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觀後感 > 流浪地球觀後感[共15篇]

流浪地球觀後感[共1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69W 次

當品味完一部作品後,這次觀看讓你心中有什麼感想呢?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觀後感吧。那麼觀後感到底應該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流浪地球觀後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流浪地球觀後感[共15篇]

流浪地球觀後感1

我選擇希望進入寒假倒計時模式。我的作業還沒有完成。我媽媽已經開始了“獅子吼”模式,但我爸爸實際上決定帶我去看電影。什麼?我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這真是前所未有的。

走進電影院,我看到到處都是流行電影《流浪地球》的海報。就連售票處也排起了長隊。這是一場將衝擊吉尼斯紀錄的大火嗎?

這部電影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在不久的將來,當太陽即將被摧毀,地球即將被木星捕獲並在脫離軌道時受到木星的撞擊,人類使用高科技手段將地球從木星帶走,並在太空中找到新的家園。

整部電影宏大、壯觀、緊張而有意義。看完之後,它讓人們感覺非常情緒化。我對人類強大的科學技術的發展感到震驚。我對未來高科技的應用感到驚訝。人類建造的地下城深達15公里,相當於地球下沉1。飛機飛行高度的5倍;超過10,000個行星引擎,每一個都有十幾個火山那麼大,可以在幾秒鐘內殺死珠穆朗瑪峯。坦克形救援車,方向盤是一個又大又圓的導向球.人類的科技進步可以說是從一個星球到另一個星球的移動,這真的值得“敢於召喚太陽和月亮來改變新的天空”。

但在電影中給我印象最深、最打動我的是人類團結的精神,面對大災難永不放棄。面對地球家園前所未有的危機,人們沒有選擇逃離地球,而是團結一致與地球同甘共苦。救援車輛即將墜入深淵。爲了保存珍貴的燃料“燧石”,人們拯救了卡車並犧牲了自己。在絕望的邊緣,許多國家的救援力量都選擇了放棄,並制定了一個計劃,最終與地球同在。然而,以劉淇爲代表的'球隊堅持不放棄最後的希望。他們設計了一個計劃,利用行星引擎的火焰點燃木星,然後利用木星燃燒推力,推動地球在儘可能短的時間內逃離。中學生通過宇宙無線電向所有救援隊發出呼籲。人們的希望再次被點燃,空前團結。他們克服了成千上萬的風險和困難做出了最後的努力,但是因爲5000公里的差距而功虧一簣。在地球生存的最關鍵時刻,我們的英雄中校·劉培強,一位中國宇航員——,孤注一擲,義無反顧地用30萬噸燃料將空間站駛向木星,英勇犧牲,成功拯救了地球.

絕望中,我們選擇了希望!這部電影不僅警告人們要善待地球,還向我們傳達了永不放棄的偉大精神。我相信在遙遠的未來,太陽一定會被毀滅,然後人們一定會設計出更好的逃生計劃,讓人類文明在宇宙中永存!

流浪地球觀後感2

《流浪地球》這部電影由郭帆執導,吳京等主演,這部電影從播出就好評不斷,以及在很多個國家上映,這部電影讓我們看到中國科幻片的崛起,同時劇情也引人入勝,值得大家深思。下面小編帶來的是流浪地球觀後感600字欣賞。

春節的來臨意味着春天的腳步臨近了,緊接着便是萬物復甦,柳綠花紅。在這最是一年好時光中,有人會選擇出門進行一次遠行踏春,有人會選擇在家曬着春日暖陽,也有人會選擇約三兩好友杯酒淺嘗。而我選擇去影院看看新春上映的電影,其中這部《流浪地球》吸引了我的眼球,在我映像裏中國電影少有高評分的科幻電影,這讓素來喜歡科幻的我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於是我與家人一同觀看了這部電影。

《流浪地球》改編於劉慈欣同名小說,電影部分取自小說第二部分:逃逸時代,講述的是太陽急速老化膨脹,地球將會被太陽所吞沒,這時人類科學家提出在地球表面建造上萬座行星發動機,產生巨大推力以此逃離太陽系前往新的生存行星,而在經過木星想利用引力彈弓掙脫太陽系的引力,可是由於行星發動機故障,導致地球被木星引力捕捉,將會撞擊木星。根據以往的好萊塢科幻電影,劇情必定是主角團隊歷經千辛萬苦拯救了世界,很典型的.個人英雄主義,而咱們中國的首部科幻片卻以一箇中國風格來拍攝的,從頭至尾沒有體現所謂的個人英雄主義,數以百萬的救援隊前赴後繼,爲避免地球撞擊木星做出不懈的努力,影片中的主角之所以是主角,僅僅只是用他們的視角,而他們就是整個歷史進程中的參與者和見證者。

在此,我想到我身處的南方大家庭,也擁有着辛勤奮鬥的同事們,在最爲艱難困苦的時間裏咬牙堅持,雖有偶有怨言,但一旦問題來臨總是迎難而上,從不虛與委蛇,在生產一線盡職盡責,如同電影一般,這些平凡之人也是南方前進歷史中的參與者和見證者,爲推動南方這個小小星球做出小小的貢獻。

中國式科幻電影中的地球已經起航,而南方也將在19年邁向新的征程,讓我們一起參與和見證,伴隨南方一同前行!最後南方安全管理員提醒您:工作千萬道,安全最重要;操作不規範,親人兩行淚!

流浪地球觀後感3

“無論黑夜如何悠長,白晝總會到來。”

——題記

說起科幻片,無論想到哪個國家的都不會想到大陸的科幻題材電影。可這一次,看到一部科幻片竟然好評如潮,這不由得讓我感到好奇,究竟是怎樣的影片可以讓口味刁鑽的觀衆讚不絕口。

本片主要講述了太陽即將毀滅,並且威脅着地球的存在,於是人類體現出了前所未有的團結,在地球設立了上百萬的地球發動機來推動地球離開太陽系的故事。主人公少年劉啓與自己姥爺和妹妹走出地下城,陰差陽錯揹負上了拯救地球的使命。最後遠在太空的父親犧牲自己,改變了地球與土星相撞的事實。

豐滿的背景,逼真的.特效深深吸引了我。其中,當地球人已經被放棄時,劉啓等人依舊沒有放棄拯救地球。在聯合國的呼籲下,本已經放棄生命的救援隊們再次加入了拯救地球的隊伍。當無數個不同國籍不同性別的陌生人一起推動發動機“撞針”時,這個鏡頭傳達出的是團結的力量,是在危難面前仍舊燃燒的希望。

世界集資建造超級發動機,全世界三百名宇航員飛向太空,世界不同的救援隊爲發動機運輸燃料,在最後一刻擰成一股繩的人類……

正如其中所說,希望的人類生命中最重要的鑽石。希望便是燃料,它推動這人們前進,也在故事中推動着地球脫離苦海。在如此惡劣悲慘的世界中,希望與盼望是在地下城居民們唯一的念想。

劉啓的爺爺曾說過:“在我們那個時代,還沒有人在意過太陽,所有人都在在意一種叫錢的東西。”想想看現實中的我們不也是如此嗎,追逐個人的利益,甚至傷害他人。自私自利,把個人的收益永遠放置第一位。而當有一天困難真正降臨時人類纔想到了丟失已久的堅毅與團結。那時人們的腦中只有拼命活着,一切彷彿都變爲身外之物。所有角色一邊拯救這冰冷的世界,一邊在盼望着回家,盼望着春天,盼望着陽光。人類渺小富有豐富的情感而又偉大,絕望與希望在內心交織,也許只需要一絲花光便可以點燃人類在絕境中的堅強與堅毅。也許是劉啓等人心中有着信念,有着重要的東西,才使得他們從始至終不輕言放棄,也是這堅持不懈的火焰點燃了人類心中的希望。

活着便有可能,團結便有力量。

流浪地球觀後感4

希望

三十一年後,太陽會極速老化,瞬間膨脹,那怎麼辦?電影中,人們選擇了耗盡全部資金,在地球表面建造一萬座“行星發動機”,將地球推出太陽系,到另外的星系定居。爲什麼人們會在這危急時刻,冒着巨大風險,選擇了這種方系呢?因爲人們選擇了希望。是希望驅使人們延續人類文明,才選擇此方案。

在地球脫離預測軌道,即將撞上木星時,劉培強中校選擇了協助地球上的救援隊,自己奮不顧身地駕駛空間站,撞上木星,犧牲自己,讓木星燃燒,讓地球重回軌援任務。哪喂粉身碎骨。

任何情況下,都要條裝了壽望之之,子遠不要。道。爲什麼他會在生死之間,放棄莫斯機路人的“火種”計劃,做出那樣的舉動呢?因爲莫斯只是單純地延續人類文明,沒有想到過放手一搏。而劉培強卻選樣嘗試,選擇希望,幫助救援隊一起完成最後機率爲0的救援任務。哪怕是粉身碎骨。任何情況下,都不要丟失了希望之火,永遠不要。

親情

“爸爸要執行任務,這是爸爸一生中,最重要的任務。

“爸爸,你真的會變成一顆星星嗎?”

“真的。只要你數三,二,一,擡頭!就看見爸爸了。”

這是電影中劉培強中校和做兒子劉啓的一段對白。劉啓小時候,爸爸給他說了那些話。十五年後,劉啓因爲誤打誤撞,不小心加入了救援隊。而在地球毀滅之際,劉啓爸爸曾經講過的一句話給了劉啓希望。於是,他想出了一個拯救地球的辦法,卻因能源不足而無法成功。這時,遠在空間站的劉培強,沒有任何顧慮地選擇了撞擊木星,犧牲自己。在即將撞上木星的時候,劉啓含淚問爸爸何時才能見他,爸爸說,現在就可以,只要數三,二,一,擡頭!就能看見他了。一瞬間,空間站撞上了木星,巨大的.衝擊力使地球重回軌道。劉啓也喊出了十五年來未喊出的一聲“爸”。

因爲親情,才讓這個世界變得更加美好。因爲親情,才危機化險爲夷。在這個世界上,最珍貴的就是親情。

希望與親情,才讓這部由劉慈欣寫的小說改編而成的同名電影,把中國科幻片和家庭片,以一種特殊的方式,融合在一起,呈現出了今天這部感人肺腑的《流浪地球》。

流浪地球觀後感5

春節假期即將過去,春節檔電影已落下帷幕。往年春節檔結束了,我們會說幾家歡喜幾家憂,比如去年假期結束以後《紅海行動》跟《唐人街探案二》還在齊頭並進,不斷衝擊更高票房,但今年情況特使,一句話總結,一家歡喜幾家憂,很顯然除了一路高歌猛進的《流浪地球》之外,其他幾部電影的票房都未達到預期。下面關於《流浪地球》五句影評,請大家快快樂樂的查收。

1、劉慈欣被譽爲“中國當代科幻第一人”,這不是吹捧,是實實在在的,他是首位獲得雨果獎亞洲作家,他的小說總是以波瀾壯闊的敘事跟細膩浪漫的情感打動讀者,很多人都知道,把他的小說搬上大銀幕是一件多麼艱難的事,但這件事,郭帆帶着《流浪地球》做到了,而且做得很出色。

2、《流浪地球》的故事發生在未來,太陽持續膨脹,地球將被吞噬,爲了生存,人類在地球表面建造巨大推動器,推動地球離開太陽系,尋找新家園,首先我們必須折服於劉慈欣的腦洞,然後佩服郭帆的勇氣,故事確實很難改編,但電影在小說的基礎上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編跟二次創作

3、相對於國外的科幻電影,《流浪地球》的故事更接中國地氣,電影裏對中國式親情跟故土情懷的詮釋很到位,面朝黃土背朝天的中國人,當末日來臨之際,想到的是帶着地球一起逃生,而不是棄地球而去,這種虛幻又真實的'感覺很奇妙。作爲中國首部硬科幻電影,《流浪地球》裏許多情節,故事和行爲都是虛構的,“假”的東西怎麼打動人呢?因爲內在包裹着的是無比真實的親情,吳孟達,吳京跟屈楚蕭三代人的親情,從冷漠的不諒解,到炙熱的等待相見,細膩的親情打動觀衆,悲觀的末日景觀震撼人心。

4、硬科幻電影,觀衆第一關心的問題就是特效,如果特效做得不夠逼真,那麼再縝密的邏輯,再嚴謹的故事,也很難打動人,值得慶幸的是,原著小說裏,那些發動機噴出的等離子光柱,電影裏呈現出的被冰凍的北京國貿,上海東方明珠,都逼真到讓你差點信以爲真,所以視效不五毛,誰看誰知道!

5、有人問“爲什麼中國以前拍不出這樣的科幻電影,而現在可以了?”僅僅是因爲技術的問題嗎?當然不是,以前中國人拯救地球,別人不信,但現在信了,我覺得這是大國崛起文化自信強有力的表現,雖然《流浪地球》存在瑕疵,但瑕不掩瑜,如果把《流浪地球》作爲中國科幻電影的新起點,我覺得這個起點挺高的。

流浪地球觀後感6

《流浪地球》是一部災難片,如同《後天》,《2020》。未來的某一天,人們發現太陽在急速老化,快要炸了,地球唯一生存的辦法就是逃離太陽系。人類建造了1萬個行星發動機,遍佈世界各地,把地球推離太陽系,前往4.2光年外的比鄰星(也就是三體人的故鄉)—這就是“流浪地球計劃。完成這個計劃需要經過2500年的時間,整整100代人。

我對電影很有選擇性。較真的我今年春節就看了《流浪地球》,就像去年,我三刷了《紅海行動》。《流浪地球》大火,並不是說這部電影真的拍的那麼完美。這部影片,已經超越娛樂,超越了科學幻想是否合理的討論,涉及到了價值觀了。一部好的電影,會給大家帶來思考。

影片體現的中國人特有的家國情懷。當有一天地球要滅亡,西方思維會告訴你,造一艘諾亞方舟讓少數人逃跑,而《流浪地球》會告訴我們,要帶着地球和全人類一起逃跑,哪怕是流浪。就算世界末日,警察,軍人這些爲人民負重前行的人,還在堅守着他們的崗位。吳京飾演的劉培強爲了地球要離開自己的孩子17年,後來更是無私犧牲;李光潔飾演的王磊在所有人都放棄的時候還在堅持,他的家人早已遇難了,他不是爲了自己在堅持。有細心的網友更是發現,最後救援隊到達的`順序是汶川地震時各國到達的順序,先後是日本,俄羅斯,韓國,新加坡;剛子爲了救爺爺犧牲,一句“剛子沒了”是在致敬天津爆炸犧牲的消防員楊鋼...

這是一個社會的縮影,無數的小人物在爲這個國家,爲這個世界奉獻着自己的青春甚至是生命,但從不被銘記。歷史,從來都不是個人奮鬥,而是通過一羣人的共同努力,再加上一點運氣。不是所有的主角都是貫穿全劇的英雄,不是所有的努力都會有成功的結果,也不是所有失敗的任務就徹底沒戲了,更不是說拯救地球只是靠着個別英雄的一腔熱血和激情就可以辦得到。危險來臨,我們是否會有勇氣去拼一把?希望我們在面臨險境,絕望,低谷的時候,都能像影片最後說的:不論人類歷史(我們的人生)導向何處,我們決定,選擇希望!

流浪地球觀後感7

從20xx一直火到20xx的《流浪地球》票房過億,好評如潮。這部電影是我國目前來說最成功的一部科幻片,同時也向外國證明中國也能拍好科幻片。

看科幻片從不流淚的我,看這部電影后半部分時,幾乎是溼着眼眶看完的。最讓我感動的是最後面大家共同拯救地球的情景。

當時廣播中播送着聯合國放棄地球的決定——“大家都回家吧,剩下的幾天時間陪陪自己的家人。”語句雖然溫暖,但語氣卻理智的讓人害怕。其餘的人聽到後,放棄了。但劉啓,韓朵朵等青年不放棄,他們仍竭盡全力去爭取最後的成功。劉啓提出引爆木星,從而拯救地球,但這個計劃遭到了空間站電腦的堅決反對。它認爲這一計劃的成功率爲零。劉啓的父親劉培強知道了這個計劃,並且不顧空間站的反對,用酒精把空間站的`資料全燒了。劉啓他們號召其他救援隊一起去拯救地球。最終大家都振作起來了,一起推動發動器。終於火噴出來了,但離木星還是有一段距離。就在大家認爲真的沒有任何希望的時候,劉啓的父親壯烈犧牲,補上了這段偉大的距離。終於,地球終於獲救了。劉啓等人爲地球流浪又爭取了時間。

《流浪地球》這部電影最大的看點是到最後他們沒有放棄地球,而是帶着地球一起流浪。這中間體現了中國的傳統思想——落葉歸根,讓這部科幻大片更富有情感。這部電影也沒有像有些好萊塢大片那樣,因爲無法生存,而放棄了地球,去往另一個新的家園。他們始終只有一個信念,就是帶着地球一起流浪。

其實,我們生活中也有一些類似的例子。雖不及電影中那般偉大,拯救了地球,但也不得不讓人感嘆。比如說《大江大河》的導演孔笙,他不追求名利,只是一心想要拍好電視劇,他一直堅守着踏實和認真。還有真正的鋼琴大師朱曉玫,她60多歲了,從來沒有華麗的演出服,爲了練琴歷經艱辛,甚至還給人做家務。但她沒有放棄,終於功夫不負有心人,她的巴黎演奏會場場爆滿,她演奏的巴赫堪稱天籟!

每個人心中都應有一個夢想,這個夢想飽含了希望,只要有希望,我們都應該竭盡全力去實現,哪怕再苦再累。正如電影開頭所說“希望,是我們這個年代像鑽石一樣寶貴的東西;希望,是我們回家的方向!”

流浪地球觀後感8

20xx年2月8日,我和父母一起觀看了由劉慈欣同名小說拍攝成的電影《流浪地球》。

電影中,因爲太陽的急速老化,嚴重威脅人類的安全,世界各國組成了聯合政府,啓動了流浪地球”計劃。

影片一開始,是計劃啓動前的地球,(這裏所謂計劃啓動前”是指行星發動機啓動前)地面上還像天堂般美好,但計劃啓動後(行星發動機分爲兩種,一種是位於地球赤道上的自轉發動機”,另一種是推進發動機”),嚴寒籠罩地球,人類都生活在發動機下距地面5500米的地下城中,在經過木星時,由於引力激增,導致發動機出現故障,地球失去了機動能力,逐漸向木星靠近,政府組織了救援隊,全球展開飽和式救援,不惜一切代價,重啓行星發動機”電影中出現了紅色貨箱的大型運載車,車上是代號火石”的行星發動機啓動裝置,但還是有地下城被熔岩毀滅,我記得最深的就是杭州一號”地下城,它最先被岩漿燒熔,行星發動機也毀了。

後來,有人利用電腦程序控制轉向發動機所有的.噴射力都轉移到一個噴口上(發動機噴口共有7個),想用發動機火焰點燃木星,引發速度超過1000馬赫(1000倍音速)的巨大沖擊波推開地球,但撞針推不動,一個名叫韓朵朵的少女進行了全球廣播,她說的話使原本心灰意冷的人們重新燃起了希望,火焰距離木星大氣還有5000公里,這時,原本在距離地球十萬公里處伴飛的領航者”號空間站在分離了休眠模塊後,由劉培強中校(吳京飾演)駕駛着,朝木星撞了上去,爆炸點燃木星,推開了地球,人類得救了。

看這部電影時,地面上僅存的建築和冰川給了我強大的壓迫感,行星發動機使我感受到了人類的偉大。當地球靠近木星,即將撞上去時,我不禁冷汗直流:難道繁衍了幾百萬年的人類文明就這樣毀滅了嗎?”後來,各國的救援隊一起推動撞針時,我心中和電影裏的人們一樣,燃燒着強烈的希望之火。劉培強犧牲自己,保全同伴後操縱空間站朝着木星撞了上去,我看着這一場面,心中有一種莊嚴的感覺,畢竟他是爲了人類的生存,我不禁想向他致敬。

地球被推開,計劃重新回到正軌,我長舒一口氣,有種置死地而後生的舒暢。

這部影片證明,人類只要團結在一起,共同面對困難,沒有什麼事是完成不了的。在這裏,我勸人們放下自私的心理,一起維護世界的和平。既爲人類,也爲自己。杭州江南實驗學校613班邵煒康指導老師陳小民

流浪地球觀後感9

說起科幻電影,大家首先想到肯定是國外漫威DC。而如今,中國,也踏入了科幻這一領域,開啓了中國科幻元年,今天我向大家推薦一部中國科幻大片《流浪地球》。

這是一部拯救地球電影,由劉慈欣作品改編而來。向太陽爭命,向木星爭命。兩個小時電影,情節跌宕起伏,引人入勝。地球在脫離太陽系過程中,意外被木星捕獲,重啓發動機後,本以爲能順利脫險,卻又錯過了脫離時機。在絕望之時,人們又提出了點燃木星,推動地球方案。一番努力後,有犧牲,有收穫,有揪心,有感人。最終,成功了,那一刻,身處影院我,也已激動熱淚盈眶,隔着銀幕,都能感覺到那種瀰漫在人心底興奮,很奇妙。

觀影過程中,有些細節,觸動了我。

首先一個,便是希望。影片開頭,在韓朵朵學校,我們聽見了這樣一句話希望,在這個年條代,是比鑽石還珍貴頭西。起初,我女主,一樣對這句話充滿了不屑,這爲認爲這不過是個說辭。隨着電影情節發展,這種看法,變了。當地球被木星所捕獲時,地球,被聯合國所拋棄,正是因爲希望,纔有了點燃木星方案;正是因爲希望,纔有了聯合國授權,正是因爲希望,才鼓舞了全人類,攜手拯救地球!有一句話,我永遠忘不掉無論最終結果將人類歷史導向何處,我們決定,選擇希望!

第二個,是全世界救援隊到來之時。劉啓他們本已陷入絕境,正是救援隊支援,才讓他們看到了最後希望,幫助他們完成了點燃木星準備。細心一些,我發現影片裏最後各國救援隊到達順序是08年汶川救援順序,也許,這是想說災難面前無國籍,衆志連城定勝天吧。

最後一個,是劉培強那句三二一擡頭。這句話,在全片出現過兩次,一次是劉啓小時候,另一次是面對地球存亡時候。本是句哄話,但在地球存亡之時,卻顯得無比豪壯。在木星被點燃那一刻,劉培強犧牲那一刻,我哭了,也許,只有小家犧牲,纔有大家周全吧。

看完電影,心中只有二字震撼。《戰狼》相比,這部電影沒有過多地體現中國世界地位,而是以全人類存亡爲中心進行闡述,也許這就是中國式科幻浪漫魅力吧!

流浪地球觀後感10

20xx年2月11日爸爸帶我去電影院看了《流浪地球》這部電影。

有一位算不上一個稱職的爸爸,他叫劉培強,他是一位中國航天員,因地球離太陽太近,太陽會毀滅在即,地球也將隨之滅亡。人類爲了尋找新的家園,即全球之力在地球表面建造上萬座發動機和轉向發動機,推動地球離開太陽系,用2500年的時間奔往另外一個棲息之地,人類把它稱爲“流浪地球”計劃。所以他只能陪伴兒子劉啓4年,4年後前往國際空間站,妻子因病去世,所以只有外公韓子昂陪伴劉啓長大。轉眼17年過去劉啓長大了,他帶着妹妹韓朵朵偷偷從地下城跑到地面上,偷開外公運輸車,結果不僅遭到逮捕,還遭遇了全球發動機停擺的事件。爲了修好發動機,阻止地球墜入木星,全球開始展開飽和式營救,連劉啓他們的車也被強徵加入。在與時間賽跑的`過程中,無數的人前仆後繼,奮不顧身,只爲延續百代子孫生存的希望。

後來,莫斯最後宣佈“流浪地球”計劃失敗,劉啓突然想到了小時候爸爸對他說的話:兒子你知道嗎,木星90%都是氣氧,劉啓說:那是不是像一個大氣球?劉培強:等你長大了你就會知道。劉啓:嗯。最後,劉啓把上萬座發動機聚集在一個發動機裏,衝擊木星,木星在反彈給地球,地球受到衝擊就會離開木星。最讓我感動的是,因有些發動機缺少燃料,劉培強就駕駛航天器撞擊木星,在駕駛的同時他最後對兒子說:“兒子,爸爸要去執行任務了,你閉上眼睛,數321,擡頭看向天空就能看到爸爸了”。這可能是劉培強給劉啓的一個念想,因爲距離太遠,就算用天文望遠鏡,劉啓也很難看到空間站。但最後的這一刻,地球由於被吸引,已經離火星很近了,而劉培強點燃火星,造成巨大的燃燒、爆炸,劉啓肯定是能看到的。在最後一刻,劉培強犧牲自己,救了地球,也兌現了給兒子的承諾。

可能在生活當中,我們人類有些人每天只在乎今天生意好不好,今天吃什麼,今天去哪玩,並不在乎地球外面的事情。也許是壓根兒都不理,也不管航天員們正在幹什麼,做什麼,只顧着自己。

流浪地球觀後感11

在《流浪地球》的影片中,因太陽的枯竭,地球將遭遇滅頂之災人類在地球表面建造出巨大的推進器,尋找新家園。然而宇宙之路危機四伏,爲了拯救地球,爲了人類能在漫長的2500年後抵達新的家園,流浪地球時代的年輕人挺身而出,展開爭分奪秒的生死之戰 。

影片中有一個細節,男主的父親多次拿出一張家庭合影的照片,深情端詳,目光柔和。由此可見,他是多麼牽掛自己的親人,他是多麼深愛自己的兒子,但在千鈞一髮之際,他卻毫不猶豫,英勇獻身,把生的希望留給地球上的親人和所有人類。大愛無疆,大道無垠。正如愚公移山,他歷盡艱辛也沒有泯滅最初的希望,就是想給子孫後代創造更美好的生存環境。正是這份憧憬與希望支撐着他堅持不懈的努力,無怨無悔的付出。中國人歷來安土重遷,眷戀故鄉,熱愛國家,幾千年傳承至今,家國情懷,已是深人骨髓。遊子思鄉,落葉歸根,天涯海角,家園是最美的所在,親情是最暖的慰藉。而地球是全人類的家園,地球有難,人類沒有拋棄地球,而是選擇拯救。就算流浪,也要帶着地球一起。

看了這部影片,一個詞一直叩擊着我的心靈,它就是希望。那麼,我們又是否曾想過,希望是什麼?我們是否每一次都握住了那一線希望?閱讀原著時印象最深刻的`是這樣一段話,“我們必須抱有希望,這並不是因爲希望真的存在,而是因爲我們要做高貴的人。希望是這個時代的黃金和寶石,不管活多長時間,我們都要擁有它。”在影片中有一句臺詞,“希望是像鑽石一樣珍貴的東西”。我認爲這就是影片忠實於原著核心思想的地方——萬物之中,希望至美!

希望是什麼?在我電影看到結尾,我也不由得的想起自己,有時候總覺得事情已經沒有挽回的餘地了,倒不如放棄,卻從來沒有想過去創新,沒有去嘗試在絕望中探尋出新的希望,而是被困難和苦難和擊垮,選擇臣服於它們。莎士比亞曾說過:“黑夜無論怎樣悠長,白晝總會到來。”是呀,漫長的黑夜,會讓人感到害怕,會讓人感到孤獨和絕望,可不管這黑夜有多麼漫長,只要我們堅持了,努力了,給自己爭取到一點希望,白晝也終將會來臨。

努力!就會有希望!

有希望!我們就應該更加努力!

流浪地球觀後感12

你可曾想過多年後如果我們賴以生存的家園地球遭遇危難,人們無法在地球生存,應該怎麼辦?

大年初一上映的科幻片《流浪地球》熱映,我也去看了。

電影講述的是因爲太陽的枯竭,地球遭遇滅頂之災,地表溫度降至人類所不能承受的低溫,人們以抽籤方式獲得名額到地下城生活,人類數量因爲全球性災難降臨而銳減。爲了自救,人類提出一個名爲“流浪地球”的大膽計劃,建上萬座發動機和轉向發動機推動地球離開太陽系,用2500年的時間奔往另外一個棲息之地。無數人前仆後繼,奮不顧身,只爲延續百代子孫生存的希望……

令人開心的是國產科幻片進步了許多。而觀看這部影片帶給我更多的是溫暖與感動。在最後時刻,許多人爲了用這最後的辦法拯救地球而放棄了與親人的團聚的機會。所有人居住在一起,面對危難,這其中夾雜有不分國界的情感,爲了大愛而面對死亡的勇敢。這裏雖然有激烈的'打鬥場景,但也滲透出人情,長輩們爲了孩子而犧牲自己,哥哥保護妹妹的無微不至。災難降臨,有這樣一羣人不畏艱難,顧全大局,拯救地球,爲地球擺脫災難出謀劃策;有這樣一羣人,他們心懷人民,聽到有最後的拯救辦法時,毅然調轉車頭,回來一起出力。所有幸存的人團結一致,沒有任何金錢和權力等慾望,大家都保持着一個共同信念,那就是:活下去!看到這,我不禁潸然淚下。

看完影片,回到現實。我們是不是也應該考慮現如今地球的狀況。全球氣候變冷,這是我們親身感受到的,今年正月沒出過幾次太陽,天氣也總是陰暗寒冷,夏天熱得要命;酸雨,溫室效應,南極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多種動物瀕臨滅絕等等。這些都是我們應該考慮的問題。如今地球環境遭到破壞,各種新聞報道都無時不刻在警醒我們:要保護環境,守護我們的家園。不要讓科幻片的內容變爲現實。

作爲中學生的我們,也應奉獻一份自己的力量。出門步行,少使用塑料製品,垃圾分類裝,節約用水,多植樹等等,這些我們都可以做到。只願我們的地球能夠安好。行動起來吧,爲我們的家園貢獻自己的力量,共同構建美麗的家園。

流浪地球觀後感13

昨天第二次看了《流浪地球》。在影片中總感覺有一種力量震撼了我,是特技效果還是故事劇情節?都不是。今天想起來,是影片中體現出來的英雄主義力量,這種力量蘊含於中國文化中。

《流浪地球》是一種災難類型片,英雄拯救人類的主題。這類片子好萊塢拍了很多。從場面到故事情節都很完善。在這種題材上同他們競爭,國產電影沒有任何勝算。這部電影的成功之處是挖掘出中國文化中的集體主義精神,創造了一個集體英雄的故事。最後拯救地球的是一個集體,他們的精神感動了更多的人。尤其是最後衆人推“撞針”的場面,真是讓人人血沸騰。至此這部電影真正利用了中國文化中的集體主義精神。這是電影的精神核心。

好萊塢電影的英雄只有一個人,這是西方文化強調個人的表現。東方的文化強調集體,如何在電影中體現這種文化?這部電影開闢了這種思路,從此中國也可以拍出英雄主義的影片,西方人也要從中國的電影中慢慢接受東方的價值觀。

影片中這一羣人完成英雄壯舉的動力同樣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價值觀。這種價值觀體現“家”的概念和堅韌的精神上。這是推動人物思想前進的動力。片中的人物除了宇航員劉培強之外,都是小人物。面對危機他們也有退縮和絕望,但是最後在彼此的精神的鼓舞下,一起完成拯救地球的使命。他們的心中都有一個“家”的概念,最初是“小家”,是對於親人的思念。最後演變成要拯救人類的激情。影片對人物心理這種轉變處理的非常好。幾次“拯救計劃”的失敗,影片中的人物也絕望過,但是最終明知希望渺茫但是仍然要奮力一搏。這種精神正是中國文化中堅韌的精神的體現,正像“精衛填海”、“愚公移山”的故事一樣,明知沒有希望,一次次失敗,卻依然堅持着。影片的震撼力正是從這裏迸發出來。

這部電影的意義在於,把中國的傳統文化中的精神作爲電影的主題思想,並且以此爲核心展開電影的內容。使得人們感受到中國文化的力量。使得電影有了感染力。當前的世界國家之間的競爭除了經濟、軍事、政治上的競爭以外。文化這種軟實力的競爭也日益激烈。在電影這個領域,我們的市場也長期被美國的電影占據。現在我們終於可以開始逐步奪回這個市場。並且向國外輸出我們的電影同時要宣傳我們的文化了。這是中國崛起的體現。

流浪地球觀後感14

總的來說

我對該電影的評價是很好的

1.科幻感和感情牌

據說做特效是一件很費錢的事情,美國的科幻大片都是斥巨資做特效拍出來的。就這部電影而言,廣闊的場景,炫酷的鏡頭,視覺的衝擊都有達到一部優秀的科幻片的水準。

在情感線上,這部電影也難免落入俗套。個人情感的一時衝動,爲了社會大義的奮不顧身,最後時刻對家的眷戀,一切的情感,在這部電影中表現的矯情而真實。

美中不足的是每次情感牌都打的十分尷尬,溫情的臺詞在冰天雪地的危急存亡之中出現的非常突兀。儘管如此,這並不是否定這部電影的.理由。在這部電影中,我覺得劇情線一路以來鋪墊的非常好,與此同時在一定程度上缺失了感情線的鋪墊,電影時長對於電影內容展現的侷限性在此表現的較爲明顯,這部電影中事件與情感二者之間相對而言比較獨立,因此二者之間的協調有些爲難,這需要更加精煉的編劇技巧以及表現手法。

2.演員

我對於這種沒有選用當紅鮮肉爲主演的電影好感倍增。這樣可以讓我將更多的關注放在劇情走向上。

3.臺詞

對於關注文字的我來說,這部電影的臺詞不是很好。並沒有太多文字的優美感和豐富的表達性。當然這也不算太大的缺點,劉慈欣是一位我很佩服的作家,我也曾看過他的小說《三體》,不管是《三體》還是《流浪地球》,劇情結構和豐富的想象都是十分令人佩服的傑作,對於電影,重點當然還是在劇情上,臺詞只是綠葉而已。

4.中國科幻

曾經不少人說在中國因爲諸多限制,做不出來足以媲美西方的科幻電影,由此,這部堪稱中國第一部優秀科幻影片在世界上掀起了軒然大波。當某一名詞前面冠以中國兩個字爲限定詞的時候,名字叫愛國情懷的小鹿開始亂撞,有一種自豪感油然而生。事實證明,我們不僅可以做到,而且可以做的很好。

在這部電影中,所表現出來的父子之情,團隊協作等成分都是西方影視劇極少表現的內容,可以說這是具有我們自己的文化特色的影片。我們自己拍出來的電影,能夠更加的適合中國的市場和中國的觀衆。

總結語

看電影的時候,一邊爲電影的劇情和場景所驚歎,一邊爲我們自己做出如此優秀的電影而欣喜,期待我們自己可以做出更加多優秀的作品。

流浪地球觀後感15

昨日,爸爸帶我去看了寒假新上映的電影《流浪地球》。

這是一部中國科幻片。故事的背景是未來太陽急速膨脹,會吞噬地球,人類被迫在赤道附近裝上推動器,由空間站引導,帶着地球離開銀河系,經過2500年,去到新家園。可是在中途,由於幾臺推動器沒了燃料,導致7天后地球將與木星發生撞擊。爲了生存,人類有了大膽的想法,他們憑藉推動器,點燃了木星,逃離了危難,繼續征程……

“太宏偉了!”在走出影院時,我不禁感嘆。在過去兩個小時中,我彷彿置身在科幻世界裏,親身遊歷了一番。浩瀚的宇宙,充滿高科技的空間站,龐大的推射器,一片廢墟的地面……一幕一幕在眼前浮現,雜而不亂。雖然整個故事發生在未來的時光裏,但絲毫不影響此刻的我們細細品味。

期望是什麼?我在電影中找到了答案。電影中,應對着地球、木星相撞這一事實,無數人絕望了,他們有些低頭不語,有些唉聲嘆氣,還有些哀聲痛哭……可是,他們的行動改變不了任何現狀;有一小部分人還對脫險抱有期望,制定出了點燃木星的'計劃,當聯合政府聲明對這個計劃不抱期望時,他們依然期望滿滿;當他們的計劃眼見就要失敗時,他們不絕望,仍然耐心堅持,奮鬥到底,最終拯救了整個地球。所以,期望是通往成功的一條坎坷的路,也是一條必經之路。

人生中,挫折是家常便飯,只要心存期望,便可越過去,並引導你走上一條平坦的大道。可是這還不夠,要想成功,還應懂得取捨。“取”很容易,“舍”卻很難。

人人都懂“捨身取義”“捨己爲人”,但真正做到的有幾人?電影中,由於推動器燃料不足,以至於所產生的火力不足以讓木星被點燃,與此同時在空間站裏還有30噸燃料,於是劉培強中校不顧生命危險,駕駛空間站撞擊木星,使得木星被點燃,使地球脫離險境,他也所以喪生了。人人都說“舍是爲了更好地擁有”,但在日常生活中,人們連捨去一些小利益都十分困難,何況是性命?

捨棄是一個人必須學會的,因爲它不是單單爲了自我,更多時候,它是爲了顧全大局。做事不能只想自我,要從大局出發,多爲他人着想。

這部科幻片的不僅僅情節扣人心絃,並且告訴我了許多道理。此次觀影,我受益匪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