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觀後感 > 尼克胡哲觀後感8篇

尼克胡哲觀後感8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29W 次

看完一部作品以後,相信大家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東西吧,爲此就要認真思考觀後感如何寫了。你想知道觀後感怎麼寫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尼克胡哲觀後感,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尼克胡哲觀後感8篇

尼克胡哲觀後感1

課上教師給我們看了部視頻,介紹了一位澳大利亞的傳奇人物——尼克胡哲。在1982年12月4日的那個清晨,尼克的父母原本懷着滿心歡喜迎接他們的頭生兒子,卻萬萬沒想到會是個沒有四肢的“怪物”。

這是一場艱辛的戰役,供應尼克所需的一切,是一場持續的掙扎,能夠尋求幫忙的對象和渠道並不多,這對夫婦只能獨自克服各種問題,在嘗試和糾錯中不斷摸索,找尋或設計適宜的輪椅設備,籌集資金支付一切,甚至與社會的律例抗爭。由於尼克身體上的殘障,澳大利亞當時的法律規定不允許他進入正規學校,但他的母親力爭修改法律,經歷萬般艱難,令尼克成爲第一個進入正規學校就讀的殘障生。

在一次環遊世界傳遞愛的演講中有臺下學生問尼克,什麼是支撐他最大的力量。尼克毫不猶豫地說,“家庭”。“如果你有一個家庭,不停在撒下愛的種子,你怎樣可能願意離開你的家人,把痛苦留給那些愛你的人?”尼克感嘆。在尼克眼中,父母最讓他感動之處在於,他們始終是他最好的聽衆,聽他訴說一切煩惱和歡樂,從不厭煩。從他6歲起,爸爸教他如何用腳趾往電腦裏輸入文字,教他游泳,並鼓勵他學習踢足球、玩滑板。媽媽告訴他,在任何環境下都要微笑,告訴他,“別人再盯着你看,你能夠主動去和別人搭話,以友好的姿態來應對這個世界,那樣世界也會對你友好”。“我愛我的父母,比愛我自我更多。我不願意把痛苦留給他們。”尼克說,這份對愛的回饋和感恩,讓他不輕言放棄。

正是這樣的家庭教育造就了樂觀的尼克胡哲,可是假如尼克胡哲出生在中國,那又會是怎樣的情形呢?也許當他在生下來的時候就被他的家長剝奪了生存的權利,或者被拋棄在社會的某個角落靜靜地等待死亡,又或許他“幸運”地存活下來可是他接下來的生活也不會很如意。

當想到這個問題時,我腦海裏浮現出躺在街上乞討的殘疾人們用着他們殘破的身軀向走過的行人博得憐憫。當胡克尼哲在世界各地用他活力洋溢的演講打動着着所有聽衆時,同樣是身體上有着巨大缺陷的人,爲什麼他們的現狀差別是如此的巨大。尼克的父母從未放棄過他,無論是在身理上還是心理上,他們始終是尼克最大的精神支柱,他們給了尼克最好的教育,不單單給他供給學習的環境還教育尼克正確應對人生的方式,讓尼克重拾對生命的熱情。而當中國的父母遇到有着巨大身理缺陷的孩子時,絕大部分家長會拋棄這個孩子,即使當時一時憐憫理解這個孩子,可是在之後的養育中他們會把這個孩子當做他們的累贅,對這個孩子的態度很差,更不用提對孩子的教育了。他們不僅僅不會去給孩子創造學習的機會,也不給孩子進行生命教育和抗挫教育。反而可能在生活中不斷地用言語或者其他方式來刺激孩子增加孩子的自卑感。

最終,當很多人將目光投射到尼克胡哲的衆多優點時,我們不能忽視他受到的家庭教育,正是這樣的教育使得他一步步走向成功。

尼克胡哲觀後感2

在課堂上,老師給我們看了一段介紹澳大利亞傳奇人物尼克·胡哲的視頻。1982年4月4日早上,尼克的父母高興地迎接他們的第一個兒子,但他們從未想到自己會是一個沒有四肢的“怪物”。

這是一場艱難的戰鬥。尼克需要什麼供應,這是一場持續的鬥爭。尋求幫助的對象和渠道不多。這對夫婦只能自己解決各種問題。他們不斷摸索着嘗試和糾正錯誤,尋找或設計合適的輪椅設備,籌集資金支付一切費用,甚至違反社會法律。由於尼克的身體殘疾,澳大利亞當時的法律不允許他進入正規學校,但他的母親奮力修改法律,經歷了各種各樣的困難,使尼克成爲第一個進入正規學校的殘疾學生。

在一次環遊世界傳遞愛情的演講中,一名聽衆學生問尼克支持他的最大力量是什麼。尼克毫不猶豫地說,“家庭”。“如果你有一個家庭,並不斷播下愛的種子,你怎麼能願意離開你的家庭,把痛苦留給愛你的人呢?”尼克嘆了口氣。在尼克眼裏,最讓他感動的是他的父母總是他最好的聽衆,聽他訴說所有的煩惱和快樂,從不感到無聊。從他6歲起,他的父親就教他如何用腳趾把單詞輸入電腦,教他游泳,並鼓勵他學習踢足球和玩滑板。他的母親告訴他在任何情況下都要微笑,並告訴他,“如果人們再盯着你看,你可以主動和別人交談,以友好的方式面對世界。那麼世界將對你友好。”“我愛我父母勝過愛我自己。我不想把痛苦留給他們。”尼克說,這種對愛的反饋和感激讓他不會輕易放棄。

正是這種家庭教育造就了樂觀的尼克·胡哲。但是如果尼克·胡哲出生在中國,會是什麼樣子呢?也許當他出生時,他的父母剝奪了他的生存權,或者把他遺棄在社會的某個角落靜靜地等待死亡,或者也許他“幸運地”活了下來,但他的下一次生活不會很令人滿意。

當我想到這個問題時,我能在腦海中看到殘疾人躺在街上乞討,用他們破碎的身體來贏得路人的.同情。當霍克內赫特用他充滿激情的演講感動了全世界所有的觀衆時,他也是一個有着巨大身體缺陷的人。爲什麼他們目前的情況如此不同?尼克的父母從未放棄過他。他們一直是尼克最大的精神支持,無論是身體上還是心理上。他們給了尼克最好的教育,不僅爲他提供了一個學習的環境,而且教育尼克正確地面對生活方式,這樣尼克就可以重拾對生活的熱情。當中國父母遇到一個身體有巨大缺陷的孩子時,絕大多數父母會拋棄這個孩子。即使他們當時接受了孩子,他們也會把孩子當作以後撫養的負擔,對孩子的態度很差,更不用說孩子的教育了。他們不僅會爲孩子創造學習機會,還會給他們生命教育和抗挫折教育。相反,他們可能經常用語言或其他方式來刺激他們的孩子增加他們的自卑情結。

最後,當許多人把目光投向尼克·胡哲的諸多優點時,我們不能忽視他的家庭教育。正是這種教育使他一步步成功。

尼克胡哲觀後感3

課上老師給我們看了部視頻,介紹了一位澳大利亞的傳奇人物——尼克胡哲。在1982年12月4日的那個清晨,尼克的父母原本懷着滿心歡喜迎接他們的頭生兒子,卻萬萬沒想到會是個沒有四肢的“怪物”。

這是一場艱辛的戰役,供應尼克所需的一切,是一場持續的掙扎,可以尋求幫助的對象與渠道並不多,這對夫婦只能獨自克服各種問題,在嘗試與糾錯中不斷摸索,找尋或設計合適的輪椅設備,籌集資金支付一切,甚至與社會的律例抗爭。由於尼克身體上的殘障,澳大利亞當時的法律規定不允許他進入正規學校,但他的母親力爭修改法律,經歷萬般艱難,令尼克成爲第一個進入正規學校就讀的殘障生。

在一次環遊世界傳遞愛的演講中有臺下學生問尼克,什麼是支撐他最大的力量。尼克毫不猶豫地說,“家庭”。“如果你有一個家庭,不停在撒下愛的種子,你怎麼可能願意離開你的家人,把痛苦留給那些愛你的人?”尼克感嘆。在尼克眼中,父母最讓他感動之處在於,他們始終是他最好的聽衆,聽他訴說一切煩惱與快樂,從不厭煩。 從他6歲起,爸爸教他如何用腳趾往電腦裏輸入文字,教他游泳,並鼓勵他學習踢足球、玩滑板。媽媽告訴他,在任何環境下都要微笑,告訴他,“別人再盯着你看,你可以主動去與別人搭話,以友好的姿態來面對這個世界,那樣世界也會對你友好”。“我愛我的父母,比愛我自己更多。我不願意把痛苦留給他們。”尼克說,這份對愛的回饋與感恩,讓他不輕言放棄。

正是這樣的家庭教育造就了樂觀的尼克胡哲,但是假如尼克胡哲出生在中國,那又會是怎樣的情形呢?也許當他在生下來的時候就被他的家長剝奪了生存的權利,或者被拋棄在社會的某個角落靜靜地等待死亡,又或許他“幸運”地存活下來但是他接下來的生活也不會非常如意。

當想到這個問題時,我腦海裏浮現出躺在街上乞討的殘疾人們用着他們殘破的身軀向路過的行人博得憐憫。當胡克尼哲在世界各地用他激情洋溢的演講打動着着所有聽衆時,同樣是身體上有着巨大缺陷的人,爲什麼他們的現狀差別是如此的巨大。尼克的父母從未放棄過他,無論是在身理上還是心理上,他們始終是尼克最大的精神支柱,他們給了尼克最好的教育,不單單給他提供學習的環境還教育尼克正確面對人生的方式,讓尼克重拾對生命的熱情。而當中國的父母遇到有着巨大身理缺陷的孩子時,絕大部分家長會拋棄這個孩子,即使當時一時憐憫接受這個孩子,但是在之後的養育中他們會把這個孩子當做他們的累贅,對這個孩子的態度非常差,更不用提對孩子的教育了。他們不僅僅不會去給孩子創造學習的機會,也不給孩子進行生命教育與抗挫教育。反而可能在生活中不斷地用言語或者其他方式來刺激孩子增加孩子的自卑感。

最後,當非常多人將目光投射到尼克胡哲的衆多優點時,我們不能忽視他受到的家庭教育,正是這樣的教育使得他一步步走向成功。

尼克胡哲觀後感4

從前,有一個小男孩睜大眼睛看了尼克很長時間。最後他說,“你還有頭。”——這是尼克·胡哲在他的演講中將談到的一個小插曲。只要你看着尼克,你就會立刻明白爲什麼小男孩會這樣說,然後哀嘆上帝爲什麼創造了這樣的生活。

尼克出生時沒有四肢,只有軀幹和頭部,就像一尊破碎的雕像。甚至他的父母也不能接受這張照片。可以想象,這樣的身體給尼克造成了很大的困難。他唯一能用的身體部位是一隻有兩個腳趾的小腳,被他姐姐暱稱爲“小雞腿”,因爲尼克的寵物狗把它誤認爲雞腿,想吃它。

尼克不能走路,不能拿東西,總是要忍受被監視的恥辱。這曾經讓他如此沮喪,以至於他想把自己淹死在浴缸裏。幸運的是,在最後一刻,他記得父母在他的墓前哭泣,所以他放棄了。這是他最正確的選擇。倖存讓他有機會看到自己的生活充滿無限希望。

尼克信奉基督教,並警告自己永遠不要放棄。雖然他沒有健全的四肢,但他有很好的口才和聰明的大腦。他總是以極其輕鬆的語氣取笑自己的經歷。他從不在乎人們驚訝的眼神,努力對自己有信心。事實上,他做了一些大多數普通人做不到的事情:他已經成爲一名世界知名的勵志演說家。

尼克19歲時,他打電話給學校宣傳他的演講。被拒絕52次後,他得到了5分鐘的演講和50美元的薪水。從那以後,他的演講生涯開始了。他的聲音很有吸引力,他的思維很清晰,他的語言很幽默,最重要的是,他有一種獨特的生活經歷,可以和別人分享,並給每個人堅持下去的力量。經過多年的訓練,他擁有極其堅韌的頭腦和豐富的經驗。這些精神品質完全彌補了身體上的缺陷,幫助尼克超越了健康的大多數,取得了非凡的成就。

今天,他在世界34個國家發表了1500多次演講,每年收到來自世界各地的30000多份邀請。所有看過他的視頻或聽過他演講的人都被這個被預言“永遠得不到愛”的人真誠地說服了。他已經成爲世界與命運頑強抗爭的象徵,或者是一個活生生的雕塑。

對於中國,尼克投入了特別的精力。在過去的三年裏,他每年都來中國演講。今年5月14日至17日是他第四次訪華,目標受衆是大學生。尼克出生於1982年,是80後。他非常同情大學生。此次巡演的組織者之一騰訊慈善基金會也希望通過尼克感人的故事啓發80後和90後的年輕一代。

尼克在演講中說:“我在鏡子前有一張非洲難民兒童的照片。現在我的目標之一仍然是幫助這些窮人。”“就我而言,在街上戴帽子會馬上被別人認出來,所以我已經很出名了。我不是在追求名聲。我不在乎別人是否懷疑我,只要我的所作所爲能改變哪怕是一個人的生活,這一切都值得去做。”

“有人問我,我認爲我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嗎?我想說是的。我非常清楚生命的三個真正含義——價值、目標和目的。我知道我要去哪裏,所以我很開心。無論如何,滿足於你所擁有的,比如我,珍惜我的“小雞腿”。不要放棄,愛別人,每天向前邁一小步。你當然可以實現你的人生目標。”

尼克胡哲觀後感5

上次輔導員讓我們觀看的影片,挺感動的。他讓我們寫了觀後感,有同學提議說放在博客上,於是我決定放51來。

上週,我觀看了一出很震撼的影片。影片是一個名爲力克的殘疾人士,在向觀衆進行講座。

那是一個異常的講座。影片一開始,當我看到身體幾乎沒有四肢,僅依靠一隻“小雞腿”來完成動作的力克,我不禁爲他感到深深的悲哀與惋惜。我驚歎着,他是如何在殘酷的現實中,始終堅持樂觀的心態,頑強地生活到此刻的這讓我感到難以置信。

他語言幽默滑稽,絲毫感覺不到對命運的埋怨與不滿。他利用他那短小變形的“小雞腿”,做出一連串靈活的動作。如踢球,接電話,打鼓等。他說,他感激上天還給他留下這隻“小雞腿”。

接下來,話鋒一轉,他的表情變得嚴肅、認真起來。他說他小的時候受到過很多人的嘲諷與異樣的目光,每一天有12個人來嘲笑他。但他大聲說着:“我不介意!”。他告訴我們,我們不該因爲命運的不公,生活的挫折而倒下,我們無法逃避,僅有勇敢去應對。我們不應當過於着重自我的外表,他說過:“如果別人不愛你,還有誰來愛你呢”要學會相信,相信世上總會有人來愛你,接納你。

記得他說過:“你能夠讓自我酩酊大醉,但第二天早上,在頭痛中醉醒過來,仍要應對同樣的問題。”許多人會沉溺在悲傷中不能自拔,怨天尤人,懷疑一切,並開始選擇各種方式麻醉自我,把歡樂建立在短暫的事情上,嘗試着逃避一切。可是,“向錯誤的方向舉步,只會讓你遠離夢想。”這是力克說的。

爲了更好地證明他的話,他自行跌到在臺上,然後努力地扭轉着身子,用那隻“小雞腿”和肩頭的力量,支撐着站了起來,頓時,全場掌聲雷鳴。他向着觀衆席說:“只要不斷嘗試,總有站起來的期望!”

如此振奮人心的話語,我記住了,且深受感動。

在聽完講座後,我重新打量他,我已經不爲他而感到悲哀了,轉而是爲他感到驕傲,感到自豪!是的,他在逆境中活出了屬於自我的精彩人生!

以往,我也用世俗的目光去嘲笑過別人,把他們身上的缺憾當作娛樂消遣的話題。可是此刻想來,當時的我是多麼的無知與愚昧。因爲我的嘲笑,可能融化了那個人好不容易建立起來的自信,所以而讓他自卑、抑鬱,困在陰影中找不到出路。而或許,我的一句不經意的鼓勵,卻能夠改變那個人的命運,讓他看見生命的目標!

應對那些身上有缺憾的人,我們應當儘量地給予鼓勵與愛護。認真地問候他們,幫忙他們克服骨子裏的恐懼與無助。這是力克教會我的,我會永遠牢記在心!

力克胡哲,我記住了這個名字,記住了這個身殘志堅的人!

尼克胡哲觀後感6

在一次課中老師組織我們觀看了著名勵志演講家尼克的演講。尼克。胡哲,一個“傳奇”的人物,是一個殘疾人,他生下來就沒有四肢,僅有的只是像雞爪子一樣的小腳,但他卻堅強,勇敢地應對人生中的困難,不氣餒,不正因幾次失敗而輕言放下。甚至能夠給別人帶來生活的期望,鼓勵每個人勇於應對並改變生活,開始完成人生夢想的征程。透過自己人生的點點滴滴、令人難以置信的幽默和與人們溝通的驚人潛質,深受孩子、少年和青年人的喜愛,尼克是真正的使人倍受鼓舞的演說家。我深深的被他的幽默堅強的人生態度所折服。

如果沒有四肢,我不知道自己能否肚子料理看似簡單的小事兒;如果沒有四肢,我不知道能否承受住別人異樣的目光;如果沒有四肢,我不知道自己還能否去追求屬於青春的夢想。但是,這些看似不可能的想法卻在尼克·胡哲身上用樂觀自信轉化成了可能。

尼克·胡哲,他是折翼的天使,是破繭而出的蝴蝶,是溫暖心靈的陽光。他用堅強書寫着他專屬的傳奇;他用善良去引導別人走出迷茫,收穫期望。他夢想成爲一名演講家,他期望爲別人演講卻被拒絕了52次。然而他沒有放下,堅持,爲他帶來了成功。他說,他想到了愛迪生試驗9999次仍不放下期望,因此他仍要繼續。他能夠游泳,他能夠潛到水下三十米,他能夠衝浪,他能夠完成許許多多正常都做不到的事情,而我們卻無法走進他的世界。

尼克·胡哲天生沒有手腳,但是他卻活得那麼的堅強和樂觀。憑着他那堅強的意志,獲得了兩個大學的學士學位!他以前說過:若上帝沒有賜你一個你想要的奇蹟,那麼他其實是想你成爲別人的奇蹟!多麼感人的一句話,正是這句話激發了許多殘疾人的鬥志。更感動了千千萬萬的正常人。正因我是否會如他一樣選取發奮,答案是否定的。毫無疑問,尼克·胡哲的樂觀,感動了我;尼克·胡哲的堅強,震撼了我。也讓我明白,我將如何應對人生中的挫折,工作中的困難。尼克。胡哲他受過屈辱、被別人歧視、被同學欺負、也曾想過自殺,但他用自己堅強的意志和樂觀的精神戰勝了自己戰勝了別人。

此刻的尼克胡哲,作爲演講家在各個國家做演講。看到他自信的模樣,我從心底佩服他。沒有四肢,卻能夠在大家面前如此自如的講到自己的經歷。還戲稱自己的腳是小雞爪。在逗樂別人的同時,自己也很坦然理解。我想他要有多麼大的一種勇氣才能夠做到這樣。在臺上的每一次表演,都讓臺下的觀衆感到震驚,靠僅有的一隻腳,竟然和能夠踢球,能夠寫字,能夠彈琴,背後要付出常人無法想象的發奮。他成功,我們看到的是他光鮮的一面,然而他的經歷纔是令我最佩服的。自如的和學生們交流,給學生上了一節很好的勵志課。他是我們的榜樣。四肢健全、智力正常的我們要堅信,若擁有了堅強的毅力、自信、樂觀,我們就能創造奇蹟。

尼克胡哲觀後感7

課上老師給我們看了部視頻,介紹了一位澳大利亞的傳奇人物——尼克胡哲。在1982年12月4日的那個清晨,尼克的父母原本懷着滿心歡喜迎接他們的頭生兒子,卻萬萬沒想到會是個沒有四肢的“怪物”。

這是一場艱辛的戰役,供應尼克所需的一切,是一場持續的掙扎,可以尋求幫助的對象和渠道並不多,這對夫婦只能獨自克服各種問題,在嘗試和糾錯中不斷摸索,找尋或設計合適的輪椅設備,籌集資金支付一切,甚至與社會的律例抗爭。由於尼克身體上的殘障,澳大利亞當時的法律規定不允許他進入正規學校,但他的母親力爭修改法律,經歷萬般艱難,令尼克成爲第一個進入正規學校就讀的殘障生。

在一次環遊世界傳遞愛的演講中有臺下學生問尼克,什麼是支撐他最大的力量。尼克毫不猶豫地說,“家庭”。“如果你有一個家庭,不停在撒下愛的種子,你怎麼可能願意離開你的家人,把痛苦留給那些愛你的人?”尼克感嘆。在尼克眼中,父母最讓他感動之處在於,他們始終是他最好的聽衆,聽他訴說一切煩惱和快樂,從不厭煩。 從他6歲起,爸爸教他如何用腳趾往電腦裏輸入文字,教他游泳,並鼓勵他學習踢足球、玩滑板。媽媽告訴他,在任何環境下都要微笑,告訴他,“別人再盯着你看,你可以主動去和別人搭話,以友好的姿態來面對這個世界,那樣世界也會對你友好”。“我愛我的父母,比愛我自己更多。我不願意把痛苦留給他們。”尼克說,這份對愛的回饋和感恩,讓他不輕言放棄。

正是這樣的家庭教育造就了樂觀的尼克胡哲,但是假如尼克胡哲出生在中國,那又會是怎樣的情形呢?也許當他在生下來的時候就被他的家長剝奪了生存的權利,或者被拋棄在社會的某個角落靜靜地等待死亡,又或許他“幸運”地存活下來但是他接下來的生活也不會非常如意。

當想到這個問題時,我腦海裏浮現出躺在街上乞討的殘疾人們用着他們殘破的身軀向路過的行人博得憐憫。當胡克尼哲在世界各地用他激情洋溢的演講打動着着所有聽衆時,同樣是身體上有着巨大缺陷的人,爲什麼他們的現狀差別是如此的巨大。尼克的父母從未放棄過他,無論是在身理上還是心理上,他們始終是尼克最大的精神支柱,他們給了尼克最好的教育,不單單給他提供學習的環境還教育尼克正確面對人生的方式,讓尼克重拾對生命的熱情。而當中國的父母遇到有着巨大身理缺陷的孩子時,絕大部分家長會拋棄這個孩子,即使當時一時憐憫接受這個孩子,但是在之後的養育中他們會把這個孩子當做他們的累贅,對這個孩子的態度非常差,更不用提對孩子的教育了。他們不僅僅不會去給孩子創造學習的機會,也不給孩子進行生命教育和抗挫教育。反而可能在生活中不斷地用言語或者其他方式來刺激孩子增加孩子的自卑感。

最後,當非常多人將目光投射到尼克胡哲的衆多優點時,我們不能忽視他受到的家庭教育,正是這樣的教育使得他一步步走向成功。

尼克胡哲觀後感8

課上老師給我們看了部視頻,介紹了一位澳大利亞的傳奇人物——尼克胡哲。在1982年12月4日的那個清晨,尼克的父母原本懷着滿心歡喜迎接他們的頭生兒子,卻萬萬沒想到會個沒有四肢的“怪物”。

這一場艱辛的戰役,供應尼克所需的一切,一場持續的掙扎,可以尋求幫助的對象和渠道並不多,這對夫婦只能獨自克服各種問題,在嘗試和糾錯中不斷摸索,找尋或設計合適的輪椅設備,籌集資金支付一切,甚至與社會的律例抗爭。由於尼克身體上的殘障,澳大利亞當時的法律規定不允許他進入正規學校,但他的母親力爭修改法律,經歷萬般艱難,令尼克成爲第一個進入正規學校就讀的殘障生。

在一次環遊世界傳遞愛的演講中有臺下學生問尼克,什麼支撐他最大的力量。尼克毫不猶豫地說,“家庭”。“如果你有一個家庭,不停在撒下愛的種子,你怎麼可能願意離開你的家人,把痛苦留給那些愛你的人?”尼克感嘆。在尼克眼中,父母最讓他感動之處在於,他們始終他最好的聽衆,聽他訴說一切煩惱和快樂,從不厭煩。 從他6歲起,爸爸教他如何用腳趾往電腦裏輸入文字,教他游泳,並鼓勵他學習踢足球、玩滑板。媽媽告訴他,在任何環境下都要微笑,告訴他,“別人再盯着你看,你可以主動去和別人搭話,以友好的姿態來面對這個世界,那樣世界也會對你友好”。“我愛我的父母,比愛我自己更多。我不願意把痛苦留給他們。”尼克說,這份對愛的回饋和感恩,讓他不輕言放棄。

正這樣的家庭教育造就了樂觀的尼克胡哲,但假如尼克胡哲出生在中國,那又會怎樣的情形呢?也許當他在生下來的時候就被他的家長剝奪了生存的權利,或者被拋棄在社會的某個角落靜靜地等待死亡,又或許他“幸運”地存活下來但他接下來的生活也不會很如意。

當想到這個問題時,我腦海裏浮現出躺在街上乞討的殘疾人們用着他們殘破的身軀向路過的行人博得憐憫。當胡克尼哲在世界各地用他激情洋溢的演講打動着着所有聽衆時,同樣身體上有着巨大缺陷的人,爲什麼他們的現狀差別如此的巨大。尼克的父母從未放棄過他,無論在身理上還心理上,他們始終尼克最大的精神支柱,他們給了尼克最好的教育,不單單給他提供學習的環境還教育尼克正確面對人生的方式,讓尼克重拾對生命的熱情。而當中國的父母遇到有着巨大身理缺陷的孩子時,絕大部分家長會拋棄這個孩子,即使當時一時憐憫接受這個孩子,但在之後的養育中他們會把這個孩子當做他們的累贅,對這個孩子的態度很差,更不用提對孩子的教育了。他們不僅僅不會去給孩子創造學習的機會,也不給孩子進行生命教育和抗挫教育。反而可能在生活中不斷地用言語或者其他方式來刺激孩子增加孩子的自卑感。

最後,當很多人將目光投射到尼克胡哲的衆多優點時,我們不能忽視他受到的家庭教育,正這樣的教育使得他一步步走向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