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觀後感 > 《國家命運》觀後感大綱

《國家命運》觀後感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04W 次

當認真看完一部作品後,相信大家的視野一定開拓了不少吧,這時我們很有必要寫一篇觀後感了。那麼你真的懂得怎麼寫觀後感嗎?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國家命運》觀後感,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國家命運》觀後感

《國家命運》觀後感1

《國家命運》講述了“兩彈一星”的研發歷程及錢學森、周光召等老一輩科學家的信念,記錄了在貧困的經濟條件、薄弱的技術基礎和艱苦的工作條件下,六十年代的科學家們以驚人的智慧與毅力,創造出“兩彈一星”的民族奇蹟。

看了這部電視劇後,再想想微小的自己:偶爾一點小感冒算什麼?老一輩科學家們是在透支生命,把工作視爲第一!偶爾下幾次下鄉算什麼?他們是把基層當家、把羣衆當家人!偶爾加幾次班算什麼?他們何嘗有正常的上下班!而這一切就是老一輩科學家們用實際行動詮釋着工作的含義,這一切就是他們用心血用熱情奉獻着生命的意義。

面對艱苦的工作環境和落後的科技基礎,老一輩科學家們沒有條件創造條件創造出了“兩彈一星”的偉大奇蹟”,他們從沒有在乎過自己的傷痛得失,唯一在乎的是工作,是國家和民族的利益。錢學森、周光召等老一輩科學家是我們民族不朽的豐碑,他們中已經逝去的人們也會一直活在我們的心中,不停地鞭策着、鼓勵着我們生命不息、奮鬥不止。我們不一定要做到他們一般把工作當命、把事業當命,燃盡生命,但我們一定要努力學習,學着去承受一份責任、學着去擁有一種個性、學着去享受一份責任。

《國家命運》觀後感2

看了電視劇《國家命運》,感慨萬千。劇中再現了上世紀50年代至70年代初,我國科學家在經濟、技術、設備都很落後且核材料缺失的艱苦條件下成功研製“兩彈一星”的動人故事。

抗美援朝結束後,我國領導人充分認識到,缺少先進的武器裝備使我軍在戰爭中吃了大虧,也將使我國在國際上處於被動地位,因此決定研製我們自己的原子彈、氫彈,以及後來的人造衛星。在那個資金缺乏、技術設備十分落後、科研條件萬分簡陋且沒有外援支持的時代,錢學森、錢三強、鄧稼先……一批批年輕的高端科技人才,放棄了國外優越的物質條件和科研環境,突破重重難關甚至冒着生命危險回到祖國,用他們的一腔愛國熱血和嚴謹科學的態度,在這片中華大地上揮灑汗水,承載着一個泱泱大國的千年夢想,創造了令世界矚目的奇蹟!

反觀今天,我們的錢包鼓了,我們的技術設備先進了,我們的科研條件是當年無法比擬的。是的,國家富了、強了,但“兩彈一星”的精神卻貧了。探索創新、淡泊名利、爲祖國而苦戰、爲科學而獻身,這些科學工作者最寶貴的閃光點,如今卻湮沒在金錢堆起的浮躁之氣中。今天的科技人員,又有多少能突破金錢地位的枷鎖,用嚴謹的態度,純粹地爲國家命運和科學本身而奮戰?

科學無止境,在這個科技飛速發展的時代,知識決定命運、創新才能發展。歷史告訴我們,國家命運與個人命運枝附葉連,只有爲科學而奮戰、爲國家而拼搏,才能實現真正的國富民強。

《國家命運》觀後感3

一、電視劇把我們 又帶回了五六十年代。不容易啊。

二、那個年代,關於紅與專的激烈討論,現在看看,的確是非常的脫離實際。放下科學研究,去一天到晚的討論,實在是一批吃空頭政治飯的人的無聊之舉。還有那可怕的階級出身--社會關係--海外關係糾纏不休,無聊的階級分析,形而上學,影響了一系列兩彈一星的科學研究。氣得錢學森對聶總說:把有海外關係--出身不好的人從科研崗位上調走;那麼,我也有海外關係,是不是把我也調走?不理解科學研究的.連續性,把政治學習壓倒兩彈一星的研究,現在看的的確確是一種形而上學、教條主義。壓在知識分子頭上的一座大山。幸虧在周總理、聶總的撥亂反正之後,保證了科學研究。極左思潮,階級出身的唯心論,當時的確是烏煙瘴氣。

三、因爲生產救災,經濟困難,我們的兩彈一星隊伍,在飢餓的情況下,還是堅持把任務完成了,了不起啊。我們的科學家了不起!我們的解放軍戰士了不起!

四、六十年代初,美國曾經進行了軍事演習,計劃以原子彈轟炸中國四天,然後出動陸軍佔領中國各個大城市。中蘇關係也是一塌糊塗,中國是處於危機之中。中國搞出來兩彈一星,爲此後的國家安全,奠定了基礎。

五、不過,演員的選型有不盡滿意的地方:例如陳老總是我們大家都非常熟悉的,但是,扮演陳老總的選型卻與陳老總本人的形象,相差太遠,或者說,根本不像;

還有錢學森,也是我們大家都非常熟悉的形象,選型的演員卻也是相差太遠。毛澤東的選型,這一次比較像。值得肯定。唐國強不像,演了那麼多,都不像。希望今後在主要演員的選型上面,應該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