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觀後感 > 大國重器觀後感範文(通用28篇)

大國重器觀後感範文(通用28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42W 次

當品味完一部影視作品後,相信你會有不少感想吧,需要好好地對所收穫的東西寫一篇觀後感了。快來參考觀後感是怎麼寫的吧,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大國重器觀後感,歡迎大家分享。

大國重器觀後感範文(通用28篇)

大國重器觀後感 篇1

《大國重器》最近剛在中央2臺播完,我是通過網絡電視臺看完這6集的。觀後感可歸納爲4個字:"振奮,自豪。"

新中國成立時,中國工業基礎很差,經過幾十年的追趕,我們國家在許多方面已經趕上發達國家,(當然,沒趕上的也不少)。在這方面,50,60,70,80,90年代的中國人都付出了許多。中國許多老牌企業:上海汽輪機廠,北京第一機牀廠,濟南第二機牀廠等等,歷經風雨,掌握了世界一流技術,終於成爲行業巨人。後來的振華重工,徐工,山推,正泰電器,雙良等企業集團也後來居上,成爲世界著名的企業集團。

今天,中國已成爲世界製造業第一的工業國家,中國有許多工業產品已經是世界第一,中國已經由弱變大,下一步是由大變強。看看那些企業負責各個項目的中國人年輕,自信的面孔。我相信這一天應當在我有生之年可以看到。

作爲上個世紀50年代出生的中國人,我們這一代經歷了太多的風雨,對舊中國歷史的瞭解,讓我們心底有着歷史的陰影,憂患意識是每個50年代人都揮之不去的歷史烙印。希望祖國早一天強大,人民富足的願望是我們這代人一生奮鬥的動力。今天我們這代人都已進入老年,但是看到了我們爲之奮鬥的國家,終於成爲世界名副其實的大國。我們在前輩的基礎上爲祖國添磚加瓦,後來者在我們的基礎上,建造起工業強國的大廈。

很希望每個中國人都能擠時間看看《大國重器》,尤其那些熱衷於"追星"的年輕人。在今天的社會裏,那些"娛樂至死"的年輕人,保不定也是兢兢業業的從業者。個性自由和國家責任應當是今天中國人的人生信條。以強大的國家實力維護世界和平,造福人類是中國必然的大國責任。從中國的發展歷史來看,"中國式的社會主義",對世界各國還是很有研究價值的。那些盲目信奉歐美治國理論的人,應當從中悟出點東西。

大國重器觀後感 篇2

聽說爲紀念國務院《關於抓緊研製重大技術裝備的決定》頒佈30週年,拍了一部大型高清工業電視紀錄片《大國重器》,以宣傳中國裝備工業30年來取得的偉大成就,共六集。《大國重器》講述了十八家裝備工業企業的成就,以及他們的領導人、技術工人的學習先進技術並加以創新、創造的精神,鼓舞人心,他們的事蹟成就值得效仿。

花了幾天時間看完這部系列片,感觸很多。

首先,雖然這麼多企業獲得的這些成就都很值得說道,但除非是與之密切相關的人員,知道這些企業的國人是非常少的。可以看到,這些企業基本上都已經上市,對這些企業的宣傳,一是在全國樹立一個可以學習的典型,二是鼓勵更多的中國企業能夠在當代的企業轉型中實現自主,三是爲中國向製造業強國的轉型指出方向。

其次,這次宣傳的主要還是一些先進裝備的製造,宣傳的目的性很強。這些企業都很典型的在一些領域站在了世界一流水平,甚至是世界最先進的水平。這充分的說明了改革開放30多年來,我國在製造業水平上的極大提升,從一個基本沒有重工業基礎的製造業弱國,到現在的製造業大國,我國的很多企業的領導者和基層的技術人員經歷了很多,也有了非常多的發展,應該說是基本上完成了進入跨國企業行列的初始積累並逐步進入國際市場。

再次,這些記錄篇針對企業的領導者和技術工人的篇幅很多。一方面是對他們在促進中國製造業發展中做出的貢獻,更主要的是爲中國衆多的企業領導和廣泛的技術工人樹立一個先進典範,告訴他們只要"真的"想要完成一個目標,憑着中國人的能力和智慧,這個目標一定能夠完成,只是實現的時間的長短不一。我覺得這纔是最重要的,做人必須要有相當強烈的自信心和實踐能力,這樣才能夠完成自己的目標。

最後,這些企業多是打破了某些領域的壟斷而獲得相當大的成功的。當今的大企業大多已經發展了很多年,很多人根本就沒有勇氣在一個有壟斷的領域中創建一番事業,這部紀錄片的宣傳,不僅宣傳了正能量,更是要讓人們有一種打破壟斷,開創新事業的信念。

總體來說,我看到了裝備工業的幾個方向的發展,一個是總體的、大型的、集成的裝備製造,一個是材料的、零部件的基礎裝備部件的製造加工,還有一個是小型精密儀器裝備的製造加工。但不論那一個,只要有成爲世界一流的願望,都要做到更高的效率、更高的精度、更低的成本,最主要的是有自主的先進的核心技術能力,只有這樣才能不受制於人,纔能有光明的未來。未來的製造裝備業可能會競爭的極其激烈,但只有在激烈的競爭中,才能火中出金,實現自身的昇華。我們不僅要成爲製造業大國,更要成爲製造業強國,以實現中國夢,實現共產主義。

大國重器觀後感 篇3

聽說爲紀念國務院《關於抓緊研製重大技術裝備的決定》頒佈30週年,拍了一部大型高清工業電視紀錄片《大國重器》,以宣傳中國裝備工業30年來取得的偉大成就,共六集。《大國重器》講述了十八家裝備工業企業的成就,以及他們的領導人、技術工人的學習先進技術並加以創新、創造的精神,鼓舞人心,他們的事蹟成就值得效仿。

花了幾天時間看完這部系列片,感觸很多。

首先,雖然這麼多企業獲得的這些成就都很值得說道,但除非是與之密切相關的人員,知道這些企業的國人是非常少的。可以看到,這些企業基本上都已經上市,對這些企業的宣傳,一是在全國樹立一個可以學習的典型,二是鼓勵"胸前貼着的是濟二,但是事實上你們代表的是我們中國人的形象。"這是濟南第二機牀廠人的信仰,他們以自己的行爲在維護着中國企業人的尊嚴,他們用普遍接受和認同的人生價值觀組成了自己的信仰——團隊的榮譽。並使得他們的信仰贏得了福特汽車公司全球衝壓設備主管鮑爾的高度評價:"這個團隊向我證明,他們能安全的作業,並遵守規定,這對我們來說非常重要。"

這是一個企業的信仰,是一個團隊的信仰,有了信仰,就有了一個團隊的榮譽,更有了並且堅定的一個團隊的目標。

有這樣一篇寓言故事:蝦子、天鵝、螃蟹拉一輛貨車,蝦子一個勁的往有水的地方蹦達,天鵝一個勁的往天上飛,螃蟹橫着使勁,結果可想而知——貨車是不會動的。這個寓言告訴我們,集體需要一致的目標。

團隊意識——很多時候不是問題怎樣,而是團隊怎麼樣看待、解決這個問題。

團隊中不是每個人都是最強的,他們是通過相互無間的合作達到了完美。他們相互合作、相互競爭、相互包容、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相互關懷。相互合作能一起發揮每個成員的長處;相互競爭能決定每個成員最佳的崗位;相互包容能促進每個成員關係的密切;相互信任能使每個成員專致自己的工作;相互理解能讓每個成員知道團隊的重要性;相互關懷能讓每個成員溶入團隊。這就是一個團隊的信仰!

"世上沒有完美的個人,但是有完美的團隊。"

是的"沒有完美的個人,只有完美的團隊"。完美的團隊有自己的人生價值觀,有自己的榮譽,有自己的信仰。

只有被信仰纔有價值,而且是首先建立在團隊自己的信仰、員工信仰然後逐步被社會認同和接受,纔是有價值的信仰。

大國重器觀後感 篇4

《大國重器》是我國第一部大型高清工業電視紀錄片,記錄我國裝備製造業振興發展歷程,其中涉及中國裝備製造業的工程機械、重型裝備、通用裝備、港機裝備、軌道交通、關鍵零部件等十餘個重點領域,精選了全國18家行業領軍企業,講述了中國裝備製造業《國家博弈》、《國之砝碼》、《趕超之路》、《智慧轉型》、《創新驅動》、《製造強國》系列專題故事。重點關注重大裝備企業自主創新和轉變發展方式的成功經驗,以全景式、史詩式、政論式的磅礴氣勢,用感人的講故事手法,展現和謳歌了中國裝備製造業的“國家隊方陣”,反映中國裝備製造業艱難發展的曲折道路,以及振興與崛起於當代的輝煌歷程。

裝備製造業對繁榮經濟和實現“民富國強”起着無可替代的作用。作爲中國裝備製造企業的員工,我深深爲國家裝備製造業能有這如此的發展騰飛而感到自豪。我們的企業雖然沒有片中企業那樣屹立於世界裝備製造業之林的實力,但我們企業的員工卻有着和片中企業員工一樣兢兢業業的奮鬥精神。截取片中的幾個鏡頭,在我們的企業當中都能找到其中的縮影。

1、焊品如人品的嚴謹工作態度。講到鋁合金焊接時,女焊接教練說:“嚴謹的工作態度或許比技能更爲重要。”我們企業製造廠的女焊工也不乏佼佼者。禹立霞是金結公司製造廠唯一的一位女班長,她務實進取,技術精湛,以出色的工作能力贏得廠領導和周圍員工的認可和稱讚。禹麗霞現在是“鍾秉銳電焊班”班長,她初當班長之際有着很大的壓力,不斷充實自己,提升自己的技術水平,在極短的時間內就掌握了雙絲自動焊的焊接方法,摸索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操作技術要領,爲以後順利的工程施工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她帶領班組人員通過製作一些輔助胎具對埋弧自動焊進行改造,使其代替CO2氣保焊焊接鋼管的對接縱縫和環縫焊接,保證了焊接質量和製作精度,提高了管結構的整體制作質量。禹麗霞連續四年榮獲“唐山市女職工建功立業標兵”。她如一朵絢爛綻放的鋼構之花,用自己展現出來的赤誠和熱血、辛勤和務實的風采,爲金結公司這片廣闊的鋼結構熱土增添光彩。

2、拉小提琴的高級焊接技師想必給大家留下了較深的印象,從他身上我們可以感悟到以廠爲家的工作精神。他對創新的理解更是值得學習,他說:創新不僅僅是科學家的事,我們工人在實際工作中把高科技含量的產品製造出來,也是創新,而且是非常了不起的創新。我公司富君同志是製造廠鉚工班班長,他技術全面、務實進取、勇於鑽研、善於創新,參與完成了多項國內外重點工程的技術創新任務。天津津塔工程是天津市的地標性建築,整個津塔工程建築平面爲橢圓形狀,每根鋼柱與鋼柱之間連接的部位和尺寸都不相同,確定鋼柱的中心線成爲組對工作中的難點。富君結合多年工程製作經驗,與計算機輔助放樣方法相結合,找到了鋼柱中心線的正確定位,最終採用以中心線爲基準的方法進行鋼柱牛腿的裝配。在實際製作過程中,富君還帶領班組人員認真組對構件,精確測量牛腿尺寸和間隙,最大限度的減少誤差,保證安裝精度,爲天津津塔精品工程的鑄造奠定了堅實基礎。馬福江也是富君班組中成長起來的技術骨幹。馬福江對施工技術問題有着天生的興趣,在富君的指導下,他更是對技術創新、改革發明癡迷不悔。目前,馬福江在日常工作中的小創新已經多達十幾項,並連續兩年被公司評爲“十佳技術標兵”。

3、片中講到一位工人,通過長期記錄自己工作的數據,最終總結成冊,編成軟件。我們車間可以說不乏這樣的工人師傅,他們心中裝滿了圖紙,裝滿了一個個實際的解決方案,我想如果把這些經驗彙總起來,然後把它規範化、標準化,一定會形成一項很了不起的智慧創造。譬如說鍾秉銳師傅,他從電焊工、電焊班長、技術部骨幹一路走來,勤勉質樸、篤學多思,躬於實踐,細心探索、參與了阿爾及利亞奧蘭體育場、俄羅斯KIMKAN鐵礦選礦廠、北京財富中心、北京望京SOHO、天津津塔、天津現代城、煙臺海灣世茂1號項目、青島財富中心、黑瞎子島現代生態植物園、山西大同體育中心等多項國內外重點工程,不斷的攻克鋼構焊接難題,爲公司榮獲全國優秀焊接工程、電力行業國家優質工程獎、建築工程魯班獎、國家鋼結構金獎作出突出貢獻。多年來不斷探索和創新班組管理模式,在班組建設、節能降耗、技術革新等方面成效顯著,他曾獲得國家“五一勞動獎章”的榮譽稱號。

通過鏡頭中的精彩,我們看到了中國工業的現狀,我們今後要在從“大國重器”向“強國重器”的路上大步邁進,這條路上不乏這樣一羣人,他們執着堅韌、創新奮進,在中國裝備製造業的這片沃土上,深耕創造,不遺餘力。打造了中國典範的製造產業鏈,成爲支撐中國裝備製造業發展堅挺的脊樑。

大國重器觀後感 篇5

寫在前面:是由中央電視臺財經頻道(CCTV—2)製作的大型高清紀錄片,展現中國裝備製造業成就,講述充滿中國智慧的機器製造故事。

近日,我觀看了《大國重器》,片中再現了30年來中國裝備工業取得的偉大成就,講述了中國裝備製造業從小到大,到趕超世界先進水平背後的艱辛歷程,看後令我熱血沸騰。

《大國重器》以獨特的視角講述了一個個鮮活的創新發展的例子。

如大型風力發電機、高級數控機牀、汽車衝壓生產線、高鐵列車、石油管道壓縮機等等。但是新中國剛剛成立的時候我們還是一窮二白,我們有的東西都是進口的,但我們是大國而不是強國,我們開始了自主創新的過程。經過了近50年的奮鬥,中國的許多製造技術趕超了世界水平,但能源消耗還是很大,很多技術還處於落後。

好的公司離不開好的技術,好的技術離不開好的人才啊!長大以後我一定要當一名工程師回報祖國!

大國重器觀後感 篇6

國之重器代表着這個國家的核心競爭力!改革開放至今已有40年,中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取得了世界矚目的發展!中國的GDP已升至全球第二位,僅次於美國!

作爲一直遙遙領先的老牌龍頭美國有了危機感,嘗試以技術封鎖、貿易戰、軍事聯盟等手段遏制中國的發展。在這樣的格局下,中國如何突破重圍?中國製定了強國戰略!《中國製造2025》就是這個戰略下的第一個十年行動綱領!

《大國重器》第二季就是《中國製造2025》中關於裝備製造業的紀錄片。通過人物故事和製造細節,鮮活地講述充滿中國智慧的機器製造故事,再現中國裝備製造業從小到大,到趕超世界先進水平背後的艱辛歷程。大國重器的平均技術水平目前可以理解爲剛剛邁入行業高端門檻,在某些細節領域觸及領先水平。所以紀錄片名稱爲大國重器,而非強國重器!

《中國製造2025》是中國強國戰略的具體綱領,是中國經濟從粗放型轉型升級爲精細型經濟的第二次創業的行動指導!在開始執行這個戰略的時候,就受到了競爭對手的各種限制打壓。這是第二次創業過程中必經之旅,唯有打鐵還需自身硬才能夠突破重圍!中國未來30年的發展之路註定不會平靜,讓我們滿懷信心紮實基礎打一個漂亮的突圍戰!

我統計下了A股中關於大國重器的相關概念股票。

沃爾核材、中核科技、中國核電、臥龍電氣、一拖股份、傑賽科技、瀋陽機牀、網宿科技、佳都科技、中天科技、中遠海控、中國交建、中集集團、山東海化、海油工程、中國重工、中廣核技、東旭光電、特變電工、中材國際、中國建築、中國衛星、中科曙光、紫光國芯、中海達、北方華創、江豐電子、中鐵工業、柳工、光啓技術、京東方A、杭氧股份、中航飛機、中國中車、振華重工、三一重工、徐工機械、中國一重。

名單可能不齊全,也有可能因爲個人水平問題導致不小心混進去的。僅作參考學習,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記住投資的精髓依然是3521優秀企業標準,與好企業一起成長!

PS:重器之所以謂之重,重在技術研發,重在管理,重在開拓國內外市場。如果經營不善依然是有可能在全球激烈競爭市場中失去未來!

現在的中國依我的判斷是正處於末代發展中國家向初級發達國家的過渡階段,這個階段的社會思想矛盾是相對激烈的。有老一輩還處於貧窮髮展階段的老思想,又有新一代尚未發達卻過上了發達國家生活模式的年輕思維。兩代人思維鴻溝暫時難以逾越。而往往在這個過程中文化就開始進入繁榮昌盛的美好時代!

大國重器觀後感 篇7

我們講“農業是立國之基,工業乃強國之本。”《大國重器》,一部記錄新中國工業崛起的長歌史詩;《大國重器》,一簾見證中國工業創新裂變的長廊畫卷。這股從民族工業血脈中迸發出的最強音在11月的深秋,劃破寂靜的夜空,向全球昭示中華民族工業的全面崛起。

作爲中國首部工業紀錄片,《大國重器》以其驚豔恢宏的畫面、先進的創新實例在新時代一線市場引起了強烈反響。6天的時間,300分鐘的精彩連續,畫面、配音、明星產品、技術創新、人物故事等等,都成了新時代人連日來最“熱門”的話題。在一線市場、國珍健康生活館裏、團隊培訓演講臺上,《大國重器》讓新時代人再次看到了民族工業創新的實力,也更加堅定了我們振興民族產業的歷史使命。

十八年前,在新時代公司成立初期,我們缺少人才、缺少資金,缺少市場經驗。但是我們憑藉着對松花粉項目的堅定信心,以永不言敗的精神,克服了重重困難,用僅有的500萬資金,建成了第一條松花粉生產線,功克了松花粉破壁等歷史性難題,在租用的狹小辦公室裏,開始了松花粉銷售的第一步。

十八年來,新時代創業者們以敢爲天下先的勇氣和智慧,不斷嘗試和探索,首創“店鋪+銷售員”的“中國新時代專營體系”,開闢了一條符合中國國情的直銷道路。在上級集團、行業專家的大力支持下,在全體新時代人的不懈努力下,新時代如同浴火鳳凰般涅重生,創造了國有資產增值1400多倍的奇蹟。在專營店裏我們所有新時代人更是集體“抱團”觀看,時而安靜思考、時而歡呼雀躍。《大國重器》讓我們看到了中國裝備工業的鉅變,讓我們又一次直擊了民族工業的崛起,讓我感覺到能作爲一名中國人感到無比的自豪,更讓我興奮的是我是一名新時代人。

在《國之砝碼》中,徐工王民董事長那句“在世界工程機械的最高頂峯上:我們必須要有位置,"激盪着所有新時代人的內心。話語背後,引發我們的思考,在健康產業領域,一定要有我們新時代人的位置。我相信在黃永剛總經理的英明領導下,我們有能力,更有信心超越我們的競爭對手,成爲中國健康產業的NO1。放下鏡頭裏的精彩,我們更要看到中國工業的未來。“大國重器”向“強國重器”的邁進,我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科技廣度、創新高度、核心深度是中國工業留給我們中國人“萬畝技術良田”。深鑄強國重器,放飛強國之夢,中國製造再創新高;智領技術先機,成就國之大器。十八歲的`天空無限廣闊,風華正茂的新時代前途無量!我們希望看到越來越多懷着事業追求和人生夢想的人走進新時代;希望所有的新時代人遵循市場規律、遵守法律法規、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努力創業、以德立業、和諧展業、快樂興業,在新時代事業的大舞臺上,實現“我的夢、國珍夢、中國夢”!

大國重器觀後感 篇8

《大國重器》以獨特的視角記錄了中國裝備製造業創新發展的歷史。該片將鏡頭對準了普通的產業工人和裝備製造業企業轉型升級創新中的關鍵人物,真實記錄了他們的智慧、生活和夢想,通過人物故事和製造細節,鮮活地講述了充滿中國智慧的機器製造故事,再現了中國裝備製造業從無到有,趕超世界先進水平背後的艱辛歷程,展望了中國裝備製造業邁向高端製造的未來前景。

這部片子很主旋律,主旋律的不得了,所以我不喜歡。

學的是理工,片子裏面講的或多或少了解一點點,因爲去過航空企業製造車間,金工實習練過車銑刨磨鑽,整過熱處理。我很懷疑片子中宣傳的我們工業裝備業的日漸強大,並討厭那種“外國人說我們不行,我們就要爭這口氣”的八股文氣息。

誠然,片中也有短暫的透露,我們近年來低端裝備產能過剩,高端不足的尷尬境地和大多裝備的核心零部件都要進口,可導演的鏡頭語言還是想一個勁的唱讚歌。

讓我們實在一些吧。

說說自己稍微熟悉一些的航空業吧。假期在GE航空實習,瞭解到航空發動機的高溫渦輪葉片就連清洗都不放在中國,一來是技術保密問題,二來是你也真沒那個能力。航空發動機的大修在國內基本上是組裝測試,我們在這方面差的太多。最近新聞報道,我國又從俄羅斯進口了一批AL-31發動機,據說是給J20和H6k換裝,提升了性能。航空發動機這樣的工業製造頂端產品,我們確實差了很多。這其中就涉及片子中介紹過的大葉片的製造,高溫合金材料,五軸聯動機牀等等方面的技術。光靠打雞血是攻克不了技術難關的,不然我們的飛機早就裝上了中國心。

我自己沒有工程的天賦,很羨慕片中出現的工程師和工人(那些不僅僅將它看成一份工作,更多是事業的人)。祝福他們能在未來突破那些尖端的技術,在自己的專業上走的更遠,請你們加油。

大國重器觀後感 篇9

在公司組織觀看《大國重器》我已經是第3次觀看,對這部影片的導演我還是比較贊。

這影片中能突出現代社會企業的緊迫感,心酸,努力,創新,追趕,領先等情節。從第一集國家博弈到第六集製造強國。對我的感觸很大,能在表面看出一個國家由落後走向強盛的波線。

在另一方面影片表面上我們對那些企業感慨不易。但是我們還可以在另一方面看出,中國還有點自己的東西外,更多的是緊迫感。如果這個影片能拍到50集,那中國纔算真正強大起來。我們這些是世界領先的企業,其依賴核心還是國外,大部分依然是粗活。中國也許軍事航空方面有些技術是可以做到的,但是能夠大規模相對廉價的生產,大型艦船發動機的生產,客機發動機生產,戰鬥機的發動機的生產,高性能汽車發動機的生產以及各種尖端科技的研究和普及能力等等。

當然也有許多比較高端的裝備,比“如嫦娥3號”和“玉兔”月球車的電容和太陽能電板。能承受在-100℃到+100℃環境里長時間工作而不被影響還普及社會當中。這就是企業努力和奮鬥創新的成果,這就是不日不夜的研究創新和實驗加失敗最終才能出合格的高端產品,縮短差距,這都是走向強國的必走之路。

我們只有不斷勞動創造,而決不是整天埋怨,只有創造一個又一個輝煌才能支撐起中國的支柱。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國家的強盛在於工業,工業在於裝備製造,裝備製造在於創新,創新在於人才。

建設強大的國家就是我們永不退色的中國夢,這個夢想正在實現,因爲有我們在。好好努力活着,我們都會看見。

大國重器觀後感 篇10

第一集 國家博弈

這一集內容比較多,首先講的是沙特政府就投資50億美元的磷肥選礦項目進行世界範圍的招標,這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招標項目之一,17家有實力的工程公司投標,在極端不被看好的情況下中國甕福集團拿下了這個項目,這憑藉的是中國強大的裝備製造能力和甕福集團獨有的氟提取技術。

後面講的是大噸位自卸車的生產,澳大利亞力拓公司是一個開採勘探和加工礦產資源方面的世界級公司,自卸車是礦山開採最常用的設備,設備性能決定了開採效率,以前力拓公司一直使用的是美國生產的自卸車,到後來中國有了大噸位自卸車生產技術以後開始爲力拓公司開始採購中國的自卸車,這種車在國內也得到了普遍的應用。

之後講的是風力發電機的製造技術,中國在掌握這套技術之前風力發電量只佔2%,較西方先進國家10%相差很遠,掌握技術之後兩極都有了中國的風力發電機。

最後講的是港口機械、海洋運輸船、石油鑽井平臺、石油鋪管船等海洋工程裝備的設計製造,不僅修復了鋼結構的美國舊金山海灣大橋,鑽井平臺的鑽井深度達到了近萬米的世界先進水平,打破了之前鑽井平臺的建造都由西方國家壟斷的狀況。

這集主要思想是:裝備製造業體現了一個國家的綜合國力和技術水平,國家之間的比拼多半是裝備製造的比拼,而中國的裝備製造業正在崛起。

第二集 國之磚碼

首先講西氣東輸工程,天然氣輸送管道長達15000公里,每200公里就需要一個加壓站,加壓站的核心設備是壓縮機組,這些機組在最初的10年全部依賴進口,後來中國瀋陽開始製造這些壓縮機,舉一國之力來研發關係到國家能源等戰略發展的關鍵設備。

後面講乙烯設備的研製生產,乙烯在國家中的地位幾乎和鋼鐵同樣重要,在中國的鎮海,百萬噸乙烯工程需要製造壓縮機,後面講到了壓縮機的葉輪和外殼研發、製造過程,乙烯壓縮機的國產是中國在重化工領域的一次重要突破。

壓縮機的製造要依賴國外高端的數控機牀,數控機牀對於一個國家而言具有超經濟價值的戰略地位,中國數控高級工程師于德海研製中國的高端數控機牀,後來陳虎對數控系統還有精度進行了完善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最後講徐工集團工程機械製造的崛起,裏面主要講到了世界上最大的起重機的生產和極限吊裝試驗。

一個國家不受制於人,有些東西就必須要自己製造。

製造什麼和怎麼製造決定着一個國家在世界的地位。

第三集 趕超之路

中國唐山製造中國最快的動車,裏面講到的零缺陷焊接,裏面列隊背誦是崗位的工藝要求和操作流程很適用與我們現在的生產。裏面還講到電路接線六萬根無差錯覺得不可思議,反應了工作超乎尋常的的嚴謹和熟練,這種精神很值得我學習。

在彎管制造裏講到蘇健將自己的經驗彙總成12000多個數據並製作了世界上第一套彎管軟件,這裏我體會到了總結和積累的重要性。這集中間講的是對德國科堡公司的併購讓我們掌握了重型龍門數控機牀技術,這裏面提到了技術併購的重要性,

這集最後講的是世界上最大的運送液化天然氣的LNG船的製造。

一個國家要富強必須要加強裝備製造業,裝備製造業是我們國家的脊樑。以前看美國金融方面很厲害就覺得能控制錢所以強盛,現在才懂得裝備製造對於一個國家的重要性,這更堅定了我們生產、改進和研製新設備的決心。

第四集 智慧轉型

這集講到中國製造業崛起和遇到的一些問題,比如中低端產品過剩,高端機械零部件卻需要依賴進口,核心部件中國不能造,中國開始研發高端產品,裏面具體講了山推集團對高端推土機的製造,陝西鼓風機公司,還有瀋陽機牀集團對中國機牀的數控系統的研發,全球第一臺只能數控機牀誕生等。

國力的競爭就是實體工具製造的競爭,中國越來越多的越來越多的企業正在經歷從中低端產品生產到高端機械研發的蛻變過程。

第五集 創新驅動

這集開始講到濟南二機牀廠5條大型智能汽車衝壓生產線的生產包括他的創新設計,獨有的衝壓技術,自主研發的智能技術讓他們全部生產實現了智能化,這條生產線得到了福特公司的認可。2009年中國第一次超越美國成爲全球第一大汽車生產國。

這集中間講上海汽輪機廠,百萬千瓦超臨界汽輪機組的研製,先進的汽輪機技術會大幅度減少煤炭能源消耗,裏面講到高級焊接是一項世界級的技術,中國掌握這項技術以後從火力發電機組進口國一躍發展成爲全球火力發電設備產銷量第一的製造強國

這集最後講到中國每年要消耗全球將近一半的煤炭資源,提高發電廠的熱能利用效率,是當前最有價值的新能源科技,之後講到了熱泵減少煤炭消耗和空冷塔降溫技術減少水資源的消耗的事例。

這集主要講中國在轉型高端設備研發、生產以後開始對能源利用方面進行的一些創新。

第六集 製造強國

第六集將雖然中國在機電設備、數控機牀、港口設備、船舶製造等諸多行業裝備製造量佔有領先地位,中國裝備正在裝備着世界,但是低端過剩高端不足的問題依然是困擾中國的大問題,使中國從裝備製造大國變成裝備 製造強國是我們努力的方向。

這集裏講到正泰集團變壓器生產、發電裝備、輸變電裝備、光伏太陽能製造、飛機、高端數控機牀、機器人,內容比較多。雖然我們已經開始轉變,但是距離裝備強國還有一段距離。

實施五大戰略將實現我們從裝備製造大國到裝備製造強國的轉變。中國在路上,在追趕中,距離自己的強國夢越來越近。

看完這一系列的宣傳片,我對裝備製造及對於一個國家的重要程度有了初步的瞭解,加強了我對公司機械研發製造的信心和決心,在研發製造的過程中我們要注重學習和創新,必要的時候可以考慮轉型和技術併購,同時要堅持我們的4大戰略,工作的時候要嚴謹要精益求精。

大國重器觀後感 篇11

過去的三十年,我國依託三峽機組、大秦鐵路等國家重大工程,重大技術裝備實現了從無到有、從按圖加工到自主設計、從單機生產到工程總包的偉大目標。 今天,國家之間的競爭,從來就是實體經濟的競爭,強大的裝備製造業是實體經濟的根基。在全球,機器製造每天都在創造着奇蹟,機器製造的競爭每時每刻都體現着國家之間的博弈。 百萬千瓦水電機組、特高壓輸變電設備、連鑄連軋成套裝備、百萬噸乙烯成套設備、海上石油鑽井平臺、高速動車組等一大批重大技術裝備不僅書寫了裝備工業的輝煌歷史,更爲工業轉型升級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大國重器》用獨特的視角和震撼的技術,記錄了中國裝備製造業創新發展的歷史,再現了中國裝備製造業取得輝煌成就背後的艱辛歷程。展現30年來中國裝備工業所取得的偉大成就,記錄和傳播爲振興中國裝備工業做出突出貢獻的先進人物及事蹟,以及他們爲“中國製造”向“中國創造”轉變所做的孜孜不倦的探求。 裝核心技術是王道。實現技術突破,纔有討價還價的資格,才能勇敢地對老外說不。從百萬噸乙烯工程到高端數控機牀,再到工程機械的全面超越,國際壟斷被一一衝破。後來者居上。在引進、消化、吸收的基礎上,在實現趕超的征程中,中國的裝備企業默默堅守並勇往直前。“智”造轉型勢在必行。在智能製造引領全球製造業轉型升級的背景下,向“智造”轉型,向“高端”升級,中國企業深諳順其“自然”。創新驅動是關鍵。在創新驅動的戰略下,我們實現由中國製造向中國創造的轉變,向裝備強國的陣營進發。製造強國漸行漸近。隨着關鍵核心技術的攻克和突破,中國,正在用自己的方式,縮短着

從製造大國到製造強國的距離。

《大國重器》緊追爲實現重大技術裝備國產化和我國工業發展的“中國夢”。展示和宣傳我國裝備製造業的自主創新成果,將使人們在感受機械加工的神奇造化及中國裝備非凡歷程的同時,更加提振信心,並矢志爲工業轉型升級和打造裝備強國而不懈努力。激勵當代裝備人傳承幾代人的希冀與夢想,爲把我國建設成爲裝備製造業強國,再創輝煌。

大國重器觀後感 篇12

充分展現了中國工業體系在近30年發展中從無到有,從弱到強的艱難經過,直到現在我們在某些領域已站在世界頂峯。泱泱大國,國大業大,推動和伴行中國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的一個重要元素,就是被譽爲全人類歷史上最轟轟烈烈的基礎設施建設。工業是這一轟轟烈烈大事業中的核心部分。只有大工業,才能帶來大發展;只有大工業,才能快速帶領中華民族實現期盼已久的“中國夢”。 目前中國工業面臨諸多因素的制約,亟待轉型升級。例如,許多城市可用的工業用地所剩無幾,原材料、勞動力等生產經營成本不斷上升,一些重要資源、能源的對外依存度不斷提高。

智能製造是指工業企業廣泛採用數字化、網絡化、可視化、自動化、智能化的信息系統並實現集成應用,企業生產經營活動比較順暢、柔性、敏捷,產品的電子信息技術含量也較高。智能製造是工業信息化發展的高級階段,也是生產方式變革的重要方向。

工業的智能化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一是企業關鍵環節的智能化,包括研發設計智能化、生產製造智能化、經營管理智能化、市場營銷智能化。二是通過相關信息系統的綜合集成應用產生的企業智能。例如,通過研發設計和生產的集成、生產與管理的集成、市場營銷與研發設計的集成等,實現產供銷一體化、業務與財務一體化、集團管控一體化。三是產品的智能化,即在產品中嵌入電子信息技術,增強產品的功能和性能,提高產品的檔次和附加值。

在生產加工方面,鼓勵軟件企業開發智能化的工業控制軟件、數控系統,推廣智能控制、工業機器人、快速成型、計算機輔助製造(CAM)、網絡協同製造、製造執行系統(MES)等技術,提高生產設備和生產線的智能化水平,利用物聯網技術實現進料設備、加工設備、包裝設備等的聯網協作,打造“無人工廠”。 在企業管理方面,鼓勵軟件企業開發智能化的管理軟件。鼓勵工業企業開展ERP和MES集成應用,將物聯網技術應用於車間管理,實現生產管理的智能化。推廣商業智能(BI)系統,鼓勵企業建立知識庫和知識管理系統,發展輔助決策的“儀表盤”系統,通過對企業經營過程中的各種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聯機處理和數據挖掘,實現管理決策的智能化。

促進企業信息化集成應用和融合創新。在企業內部信息化集成應用方面,以信息化推進研發設計與生產製造的集成、生產與管理的集成、生產與銷售的集成、業務與財務的集成、總部與分支機構的集成,實現產銷銜接、管控一體,提高企業生產經營效率,減低成本,控制風險。在企業之間信息化集成應用方面,以信息化推進產業鏈協同,鼓勵行業龍頭企業與配套企業之間進行信息系統對接,相互共享設計、庫存、物流等信息,以提高協同效率,降低總成本,實現即時生產。

智能工業是先進工業的重要內容。中國工業要實現轉型升級,向產業鏈高端躍遷,使“中國製造”走向“中國智造”,必須大力發展智能製造。隨着物聯網、雲計算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我國信息化與工業化正進入深度融合階段,大力發展智能工業將成爲我國工業突破發展瓶頸、實現轉型升級的重要途徑。

大國重器觀後感 篇13

因爲一些原因,時間不夠沒能看完六集,只看完了前三集;

大國重器講述了國家裝備製造業的發展,由原來的依賴進口到實現自我生產並最終成爲重要的出口國,很好的詮釋了“我們製造,推進繁榮和成長;我們創造,走向自立和強盛;我們前行,讓夢想變成現實”。如果將規模進行微縮,在發展中的很多問題都可以反映到微小公司的發展上;

首先,公司高層的視野和眼光;

公司高層的決策決定了公司發展走向,所以公司是否具有長遠的發展前景,取決於公司高層的視野及眼光;市場青睞的是富於遠見並敢於冒險的企業,洞悉市場需求,分辨這需求是處於朝陽階段還是夕陽階段,才能選擇和決定更富於前景的發展項目;而有時,需要考慮的是社會的發展趨勢,資源分配和整合的方向,綜合考慮,及時目前市場需求量不大,但未來發展的可能性很大,這樣的項目即使存在很大的風險,有時可能也是選擇的目標;

同時,在公司的發展最具優勢的項目上,要有居安思危的看法,關注社會發展和市場動態,否則也容易在短時間內被淘汰;例如在港口機械發展中,誰能想到,佔有市場70%份額的公司會因爲曾經僅依賴進口的中國在技術上的發展而喪失殆盡呢?

其次,技術開發能力;

技術開發能力,是製造業生存和發展的核心;中國在沙特磷肥選礦廠的工程競標中,因爲獨有的磷肥提取氟化氫的技術而中標;南非人爲了這項技術,與中國討價還價無果後在全球苦苦尋找一年,但沒能找到如此先進的提取技術,所以不得不花費更高的代價來換取這項技術;因此,一項獨有的技術,可以給公司帶來巨大的財富、獨有的市場以及較高的社會地位;

然而,設計開發能力,並不是全部着眼於從無到有的開發,有時候從別人身上學習然後經過自己的優化,將技術升級成爲有競爭力的核心技術,站在別人的肩膀上反而能看的更遠。徐工集團的工程師去德國學習時被取笑說“你們再怎麼學也永遠做不到”,然而中國工程師卻用實際行動和豐碩的學習成果迴應了德國人的譏刺,讓競爭對手都感到驚懼;所以技術人員具備優良的學習能力,並在學習的過程中去優化,去創新,將別人的知識轉化成自己的知識的能力有時比從無到有的創造能力更爲重要;

第三,人才~追趕和超越的基礎

一個公司需要有很好的技術開發人員的技術引領,也需要掌握熟練技能的普通工人的生產支持。成熟產品的生產,全部依賴普通員工,而有時候的技術創新也只有普通員工可以做的到;楊建華,普通的焊接工人,憑藉自己40多年的焊接生產經驗,完成了百萬噸乙烯壓縮機外殼的分體焊接技術,150多個部件,嚴格的焊接順序和焊接工藝要求,沒有豐富的經驗,是無法完成的,所以創新不是隻有技術開發人員才擁有的特權,而是每一個人都可以做到的;

一些特殊的生產技能,永遠無法被機械取代,所以技藝的傳承,只能通過言傳身教,每一個陪伴公司前行員工都是公司的瑰寶;

第四,嚴謹的製造態度,質量的重要保障;

中國動車在製造過程有很多“零”標準,如車廂外層鋁合金焊接必須零差錯,才能保證高速行駛過程中車身不會開裂;整車有幾萬根線,每根線都要做到零接錯等等,這些“零”標準都體現了在製造過程中的嚴謹態度;

生產製造過程中,很多工序都是簡單的重複性操作,枯燥的工作需要的是高度的責任心和細緻認真,而一些必要的詳細的作業指導,可以給這些繁瑣的工作起到十分重要的意義;同時通過這些重複性的工作也可以統計出必要的生產數據,從而在工藝上進行完善,實現技術的創新和突破;例如動車製造中,蘇健通過自己記錄的12000多個密封管壓管數據,自主開發了自動彎管軟件,解決了任何彎管難題,這就是在勞動中創造的智慧。

在質檢過程中,更要貫徹嚴謹的態度,需要始終記得肩負着的責任,應使產品處於完全可控的狀態,這樣才能樹立質量誠信、可靠性;

第五,資源的配置和整合;

在生產製造過程中,每個項目涉及的部門很多,在這個過程中要做到順利生產,質量可控,出貨順利,需要各個部門的工作配合;同時各個部門的資源也需要合理的配置,必要時的資源整合才能促進項目的快速進展;

第六,個人感觸;

在影片中,有很多工作是有女性完成,例如崔連順開發了最先進百萬噸乙烯壓縮機葉輪,孫麗設計了4500噸的工程起重機,孫斌斌作爲580名赴德國學習的技術員中唯一的國際焊接女教師,還有動車製造中的女接線員們,她們充分體現了現代女性工作、事業、收入,經濟上獨立、人格上獨立,利用自己的智慧和雙手創造和製造。同作爲女性,考慮自己現有的崗位職責,我覺得自己最應該提升的是自己的再學習能力以及做事嚴謹的態度,盡力使產品生產過程處於完全可控的狀態,讓自己的工作在產品製造過程中的質量保障起到重要意義。

大國重器觀後感 篇14

《大國重器》記錄了中國裝備製造業創新發展的歷史。該片將鏡頭對準了普通的產業工人和裝備製造業企業轉型升級創新中的關鍵人物,真實記錄了他們的智慧、生活和夢想,講述了充滿中國智慧的機器製造故事,再現了中國裝備製造業從無到有,趕超世界先進水平背後的艱辛歷程。

雖然我國製造業發展突飛猛進,然而依然面臨中小企業沒飯吃;勞動力成本逐漸增高競爭優勢減小等現實問題。不過無論如何,作爲一部略顯特殊的紀錄片,《大國重器》給了我們一次機會,去關注默默支撐着我們的工業製造業。 片中爲我們介紹的楊建華,是瀋陽鼓風機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一個普通的焊接工人,自己琢磨着學會了小提琴,但就是這雙按動琴絃的手,當年製造出了百萬噸乙烯壓縮機的外殼,現在大型壓縮機的外殼焊接中,普遍採用的分體焊接製造技術,這套工藝是楊建華靠自己的經驗,在工作中一步一步摸索出來的,不得不令人佩服!還有來自西安陝鼓動力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印建安,在一次全廠大會上,把一封來自雲南雲峯化工廠的信念了一遍又一遍。信裏,一名工作在一線的女工,訴說了她在使用硝酸機組時的困惑,由於機器性能的不穩定,讓她隨時都擔心自己的機組出現故障。這封信震動了所有員工,他們把雲南的這套機組拉回了西安,並捐款130萬元,爲這家化工廠更換了最新型的設備。

《大國重器》反映了這樣一批有信念、有堅守、默默奉獻的中國工業人。這些工業人中,有雄心勃勃向高端領域進軍的企業家,有數控機牀研發中屢敗屢戰的工程師,有動車製造中精益求精的女焊工師傅,更有無數個車間裏那些最普通最尋常的一線工人。這樣一些人,如果不是《大國重器》的播出,可能根本不會被一般公衆所知曉。然而,正是有了他們的熱情、理想、信念、汗水、青春和付出,這個國家的產業纔有了脊樑,這個國家的夢想纔有了最堅強的依託!打造大國重器需要知識和技術,同樣需要信念和風骨。

作爲第一部反映中國裝備工業的紀錄片,儘管《大國重器》仍存在着缺陷與不足,對於中國裝備工業“大而不強”的警示處理得還是比較淡化的,但是它見證中國工業創新裂變的長廊畫卷,“農業是立國之基,工業乃強國之本”,《大國重器》向全球昭示中華民族工業的全面崛起。讓我們看到了中國裝備的工業的希望,燃起了我們做工業人士的對工作的熱愛和信心,讓我們爲我們的工作感覺到由衷的自豪!

大國重器觀後感 篇15

《大國重器》記錄了中國的裝備製造業的發展及創新,機牀,軌道交通,工程機械,電器裝備,重型裝備,海港裝備,關鍵零部件等, 首先我想到的是片中有那麼多的優秀技術人員敢於拼搏,敢於擔當,“嚴謹的工作態度比工作技能更爲重要”,有個好的態度,不會的技能可以學,但如果有技能只是把工作當成任務草草了事,那照樣是做不好一件事情的,一個德國學習回來的女焊接技術說了一句“焊品如人品,要表裏如一”我在想我們公司人員真能做到把公司當成一個大家庭嗎?片中也講到一個拉小迪琴老工程師從年紀輕輕進公司一直到退休一直在做一件事情,他說:“我們工人把高科技的產品做出來也是一種了不起的創新”,在他身上可以看出公司的事情就是他的事情,那種工作精神,很讓人感動,而且他的創新就是把東西做好,其實也是我們沒有那麼多的東西要去設計只需做好,如都像那老工程師那樣就沒什麼是做不好的了,我們都能做到嗎?所以我們要建立更完善的生產製度,但監督好像更爲重要,我們制定過一系列的制度,但執行到最後好像都沒有執行了,(就像一個《員工提案》一樣,今年好像就執行過2次,前2次都無果而終)現在是第三次,標準文件還沒有最終下發。我覺得我們好像缺少這種擔當,負責,及嚴謹的態度。

我們都知道數控機牀以後的發展只有那麼幾點,更高的精度,更高的速度,更高的穩定性,更完善的功能,片中也講到一家數控機牀廠有那麼多的機牀賣不出去爲什麼?因爲它沒有好的精度,沒有快的速度,註定要被好的機牀替代,因爲現在產品的精度越來越高,大家也許都知道現在有些機牀都論斤賣的,那樣的話是在賣高科技的數控機牀嗎?不是的,是在賣鑄鐵!高精度的產品沒有高精度的機牀它生產的出來嗎?我在想,近快一年了的絲槓熱變形我們解決了嗎?我們討論過的方案落實了嗎?難道是我們公司解決不了?難道要像機牀漏水的問題一樣要處理一兩年的時間?的確我們做的不好,我們做的不好的原因是什麼?其實還有很多,就像客戶要求的打樣產品一樣,我們認爲可以了,其實有的還沒有達客戶要求,嚴謹的工作態度很重要,樣件不合格就失去一個訂單,就像片中清潔船內部如不穿厚衣服,不戴手套,不拿毛巾,汗水滴在上面就會有隱患一樣,他們對工作進行了標準化,我們現在也在做,我想我們也可以做好。

每集都會講到自主創新,我想我們也一樣沒有自主創新技術,也是無法形成核心競爭力,現在市場上的機牀憑藉低成本,低價格優勢聚攏客戶,機牀也越賣越便宜(高端除外)便宜後它的質量肯定會下降,當產品性能,質量存在一系列問題時,終究還是會失去所有客戶,就我們而言唯有掌握核心技術,(我們的核心技術在哪?有哪些是我們需要去努力的)生產高精,高速,穩定的產品才能走的更遠,“片中有個數控加工的拿個深度尺還講解說道,加工這個高精度產品”有點不符合實際,但我們要做的是需要實實在在去做,讓“品質改變未來 服務成就夢想”離我們更近一點。

大國重器觀後感 篇16

俗話說的好:“農業是立國之基,工業乃強國之本。”大國重器,以其先進的創新實例,展現中國裝備製造業的成就,讓我們再次看到了民族工業創新的實力,也更加堅定了振興中國工業的使命。該片以獨特的視角記錄了中國中國裝備製造業創新發展的歷史,將鏡頭對準了普通的產業工人和裝備製造業企業轉型升級創新中的關鍵人物,真實記錄了他們的智慧、生活和夢想,通過人物故事和製造情節,鮮活地講述了充滿中國智慧的機械製造故事,再現了中國裝備製造業從無到有,趕超世界先進水平背後的艱辛歷程,展現了中國裝備製造業邁向高端製造的未來前景。

首先這絕對是個帶給人正能量的記錄片,它讓我們衆多的工科生熱血沸騰,讓我們看到了一個與衆不同的世界,讓我們真正瞭解中國的機械製造業。以前說到製造業,我腦海裏的印象是粗笨的大機器,是落後的人口密集型產業,是大車間裏一排排的工人。這是我第一次獲得對中國的製造業這麼詳細的瞭解。製造業包含大器件更注重小細節,雖然這些話在平日裏也總聽到,但通過這部片子確實讓我體會更多,感觸更深。

中國的裝備製造業雖然起步晚,落後先進國家一大截。但經過幾十年的快速追趕,我們已經有了不少能和先進國家比肩的技術和產品,有些甚至處於國際領先水平,實現了“人無我有,人有我優”。這些在我國北部發展起來的企業經歷了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大到強,從引進技術、購買專利到自主研發的發展過程。這些大型裝備製造業對一個國家的競爭實力貢獻很大,代表了一個國家的工業競爭力。這種掌握核心工業技術的能力才能讓國家在國際對話中挺直腰板,不受制與別國。

落後時期,我們總是處於學習、模仿的階段,在外出交流學習或者引進技術的過程中受到了很多輕視或者排擠。在該片中,中國工程師展現出的勤奮刻苦的學習精神、簡單平凡的生活習慣、堅持不懈的鑽研態度最讓人肅然起敬,不斷追趕世界的腳步。他們穿着樸素的工作服,說着簡單質樸的話,每天奔波在巨大的車間或工廠,面對緘默無言的機器,默默無聞地進行着不斷重複的研究或試驗。他們是中國億萬工人中最普通的一個,有些人或許沒有接受過高等教育,但他們依舊在工作崗位上長期鑽研,他們工作的場所和穿戴可能沒有白領或者其他產業部門來得光鮮,但他們的研究成果可能爲國家節省一個天文數字的成本,或者讓中國的工業勢力又往前推進了一步。與他們這種”相對兩不厭,唯有敬亭山”的氣度和等待相比,我們這些心浮氣躁的學生,真應該好好反思了。

雖然《大國重器》讓我們看到了中國裝備工業的鉅變,爲我們展現了偉大的工程師的精神,但更多的是緊迫感和不足之處。從該片中,我們能感受到,即使我國世界領先的企業,其依賴的創造的大部分依然是粗活。還有很多核心技術尚未掌握,還是很依賴勞動密集型和資本密集型產業,還是有一些領域即使有了技術但沒有支撐的設備投入生產。我所瞭解到的高端設備很多都是進口的,設備用的實驗也太都是進口的,還有各種尖端科技的研究和普及能力等等。這說明中國裝備製造業的未來還有很大的市場空間和廣闊的發展前景,我們要學習的東西還有很多。這就要求我們新一代大學生,要有寬廣的視野和博大的胸襟,找準方向腳踏實地地堅持,爲中國裝備製造業的發展盡一份自己的力量。

大國重器觀後感 篇17

期待已久的電視紀錄片《大國重器》終於在中央臺二頻道播出了。身爲一個長期在一家機械行業紙媒體工作過的退休人員,看過第一集之後,便心潮澎湃,無限感慨,禁不住大叫一聲"好"!

這一集講述的三家重型機械設備製造和總承包企業,大膽創新,勇於拼搏,敢於和全球頂級對手同臺競爭,攻佔世界技術高峯的成功事例,有力地說明了裝備製造業對繁榮經濟和實現"民富國強"的中國夢的無可替代的作用,每個細節都散發出凝聚民心、激勵鬥志的正能量。片名爲《大國重器》,實際上也在宣示着裝備製造業乃國民經濟甚至整個國家的脊樑,堪稱"強囯利器"、"富國金器"。

甕福集團的故事很有說服力。他們不但戰勝全球十七家強勢競爭對手,成爲世界最大的沙特磷肥選礦廠總承包方,取得巨大的成功:過去十年在國內造化肥、賣化肥總共賺的錢,比不上這一個項目。還把其"無水氟化氫"專利技術以1.2億美元的好價格轉讓給了南非。這裏有個小挿曲很有趣:初次談判時,甕福開價1億美元,並明確表示"言不二價"。南非不甘心,整整花了一年時間滿世界搜尋,最後不得不回到談判桌前,比原價增加20%,以1.2億美元成交。原因無他:這是獨家研發的專利,而專利本來就是無價的。同樣動人的是,振華重工研製生產出20層樓高的港口岸橋後,不但直銷到美國邁阿密和歐洲某些國家,還逼退了這類產品的名牌老廠韓國三星、德國克虜伯,美國更慘,()他們的市場份額從70%直降爲零。看了這些故事,能不爲之動容、爲之狂喜嗎?此外,湘電集團、振華重工研製的礦用超常裝載力自卸車、鑽井深度達一萬米的全球技術水平最高的自升式鑽井平臺、全球最大的5兆瓦永磁直驅風力發電機、世界難度最大的鋼結構橋、每臺造價高達30億元人民幣的海洋石油鋪管機,也都由於質優價廉,紛紛落戶澳大利亞、美國、丹麥和阿聯酋。這也同樣令人不能不擊節叫好,高呼"快哉"!那些客戶可都百般挑剔,狂氣得很,倒退幾十年,哪會正眼瞧一下中國產品!

毫無疑問,這些企業的老總和成千上萬名掌握"緘默技術"的設計、生產人員,都是民族英雄、國家功臣。十分遺憾的是,片中的甕福集團、湘電集團、振華重工竟然都名不見經傳,他們的掌門人何浩明、周建雄、管彤賢也都生疏得很。由此想到,我們的主流媒體應該調整思路,加大對裝備製造業的宣傳力度,扭轉"重文體輕科技 ( 裝備製造業應視爲大科技的一部分 ) "的國民心態。至少應該達成這樣的共識:片中何、周、管幾位老總對國家乃至人類的貢獻比任何一位星姐星哥絕不會小。莫說文體,就連人們普遍認同、張口閉口的"高精尖新",也都要靠機械裝備來實現,忽視機械裝備,豈不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嗎?

還想多說幾句。我以爲,大力宣傳裝備製造業,推動裝備製造業的發展,開展這方面的國際合作與競爭,比過分關注軍事的裝備更好,更有利於國家形象。因爲第一,任何尖端武器都是機械裝備的產物。人們對清末列強輪番入侵,往往只強調洋人的"船堅炮利",卻看不到其深層原因是他們擁有遠比當時的中囯先進得多的裝備工業;第二,軍力畢竟隱蔽些爲好,而工業裝備則儘可以大張旗鼓地宣揚;第三,武器終歸是爲害人類的破壞力,最終難免敘利亞"化武"的下場,而科技競爭,則是你追我趕,共同進步,合作共贏的。

大國重器觀後感 篇18

11月6日,我國第一部大型高清工業電視紀錄片《大國重器》在中央電視臺財經頻道正式開播,吸引了全國人民的眼球,更是成爲行業關注焦點。正如攝製組負責人劉寶恆說的一樣:“拍攝這樣一部電視紀錄片,是我國幾代裝備人的夢想,是獻給全國人民一次視聽盛宴。”

這部電視紀錄片歷時兩年多的時間,攝製組北上南下,深入中國裝備製造業的工程機械、重型裝備、通用裝備、港機裝備、軌道交通、關鍵零部件等十餘個重點領域,精選了全國18家行業領軍企業,講述了中國裝備製造業《國家博弈》、《國之砝碼》、《趕超之路》、《智慧轉型》、《創新驅動》、《製造強國》系列專題故事。該片重點關注重大裝備企業自主創新和轉變發展方式的成功經驗,以全景式、史詩式、政論式的磅礴氣勢,用感人的講故事手法,展現和謳歌了中國裝備製造業的“國家隊方陣”,反映中國裝備製造業艱難發展的曲折道路,以及振興與崛起於當代的輝煌歷程。

主攻高端製造,實現產業轉型升級——這是中國工程機械製造業呈現的新突破、新亮點。在《智慧轉型》專輯片中展現的“開天神推”——中國最大馬力推土機SD90-5,給人印象頗深,讓大家看到了厚德堅韌的山推團隊精神,看到了推山填海般的巨無霸設備產品,看到了中國工程機械的希望。“開天神推”SD90-5開創了建國以來自主研發、實現國產裝備自主配套的先河,是目前國內最大馬力、最高效率、最智能化的推土機。產品性能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打破了國外公司的技術封鎖,形成了我國大馬力推土機的整機技術標準及推土機大馬力傳動系統等關鍵部件的技術標準。對國家工程機械行業長遠戰略規劃、優化民族產業結構、實現國產裝備的自主配套具有重大的經濟和社會效益。

“這個產品是完全我們自主開發的,隨着能源的這種大量的開採,這種使用大型設備的工礦越來越多,過去完全靠進口,我相信我們研製成功以後,能夠完全替代國外的進口產品。”山推股份董事長張秀文在片中的自信讓國人振奮,山推SD90-5的推出,也向全球工程機械行業展示了中國自主創新取得的成績和貢獻。

在過去十年,中國迅速成長爲一個製造業大國,中國的工程機械製造業也隨之快速壯大。然而,中國機械製造所需的核心零部件主要依賴於國外進口,中國部分中低端產品,國內需求趨向飽和,產能過剩成爲各家企業共同面臨的難題。在《智慧轉型》專輯中,機械科學研究總院原副院長屈賢明一句話點中要害,讓人感受頗深——“核心的部件中國不能造,所以整個產品盈利附加價值就會很低,就不能根據這個主機產品的發展提供相應的零部件,現在發展到了這個程度,不解決這個問題就不行。”在鏡頭中,我們不但欣喜地看到了獨領風騷的山推系列主機產品,也看到了佔據優勢的關鍵零部件的身影。其關鍵零部件涵蓋了底盤件,傳動部件、結構件、鑄造件、駕駛室等,這裏生產的履帶全球聞名,包括小松、沃爾沃在內的衆多國際巨頭,都爲自己的工程機械配上了中國生產的履帶底盤,在行業內也形成絕對的競爭優勢。

與其他專輯表現手法不同的是,在對山推股份公司的講述中,重點展現了一個富有激情、勇於創新的山推團隊力量,從裝配技師、焊接技師、質量檢查員、設計工程師等心無旁騖、專心致志工作的一個個場景。讓觀衆如同置身於忙碌、有序的生產現場,融入到了山推的精益生產和嚴謹的研發團隊,奔赴在飛沙走石、機器轟鳴的新品驗證施工現場。在“焊神”的話語中、在質檢員的眼神裏、在翻滾的三維設計中,我們看到了對產品製造的精益求精,看到了對產品檢驗的全程跟蹤,看到了對產品設計的盡善盡美。正是這一羣人,在持續推行卓越績效管理中執着堅韌、創新奮進,使得山推在治理結果、戰略決策、運行機制、經營績效等方面發生顯著變化,打造了中國典範的製造產業鏈,成爲支撐中國裝備製造業發展的堅挺的脊樑。

裝備製造業是國家綜合實力和技術水平的集中體現。是各行業產業升級、技術進步的重要保障,中國作爲全球最大裝備製造業國家,要挺起大國脊樑,鑄大國重器。鏡頭中,再現威武雄壯的中國最大馬力推土機SD90-5緩緩開來時,被震撼的心依舊久久不能平息。《大國重器》將爲實現重大技術裝備國產化和我國工業發展的“中國夢”鼓與呼!我們看到的不僅是山推,更看到中國工程機械的勃勃生機和無限潛力。

大國重器觀後感 篇19

《大國重器》是一個精心拍攝的宣傳片。解說就是《舌尖上的中國》那位,敘事風格也有相似之處,多處從普通工人、一線研發的視角展開。因爲題材的戰略高度,也時常引入一些高官學者的宏觀論述,由於和業務直接相關,不算生硬。有意避免了“黨中央國務院高瞻遠矚”之類的話語體系。舌尖上的美食、裝備製造業的重器,本身就有魅力,兩個片子影響力都不小。

人們可以從很多跡象知道,中國有全球頂級的經濟實力。和中國拼錢是沒戲的,對搞起來財大氣粗的是中國,所謂的發達國家不敢拿錢說事。足球搞得這麼爛,也鬧了個亞洲冠軍,日本韓國球隊花的錢比恆大少一個數量級。說中國還有多少窮人,或者印度有多少“中產階級”,在銷售數據面前沒有意義。從公司經營策略看,必須把中國當發達國家。

但也不能說中國是富國,說不清到底算窮還是富,也有很多“仍然很窮”的跡象。人均GDP還在世界平均水平之下,貧富差距也不小,大部分羣衆收入還是很低。統計性地說,中國還是以窮人爲主的國度。只是到具體的事情上,市場面對的是巨量的中國購買力、資金,又不能把中國當窮國。這會是一個長期存在的矛盾。其實也不只是中國的矛盾,很多發達國家普通羣衆窮得很,日子好過的富人不多。

同樣,中國的綜合技術實力到底如何,也說不清。隨便拉個廠子一看,技術不怎麼樣,也沒有多少研發,就象遍地都是的窮人,麻煩事一堆,要升級要轉型,主流文宣都是自我批評。偶爾有技術實力過得去的,和國際頂尖公司也有差距。《大國重器》這個片子也沒挖出很多典型,就算有上百個,全國有多少廠子?何況裏面不少領域都自認還有差距。大面積的差,偶而有個把好的也不是天下無敵。這樣,說中國技術實力不行,似乎很靠譜。

但要說發達國家可以放心吃香喝辣,那顯然是做夢。現在中國不是靠廉價勞力搶活,而是滿世界搶技術活。廉價勞力活就是第三世界窮國自己瞎搶一氣,搶贏了也就那回事。其實其它窮國還是搶不過,但中國自己興趣不大了,不少活真不要了。搶技術活顯然是更爲“高端大氣上檔次”的事。

《大國重器》這個片子,其實就是在說技術活。這是個嚴肅的,極其本質的事情,意義甚至比工業化還大。工業化其實也不是太難,有了來錢的法子,滿世界下訂單,也可以進入現代工業社會,不少發達國家是這樣混的。當然要相當的教育基礎,至少能把工業化的社會運行起來。

衆多已經工業化的“發達國家”裏,有多少能把技術活玩起來的?就不說那些航天核彈之類的戰略科技,就只說日常生活常見的工業技術,我們會驚訝地發現,大多數是“比中國還差”。比如說中國可以自主的大電廠,全球就沒幾個國家搞得定。也沒有多少國家能造出中國小資看得入眼的轎車,能造好大卡車的就更少。

大多數“發達國家”,其實還不如中國。“隨便拉個廠子一看,技術不怎麼樣,也沒有多少研發。偶爾有技術實力過得去的,和國際頂尖公司也有差距”,這話放到大多數發達國家也是成立的,是不少國家危機的根源。很多類型的廠子乾脆就是沒有,中國好歹還能落後一下。真正能在技術上壓得中國透不過氣的,來來去去就是美日德法英那幾個,還是分頭壓制的,全面領先這話美帝以前敢說現在不行了。人均GDP在中國前面的總有五十個國家,技術活玩起來能讓中國看得上眼的屈指可數。論起技術活,絕大多數國家都很操蛋。能拍哪怕一集《我國重器》的國家,全球也沒幾個。

如果這麼看,中國在全球的綜合技術排名其實相當靠前。十年前還有東南亞國家看勞力拼不過,說要和中國拼技術,印度也說自己的優勢是技術知識經濟。臺灣還拼命搞技術轉移限制,都是很扯蛋的判斷。拼勞力還有些指望,拼技術完全沒戲。中國這麼大投入這麼多人搞技術都累得吐血,其它人就別想了。

這也是我一再說明的道理,靠“技術創新”發展經濟是一條統計意義上的死路。大多數國家發展起來根本不是靠“技術創新”。開放、引進技術、尋找比較優勢,這是進入現代工業社會靠譜的辦法。

其實中國也沒怎麼搞“技術創新”,就是口頭吹得響,沒這麼容易的事。比大多數國家動靜大,是因爲搞了山寨運動。這是一個好辦法,能把技術活玩起來。山寨不是簡單地抄或者模仿,是在搞技術。技術發展到一定程度,就不是很容易抄或者模仿的,你想“山寨”它,都要累得吐血。結果看上去是抄或者模仿出來的,但過程是在搞技術活,這是正兒八經的研發。《大國重器》說的就是這些有相當難度的技術活。山寨路線也是搞在科研,要按技術規律搞,不是抄與模仿。它是目的性更強的研發,搞到現在,技術含量也非常高了。民營廠家抄衣服設計,一天就能山寨出來,這不是一回事。中國很多人搞研發很累。

能拍這個片子,也不是忽然一下的事,需要長時間堅持超級巨大的技術投入。而且還不能瞎投,投入沒有產出,經濟上就撐不住了。就是片子裏總結的,結合國民經濟的需要。說起來好象也沒啥,倒在這上面的國家太多了,搞個象樣的規劃都不容易,更不要說執行。說中國科研體制落後,投入巨大成果少,這也是錯誤判斷。還是那個道理,包括髮達國家在內,絕大多數國家都很操蛋。中國投入巨大,結合國民經濟的技術山寨運動,取得的成績在全球排名非常靠前,操蛋指數不算高,有不少技術發展規劃搞得還可以。

西方國家的技術評判標準,過於看重“技術創新”。科學類諾貝爾獎都是這樣,中國多少年搞不到一個。這是一種價值取向,無所謂對錯,也有它的重大意義,對人類有非常大的貢獻。但不能搞得象普世真理一樣壓倒一切,好象沒有“技術創新”就徹底完蛋,這不科學。從經濟意義上來說,未來屬於山寨路線,而不是“技術創新”,這我倒是比較有把握。

技術發展的極致是什麼?是有新技術取代舊技術的事,但也有很多管用的技術就這麼一直用下去了。很多技術說是新的,其實內核還是差不多,包裝上花裏胡哨地搞幾下。真正的技術創新,新技術取代舊技術,沒那麼容易。如果一個技術內核,它長時間不被取代,人們也感覺夠用了,說它發展到極致了也可以。這種技術,掌握它的內核肯定是有好處的。對一國的技術基礎來說,重要性可能比創新出的技術還要高。要掌握這些技術,它本來就在那,你去創新,反而是走錯了路,應該堅定信念山寨之。其實所謂的創新,無非就是先搞出來,管不管用還不好說,也許是賠錢貨。得到實踐檢驗的技術,當初也是新技術,現在不新了,但重要性有保障,搞出來不會賠錢。從經濟意義上來說,山寨運動是更優的選擇。

當然技術創新有時很厲害,能“破壞性毀滅”舊技術。出現這種情況,就威力巨大了。沉迷於舊技術,不注意技術創新的可能會吃大虧,舊技術的巨大投資虧光光了。所以要防止這種情況,多留個心眼。爲此,要積極跟蹤新技術,隨時評估,注意調整戰略。要是本錢多,雖然新技術不一定有譜,但也花大錢跟它,算買保險了。這種情況其實不多,值得山寨的舊技術種類無窮多,破壞性毀滅的新技術相對少很多。實在是被破壞性毀滅了,也不要怕,硬挨下損失,把新技術山寨掉完事。

另一方面,也可能有好事,你看清楚直接就山寨靠譜的新技術了,舊技術不投入拉倒,還省投資省時間。

綜合下來,搞山寨運動的成果年年出、大批出、躍進出,量變到質變。搞技術創新的在那吹牛皮,中國吹外國也吹,扒開內核看,真正的創新沒多少。中國大批科研人員吹牛皮是操蛋,但畢竟山寨運動要接受市場檢驗,成與不成不好忽悠,實打實的研發成果數量巨大。“發達國家”吹牛皮技術創新,真貨也不多,無非是牛皮的檔次高些。有經濟意義的少之又少,鬼知道豬年馬月能管用。有些吹的“新技術”,要是不去山寨它,還不知道是吹牛皮。

就是說,不要妄自菲薄,或者說不要把人家想得過於美好。混科研的人,大家都不容易,想蒙錢,只好操蛋了。中國的如此,外國科研圈子的人也面對同樣的科學規律,好不到哪去。技術創新哪那麼容易。中國的體制不行,外國的體制也不見得靈。行不行,看效果。既然技術創新不那麼靠譜,就好好搞山寨運動,這還是有把握的。

大多數發達國家已經不用考慮了,技術上壓制中國的那幾個老牌帝國主義國家,老本還有多少,能吃多少年不好說。還有人說對中國優勢在擴大,意思就是還能吃無限時間。從經濟意義上來說,其實就是看進出口、看產業。你“破壞性創新”搞掉我,我“成本創新”搞掉你,鬥爭很激烈。

高鐵、飛機、航母、重器,片子越拍越多。新聞聯播其實已經連續吹了很長時間,但就莫明其妙地說是“自主創新”,其實就是山寨運動,不用強調“創新”,沒啥不好意思的。說山寨路線最終會勝利,理由充足了一些,比前些年信心足。當然,這種事不是數學證明,沒法打包票,更多是一種宣傳。信就信了,不信就拉倒。

大國重器觀後感 篇20

《大國重器》是由中央電視臺財經頻道製作的大型高清紀錄片,展現中國裝備製造業成就,講述充滿中國智慧的機器製造故事。該片以獨特的視角記錄了中國裝備製造業創新發展的歷史。該片將鏡頭對準了普通的產業工人和裝備製造業企業轉型升級創新中的關鍵人物,真實記錄了他們的智慧、生活和夢想,通過人物故事和製造細節,鮮活地講述了充滿中國智慧的機器製造故事,再現了中國裝備製造業從無到有,趕超世界先進水平背後的艱辛歷程,展望了中國裝備製造業邁向高端製造的未來前景。

我覺得中國的材料,工藝,以及最基本的裝配工人的素質都是待以提升的。

把國外的圖紙,原封不動的拿給中國企業加工,有時都不一定能成一套完整的機械。

1:材料。在中國很常見的鋼,有一種叫q235,就是屈服強度爲235的鋼。在國外的設計圖紙中,屈服強度300多,400多的鋼很常見。

中國也有能力生產出300多,400多的鋼,可是論企業來說,成本太高,因爲你得特意從鋼廠訂購這種鋼材,鋼廠也得特意生產出這種鋼材。對跨國企業來說,還不如從本國訂購鋼材,再運過來呢。

特種鋁合金等中國生產不出來的材料就不說了。

材料上的一小步,機械上的一大步。

2:工藝。有很多很多的工藝,中國還做不出來。就是把國外的東西,都給你,讓你加工,都加工不出來,焊接變形,國外產品解決了,你沒找到竅門,就是做不出來。你可以截短,再焊上個橫樑,可以達到要求,可是那一大塊鋼樑,你成本就上去了。

3:裝配工人的素質。把成套的零件,放在一起,有些工廠就是不行,就是裝不上,零件誤差都符合零件要求,裝配誤差也符合要求,可就是裝不上。

我覺得想改變,我有幾點建議:

1、收購。國外有很多工廠,因爲經營不善,面臨倒閉。國家可以給國內的企業提供貸款,收購這些企業。這些企業可能不賺錢,甚至賠錢,可是寶貴的技術資料,最寶貴的人員(工程師和技術員,以及工人),都會令企業能力上升一大截。

2、國外設立研發中心,不同的教育體制,培養出的人,應該也有差別,利用不同的教育體制培養出的思維,來解決問題,我覺得靠譜。

3、國家投資,建設大型裝備。比如航母,可以快速提升中國企業形象,有些外國人戴着有色眼鏡來看中國企業,這種大型國產裝備一出來,可以讓外國人正視中國,爲開拓國外市場,有着良好的意義,還能增加工作機會。

4、國家調控。有些好企業,可能是因爲經營不善,或者苦於與國家發展方向不同,或沒錢併購外國公司,資金短缺,可以提供低息,無息貸款。

5、大專院校。應提高補助標準,校企聯合,有利有弊,有些院校,教授都跑出去拉贊助。應提高補助標準,讓大企業來找教授,共同研發。或者讓教授與其研究方向相同的中小企業合作,共同進步。

大國重器觀後感 篇21

當看到《大國重器》播出V58項目產品在連雲港碼頭裝船的鏡頭時,作爲拍攝的親歷者,我的眼眶不禁溼潤了;“擺個攤位,放幾張圖片,與世界工程機械巨頭相比,簡直就是不能看的產品”當聽到徐工集團王民董事長評價徐工第一次參加德國寶馬展時,不禁有些心酸;當聽到王民董事長說“中國工程機械企業已經在激烈的競爭環境中殺出了一條血路,在世界工程機械的最高頂峯上,我們必須要有位置”時,作爲新一代徐工人,感受到了自己肩上的責任之重。

從美、歐、日主導,中國的位置完全可以忽略不計到成爲工程機械的重要出口國,穩穩佔據“一席之地”,中國工程機械的“走出去”之路可謂越走越穩、越走越寬。中國工程機械企業在“走出去”、“走進去”後努力“走上去”,以產業報國爲己任,以技術創新爲驅動,鑄就了敢與國際抗衡的國之砝碼、創造出了屬於中國的大國重器。

在《大國重器》在徐工的六次拍攝期間,徐工國際化就不斷傳來好消息:2012年7月,徐工集團謀劃佈局全球市場在歐洲設立了研發中心;今年10月11日,徐工歐洲研究中心、徐工歐洲採購中心新址在德國北威州克雷菲爾德市正式啓用;與此同步,美國、巴西等海外研究中心也正在籌劃建設中,一個全球協同的徐工創新體系正在逐漸形成……

“徐工是一個有着70年光榮歷史積澱和深厚底蘊內涵的企業,中國工程機械的原創主要在徐工。徐工也是靠着不斷變革創新,纔有了今天……沒有任何天上掉餡餅的好事給徐工,我們要成爲最優秀的世界級企業,還有差距,這個差距,要通過自主創新來填補”。正如王民董事長所言,正是憑藉着一代代中國裝備製造人,用汗水與智慧,才成就了今日中國的裝備製造規模全球第一的位置。在2012年,中國的工程機械製造行業遭遇到了史無前例的寒冬。面對全球性的市場低谷,以徐工爲代表的中國工程機械產業硬是打破了行業頹勢、走出了行業低谷。今年徐工已完成13.2億美元的出口額,連續十年位居行業出口第一。

“起重機的吊裝重量取決於背後的砝碼,對於一個國家,砝碼的輕重取決於自身的重量。”而中國裝備製造人正是中國機械身後的“砝碼”,要繼續用“創新”吊起中國製造在世界的一席之地。

大國重器觀後感 篇22

“農業是立國之基,工業乃強國之本。”《大國重器》,一部記錄新中國工業崛起的長歌史詩;《大國重器》,一簾見證中國工業創新裂變的長廊畫卷。這股從民族工業血脈中迸發出的最強音在11月的深秋,劃破寂靜的夜空,向全球昭示中華民族工業的全面崛起。

作爲中國首部工業紀錄片,《大國重器》以其驚豔的恢弘畫面、先進的創新實例在徐工集團引起了強烈反響。6天的時間,300分鐘的精彩連續,畫面、配音、明星產品、技術創新、人物故事等等,都成了徐工集團連日來最“熱門”的話題。在人才公寓、在職工餐廳、在車間一線,《大國重器》讓徐工人再次看到了民族工業創新的實力,也更加堅定了振興中國工業的使命。“我們從一個小攤位到全家族震撼亮相,不僅僅是量的提升,更是核心技術質的超越。”徐工起重機械事業部技術中心任印美激動地說道。在徐工研究院,科技研發人員更是集體“抱團”觀看,時而安靜思考、時而歡呼雀躍。“《大國重器》讓我們看到了中國裝備工業的鉅變,讓我們又一次直擊徐工核心製造的雄厚底蘊,身爲徐工人,高興啊!”徐工鏟運機械事業部張涵在微博上第一時間曬出了自己的感受。

在《國之砝碼》中,徐工王民董事長那句“在世界工程機械的最高頂峯上,我們必須要有位置”激盪着所有徐工人的內心。話語背後,是中國裝備製造人多年來的不懈努力突破。在技術創新的這片沃土上,徐工一直深耕創造,不遺餘力。大型技術研究中心、核心零部件實驗室等。從當年的蹣跚學步到今天的世界第一,徐工已將技術創新的基因深植全球,依靠先進的技術創新,國際大佬對徐工的技術壟斷被一一衝破。

放下鏡頭裏的精彩,我們更要看到中國工業的未來。“大國重器”向“強國重器”的邁進,我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科技廣度、創新高度、核心深度是中國工業留給徐工的“萬畝技術良田”。深鑄強國重器,放飛強國之夢,中國製造再創新高;智領技術先機,成就國之大器,徐工創造風華正茂!

大國重器觀後感 篇23

這部紀錄片講述的是我國裝備製造業的發展與成就,作爲建國以來第一部記錄中國裝備製造業振興發展歷程的大型高清電視紀錄片,《大國重器》將鏡頭對準了普通的產業工人和裝備製造業企業轉型升級、創新中的關鍵人物,真實記錄了他們的智慧、生活和夢想,通過人物故事和製造細節,鮮活地講述了充滿中國智慧的機器製造故事,再國現了中裝備製造業從小到大,到趕超世界先進水平背後的艱辛歷程。

從這個紀錄片中我們可以看到中國裝備製造業的迅速發展及巨大的潛力。從幾十年前我國的裝備不被其他國家認可,出口一臺機器簡直比登天還難,還要看盡外商的臉色,但如今世界各地的施工現場上都有中國製造的機械裝備的身影,這是一個巨大的轉變,每個中國人都爲之自豪的轉變。

例如在世界上最大的磷肥選礦廠,這也是沙特政府礦業開發的一個重要項目,這個項目需要很多的設備,把幾百家生產的設備集合起來,變成一套完整的設備,如果沒有一套完整的設備系統,就無法做世界上工程的總承包,而在這個項目中有中國製造的機械在參與運轉。裝備製造,尤其是高端裝備製造,在一個國家的發展中是不可或缺的,裝備中國是爲整個中國的發展提供一個基礎的手段。

裝備企業之間的競爭,已經不僅僅是企業與企業之間的競爭,而是國家與國家之間的競爭。以前中國是磷肥進口國,但現在我們所用生產的這套機器核心設備已經完全國產化,中國現在是磷肥第一大出口國,這就是裝備製造業對一個國家的影響。現在中國已經擠進全球225家承包商的行列。這些發展與我國各行業的創新是離不開的,我國有着自我研發系統,有些技術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數控機牀,這是裝備製造業的核心,一個國家數控機牀的發展對一個國家有着很大的影響。我國現在的各項裝備都是依靠自主研發,這些研發都是那些創新人才的努力,還不乏一些女性,這是讓我尊重與崇拜的。

中國在進步,由以前的進口到現在的出口僅僅在幾十年之間,我們已經追上了世界發展的腳步。這是每一個人都應該感到自豪的,我們不會因爲沒有獨立自主的技術而讓其他國家小看,這是我們的能力。看到那些機器發揮它們各自的功能時,我覺得真的是很震撼。但是我們有些技術還是要依靠其他國家,還不能與世界上強大的裝備製造國相比,例如美國和德國,我們還是要努力,我們現在已經意識到裝備製造業對一個國家的影響,這不僅僅影響裝備製造本身,還對新能源發展有着重要的影響。

我們要靠設備發現及利用新能源,我國新能源佔到全部能源僅僅百分之幾,與有些國家的將近一半還是有很大差距,所以尚未獲得真正的成功,我們還是要努力,但我對我國裝備製造業的發展有着無窮的信心,我國裝備製造業的發展的潛力是巨大的。

大國重器觀後感 篇24

歷史的車輪碾壓出歲月的痕跡,見證着中國製造業艱辛的發展歷程。30年前國務院頒佈《關於抓緊研製重大技術裝備的決定》,那時的中國,貧窮而落後,不過他們知道一個國家要想不受制於人,有些東西必須自己製造,無論是過去還是將來,那時的中國有一句口號“自力更生”,他們寧可餓着肚子也要打下中國的基礎。

在《國之砝碼》中,令我印象深刻的莫過於那個普通的焊接工人楊建華,他用智慧的雙手,豐富的經驗,堅持不懈的摸索,製造出百萬噸乙烯壓縮機的外殼,他用一名普通工人的創新與汗水打破了外國產品多年的壟斷,製造的大型壓縮機超過800臺,爲國家節省6億多美元的進口投入,這是一個多麼不容易的創新啊。

當看到中國徐州徐工集團時,我的內心充滿着自豪,因爲我是一名徐工人。還記得徐工集團第一次參加寶馬展時,當時的國外製造業已非常發達,而中國還是以進口國外產品爲主,當中國工程師看到德國先進產品時,問他們:“我們可不可以拍張照片?”而他們的回答是你們可以全程錄下來,但又悄悄的說反正你們永遠也做不到。這是多麼的嘲笑與諷刺,而正是這句話激勵着中國工程師10年。往前走海闊天空,他們用辛勤與汗水鑄就了10年後工程機械翻天覆地的變化,在2012年寶馬展中奪下最大訂單,展現了徐工產品卓越的品質,令德國專家對中國產品的態度有了戲劇性的變化。

大國重器觀後感 篇25

記得第一次看這個紀錄片還是兩年前,那時它剛開播,當時自己還是學生,感覺介紹的東西很新穎,看着挺熱鬧,並沒有很深的印象。工作後,一次公司組織的培訓讓我忽然間想起了它,於是花了幾個晚上的時間又溫習一遍。作爲一名製造行業的員工,再次觀看讓我印象深刻,感觸頗多。

該紀錄片共分六集,涵蓋了我國裝備製造業的工程機械、軌道交通、電氣裝備、船舶及關鍵零部件等多個重點領域,展示了我國製造業發展的歷程和取得的成績。“農業是立國之基,工業乃強國之本。”改革開放30年來,我國的裝備製造業從無到有,從弱到強,從以前的一貧如洗、全部依賴進口,到今天的工業製造大國、產品出口到世界各地。《大國重器》爲我們呈現了中國裝備製造業發展路上的艱辛,是一部記錄我國工業發展的史詩鉅製。

長久以來,在我國工業一直處於社會和大衆媒體所遺忘的地位。在這個娛樂盛行、急功近利的年代,大家更願意關注某個明星的緋聞,最近的房價多少或是股市如何,沒有多少人會去關心我國製造業的現狀,更沒人去關注那些技術工人,以及處於一線的操作工人,甚至社會上工程師的地位也遠低於公務員。而且,最近兩年國內的製造業普遍不景氣,這無疑又是雪上加霜。高校學生中選擇經濟或管理專業的越來越多,身邊也有不少同學都有轉行的想法,如此,製造業所需的工程師、技術工人隊伍將後繼乏人。該紀錄片的一個突出優點是,除了介紹我國裝備製造業的發展,更多的鏡頭對準了處於一線的技術工人和工程師們,記錄了他們的智慧和背後默默工作的艱辛,給人一種溫暖的感覺。裝備製造業是一個國家綜合實力與技術水平的集中體現,是各行業產業升級、技術進步的重要保障,而那些工程師和技術工人則是生產的主體,他們不應該被社會遺忘,這份工作也不應該被人不屑一顧。

製造業是一個民族的脊樑,一個國家要富強必須要加強制造業。記得影片的第二集介紹的是乙烯設備的研製生產,由於我所學專業是化學工程,我深刻的知道乙烯對於一個國家的作用,它的地位幾乎和鋼鐵同等重要,而壓縮機則是乙烯生產的核心部件,這項核心技術一直都是由外國人掌握。這不經讓我想起了自己現在所從事的空分行業何嘗不是如此,目前空分中十萬等級的壓縮機都是採用德國的技術。不過,前段時間的一篇報道令我備受鼓舞,正在建設的神華寧煤十萬等級空分壓縮機中出現了國產化的身影,這是我國裝備製造業又一次重大的突破。正如影片中所講,一個國家要想不受制於人,有些東西就必須要自己製造。乙烯工業如此,對於空分行業也是如此。氧氣被用於鋼鐵、煤化工及航天等各行業,是國家發展的命脈,然而建國初期,我們甚至沒有一套自己的製氧機設備,那時的製氧技術被外國人所壟斷。國家需要空分設備,需要發展空分行業,杭氧勇敢的接下了這項任務。1956年,我國第一套製氧機誕生在杭氧,結束了我國沒有空分設備製造業的歷史。經過幾代杭氧人的共同努力,現今,杭氧的空分設備製氧量最高可達到120000m3/h,是包括法國液化空氣集團、德國林德公司、美國普萊克斯公司和美國空氣化工產品公司在內的國際空分“五強”企業,提升了我國裝備製造業的水平,增強了我國在國際空分行業的話語權。

製造什麼和怎麼製造決定着一個國家在世界的地位,製造業是國家現代化的基石。這部紀錄片爲我們展現我國裝備製造業崛起的同時,也展望了我國裝備製造業邁向高端製造的未來前景。作爲製造業的一員,儘管現階段實體經濟形勢不樂觀,製造業不景氣,但我們不應悲觀,應該對未來充滿信心,積極投身於這個行業,努力工作,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增強我國的競爭優勢,實現由工業大國到工業強國的中國夢。

大國重器觀後感 篇26

11月6日,我國第一部大型高清工業電視紀錄片《大國重器》在中央電視臺財經頻道正式開播,吸引了全國人民的眼球,更是成爲行業關注焦點。

這部電視紀錄片歷時兩年多的時間,攝製組北上南下,深入中國裝備製造業的工程機械、重型裝備、通用裝備、港機裝備、軌道交通、關鍵零部件等十餘個重點領域,精選了全國18家行業領軍企業,講述了中國裝備製造業《國家博弈》、《國之砝碼》、《趕超之路》、《智慧轉型》、《創新驅動》、《製造強國》系列專題故事。該片重點關注重大裝備企業自主創新和轉變發展方式的成功經驗,以全景式、史詩式、政論式的磅礴氣勢,用感人的講故事手法,展現和謳歌了中國裝備製造業的“國家隊方陣”,反映中國裝備製造業艱難發展的曲折道路,以及振興與崛起於當代的輝煌歷程。

現在我們都在學習《大國重器》,這讓我不得不想起清末的洋務運動,而洋務運動接下來還有預備立憲、戊戌變法和摧毀了封建社會的辛亥革命。如果眼光再延伸一點,甚至能讓我想起日本的明治維新。大國重器的蓬勃,讓我藉助現代的傳媒手段,通過些許的想象,看到在洋務運動時期的江南製造總局、輪船招商局、唐山胥各莊鐵路、上海機器織布局等等興旺起來的民族實業,也能透過記憶中路過的風景看到的榮宗敬榮德生們滿懷救國大義的一腔熱血,還有我自己曾經待過的湖北自強學堂,路過的漢陽鐵廠遺址。

回到《大國重器》。我看到了很多高精尖的設備,看到了高端製造業中聰慧的善於創新的現代工人,也看到了國內這些走在行業前沿的領軍企業如何在國際商業環境中衝鋒陷陣。就連歐洲人在北車集團面對即將出廠的CRH系列動車組也在感嘆,這纔是歐洲的大工業夢想啊!可是很遺憾,我依然只看到“器物”層面的革新和創造,對於制度層面的改革,我沒有很深的體會。

作爲新時代的青年學生心中還有很多感想要說,而我要提的是,中國高端技術產業的研發和生產產業是必不可少的民生文化;並且,它與美國、西方乃至整個星球在進行着如火如荼的科技創新、市場競爭,及國力、國民智慧、毅力的較量。這句話其實在一開始要說的,“中華的全體爲高端產業奮戰在第一線的工人們、技術員、工程師們,您們辛苦了,你們的故事,比衣着華麗的明星們要耀眼、感人得多,你們憨厚的面孔,其實展現着樸實無華的東方面孔的美……辛苦了,讓我們一起加油吧!”

這個世界,追趕的時間、追趕的是速度,這個世界,不管哪個領域,我們要用勤勞、堅強、勇敢和實力來贏得人們的尊重和欽佩。加油!還有很多感想要說,從今天起,我學會了尊重科研的這一羣人,製造產品的這一羣大衆,我敬愛你們,尊重你們的貢獻,欽佩你們的勤勞,加油。現代化,國家要強大、民族要富強,我們不能停止我們追趕世界的腳步!

大國重器觀後感 篇27

2013年11月28日下午和晚上,集團組織所有管理人員在101會議室觀看《大國重器》,從第一集到最後一集,無不爲片中的事件而感動和振奮。想想我們的公司,現在與這些企業差距很大,如要實現“百年衛華、世界第一”的夢想,需要做的還有很多,雖然衛華在長垣甚至是河南的市場上在行業內還保持着領先地位,但是,我們要清醒的看到,緊隨我們身後的那些追趕着的速度,簡直是日新月異,現在差距非常微小,我們再不加快我們的步伐,被趕超只是時間問題了。

大型裝備製造業是國家強盛的脊樑,是國家現代化的基石。是國家產業安全的重要保障。企業需要不斷的創新,需要自身的產業專注精神,不斷的結合行業自身的發展延伸專業的價值鏈,提高專業的核心競爭能力。

核心競爭能力來自於:核心產品、核心技術、核心工藝、核心人才、系統服務,不斷的在學習國外先進技術的同時,不斷的固化學習的成果,堅持持續的改進和升級,形成具有自己核心競爭力的創新能力。若要形成核心競爭力,需注意以下五個方面:

1. 注重核心產品的製作,注重產品的內外部質量,以一流的精品和優等品佔據市場制高點,贏得客戶的青睞,使之成爲企業的忠誠客戶。

2. 注重整合資源,注重系統的集成能力,以國際化的視野,以自身的核心技術爲主導,整合全球化的供應鏈,作好產業方向的調整,持續不斷的增加在產業升級和技術提升方面持續的投入,引領和突破行業的技術憑瓶頸,推動市場佔有率的提高和擴展。

3. 注重核心團隊的建設,注重向國際先進企業學習,注重產學研的長期合作,培養核心人才,培養高級技術工人,培養規範的企業核心工藝,培養具有嚴謹工作態度的員工隊伍,有力的保障企業核心競爭力的形成。

4. 注重核心員工的國際化的培訓和學習,給創新人才以充分的信任和支持,使其具有國際化的視野和能力,發揮其標杆和榜樣的作用,支撐企業的發展。

5. 注重行業系統服務的能力建設和創新,在研發,服務領域的創新推動創造更大的價值,提高產品的品質和企業適應市場/客戶需求的能力,讓核心競爭力落到實處。

《大國重器》中講述的故事,無一不以突破行業的制高點,創新產品的突破,核心工藝技術的獨佔,建立完善的質量運行體系,優秀人才的勇於擔當和奉獻爲特點,爲公司、爲國家裝備製造業的做大求強指出了振奮人心的方向和典範作用。

片中的幾個細節值得借鑑和學習:

1、嚴謹的工作態度或許比技能更爲重要,講到鋁合金焊接時,那位女焊接教練如是說:“焊品如人品,她真正做到了表裏如一。”我們車間工人正缺這種嚴謹的工作態度,我們需逐步健全生產管理機制,完善監督體系,創造嚴謹的生產大環境,從而帶動每一個工人自覺形成嚴謹的生產習慣。

2、陝鼓百萬噸乙烯壓縮機的葉輪設計者、攻克轉子焊接技術的劉霞、鋁合金焊接教練,這些高技能人才很巧合的是她們都是女職工,可以看出片中給我們傳遞的一種信息——在機械行業裏女職工一樣可以引領高端技能。同時,不僅僅如此,我們還應學習陝鼓的責任文化(板凳理論:板凳=責任,板凳=平臺)、誠信文化(建立員工誠信檔案)、規則文化(制訂員工共同遵循的行爲準則和規範)、創新文化(突破傳統束縛,打破有形和無形的“牆”)、感恩文化(感恩員工、客戶、政府、股東、利益相關者,使感恩成爲每位員工的實際行動)。

3、拉小提琴的高級焊接技師想必給大家留下了較深的印象,從他身上我們可以感悟到以廠爲家的工作精神。他對創新的理解更是值得學習,他說:創新不僅僅是科學家的事,我們工人在實際工作中把高科技含量的產品製造出來,也是創新,而且是非常了不起的創新。今年,我們車間從首臺背壓25MW、首臺凝氣30MW到首臺高溫高壓25MW機組的成功生產,無不滲透着每一個工人的智慧創新。產品的質量優劣,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生產工人的製作,平時設計圖紙、製作工藝等環節中的失誤,往往是生產工人第一時間發現,所以,我們公司要積極激發工人全身心的投入、參與制造精品和優等品的過程中去,讓其充分展現智慧的力量。

4、片中講到一位工人,通過長期記錄自己工作的數據,最終總結成冊,編成軟件。我們車間可以說不乏這樣的工人師傅,他們心中裝滿了圖紙,裝滿了一個個實際的解決方案,我想如果把這些經驗彙總起來,然後把它規範化、標準化,一定會形成一項很了不起的智慧創造。

5、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講到企業由大到強的五大戰略任務:①創新驅動;②基礎支撐;③高端引領;④綠色發展;⑤走出去戰略。這與公司制定的“百年衛華,世界第一”的發展戰略和目標不謀而合。

衛華集團已經走過了26年的風風雨雨,取得了年銷售額52.81億元的驕人業績;但是,我們不能躺在成績上睡大覺,同行業的競爭對手在日夜不停的、想方設法的追趕我們,可我們有不少人似乎還沒有意識到危機在迅速的向我們逼近。2013年已將過去,相信在公司高層的科學決策下,一切有利於公司發展的人才、知識、技術、管理、資本競相迸發,充分涌流,形成合力,一定能早日實現我們公司的總體發展目標---“百年衛華,世界第一”。

大國重器觀後感 篇28

由CCTV—2與工信部聯合制作的大型高清紀錄片《大國重器》(第二季)在北京中央電視臺38號演播廳舉行開播儀式。徐工應邀出席,我有幸與王民董事長隨行參加了節目錄制。徐工智能製造是3月4日第7集《智造先鋒》首秀,王民董事長對於智能製造的決心令人振奮,徐工重型智能轉檯生產線令人自豪。厲害了!我的徐工!

工信部辦公廳部長辦公室主任表示:“一個國家的綜合實力不在於GDP,在於大國重器。無論三大產業佈局如何,必須堅守裝備製造業;必須完善裝備製造業體系。”建設製造強國,智能製造是關鍵之招。智能製造成爲全球製造業戰略升級的共同選擇。王民董事長指出:“智能製造的投入是巨大的,目前在有些行業已看到效益,有些行業卻看不到效益,但誰放棄了這一點,必然沒有未來。”

徐工挖機智能製造項目將秉持“互聯——柔性——自治”實施路徑,從產線自動化柔性化改造、信息化系統建設與集成、數字化研發製造和工業大數據平臺建設與工業互聯網平臺應用4個方面加快智能製造建設進程,推進事業部數字化、網絡化與智能化全面提升與協同發展,實現產品研發、採購供應、生產製造與營銷服務高質、高效、快速與柔性,打造數字化樣板工廠與“技術領先用不毀”的智能化高端挖掘機械與礦山機械產品。

就像王民董事長在接受採訪時所堅定的那樣:互聯網時代的到來,智能製造是實現轉型升級、走向高質量發展的重要突破口,徐工在創新方面始終目標盯着最前沿,必須通過智能製造的手段,把整個產業系統連接起來。徐工今後還要始終把智能製造實實在在做下去,通過智能製造生產線,打造出世界用戶喜歡的中國工程機械高端產品。

大國重器 ,唯有重器,方可大國,大國的背後離不開重器的支撐,當重器成爲利器,那麼我們離重器大國就不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