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觀後感 > 《西安事變》觀後感

《西安事變》觀後感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63W 次

當認真看完一部影視作品後,這次觀看讓你心中有什麼感想呢?是時候靜下心來好好寫寫觀後感了。那麼觀後感到底應該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西安事變》觀後感,歡迎閱讀與收藏。

《西安事變》觀後感

《西安事變》觀後感 篇1

東北軍原系奉軍改編,1930年張學良在東北易幟,奉軍由此改編爲東北軍,成爲中國東北邊防部隊,1931年九一八事變爆發後,張學良奉行蔣介石“不抵抗”政策,致使東三省在短時間內淪陷,各界紛紛譴責政府,蔣介石爲了緩解輿論壓力,把張學良當作“替罪羊”,而張學良爲了維護蔣介石毅然把這個罪名攬在身上,由此背上“不抵抗將軍”的臭名,並引咎辭職,出國。而出國後的張學良在外面考察一段時間後,準備回過參加抗戰,可是這時蔣介石居然把東北軍調到西北地區,充當“剿共”主力,而張學良此時不明白蔣介石的用心,全力“剿共”,結果損失慘重,張學良爲了給東北軍恢復元氣,去向蔣介石要求增加經費,補充損失,可是蔣介石不但不補充,反而撤其番號,事實面前,張學良明白了蔣介石的`用心:他是想借紅軍手削弱張學良,不過蔣介石既然想削弱東北軍,爲什麼不在九一八事變前,默許張學良抗日呢?東北軍那時陸海空三軍齊備,雖然武器裝備不如日軍,但是畢竟是在自己的國土上作戰,並且有人民的支援,我想日本關東軍也難以得逞,爲什麼蔣介石會下令不許抵抗,又讓東北軍在內戰中損失兵將呢?

如果蔣介石給張學良密電,下令他抵抗,這不也是既削弱了東北軍的實力,也削弱了日本關東軍,這不是一舉兩得的事嗎?

張學良要補給不成反而被削減了兩個師的番號,加上東北軍內部厭戰情緒十分高漲,張學良順應當時的抗戰口號,決定聯共抗日,幾次向蔣介石要求停止內戰都被蔣介石拒絕,張學良在無計可施的情況下,毅然逼蔣抗日,實施兵諫,迫於困境和壓力,蔣介石終於同意聯共抗日,不過後來爲什麼張學良要送蔣介石會南京呢?蔣介石抗日真是來之不易,西安事變也光榮載入史冊。

《西安事變》觀後感 篇2

最近這段時間中央八臺在熱播《西安事變》,最開始看的時候特別不喜歡胡兵演的張學良,他的長相與我心目中張學良的形象相差太遠,他不是我以往看到的任何一屆“張少帥”那樣帥,那樣英俊。雖然胡軍本人並不太難看,也挺瀟灑,但他外形的感覺和味道實在是與張學良的味道相差太遠。但隨着劇情的深入和轉折,我覺得在本劇中胡兵還是把張少帥那種匪氣給表現得淋漓盡致,尤其是昨天看的那三集。胡兵是我看過的,把張學良演得最具匪氣的一個。雖然不喜歡胡兵演的張學良,但我還是覺得胡兵演出了張學良的另一面。

在整個連續劇中,我個人認爲演得不錯的當屬楊虎城、毛澤東、周恩來、趙四小姐。

在整情節轉化和人物表演中,我覺得楊虎城演得非常不錯,他把一個愛國、抗日、聯共、一方軍閥的特點都表演的很是到位。他抗蔣,不唯蔣是從,就是一方軍閥的思想的表露,但他很會爲人處事,萬事不輕易從口中說出,他比張學良老謀深算多了。但他的本質是好的,他聯俄聯共抗日,是民族英雄的'代表。在整個西安事變中,他的角色是極其重要的。

毛澤東和周恩來的戲雖然不多,但我覺得他們的對白和演技都非常的精彩,讓我不住的喝彩,尤其是毛澤東說的那句:“給我狠狠地打,打出談判桌上的發言權。”還有昨天那集:蘇聯報紙上對張、楊行爲給予否定,毛和周說的對白及演技,都是非常的精練和精彩的。

此戲中的趙四小姐,讓我看到了四小姐聰明、機智、乖巧的一面,戲不多但也討人喜歡。

我們的蔣夫人雖然對白不錯,演技不錯,但外形和氣質與本人相差甚遠,以致感覺略遜一籌了。

當然整部戲裏扮演蔣介石的演員表演得也是非常優秀的,他把內心的那種矛盾、武斷、自私、自負都刻劃得很深刻。

西安事變無論是對於中共還是中國都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關鍵點,他的歷史意義是永遠值得世人謹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