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觀後感 > 流浪地球觀後感精選15篇

流浪地球觀後感精選1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38W 次

當認真看完一部影視作品後,相信大家的視野一定開拓了不少吧,這時候最關鍵的觀後感不能忘了。你想知道觀後感怎麼寫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流浪地球觀後感,歡迎閱讀與收藏。

流浪地球觀後感精選15篇

流浪地球觀後感1

《流浪地球》是一部災難片,如同《後天》,《2020》。未來的某一天,人們發現太陽在急速老化,快要炸了,地球唯一生存的辦法就是逃離太陽系。人類建造了1萬個行星發動機,遍佈世界各地,把地球推離太陽系,前往4.2光年外的比鄰星(也就是三體人的故鄉)—這就是“流浪地球計劃。完成這個計劃需要經過2500年的時間,整整100代人。

我對電影很有選擇性。較真的我今年春節就看了《流浪地球》,就像去年,我三刷了《紅海行動》。《流浪地球》大火,並不是說這部電影真的拍的那麼完美。這部影片,已經超越娛樂,超越了科學幻想是否合理的討論,涉及到了價值觀了。一部好的電影,會給大家帶來思考。

影片體現的中國人特有的家國情懷。當有一天地球要滅亡,西方思維會告訴你,造一艘諾亞方舟讓少數人逃跑,而《流浪地球》會告訴我們,要帶着地球和全人類一起逃跑,哪怕是流浪。就算世界末日,警察,軍人這些爲人民負重前行的人,還在堅守着他們的崗位。吳京飾演的劉培強爲了地球要離開自己的孩子17年,後來更是無私犧牲;李光潔飾演的王磊在所有人都放棄的時候還在堅持,他的家人早已遇難了,他不是爲了自己在堅持。有細心的網友更是發現,最後救援隊到達的順序是汶川地震時各國到達的順序,先後是日本,俄羅斯,韓國,新加坡;剛子爲了救爺爺犧牲,一句“剛子沒了”是在致敬天津爆炸犧牲的消防員楊鋼...

這是一個社會的縮影,無數的小人物在爲這個國家,爲這個世界奉獻着自己的青春甚至是生命,但從不被銘記。歷史,從來都不是個人奮鬥,而是通過一羣人的共同努力,再加上一點運氣。不是所有的主角都是貫穿全劇的英雄,不是所有的努力都會有成功的結果,也不是所有失敗的任務就徹底沒戲了,更不是說拯救地球只是靠着個別英雄的一腔熱血和激情就可以辦得到。危險來臨,我們是否會有勇氣去拼一把?希望我們在面臨險境,絕望,低谷的時候,都能像影片最後說的:不論人類歷史(我們的人生)導向何處,我們決定,選擇希望!

流浪地球觀後感2

昨天,爸爸帶我去看了寒假新上映的電影《流浪地球》。

這是一部中國科幻片。故事的背景是未來太陽急速膨脹,會吞噬地球,人類被迫在赤道附近裝上推動器,由空間站引導,帶着地球離開銀河系,經過2500年,去到新家園。但是在中途,由於幾臺推動器沒了燃料,導致7天后地球將與木星發生撞擊。爲了生存,人類有了大膽的想法,他們憑藉推動器,點燃了木星,逃離了危難,繼續征程……

“太宏偉了!”在走出影院時,我不禁感嘆。在過去兩個小時中,我彷彿置身在科幻世界裏,親身遊歷了一番。浩瀚的宇宙,充滿高科技的空間站,龐大的推射器,一片廢墟的地面……一幕一幕在眼前浮現,雜而不亂。雖然整個故事發生在未來的時光裏,但絲毫不影響現在的我們細細品味。

希望是什麼?我在電影中找到了答案。電影中,面對着地球、木星相撞這一事實,無數人絕望了,他們有些低頭不語,有些唉聲嘆氣,還有些哀聲痛哭……可是,他們的行動改變不了任何現狀;有一小部分人還對脫險抱有希望,制定出了點燃木星的計劃,當聯合政府聲明對這個計劃不抱希望時,他們依然希望滿滿;當他們的計劃眼見就要失敗時,他們不絕望,仍然耐心堅持,奮鬥到底,最終拯救了整個地球。所以,希望是通往成功的一條坎坷的路,也是一條必經之路。

人生中,挫折是家常便飯,只要心存希望,便可越過去,並引導你走上一條平坦的大道。但是這還不夠,要想成功,還應懂得取捨。“取”很容易,“舍”卻很難。

人人都懂“捨身取義”“捨己爲人”,但真正做到的有幾人?電影中,由於推動器燃料不足,以至於所產生的火力不足以讓木星被點燃,與此同時在空間站裏還有30噸燃料,於是劉培強中校不顧生命危險,駕駛空間站撞擊木星,使得木星被點燃,使地球脫離險境,他也因此喪生了。人人都說“舍是爲了更好地擁有”,但在日常生活中,人們連捨去一些小利益都十分困難,何況是性命?

捨棄是一個人必須學會的,因爲它不是單單爲了自己,更多時候,它是爲了顧全大局。做事不能只想自己,要從大局出發,多爲他人着想。

這部科幻片的不僅情節扣人心絃,而且告訴我了許多道理。此次觀影,我受益匪淺。

流浪地球觀後感3

20xx年初,順利面世的電影《流浪地球》,是首位獲得雨果獎的亞洲人劉欣慈——衆科幻小說裏,第一部真正變成影片的作品。《流浪地球》在電影院如火如荼地上映,我個人認爲:影片無論從對細節的處理,還是對作品的刻畫,不愧爲媒體所言,《流浪地球》堪稱國產科幻片中里程碑式的一部精美影片。

故事設定的背景是在未來,由於太陽急速衰老膨脹,沒有了太陽,地球將遭遇滅頂之災,人類爲了生存下來,開始了一個長達2500年的行星移民計劃,稱爲“流浪地球”計劃。地面上將不再有人居住,僅剩餘的人口都在人工建造的地下城生活,靠着科技投影出的假象,藍天白雲、青青草地,迷惑人們的視覺,可在這背後,覆蓋的是一塊塊腐朽的鋼鐵組成的廢墟,死一般的沉寂包裹着,僅能夠聽到的,也只是生靈的哀嘆。

影片一開始,沒有急於進入劇情的主線本身,而是耐心交代了兩對父子之間的情感關係。年幼的劉啓坐在父親劉培強的腿上,倚靠着他看天文鏡裏宇宙裏的木星;韓子昂坐在旁邊,看着兒孫倆,臉上也掛滿了笑容。劉培強將通行證交於韓子昂,也把劉啓託付給他,這樣,他們就可以免受殘酷的抽籤,順利進入地下城安全生活,自己到空間站去工作。

劉啓與韓朵朵好奇來到地面上,陰差陽錯的和韓子昂以及一些人員成爲了救援隊,隨着故事的推進,我們可以得知,劉啓的家庭始終處於殘缺狀態,對父親的感情是悔,是恨。他反抗父親的指令,心中與父親敵對的心理屹立不動,但這只是大多數的時候,到了生死存亡之際,劉啓心中的感情得到解放,他理解了父親的選擇,第一次走進他的內心,第一次與父親感同身受,完成了一個男孩到一個男人的心理蛻變。

生命的犧牲,在影片裏最是尋常。但這些在與命運搏鬥的人物也沒有時間爲犧牲的人哀傷,只能爲了大衆的利益繼續前行,劉啓如此,韓朵朵如此,那些救援的人也如此,他們要忍受親人的離別,犧牲自由的時間,揹負沉重的使命前行。

“希望,是這個年代裏像鑽石一樣珍貴的東西。”正是這份希望,令苦難中的人們重獲新生,令彼此分離的人能夠緊緊相擁,也讓人們明白生命的珍貴,讓地球抓住求命稻草,得到新的生命。

流浪地球觀後感4

昨日,爸爸帶我去看了寒假新上映的電影《流浪地球》。

這是一部中國科幻片。故事的背景是未來太陽急速膨脹,會吞噬地球,人類被迫在赤道附近裝上推動器,由空間站引導,帶着地球離開銀河系,經過2500年,去到新家園。可是在中途,由於幾臺推動器沒了燃料,導致7天后地球將與木星發生撞擊。爲了生存,人類有了大膽的想法,他們憑藉推動器,點燃了木星,逃離了危難,繼續征程……

“太宏偉了!”在走出影院時,我不禁感嘆。在過去兩個小時中,我彷彿置身在科幻世界裏,親身遊歷了一番。浩瀚的宇宙,充滿高科技的空間站,龐大的推射器,一片廢墟的地面……一幕一幕在眼前浮現,雜而不亂。雖然整個故事發生在未來的時光裏,但絲毫不影響此刻的我們細細品味。

期望是什麼?我在電影中找到了答案。電影中,應對着地球、木星相撞這一事實,無數人絕望了,他們有些低頭不語,有些唉聲嘆氣,還有些哀聲痛哭……可是,他們的行動改變不了任何現狀;有一小部分人還對脫險抱有期望,制定出了點燃木星的計劃,當聯合政府聲明對這個計劃不抱期望時,他們依然期望滿滿;當他們的計劃眼見就要失敗時,他們不絕望,仍然耐心堅持,奮鬥到底,最終拯救了整個地球。所以,期望是通往成功的一條坎坷的路,也是一條必經之路。

人生中,挫折是家常便飯,只要心存期望,便可越過去,並引導你走上一條平坦的大道。可是這還不夠,要想成功,還應懂得取捨。“取”很容易,“舍”卻很難。

人人都懂“捨身取義”“捨己爲人”,但真正做到的有幾人?電影中,由於推動器燃料不足,以至於所產生的火力不足以讓木星被點燃,與此同時在空間站裏還有30噸燃料,於是劉培強中校不顧生命危險,駕駛空間站撞擊木星,使得木星被點燃,使地球脫離險境,他也所以喪生了。人人都說“舍是爲了更好地擁有”,但在日常生活中,人們連捨去一些小利益都十分困難,何況是性命?

捨棄是一個人必須學會的,因爲它不是單單爲了自我,更多時候,它是爲了顧全大局。做事不能只想自我,要從大局出發,多爲他人着想。

這部科幻片的不僅僅情節扣人心絃,並且告訴我了許多道理。此次觀影,我受益匪淺。

流浪地球觀後感5

寒假進入倒計時模式,我的作業還沒完成,媽媽已經開啓了河東獅吼”模式,而爸爸卻竟然決定要帶我去看一場電影。什麼?我簡直有點不相信自己的耳朵,真是破天荒了。

走進影院,映入眼簾的到處是風靡一時的電影《流浪地球》的宣傳海報,連售票處都排起了長龍,這是火到要衝吉尼斯記錄嗎?

電影講述了在不久的將來,太陽即將毀滅,地球脫離軌道將要被木星俘獲撞擊的危難時刻,人類利用高科技手段帶着地球一起逃離木星,尋找太空新家園的故事。

整部電影氣勢宏大,場面壯觀,情節緊張,意義深遠,看完以後讓人蕩氣迴腸,感慨萬分。我爲人類發展強大的科技感到震驚,未來高科技的運用讓我瞠目結舌。人類建造的地下城市竟然有15千米那麼深,相當於地球向下1。5倍的飛機飛行高度;一萬多座行星發動機,每個有十幾個火山那麼大,簡直可以秒殺珠穆朗瑪峯;坦克狀的救援車,方向盤是一個又大又圓的指南球體人類的科技進步可謂斗轉星移,真不愧是敢叫日月換新天”啊!

但電影中給我印象最深,最讓我感動的,是人類在巨大災難面前那種團結作文奮進、永不放棄的精神。面對地球家園的空前危機,人們沒有選擇逃離地球,而是團結起來帶着地球風雨同舟一起跑。救援車即將掉下萬丈深淵,爲了保存寶貴的燃料火石”,人們保住了貨車犧牲了自己。在瀕臨絕望之際,多國救援部隊都選擇了放棄,做好了與地球同歸於盡的打算,但以劉啓爲代表的團隊,堅持不放棄最後的希望,他們在最快時間內設計出了運用行星發動機的火焰點燃木星、再利用木星燃燒反推力推動地球逃離的方案,並由中學生多多通過宇宙廣播向全體救援隊發出呼籲,人們的希望被再次點燃並空前團結起來,克服千險萬難奮力做最後的拼搏,卻因爲5000千米的差距而功虧一簣。在地球生死存亡的最危機關頭,我們的英雄中國航天員劉培強中校孤擲一注,大義凜然地駕駛宇宙空間站攜帶30萬噸燃料衝向木星,壯烈地犧牲了自己,成功地保住了地球

絕望之際,我們選擇希望!影片在警示人類要善待地球的同時,也向我們傳遞了一種偉大的永不放棄的拼搏精神。相信在遙遠的將來,太陽一定會毀滅,那時人們也一定會設計出更好的逃生方案,讓人類文明在宇宙永存!

流浪地球觀後感6

《流浪地球》中,吳京沒有讓我們失望,他再次展現了我們作爲一個人應有的責任和擔當。責任和擔當不是喊喊口號就有的,需要踏踏實實做出來。今天的很多學校教育沒有進步,依然停留在二三十年前那個喊口號的時代。

談到“娶媳婦生娃,放羊”的故事,很多人會笑,而今天的學校不就是在進行這樣的教育麼?父母賺錢,供孩子上學,孩子上學爲了將來找個好工作,多賺錢,買車,買房,娶媳婦生娃,繼續賺錢,供孩子上學,上學爲了找個好工作,多賺錢,買車,買房,娶媳婦生娃……

人生的意義呢?高曉鬆笑談,人生不僅有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我們的詩和遠方呢?

錢的確很重要,但是,不是最重要。比錢重要的還有夢想。今天,很多能賺錢的企業和個人其實沒有創造什麼價值,而他們的錢,都是騙來了,騙那些無知的人們交的智商稅。我看不起那些騙錢者,同樣更看不起那些無知者。

請注意,我不是說我看不起有錢人和窮人。君子愛財取之有道,爲社會和他人創造價值,解決問題,就應該獲得回報。通過正當渠道賺錢不僅值得敬佩,更值得尊重。貧窮並不代表可憐,因無知而貧窮纔可憐,可笑。

靠炒房子,佔地發財致富的,請低調,您的財富源於投機,請妥善處理手裏錢,搞不好會被這些錢玩的妻離子散家破人亡;因爲買彩票和賭博受窮的人,不值得同情。

面對現實,很多人都在抱怨,抱怨環境惡化,抱怨人們素質低……那今天的環境誰破壞的?是不是我們這代人?那些被稱爲沒素質的人們是不是來自家庭,是不是從學校走出來的?是誰教壞了他們?

面對某些學校和某些教師的不合理收費,作爲家長我們有沒有拿起手機投訴?面對社會上的不公平,我們有沒有勇敢的說“不”?嗯,我們總會說“我能力不行,那些都是有能力的人做的事”。是的,我們的確能力不行,而那些有能力的正是騎在我們頭上作威作福的人,他們怎麼會自己站出來?正是人人的冷漠,人人的無所謂,人人的不敢擔當造就了當今的社會中的種種問題。

毀掉我們人生的不是別人,是我們自己,而且,只因爲兩個字,一個字是“怕”,另一個字是“懶”!

讓我們一起勇敢一點,敢於想象,敢於相信,敢於行動,敢於擔當,不要迷信權威,不要迷信所謂的大多數人。善良,勇敢,不僅我們的親人朋友需要,全世界都需要!

地球可以流浪,而人心不可以!

流浪地球觀後感7

週末去看了一部”特火”的電影《流浪地球》。

從電影院出來非常感慨,之前看《流浪地球》的預告,以爲是個“太空戰狼”,想不到超出預期。影片中的特效很美,場景的大片設計感很強。但最最令人欣喜的是:我們終於有自己科幻電影的大製作了!

電影是以“帶着地球逃跑”這樣一個設定展開,想象力腦洞大開。因爲太陽即將急速膨脹,吞噬地球,人類要帶着地球逃離太陽系。渺小的人類在地球上建立無數個巨大發動機,要推動地球流浪到4.3億光年距離外的星系,建立新的家園。

作爲一個文科生,對”流浪計劃”中的大數字,例如4.3億光年,2500年的時間,100代人的努力,150億噸的推力,地球上35億的人口等等充滿了絕望感。同時“流浪計劃”剛開始就要殺死一半的地球人,那地球人要如何選擇取捨?之後的社會會沉浸在什麼狀態?這些問題又緊緊地抓住了我的心。可惜導演注重獵奇和救援,把這一咕嚕給掐了,呵呵。

伴隨着絕望,影片依然呈現了充滿希望的一面:故事的主線是劉培強和兒子劉啓的感情矛盾,但他們在絕境中彼此關愛;指揮官王磊看似冷酷無情,但在整個救援當中,緊緊守護着團隊的每一個人;在地木即將相撞的時刻,仍有地球人聽見了朵朵的召喚,調轉逃離的車頭爲生存做最後的一搏。沒有地球,家就無從附着,大難臨頭人類彼此的團結,就是彼此的守候。如此行動皆因守護人類共同的家園!

當影片中地球流浪太空期間破敗的地面城市,包括北京、上海等各種地標建築出現在眼前的時候,對家園的依賴和渴望令我深深感懷。

影片較弱的地方是敘事。個人覺得劉培強在後半部分的戲裏略顯單薄,與兒子劉啓的矛盾缺乏鋪墊,導致結尾的感情戲有點不夠給力。還有就是最後”宇宙星球分析員”出場突兀,導致最後一些橋段讓人有些分不清是誰。

記得曾經看過一部寫末日科幻的電影《諾亞方舟》,在人類逃難,方舟艙門關閉的最後時刻,父親有票卻沒有時間進入方舟,他竭盡全力把兒子拋進船艙,自己卻掉進滔滔大海,因爲細節鋪墊豐滿,場面感人肺腑,動人心魄。而《流浪地球》裏恰恰缺少這樣細膩的感情烘托,即使父親劉培強駕飛船引爆木星,也沒有留下這種驚心動魄的感受,覺得有些遺憾。

儘管如此,《流浪地球》畢竟是國產科幻大片的第一次。它告訴我們:“希望,是這個時代像鑽石一樣的東西”,無論最終人類歷史導向何處,我們選擇在絕望中抱團,在希望中勇敢。

流浪地球觀後感8

這是地球史上最大的危機。

在不遠的將來,太陽急速衰老膨脹,地球面臨被吞沒的滅頂之災。人類拼盡全力拯救家園,無數人挺身而出,上演了可歌可泣的傳奇故事,九死一生的冒險和對人性的終極拷問也同時上演。《流浪地球》是一部國產科幻影片,卻有着巨大的魔力,吸引了成千上萬的人走進影院。

這部電影是根據同名小說《流浪地球》改編,是我最喜歡的作家劉慈欣的著作。電影講述了因太陽的核心老化,地球面臨着巨大威脅。爲拯救地球,聯合國制定了計劃:用上萬座“行星發動機”推動地球,以逃離太陽系尋找新家園。然而,經過木星時,發動機因木星引力而停機,地球即將撞向木星。危急關頭,主人公劉啓與救援隊拼盡全力,仍無法拯救家園。這時,劉啓的父親劉培強中校駕駛空間站飛向木星。木星被點燃了,衝擊波推開了地球,終於化險爲夷。

影片中,人物的個性都非常鮮明。由吳京出演的宇航員劉培強更是感人至深。爲了地球,他飛上了太空。但是,他卻因此失去了陪伴兒子成長的機會,以至於兒子劉啓對父親充滿了冷漠和不解。他對兒子說:“當你想爸爸時,就看看天上。羣星中最亮的那顆,就是我。”這句深情的話語中,飽含着一個父親對兒子深沉的愛,但爲了事業,爲了人類,爲了大愛,他卻放棄了陪伴兒子,放棄了自己的家庭,放棄了自己的小愛。這是一種多麼崇高而偉大的情感啊!最後時刻,劉培強竭盡所能幫助救援隊,引爆了木星,所有的人都看到了人性最聖潔的光芒。

影片結尾中說:“本計劃將持續一百代人,儘管,我們不知道4。2光年外的新太陽,會帶來什麼樣的家園,但從今天開始,人類的勇氣與堅毅,將永刻於星空之下,這一絕望與希望並存,持續兩千五百年的漫長宇宙之旅,史稱‘流浪地球計劃’。”沒錯,即使希望微乎其微,但絕不能輕言放棄。也許,轉機,就在瀕臨絕望的那一瞬間。任何時候,都不能失去信念;任何處境,都不能失去勇氣。

走出影院,我感慨萬千:地球流浪真是危機重重,險象環生啊!我們一定要保護好環境,給地球媽媽繼續生存下去的希望。否則,地球如果真的去流浪,人類可是有滅頂之災的呀!我們要時刻牢記“少年強則國強”,像影片中的劉啓那樣,有責任,有勇氣,有智慧,從小好好學習,長大後肩負起建設祖國的重任,擔負起爲全人類謀幸福的崇高使命,做有擔當、有作爲的中國人!

流浪地球觀後感9

春節假期即將過去,春節檔電影已落下帷幕。往年春節檔結束了,我們會說幾家歡喜幾家憂,比如去年假期結束以後《紅海行動》跟《唐人街探案二》還在齊頭並進,不斷衝擊更高票房,但今年情況特使,一句話總結,一家歡喜幾家憂,很顯然除了一路高歌猛進的《流浪地球》之外,其他幾部電影的票房都未達到預期。下面關於《流浪地球》五句影評,請大家快快樂樂的查收。

1、劉慈欣被譽爲“中國當代科幻第一人”,這不是吹捧,是實實在在的,他是首位獲得雨果獎亞洲作家,他的小說總是以波瀾壯闊的敘事跟細膩浪漫的情感打動讀者,很多人都知道,把他的小說搬上大銀幕是一件多麼艱難的事,但這件事,郭帆帶着《流浪地球》做到了,而且做得很出色。

2、《流浪地球》的故事發生在未來,太陽持續膨脹,地球將被吞噬,爲了生存,人類在地球表面建造巨大推動器,推動地球離開太陽系,尋找新家園,首先我們必須折服於劉慈欣的腦洞,然後佩服郭帆的勇氣,故事確實很難改編,但電影在小說的基礎上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編跟二次創作

3、相對於國外的科幻電影,《流浪地球》的故事更接中國地氣,電影裏對中國式親情跟故土情懷的詮釋很到位,面朝黃土背朝天的中國人,當末日來臨之際,想到的是帶着地球一起逃生,而不是棄地球而去,這種虛幻又真實的感覺很奇妙。作爲中國首部硬科幻電影,《流浪地球》裏許多情節,故事和行爲都是虛構的,“假”的東西怎麼打動人呢?因爲內在包裹着的是無比真實的親情,吳孟達,吳京跟屈楚蕭三代人的親情,從冷漠的不諒解,到炙熱的等待相見,細膩的親情打動觀衆,悲觀的末日景觀震撼人心。

4、硬科幻電影,觀衆第一關心的問題就是特效,如果特效做得不夠逼真,那麼再縝密的邏輯,再嚴謹的故事,也很難打動人,值得慶幸的是,原著小說裏,那些發動機噴出的等離子光柱,電影裏呈現出的被冰凍的北京國貿,上海東方明珠,都逼真到讓你差點信以爲真,所以視效不五毛,誰看誰知道!

5、有人問“爲什麼中國以前拍不出這樣的科幻電影,而現在可以了?”僅僅是因爲技術的問題嗎?當然不是,以前中國人拯救地球,別人不信,但現在信了,我覺得這是大國崛起文化自信強有力的表現,雖然《流浪地球》存在瑕疵,但瑕不掩瑜,如果把《流浪地球》作爲中國科幻電影的新起點,我覺得這個起點挺高的。

流浪地球觀後感10

春節期間火遍各大影院和朋友圈的《流浪地球》,講述一個爲了自救,人類把地球從太陽身邊偷走的故事!

整場電影看下來,最大的讚歎是對於電影整個場景,真的做得太好了,有點不相信我們國人也能做到這麼好的地步了。真的很贊呢!

故事圍繞着回家這兩個詞,凸顯犧牲小我成就大我這種精神,而且突出了我們爲了人類生存鍥而不捨的精神,人類是很努力的,所以在電影裏面的空間站的“機器人”莫斯說的最後一句話“看來讓人類永遠保持理智太難了。”

接着最讓我感動的有兩個點:

1.電影中的一個科學家老何在研究最終的線路之前打開他的小煙盒,拿出最後一支菸的時候,看到他媽媽給他留下的紙條“天冷了,記得穿秋褲”。(我看到這個場景雞皮都起了,這種小細節簡直了)

2.然後就是在中國救援隊還在孤軍作戰的時候,韓朵朵說完那段話,然後其他國家正在逃離的車輛都急轉彎,返回去大家一起幫忙,不知道這算個感動的點還是算中二,但是我的眼眶當下是溼的。(雖然挺多人吐槽朵朵的臺詞是個敗筆,但是作爲一個初中生,能說出這樣的話真的已經很棒了)

而就電影本身來說,個人覺得有以下幾點突破:

1、勇氣的突破。中國之前一直沒有像樣的科幻片出來,市場也一直唱衰,能有勇氣開拍並且讓它上映,我覺得是需要整個製作團隊很大的勇氣和信念感的。

2、故事的'突破。大劉原著的世界觀有多牛就不用說了,國產科幻片如何自然的加入中國元素,尤其是中國人的語言體系、思考方式,這其實挺難的,畢竟我們看了那麼多科幻片都是好萊塢的,早就形成了條件反射。流浪地球這次做的還挺好的,至少很多細節打動了我。

3、特技的突破。中國能做出這樣的特技我其實一點都不驚訝,驚訝的是如何利用好特效去爲故事服務,有技但不炫技很重要。流浪地球也做到了。

4、里程碑式的突破。這部電影的成功,最大的突破應該是,我們以後肯定會有更多國產科幻片出來了(當然肯定也會有資本使然的爛片),但是最起碼觀衆開始有信心了,那就會做的越來越好。第一個吃螃蟹的人,永遠都值得被疼愛。

流浪地球觀後感11

說起科幻電影,大家和我想到的肯定都是好萊塢的各種大片,比如漫威,DC,這些系列的電影。而今年,一部國產電影《流浪地球》,刷新了我對中國科幻電影的認識,讓我振奮不已。

電影《流浪地球》根據劉慈欣的同名小說改編而成。劉慈欣這個人可不簡單,他可是中國乃至世界上最傑出的科幻小說家。他的《三體》獲第73屆世界科幻大會頒發的雨果獎最佳長篇小說獎,這可是全亞洲首次獲獎。這部《流浪地球》的編劇也是他,恰好他也是我所崇拜的作家之一,所以我對這部電影期待滿滿。

電影講的是若干年後,人類發現太陽正在迅速塌陷。100年後,就會由於引力過大,吞噬地球。人類想逃走,但又不想放棄自己的家園,所以製造出了1萬臺高達11000多米的推進器,準備將地球推離太陽系。因爲在距離太陽系4.25光年外,人類所發現的另一個可以生存的新家園。可在途中,因爲受木星引力影響,推進的地球將會在短時間內撞上木星。人類在最後時刻,想盡辦法挽救地球的故事。

我覺得這部電影是國內拍的比較好的科幻電影。首先內容振奮人心,符合現實,屬於硬科幻類型。最令我感動的地方是在電影的最後:危急關頭,各地救援隊團結一心,爲拯救地球放手一搏。面對未知的危險,他們選擇了希望。這時,親情成了他們的精神支柱。正是這股愛的力量使他們變得更加團結,所向披靡。

但有好就有壞。電影中還是有幾個地方不夠準確,事實上洲際導彈是可以點燃木星的,雖然射程沒有那麼遠,可他仍然能靠着引力,飛向木星。不過,電影爲了刻畫人物,只能遵照劉培強中校的;利用領航員號的爆炸來引爆木星表面的氣體,從而使爆炸的推力將地球推理木星引力。而在現實之中,這個反而是行不通的。因爲按照他的辦法,飛過去時間根本不夠,飛的同時,地球的大氣層早就被木星的引力完全摧毀。

儘管電影中有些漏洞,但我覺得這部電影值得一看。那句“冰總有一天會化成水的”讓我體會到:只要有耐心,沒有什麼事情是做不到的。只要有愛,可以面對任何困難。

流浪地球觀後感12

20xx—20xx年,《流浪地球》票房突破1億,好評如潮。這部電影是目前中國最成功的科幻電影,也向外國證明了中國可以拍好科幻電影。

看科幻電影從來不流淚,但是看完這部電影的後半部分,我幾乎是溼着眼睛看完的。最讓我感動的是大家一起拯救地球的最後一幕。

當時電臺廣播了聯合國放棄地球的決定。讓我們回家,和家人一起度過剩下的一天。雖然句子很溫暖,但語氣很懂事,很嚇人。其餘的人聽了都放棄了。但劉啓、韓朵朵等年輕人不死心。他們仍然盡最大努力爭取最終的成功。劉啓提出引爆木星拯救地球,但這個計劃遭到空間站電腦的堅決反對。它認爲這個計劃的成功率爲零。劉啓的父親劉培強知道這個計劃,不顧空間站的反對,用酒精燒掉了空間站的所有資料。劉啓號召其他救援隊一起拯救地球。最後大家都歡呼起來,一起推發動機。終於火出來了,但是離木星還很遠。就在所有人都認爲真的沒有希望的時候,劉啓的父親英勇犧牲,彌補了這段巨大的距離。最後,地球終於得救了。作文劉啓等人爲流浪地球爭取了時間。

《流浪地球》這部電影最大的吸引力在於,他們最終沒有放棄地球,而是和地球一起流浪。其中,說明中國傳統思想的返璞歸真,讓這部科幻大片更具情感色彩。這部電影不像某些好萊塢大片,因爲無法生存,放棄了地球,去了另一個新家。他們永遠只有一個信念,那就是和地球一起流浪。

其實我們生活中也有一些類似的例子。雖然沒有電影那麼偉大,但是拯救了地球,卻不得不讓人感嘆。比如《大江大河》的導演孔勝,不追求名利,只想拍好電視劇。他一直很堅定,很認真。還有真正的鋼琴大師朱曉玫,60多歲,從來沒有華麗的服裝。她爲了練琴,甚至爲別人做家務,歷盡艱辛。但是她沒有放棄。最後,一切都有回報。她的巴黎音樂廳爆滿,她演奏的巴赫堪稱自然!

每個人心裏都應該有一個夢想。這個夢充滿了希望。只要有希望,就要努力去實現,哪怕很累很苦。正如影片開頭所說,希望是我們這個時代和DIA一樣珍貴的東西;希望是我們回家的路!

流浪地球觀後感13

前幾天上課的時候,老師推薦我們有空了去看一遍《流浪地球》這部電影,據說很好看,是中國的第一部科幻影片,所以我和媽媽也去看了這部電影。

電影開場一位爺爺坐在板凳上,爸爸抱着兒子,爸爸說:“你看見天上的那顆星星了嗎?”望着天文望遠鏡的兒子點點頭,“那個就是木星,當你可以用眼睛看到木星了,我就回來了。”爸爸接着說。後來兒子睡覺了,爸爸給了爺爺(是小男孩的外公)一樣東西,告訴爺爺只有他去空間站,爺孫倆才能得到地下城的通行證,才能夠活下來。看到這裏我嚇了一跳,難道他們會死嗎?這到底是個怎樣的故事呢?

故事發生在20xx年,當太陽因質量減小體積變得越來越大時,地球離太陽越來越近面臨被吞沒,人類爲了自救開啓了“流浪地球”計劃,試圖帶着地球一起逃離太陽系,尋找新的家園。

爲拯救地球,人類在地球表面建造了上萬座行星發動機,但是地球離太陽越遠地表溫度越低,不適合人類生存,幸虧外公和小男孩有地下城的居住證,纔不至於被凍死。在地下城住了十七年後,小男孩兒劉啓已長大成人,因爲一直生活在地下,對地面難免會有些好奇,所以他帶着妹妹韓朵朵偷偷跑到了地面(他們姓不一樣是因爲韓朵朵是爺爺撿來的小孩兒,用的是他女兒的名字),當他們來到了地面看到的是,滿目瘡痍的冰川世界和不顧個人安危運送發動機燃料的戰士,他們跟隨這些戰士一起拯救地球,在經歷了種種困難後,地球終於被拯救了,但這只是第一步,還要再經歷2500年的時間才能夠真正的固定地球的位置,結束這一次的“流浪地球”計劃。在拯救的過程中,有無數的人犧牲了,劉啓的外公死了,爸爸也死了,劉啓雖然看見了木星,但是卻再也看不到爸爸了,他理解了爸爸棄他十七年的行爲。我坐在第一排,很多場景太逼真,流血犧牲的鏡頭我都沒敢看。幸虧電影裏的事情離我們還很遙遠,據說還有幾十億年,到那時也許人類的科技水平發展的很高了,完全可以輕鬆解決這些問題。

看完電影我才知道,原來這是中國人寫的小說改編出來的電影,也是我們中國第一部科幻電影,第一部就如此精彩、如此驚心動魄,讓我十分期待續集的上映。

流浪地球觀後感14

在《流浪地球》的影片中,因太陽的枯竭,地球將遭遇滅頂之災人類在地球表面建造出巨大的推進器,尋找新家園。然而宇宙之路危機四伏,爲了拯救地球,爲了人類能在漫長的2500年後抵達新的家園,流浪地球時代的年輕人挺身而出,展開爭分奪秒的生死之戰 。

影片中有一個細節,男主的父親多次拿出一張家庭合影的照片,深情端詳,目光柔和。由此可見,他是多麼牽掛自己的親人,他是多麼深愛自己的兒子,但在千鈞一髮之際,他卻毫不猶豫,英勇獻身,把生的希望留給地球上的親人和所有人類。大愛無疆,大道無垠。正如愚公移山,他歷盡艱辛也沒有泯滅最初的希望,就是想給子孫後代創造更美好的生存環境。正是這份憧憬與希望支撐着他堅持不懈的努力,無怨無悔的付出。中國人歷來安土重遷,眷戀故鄉,熱愛國家,幾千年傳承至今,家國情懷,已是深人骨髓。遊子思鄉,落葉歸根,天涯海角,家園是最美的所在,親情是最暖的慰藉。而地球是全人類的家園,地球有難,人類沒有拋棄地球,而是選擇拯救。就算流浪,也要帶着地球一起。

看了這部影片,一個詞一直叩擊着我的心靈,它就是希望。那麼,我們又是否曾想過,希望是什麼?我們是否每一次都握住了那一線希望?閱讀原著時印象最深刻的是這樣一段話,“我們必須抱有希望,這並不是因爲希望真的存在,而是因爲我們要做高貴的人。希望是這個時代的黃金和寶石,不管活多長時間,我們都要擁有它。”在影片中有一句臺詞,“希望是像鑽石一樣珍貴的東西”。我認爲這就是影片忠實於原著核心思想的地方——萬物之中,希望至美!

希望是什麼?在我電影看到結尾,我也不由得的想起自己,有時候總覺得事情已經沒有挽回的餘地了,倒不如放棄,卻從來沒有想過去創新,沒有去嘗試在絕望中探尋出新的希望,而是被困難和苦難和擊垮,選擇臣服於它們。莎士比亞曾說過:“黑夜無論怎樣悠長,白晝總會到來。”是呀,漫長的黑夜,會讓人感到害怕,會讓人感到孤獨和絕望,可不管這黑夜有多麼漫長,只要我們堅持了,努力了,給自己爭取到一點希望,白晝也終將會來臨。

努力!就會有希望!

有希望!我們就應該更加努力!

流浪地球觀後感15

我們是人類,一種看似高級、實則肉體脆弱不堪的生物。

那麼如果有一天太陽系崩潰地球也即將滅亡的話,我們要逃離的唯一倚仗便是頭腦,那個可以創造無限科技的、帶給人類文明希望的頭腦。

《流浪地球》就是一部在這樣黑暗卻又充滿光明的大時代背景下創作的電影,不誇大事實,也不嬌柔造作,真實又溫暖。

這不是我第一次看此類型的電影,但卻是我看得最洶涌澎湃的一部電影,比之前的戰兒狼2更甚,感觸頗深。

影片的開頭就說,在面對這次前所未有的地球危難的時刻,人類表現出了前所未有的團結。是的,沒錯,就是團結,全人類的團結,全地球的團結,所以每個人其實都活得像星一樣閃爍,即使他們並沒有像劉培強那樣燃燒自己推動地球。

希望,就是一片乾裂土地中的一條河。然後,責任、義務、愛與勇氣源源不斷地供給着這條河。最後,土地化爲綠洲,衍生了山川與湖泊。

很久很久以前,劉啓從爸爸口裏聽到的最多的一句話便是隻要他擡頭就可以看見一顆就是爸爸的星星。多年的不見使得父子倆始終有着隔閡,他心中的星星消失了,但我想,在劉培強生命終結的那一瞬間,劉啓的心應該受到了極大的震憾吧。看吧,爸爸就是星星,你擡頭就得看見我,像星一樣閃爍。

淚水溢出眼眶,那一刻竟是無言的感動。或許,是愛,讓劉培強不顧自身安危來救兒子;亦或許,又是愛,讓劉啓也剎那間想通了一個拯救地球的辦法。是愛,讓人類團結,給了地球希望。

涓涓溪流終將匯成無垠大海,愚公移山更是永恆的經典典範。許許多多的人犧牲,許許許多多的人前仆後繼,詮釋了拼搏與堅持,渲染了淚水與汗滴——地球,終於在地木相撞的危難面前安然度過。

我們應該致敬每一個努力的人,他們都是英雄。他們把一生活得像個傳奇,像是一種不可磨滅的印跡,像星一樣閃爍。

所以他們贏了。“流浪星球”計劃將依舊實行,他們將領着地球奔向新的家園,傳給一代又一代的下代人。

星河仍舊被留存,因爲它曾輝煌過,這就是這部電影想要真正告訴我們的話。也許人類脆弱地不堪一擊,但是人類從未放棄過希望,愛永遠在他們心中。

星球仍舊在流浪,但卻有什麼東西,變得不再一樣了。

原來像星一樣閃爍,真的可以被人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