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解說詞 > 紀錄片河西走廊解說詞範文

紀錄片河西走廊解說詞範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03W 次

在當下社會,越來越多地方需要用到解說詞,解說詞可以幫助觀衆在觀看實物和形象的過程中加深感受,發揮視覺作用的同時發揮聽覺作用。你寫解說詞時總是沒有新意?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紀錄片河西走廊解說詞範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紀錄片河西走廊解說詞範文

紀錄片河西走廊解說詞範文1

時間在緩緩流逝。

被長時間滯留在匈奴人軍帳中的張騫對於祁連山與河西走廊的瞭解也越來越深入。

在匈奴人眼裏,祁連山是神聖的,匈奴語中的“祁連”就是“天”的意思。

這片神聖的土地曾是月氏人的家園。

在那個縱橫馳騁的時代,河西走廊豐美的水草,培育出優良的戰馬。擁有了優良的戰馬,也就擁有了向更遠處開拓的力量和速度,這對於遊牧民族來說尤其重要。

從公元前201年開始,野心勃勃的冒頓單于就不斷領兵南下。

不堪襲擾的月氏人被迫西遷。

從此,祁連山與河西走廊成了匈奴人的天然牧場。

他們由此握住了一把直插漢帝國西部邊境的利劍。

漢武帝又一次從噩夢中驚醒。

他時常夢到西域,夢到匈奴,血腥的廝殺,槍刺與馬蹄,他試圖衝破重圍,但毫無希望。

此時已經是公元前133年春,張騫出使西域的第5年。

漢武帝失去了耐心,決定不再等待張騫使團的消息。他召集羣臣,就如何應對匈奴的戰略進行廷議。

5年來,漢武帝銳意改革,大力削藩,鞏固中央政權的政治和經濟實力。

在軍事上,他嚴厲督促各地行政官員廣泛搜尋並儲備良馬,選拔衛青、公孫敖等一批年輕軍官展開軍事訓練。

漢武帝劉徹決心已定,即或是張騫杳無音訊,或是在孤立無援的情況下,也要開始對匈奴的反擊。

這次廷議中,漢帝國的文武大臣們一致同意停止執行先帝們奉行的防禦戰略,反擊匈奴。

漢武帝劉徹計劃親率30萬大軍,以和親爲誘餌,在馬邑圍剿前來迎親的匈奴部隊。

雖然這次被稱爲“馬邑之謀”的軍事行動由於消息泄露而被迫中止,但漢帝國自此揭開了對匈奴戰略反擊的序幕。

劉徹,這位年輕氣盛、胸懷宏圖大略的皇帝,將把漢帝國快速帶入一個開疆拓土,威儀天下的嶄新時代。 一幕圍繞爭奪河西走廊的政治謀略與軍事行動的大戲逐漸走向高潮。

紀錄片河西走廊解說詞範文2

“馬邑之謀”過去4年後。 公元前129年,當匈奴又一次對漢帝國的北方發起襲擊的時候,漢武帝決定派出四路大軍回擊匈奴。 這是漢帝國面對匈奴襲擾的第一次全面反擊。 但結果卻是,四路大軍中一路無功,兩路折損,唯獨車騎將軍衛青領銜的一支,出其不意地深入險境,直搗匈奴祭天聖地,並且在漢帝國曆史上首次俘虜了匈奴將士近千人。

這就是名噪一時的“龍城之戰”。 這讓漢武帝感到振奮。

但另外三路大軍的失敗,卻讓漢武帝陷入沉思。 對於匈奴的不瞭解和缺乏必要的情報成爲了更加迫切的問題。

9年前,當他選派張騫出使西域的時候,他滿懷期待。 此時,杳無音訊的張騫不知是否還活着? 時光匆匆,轉眼間,張騫已經在匈奴的監管下生活了9年。 9年時光,足以磨滅一個人的雄心壯志。 只有細心的匈奴妻子會發現,張騫偶爾會眺望東方。 那一定是長安,是他對故鄉的思念,還有,漢帝國交給他的使命。

一個平常的日子,張騫帶着自己的隨從堂邑父像往常一樣外出打獵。

但他的匈奴妻子還是察覺出一絲異樣。

她知道,此一去,自己的漢人丈夫將不再回頭。

張騫和堂邑父穿着胡服,穿越匈奴人的關卡一路狂奔——但他並不是要回長安,而是選擇了繼續西行,完成漢帝國交給自己的使命。

此時,月氏人早已在匈奴的數次打擊下,分裂成兩支一大部分月氏人選擇西遷,他們背井離鄉,途經大宛,遷居到中亞阿姆河流域,他們被稱作大月氏。而少數則留在敦煌南山地區,與羌人雜處,被稱作小月氏。

當張騫得知這一消息後,毅然折向西南方向,繼續尋找大月氏。他們進入焉耆,再溯塔里木河西行,經過庫車、疏勒等地。

這是一次艱險的跋涉。

沿途人煙稀少,水源奇缺。張騫他們風餐露宿,備嘗艱辛。

塔克拉瑪干,世界第二大沙漠。

兩千年前,張騫和隨從堂邑父曾經從這裏穿過,前往西域。

茫茫無際的沙漠中時而飛沙走石、時而熱浪翻涌,今天的我們依然無法想象,張騫是如何在強大的信念支撐下,橫穿大漠,翻越帕米爾高原,來到大月氏的。這相當於從今天的內蒙古,走到中亞的烏茲別克斯坦。

當大月氏王見到這個來自遙遠中原的漢人時,他格外地驚奇和欽佩,但對漢武帝聯合攻擊匈奴的提議並不感興趣。

他告訴張騫:這裏土地肥沃,大月氏部落已經逐漸由遊牧生活過渡到安居下來發展農業生產的狀態,已經無意東還。

張騫在大月氏滯留了一年多,再三邀請大月氏王卻得不到明確的答覆。

儘管他感到有些失望,但他的內心深處依然覺得不虛此行。

他途經大宛、康居、大月氏、大夏等西域數國,足跡遍及天山南北和中亞、西亞各地,深入瞭解了西域社會。

這裏人們的風俗習慣以及草木、畜產都與中原不同,更有一種名爲汗血寶馬的優良馬種,高大俊朗,絕非中原所見。

如果能夠打通河西走廊這條溝通漢帝國與西域的咽喉要道,中原與西域的貿易往來就可以暢通無阻,漢帝國的視野也將更加開闊。

帶着這樣的想法,張騫決定儘快返回長安。

爲了避開匈奴控制區,張騫決定改變路線,通過青海羌人地區,以免遭到匈奴人的攔截。

他們再次翻越帕米爾高原,沿崑崙山北麓,經莎車、于闐——也就是今天的和田。迂迴北上返回長安。

意外的是,此時羌人也已淪爲匈奴的附庸。

張騫實在是時運不濟,再次成爲匈奴騎兵的俘虜。

這一次。張騫認爲自己必死無疑。

但,令人驚奇的是,匈奴首領再一次寬恕了這個逃跑的漢人使者。

在匈奴人的營地裏,張騫幾經周折,回到了他的妻子——那個善良的匈奴女身邊。

紀錄片河西走廊解說詞範文3

公元前112年十月,45歲的漢武帝劉徹率領上萬騎兵部隊出巡雍州,最後抵達甘肅靖遠的黃河岸邊。

秋季的黃河洶涌澎湃。漢武帝向着西方極目遠眺。

此時此刻,遠方的祁連山連同咽喉一樣的河西走廊已經成爲中原版圖的一部分。

漢帝國的使者、商隊、軍隊,正通過河西走廊源源不斷地奔赴富饒的西域。

儘管他一生都沒有踏上河西走廊,但他知道,爲了打通並且經略這條走廊,有無數漢家將士爲之浴血奮戰,忠骨銷魂,長眠戈壁大漠。

但,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一年以後。

公元前111年,漢帝國在河西走廊的四個行政管理區設置完成。

它們是:武威,張掖,酒泉和敦煌。

酒泉、敦煌扼守西部關口;張掖居中;武威則臨界古金城府——也就是現在的蘭州。

河西四郡的每一個命名都有着獨特的含義。

武威,即武功軍威之意,以顯示漢帝國的武功和軍威到達河西。

張掖,斷匈奴之臂,張漢朝之臂腋。

酒泉,扼守河西走廊西北要衝,因城下有泉,泉水若酒,故名“酒泉”。

敦煌,即盛大輝煌之意。

漢武帝選擇以這樣一種方式將他經略西部的夢想留在了河西走廊上。

同時,在河西走廊,漢帝國還設置了兩個著名的軍事要塞:玉門關和陽關,以此扼守西大門並建立了面向西域的前進基地。

這兩個屹立於西北大漠的古代名關是河西走廊去往西域的必經之地,在敦煌以西約八十公里的地方,一南一北,分扼天山南北路的咽喉。兩千年來見證無數歷史滄桑,被世人千古傳唱。

兩千年雲煙聚散,直到今天,儘管當年的四郡變成了如今的河西5座城市,但,河西走廊的格局和其中四座城市的名稱依舊沒有改變——

武威,金昌,張掖,酒泉,嘉峪關。

河西走廊的打通,爲漢帝國帶來了繼續前行的機遇。

紀錄片河西走廊解說詞範文4

張騫的所見所聞讓地處亞洲東部的漢帝國視野大開,他們的目光已經可以越過巍蛾的崇山峻嶺,穿過河西走廊,看到了西域、中亞、南亞,一直到羅馬帝國。

一切都顯得那麼真實,那麼振奮。

漢武帝封張騫爲太中大夫。授堂邑父爲“奉使君”。

但跟隨張騫的匈奴妻子在歷史典籍中鮮有提及,我們只知道,一年後,她染病故去。

在漫長而艱辛的出使西域途中,因爲這個女人,張騫不再孤獨——兩千年後,人們更有理由相信這一點。

漢武帝對張騫這次出使西域的成果非常滿意,這將是漢帝國隨後在西域開展軍事和外交攻勢的基礎,也使漢武帝最終堅定了打敗匈奴的信心。

這些寶貴的情報使得漢帝國與匈奴人的決戰不再是一場盲目的復仇。

儘管距離分出勝負還爲時尚早,但打通河西走廊這條通往西域的必經通道,斬斷匈奴右翼,並且讓它永遠成爲帝國的一部分,成爲漢武帝的國家戰略。

3年後。

公元前123年二月到四月。

已經晉升爲大將軍的衛青率六路大軍先後兩次進攻匈奴。

漢武帝命張騫以校尉軍銜跟隨衛青出擊漠北。

張騫利用他熟悉匈奴軍隊特點、具有沙漠行軍經驗和豐富地理知識的優勢。爲漢朝軍隊做嚮導,指點行軍路線和紮營佈陣的方案。

司馬遷在《史記》裏寫道,張騫“知水草處,軍得以不乏”,確保了戰役的勝利。

戰後論功行賞,漢武帝封張騫爲“博望侯”。

“博望”是取其能“廣博瞻望”的意思。

張騫完成了他的歷史使命。

河西走廊也因此記住了這個堅忍不拔的探路者。

紀錄片河西走廊解說詞範文5

河西之戰後,霍去病的大軍接收了這片匈奴人飼養戰馬的夢幻之地——山丹。

從此,漢帝國有了理想的軍馬養殖基地,高原環境培養出的馬匹質量遠遠超過中原馬。

被霍去病擊潰的匈奴唱着悲涼的歌退出祁連山牧場。

亡我祁連山,使我六畜不蕃息;

失我焉支山,使我婦女無顏色。

興奮的漢武帝劉徹下詔表彰霍去病的戰功,併爲他建造了一座豪華府第。

聽說此事的霍去病向漢武帝上奏說:“匈奴未滅,何以家爲?”

史官司馬遷記錄了霍去病這句話併成爲流傳千古的鏗鏘名言。

但,霍去病的輝煌難掩另外一個人的失意。

在這場宏大戰役中,作爲牽制匈奴人行動的李廣與張騫部隊,卻陷入敵人的重圍遭遇慘敗。

張騫因貽誤戰機,免去博望侯,成爲庶民。

從巔峯瞬間滑落到低谷,箇中滋味,只有經歷過的人才能體會。

連續發生在河西走廊上的春夏大戰讓匈奴感到異常焦慮。

一旦失去對河西走廊的控制,就再無法形成對漢帝國的封鎖與圍堵,匈奴王朝的戰略優勢將喪失殆盡。

憤怒之極的匈奴單于打算召回並殺掉渾邪王、休屠王。

聽到風聲的渾邪王和休屠王萬般無奈,決定投降漢帝國。

但得知這個消息的漢武帝擔心有詐,躊躇再三,決定派霍去病率領部隊前去受降——這是霍去病一年之內第三次受命出征河西走廊。

儘管渾邪王和休屠王兩次戰敗,但他們仍然擁有數萬軍隊,而且,受降地點遠在匈奴境內,很有可能出現預料不到的突然變化。

當霍去病率領1萬騎兵尚未到達河西時,休屠王果然臨陣變卦,拒絕降漢。

一場血腥的內訌不可避免——渾邪王殺掉休屠王並收編了他的軍隊。但渾邪王自己也舉棋不定。

面對人心浮動、劍拔弩張的受降場面,霍去病淡定自若,策馬走入匈奴軍營,來到渾邪王面前,命令軍士將正要逃跑的匈奴兵就地殺掉。

震驚不已的渾邪王只得交出佩刀,在漢軍衛隊護送下前往長安面見漢武帝。

就在公元前121年即將結束的時候,歷經3次河西之戰的霍去病和他的精銳部隊縱橫馳騁,終於全線打通了河西走廊。

著名的“河西之戰”落下帷幕。

連續三次河西戰役對漢匈雙方力量的消長產生無法估量的巨大影響——

匈奴再難以依靠西域地區諸國和羌族諸部落的人力、物力、資源從西方發動對漢的進襲。漢帝國西部邊境地區,也由此獲得了相對安定發展的有利條件,並形成了從西面屏護京師長安的安全地帶。

這一年,漢帝國首次設置武威、酒泉兩郡,河西走廊併入中原版圖。

而青春洋溢的霍去病剛剛19歲。

經過河西之戰後,漢匈戰爭的攻守態勢發生逆轉,但北撤的匈奴並未屈服。

公元前119年夏,爲鞏固河西戰果,衛青和霍去病各帶一路大軍發起了規模空前的“漠北大戰”,直擊匈奴單于本部。

霍去病的部隊在全殲匈奴主力之後,一路衝到被匈奴人視爲聖地的狼居胥山,並率大軍進行了祭天儀式。史稱“封狼居胥”。

從此,匈奴再也沒有能力和漢朝進行大規模的作戰。

這一年,霍去病22歲。

此時漢帝國國力強盛,蒸蒸日上,不僅陸續收復了秦帝國時代的`領土,還繼續開疆拓土,在今天的廣東、廣西、貴州、雲南、寧夏、甘肅設立了郡縣行政建制。

在漢武帝心中,他強烈渴望能建立一個疆域萬里,遠方的人將通過九重翻譯來朝見,在鄰邦中建立威德的國家。

河西之戰結束後,漢帝國通往西方世界的大門打開了。

公元前119年,漢武帝再次徵召從巔峯跌落谷底的張騫第二次代表國家出使西域。被任命爲中郎將的張騫率領一支300人的龐大使團,攜帶帝國出產的絲綢、瓷器、茶葉和牛羊幣帛等財物浩浩蕩蕩地向西域進發。

此時,河西走廊已在漢帝國掌控之中,張騫和他的使團不再擔心匈奴輕騎的威脅與騷擾。

當年,張騫在離開西域時曾鄭重許諾說,總有一天,他會回來的。

如今,他兌現了自己的諾言。

這一次,他們順利抵達了西域的烏孫國,表達了結盟的意願。

在這期間,張騫還派副使分道赴大宛、大月氏、大夏、安息、身毒和天山以南的于闐、扜彌等地進行訪問,在漢帝國與天山南北及中亞地區之間建立起了友好關係。

張騫和他的使團將來自中原的物產和先進的生產方式傳到了西域;西域的名馬、銀器及毛織品等當地特產也源源不斷地傳到了中原。西域各國紛紛遣使來漢,開始了政治、經濟方面的廣泛交流,這在河西走廊很多現存文物中都有所體現。

西方的音樂、舞蹈、繪畫、雕塑、雜技紛紛進入中原,我們今天熟知的葡萄、胡蘿蔔、石榴等瓜果蔬菜,以及駱駝、獅子、鴕鳥等物種也陸續沿着這條走廊傳人中原內地。

毫無疑問,張騫的第二次出使,促進了西域和內地的經濟文化交流,同時也奠定了中原王朝對新疆地區的管轄和開發的基礎。

遺憾的是,河西走廊上出現的繁榮景象,霍去病無緣再見。

公元前117年九月,年僅23歲的霍去病突然去世。

他短暫而又輝煌的一生,猶如一顆耀眼的彗星,光芒四射地劃過天宇,又匆匆地消失在茫茫的夜空之中。

悲痛的漢武帝用國禮厚葬了自己的這位愛將,並把他的墓修成了祁連山的樣子。

他的靈魂與河西走廊融爲一體。還有佇立在時光斑駁的歲月中的馬踏匈奴雕塑。

時至今日,在河西走廊東面的蘭州市,依舊塑有霍去病的巨大雕像,人們以這樣的方式來紀念這位征戰河西的英雄。

在霍去病辭世兩年後,結束了第二次西域之行的張騫被漢武帝任命爲大行令。

只可惜,這樣的榮耀來得太晚。

一年後的公元前114年,張騫與世長辭。

由此,一段波瀾壯闊的鐵血歲月落下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