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觀後感 > 《地球脈動》觀後感(通用14篇)

《地球脈動》觀後感(通用14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29W 次

看完一部影視作品以後,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吧,需要回過頭來寫一寫觀後感了。那要怎麼寫好觀後感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地球脈動》觀後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地球脈動》觀後感(通用14篇)

《地球脈動》觀後感 篇1

就在昨天,我們看了一個很好看的科教影片——《地球脈動》。聽唐老師說這部影片可是獲了很多國際大獎的,觀看了以後,果然精彩絕倫!電影的每一個畫面都是那麼精美,每一秒鐘都讓人賞心悅目,每一個片段都那麼緊張刺激,同學們不時發出驚歎,感嘆電影的不可思議!

裏面有一個場景是介紹鹿羣的生存經歷,可憐的小鹿最終還是讓大灰狼給吃掉了,同學們看上去都很討厭狼,因爲狼太殘忍,就連很小的鹿都不放過。我也不例外,真想上去幫小鹿一把啊!

電影裏面還介紹了南極冰川的企鵝。企鵝個個憨態可掬,張開翅膀,昂着頭像個紳士一樣走來走去。更讓我們敬佩的是,企鵝媽媽很勇敢,因爲小企鵝要在冬天才能孵化。在孵化的過程中,企鵝媽媽要一直守候在蛋寶寶的身旁,相信企鵝媽媽要在南極受冷受餓,我就覺的企鵝媽媽特別勇敢無私。

動物們真是充滿活力與激情,只要好好觀察就一定可以看到許多美妙的東西。原來我們的地球這麼美麗,大自然如此的神奇,科學真是他奇妙了,只要我們用心去探索,就一定能體會到其中的奧祕!

也許你會問科學是什麼?也許你會和我同感,科學爲什麼這麼神奇,那麼就來看看《地球脈動》這部紀錄片吧,相信你一定能找到答案。

《地球脈動》觀後感 篇2

今天下午我們學校觀看了科技電影《地球脈動》,主要寫了北極熊、獵狗、黑斑羚、企鵝和食人鯊等動物。它們互相殘殺,並且環境也很惡劣,地球遭到了破壞。我們一定要保護地球,保護那些可愛的小動物們。

那些小草都因爲環境的惡劣有的變黃、有的都枯萎了。《地球脈動》上面講了許多的動物怎麼捕獵,可是地球受到了破壞,許多的小動物們都沒有了自己的家園。因此捕獵當然更困難。有一次,幾隻獵狗在捕殺黑斑羚。有一隻小黑斑羚跟隊伍走散了,獵狗的目標於是轉向了它,那隻獵狗把它追到了河裏面,因爲獵狗不會游泳,所以它們只好在河的四周等待。

過了一會兒,從森林的另一頭傳來一聲叫聲,這叫聲表示已經抓到了獵物,獵狗們一聽到就趕快跑回森林裏,共同享受美餐。而這隻黑斑羚安全了。鬣狗雖然很兇狠、很殘酷,但它們的團體精神令我感動。它們這樣做是因爲地球的環境很惡劣,獵狗們實在忍不下去了,就去捕殺獵物。

所以我們以後一定要保護地球,讓地球沒有互相殘殺,多種植花草樹木,多保護那些可愛的小動物們!

《地球脈動》觀後感 篇3

今天,我看了一集紀錄片,名字叫《地球脈動》。片裏有一羣大象經過500英里的一片乾旱荒漠後找到了一條溪水,它們在水裏翻過來翻過去,不停地打滾,真的是太快活了!

你知道40萬隻雪雁在天空飛翔是什麼樣子麼?你知道有鳥類竟然可以飛躍喜馬拉雅山麼?你知道最大的地下洞穴中的奇妙景觀麼?看《PlanetEarth》,譯《地球脈動》或是《行星地球》——由英國BBC拍攝和製作的11集地球紀錄片。維基上說它是對地球空前絕後的禮讚。片子的每一個鏡頭都可以用來做桌面。我看了後覺得一點也不誇大,零下60度帝企鵝整齊的隊伍、新幾內亞島上華麗的天堂鳥起舞、大白鯊躍起一口咬住逃亡的海狗,還有山巒間的顏色如何迅速地由新綠到翠綠到金黃到豔紅,直至蕭瑟的冬意凜然。

巨大的預算,前後5年的拍攝時間,高畫質的攝影,革命性的高超速攝影機,細膩的衛星畫面,使得這部紀錄片有了極度震撼人心的力量。奔涌河流,雄壯山脈,幽深洞穴,冰雪世界,蔚藍海洋,蒼茫沙漠,奇幻叢林,浩瀚草原……每一集都是一場絕對的視覺盛宴。

我看的是第一集《兩極之間》,地球如此之大,有的地方生機盎然,還有的地方不適宜生存。撒哈拉沙漠裏,象羣成了極忙碌的一份子,他們在遷徙,不計一切只爲尋找充足的水源。畫面中一頭未成年的小象仍在不停地邁動步伐向前走動,但它並非掉隊小象中幸運的那一部分,它迷路了,向着沙漠更深處走去。儘管付出了像這樣的代價,但最終,大部分象羣到達了預想的目的地。看着體積如此龐大的非洲象在水中自由歡快遊動的畫面,我受到了很深的觸動。

看完了《地球脈動》,我瞭解了許多東西。到現在,我才發現地球是多麼奇妙啊!

《地球脈動》觀後感 篇4

今天,我看了一部很好看的科教影片——《地球脈動》,裏面的每一個鏡頭都特別的緊張,刺激與神奇。

第二集《多樣淺海》主要講的是地球陸地被淺海所包圍,這裏擁有着世界上最豐富的海洋動物羣落,正是淺海環境的多樣生態養活了如此衆多的生物。本集展示了棲息在炙熱的巴林沙漠地區的神祕海鳥羣落,以及獨特的衝浪海豚,這種海豚會把魚驅趕到海岸附近然後飽餐一頓;而這些海鳥羣則和舞姿曼妙的海獅一起潛水,圍捕巨大的鳳尾魚羣。追隨着鏡頭我緊張地看着動物們爲了生存而各施其法。

在這一集中我認識了很多奇形怪狀的海洋生物,比如狀如一塊大黑板的儒艮;像一把長劍的樽海鞘;星狀的葵花海星;墨斗似的黒喉;狀如其名的黃帶擬羊魚等等,還有些見也沒見過,聽也沒聽過的海洋生物。當然我也見到了我經常吃的.烏賊與小蝦,曾在海洋館見過的海馬和鯨魚。海洋生物對我來說太陌生了,將來我一定要去探討海底世界,去跟它們親密接觸。

給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座頭鯨了。它雖然龐大無比,但特別可愛。小幼鯨累時,它媽媽就會把它托出水面,讓它更容易呼吸。小座頭鯨雖然長達三米,體重近一噸,但它還是很脆弱,需要媽媽的照料。貪玩的小幼鯨一天要喝五百升母乳,爲了孩子的食量鯨媽媽每天都忍受着飢餓,這是多麼偉大的母愛啊!看到這我情不自禁地流下了眼淚。

除了座頭鯨我還如願以償地看到了我最喜歡的海豚寶寶,胖胖的滑溜溜的身體憨態可掬,它是海洋生物中最善良的,也是我們人類的“海上救生員”。

通過影片,我瞭解了印度尼西亞是世界上最多珊瑚礁的地方,珊瑚蟲與海藻它們共同把荒蕪的海洋變成茂盛的花園,我覺得珊瑚蟲神奇至極。我還知道了海草是唯一能在海里生長的開花植物;儒艮是海里最大的食草動物;磷蝦是地球上最多的——

《地球脈動》讓我見識到了海洋世界的無窮無盡,科學領域的奇妙無比,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神奇變換。以後我會認真學習,去探索世界,探索人生。

《地球脈動》觀後感 篇5

今年的暑假過的輕鬆多彩,因爲老師讓我們看了紀錄片《地球脈動》。我覺得故事講得非常精彩,雖然是英文版的,我聽不懂,但是故事所描述的內容卻深深地吸引了我,讓我對它充滿了好奇心。

《地球脈動》一共十一集,其中我最喜歡的一集是關於“深海”的內容,因爲現在是夏天,外面非常炎熱,而且從手機上看到的海是藍色的,感覺非常清涼,彷彿把我帶到了海邊。

我從手機上看到形單影隻的鯨鯊體型不大,影片的字母顯示:體重30噸,長12米。這令我驚歎不已。

成羣結隊的海豚在覓食,幾秒鐘時間游過去數不勝數的海豚,在海里奔跑,這種互幫互助,團結一心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海底世界除了像海豚,鯨鯊這樣大型的魚類以外,有一些小魚值得我們注意,他們通常尋找食物需要付出生命的代價,這不禁引起了我的思考,我們現在的糧食來之不易,雖然不用付出生命去獲得,但是我們也得珍惜糧食。

海底世界真是一個五彩繽紛,神祕奇幻的世界,海洋中有無數小祕密?等着我們不斷去發掘,這就是美麗的海底世界。

《地球脈動》觀後感 篇6

《地球脈動》這個名字,一下就讓我想起了喝的飲料“脈動”,其實它是一部系列紀錄片。

昨晚,我和媽媽一起觀看了《地球脈動》紀錄片第一集——《島嶼》,講了地球上部分島嶼的獨有生物,特別是動物。

其中,我對巨型蜥蜴印象深刻。這種蜥蜴名叫“科莫多巨蜥”,被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易危物種,媽媽告訴我,意思是很容易在地球上消失的物種。所以,我能在電視上看到它就很幸運了。它們生活在印度尼西亞的島嶼上。

巨蜥身體龐大,(有2-3米長,)我以爲它們沒有敵人(天敵),可是小巨蜥能生存下來就很不容易了,因爲巨蜥媽媽要把蛋藏在沙灘上的沙子裏,沙灘離海邊(大海)有一段距離。小蜥蜴破殼出來後,要從沙灘奔向(生活的)大海,就要通過這段危險重重的沙灘,很多巨蜥寶寶就喪生在這段距離裏,原因是有很多遊蛇在獵捕小巨蜥,小巨蜥們要與衆多遊蛇鬥智鬥勇,能活下來的巨蜥寶寶只有少部分。

看到這段時,我和媽媽嚇得蜷縮在一起,巨蜥的生存真不容易啊!

而近些年,因爲我們人類的活動太多太廣,影響了野生動物的生存,使野生動物面臨更多更艱難的挑戰。所以我們要保護環境,保護地球的生物多樣性,學會與大自然和諧共生。

《地球脈動》觀後感 篇7

最近總是在不同場合不厭其煩地向朋友們推薦這一套BBC的紀錄片,《Planet Earth(行星地球)》,又譯爲《地球脈動》。擷取幾個令我感動的畫面,和大家分享。

沙漠裏久旱之後的一場甘雨,荒蕪如火星般的地表忽然奇蹟般地煥發出勃勃生機。沉寂地下可能長達三十年的種子爭相萌發,絢麗奪目的小花布滿整片山谷。數天之 內,它們生長、開花、凋謝、死去,完成一次輪迴。種子繼續埋藏,靜待下一次但卻不知是何年何月的生命怒放。

中國四川,大熊貓的棲息地,剪接之後的超長鏡頭,從料峭寒冬,白雪初融,到春去秋來,花開花落,漫山遍野的杜鵑、散落其間的櫻花,兩分鐘內,滄海桑田。

委內瑞拉平頂高原,柯南道爾的“失落的世界”。世界落差最大的瀑布從峯頂流下,陡然急降近千米,水霧在陽光下幻化出絢爛的彩虹。在這樣的激流裏,居然生活 着不少動物。爲了生存,在與水流的力量抗衡的鬥爭中,它們各顯神通。

智利海岸,終年無雨。但僅僅憑着雲霧帶來的水汽,就給沙漠帶來了生命的奇蹟。仙人掌在夜間綻放美麗花朵,花蜜成爲遷徙的鳥兒沿途的美餐。無論在什麼惡劣的 環境,只有一點點的可能,生命就自然會找到出路。

數量多得足以遮蔽天空的候鳥羣,令人想起《遷徙的鳥》片尾曲中的動人詞句:Over the shifting desert plains, across mountains all in flames. Through howling winds and driving rains, to be by your side.

飛越喜馬拉雅,是蓑羽鶴每年遷徙的必經之路。面對世界上最高的山脈,面對隨時颳起的強風,面對虎視眈眈的天敵金雕,面對生死之間的挑戰,蓑羽鶴忍着寒冷和 飢餓,一下一下地展翅爬升,從綿延雄偉的雪山羣上掠過,去往那溫暖的越冬家園。

生活在K2地區的雪豹總是蹤跡難覓,拍攝人員隱藏等待三個月,終於看到它們出現在貧瘠而險峻的山地上。行走、跳躍、捕獵出擊、一舉一動都是那麼優雅動人, 堪稱荒野中最美麗的風景。

每年往返於地球兩極之間的藍鯨,在深藍色的海上穿行,泛起陣陣白色浪花。雖然由於人類捕殺,數量已銳減至不足萬頭,但這種世界上最大的動物依然在穿梭於廣 袤的大洋,浮沉之間,宛若游龍。

十小時在狹窄洞穴裏的艱苦穿行,展現眼前的可能是世界上最美的洞穴景觀。龍舌蘭洞的“燈飾”大廳,自然與時間的妙筆,令石頭變成了晶瑩閃亮的花簇,而遍佈 巖壁上的嗜極細菌,更是無視生命無法脫離太陽存在的普適定律,發出的光芒如同宇宙中的點點寒星。

成千上百的帝企鵝擠在一起,以相互的體溫抵禦零下40度以下的嚴寒和秒速30米以上的暴風雪,確保身體下面的蛋能平安度過世界上最漫長的黑夜。當新年的第 一縷陽光灑落,當地平線上漸次出現雌企鵝的身影,生命的希望之火重燃。

馬達加斯加的靜夜裏,風雲變幻,雨季來臨。受到雨水的滋潤,高聳入雲的猴麪包樹頂端如魔術一般瞬間開滿了長達一尺的花。花蜜成爲狐猴、鷹蛾的美味瓊漿,而 掠食者又反過來成爲授粉者。自然生態鏈的神奇表演就是如此的和諧。

十七年的地下等待,一個月陽光下的生活,成千上萬的十七年蟬涌現,給森林以及森林裏的生物帶來養分和食物,在種下希望之後死亡。要聽到它們在枝頭鳴叫,要 再等待十七年。

沒有一絲陽光到達的深海,一座火山或一股潛流就可以帶來無限生機。色彩斑斕的珊瑚、海綿,千奇百怪的鸚鵡螺、章魚,在這個似乎被世界遺忘的角落,生命依然 精彩。

片子裏,這樣的畫面比比皆是。超過五年的拍攝,濃縮而成十小時鏡頭前美輪美奐的世界,製作者用心述說着地球的故事。從北極到南極,讓你感受淡水、荒漠、山 地、洞穴、冰原、草原、森林、叢林、海洋等多姿多彩的自然環境下地球時刻跳動的脈搏。

曾經見過有人問,如果向一位外國人推薦三部中國電影,你的選擇是什麼。這個問題的答案自然見仁見智。但如果一位外星人新朋友想通過影像記錄來了解地球,那 麼《Planet Earth》應該可以位列其中。而作爲地球人的我們,又怎麼可以錯過如此精彩的地球脈動呢。

《地球脈動》觀後感 篇8

看了這部電影我感受到了大自然兩極之間的奇妙之處和壯憾的景象。如南極的冬天雪花飛舞,一眼望去白茫茫一片,上百隻企鵝搖搖晃晃的向前走去,小心翼翼地保護着它們的蛋。那時我就想希望企鵝寶寶快快出世,這樣就不用媽媽再辛苦的帶它們。其它還有很多:比如動物尋水源、大鹿羣遷徙、野狗巧捉鹿等。

大鹿羣遷徙————播放時我被嚇到了,因爲從上面汪下拍,鹿羣密密麻麻的像小黑點,我都不知道那是什麼,那個景象實在是太壯觀了,上千上萬只鹿羊都一起遷徙,但是遷徙不是都一帆風順的,幾隻餓狼邁着沉重的步伐,緩緩向它們走近。這時我心砰砰跳動,希望狼不會得逞。狼瞄準時機嗖地衝了出去,鹿羣被這突如其來的危險驚恐萬分,整齊的隊伍也立馬解散了。狼羣向幼鹿追去,它們的目標是幼鹿,果不其然有一隻幼鹿落單了。

狼羣用盡全力追補。這將是一場速度和耐力的較量,跑了好久好久,我以爲小鹿會慢下來,但出乎意料,小鹿速度絲毫沒有慢下來。這時我心中爲它鼓勁,小鹿,加油啊,可能過一會狼就半途而廢了,小鹿加油啊,生死之別就在一念之間。

最後小鹿還是被狼追到了,但我覺得它堅持不懈的精神讓我敬佩!

《地球脈動》觀後感 篇9

地球脈動拍攝團隊走遍全球各地,才拍攝到地球脈動。地球上的野生動物正在減少,逐漸走向滅絕。

如大鼻羚已從100多萬隻減成幾十只,如居住在懸崖峭壁上的阿比西尼山羊因戰爭時戰士們飢渴難耐食物匱乏,打山羊吃,所以被逼到懸崖上生活,在遷往懸崖前,還有幾千只,現只剩下150只,在保護後,又起死回生般增加到了600只。如全球蛙類三分之一已滅絕。因天氣變暖、冰層流失,使北極熊失去了大多的繁殖區和狩獵區。東北虎只剩下30多頭了,在剛果盆地,一隻只無手的猩猩在地上跑,就因爲人們盜獵。人們在剛果盆地反盜獵巡邏,動物才得以生活。

就因爲人們獵殺動物,所以才滅絕,就因爲人們醒悟,動物才得以生存。我想說:“保護動物,人人有責,不破壞食物鏈,人和動物,和諧相處,地球纔會更美。”

《地球脈動》觀後感 篇10

《地球脈動》第三集主要講了地球的淡水湖、淡水河流與淡水生物的關係,讓大家明白了淡水的重要性。

第一部分講述了淡水河流,河流最終會流向什麼地方,經過千萬年的沖刷而演變出不一樣的地形。淡水多數是由降雨形成的,水流匯聚在一起就成了淡水河的上流,上流的水從高處直線落下,就成了我們看到的瀑布。繼續向下流淌,因速度的減慢,慢慢形成彎彎曲曲的河道,河道在不同方向的水流衝擊下又形成了支道,但流到最下方的就匯入海水中。其實最終流向海里的淡水是很少的,途中會被土壤吸收大部分,也會被動物當做飲用水,也有可能會被污染,所以地球上只有百分之三的是淡水,我們應該珍惜淡水資源,減少對水源的污染。

第二部分講淡水湖的內容,淡水湖裏有很多水草、石子可以讓魚生活和隱藏。影片裏講述魚類的生存方式:有的魚爲了保護孩子和防禦天敵,便在沙石中像地鼠一樣打洞;有的魚爲了保護孩子,便把它們“吃”進嘴裏,讓魚寶寶躲進兒袋裏;有的魚既沒有速度又行動不靈活,便找對時機做突襲,不同的魚有不一樣的生存方式,這是萬物根據大自然生態不同形成的。

最後講述了各種生物依賴淡水生存,形成了一個循環的食物鏈。鱷魚會吃魚和鳥類,鳥類也會吃魚,魚呢也會吃落入水中的鳥,大魚吃小魚,小魚吃水草……食物鏈裏的生物們相互依賴,又相互制約,如果少了如何一方面,就會使食物鏈受阻,嚴重的話會導致生態系統發生紊亂。

這就是《地球脈動》告訴我們的知識,如果你也感興趣,就一起來看看這部紀錄片吧。

《地球脈動》觀後感 篇11

《地球脈動》在這部氣勢磅礴的紀錄片中,無論是千里冰封的兩極世界還是綿延萬里的雄偉高山,無論是幽深隱祕的洞穴迷宮還是令人望而卻步的靜謐沙漠,無論是一馬平川的遼闊平原還是暗藏玄機的豐饒叢林,無論是五彩繽紛的多樣淺海還是光怪陸離的無垠深海,都將爲您呈現出它們最鮮爲人知的神祕禁地,在這些人跡罕至,甚至被認爲是根本不具備生命生存條件的地方,卻隱藏着這個星球上最不可思議的美麗,美得令人窒息。

2006年,BBC播出《地球脈動》第一季。不少人看完感嘆:再也看不到比這更好的自然紀錄片了。隔了十年,2021年這節目終於出了第二季。剛一上線,該季評分就超越了第一季——在IMDb和豆瓣上,節目逆天地獲得了10分,即便在評分人破萬後,也只降到9.9分。不少觀衆給出10分的理由是:“因爲沒有11分的選項!”

羣蛇圍剿初生海鬣蜥:海灘沙地下的小海鬣蜥破殼而出的時候十分脆弱,在加入成年海鬣蜥隊伍的過程中,它們險象環生。遊蛇,是它們最大的威脅。生死時速,每一次逃脫都堪稱奇蹟!

企鵝父母撫養孩子:出生起就在父母庇護下成長的企鵝寶寶看起來比蜥蜴要更幸運。爲了養大寶寶,出去覓食的爸爸需要穿過風浪去到80公里外的深海。旅途艱險,有的企鵝可能永遠都回不來。但是因爲有家人的等待,它們還是會義無反顧地外出覓食,然後用盡所有力氣朝着家的方向前進。

長頸鹿撂翻獅子:一開始,這隻草原上的霸主似乎覺得長頸鹿一定會成爲自己的囊中之物,萬萬沒想到,長頸鹿面臨危機時爆發出強大的力量。這隻獅子被瘋狂的長頸鹿撞翻並一度躺在地上任其踩踏。

威氏極樂鳥開屏求偶:威氏極樂鳥吸引雌性的方法着實累人,它先要給自己佈置一個舞臺,清理附近顏色鮮豔的樹葉,不能讓它們“喧賓奪主”。舞臺佈置好後,就開始唱歌“召喚”雌性。它能這樣等待數週,只待驚豔一瞬——開屏。據說攝製組爲了拍攝這個瞬間,花了300多個小時。

美洲豹捕食凱門鱷:美洲豹蹲在水源附近守株待兔,它們需要在1米之內發起攻擊。一開始,母豹失手了,它被一隻蠢蠢的水豚調戲了。相反,公豹則不屑於捕食這些小傢伙,它瞄準了叢林裏另一種捕食者——凱門鱷。那頭公豹等待良久,捕食凱門鱷時一招斃命,畫面驚心動魄。

蜘蛛猴爸爸愛的抱抱:生活在馬達加斯加島嶼的蜘蛛猴,常年在距離地面30米高的樹枝上盪來盪去。因爲長期從事這種“高危工作”,三分之一的蜘蛛猴活不到成年。其中,有隻小猴在練習爬樹時,從高處跌落,幸好尾巴救了它一命。爸爸聽聞叫聲立即趕來救援,給了小猴一個安慰的擁抱。

一直覺得,非凡之作背後一定有非凡之人。《地球動脈》這部傳奇之作的製作人兼主持人,是同樣擁有傳奇一生的“世界自然紀錄片之父”、人類有史以來旅行路程最長的探險家——大衛·愛登堡。

今年已經90歲高齡的愛登堡是英國“國寶”,59歲時被授予爵位,是大英博物館、皇家植物園、國際自然基金會的託管人。作爲如今世界上最知名的主持人之一,愛登堡幾乎親身探索過地球上已知的所有生態環境。南極,火山,沙漠,雨林,水底,叢林……

老爺子總是出現在千姿百態的生靈旁邊,氣喘吁吁卻充滿熱情。在探索世界的過程中,他曾被起重機吊起在雨林上空,曾被眼鏡蛇噴過毒液,曾被蘇格蘭松雞扇倒。耄耋之年,他仍能乘坐熱氣球,飛越阿爾卑斯山的最高峯,還能吊在樹上講解飛蛙。

這個從小就對自然界癡迷的男子,早在28歲那年就製作了《動物園探奇》。對於BBC和愛登堡來說,這部紀錄片是里程碑式的存在。因爲它,BBC建立了自然歷史項目,攝影團隊終於得以走出演播廳,去往全球各地拍攝各樣的野生動物畫面。

而愛登堡真正的巔峯在50歲,那一年,他做出了《生命的進化》。爲了這部紀錄片,愛登堡的團隊幾乎走遍全球,運用了當時最尖端的攝影器材,讓世界範圍內的野生動物影像,出現在每戶家庭的電視機上。

然而,載譽無數的愛登堡沒有止步,他選擇五年磨一劍,全心投入高清鉅製野生動物紀錄片《地球脈動》。如今,他打造的《地球脈動2》更是十年寶劍方出鞘。

老爺子做事一直都認真得讓人髮指。就拿製作《地球脈動2》來說,他的團隊歷時2089個拍攝日,歷經117趟攝製之旅,走訪40個不同國家,才拍出了這部紀錄片。

爲了拍攝《草原》一集,工作人員在兩年時間內到奧卡萬戈三角洲露營長達五個月之久,就是爲了看沼澤獅獵捕非洲岬水牛。他們身處險境,不但衣服被劍葉草劃了個稀巴爛、身上被蚊子咬了個遍,還得時刻擔心可能會受到鱷魚的攻擊。

在《山川》一集,製作團隊動用各種自動感應小型攝像機,把攝像機放在絕壁上雪豹可能經過的各個角落,守候了整整幾個月。在零下幾十攝氏度的山洞裏,攝製人員在黑暗中沒日沒夜地等待雪豹“經過”。就在這種孤獨、絕望的等待中,他們拍下了近景雪豹。是的,這就是愛登堡的團隊。

在這個兩個月拍出一部電視劇、三個月資金回籠的年代,他們做的每一件事,都是那麼的“不可理喻”。在紛繁蕪雜的影視圈,也只有這樣的人,能讓大家尊重。以前在採訪一個紀錄片導演時,他說過這樣一段話:“以後,也許再也不會拍這樣的紀錄片了,因爲,這樣深入地去做一個歷史紀錄片實在太孤獨了……”

看到《地球動脈2》,雪豹經過的那一刻,極樂鳥開屏的那一幕,小蜥蜴逃生的那一秒,大家深深感受到創作者深入骨髓的孤獨。也唯有孤獨與寂寞,才能成就一部經典紀錄片。

《地球脈動》觀後感 篇12

構成地球血脈的是什麼呢。是島嶼,山脈,草原,森林,沙漠,海洋,城市上的動物,植物。今天看的是山脈專題。剛開始映入眼簾的是羱羊。別看它是一個食草動物,但它可以在陡峭的山峯間來回穿梭。用它軟軟的蹄子,踩着綴在陡峭坡度上的碎石上山下山。攝像頭按照小羱羊視角位置照了一下,媽呀,視線拉到了好遠,頭腦一陣眩暈感。有恐高的人立馬就會想趴下。

然後出來的金鷹。金鷹的翅膀一張開長度足足有兩米,飛起來就像一架小型的戰鬥機。它們盤旋在高聳的雪山上,目距可遠達三公里,地攤式的搜索它的獵物。有一隻金鷹找到了一塊腐肉,帶到了自己的領地準備食用,然而不如意事十有八九,飛來了另一隻更加兇猛的金鷹,來勢洶洶,要爭奪它的食物。背景音樂瞬時變得緊張急促起來,它們擺出來一副即將開戰的架勢,緊接着有一隻先發出了攻擊,用自己的利爪朝對方的肚皮勾過去。

《地球脈動》觀後感 篇13

《地球脈動》是BBC在2006年製作的紀錄片,耗資800萬英鎊。在當時,這是BBC拍攝成本最高的一個節目。節目組花費了5年時間,動用130人的團隊,走遍62個國家拍攝完成。並且第一次採用了當時最高端的高清攝像機,以及軍方發明的空中攝影機。在當時來看,這部片子是革命性的。

《時代》雜誌對這個節目這樣評價:

無論是出於高尚還是卑劣的理由,這部電影都無可挑剔

一轉眼十年過去了。當年革命性的拍攝技術,現在看來已經不值得一提。而且隨着氣候變暖的影響,十年中地球也發生了不小的變化。於是,BBC拍攝了《地球脈動》的第二季。

第二季《地球脈動》中,節目組又動用了最高端的拍攝設備,4K攝影機、無人機以及遙感攝影機。只爲了捕捉最真實最美麗的畫面。甚至每一幀都可以截做壁紙。

由於製作人員的敬業精神,捕捉到非常精緻的畫面以及有趣的故事。

除了感嘆造物主的偉大,這部紀錄片還傳達了人類需要的反思。

由於人類,許多生命正在消失

全球氣候變暖導致山脈積雪融化,一些動物們的冬眠期縮短,它們的食物也因爲氣候導致變少,人類造成的物種入侵導致的生態平衡破壞等等。

懷着敬畏的心情,以人類的渺小接受這種震撼,看其間包含的萬物萬態,領略偉大和生存的意義!

《地球脈動》觀後感 篇14

看完《地球脈動》這部電影,中間有一個片段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片段中有一個剛出身不久的小鹿,它那種頑強的意志,在殘酷的自然環境下永不放棄的精神深深的打動了我。

事情經過是這樣的:有一羣鹿在河邊喝水。突然,有一隻狼打破了這安詳的畫面。鹿羣開始分散。有一家三口成爲了狼的捕獵對象。一開始,一家人手拉着手,絲毫沒有向惡狼投降!就在這時,鹿一家好像發生了爭執,鹿分兩路,一隊是鹿媽媽和鹿爸爸,一隊便是剛出生不久的小鹿。惡狼急中生智,朝着小鹿追去。小鹿不甘示弱,使出了吃奶的勁。它那四條又細又短,毫無力氣的小腿像離了弓的箭似的,飛快地向前奔跑。雙方各有各自的優點,鹿和狼的距離忽遠忽近,同學們的心裏真是十五個吊桶打水——七上八下。經過幾分鐘的你追我趕,小鹿快跑不動了,可是它依然在前進。這是小鹿不是在與狼挑戰,它更是在和自己的生命作鬥爭。狼乘勝追擊,把小鹿捕獲了。最後,小鹿成了狼的美餐……雖說弱肉強食是動物世界裏的自然規則。可是看到這隻小鹿奮勇地爲生命奔跑,我還是被深深震撼了。想到我們人類正在一步步地破壞生態環境,河流正在枯竭,森林正在減少,冰山在慢慢融化,到時該有多少無辜的生命被葬送?動物也是有生命的,它們也有爸爸媽媽,爺爺奶奶。也富有人的情感。我們是不是更應該保護動物呢?

電影中小鹿,雖然它最後被狼吃了。可是,它那對待生命的態度值得我們學習!看看小鹿,像是一個剛出生不久的小嬰兒,鹿在十萬火急的情況下,仍不向惡狼屈服。在回頭看看我們人類,想到還有很多人爲了一點挫折就放棄自己,甚至放棄生命,我們是不是該思考一下?

同學們請把電影中的小鹿當做你學習的榜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