教學也十分注重學法的滲透:1通過強調朗讀加強學生讀的意識,尤其是詩歌這一體裁。2李白其人及其詩歌學生略知一二,通過讓學生自己查找相關資料而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並加深學生對詩人的瞭解和對作品的理解。

  六、教學過程

(一)導入:詩仙是哪位大詩人,酒中仙又是誰的自稱?李白一生詩酒相隨,“李白一斗詩百篇”而又“舉杯銷愁愁更愁”。大濟蒼生而又處處碰壁的李白有悲嘆,有憂愁,但李白畢竟是李白,他的悲愁不是李煜“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的愁,不是李清照“才下眉頭,卻上心頭”的愁,也不是賀鑄“一川菸草,梅子黃時雨”的愁,李白的憂愁中有達觀,李白的憂愁中有豪放,《將進酒》就是酒助詩興,筆酣墨飽的豪放之作。

說明:《將進酒》是鮮明表現詩人個性的勸酒詩,導入時將詩和酒聯繫起來,既關照了全詩內容,又感受了詩人飲酒悲歌的形象,更主要的是突出李白的悲而不傷,憂而不愁的開闊、曠達,對李白的個性風格有一個初步的感受。

(二)多媒體展示配樂朗誦,同時,展示於本詩相關的畫面,如李白狂歌圖、黃河奔流圖等。

說明:朗讀詩語文學習的重要方法之一,新教材也非常重視誦讀和背誦,朗讀錄音聲情並茂的示範朗讀,讓學生整體感知又將學生帶入詩歌的情境和感情中。

(三)學生準備後,指明朗讀詩歌

(四)師生研討,完成教學目標

師:《將進酒》中的“將”是什麼意思,從內容的角度來說,這是一首什麼詩?

說明:學生根據註解和預習提示首先明確這是一首勸酒詩,這樣才能照應導入,也讓學生有整體認識,還可以讓學生學會讀書,從註解、預習提示、課後習題、補充知識等篩選有用的符合要求的信息。

師:雖然是勸酒詩,詩人一落筆卻先寫了一個什麼闊大的場面,詩人在描寫時視角是什麼樣的?山巔俯瞰詩人聯想到什麼?

說明:這一問題的設計主要讓學生感受詩人的慷慨生悲並不是沒來由的,而這來由與悲嘆構成了詩歌的.“興”的手法。讓學生通過具體分析感受“興”的手法的特點:“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辭。”

師:整日窮愁並非李白本性更何況白髮如絲悲無益,所以詩人的情感陡然變化,哪個詞表明詩人從悲嘆中跳出來,這個“歡”字控制到哪句?

師:“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不同於凡夫俗子的一醉方休,你怎樣理解“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

說明:“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似乎是宣揚及時行樂的思想,然而只不過是現象而已,從貌似消極的現象中露出了深藏其中的一種懷才不遇而又渴望用事的積極的本質內容來。設計此問讓學生通過討論,透過現象看到詩人的這種蔑視權貴、建功立業的心志和報負。

師:待酒宴開始,詩人舉杯勸飲,他酣暢淋漓地向友人一吐爲快,李白狂歌的12句話根據感情的不同可以怎樣分爲兩個層次

說明:讓學生以感情爲標準劃分層次,還是繼續體會詩人感情上的起落,只不過由悲到歡這一感情變化過程很明顯,學生很容易就感受到,而這兩個層次中作者的激憤與狂放並沒有明顯的語言標誌,問題難度的加大會讓學生知難而進,深入探究,準確與否畢竟學生有自己的看法,如不準確或不到位可做如下啓發:

師:第一層次中直接表明詩人態度的詞有哪些?(“不足貴”和“不復醒”)“鐘鼓饌玉”指什麼,“鐘鼓饌玉”真的不足貴嗎,詩人說富貴不足貴是出於什麼,詩人爲什麼願長醉不醒?請大家聯繫背景思考這個問題。

說明:電腦屏幕打出寫作背景。這首詩大約安史之亂前四五年光景,當年唐玄宗眈於女色,先後將政事交給奸相李林甫、楊國忠,官場一片黑暗,豪門貴族只顧尋歡作樂,不以國事爲念,社會腐敗到了無以復加的地位。

師:所以這兩句集中表現了詩人的什麼情感。(激憤)

師:詩人的激憤不僅是爲了一己遭遇,他還想到了和自己命運相同的古來聖賢,古來聖賢皆寂寞,豈止寂寞,爲人民苦難疾呼甚而拋灑熱血的經天維地之才大有人在,請學生追念歷史長河中可親可敬的他們,請舉出你崇敬的抑鬱不得志的古來聖賢。

說明:通過此環節激發學生對那些有經天緯地才能的大聖賢的深刻理解,感受他們壯志難酬的苦惱。

師:古來聖賢不計其數,何以偏舉陳王?

說明:此環節讓學生體會作品中作者所用材料的典型性。在遭遇排擠,抑鬱不得志的聖賢中曹植於丕、睿兩朝備受猜忌,這是典型其一;陳王與酒聯繫較多,這是典型其二。

師:第二層次的內容是什麼:“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盡顯詩人怎樣的氣魄?

師:全篇大起大落詩情忽翕忽張,由悲轉樂,轉激憤,轉狂放,最後結穴於“萬古愁”,但這首詩的感情基調是什麼?

說明:在這一環節中明確什麼是感情基調。基調,指的是一篇作品整體上感情色彩或氛圍。這首詩初讀一遍,會覺得它豪氣十足,但弄清詩人感情發展的脈絡以後,就會看出詩人的憤激之情占主導地位,確切的說,豪放只是它的外殼,而內核則是激憤。

(五)體會藝術特色:詩人好用誇張寫法,這和他的浪漫氣質和狂放性格有關,所以不使人感到言過其實,試從這首詩中舉幾個例子加以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