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觀後感 > 《奪冠》電影觀後感600字(精選6篇)

《奪冠》電影觀後感600字(精選6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78W 次

看完一部作品以後,能夠給我們不少啓示,這時我們很有必要寫一篇觀後感了。想必許多人都在爲如何寫好觀後感而煩惱吧,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奪冠》電影觀後感600字(精選6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奪冠》電影觀後感600字(精選6篇)

  《奪冠》電影觀後感600字1

太真實了!這是記者的感嘆。影片一開始畫面上的“祖國至上、團結協作、頑強拼搏、永不言敗”這16個字,就貼在現在中國女排北京訓練館牆壁上,是女排精神的寫照。隨後的那句話高度概括了女排精神的內涵:女排精神代表着一個時代的精神,喊出了爲中華崛起而拼搏的時代最強音。“中國人渴望找到某種方式讓世界重新看到自己”伴隨着上世紀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中國人的風貌一出現,就瞬間將人們思緒拉到那個奮鬥年代。

中國女排40年征程彈指一揮間,從球員到教練,郎平的確是貫穿前後的那個人,直到現在仍是中國女排主帥。從最初老女排那第一個黃金時代,到陳指導的第二個黃金時代,再到如今郎平指導的第三個黃金時代,這簡直就是中國女排“黃埔軍校”,而陳指導和郎平幾乎貫穿始終的其實是情懷,兩人演繹的對手戲感人至深,賽場上惺惺相惜,而共同的情結恰恰就是女排精神。

許多話語直抵人心,陳指導這樣對郎平指導說:“我身邊的許多人都對我說,時代變了,中國人不再需要中國女排了”,他摸着自己的胸口直言:“但是我需要!”其實,她們流露出的恰恰是對冠軍的無限渴望,以及孜孜不倦的人生追求。女排精神傳承至今永不褪色,他們書寫了傳奇,五星紅旗如此鮮豔,義勇軍進行曲如此雄壯。

影片在里約奧運會奪冠頒獎中落幕,銀幕上閃現出中國女排歷史上十次登上世界之巔的畫面和記錄,那廣大球迷熟悉的一幕幕在閃回,中國女排10次奪冠經歷,最後一個鏡頭又回到了1981年首奪世界冠軍,那纔是初心。

  《奪冠》電影觀後感600字2

“中國女排精神”,一種偉大的力量,激勵多少有志青年踏上征程,砥礪前行,奮力向前。近日,感恩集團公司給的觀影機會,再次領略了“中國女排精神”的可貴、可敬以及莫大的能量鼓舞。

兩小時的電影,幾次眼淚狂奔,滾燙的淚水順着臉頰流下的那一刻,屏幕模糊了,但心裏充滿了無限的敬佩與力量。每個角色的呈現,總是讓人感想萬千,女排人員的更新換代、郎平教練的排球方案改革,讓“中國女排精神”再次崛起,永垂不倒。

80年代的女排,有一種信念,爲國爭光,身爲發展中國家的我們面對發達國家,太需要體育精神的發揚光大,太想爲國贏得榮譽,用冠軍來詮釋我們的努力和強大。郎平教練結合科學的訓練方式,讓新一代女排精神承載同樣的夢想,關鍵時刻,團結奮進,用熱愛祖國的滿腔熱情連續奪冠,不僅彰顯女排永不言敗的偉大精神,更能體現中國人民的團結奮力向上及中國快速猛進發展的速度,當高亢的國歌聲盪漾在奧運會會場上空時,我們滿臉笑容、昂首挺胸,我們爲中國女排喝彩的同時,更是爲高高升起的五星紅旗而驕傲。

反問自己,工作中有無這樣“中國女排精神”的體現,作爲任職管理人員是否不怕困難、勇往直前,爲企業的發展而奉獻力量?是否在挫敗時沒有灰心,而是努力擔當、改革、創新,奮力崛起?一連串的'問題不只是一種自責反省,而更應該激勵自己的是“中國女排精神”在身上的充分體現及偉大精神的傳承。揚帆起航不在於時間的侷限,只要在工作崗位上幹一天就應該同“接好每一顆球,得好每一分”一樣,咬緊牙關、穩紮穩打,獲得最好最大的收穫。

記住“中國女排精神”的偉大力量。

  《奪冠》電影觀後感600字3

不是我不明白,這世界變化快。同日本隊交手的中國女排居然被日本隊打個稀里譁拉,真讓人有點看不懂了。恐怕中國隊也沒想到會“失足”栽在日本隊的手裏。想當年中國女排的發家史正是從戰勝東洋魔女開始,從此日本隊被壓了多年難以翻身,此次日本隊的勝利多少有點“鹹魚翻身”的味道。

此時也許該是我們正視中國女排實力的時候了,或許我們對女排實力的估計只是來自想象中。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中國女排的輝煌時代俱往矣!

日本隊在場上激情四溢,而中國隊在場上則顯得沉悶至極。中國女排的姑娘們真的應該投入地拼一次,忘了自己。比賽需要激情,沉悶甚至比失敗更可怕。

中國隊輸就輸在少了一口氣,原想着平均身高1.82米的中國隊會上演一場以強凌弱的喜劇,將平均身高僅有1.77米的日本隊好好折騰一番。未曾想劇情整個顛倒,結局是“強者”轟然倒下。

在比賽中,中國隊在發球環節明顯處於劣勢,接發球質量不高,原想會利用身高優勢在網上佔些便宜,不想日本隊扣球得分與中國隊不相上下,而兩隊的攔網也是打個平手。加上中國隊在場上心浮氣躁,屢屢失誤送分,日本隊也樂得接過中國隊拱手相讓的勝果。

反觀日本隊在場上顯得興奮不已,那陣勢像是和中國打冠亞軍決賽似的。日本隊本場比賽的發球頗有威力,全場僅有一次失誤,常常破壞中國隊的一攻。要論起來日本隊也沒啥絕活,只有自由防守人的魚躍救球還有點說頭。從整體看,日本隊用“強隊”形容甚覺勉強。

中國隊輸了,實在不是技不如人,而是氣不如人。

  《奪冠》電影觀後感600字4

《奪冠》以郎平爲主線敘述中國女排實現“五連冠”,塑造了頑強戰鬥、勇於拼搏的“女排精神”的事蹟。郎平兩次在中國女排最困難時期主動擔任主教練,把中國女排重新帶上巔峯,獲得了奧運會、世錦賽等多項世界大賽冠軍,而“女排精神”激勵和影響着一代又一代人。

“女排精神”是堅持不懈的精神,從基本動作到反射動作,她們的每一個動作都要在標準的基礎上練上百遍千遍甚至萬遍。祖國的女排姑娘們不拋棄,不放棄,使中國排球從寂寂無聞到全世界的刮目相看,如電影中的一句話“中國女排流血不留淚!”她們流下的汗水和受過的傷是奮鬥的痕跡。作爲學生我們要學習女排姑娘們“一份一份咬牙頂,一球一球頑強接”的堅持不懈精神,努力提高自己,爲祖國建設夯基蓄力。

“女排精神”是改革創新的精神,郎平在擔任中國女排總教練時,面對落後的中國女排,她不畏社會的輿論和上級領導的懷疑,她果斷實行改革,雖然過程艱苦曲折,但結果是美好的。魯迅曾寫過:“愈艱難就愈要作,改革是向來沒有一帆風順的。”郎平自己曾說:“所有的困難都是比賽的一部分,誰笑到最後,誰笑得最好。”我們也要繼承和弘揚女排的創新精神,創新進取,勇敢開拓。

女排姑娘們已爲我們樹立了良好的榜樣,榜樣比任何說教都有用,當我們在學習上遇到困難時,當我們在成長道路上遇到挫折時,我們都需要“女排精神”的支持,榜樣是引領的,精神是無窮的。不僅我們需要“女排精神”,國家、社會也需要“女排精神”,我們學習“女排精神”,堅持不懈,改革創新,成就最好的自己。

  《奪冠》電影觀後感600字5

假期間,我觀看了奪冠這部電影,講的是,老一代中國女排中的隊員郎平,她的排球生涯。

在1981年前,老一代中國女排刻苦訓練,但因郎平體重太輕,教練讓他增重,舉重達到100斤時,才能摸球。所以,郎平的進度很慢。她自己下定決心,每天訓練結束,她就一人在球館裏練球。漸漸地,郎平的進度跟上了,還練得了一手好扣球。當時,設備並不先進,隊員們只有死訓練、苦訓練,才能彌補中國與別的國家設備上的空缺。好多人,手上已經潰爛了,可是依然堅持。膝蓋軟骨磨沒了,還是不放棄,儘管有腰傷,但依然上場打球,最終,贏得了勝利。

多少年後,郎平成了美國隊的金牌教練,因爲,自己一心懷念着中國隊,帶美國隊打了一場勝仗後,迴歸中國。她改革了原先中國隊的排球格局,讓新隊員與老隊員互相接應,中西結合。組合了一支大國家隊,又一次拿下了世界盃。

整部電影非常激勵人,他們不管身上有多少傷痛,都沒有放棄。一般人是很難堅持的。我認爲,要做到這麼有毅力,就要有自己的理想和目標,這樣,才能堅持。就像,當年,郎平想要達到美國隊海曼的摸高。最終,成了享譽世界的金牌教練。

身上有傷必定會疼,但有一種莫名而強大的力量,迫使中國女排隊隊員,可以忽略疼痛。在賽場上,每個人的位置、作用都不同,看起來,有些位置重要而有些不重要。但,他們就像天上的星星,雖然遍佈天涯海角,大小各異,可是你看到過有哪顆星星不曾發出一點光亮嗎?

我覺得,一場排球比賽就像是生活,需要團結和拼搏,才能做好許多事情。

  《奪冠》電影觀後感600字6

“有一種驕傲,叫中國女排,有一種精神,叫女排精神!”我們重提女排精神,那麼,這種精神是什麼?

這是永不言棄的精神。前行的征程永遠都不會一帆風順,實力有長有消,過程有起有伏。在高處不因勝利而沉醉;在低谷不因暗淡而迷失。30多年間,中國女排也曾跌倒,也有波折,即便在里約起初也是一路低開。然而,也正因此,“女排精神”才更顯出其可貴。因爲,只有永不言棄的人,纔有資格說:“不以成敗論英雄”;只有永不言棄的民族,纔可以真正在風雨中屹立不倒。

這是團結一心的精神。集體項目,“團結”是制勝的核心要義。“團結就是力量,這力量是鐵,這力量是鋼。”中國精神中,積澱着集體主義的傳統;女排的戰績,也包含着集體的力量,恰如主帥郎平所說,“我們有上億球迷在遠方觀戰,我們不孤單”。

女排精神所蘊含的意義已經遠遠超越了體育的範疇,被視爲融入各項事業中的寶貴的精神財富,已經深深紮根在中國人的心中,化作濃濃的解不開的情結,顯示了強大的生命力和感召力,它將永遠激勵着中國人民。

面對每天瑣碎的工作,有時會感到枯燥乏味,身心疲憊,會因爲鋪天蓋地的單據而想逃避,甚至在厭倦期產生時想要放棄。《奪冠》這部電影告訴我們應該不言辛苦,踏實肯幹,銘記初心,牢記使命,用女排執着、團結的精神激勵自己,紮紮實實,一步一個腳印把繁瑣、枯燥的工作內容做對,做好,要有踏石留痕,抓鐵留印的工作態度,保質保量的交付自己的業績成果,不負所托,不辱使命。

致敬女排精神,學習女排精神,執着拼搏、永不言敗,我們要時刻驚醒着、時刻準備着、時刻行動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