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觀後感 > 《榜樣》觀後感

《榜樣》觀後感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28W 次

在看完一部作品以後,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東西,爲此需要好好認真地寫觀後感。那麼我們該怎麼去寫觀後感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榜樣》觀後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榜樣》觀後感

《榜樣》觀後感1

於家務回族鄉的百姓,提起於家務中學這七年取得的成果,沒有一個人不點頭稱道。家長們認可的,不僅僅是孩子們中考成績的連年攀升,由一個“中考嚴重失利,師生大量流失”的薄弱校,成爲連續三年受到通州區教委表彰的“畢業班工作優秀校”,更是因爲這裏的教師愛生樂教,學生仁孝善學。傳統文化在這裏繼承發揚,聖賢思想在這裏得到實踐。這一切,都源於通州區骨幹校長孟繁信,他三十九年紮根在農村教育的沃土,修身正己用心爲師,引傳統文化源泉潤澤師生心靈,追尋家規家訓家風,提升地區文明,使中華文化精髓在傳承中得到了發展。

修身正己39年奉獻在農村教育的沃土。

1976年1月,孟繁信高中畢業後被當時的通縣小務中學留校任教,擔任高中、初中物理教學工作,沒有經過教育學心理學培訓,更缺乏系統專業知識的他,與學生相約共同成長,晚上自學,白天講授,在實踐中探索,且教且學,且行且思,走出了一條屬於自己的物理教學之路。他所帶班級的物理教學成績總是在平行班中名列前茅。

1995年,孟繁信調入柴廠屯中學,開始從事行政工作,他深入課堂聽課,走進家庭瞭解師生情況,雙休日心繫學校安寧,寒暑假籌劃校園建設、教師培訓,成功地擔當起學校教育方略的規劃者、教學教研的引領者、文化文明的實踐者,力爲教育教學所用,情爲師生員工所繫。他曾經說:“我一天不進校園,感覺心裏總是空落落的。”無論在柴廠屯還是於家務中學,幾乎每天早晨,人們都能見到孟繁信披一身陽光,站在門口迎接師生的到來。

1996年10月的一個早晨,孟繁信騎着摩托車去柴廠屯中學上班,迎面開過來一輛機動車,速度很快,爲了躲避,他盡力右拐車頭,整個人都飛進溝裏。他忍着鑽心的疼痛,爬出河溝,迷迷糊糊試試摩托車還能打着火,騎上摩托車又向學校駛去。他騎了一會兒,忽然發現是奔小甸屯方向去了,再調轉車頭奔回學校時,已經遲到了。當教師們看着下嘴脣流着鮮血,頭已摔破的孟主任,都圍過來嗔怪地說:“都這樣了,爲什麼不去醫院?快去吧!”他卻拿起聽課筆記,走向了教室。

孟繁信這次受傷着實不輕,兩根肋骨骨折,頭盔變形扎破了太陽穴,下頜劃傷。第二天,他的肋部疼痛難忍,足足用了十幾分鍾才挪到牀沿,由家人攙扶着騎上了摩托車,堅持上班。

在他受傷的前一天,學校剛開會制定了員工出勤制度,身爲柴廠屯中學的主任,他必須嚴於律己,以身作則。月底,孟繁信堅持按照制度扣考勤費2元。也許有人認爲,他這樣做很傻,但孟繁信認爲,沒有規矩不成方圓。他39年如一日,踐行着“勤勉奉獻”的座佑銘,將自己的一言一行化作了一種無聲的影響、無言的力量,感染、帶動着每一名師生。一位教師說:“孟校長用勤勉的作風和赤誠的精神,帶動了我們的工作熱情。”

以文化人辦當地百姓滿意的學校

教學質量高低是衡量學校辦學水平的重要指標,是決定當地百姓是否滿意的焦點。在教學和教育管理工作中,孟繁信始終守住孔子“有教無類”“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推行目標管理,緊扣“兩點一練”,針對學情,制訂教育教學計劃,相機滲透美德教育,啓迪學生智慧。歲月不居,天道酬勤。於家務中學連續三年成爲通州區“畢業班工作優秀校”,喜獲“北京市第二批學校文化示範校”和“北京市民族團結教育示範校”殊榮。

在柴廠屯中學工作的時候,孟繁信就在考慮教育到底應該做些什麼?爲此,他特意做了一個社區調研,結果是他發現現在的中國人不缺錢,而是缺少民族精神。缺少民族精神就是沒有信仰,沒有信仰就是缺少道德,教育必須承載起振興民族精神的責任。

長期工作在農村中學,孟繁信見慣了學生的缺失信仰,缺少規矩,缺乏進取之意,以自我爲中心,冷漠消極,厭學厭世,他深知“立德樹人”責任的重大與艱辛,那麼,如何提升學生的道德素養?怎樣“辦當地百姓滿意的教育”?這是他始終深思的問題。細細想來,他覺得孩子們道德失範現象背後其實是傳統文化缺失。

孟繁信校長說:“我們的傳統文化中充滿了正心、修身、齊家、治國的大智慧。身爲中華兒女,我們沒有理由不繼承。”孟繁信校長征求聽取師生建議後,在市區鄉政府和教委的大力支持下,用七年時間打造了“一場(孔子文化廣場)兩廊(孝道長廊和民族團結廊)三亭(行健、明德、勢坤亭)十廳(仁、義、禮、智、信、善、節、勤、正、和十個儒學展廳)”校園文化體系,讓學生時時聞聖訓,處處見箴言。這是環境育人,外化於形。

在他的倡議下,於家務中學創編了《中華傳統美德與現代做人教育》等十本校本教材,開設每週一節的“崇德悟道做人”校本課程,舉辦了每年一屆的“傳美德、誦經典、潤心靈”校園藝術節,語文課上讀、誦、講《論語》,音樂課上學民族樂器,學唱《孝親敬老歌》,國旗下講話後添加“我對聖人說”傳統文化學習……於家務中學的學生在日日浸染中,成爲文質彬彬的謙謙君子。這是文化浸潤,內化於心。

儒家最基本的'文化核心是孝道,首要愛與自己血緣相通的人,愛父母、愛家人,然後纔是愛集體。爲父母講一個孝道故事、爲父母端一杯茶、爲父母做一次家務、爲父母洗一次腳……孝心不分大小,行孝貴在堅持,孟校長常常這樣教導學生。

垡村一個家長曾寫信給孟校長表示感謝,她說,自己的孩子過去連掃帚倒了都不扶一下,現在竟然搶着洗碗;以前孩子總嫌棄爺爺奶奶羅嗦,現在不但笑着聽從他們的教導,還給爺爺講孝親故事,爲奶奶洗頭、梳頭。在學校倡導“四個一”行孝活動後,她第一次爲爸爸洗腳,從不落淚的孩子父親一直眼含淚花。

以文弘道追尋家規家訓家風

“走啊,上學去!”“哎,等一等我!”從09年開始,每學年總有那麼兩天,很多中年人笑逐顏開地走進於家務中學,走進傳統文化大講堂。最小的國是家,最大的家是國。中國道德的缺失主要在家庭,因此一定要從家這個最小的社會細胞來修正調整。道德教育必須走向社會,走進家庭。孟繁信說:“教育的極致是無聲的影響,是生命對生命的呼喚與點燃。而家庭是教育的起點,父母是孩子是首任教師,大人無意間的行爲,給孩子帶來的可能是關乎一生的影響。”

2010年10月,孟校長創立了由23個自然村村支書和部分區鄉人大代表、家長代表組成的校外教育理事會,家校聯手,倡導“親子共學,文明同行”。於家務中學不僅在校內開展“崇德悟道做人”教育,還成立了由團員組成的“天使助老服務隊”,定期到於家務福泰敬老院和各村孤寡老人家中服務。

2013年底,於家務中學與仇莊村合作,拉開了“追尋家規家訓,呼喚良好家風”主題教育活動的序幕,在開設了“家訓家風”微型講堂後,現已整理並初步確定教師家規家訓51份、學生家規60份。孟校長將傳統文化的種子播撒進了於家務百姓的心中,文化與文明正在於家務地區生根開花。

潛移默化間,師生們的言行也悄然發生着變化。將萬元捐款送給病重的付慧琳同學,屢屢愛心獻給地震災區的夥伴,顆顆孝心呈給敬老院的孤寡人……北辛店村一位83歲的老人,親自將感謝信送到學校,對初三4班的9名學生讚許有加。去年3月5日,福泰敬老院的三位老人將一面繡有“傳承敬老美德,授教育人有方”的錦旗送到學校。孟繁信校長撰寫的論文《以德潤身以文化人》發表在《北京初中教育》,《以文化人?漫談學校文化與文明》收錄在《小學校大教育》一書,9月,孟繁信被評爲通州區第一批骨幹校長,被聘爲江蘇師範大學孟子學院教學基地主任。

三十九年來,孟繁信在鍾愛教育的事業中,耕耘着,付出着,收穫着……而今,歲月讓孟繁信已鬢染微霜,但他的追求始終沒變?以文化人,成己達人,讓每一名學生骨子裏滲透着我們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與思想,讓每名教師體味教育的價值與幸福,孟繁信深信:有聖賢藏於心,篤於行,德必向善,學必精進,功自然成。

還有二百多天,孟繁信校長就該退休了,他說:“以後我會繼續發揮餘熱,在家裏建造一個教子堂,讓孟母的五大教育思想發揚光大。”

孟繁信1997年3月、1999年9月兩次被通縣教育局評爲服務育人先進工作者;2008年9月被北京市教育工會評爲全心全意依靠教職工辦好學校的優秀書記、校長;2009年10月被通州區教育工作委員會評爲初中建設工程先進個人;2013年7月被評爲全國“十二五”教育部規劃課題“少教多學在中小學語文教學策略與方法研究”課題優秀校長;9月被通州區政府授予“通州區優秀校長”榮譽稱號。

《榜樣》觀後感2

“動人以言者,其感不深;動人以行者,其應必速。”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這種強大的力量靠實實在在的言傳身教,將抽象的標準化作了具象的“活教材”,激起了身邊人見賢思齊的自覺。日前,專題片《榜樣》在央視播出,通過典型訪談、老黨員現場講述、先進事蹟再現等形式,生動詮釋了中國共產黨人堅定信念、忠誠擔當的精神風采。可以說,他們是有形的正能量、鮮活的價值觀,是最直接、最直觀的言行楷模,是每一名共產黨員都應該深學、細照、篤行的榜樣。

古語有云:“以賢爲鏡,可以明得失。”榜樣不僅是一面鏡子,也是一面旗幟。確立什麼樣的典型,就明確什麼樣的標準;樹立什麼樣的榜樣,就體現什麼樣的導向。無論是紮根五峯牛莊,帶領羣衆脫貧致富的羅官章,還是“技能報國”是爲終生夙願的李萬君,《榜樣》裏的榜樣,亮如明燭,燦若星斗,不僅畫出了我們黨“爲民務實清廉”的標準像,也爲“兩學一做”專題學習教育活動的紮實開展,提供了“照鏡子、正衣冠”的參照。

效仿榜樣,就要思想上真觸動、行動上真落實。廣大黨員幹部要爭做榜樣的忠實“粉絲”,以榜樣爲標尺,從裏到外、從上到下“丈量”自身思想境界、素質能力和作風形象等方面與榜樣的距離,讓思想和行動時刻向榜樣看齊,將榜樣精神內化於心、外化於行。要敢於向“病態”叫板,摒棄跑官、要官、弄權貪腐等不良行爲的侵蝕,警惕錯誤思想觀念和鬆弛紀律意識的腐蝕,讓榜樣的感召力量引領黨員幹部恪盡職守,促進社會風氣激濁揚清。

“春秋有序人民不虧時彥,宇宙無極偉業尚待後賢。”榜樣的精神是需要學習的,更是需要超越的。偉大時代呼喚偉大精神,崇高事業需要榜樣引領。沒有憂國憂民、視民如傷的情愫不行,沒有甘於奉獻、敢爲人先的精神不靈,沒有清正廉潔、勤政敬業的作風不成。讓榜樣的形象“活”起來,才能形成人人學先進、後進趕先進、先進更先進的氛圍;讓榜樣的精神“立”起來,才能達到學習有方向、看齊有標杆、趕超有目標的效果。榜樣的感召力量宛如點點星光,指引我們前行;榜樣的形象更似一座燈塔,爲千萬黨員領航。

榜樣是看得見的真理。向榜樣看齊,就要做堅守初心,擁有堅定信念的黨員。還記得方誌敏在《可愛的中國》中寫道:“朋友,我相信,到那時,到處都是活躍的創造,到處都是日新月異的進步,歡歌將代替了悲嘆,笑臉將代替了哭臉,富裕將代替了貧窮,健康將代替了疾苦,智慧將代替了愚昧,友愛將代替了仇殺……”這就是戰火紛飛年代裏一個共產黨員的初心,一個不惜生命的代價也要實現的目標。如今,他的女兒方梅則用自己的行動承繼信念,續寫了“可愛的中國”,告慰父親心底那個夢想——“中國一定有個可讚美的光明前途”,這個夢正在一步步變爲現實。這就是信念,一個穿越歷史隧道而常新的名詞。爭做一名合格黨員,就要牢記入黨誓言,走得再遠也謹記爲什麼出發,以金子般的初心,爲行動引航。

榜樣是最好的.說服,示範是最好的引領。向榜樣看齊,就要做勇於擔當,擁有奉獻精神的黨員。《榜樣》欄目中,一位名叫羅官章的嘉賓想必您還記得吧,他以“壯志未酬誓不休”的精神,書寫了“辛勤耕耘終不悔”的圓夢畫卷,他就像一個燒不盡的“火種”,用尋找天麻的毅力打開了貧困的缺口,點燃了鄉親們“挖窮根”的激情。扶貧的19年,是他肩挑重擔的19年,更是無私奉獻的19年。這就是擔當與奉獻,在實打實的行動中成爲鐫刻在羣衆心碑中的永恆。爭做一名合格黨員,就要以“不畏浮雲遮望眼”的眼力、“咬定青山不放鬆”的定力、“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的魄力,苦幹、實幹、巧幹,成爲百姓奔向幸福的領路人。

“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標。”向榜樣看齊,就要做以百姓之心爲心,屬於精神力量,作用非常大。有榜樣就有了力量。

《榜樣》專題節目播出的10位全國優秀共產黨員、優秀黨務工作者、先進基層黨組織代表的故事,詮釋着中國共產黨人堅定理想信念、爲民實幹擔當、勤勉敬業奉獻的精神風采。他們雖然職業不同,經歷不同,但他們卻有着相同的信仰,有着共同的名字:共產黨人。這些先進典型,用平凡而偉大的事蹟,爲我們如何成爲一名合格共產黨員,提供了看得見、值得學,也能夠學的榜樣。他們事蹟,是我們學習的生動教材。他們的精神,煥發出磅礴的催人奮進的力量,值得我們見賢思齊,躬身踐行。

汲取榜樣力量,不斷堅定理想信念。吳孟超是我國著名的肝膽外科專家,也是中科院院士,他在入黨時,曾有過19次向黨組織遞交入黨申請書、並通過7年等待才正式加入黨組織的經歷;方梅氏革命烈士方誌敏的女兒,她一遍一遍精讀《可愛的中國》,走遍了方誌敏烈士戰鬥過的每一個地方,用實際行動繼承和弘揚烈士精神。是什麼樣的力量讓他們選擇了執著,選擇了堅守?這就是信仰的力量,是堅定的理想信念。是信仰信念,讓他們選擇了堅定跟黨走,堅定地爲黨的事業奮鬥終生。學習榜樣,汲取榜樣的力量,就是要學習他們永不褪色的黨性,不斷堅定理想信念,自覺樹立起崇高的黨性,永懷赤子之心,始終保持共產黨員的本色,凝聚成強大的信仰之力,推動黨和國家的建設不斷前進。

汲取榜樣力量,踐行爲民服務宗旨。《榜樣》中,有這樣一位退休老人叫羅官章,他19年前退休後,回到了曾經工作過的窮山鄉。幫助和帶領羣衆產業扶貧,指導羣衆種植天麻,並決心繼續發揮餘熱,奮鬥終身;另外一位共產黨員,她的事蹟同樣令人動容。她就是堅守在大山深處36年的教師支月英,她用一個女人一生最好的年華撐起了整整兩代人求知的天空。從他們的身上,我們看到了一名普通基層黨員幹部心繫羣衆的赤子之情,看到了共產黨人時刻不忘踐行爲民服務宗旨的赤誠。做合格共產黨員,就應從榜樣身上汲取力量,牢記和踐行爲民服務的宗旨,把服務羣衆作爲工作的根本出發點,把依靠羣衆作爲工作的有效途徑,把維護羣衆利益作爲工作的最高目標,用實際行動和成效,取得羣衆信任,贏得羣衆滿意。

汲取榜樣力量,發揚務實奮進精神。《榜樣》中介紹的大國工匠李萬君,他從最平凡的焊工幹起,併發誓:“要在自己的崗位上幹出樣子來。” 他用一絲不苟的精神,不但用精湛技能打造了最安全可靠的中國製造高速列車,還獲得許許多多的專利。他始終如一日,把平凡的工作做到極致,成爲兢兢業業、孜孜以求的工人典範。李萬君說,“我的技能傳給企業和社會才更有價值。”“只有感興趣才能熱愛,熱愛才能敬業,才能豁出去,讓技術在手中昇華”。這位大國工匠的先進事蹟,寫滿了務實奮進的寶貴精神,標註了傳承創新的時代符號,寫滿了敬業擔當的可貴品質。廣大黨員幹部在學習榜樣中,就應樹立愛崗敬業的精神,忠於職守,勤勉工作,不斷創新,精益求精,篤行不倦,任勞任怨,爲實現中國夢不遺餘力地奉獻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榜樣是看得見的哲理。”學習榜樣,更要踐行榜樣。讓我們向榜樣學習,從榜樣身上汲取力量,傳承和發揚優秀共產黨員的精神品質,恪守初心,堅定信念,務實進取,不負使命,在繼續前行的路上,做出經得起實踐、人民和歷史檢驗的成績。

《榜樣》觀後感3

20xx年6月28日早上,張亞清送丈夫張桂營去上班,像往常一樣叮囑他:“路上車多,慢慢騎,千萬注意安全。”張桂營笑着說:“沒事兒。”推着摩托車出了家門。

大約過了10多分鐘,家裏的電話響了,聽筒裏傳來張桂營微弱的聲音:“亞清,我出事兒了,我讓車撞了……快救救我!”“你在哪兒?”張亞清焦急地詢問。“我在南堤路口……”電話突然斷了。張亞清癱軟在地上,半天沒緩過神來。她硬撐着站了起來,讓街坊開着車把她送到了車禍現場。只見張桂營躺在馬路上,滿臉是血,陷入了昏迷。張亞清拉着他的手,淚水止不住地往下流。“桂營,桂營,你睜開眼看看我,看看我,我是亞清,我救你來了!”可是他什麼也聽不見了。救護車來了,張亞清把丈夫送到醫院搶救,張桂營被一羣人從搶救室推進了手術室,術後他被送進了ICU重症監護室。張亞清看着這一幕幕,噩夢一般。

醫生找到張亞清,說張桂營傷得很重,脾破裂摘除,腎臟摔傷,7根肋骨斷裂,扎傷了肺,呼吸衰竭,多處器官受損,高位截癱,高燒,血壓特別低,生命體徵不平穩,隨時有生命危險。張亞清滿臉是淚,神情恍惚,她記不清在病危通知書上怎麼籤的字,就像世界末日突然降臨了一樣。

醫生多次找張亞清,讓她放棄對張桂營的治療,醫生說:“即使他的命保住了,將來也是您的累贅。”張亞清哭成個淚人:“醫生,我求求您,您一定得救他。只要他活着,我就心滿意足了。”

張亞清與丈夫結婚30年,相依爲命,感情特別好,一直沒離開過。有一段時間,張桂營在北京豐臺上班,一星期回家一趟,張桂營和妻子約好,每天晚飯後通電話,他將家裏電話的彩鈴設置成:老婆老婆我愛你,就像老鼠愛大米。張桂營自己的手機彩鈴是:老公老公我愛你,就像老鼠愛大米。一想到可能與丈夫生離死別,張亞清悲痛欲絕,近乎快崩潰了,她不知一旦失去丈夫自己該怎麼活。

張桂營躺在ICU病房裏,張亞清不能進去看他。爲了能在精神上給丈夫鼓勵,喚起他強大的生命力,她每天都會寫一封信,請護士讀給他聽,內容是回憶兩人相識、相戀、相伴的幸福過往,用愛的聲音呼喚他回到自己身邊。一個護士笑着對張亞清說:“阿姨,您對您愛人感情真好啊!”張亞清說:“你還真說對了,我告訴你,出了院我還會伺候他一輩子的!”

張桂營一陣清醒,一陣昏迷,張亞清生怕再也不能見他一面,她天天含淚求醫生、護士,讓自己去看丈夫一眼,哪怕一兩分鐘也行。終於有一天,醫生允許她走進ICU病房。張亞清穿上防護服,帶上帽子、口罩、腳套,跟隨護士走到靠牆的一張病牀前。牀上躺着的人全身腫脹,腦袋碩大,身上插着好幾根管子。張亞清不敢確定這人是不是自己英俊瀟灑的丈夫,她撩開被子看那人的左手。張桂營的左手食指少一截,那是他幹活時不小心割掉的。張亞清再次看到那隻短了一截手指的'大手時,不由得全身發抖,那就是她朝思夜想的丈夫!張亞清進ICU前,醫生叮囑她,見到患者不許哭,任何情緒波動都可能導致他丈夫的病情惡化。張亞清摸着丈夫的手,眼淚只能往肚子裏流。

醫生叮囑張亞清手機一定要24小時開機,一旦張桂營的病情有什麼不測就要及時通知她。張亞清大部分時間都在醫院裏,守候在ICU門外,偶爾回一次家,也是提心吊膽,生怕醫生打電話時她在公交車上,不能及時趕到醫院看丈夫最後一眼。

悉心照料:有我在就有你在

經過兩個多月的治療,張桂營出院了。他的命終於保住了,但再也站不起來了,頸椎以下毫無知覺,整天木頭人一樣躺在牀上,吃喝拉撒,洗洗涮涮,都要張亞清來幫忙。張亞清還要每天給他翻身,按摩身體,活動肢體,以免肌肉萎縮,關節僵硬。

張桂營雖然沒有生命危險了,但病情還是很重,每天需要吸痰。張亞清就到一個醫療器械商店買了一臺吸痰機和一些吸痰管,隨時準備着,一有痰就馬上給他吸出來,防止因痰堵塞呼吸。這樣吸了一個多月後,張桂營的痰漸漸少了,沒了。

半年後的一天,張亞清發現丈夫的胳膊可以在牀上緩慢地挪動一點了,兩個人不約而同地抱頭痛哭,他們都好像看到了希望,只要繼續康復,張桂營終有一天能重新站起來。

張桂營一會也離不開人,即便是眼前放着一杯水,若是沒人把吸管送到他嘴裏,他也喝不着。張亞清從早到晚圍着丈夫轉,但她不嫌煩、不喊累、不抱怨。在她心裏,丈夫還和原來一樣健康、陽光、帥氣,是她的精神支柱。

張桂營遭遇車禍,花光了家裏所有的積蓄,還欠了親戚幾萬塊錢。他每個月的醫藥費也不是個小數目,再加上夫妻倆的日常開支,日子過得一天比一天艱難。但是夫妻倆能夠享受低保,緩解了一定的經濟壓力。

張亞清對丈夫說:“家裏的一切你都不要操心,你是病人就要靜心養病,即使發生天大的事兒,有我在就有你在。你什麼都不要擔憂,好好活着,等我把你伺候走了,我就無所謂了。”

堅貞不渝:離婚也永遠不離不棄

隨着年齡的增長,張亞清開始覺得自己特別疲憊,腰痠背痛。20xx年的一天早上,張亞清腰疼的老毛病陡然加重,怎麼也起不來牀了。她心裏特別着急,想着無論如何也得站起來,丈夫該吃飯、吃藥了。張亞清費了好大的力氣終於站起來了,還好,不太妨礙做家務。

可是,從那天起,張亞清發現丈夫經常發呆,目不轉睛地看着自己。張亞清感覺他心裏好像裝着什麼事兒?“你有事兒嗎?”她問。“嗯,沒事兒。”張桂營移開目光,小心地躲避着什麼。

20xx年6月的一天晚上,張亞清和丈夫躺在牀上聊天。他突然對妻子說:“亞清,咱們離婚吧!”這是他深思熟慮後的決定,妻子太辛苦了,他想讓她得到解脫,希望她有好的生活。張亞清以爲他在開玩笑,說:“你傻呀!離了婚,誰來管你?”他認真地回答:“我不想再拖累你,我想親眼看見你找個好男人。”張亞清哽咽了:“即使離了婚,我也不會離開這個家、離開你。如果有一個男人在咱們家轉悠,你看着不彆扭嗎?”他說:“彆扭。”“彆扭,你爲什麼要有這樣的想法呢?”“我沒辦法,再難受我也得忍着。”四目相對,淚眼滂沱。愛是自私的,張亞清說:“桂營躺在病牀上,還在爲我考慮,他太善良了,我怎麼捨得離開他?在我心裏,他就是一個健全人,和從前沒什麼不同,我也沒覺得他是我的累贅。”

後來張桂營又多次提出離婚,張亞清被他的真情打動了。爲了了卻丈夫的心願,張亞清雖提出:“離婚可以,離婚不離家,我還要繼續照顧你,永遠不離不棄。”張桂營笑了。

由於張桂營行動不便,12年的6月28日,法官上門爲他們辦理了離婚手續。張桂營在法官的幫助下按了手印,張亞清簽了字,法官宣佈:“從現在開始,你們二位正式解除婚姻關係了。”又對着張亞清說:“您沒有義務再照顧張桂營了。”聽了這句話,張亞清心如刀絞,淚如雨下,就像從此失去了心愛的人,失去了生命的一部分。坐在輪椅上的張桂營淚眼汪汪地看着張亞清,一隻手動了動,想摟住她給她一個安慰,可是他做不到。

離婚後,張亞清一如既往照顧張桂營,甚至比以前照顧得更精心、更體貼,她更加倍感珍惜兩人相伴的分分秒秒。

張亞清和張桂營的動人故事經媒體報道後,好幾個單身男士找上門來求婚,張亞清都婉言拒絕了。在情感上,張桂營永遠是她放不下的愛人,堅如磐石的愛情不需要一紙婚約來見證。

去年,張亞清的小外孫出生了,張桂營樂得合不上嘴。他對張亞清說:“感謝你這麼多年來對我的悉心照顧,不然我就看不見外孫子了。”張亞清一笑,說:“我得感謝你,是你救了我一命。那時候,你要是撒手人寰,我也就隨着你去了。”

風雨前,是晴空;風雨後,是彩虹。堅貞不渝的愛化作希望與力量,支撐着這一家人穿越悽風苦雨,相濡以沫,一路走來。

《榜樣》觀後感4

作爲一名共產黨員、一個普通的組工幹部,看後感觸頗深。

"不忘初心,繼續前進"這一主題貫穿在《榜樣》的始終。節目中邀請了11位今年受到表彰的全國優秀共產黨員、優秀黨務工作者、先進基層黨組織代表到場,通過老黨員現場講述、典型訪談、先進事蹟再現等形式,向我們講述了他們平凡而感人的事蹟。節目中有個特別的環節,在現場準備了心形的印模,通過這樣的方式留下在場每一位優秀共產黨員的手印,"每一個誓言都能看到你的初心,每一道掌紋都有一個動人的故事",圍繞這些手掌背後的故事,生動詮釋了中國共產黨人堅定信念、無私奉獻、執着堅守、有所作爲、敢於擔當、勇於創新和承擔責任的高尚品格,向我們傳遞了"向榜樣看齊、做合格黨員"的時代感召。

握住"老繭"的手,感悟信念--羅官章。基層老黨員,退休後做了普通的農民,回鄉紮根深山老林19年,發揚"老牛自知夕陽短,不用揚鞭自奮蹄"的精神,帶領和幫助鄉親們發家致富。他決定在牛莊大山裏進行天麻有性繁殖試驗。經過無數次失敗,在付出鮮血和傷痛代價後,終於換來了沉甸甸的成果。羅官章收穫了人工有性繁殖的第一粒種子,之後他將這粒天麻種子播在密環菌材上,通過密環菌提供營養,生長出42顆栽培種。後來羅官章將試驗田擴大到46平方米,收穫的天麻賣了5萬多元。第一批跟着他種天麻的10多個貧困戶,每戶增收超過10萬元,成爲轟動土家山寨的特大新聞。他說"對黨的事業我負了責任,沒有辜負黨對我的信任"。羅老的手佈滿了"老繭",但是正是這雙長滿老繭的手,幫助鄉親們發家致富,展現了共產黨員堅定的理想信念。

握住"粉筆"的手,感悟奉獻--支月英。山村教師,在偏遠山村一呆就是36年。有人說她是傻子,她說山裏需要我這樣的傻子。學生說"老師對我們來說就像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一樣"。女兒說"你是一個好老師,但你不是我的好媽媽。"在現場採訪她時,主持人問是什麼原因讓她選擇了36年仍然堅守在這個崗位,她說"我不是因爲有希望才選擇堅守,而是因爲只有堅守了纔有希望",多麼樸實卻又富有哲理的話。她希望通過自己的.堅守,看到山裏孩子的成長,讓他們學有所成。"36年裏面我做到了一個人民教師、一個黨員應該做好的事,姑娘的抱怨是對的,因爲對他們我實在虧欠的太多太多了,但是女兒在行動上還是支持了我。這36年的堅守離不開我女兒和家人的支持。我決定不退休了,一直一直教下去,教到自己教不動的時候爲止"。支老師的手是握粉筆的手,也是因爲這雙手,撐起了山裏人整整兩代人求知的天空,展現了共產黨員的無私奉獻。

握住"焊槍"的手,感悟堅守--李萬君。一位焊接師,創造奇蹟的大國工匠。他說焊接工作"不僅是一門技術,更像是一門藝術,一門功夫。"焊接工作又苦又累,20多年間,用焊槍證明了自己。看到高鐵,他說不出的自豪,最想做的就是把這種光榮和精神傳承給更多的人。隔着20多米就能知道電流的大小。他希望徒弟技能不斷提高,在生產中不斷創新,都能成爲大工匠。有一次一位新加坡的老闆開出了比現在高10倍的價錢挖他去那邊工作,被他拒絕了,他說"做人要知恩圖報,我的技能和榮譽是企業、是黨給的,尤其我作爲一名黨員更要在自己的崗位幹出個樣來。"這就是獨具匠心的大國工匠,展現了共產黨員的執着堅守。

握住"黨旗"的手,感悟作爲--苗振水。河北省駐京黨工委書記,先進基層黨組織的代表。給流動黨員過生日,強化黨的意識,瞭解流動黨員的情況,給特困黨員捐款。在農民工中建立黨組織,在各個黨支部增經濟信息委員和法律諮詢委員,得到了北京各級黨委的讚揚。使流動的黨旗撐起一面旗幟,給他們撐起精神的家園。這些黨支部書記都不要報酬,是他們讓流動黨員有家了,讓流動紅旗分外的紅了。這就是充滿愛的基層黨組織,展示了基層黨組織的有所作爲。

握住"拿槍"的手,感悟擔當--李貝。一位女警察,她的簡歷很簡單,9個字:"救過人、臥過底、斃過匪",她是一位妻子、一位媽媽,而她的爸爸也是一位優秀警察。她選擇自己熱愛的職業苦也好、樂也好都會是一種享受,這是李貝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身材嬌小的她遭受過各種壓力,但她從不懼怕,說自己身上要有那麼一股子正氣。對毒販以心換心、交代遺言的是被她抓回來的死刑犯。她榮獲一等功1次,二等功三次,三等功4次。面對生死和壓力,對親人虧欠很多,這份職業異常忙碌,但她說要在這條路上堅持下去。李貝的這雙手不僅僅是一雙拿槍的手,是一雙幫助別人的手,更是一雙爲我們撐起了平安的手,展現了共產黨員的敢於擔當。握住"鍵盤"的手,感悟創新--王恩東。中國工程院的院士,隨着是時代的發展,從打電話、發微信到個人銀行存款,再到國防衛星安全,無疑不涉及到計算機服務器。原來中國沒有自主生產的能力,如果服務器出現故障,服務器的數據往往會被維修單位就會被掌握,爲保障國家信息安全,中國要研發自己的高端服務器,20xx年王恩東承接了自主研發計算機的任務。"核心技術是買不來的,只有通過自主研發、自主創新來實現",王恩東團隊的研發是從零開始的,攻破了一個個技術難題,在研發過程中申請專利1147多項,獲得授權100多項。這雙手是敲打着鍵盤的手,但這更是一雙開拓創新的手,展現了共產黨員的勇於創新。

握住"掌舵"的手,感悟責任--"瓊沙3號"黨支部。有一條船,一直被人們稱爲"生命之船",因爲它連接着海南和西沙的一條臍帶,每個月散沙市的居民都在掐着指頭算着它什麼時候來,這就是"瓊沙3號"船。船上共有船員36人、黨員8人,承擔着給島上軍民補給淡水和生活物資以及人員上下島的重任。爲貫徹落實國家"經略南海"的戰略部署,確保"瓊沙3號"輪的正確航向,輪黨支部緊扣三沙市維權、維穩等中心工作,充分發揮黨支部戰鬥堡壘和黨員先鋒帶頭作用。長年行駛在大海中的"瓊沙3號"黨員們,風裏來浪裏行,需要的不僅是過硬的技術,更需要過硬的思想作風。在三沙,出海就是出征,安家就是衛國,工作和生活就是奉獻。老政委說"我們的崗位是責任、擔當、熱愛"。這些是掌舵的人,這都是握着方向的手,展現了基層黨組織的責任之心。

"我始終認識到我們中國共產黨是一個偉大、光榮、正確的黨"這是一位104歲的老戰士、老黨員秦華禮在節目一開始說的話,同時也印證了他這麼多年來一直恪守初心、不負使命的原因所在。毫無疑問,優秀黨員是一面旗幟,是大家學習的榜樣。但是,一提起"優秀黨員",不少人又覺得渴望而不可及。實際上,優秀共產黨員之所以能稱之爲"優秀",就在於他們處理問題、面臨選擇時,自覺超脫個人情感,將爲人民羣衆服務的理念落實到他們平常的工作和點滴的生活中。

通過觀看《榜樣》,給我們提供了可以直接學習的標杆,既讓我們受榜樣的激勵而努力向他們看齊,同時只要我們借鑑他們的做法,傳承和發揚優秀共產黨員的精神品質和高尚情操,在平凡的崗位上,堅持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的理念,不忘初心,繼續前進,同樣也可以成爲優秀共產黨員。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讓榜樣的精神永綻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