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活動總結 > 關於記者下基層活動總結

關於記者下基層活動總結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58W 次

201x年,本人有幸參與區新聞中心貫徹落實中央 “走基層 轉作風 改文風”活動,下派駱駝街道擔任基層一線駐點記者。經過半年的學習鍛鍊,本人深刻感受到——基層一線是新聞工作的源頭活水,蘊藏着豐富而鮮活的新聞資源,那裏有真情大愛,有幹勁拼搏,有風景無限,更有新聞工作者力量的源泉、耕耘的快樂和價值的體現。現將本人的一些淺薄體會向領導和同事彙報:

關於記者下基層活動總結

一、唯有走進基層,才能走進新聞採寫的廣闊天地

從20xx年大學畢業以來,本人一直從事新聞工作,但是回顧過去工作經歷,還是這半年基層一線駐點報道給我記者生涯留下的記憶最爲深刻。通過這半年的實踐和鍛鍊,我認識到:作爲基層的主體——人民羣衆纔是新聞報道的永恆主題。以往從材料和文件裏發現的新聞線索寫出的新聞報道,都不如再下到基層細緻摸排一遍、聽一聽人民羣衆怎麼說來得生動活潑。如在報道駱駝街道大力推進文化建設過程中,手頭上掌握的材料雖然較爲豐富,但是內容乾癟、缺乏鮮活,單憑此寫出來的報道一定會是千人一面、面目可憎。所以,爲了掌握挖掘駱駝街道基層文化發展的真實情況,本人和新聞中心同事一起,深入到各村(社區),向文化站站長討教,和基層文化員攀談,詢人民羣衆感受,由此採寫出一篇篇原先爲基層所熟知、卻不爲外界知曉的感人故事,從“學習文化”、“羣衆文化”、“道德文化”、“健身文化”和“庭院文化”等側面,全方位地反映了駱駝街道從2008年來開展

“新農村文化建設”的廣闊畫面。這些報道不僅在區新聞中心四家媒體較好版面和位置上得到報道,也獲得市級省級媒體等的親睞。

由此,我深刻體會到了在開展“走轉改”之初,新聞中心領導的諄諄教誨——基層最富創造力,基層人民最可愛,基層也最能鍛鍊人!由此,我也更深刻體會到基層是一名新聞工作者和黨員幹部成長成才最好的平臺——基層事情瑣碎卻無多餘,基層矛盾複雜卻非小事,基層新聞樸實卻不尋常,需要用耐心來疏通、用智慧來化解、用真情來擷取。因爲走基層,就是走近人民羣衆,用雙腳丈量民情,用真情感受民生。只有深入人民的生產生活,才能走進他們的現實世界;只有瞭解百姓的生存狀態,才能體會他們的冷暖訴求;只有感受羣衆的喜怒哀樂,才能把握他們的所思所盼。走基層,我們體味的是新聞沃土的富饒和赤子情懷的激盪,更是媒體職責和社會責任的真正迴歸。

所以,通過走進基層,我感受到:不下基層掌握不了基層實況,不下基層改變不了工作作風,不下基層挖掘不了好的素材,不下基層寫不出好的新聞。

二、唯有走進基層,才能真正走進老百姓的心坎裏

長期的新聞實踐證明,真正有價值的新聞是記者用腳在基層走出來的,真正受歡迎的新聞是記者從老百姓心窩子裏掏出來的。確實,不到基層去,總隔着薄膜,眼睛就看不清楚;不到基層去,從材料到材料,思考就不夠深入;不到基層去,通篇乾巴話,表達就不夠到位;不到基層去,冷暖不相知,感情就不夠投入,走不進老百姓的心坎裏。如在協助駱駝街道團工委開展“駱駝青年讀書周”的組織策劃和宣傳

報道中,本人深入企業青年、社區青年,蒐集他們的關注熱點,瞭解他們的思想動態,切合青年實際需求地推出“薦一批好書、讀一本經典、寫一篇感悟、打一場辯論、送一份‘雞湯’”等五大系列活動,尤其是在“老人倒地,扶還是不扶”的青年辯論賽,點燃了企業青年和村社區青年讀書學習、思考辯論的激情。唯有真心才能換來真情,面對採訪,來自駱駝約翰迪爾的東北小夥子王波深情地說:“你們的實際行動,讓我一個外地青年感受到了本地的關愛,感受到了參與分享的樂趣,也第一次感覺到了家鄉般的溫馨。”而這次青年學習文化的培育發掘,也讓駱駝街道在全市學習觀測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中,凸顯特色和亮點。

長期新聞實踐也證明,只有真正深入實際、深入生活、深入羣衆,才能對所得到的新聞素材去粗取精、去僞存真,才能挖掘出來自一線有價值的鮮活新聞,才能把“走轉改”的要求落到實處。爲此,在駐點駱駝街道過程中,本人要求自己做到“三勤”、“兩不怕”,即“腦勤、腿勤、耳勤”和“不怕苦、不怕累”。平日裏,勤尋新聞線索,勤寫策劃報題,勤跑基層一線,初步做到了深入羣衆生產生活一線,進一步體現羣衆觀點,把筆觸、話筒和鏡頭對準普通羣衆,把版面和時段多給基層羣衆,先後挖掘出“金海電子青工電臺”、“達爾軸承葉子精神”、“清水湖喜出村志”等典型。

故而,本人領悟到:唯有走進基層,才能聽到民聲,才能反映民情,才能領會民意。所以在推動“走轉改”活動中,新聞工作者要切

實將羣衆觀點、羣衆路線體現在新聞宣傳實踐中,着力提升正確引導輿論、迴應社會關切、服務百姓生活的能力——接地氣纔能有靈氣,俯下身才能心貼心。

三、唯有走進基層,才能真正成爲黨和人民的喉舌

基層和羣衆,是每個新聞工作者的情感之根、報道之根。作爲黨和政府聯繫羣衆的橋樑和紐帶,新聞工作只有紮根基層一線,才能汲取養分,不斷髮展。走進基層,向羣衆學習,一直是我們黨新聞事業的優良傳統,也一直是新聞工作者成爲黨和人民喉舌的必經途徑。

作風決定文風,文風反映作風。通過半年向羣衆學習,本人慢慢善於用羣衆的視角觀察問題,用羣衆樂意接受方式闡述觀點,用羣衆語言來改進文風,在密切聯繫羣衆中學習羣衆語言、熟悉羣衆語言、善用羣衆語言,讓人們愛聽愛讀愛看,務求最佳的宣傳報道效果。如和新聞中心四家媒體記者一起,嘗試寫短新聞,通過“短 新 實”等形式在新聞報道中倡導清新文風。《駱駝連環擔保破“錢”荒》、《駱駝街道商會1600萬回饋社會》等寥寥數百字的簡短新聞常常佔駐四家媒體顯要版面和位置,甚至還作爲頭版頭條播發——“短、新、實”爲新聞報道添“魅力”, 一改“文章冗長”、“當短不短”和“刻板生硬”等問題,進一步提高了新聞報道的公信力、親和力、吸引力和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