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觀後感 > 《雙子殺手》觀後感

《雙子殺手》觀後感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81W 次

看完一部作品以後,相信大家的收穫肯定不少吧,何不寫一篇觀後感記錄下呢?那麼我們該怎麼去寫觀後感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雙子殺手》觀後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雙子殺手》觀後感

《雙子殺手》觀後感1

這是一部科幻燒腦的動作大片,是由威爾史密斯主演,威爾史密斯很有名,我還看過他演的一部溫情電影<當幸福來敲門>,非常感人,這部動作片看的我非常激動。

史密斯扮演一名美國國防情報局的頂級特工,他已經五十一歲了,他希望在他做完作文最後一項任務之後就退休,可恰恰是他完成的工作將他陷入困境,他的直屬牽頭上司藉助自己的職能,經常修改數據,修改指令,讓他完成了很多不應該的任務,他說那些人本不應該死去,就是因爲他的上司讓他去完成任務導致了他現在都覺得自己不能原諒自己做過的錯事。國情局覺得他可能知道些祕密,於是派人暗殺他。

史密斯已經退休了,他來到海邊,但是國情局卻派人暗中監視他,後來他們認爲監視他已經不能控制住他,覺得殺掉他免除後患,史密斯雖然退休,但是他的職業特工神經卻很敏感,很快認出了暗中監視他的國情局特工的底細,沒想到因爲有人要暗殺他,連暗中監視他的員工也不放過,暗中監視他的員工叫丹妮,丹妮和他來到他的朋友家,結果也被國情局發現,但是他們在哥倫比亞他朋友這裏發現了一個祕密,派來狙擊史密斯的特工二十三歲,和史密斯有幾分相似,史密斯於心不忍殺掉他,而這個特工也感覺到史密斯很有能力,能預測到他下一步要幹什麼,好像靈魂搭檔一樣,丹妮也發現了這一點,她通過關係檢驗了他倆的DNA,原本丹妮以爲這個特工是不是史密斯遺漏在外的.親子,結果出來之後令人震驚,原來這個特工是史密斯的複製品,是克隆人,大家爲之一振,爲什麼要克隆他,有那麼多科學家,名人不去克隆,偏偏選擇了他呢?他百思不得其解。而且這個二十三歲的自己真的是很有能力,素質都很出色,是誰培養的他呢?他一直在尋找這個要置他於死地的人。

事情一點一點發展下去,原來是國情局的一個領導克雷,在史密斯年輕時採集了他的DNA,克隆了他,並把小克當成養子培養長大成爲特工,後來卻下令要小克殺死史密斯。故事精彩的地方是這個小克竟然是後期特效合成的數字人物,通過三次全身掃描史密斯造就出來的年輕版,通過120幀的特效製作而成,難度非常之大難以想象。他們需要從一塊塊肌肉,一層層皮膚製作,四分鐘打戲需要製作九個月。這個克雷利用克隆技術製造特工殺手,讓他們沒有人性,沒有良知,作爲工具使用,而史密斯是一名出色的特工但不是出色的殺手,所以克雷需要消滅他,鞏固自己的能力。史密斯感慨這些年努力鍛鍊自己忠心爲國情局效力,最後因爲自己沒有價值而被追殺,感慨自己這二十多年工作的意義在哪裏?事情發展到最後他要解救小克,讓他變得有良知而脫離克雷的擺佈。最後史密斯戰勝了邪惡,終於可以退休了。

《雙子殺手》觀後感2

1.不管什麼樣的故事,只要到了李安導演手裏,都會變成李安的故事,這次講的是“每個人都希望有再年輕一次的機會”,李安對電影整體的節奏掌控又是教科書級別!

2. 《雙子殺手》這部電影的部分打鬥動作確實感受到了高速的優勢:粒粒可見;大部分時間還是覺得高清令電影失去了夢境這層紗。出來有種世界在慢速播放的錯覺,彷彿我也能一掌拍死一隻蜜蜂。

3.看完李安導演主導的電影《雙子殺手》,我最大的感觸是: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de-aged Will Smith

4.與科幻無關,克隆人在動作/槍戰片裏的設定早已不稀奇,難得的是李安對於技術的追求,在60或者120幀的加持下,每場動作戲都如行雲流水般真實。

5. 《雙子殺手》,這是李安導演在電影拍攝技術領域的又一次大膽探索,也是對商業化娛樂性、文藝性融合與類型片的不懈嘗試,站着把錢掙了確實不易,衷心期待導演能爲觀衆帶來更多高水準且震撼人心的佳作。

6.明明是和自己的克隆人對話,但卻處處都像是在跟自己的兒子對話。李安打通了故事層面和技術層面的“創造”,用3D高幀率打破了動作片的電影語法。

7.雙子是一部不李安又很李安的電影,自我認知與東方父權的探討,但過於注重視效的可看性而失掉了故事的可思性,冰冷的數字技術壓制了李安的東方細膩與情緒,讓人可惜。

8.技術帶動劇情和動作,內容上,歸根結底還是李安式的關於自己擁抱自己、家庭與父親的命題。

9.角色之間的嘴炮也寫得挺有意思,從兩個威爾·史密斯之間的鬥嘴和夾纏中慢慢釀出李安最爲擅長的家庭與父子主題,是下一代終究獨立、一家人終究和解的成長故事。

10.剛看完覺得,天吶李安爲什麼會拍一部科幻版007?細心回顧,感覺少年派到雙子這幾年他都在用革新式的拍攝技術來追求一種“逼真的虛假”,就是作爲“電影”的本身啊!一部電影是一個命題,但同樣演繹“我和我自己的驚天動地”。摒棄更有深度的劇情是種風險行爲,但也尊重李安的嘗試和冒險。

11.九十年代的美國動作片剛剛脫離B級製作的粗糙和平面,追求更加極致豐滿的全球化視角下的視聽造戲,且還未被新世紀流行起來的高速剪輯摧毀流暢持續運動與充分環境感知,李安以此爲材料切入,不止錘鍊鍛造未來前沿,挽救曾經大衆影像的真切流動,是重中之重。

12.北美影評人中意兩個牛仔的你儂我儂,卻無法接受兩個殺手的兒女情長。也確實,把李安一以貫之的親子關係母題,放進科幻懸疑片的外殼中,幾分哲思卻又帶着幾分擰巴。但最令我驚喜的倒是動作戲的調度,光一場摩托追逐戲就已展露宗師級的水準。至於冷幽默的部分,完全沒有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