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活動總結 > 數學組同課異構活動總結

數學組同課異構活動總結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39W 次

同課異構是指同一節課用不同的結構或模式來上。下面是語文迷小編整理的同課異構活動總結,希望對你有幫助。

數學組同課異構活動總結

  2017數學組同課異構活動總結【篇1】

爲了 “同課異構”教研活動的有效開展,我們組教師認真地鑽研教材,積極討論,坦誠的交流,有效地總結,使本次“同課異構”活動真正落到了實處,讓大家受益匪淺,現總結如下:

1、爲了上好同課異構課,我們組每位教師都認真鑽研教材,制定合適的教學設計,遇到困惑的地方,徵求大家的意見,做好了實施教學前的各項準備工作。

2、任麗霞老師是我們組第一個開始講的,她的孩子小,爲了上好這節課,等孩子睡了纔開始備課,每天都熬到很晚。爲了確保這節課的效率,她自己在解老師班試了一節課,以達到自己心中有數,她的這種不思進取的精神感染了我,也感染了我們組的所有老師。不是說嗎萬事開頭難,她給我們組開了個好頭。而解社平老師呢,爲了上好這節課,一遍一遍的修改教案、課件。有疑惑的地方反覆斟酌。辛曉燕老師呢,雖然年輕,教學經驗少,但她悟性很高,虛心向姐姐們學習,整節課對教材的重難點的理解還是很到位的。吳欣老師爲了備好這節課,也是等女兒睡了才備課,因爲她們班的投影無法用,她做好了上課前的教具準備,拿來她孩子的玩具當教具,還買了各種各樣的糖當教具,讓孩子通過摸糖,再獎糖,使孩子既鞏固了今天學習的知識,有調動了孩子的學習積極性,一舉兩得值得我學習。特別是等到當天講課時,竟然累病了。雖然陳春霞老師是最後一個講的,也做好了充分的準備。通過這次活動讓我們清楚地看到了不同的教師面對同樣的教學內容,卻展示了不同的教學風格,盡顯不同的精彩。教學構思異中求同,同中求異,引發了我們的思考,體現了同課異構這個活動的價值。

3、注重引導學生動手操作,體驗知識的形成過程。讓學生通過動手操作、觀察、交流等活動,讓孩子在獲取知識與技能的基礎上引導孩子獲得更多的知識和更大的提高。任麗霞、解社平、辛曉燕老師的課,特別重視孩子的動手操作能力,任老師讓孩子通過擺小棒幫動物分事物,讓孩子理解平均分並體驗成功解決問題的快樂。解老師、辛老師通過讓孩子看一看、摸一摸,形成對角的認識,讓孩子體驗到數學與生活的聯繫。整個教學活動都讓孩子主動參與、親身經歷,使他們成爲課堂的主人,在掌握知識的同時,讓學習也變得生動有趣!

4、吳老師、陳老師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生活經驗,選取了不同層次的、有趣的活動和遊戲,通過創設具有啓發性的問題情境,使學生在大量觀察、猜測、驗證與交流的數學活動過程中,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初步體驗事件發生的確定性和不確定性。

5、我們組的所有老師都認真聽了其他老師的課,回到辦公室及時給對方做了評課,以達到共同進步的效果。

值得反思的一些問題:

1、有的目標設置的過高,教學重難點的突破不夠到位,個別環節的設計有待商榷。

2、 教師語言的規範性要進一步加強。特別是一些準確的數學語言。

3、教師課堂上語言要簡練,評價要及時、多樣化。

4、課堂上要注意引導孩子解決問題的方法,“授人以魚不如授之以漁”。

總之,本次“同課異構”活動形成了濃郁的教研氛圍,大家共同學習,共同探討,共同提高,最重要的是從異中領悟到許多有價值的東西。作爲我自己,由於水平有限,只能說個一二。另外我認真聽了我們組的5節課。看到了自己的不足,以及自己與其他老師的差距。借鑑別人的長處,我將不斷在實踐中探索,總結,不斷改進課堂教學,今後會努力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

  2017數學組同課異構活動總結【篇2】

按照縣教研室工作計劃,9月22日,在我校進行“同課異構”之“有餘數的除法”教學教研活動。目的就是爲了進一步探索新課程下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理念與思想,探討有關課堂教學的途徑與方法,實現高效課堂,有力促進老師教學業務之間的共同發展。讓我們在開放、交流互動的網絡教研平臺上,共同進步、不斷成長。

本次“同課異構”的教學內容是人教版三年級第三單元<有餘數的除法>的第一課時內容,第一位主講是王老師。她的教學設計是將除法豎式的認識和有餘數的除法融合在一起進行教學.雖說這樣課的容量很大,設計也很廣,但對於學生的掌握是有一定的難度。再說,除法豎式的正確書寫,是爲有餘數除法奠定基礎,只有基礎紮實了才能對後面的知識掌握好.《有餘數的除法》是表內除法的延伸,教學中王老師主要讓學生利用舊知識進行自我探究,讓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學習。

王老師在本節課教學中,能尊重學生的思維方式,給學生充分展示的機會。在課的開始,王老師首先讓學生先做了“3×()<14,5×()<21,……這一類( )裏最大能填幾”的練習,爲新課做好準備。

生活中,我們平均分一些物品時,常常會出現“正好分完”和“分後還有剩餘”兩種情況:二年級學習的表內除法就是研究“正好分完”的情況。而我們今天學習的《有餘數的除法》就是研究“分後有剩餘”的情況,這部分內容是《表內乘法》知識的延伸和擴展,也是今後繼續學習除法的基礎,因此必須切實學好。教材中的例1是複習以前學過表內除法的相關知識,然後着重對錶內除法的豎式計算進行教學。這是學習有餘數除法的基礎,例2是對有餘數的除法進行教學。例1、例2承載兩部分知識:一是感受有餘數除法的意義;二是學習豎式的寫法。而王老師也重點引導學生進行了除法豎式的教學。讓學生通過動手操作,爲了使學生更好地理解有餘數除法的意義,通過觀察、思考、探究,在學生自主分麪包的過程中,使學生成了學習的主人,教師成了一個引導者和組織者。 通過兩種結果的對比,學生理解了餘數的產生是生活中一種比較常見的現象,感悟了餘數產生的意義。

整節課學生動手、動嘴、動腦,真正參與了活動的全過程,通過自己的努力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來構建新的知識體系,獲得了很大的成就感,我認爲這節課學生學習的效果還不錯,可以稱得上是一節完美的課,但過後我作了認真地反思,我覺得這節課主要有兩個地方存在着小小的遺憾。

一、王老師引導學生在已具備的表內除法知識的基礎上進行有餘數的除法的學習。學生雖然在實際生活中有一些感性的認識,但還缺乏清晰的認識和數學思考。因此,王老師首先由情境引入例題,聯繫學生的實際生活,運用分麪包的方式感知有餘數除法的意義,同時通過自己列除法算式,以自己的知識經驗初步確立屬於自己的數學模型,給學生創設自主建構知識的活動空間。爲學生提供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空間,使學生在認知過程中體會到探索的快樂和成功的喜悅。如果教學設計中練習再豐富些,形式再新穎些會更好。

二、可能是上公開課,或者是由於時間關係,王老師沒有注意到學生的除法豎式的商寫錯了位置,沒有及時糾正。

  2017數學組同課異構活動總結【篇3】

回顧這次活動過程,我們組進行了以下三個方面總結:

1、“同課異構”教研活動,鍛鍊了教師隊伍,給每個教師一個互相學習的好機會。

本次活動中通過老師們的相互聽課,取長補短,聽別人的課,思考別人的設計方式、設計意圖,看是否達到了教學目標、是否突出重點,突破難點等,促使自己不斷改進自己的教學方式,不斷地優化自己的教學。

2、“同課異構”教研活動,促進科研工作的開展。

這次活動,緊緊圍繞我校的科研課題,以建立學習型合作競爭小組爲目標,提高學生自主學習意識,培養自主學習能力的研究來設計教學的,教師帶着問題備課,帶着問題上課,帶着問題反思,在研究中教學,在教學中研究,打開了教學思路,改變教學方法,強化了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題地位,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學習,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讓課堂充滿生命活力。

3、“同課異構”教研活動,推動了校本教研工作。

在這次活動中,老師們主動聽取其他老師的課,不斷汲取教學經驗,學習到很多新的教學方式方法,對新課標的認識越來越多,並大膽嘗試新的方法,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在教學中不斷優化自己的教學設計,通過評課活動,把自己教學中遇到的問題提出來,解決了課堂教學中遇到的很多困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