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活動總結 > 關於社區科技活動周工作總結

關於社區科技活動周工作總結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48W 次

一、面對大災,緊急調整工作方案

關於社區科技活動周工作總結

區委、區政府領導高度重視科技宣傳工作。這次科技活動周宣傳活動,做到了加強領導、早安排、早部署、早落實。一是由區科技局、宣傳部、區科協牽頭,成立了由29個成員單位組成的活動周組委會並召開了籌備會議;二是按照成都市科技局的總體安排,早在3月下旬就着手籌備工作,擬發通知,收集活動項目、內容和方案,明確時間、地點和責任人;三是明確啓動儀式等主體活動內容各項籌備工作的責任單位和具體分工;四是明確各項活動的具體承辦單位和時間地點等等。從各單位擬開展的活動中,篩選出10個單項列入全區重點活動時間表統籌安排。一切籌備工作已進入全面實施階段,然而,5月12日的汶川大地震發生了,組委會緊急調整工作方案,在震後第二天發出緊急通知,取消科技活動周啓動儀式,要求各單位在抗震救災工作中,因地制宜,積極開展抗震救災系列科普知識宣傳和相關技術培訓,並及時發出倡儀,號召參與單位、高新技術企業,把科普工作宣傳同抗震救災具體行動結合起來,積極捐款捐物,支援抗震救災工作,針對地震造成人們的恐慌情況,採取多種形式,廣泛進行地震知識普及宣傳。

二、抗震救災,積極開展科普知識宣傳

地震發生後,緊張而又艱鉅的抗震救災工作全面展開,全區人民在區委、區政府領導下,在區抗震救災指揮部指揮下,全力以赴,以各種方式參與抗震救災工作。我區科技活動周的科普宣傳同抗震救災工作緊緊結合在一起,以各種不同的方式全面展開。

1、普及地震知識,廣泛開展科技宣傳。區科技局全體幹部職工堅守工作崗位,在餘震不斷,五樓辦公的情況下,緊密協調全區科技活動周工作,利用網站下載摘錄有關地震知識,編印5000份,組織聯繫《抗震救災科普手冊》200份,在區黃桷樹廣場、寶光廣場等公共場所散發;區科協從市科協領回編印《防震減災須知》、《地震災後防疫知識》等6000份,《突發地震災害自救知識》宣傳掛圖750餘份,加班發送到全區各級部門、200個行政村和140個居委會幹部羣衆手中,聯繫組織210套防震救災掛圖,全部更換了210個村、社區的“科普宣傳欄”內容。區衛生局利用電視、新都資訊、廣播、短信等方式及時向廣大市民宣傳震後防病防疫和自我救助知識,及時印發各類宣傳資料4.2萬份,懸掛衛生防病標語96條,兩次深入到災民安置點開展衛生防病防疫知識講座。

2、舉辦技術培訓,大力開展生產自救。區農機局5月12日召開全省農機作業現場會,共集中了37臺(套)各式收割機、粉碎機、免耕機、噴灌機械等,省、市、區有關領導到場,突發地震,參會600餘人,在省、市、區領導的帶領下,堅持開完現場會離場,這次現場會對推動全省農機機械化作業起到重要作用。區畜牧局積極開展災後畜禽疫病防控知識宣傳,於5月20日、21日邀請省內養豬專家舉辦規模化養豬專題講座1次、肉雞養殖技術專題講座1次,共培訓養殖人員215人,印發災後畜禽防病防疫資料4.1萬份,爲羣衆災後開展生產自救起到了積極作用。區農發局積極開展水稻育秧及田間管理,果樹災後管理及病蟲防治適用技術培訓,印發小麥、油菜、蔬菜、果樹科學管理技術資料6.6萬份,及時分送到農民手中,幫助羣衆運用科學技術努力提高農作物生產產量,降低經濟損失,支援抗震救災工作。

3、做好部門工作,穩定正常工作秩序。保證正常工作秩序的良好運轉,是對抗震救災工作的有力支持。地震發生後,全區各單位、部門在市、區抗震救災指揮部的統一指揮下,堅守工作崗位,保證各項工作正常高效運轉。區科技局將全局人員劃分6個小組,分頭開展了對高新技術企業生產狀況和重點科技項目承擔企業實施情況調查瞭解,收集地震對高新技術企業生產設施和重點科技項目實施的影響情況;每天堅持24小時秸稈禁燒督查工作,保證科技局督查的石板灘鎮未發生一起焚燒事件。區畜牧局組織骨幹技術隊伍,深入到各鎮宣傳和安排部署疫病防治工作,讓廣大養殖戶和畜禽產品經營戶認真做好災後畜禽疫病防治工作。區農發局組織全局力量,深入到全區各鎮、責任到人,實行24小時巡查,確保全區不發生一起焚燒秸稈事件,有力支援抗震救災工作。團區委迅速行動,成立抗震救災志願服務協調辦公室,組織起2000餘人志願者服務隊伍,活躍在醫院、廣場、受災羣衆安置點、車站、善款捐贈點等各個單位,保證了全區抗震救災工作緊張有序開展。區衛生局組織全區醫務技術人員,全力以赴,利用全區現有醫療設施設備,統一指揮調配,截止5月22日,收治災區傷員960人,並對區臨時災民安置點1500名災民進行了體檢,針對災後極易發生的腸道、呼吸、蟲媒傳染病、食物中毒、水質、食品等,對公共環境、食堂進行24小時嚴格監測,保證災後不發生一起疫情,強有力地保障了全區羣衆生命安全。

在整個科技活動週期間,全區共有31個區級部門,結合本單位抗震救災工作,以各種方式開展了科技宣傳。

在本次科技活動週期間,社區以科學發展觀爲指導,針對羣衆生產生活的實際需求,面向廣大居民羣衆和企業開展服務,讓科技成果惠及廣大居民羣衆,堅持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羣衆。

社區在科技活動週期間,組織居民參加了防震減災科普知識講座,並在轄區櫥窗內張貼科普宣傳畫。5月19日,組織廣大居民羣衆在社區的市民學校學習防震減災知識。散發地震科普知識宣傳單20餘份,張貼防震減災宣傳畫3幅,共有50餘名居民羣衆和學生觀看了防震減災知識宣傳畫,接受防震知識教育,讓羣衆、學生加深對地質災害的瞭解,增強了居民羣衆與學生的地震安全知識、地震防範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

在科技活動週中,社區傳播科學思想,普及科學知識,倡導科學方法,不斷的向居民進行生活、安全、健康、教育、女性健康等內容的宣傳,倡導健康、科學的生活方式;將科普深入到家庭,使弱勢羣體中的殘疾人員、獨居老人,以及更多需要服務的人員也能享受到高科技的優越性,將我們的科普活動延續到更具體的個性化服務,豐富居民羣衆的精神文化生活,提高審美情趣,陶冶居民的情操。

通過開展科技活動周系列活動,加強科普工作的針對性,注重弘揚科學精神、傳播科學思想,倡導科學方法和科學技術知識的傳播,引導人們用科學的方法來觀察、思考、處理各種問題,自覺抵制愚昧迷信以及反科學、僞科學和其他一切不健康思想的侵蝕。不僅要普及科學知識,同時還要普及科學思想、科學方法和科學精神;不僅要把揭示世界發展規律的科學告訴人們,同時還要把改造世界的手段傳授給人們,引導人們樹立科學的創新精神和探索勇氣。

爲貫徹國家科技部、中宣部、中國科協《關於舉辦科技活動周的通知》精神,積極實踐學習科學發展觀,推動科技支撐經濟社會平穩較快發展,加快創新型國家建設,集中展示科普能力和動員全社會參與科普活動,由縣委宣傳部、科技局、科協、廣電局、農業局、糧食局、林業局、畜牧局、衛生局、地震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等11個部門,於5月15日至5月21日聯合組織開展了科技活動周宣傳活動。

一、設立諮詢臺、發放宣傳資料

整合科學技術宣傳資源,創新宣傳方式,建立良好的宣傳機制,最大限度地發揮科普宣傳的作用,由科技局牽頭,聯合11個涉科部門,在縣城黃金地段“金三角”,開展了以“攜手建設創新型國家”爲主題,以科學發展觀爲指導,着重突出“節約能源資源、保護生態環境、保障安全健康”這一主線,針對當前社會熱點和羣衆的實際需求,堅持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羣衆,重點做好科技服務經濟發展、提高公民科學素質、科技惠及民生以及保護生態環境的宣傳活動。在宣傳活動中,共向廣大羣衆發放宣傳了《食品質量安全市場準入》、《真假商標識別知識》、《如何預防瘧疾》、《中華人民共和國動物防疫法》、《果樹抗旱技術措施》、《桑園抗旱技術》、《縣肉凍精改良技術簡介》、《中華人民共和國植物檢疫條例實施細則》、《森林植物檢疫》等相關科學技術資料和書籍43種3000多份。在科技活動周宣傳活動中,各有關部門充分發揮各自優勢,密切配合,通力合作,圍繞大力普及科學技術這一共同目標,齊心協力做好各項工作,大大提高了科普宣傳工作的質量和水平。

二、與鄉鎮聯合開展科技活動周

於5月20日,縣科技局、科協組織農業局、畜牧局、林業局、地震局等部門深入民樂鎮,利用農村趕集天人口集中的機會,與民樂鎮黨委、政府聯合開展科普宣傳活動。由於科普資料的內容貼切百性生活,廣大羣衆都爭先獲取。在民樂鎮的整個科普宣傳活動中,共發放科學種植、養殖技術、科學預防傳染性疾病、林業、環境保護、計劃生育、氣象科普知識、防震避震知識及識產權相關知識等各種科技宣傳資料45種多份,接待諮詢人員200多人次,受益羣衆多人次。

三、協助鄉鎮開展科技活動周

爲幫助各鄉鎮開展好科技活動周,縣科技局、科協向每個鄉鎮發送了宣傳資料50份,科普掛圖20張。充分發揮鄉鎮科技助理員作用,因地制宜極積開展科普宣傳。各鄉鎮科技助理員在資金少事情多的情況下,利用黑板報普及科技知識、傳播科學方法。在科技活動週期間,各鄉鎮都不同程度地開展了宣傳活動。全縣各鄉鎮共出黑板報10期,張貼科技報、科普圖畫200多張。

縣科技活動周在縣委、政府的領導下,以“攜手建設創新型國家”爲主題,以科學發展觀爲指導,着重突出“節約能源資源、保護生態環境、保障安全健康”這一主線,重點以節約能源資源、保護生態環境、保障安全健康爲核心,以科技支撐經濟發展、科技惠及民生、社會廣泛參與等爲內容。由科技局牽頭,精心組織、周密安排,成功開展了各項豐富多彩、極具時代特色的科普宣傳活動。在全縣整個科技活動週期間,通過深入紮實的科普活動,廣泛宣傳了黨和國家的科技方針、政策,把各種實用科技知識及時送到了老百姓手中。活動傳授了公共衛生知識;防震防災知識;各種致富、增收知識和就業技能,倡導健康文明的生產、生活方式,共發放科技資料和書籍45種5000多份,讓廣大羣衆切實感受到科學技術的力量,使全社會進一步形成崇尚科學、熱愛科學、學習科學的良好風尚,達到了預期目的,取得了良好的宣傳效果,廣泛受到農民羣衆的好評,營造了學科學、用科學的良好社會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