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觀後感 > 紀錄片觀後感15篇

紀錄片觀後感1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04W 次

當認真看完一部影視作品後,這次觀看讓你有什麼體會呢?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觀後感吧。那麼我們該怎麼去寫觀後感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紀錄片觀後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紀錄片觀後感15篇

紀錄片觀後感1

雪後,西湖好像遮了層純白的面紗,靜美的容貌愈加婉約夢幻,更見風致。遠處,雷峯塔無言佇立,卻似口中有千言萬語,欲說還休……恍惚間,輕撐紙傘的姑娘行在蘇堤上,安然等待一場絕美的相逢……請跟隨我們一同飛翔,在空中,見證這個關於西湖和雪的浪漫故事。

1:杭州灣跨海大橋與浙江許下100年的約定

2:飛上衛星看舟山羣島

3:出海捕魚,如何保鮮20天

4:貝殼鋪成的一片海灘世界罕見

5:台州府古城牆現存4700年不倒與它有關

6:千島湖巨網捕魚,單次捕撈可達30萬斤

7:現實版的《富春山居圖》

8:撐着滑翔傘,挑戰風的方向

9:速度與激情的遊戲潮頭浪尖好景色

10:航拍器“眼中”的孔明燈

11:三爿石佇立1億3500萬年

12:一鏡到底從萬米高空到魚塘水底

13:飛到烏鎮,體驗空中看戲劇

14:彌勒佛在中國竟發福在他身上發生了什麼

15:10000座石橋,讓你與“古人”不期而遇

16:中國最古老的登山鞋

紀錄片觀後感2

紀錄片《翻山涉水上學路》記錄了來自最邊緣地區的學校孩子們,從他們的生活環境開始,展示他們上學之路,直到最後達到他們的目標

踏上一次前往一些最不可能抵達的目的地的旅程,在那裏,學生們在倖存和他們對知識的渴望間,穿越那些狹窄的小道。

12歲的女孩科坦卡,每天早上第一個出發,卻最後一個到達學校,因爲她的家距離學校20公里。20公里,是個什麼概念?在北京或上海搭乘地鐵要40-50分鐘,坐公交要兩個小時。可科坦卡是徒步,而且這一路上她要跨草原、越山谷、躲野獸。

儘管生活艱辛,危險重重,孩子們還是勇敢地走在上學路上,因爲他們渴望用知識改變自己的生活。

他們歷經幾個小時,穿過非洲大草原去上學。他們的上學路充滿着大象、猴子、野牛、豹子、獅子等野獸,還隨時面臨着暴雨洪水的危險。並且因爲食物的匱乏,他們不得不忍飢挨餓地走幾個小時,餓了只能想辦法採野果,或去屠宰場討要些肉喝點血。儘管條件異常艱苦,但肯尼亞的這些孩子們仍不忘心中的理想,堅持上學,努力學習!

我們大多數同學都生活在衣食無憂的環境裏,有父母的疼愛與支持,有老師的教育與管理,我們根本不需要徒步行走20公里,我們和肯尼亞孩子一樣,擁有對知識的渴望,怕吃苦,吃一輩子苦;不怕吃苦,吃半輩子苦。

能現在用汗水解決的事,不要留着以後用淚水。

紀錄片觀後感3

《食品公司》是美國一揭露大型食品公司內幕的紀錄片,大型食品公司爲了獲取高額利潤,已經不惜改變動植物的生長方式和生長週期,同時爲了維持這種不符合規律的生產形態,迫使zf持續高額補貼最基本的一二種農作物玉米和大豆的生產,從而向市場提供最廉價的飼料。

資本主義固然有其無法言表的優越性,尤其是在工業生產上,但是這種以公司製爲基本單元的體制卻不是完美的,科學技術是生產力,但不是第一,尤其是在食品工業生產上,一定是不能違反大自然的生態法則,否則,就會出現畸形的公司體制與不再健康的人。

比如,工業文明下的快餐文化,快餐文化下的飲食巨無霸公司,接踵而至的便是肥胖的而又多病的人羣,科學技術進步下的發達的醫療水平竟然還能維持着這些人羣畸形的生存形態,資本主義文明體制下的市場經濟的確在不斷地創造着奇蹟,令人歎爲觀止的文明!雖然如此,但我們還是應辯證地搞市場經濟,理性發展,不能一味追求解放生產力。否則,資本主義今日的畸形的食品工業就是我們國家人們明日的生存形態。氾濫的快餐文化、過渡肥胖的人羣和與之相伴的各種疾病將不是傳說了。

紀錄片觀後感4

如果從大的層面來解析我國改革開放以來的成果,那麼大概就是中國成爲了一個讓世界人民都好奇的樂土!在這裏有時速高達300公里以上的高鐵,以它的速度丈量着中國的寬度;這裏有世界級的航天技術,能夠勘測到月球的背面,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中國在國際地位上的作用日益突出,到處都有着她的身影。

從沒有路到條條大路,從簡衣粗食到琳琅滿目,這一切都在昭示着人們的生活變化。世界上極少有一個國家能夠在如此段的時間內,取得如此的成就。從國際的角度看中國,這一種方式還是少見的,通過這部中外合拍的紀錄片,帶你換個角度看中國!

這部紀錄片是從改革開放的建設者和經歷者的角度來回顧這40年的發展變化的。無論我們是從什麼階段來經歷着改革開放,這其中的感受到最後,就是感覺到中國真的很強大,中國的發展真的很迅速。我們從這些不同的行業的奮鬥者,看到了改革開放在各個領域所帶來的發展與變化。這三集的內容,從鄉村到城市,從飲食到科技,從無到有,一切成果的去的離不開這樣的一個偉大的決策,也離不開許許多多有着遠見卓識的奮鬥者。我們都是改革開放的受益者,也會是改革開放的好的奮鬥者!

在40年的今天,我們一同回首過去,展望未來,相信在下一個40年,中國會變得更加美好!

紀錄片觀後感5

“我們是一面鏡子,我的面孔,能照出我是如何忠實於父母。無論是外表還是內心,我們是如此的相似。”這是一位孩子對自己的父母說出的話。央視10年打造紀錄片《鏡子》,給中國家庭教育當頭一棒!

作爲一名資深教師,在我的教學過程中我接觸過很多的家長和孩子。很多的家長在和我溝通的時候都會和我說一些關於孩子的教育或是學習上面的一些問題,我發現很多的家長在面對自己的孩子的教育上面的問題的時候是無力的。家長認爲是對孩子的好的事情但是孩子卻偏偏不會向着家長所規劃的方向去走,當孩子出現問題了,幾乎沒有家長反思過自己的做法是否真確,而是一味的去責怪孩子。其實家長不知道一個問題孩子的背後一定有一個問題家庭,孩子是家庭的鏡子,而家庭則是社會的`鏡子。

在我的教學過程中,我發現其實我們的家長並不欠缺教育,但是欠缺愛的認知。很多的家長的愛就是控制,將這份愛物化了,導致我們愛已經扭曲了,滿滿的愛最後變成了慢慢的傷害。爲了幫助各位家長解答這方面的疑惑,今天我就和各位家長分享一部央視紀錄片《鏡子》在這部紀錄片裏面我相信家長們一定能有所啓發。

紀錄片觀後感6

今天,我趁着吃飯的空隙看了紀錄片《蘇東坡》——大江東去。本篇主要講了蘇東坡被貶官黃州,寫下了著名的兩篇詞作分別是《念奴嬌·赤壁懷古》和前後兩首《赤壁賦》。在此之前,人們對詞曲的評價很低,因爲它們基本上都是被商女唱的。當年初入汴京,蘇東坡無異於詞的創作,因爲他認爲詞只是勸誡君王或輔佐君王的。

當蘇東坡外放杭州後,他纔開始詞的創作。這時他才明白,詞並不是爲朝廷,爲君王寫的。而是爲心,爲一個人真實的存在所寫的。當時聞名天下的詞是柳永詞。不過,蘇東坡把詞像詩一樣寫,融入了自身的情感,比起來更勝柳永詞一籌。現在,日本的廟裏還專門開設了東坡班,供日本學者一起研究蘇東坡。蘇東坡有一次與朋友泛舟河上,看着湖面的清風,山間的明月,頓時黯然傷神。他的好友拿起竹蕭,幽幽的吹着。蘇軾問他爲何吹的如此傷感?朋友說,這麼美好的景象,我們的生命卻如此的短暫。蘇軾笑了笑說,如此的美景,只要我們用心體會,體驗透了,便知足了。

蘇東坡在黃州不僅留下了文壇巨匠,還留下來了著名的菜式——東坡肉。相傳,黃州那個地方盛產肥豬肉。富人們不吃,窮人們不會做。蘇東坡因爲家境貧寒,便拿了便宜的豬肉,按自己的口味煮。這便是令後人大爲稱讚的東坡肉的來歷。

讀了這則影片,我爲蘇軾《赤壁懷古》的雄壯詩詞所打動。同時也爲他那樂觀,豁達,開朗的性格所崇拜。

紀錄片觀後感7

“西南聯大”,是中國歷史上羣星閃耀的一處所在,也是中國人的血性與風骨展現得最淋漓盡致的時期。

自由的學術風氣,嚴謹的教學態度,衆多世界頂尖的學術泰斗,以及一羣認真求學的學生,一同構成了那絢爛明媚的八年。這是最震撼,也最令我淚目的地方。 山河破碎、烽火硝煙的年代,這羣讀書人不畏槍林彈雨,不懼條件艱苦,憑着一身風骨,守護國家文脈。是他們,書寫了那段波瀾壯闊的歷史,擔當着民族脊樑,西南聯大是中國教育史上的珠穆朗瑪峯!

“所謂大學者,非謂有大樓之謂也,有大師之謂也”(一個大學之所以爲大學,在於有沒有好教授),它是一個傳說,更是一個獨一無二的奇蹟。縱然歲月匆匆,歷史不斷在時光中揭開了一頁又一頁,它也會一直爲無數人所深深銘記,持續綻放着璀璨光芒。

心神往之的一段歷史,務實又浪漫,艱苦而又活潑,大師星布,浩篇充棟,可是聯想到他們在浩劫中四散,命運不一,心裏不免震撼,再聯想如今大學的氛圍和狀態,我們應該自省和反思,在最和平的年代,卻浪費了最好的資源。

紀錄片觀後感8

在這個暑期,電影《大學》已於20xx年7月9日正式全國公映,並邀請到《在明明德:大學的倫理之基》的三位作者: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領導力研究中心主任楊斌,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清華大學蘇世民書院副院長錢小軍,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副教授姜朋,爲關心支持清華大學和經管學院發展的校友們帶來一場精彩的在線漫談。三尺講臺躬耕一生 。

影片拍攝素材來源於清華園裏,有四個人正站在自己人生的路口。他們之中,有剛歷經高考、一波三折地考入心儀學府的第一代“00”後大學生,有即將離開象牙塔、面臨艱難抉擇的博士畢業生,有旅美歸來入職清華、滿懷“觀天”理想卻挑戰重重的青年教師,有耄耋之年、榮休後依然堅持站立三尺講臺的老院士(錢穆之女錢易)。影片以三年的悠悠光景,訴說了四個清華人一生的理想,以及在他們身後屬於這所大學的永恆青春。

在這部影片中既有追光的人,也有爲夢想而努力前行的人,當他們的理想與現實發生碰撞時,他們的選擇遵從了他們內心所懷着的理想,讓一顆顆熾熱的心在祖國的大地上熊熊燃燒着,並在家鄉的美好河山上耕耘着一切;最終,在辛勤和汗水中開了花結了果。

理想當燃,我們都在尋找理想的燃料。站在新時代的背景下,面對國際化競爭激烈的時代,作爲青年學子,我們理應學好理論知識,同時更應該把握住美好的年華、練就真本領,讓我們的理想信念一直堅定下去,做一個平凡但不平庸的人。

紀錄片觀後感9

看完《電商風雲》之後,感觸頗多。在沒有觀看《電商風雲》之前,對電商的認識僅僅是停留在淘寶和京東購物上,知識一個消費者,在接觸電子商務,以及觀看《電商風雲》之後,才發現電子商務不只是消費者與商品之間的關係,更多的是融入人與人的溝通。

電商之間的競爭是殘酷的,是異常沒有硝煙的戰爭,不斷有電商在這場競爭中脫穎而出,也有電商在這場戰爭中銷聲匿跡,電商之間的戰爭比我們想象中的激烈殘酷。在這場戰爭中可以勝出的電商總是具有過人之處的本領。

在傳統的企業競爭中,商品的品質決定企業的未來發展,而在電商的競爭中,企業除了需要良好的商品品質之外,還有一條至關重要的因素——顧客體驗。電商不僅僅是將商品售賣給消費者,這一個過程,還有顧客購買商品中以及購買商品之後的體驗,而這樣的體驗就來自於企業與顧客之間的溝通和互動。電商與顧客之間的溝通與互動,會是電商積累每位顧客的消費習慣,瞭解不同消費羣體的消費特性,通過這些,電商可以以此開發更適合顧客的商品,從而給電商帶來更大的利益,同時獲取更多的消費者。當消費羣體增大時,說明電商更具有競爭力。

社會的發展,衍生不同的社會產物,而電商的競爭必定促成更多的電商品牌,抓住顧客的核心需求,企業必將利於互聯網競爭的不敗之地。

紀錄片觀後感10

“茶,上面是草,中間是人,下面是木,這便是所謂的茶。

而茶道,不是用眼睛看得,也不是用鼻子聞得,更不是用嘴巴喝的,而是用心感悟的溫暖。” 這是紀錄片<<茶經>>中的語錄

曾經告訴過很多的朋友一個東西————茶道四要。何爲四要呢?即茶,藝,點,談。

時至今日,還有好多人都未能理解其中真意。茶,茶葉,不同的茶葉不同的味道;藝,不是所謂的茶藝展示,而是泡好茶;點,喝茶難免會餓,所以需要吃的,也就是茶點;談,喝茶不是參禪,故不在於悟。

六類茶葉,喝什麼種類在於自己,茶葉好壞也在於自己;泡茶手法好壞在於自己,或是功夫茶八道程序的一絲不苟,或是紫砂白瓷陶器玻璃各個容器的交輝相映;茶點或是蘇州兩百名點,或是野果奇葩;茶談,或是相聲說唱,或是私聊密語。

至於什麼是茶道,<<茶經>>紀錄片也不曾闡明。片中有這樣畫面,從鄉下農家子孫三代齊聚一堂,以老碗啜着山茶,嗑着剛刨出的生花生,到深山古寺,僧人調來山泉,跪於涼蓆,火爐燒水,木製馬勺緩緩加熱水沖茶;從茶樓青年女子展示茶藝,顧客慢飲,到村落皮影戲,農人小童蹲做而觀,手中茶漬滿是的玻璃杯中的茶,老翁慢啄慢飲,小童一把奪走,一飲而盡

紀錄片觀後感11

我是一名鐵路工人,昨晚觀看了“大國工匠”後,我體會到工匠和普通工人不一樣的是,工匠的工作不單是爲了謀生,而是爲了從中獲得快樂。

《大國工匠》講述了不同崗位勞動者,用他們的靈巧雙手,匠心築夢的故事。這羣不平凡勞動者的成功之路,不是進名牌大學、拿耀眼文憑,而是默默堅守,孜孜以求,在平凡崗位上,追求職業技能的完美和極致。最終脫穎而出,躋身“國寶級”技工行列,成爲一個領域不可或缺的人才。

寶劍鋒從磨礪出。我在收看該系列節目時,發現他們文化不同,年齡有別,但都擁有一個共同的閃光點—熱愛本職、敬業奉獻。365行行行出狀元,不管在哪個行業只要付出努力都會獲得不少收穫,幹一行愛一行,不管在哪個平凡的崗位上只要努力都能開出幸福花。

我作爲一名90後,參加工作已經6年了,我們這個行業就是沒有節假日,一年四季都在外地工作,顧不上家,有人問我這樣對孩子好嗎?我想說那不然呢,爲了生活沒辦法。我們所在的商合杭高鐵明年就要通車了,我們也要加班加點好好在奮戰一年,若干年以後我和家人坐高鐵從亳州段通過我會很自豪的說你看這一段是我曾經參與建設的,我覺着很自豪,付出值得。雖然我們的成就沒有到達工匠這個地位,但是在我心中我們這些爲了高鐵早一天開通的建設者們也是大大的工匠。

紀錄片觀後感12

秩序成習慣,習慣成自然,自然成人格;這一切都來自於童年。

耳邊響起那熟悉的旋律:“池塘邊的榕樹上,知了在聲聲叫着夏天。操場邊的鞦韆上,只有蝴蝶停在上面。黑板上老師的粉筆,還在拼命唧唧喳喳寫個不停。”

童年是最純真的,充滿着歡聲笑語,喜怒哀樂讓人孜孜不倦。

邁入幼兒園大門時,孩子們因爲離開最熟悉的人,最溫馨的家必然會出現第一次的分離焦慮。

當媽媽說:“下午來接你?”

孩子就開始撕心裂肺地哭喊,而媽媽也是第一次掉下與孩子分離時的淚水。

【當記者問孩子們“以後想幹什麼?”

幼兒園的孩子說:“離開小班,去中班,大班”

一年級的兩兄弟因爲小星星的事鬧了不愉快。

而對於小朋友來說,小星星是老師給優秀學生的獎勵,是最重要的東西。

“小時候抱怨爸媽爲什麼一定要逼自己練琴,想着長大以後一定不這樣對自己的孩子,現在就在想爲什麼不逼的更緊一點”】

這都是我們在學習之路上要面臨的各種挑戰,我們都是第一次來到這個世界,也是第一次做好寶貝這個角色。

人生第一次上學,我們要通過學習這條路改變自己,學會適應生活與生活協作。

紀錄片觀後感13

唐朝應該是中國最幸福的年代,不僅僅是疆域的遼闊,財富的聚集,更重要的是民族的包容感,李氏家族本來就有少數民族的血統,他們不受教條的束縛,有包容一切的度量,也有勇敢彪悍的作風,這樣領導下,中國歷史上出現一批的獨樹一幟的臣子文人,他們在上朝能運籌帷幄,上馬能決勝千里。在歐洲正爲宗教不同派別血染大地的時候,這裏能做到各種宗教自由發展,各個民族競技而生。即便是打過架的日本和棒子也能很好的包容,還能毫不保留的手把手的教狼,這是一個怎樣自信的民族。有這樣的保障,國民素質達到巔峯,真正能做到路不拾遺,夜不閉戶。盛唐時期的中國,更像是一個桃花仙境,世界的烏托邦。

天朝只屬於哪個時代,沒有包容的度量做不到,像是明朝的爾虞我詐。沒有交流做不到,像是元,清的固步自封。沒有自信更做不到。

對於經歷一系列的殖民,戰亂,思想禁錮,病痛折磨的國家,我們有包容一切的度量嗎?有海納百川的自信嗎?只不過GDP漲的快點,就天朝天朝的YY起來,天朝不是靠樓推起來的,比起天朝差遠了。

紀錄片觀後感14

這一集中,一個個爲了生孩子不息拼上自己的生命高危孕婦,儘管醫生都勸其放棄生育,眼神堅定都想用命賭一把,“女子本弱,爲母則剛”。其中,有個先天*心臟病伴重度肺動脈高壓的患者吳瑩,在醫生告知她有一半的可能會失去生命,但她沒有猶豫。有的人看了節目後,在批判她爲了孩子,不顧家人和自己,很愚蠢。這是一個母親的偉大,但也是對自己、家人的自私,你在千*萬苦中完整了你的母親夢,你的離去同時也碎掉了你母親的心。

也可以說母愛都如此吧,在自己與孩子之間沒有選擇,媽媽愛永遠超越子女對父母的愛,下一代又把同樣的情感給他的兒女,周而復始;我們每年生日的時候都是朋友酒來酒往,基本上都是朋友一起過,又可知道這一天是誰冒着生命危險與世間最痛苦的方式把你帶到這個世界?

25歲吳瑩的不幸,就像林主任說的,可以給以後的人敲響*鍾,我們應該首先要學會珍愛自己的生命,走了的人反而輕鬆,留下來傷心的是你的父母家人,還要那拼了命要生下的孩子,在沒有親生媽媽陪伴下長大……也是一種殘忍。

產房裏看人心,產房裏看社會,高危孕婦不只有生育的疼痛,還有心理上的鬥爭。如果要冒生命危險,你會選擇繼續堅持生育嗎?人間到底值不值得?因生命到來喜極而泣,也因爲生命而換取另一個生命陷入無限悲痛。真的很真實的節目,這世間沒有絕對的感同身受,願我們能在可以選擇的時候,儘可能讓它變成最幸運的。願我們都能健康平安,平和喜樂。

紀錄片觀後感15

今天,我在家中看了一部有關運動員的紀錄片,令我感觸很深。

這部紀錄片主要通過許多世界知名的運動員之口,講訴他們在體育方面的親身經歷,以及平時是如何刻苦訓練,以平常人難以想象的意志克服種種困難,最終取得優異的比賽成績爲中國爭光。他們中間有中國第一位奧運冠軍許海峯、網球名將李娜,還有亞洲飛人劉翔等。

紀錄片中令我印象最深的是著名跳高運動員朱建華。1984年,中國在經歷了52年的等待後,第一次參加奧運會,並最終帶着32枚金牌凱旋歸來。當時中國隊在落衫磯的首度亮相震驚了全世界,其中有一名運動員給人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就是朱建華,三次創造跳高世界紀錄者。片中朱建華回憶說:在一次決賽的最後一輪,落後於對手的他面臨着一個左右命運的選擇:是保守穩妥的拿銀牌,還是和命運賭一把,衝刺金牌?可是如果衝刺金牌失敗了就只能拿銅牌了!那一刻他向全世界展示了作爲一名運動員的選擇:衝刺金牌!雖然他後來失敗了,但他的“衝勁”,卻深深感染了我。

平時,我總認爲能做世界冠軍拿金牌很光榮很神氣,卻從沒想過,能拿到冠軍需要付出無數的汗水和具備超人的意志。通過觀看這部紀錄片,使我懂得了:做任何事情,一定要有“衝勁”,可能你有時會失敗,但是隻要敢於拼搏,無論成功也好,失敗也好,你永遠都將是強者,因爲勇者無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