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觀後感 > 紅軍不怕遠征難紀錄片觀後感大綱

紅軍不怕遠征難紀錄片觀後感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01W 次

紅軍,一個多麼讓人熟悉的名字,一個偉大得不可磨滅的名字。我們永遠無法猜透他們腳下走過的的長征路的艱苦卓絕。接下來小編蒐集了紅軍不怕遠征難紀錄片觀後感,歡迎查看。

紅軍不怕遠征難紀錄片觀後感

  紅軍不怕遠征難紀錄片觀後感一

今年是紅軍長征勝利**週年,我充滿着對此次紀錄片的好奇心,更懷着向革命先輩學習長征精神的心情,觀看了北京衛視臺播放的大型紀錄片《紅軍不怕遠征難》。

在觀看《紅軍不怕遠征難》的過程中,我感覺這個紀錄片的拍攝更新穎、也更容易走進人心。它通過對長征的過程和歷史檔案等老素材,用創新的手法揭祕這段征途中鮮爲人知的人物故事。據說“此檔節目的攝製團隊從江西出發,橫跨廣東、湖南、廣西、貴州、雲南、四川、甘肅、寧夏、陝西等14個省、市、自治區,採訪了200多位長征歷史親歷者、見證人和紅軍後代,發掘了100多份從未被發現或較少被關注的歷史檔案,共拍攝素材超過1500個小時。”可見他的用心,通過觀看,也不難讓人看出拍攝角度的新穎 。本片不僅重現了當年那羣懷揣革命理想與信仰的年輕人以及他們所經歷的艱苦卓絕的輝煌歷程,還以更加貼近當代年輕人心理的角度,給當代年輕展現了一個大家不曾認真瞭解過的一段輝煌歷史,很推薦大家都看一下,一定會覺得很有意義。

《紅軍不怕遠征難》的觀看,讓我進一步瞭解了長征這段歷史,也更多的知道了千千萬萬的革命先烈在怎樣的條件下艱苦抗戰,又是怎樣一次次的克服困難,他們發揚着無私奉獻、不怕犧牲、頑強拼搏的精神,面對國家危亡,拋頭顱灑熱血,用血和淚鑄就了“長征勝利”的輝煌篇章。而長征精神之於我們當代人在記住的同時,更應被傳承和發揚,就像總書記說的:長征永遠在路上!

  紅軍不怕遠征難紀錄片觀後感二

今天,我觀看了《紅軍不怕遠征難》這部電影,使我深受鼓舞。我沒有理由不佩服那些紅軍戰士,他們不怕困難,硬把萬里雪山,千里草地踩在腳下。這得需要多麼大的勇氣?但是紅軍戰士們做到了,他們沒有靠任何東西,只是靠那鋼鐵般的意志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當我看到在爬雪山的時候,一位戰士精神抖擻地喊着:“同志們!加把勁!上雪山開糧倉去!”我被紅軍的樂觀主義精神感動了。道路漫漫,困難重重,他們沒有被嚇倒,而是迎着困難走,踏着困難上,在逆境中克服重重困難,這種堅韌不拔的精神真讓我欽佩。在過泥濘不堪的草地時,一位戰士一不留神陷進了沼澤,在這十分危機的時刻,另一位戰士毫不猶豫地伸出了援助之手,他把戰友拉出來了,自己卻陷進了沼澤,再也沒能上來。看到這裏,淚水模糊了我的雙眼。

影片中的英雄形象,讓我一生都不能忘懷,那捨生忘死的精神,會一直激勵着我,鼓舞着我。我暗下決心,難解的數學題,難做的作文,難記的英語,今後我一定不會退讓。和紅軍叔叔的困難比起來,我這點困難算什麼?我要在平時就注意培養英雄的品德和思想,熱愛祖國,無私忘我,不怕困難。

敬愛的紅軍叔叔,我們今天的和平環境和幸福生活是您們用生命和鮮血換來的。我會珍惜這一切,更會以您們爲榜樣,爲祖國美好的未來努力學習。

  紅軍不怕遠征難紀錄片觀後感三

爲紀念紅軍長征勝利80週年,北京衛視《檔案》推出大型紀錄片《紅軍不怕遠征難》,將鏡頭再次聚焦長征這一人類歷史上的奇蹟。《紅軍不怕遠征難》在新的時代背景下用今人的眼光去重新審視長征這一人類歷史上無與倫比的革命壯舉,成功找到了長征於當下的意義。在和平年代,戰火硝煙的長征已經遠去,但氣吞山河、勇往直前的長征精神卻歷久彌新。每一代年輕人的成長都需要一次長征精神的洗禮,在觸摸歷史、今昔對比的過程中感受心靈震撼,重新審視自我和當下,進而學會珍惜和敬畏,收穫無往不勝的勇氣。

不同於以往的影視作品側重於對長征過程的描述,紀錄片《紅軍不怕遠征難》將這段苦難輝煌的歷程作爲背景,通過對史料的重新發掘,重在揭祕這段征途中鮮爲人知的人物故事,將刻畫的重點放在這羣懷揣着革命理想與青春熱血的年輕人身上,從更加貼近當代年輕人心理的角度,展現一個人們不曾瞭解過的長征,給當代年輕人帶來震撼。這支年輕的導演組從江西出發,經廣東、湖南、廣西、貴州、雲南、四川、甘肅、寧夏、陝西等省區,翻越了都龐嶺、老山界、婁山關、烏蒙山、夾金山、岷山、六盤山,渡過了瀟水、湘江、烏江、赤水、金沙江、大渡河,穿越了松潘大草地,祭掃了一百多處紅軍烈士紀念碑和無名烈士墓,採訪了200多位長征歷史親歷者、見證人和紅軍後代。導演組重走長征路的目的,一是挖掘長征路上紅軍將士震撼人心的故事以及人性的力量,二是進行實地的資料調研,三是用現代的視角,記錄紅軍長征途經之地今昔的對比變化。這些年輕人將自己的真實感受熔鑄在紀錄片中,希望傳遞給更多的年輕人,帶來關於長征精神的時代重鑄和熱議。

電視創作需要與歷史同流、與時代共進,歷史不會等待懈怠者和觀望者,開拓者纔是電視創作者們應扮演的角色。與歷史同步伐、與時代共命運,這要求電視節目創作者在激烈的.競爭中要看清自己的前路,要始終將歷史精神和文化氣質的精髓傳遞出去。不忘初心方能守住長遠,在電視泛娛樂化的背景下,《紅軍不怕遠征難》對促進創作心態的沉澱和社會責任意識的迴歸,發揮了積極作用。

一直以獨特的講述視角、精緻的視覺效果和嚴謹的科學態度見長的《檔案》節目堅持不斷創新,在保持紀錄片真實性的同時努力提高藝術性,豐富着紀錄片書寫的手段和形式。《紅軍不怕遠征難》對“長征”題材進行了別具一格的呈現,在這裏歷史不再枯燥,紀錄片也不再刻板。電影化的拍攝手法將波瀾壯闊的長征歷程進行了全景展現,對鮮爲人知的歷史事件和人物的史料挖掘又構成了紀錄片扣人心絃的細節描寫;多時空的敘事手段打通了歷史與現實之間原本不可逾越的壁壘,讓觀衆在今昔的穿梭中體悟最真實的歷史和現實。

紀錄片《紅軍不怕遠征難》完全走出攝影棚,所有的拍攝全部在真實的歷史場景、遺址和重建的場景拍攝。紀錄片創造性地採用“雙敘述人”的交叉講述方式。在角色和內容分工上,石涼更多的是一位歷史“親歷者”和“體驗者”,在片中,他將體驗很多不同的歷史角色,比如通訊員、炊事員、紅軍連長甚至是某個旁觀的普通老百姓;而譚江海更多的是一位歷史的“回望者”,梳理和總結這段歷史,同時推進故事的講述。在情感上,石涼代表的是感性,譚江海代表的是理性。兩人也分別代表着歷史和現代兩個時空,而兩個時空的轉換是由他們的交集來完成。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紅軍不怕遠征難》突破了長期以來對長征歷史藝術創作的視覺慣性,選擇符合史實、減少藝術加工和臆想的拍攝手法還原歷史。在“美”與“真實”的選擇中,選擇把“真實”放在第一位。憑藉不斷求索的精神,帶着對歷史虔誠的敬意,踏遍祖國的萬水千山。這部充滿誠意和創新的作品,有望締造新的影像傳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