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觀後感 > 西南聯大紀錄片觀後感

西南聯大紀錄片觀後感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26W 次

品味完一部作品後,相信大家增長不少見聞吧,爲此需要好好認真地寫觀後感。那麼觀後感到底應該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西南聯大紀錄片觀後感,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西南聯大紀錄片觀後感

西南聯大紀錄片觀後感1

黑格爾曾說:一個民族,有一羣仰望星空的人,纔會有希望。

看完本片,我有的只是感慨。感慨如今生活在優越環境下的大學生是怎麼了?是因爲我們已不需要奮鬥了嗎?我想現在我們缺的是激情。在當時那個激情燃燒的年代,西南聯大的學生們都滿腔愛國熱情,他們有強大的精神支柱因此他們能堅忍不拔,他們能用汗水換來可喜的成績

當然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因素便是學校環境。當時聯大的辦學理念是“適應社會,培養通才,追求真理,學術自由,民主辦學,教授治校;匯聚名師,培養精英”,正確的辦學理念是西南聯大辦學成功的必要條件,寬鬆的學習環境和嚴峻的教學要求也是西南聯大辦學的一大特點,西南聯大實行學分制、彈性學制以及淘汰制,重視基礎,強調課程要以基礎爲重心,這使得學校立德氣氛十分濃厚。在這樣的教學理念下,西南聯大培養了大批人才。愛國是西南聯大的靈魂,是學者生命力的源泉,是其精髓和核心的所在。

剛毅堅卓是它的校訓,更是抗日戰亂中的突出表現,敢爲天下先是各位聯大學者共有的高貴。西南聯大,國難中誕生,苦難中堅守,是中國教育文化史上永遠的輝煌,它是中國歷史上最好的大學之一。在民族存亡的緊要關頭,聯大師生置任何困難困苦於不顧,教師爲國振興而教,學生爲抗日建國而學。“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愛國情懷,“剛毅堅卓”的聯大精神支撐着他們,在強敵深入,風雨如晦的日子裏激情不減。

人們永遠不會知道當下的決定在未來看來是對還是錯,但是我相信,哪怕陳寅恪、樑思成、穆旦們知道了日後的結局,哪怕重新站在歷史的分叉口讓他們再次選擇,他們也一定不會做出有悖於正義與良善的選擇。

因爲,他們必定會始終堅守大學之精神,恪守大師之風骨。

西南聯大紀錄片觀後感2

看了西南聯大的回憶錄之後,才瞭解到西南聯大成立正值爭戰年代,有一半的日子天天躲避日寇飛機的轟炸,物價飛漲。師生在半飢半飽的狀態下,在那樣艱苦的歲月裏,卻爲中華民族培育了一大批人才,許多是蜚聲中外的第一流的`科學家。如諾貝爾獎獲得者楊振林、李振道;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黃昆、劉東生、葉篤正、吳徵鎰。今天的我們早已不用在那破不成形的屋子裏上課,不用再忍飢挨餓。而有多少人又學會了珍惜今天來之不易的幸福呢?

西南聯大存在的時代雖然離我們已經久遠,那些人、那些事、那些歡聲與淚水均以化作塵埃隨風飄散,但西南聯大那些燦若繁星的教授卻始終留在我們的記憶中,他們對學生體貼入微、循循善誘的教學方式,他們所倡導的自由思想和獨立精神,將永遠鐫刻在中國的教育史上,散發出奇目的光芒。

現在的我們,作爲民大的一員,我們有責任、有義務去傳承和發揚這種剛毅堅卓、學高身正的校訓,努力讓你自己成爲一名合格的民大人。

當我們在七十多年以後紀念一個已經不存在的大學,所有人的感覺還是立足於當代。我們驚訝,我們感嘆,一個物質之匱乏與精神之偉大形成鮮明對比的大學,一個在戰火中誕生卻見證了中國知識分子的韌性的大學,它讓我們仰望。

西南聯大紀錄片觀後感3

近年來以傳統文化、科技創新掀起了一番熱潮,也因業務上的需要,寒假時間也特地觀看了《西南聯大》、《假如國寶會說話》、《書迷》、《創新中國》四部紀錄片。換做平時,我對這些枯燥無味的紀錄片是不感興趣的,因爲我此刻正在愜意的享受着安逸的生活,無需憂慮,可仔細看看中國一路走來的艱苦歷程,才能真切感受這種安逸的珍貴。

看完,我覺得我們是幸運的,我們有強大祖國的庇護,有穩定的生活和工作。而當時的老師和學生爲了中國的教育甚至中國的前途和命運不畏艱難,從北平、天津等地先後前往雲南,爲的就是保存號文化的種子,國家的明天。西南聯大之所以會出現,跟日本的侵略有直接關係。她的成立當然也離不開那些爲了中國教育事業而做出巨大貢獻的聯大教授。梅貽琦、蔣夢麟、聞一多、朱自清、沈從文等等。這些都是中國近代教育的肱骨,也培養了鄧稼先、楊振寧等等一大批著名科學家和新中國的棟樑。

有時候我們總是說,設施條件不好,影響教和學。西南聯大當年卻是以幾間茅草屋、幾支粉筆在日軍狂轟濫炸之中培養出無數國之棟樑。故,物質不是主要的,主要在於教育的理念是否先進,教育的信念是否堅定。如果你把教書當做一份工作,那你在乎的就是工作條件和薪水;如果你把教書當做一種職業,你就會在乎你的工作成就,如果你把教書當做一種情懷,你便會用這種情懷去教育每一個孩子。我想《西南聯大》中的教師便是那個有情懷的老師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