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觀後感 > 攀登者觀後感18篇

攀登者觀後感18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88W 次

認真觀看完一部影視作品以後,從中我們收穫新的思想,這時候,最關鍵的觀後感怎麼能落下!可能你現在毫無頭緒吧,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攀登者觀後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攀登者觀後感18篇

攀登者觀後感1

冰心曾言:“成功的花兒,人們只驚羨它現實的明豔,卻不曾看到在綻放之初,它曾經受暴風與血雨,灑滿了奮鬥的淚泉。”

如這花兒一般,當新中國成立伊始,當中國的五星紅旗聳立於珠穆朗瑪峯之巔時,成功已向我們展現出它豐盈又明豔的光輝,當然我們也需要看到這背後所經受的種種困苦,番番磨難。

胸有理想者懷錦繡,這部電影中一位位“攀登者”們,個個自信、心懷大志,渴望與山頂並肩,渴望爲祖國爭光,於是心中捲起萬千浪濤,於是胸中跨過壯麗的山河。有理想,彷彿若有光,於是困難中給予力量,使之不至於氣餒彷徨,即使身處險境卻仍心存希望,終於在逆風的攀登中收穫了自己的夢想,廣袤的皚皚白雪中,祖國的壯麗,夢想的來之不易,皆盡收眼底。

勇於前者得雲梯。電影中的風雪大得驚人,呼嘯着使人心顫,攀登者難道不畏?非也。他們並非不畏,而只是有着更大的勇氣,而只是有着更強的意志,這如同火種般的熱血,在他們身上流動着,書寫着一份份不畏艱險,勇於前進的壯美詩篇!不是沒有失敗過,不是沒有痛苦過,而只是堅定那份炙熱而真摯的勇氣,暗自振作,爲下一次衝刺積蓄力量。終於,奮勇前進有了最本質的收穫,是國旗飄蕩的欣喜若狂,是多年理想終得實現的淚流滿面。無疑,都是奮進這架雲梯所傳達的內心深處最真切的渴望。

生活亦是如此,人生長途,難免遇到各種心酸困苦,但又有什麼能比那88444.43米的山峯更高哪?但又有什麼是真正用踏在泥土上的腳步難以丈量的哪?或許,我們只是需要一顆更加堅強的心,只是需要更添一份勇氣從頭再來,勇於奮起前進的勇氣而已,如此去行,相信吧!成功的花兒也終將向我們綻放。

攀登者觀後感2

上週末,觀看了當紅影星吳京主演的電影大片《攀登者》,劇中從現1960年的中國國情,1960年,國際登山界對珠穆朗瑪峯屬於中國還是尼泊爾產生了爭議,並稱:“中國沒有登上過珠峯,憑什麼說珠穆朗瑪峯是中國的?”於是,中國爲了珠穆朗瑪峯的歸屬權,組建了一支登山隊。在登山過程中,不幸遇到了雪崩,爲方五洲(吳京飾)了挽救其中一位登山隊員,丟失了攝影機,雖然最終登上了珠穆朗瑪峯,卻沒有留下任何影像資料,不被世界所承認。時隔15年,中國登山隊再次向珠穆朗瑪峯進發,經歷了重重困難,最終登上了珠穆朗瑪峯,並測出最準確的高度8848。13米!

登山隊員們在攀登珠穆朗瑪峯進程中,不斷遭遇各種難以預測的危險時刻,多次命懸一線。在種種困難面前,衆人未曾妥協,選擇團結一心,帶着向死而生的攀登精神,奮勇向前,展露骨子裏堅韌不拔的民族氣節。“不到長城非好漢,登頂珠峯真英雄”方五洲和他的隊員們正在前行,登上去,活下來,讓世界見證中國奇蹟。“衝頂中國高度,攀登永不止步”一步一步的向前,驚人的勇氣、智慧和毅力,在極其嚴寒和飢餓的條件下忍受着凍傷的巨大困難,成功的讓五星紅旗飄揚在了珠峯之巔,他們用忠貞的愛國主義情懷書寫了中國輝煌。

登山隊員們的團結拼搏無畏艱險,映照着中華兒女永不言敗、砥礪前行的精神。這種愛國主義精神,我們要一代一代的繼承和傳承下去。

攀登者觀後感3

今天我看了攀登者這部電影,它是一部很有陽剛,堅持,信心,的一部電影,我看完之後很有感受,因爲他們能捨生忘死的救隊友,故事叫我慢慢給你們講

在1960年,中國攀登隊的三名隊員,方五洲、松林,達布,等三名隊員在,在1960年成功攀登珠穆朗瑪峯,是一個史詩級的歷史壯舉,但是其中的方五洲,爲了救松林,而不小心把攝影機給弄丟了,然後英國就不承認中國人爬上了珠峯,二,讓中國人在英國人面前擡不起來頭。

1975年中國攀登隊,再一次挑戰珠峯,這是一次生與死的挑戰,這時攀登隊,開始招生,招了200多人,這200多人每天辛辛苦苦的訓練訓練還是訓練,每天清晨就爬起來訓練,兩年過去了,攀登隊開始挑戰珠峯,攀登珠峯必須需要一種天氣"窗口"只有過了窗口才能順利的登上珠峯!在第一次中,突擊隊隊員已經完成了第一臺階,預報隊員迷路了,方五州爲了救徐櫻,而讓自己的胳膊受傷了,所以只好撤退。

第二次挑戰珠峯,因爲方五洲受傷了,李國榮就申請代替方五洲當突擊隊的隊長,在第二次挑戰珠峯的時候,突擊隊已經順利地完成第一臺階,要去完成第二臺階,在爬第二臺階的時候,不妙,遇到了雪崩,這時其中的四名隊員,就被吹到了山崖旁,其中就有李國榮,李國榮把攝像機給了其中的一個人,就把自己的繩子割掉,摔下了山崖,犧牲了,而第三次挑戰珠峯,方五洲帶着隊員們,不懼危險,不怕風暴,順利的登上了珠峯!把五星紅旗插在了珠峯的最頂端,這是一次史詩級的歷史,是讓全國人都振奮的歷史!

這是一次歷史上的巔峯!

攀登者觀後感4

看完《攀登者》,憑藉自己微薄的徒步登山經驗,對這部影片產生一些疑問:第一,請對雪山的認知不要僅停留在雪崩,因爲正常遭遇雪崩唯一的結果就是無一幸還,這也是爲什麼梅里雪山一直禁止攀登的原因;第二,我敢肯定沒有哪個成熟的領隊可以完成方五洲那一系列騷操作中的任何一個,優秀的領隊憑藉的是理性的頭腦而非戰狼式的身手,並且他最重要的作用就是用正確的抉擇和冷靜的判斷帶領隊員衝頂並安全下撤(如果能成功登頂就更棒了),此處可以參考《絕命海拔》,一個領隊的決策會給全隊帶來怎樣的結果;第三,全篇用了太多藝術的誇張手法來表現登山,而對真實面臨的困難很少描述,當年北坡比南坡更難攀登,面對蘇聯臨時撤走技術支援,沒有受過專業登山訓練的中國登山隊依靠簡陋的裝備,克服惡劣的氣候條件架起“中國梯”成功登頂,當時吃的什麼,用的怎樣的裝備,揹負多重的物資,只有克服這些令人信服的困難,才能讓觀衆真正體會到登山英雄的壯舉多麼令人驕傲;第四,把李國樑屍體拉回大本營的橋段太假,參考韓國電影《喜馬拉雅》,就能知道從珠峯運屍體是有多困難,這也是登山路上隨處可見屍體的原因;第五,大部分死亡都發生在下撤途中,電影對下撤無任何描寫也令人失望;第六,沒有進行專業登山訓練的隊醫和氣象學家可以跟着登山隊上到海拔七千多米,以及得了肺水腫還能堅持走到北坳,簡直是對那些訓練多年的登山者的一種侮辱。整個電影拍的太浮誇讓人看着及其尷尬,以至於正片部分還不及片尾那一小段登山隊原型的影像資料。

攀登者觀後感5

你們聽說過珠穆朗瑪峯嗎?我相信你們肯定聽說過,因爲它是世界最高峯,在1960年的時候,我國的國家登山隊曾經去攀登過珠峯,當時因爲沒有照片,而不被國外認可。

這部電影根據中國登山隊兩次攀登珠峯的真實事件改變。在開篇時,國家登山隊在1960年第1次去攀登珠峯,因爲當時沒有影像資料,而被國外提出異議。1975年,中國重新組建了登山隊,第2次攀登珠峯。

在電影中主角吳京飾演的方五洲,就是1960年攀登珠峯的一名隊員。當時攀登上珠峯的只有三個人,他們隊伍剛出發時有9人後來犧牲了6名隊員。1975年,他還在鍋爐房裏當鍋爐工人時,突然收到了國家登山隊的一封來信,讓他去國家登山隊報道,他熱淚盈眶。

國家登山隊重新招收了許多的隊員,也有一些人在訓練中因爲不達標而被淘汰。最後登山的時候,不少隊員在中途犧牲了,前後兩次任務失敗了。

當時國家氣象局檢測出來已經沒有窗口期了,在他們正準備放棄此次計劃的時候,幫助登山隊登頂的氣象組卻報告說還有一次窗口期。於是他們又一次向山頂衝刺,最後終於成功地登上了珠穆朗瑪峯峯頂,還準確的拍攝了360度的照片,將中國國旗插上珠峯,並向全世界公佈了測量的珠穆朗瑪峯新高度:8848.13米。

這部電影告訴我們,永遠都不要只聽別人說的話,要遵循自己的想法和觀察,這樣子你才能成功。正如電影中一直堅持不懈的方五洲,他正是因爲堅持,才最後成功的攀上了峯頂。這樣子的事例還不夠鼓舞你嗎?快快變成一個努力的人,去幹好自己想幹的每一件事吧。

攀登者觀後感6

我和幾個同學一起去電影院看了《攀登者》這部電影。看完後我一直在想着電影中這幾個瞬間:在電影剛開始的時候,方五洲登山隊長爲了保住隊員曲松林的性命,把攝像機棄掉了的那一瞬間,然後就是那突擊隊新隊長李國樑爲了保住攝像機犧牲了的那一瞬間,最後是接近結束的方五洲爲了救徐纓同志,爲她接下了一塊巨大的冰塊,最後就是片尾幾位登山隊員上珠峯的那一瞬間最讓人難忘!

電影主要講了1960年一些中國登山隊員已登上珠峯但沒有攝像所以世界不同意中國登山隊成功登頂過珠峯,1975年中國登山隊成功登頂珠峯並留下證物。楊光又帶着新的登山隊完成了自己未完成的登頂珠峯的夢想。

看完這部電影,我感受到了許多:曾經中國因爲裝備不好,未能保住自己的領土,可是今天,我們中國已經富起來,好起來,強起來了,不再被別人瞧不起了,成爲了世界第二強國。曾經有人說過:“山再高,也是在腳下的。”那現在我說:“人再強也是能超越的。”我希望各位同學好好學習,爲中國變成第一強國而努力!我們要學習登山隊員們頑強的鬥爭精神。電影中,攀登者們在攀登過程中,不斷地遇到各種難以預測的'危險,多次命懸一線,卻不曾妥協,帶着向死而生的攀登精神,奮勇向前。現在看來,攀登者攀登的不是珠穆朗瑪峯,而是中國一步步向世界的新高度砥礪前行!

攀登者觀後感7

電影《攀登者》,20--年國慶登上銀幕,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1週年,這部電影選擇這個時候上映,獲得高票房是勢在必得的。劇情講述了1960年和1975年中國登山隊兩次登上世界之巔-珠穆拉瑪峯的故事。第一次中國登山隊隊員登上了珠峯,因相機和人命的取捨,導致沒能拍攝到登頂的畫面,而沒能被國際認可,帶着這樣的遺憾,中國登山隊20--年後整裝重發,9名登山隊員成功登頂,讓世界看到了中國的實力。劇中,第一次登上珠峯的3名隊員,由於沒有得到國際上的認可,有的選擇逃避,有的選擇堅守,但心中的執念讓他們沒有放棄二次登上珠峯,登山過程中“第三女神”並沒有眷顧他們,雪崩、暴風,凍傷,隊長的意外受傷,氣象工作人員的迷路,年輕隊長的臨危受命,選擇標杆還是放棄生命,肺水腫等等,每一秒,他們都在死亡的邊緣徘徊,一個國家不能沒有英雄,一個民族不能沒有英雄,他們犧牲小我利益,完成國家賦予的使命,是真正的英雄。

查閱了珠峯的相關資料,1961年,珠穆拉瑪峯以南劃分給尼泊爾,以北屬於中國。今天的中國從百廢待興、一窮二白髮展到今天成爲繁榮昌盛、國力雄厚的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取得了巨大的成就。70年來不論在哪一個歷史階段,中國的外交始都不斷爲世界和平做出巨大貢獻,所以對珠峯這樣的劃分體現了中國的大國情懷和和平的外交政策,我爲我是中國人而感到驕傲和自豪。

攀登者觀後感8

每次跟爸媽去爬虞山,是件非常愜意的事。一開始我總是步伐輕快,逐漸變得氣喘吁吁,繼續艱難地堅持,終將會到達山頂。那一刻,舉目遠眺,一切美景盡收眼底,頓覺心曠神怡。

今天下午,爸爸帶我看了一部電影,名叫《攀登者》。看完走出影院,我才發現,原來“登山”沒有我想象中的那般美好,特別是攀登世界第一峯——珠穆朗瑪峯。等待攀登者的是深不見底的冰縫,極低的溫度,能把人吹到幾公里外的狂風……生命在這一切面前會顯得尤其脆弱。

但是,山就在那,外國人還質疑中國人爬不上自己的山。面對如此艱苦的條件,方五洲,曲松林,傑布三個人歷盡千辛萬苦,在隊員搭起的“生命階梯”的幫助下,於1960年成功登上了珠穆朗瑪峯。但是,又因爲丟了照相機,拿不出證據,被外國人嘲笑。十五年後,又經歷了無數人的犧牲,中國登山隊再次登上珠峯峯頂,向全世界宣告珠峯的中國高度!

一個登山英雄因沒有影像資料被人侮辱,其實方五洲是爲了救曲松林才丟了照相機,這座“大山”壓了曲松林十五年……

山就在那,攀上去,山就在腳下。

其實,不僅僅是電影裏,我們每個人的眼前都有一座座山。就說我自己,除了學習之外,還在攀登着的山——鋼琴。每天固定時間練習,因爲我堅信只要不懈努力,總有一天會到達登峯。俗話說得好“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李白不也是因爲這一句話,成了唐朝著名的大詩人

相信,我們都可以成爲勇敢的攀登者,一起加油!

攀登者觀後感9

拍戲用替身,這是一件正常的事,也是一件普遍的事,這因爲任何一個主角都不是萬能的,他們肯定有演不好戲或者有特殊情況的原因。因此合理運用替身,這是對電影有好處的。

在拍攝《攀登者》時,吳京曬出過一張與替身合影的照片,結果照片一出一石激起千層浪,很多網友都開始質疑吳京,說他也開始耍大牌、不敬業,把辛苦戲都讓替身做了。但吳京用替身就真的像大家想的這樣嗎?近段時間在一次採訪上,對於這個質疑,吳京作出了迴應。

吳京迴應表示“雖然因爲腿傷也許不能發揮到完美,但欣慰的是動作都是自己做的”,由此可見,他在拍攝《攀登者》遇到有難度的動作戲時並沒有用替身,看來真相和大家想象的有些不一樣啊!

當時吳京大意說了自己由於腿傷行動不便,因此只能找替身拍,那樣才能給觀衆展示更好的視覺體驗。不過對於一些危險戲份,像雪崩這就只能自己去完全,如果讓替身拍自己就感覺過意不去……

吳京爲了演好《攀登者》方五洲這個角色曾在最冷的時節前往海拔5200多米的岡什卡雪山進行攀登訓練,那時他剛做完手術腿傷還沒恢復好,僅僅爲了體驗角色便不顧傷痛一個人揹着包就去了;正式拍攝任務量大導致吳京腿傷復發,前一天剛在國外緊急治療完,回國後他馬不停蹄又直接去劇組了。這樣的吳京,大家真的好意思黑他嗎?

攀登者觀後感10

此次電影《攀登者》的演員陣容可謂實力超強,不僅擁有吳京、章子怡、王景春、成龍組成的“三帝一後”,還有張譯、井柏然、胡歌等演技與人氣兼備的優秀演員加入其中,被觀衆譽爲“國民免檢陣容”。片中吳京不僅與章子怡合作浪漫情感戲,還與張譯飾演的曲松林上演了一段糾葛曲折的生死兄弟情,吳京表示這部戲可以結交張譯這個新朋友是最開心的一件事兒:“我們經常聊戲聊到夜裏兩三點,都把自己最真實的情感投入到了角色中。”張譯則坦言:“他真的特別認真,你能看到他對每一個動作每一個細節都自我要求特別高。”飾演徐纓的章子怡對於片中與方五洲兩人的情感關係也分析道:“愛情是我們登山的動力,而不是阻力。片中他們通過攀登珠峯也讓存在兩人之間的‘那座山’消失了。”

作爲影片的靈魂人物、兩次衝頂珠峯的隊長,戲中吳京飾演的方五洲也成爲井柏然、胡歌等飾演的“二代攀登者”們的精神導師,他在片場認真的敬業態度也讓同劇組的演員紛紛表示欽佩:“戲內是導師,戲外也是,他給我們樹立了一個榜樣。”“吳京稱章子怡胖妞”、“吳京解釋張譯腿瘸”等熱搜榜上頻頻登頂的趣味話題,也體現出“攀登聯盟”這個大家庭溫暖又歡樂的融洽氛圍。在如此高熱度的網絡討論下,電影《攀登者》同名主題曲上線發佈也爲影片再添話題,有網友留言評論稱:“譚維維的歌聲大氣、清澈,有力量感,聽後能讓人感覺到影片中冰霜凌厲的場面,以及攀登者勇攀高峯的腳步與決心,已開啓單曲循環。”隨着國慶檔的臨近,《攀登者》自9月9日開啓“海拔”預售後,影片預售總票房突破近4000萬,位列同檔期預售總票房第一、首日票房第一,穩定領跑國慶檔。

攀登者觀後感11

月底了,跟老公吵着鬧着要去看電影吃牛蛙。老公無奈,唯有滿足。自家車開去修玻璃了,便開車爸爸的車來到了臨港,終於看到了心心念唸的《攀登者》。

電影的宣傳由來已久,一直非常期待。其一,參考這兩年的電影,吳京出品,必屬精品;其二,是對攀登珠峯的好奇。曾教過課文《攀登珠穆朗瑪峯》,攀登者們在第二臺階,克服重重險阻,終於在隊長搭建人梯後,終於登頂成功。文字難免有些遙遠,好奇便一直留存。

電影看完後才發現課文描述爲1960年攀登珠峯的經歷,電影講述的則是1975年的第二次攀登經歷。電影中,對於第一次登頂的簡單交代,讓課文得到了印證。這是一種神奇的感覺,猶如20xx年,親自站在兵馬俑坑前是的感覺如出一轍:面上平靜,內心卻波濤洶涌,終於親身看了歷史,走近了歷史,滋味無以言表,激動暗藏胸中。

《攀登者》本身題材新穎,但是劇情剪輯上,情感鋪墊太多冗長,套路太多,缺少新意,雖也有點點感動,卻遠沒有觀看《流浪地球》時的激盪澎湃。胡歌與井柏然塑造人物也同樣不自然,強推到觀衆面前,感動自然也就微薄了。但最後一幕看到1975年中國給出珠峯新高度8848、13米時,讚歎、感動、驕傲之情油然而生!

即使電影不夠出彩,但仍是要感謝,對於攀登珠峯如此題材,真正是第一次。最後,補上一句:我支持每一個用心做電影的人物,謝謝他們的用心!

攀登者觀後感12

在陽光照亮大地的時候,媽媽和我一起到了電影院,一起看一部叫《攀登者》的電影。

電影很精彩,主要講了登山隊經過每日每夜的.練習,爬上世界上最高最危險的珠峯的爬山過程,也突出了攀登隊的勇敢。

電影裏最讓我喜歡的是副主任,他是一個勇敢的人。他在面對雪崩的時候勇敢冷靜,他勇敢地從冰地的一邊跳到了冰地的另一邊,又飛快地搭好階梯讓隊員們過去。可是,在最後一名成員過去的時候相機掉了下來,就在危險要來臨的時候,副主任勇敢地跳到冰裂開的洞裏,用手緊緊地抱着相機一起被雪填進了洞裏。還有一次,在雪中天氣研究小隊走丟了,副主任馬上找到了他們。忽然,一個大冰柱向副主任女友走過來的方向倒去,副主任又勇敢地向女友跑去,將被冰柱壓到的女友被救了出來,副主任也死裏逃生,在冰柱倒地的瞬間滾出來了。我喜歡這種勇敢的人。

副主任,讓我想到了一位也很勇敢的朋友,他叫王子。記得他和我在操場跑步的時候,一個高大的哥哥,看着一本書向我們跑了過來,他一大步一大步地跑着,像一頭獅子一樣。眼看那個大哥哥馬上就要撞上我了,王子他一把推開我,而自己被大哥撞飛了足有8、9米遠。雖然他手上全是血,可他還是勇敢地站了起來。不僅如此,他還走過來熱心地問我:“你沒事嗎?”我被他的反應愣住了,過了一會兒才說:“我,我沒事。”記得有一次,我被一個高年級的哥哥打得臉都紅了!王子過來看見了,二話不說就幫助我逃離了他們,他手上流下了一滴滴血,卻強忍住痛,勇敢地說:“終於逃出來了。”他和我一起走回了家裏。王子的勇敢讓我深深刻在了心裏,正是因爲他的勇敢,我們成爲了朋友。

我們,要向一些勇敢的人學習,要像我朋友一樣勇敢地去面對有困難的事!

攀登者觀後感13

今天,我和爸爸媽媽去打卡愛國電影——《攀登者》。

故事開篇描繪了這樣的場景:在廣闊的天空中,大雪紛飛,珠穆朗瑪峯的上空,一羣鳥在大雪中飛翔。當它們嘗試飛過珠穆朗瑪峯時,強勁的風暴來臨,把它們大片大片地擊落。

剛開始看到這樣的場景,我就被震撼到了,在心裏真心稱讚鳥兒的強大,也十分震驚鳥兒的毅力。攀登者向着更高處攀登,不論多少次,像被擊落的鳥兒那樣被打擊,依然都不能放棄,連鳥兒都知道頑強堅持,人又怎會不知呢?

還有一個片段令我受益匪淺。井柏然演的角色是一名即將要登山的隊員,教練要對他們進行嚴格的訓練。可是,幫井柏然掐表計時的,是一位後勤組隊員,提前十秒鐘讓井柏然完成了需要堅持一分鐘的任務。

這被教練看在眼裏,並讓井柏然參加了第二組的訓練。井柏然體力不支,所以落後了,教練還讓井柏然繼續參加訓練。不知道會出什麼事兒,井柏然表面上沒有說什麼,可是心裏其實十分惱怒,他認爲教練是在針對他。教練知道後,對他說,你是我們隊裏非常重要的一名隊員,你是負責扛攝像機的,這個任務是十分有分量的,也是十分重要的。我不是針對你,而是珍惜你。井柏然聽到了這一切,豁然開朗,深切地體會到了教練的良苦用心。

影片最後,看到中國登山隊成功登上珠穆朗瑪峯頂,插上五星紅旗,我十分自豪,內心也十分激動,心裏在爲他們歡呼:登山隊員,好樣的,我爲你們自豪!

通過這個片子,我學到了人要頑強地往上攀登,走向人生的巔峯。

攀登者觀後感14

漫漫人生長路,恰似攀登一座高山,我們在這過程中會遇到無數個困難,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就像征服那座珠穆朗瑪峯,我們要直面困難,從中汲取經驗,勇往直前。

在《攀登者》裏,主人公爲了證明中國,而勇闖珠峯。他一次一次被困難擊倒,又一次一次地站起身來。雪崩、狂風、隊長的犧牲、越過第二級階梯,困難告訴他:要對任何事盡責任、有擔當,在這個過程中他也明白了,團結的力量最強大,世界上沒有邁不過去的坎。

困難和挫折往往會變成我們成長與前進的動力,如果我們正視困難,就會從中得到自己原本沒有的東西,我們會汲取失敗的經驗,然後再一次挑戰它,最後戰勝它。攀登者們先後三次挑戰珠峯,僅僅只有一次成功登頂,他們被一次次擊敗,但又一次次地去嘗試,所以困難也是人生的“課堂”,它教導我們要堅持不懈。

當困難與挫折降臨,如果我們都以“與我何干”的想法去對待它,那我們永遠都不可能戰勝這個困難,那麼生活還有什麼意義呢?這是我們自己選擇的路,我們要爲自己的選擇負責。在電影中,老隊員因當年主人公爲了救自己而丟下攝影機,導致未能取證,最後沒能爲祖國效力而耿耿於懷。他恨主人公,也恨自己。多年後,擔任登山總指揮的他爲了完成自己當年的心願,剛愎自用,不惜讓新隊員們去冒險,當隊員們遇難後,他也受到了巨大的打擊,最終明白了爲自己隊員的生命負責比其他的更重要。生活中也是如此,我們不能逃避現實,逃避困難,因爲困難也是人生的“課堂”,它教導我們要爲自己的行爲負責任。

逃避、放棄,這隻能讓我們在困境的深淵中越陷越深,只有我們直面困難,感悟從中獲得的經驗,最後用於實踐,才能幫助我們戰勝人生當中更多的困難,所以困難也是“課堂”。

攀登者觀後感15

在假期最後一天我去電影院看了攀登者。他主要講了在1960年,中國登山隊向珠峯發起衝刺,完成了世界首次北坡登頂這一不可能的任務,但遺憾的是我們沒有留影像資料。於是15年後,方五洲和曲松林在氣象學家徐纓的幫助下,帶領李國樑、楊光等年輕隊員再次挑戰世界之巔。迎接他們的將是更加嚴酷的現實,這是生與死的挑戰,也是一份最高榮譽,他充分展現了爲國家榮譽不惜犧牲小我的大無畏精神!

在這之前我也看過類似的電影,但看完這部電影后,我總會不斷的回憶他。我覺得這部電影不僅是講述了攀登者這樣的一羣人,更是向我們傳遞了攀登者的精神。

無論是電影中方五洲的那句“中國人的山,要自己登上去。”,還是影片的那句宣傳語“爲國登頂,寸土不讓”它都淋漓盡致的傳達的爲祖國榮譽而奮勇爭的中國精神。

歷來的國慶檔都是各類影片廝殺的主戰場,而今年作爲新中國成立70週年,應景的影片也不在少數,而能夠與《攀登者》相提並論的唯有《中國機長》,《我和我的祖國》!從三部影片的票房上來看,《攀登者》排在第二僅次於《中國機長》作爲一箇中國人,我們對於祖國有着深沉的愛意對於革命先烈更是懷着無比的崇敬之情,在1960年那個裝備落後的時代,中國三人登山隊完成衝刺,從北坡登頂世界第一高峯珠穆拉瑪峯,足以振奮國人,他們是我們的榜樣,是我們的楷模!

而如今被搬上熒屏自然值得每個人觀看,也值得我們學習攀登精神,可是10月1日是新中國成立70週年,天安門廣場將舉行盛大的閱兵儀式,更值得我們每個人觀看!

攀登者觀後感16

今天,我觀看了電影《攀登者》,這部電影網上議論紛紛,大家無比期待,就連品味刁鑽的吳楓楓老師也極力推薦。

整件事情要從1960年的中國說起,1960年,國際登山界對珠穆朗瑪峯屬於中國還是尼泊爾產生了爭議,並稱:“中國沒有登上過珠峯,憑什麼說珠穆朗瑪峯是中國的?”於是,中國爲了珠穆朗瑪峯的歸屬權,組建了一支登山隊。在登山過程中,不幸遇到了雪崩,爲了挽救其中一位登山隊員,丟失了攝影機,雖然最終登上了珠穆朗瑪峯,卻沒有留下任何影像資料,不被世界所承認。時隔15年,中國登山隊再次向珠穆朗瑪峯進發,經歷了重重困難,最終登上了珠穆朗瑪峯,並測出最準確的高度8848.13米!

首先感動我的是影片中曲松林的那一句:“換作我,我死都要把攝影機留下!”這句話是在方五洲救起曲松林,而放棄攝影機後曲松林所說的。這表現出了曲松林爲了捍衛祖國尊嚴而不惜任何代價的崇高精神,就算是用生命作爲代價,也不能讓中國顏面盡失,在其他國家面前擡不起頭來。

其次感動我的是李國樑,主動請命當隊長。雖然他是首次登山,並沒有太豐富的經驗,但他依然願意揹負重任,掌管攝影機並擔任登山隊隊長,爲祖國爭光。

《攀登者》這部影片向我們宣揚了充分的愛國主義情懷,爲國家榮譽而勇攀高峯的精神。

攀登者觀後感17

國慶節10月1日,我跟爸爸媽媽一起去電影院看了《攀登着》,具體內容是這樣:

剛開始隊長方五州、松林、傑布等人組成的登山隊登上了珠穆朗瑪峯,可由於雪崩隊長不幸身亡,松林也受了重傷,但方五州抓住了他,松林命保住了,但相機丟了。在後面,他們搭了一個人梯,從第2階梯登上去,因爲那雪太滑,他就光腳爬了上去,他的腳因此被凍傷,最後被切了半個腳掌。他們在凌晨4點多成功登上珠穆朗瑪峯山頂,但因沒有相機沒有拍下360度影像,他們就只好把國旗埋在這寒風刺骨的山頂。因爲沒有360度影像照片,西方不承認他們登頂了,由於西方不承認,中國這次登峯就不能算成功,爲了證明中國人可以登上珠穆朗瑪峯,國家再一次組建了登山隊,經過了一次次艱難的訓練,他們再次攀登珠穆朗瑪峯,李國良爲了保護相機,自己掉入了冰裂縫。看到這裏我被他深深的打動了。

這一次衝頂,中國人在第二階梯搭梯搭了梯子,被國外稱爲“中國梯”,並且測量出珠穆朗瑪峯的真實高度爲8848.13米。

你知道中國爲什麼要登上珠峯嗎?爲什麼要重新測量珠峯的高度嗎?原因是在國外看中國都登不了自己的山,要劃分給其他國家,但中國不甘心,建立了登山隊登珠峯重新測量,是因爲中國的山應該自己測量,而不是外國人口中的8400米,因此他們便重新測量了珠峯的高度。

看完攀登者我知道要先有目標纔有希望,如果沒有目標盲目前進是不會有希望的,並且他還證明了中國的山中國人是可以登上頂的。

攀登者觀後感18

攀登者》講述的是爲彌補1960年中國登頂所留下的遺憾,1975年,由一代攀登者方五洲(吳京飾)、曲松林(張譯 飾),二代攀登者徐纓(章子怡 飾)、李國樑(井柏然飾)、楊光(胡歌 飾)兩代攀登者組成的中國最強攀登聯盟,舉國之力,向珠峯發起衝頂挑戰。

在攀登過程中更是不斷遭遇各種難以預測的危險時刻,多次命懸一線。在種種困難面前,衆人未曾妥協,選擇團結一心,帶着向死而生的攀登精神,奮勇向前,展露骨子裏堅韌不拔的民族氣節。

不到長城非好漢,登頂珠峯真英雄方五洲和他的隊員們正在前行,登上去,活下來,讓世界見證中國奇蹟。衝頂中國高度,攀登永不止步一步一步的向前,他們在挑戰人類極限,他們在書寫中國輝煌。山高絕頂人爲峯!如果奇蹟有顏色,那麼它的顏色一定是中國紅。

這是一種堅持,一種信仰,給予我們前進的力量。新中國成立70週年,70年春華秋實,70年不屈不撓,高高飄揚的五星紅旗閃耀在天空,它承載了我們對祖國的熱愛。爲了共同的信仰,多少人前赴後繼拋頭顱、灑熱血。這些感人淚下的故事,讓我對愛有了一個全新的認識,懂得了愛是一種力量,愛是一種承擔,愛是一種榮耀,愛是一種回報,愛是一種奉獻今天的我們更要向愛護生命一樣,愛護五星紅旗,因爲它神聖不可侵犯。接過長輩的旗幟,樹立遠大理想,爲中華之崛起而努力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