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觀後感 > 大國工匠紀錄片觀後感大綱

大國工匠紀錄片觀後感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45W 次

看完一部作品以後,這次觀看讓你有什麼領悟呢?何不寫一篇觀後感記錄下呢?那要怎麼寫好觀後感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大國工匠紀錄片觀後感,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大國工匠紀錄片觀後感

大國工匠紀錄片觀後感1

《大國工匠》紀錄片選取了中國衛星、中國高鐵、中國住建等世界領先的中國製造領域的代表性典型人物,呈現他們追求完美和極致、視技術爲藝術、既專業又敬業的精神內核。

有一羣勞動者他們的成功之路不是上名高中上名大學而是追求職業技能的完美和極致,靠着傳承和自己的專注,他們成爲國寶級的頂級技工成爲一名領域不可或缺的人才。

他們的技藝精湛,有人能在牛皮紙一樣薄的鋼板上焊接而不出現一絲漏點,有人能在密封精度控制到頭髮時的五十分之一。

高鳳林是我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融融焊接特技技師,他們工作是給火箭焊心臟,高鳳林高超的技藝,讓很多企業試圖用高薪請他甚至有人開出幾倍工資加兩套北京住房的誘人條件,這誘惑力還是巨大的誰能不動心,就連他妻子對他也說我動心了。但高鳳林說,每每看到我們生產的發動機把衛星打到太空,成功的自豪感金錢能買到嗎,民族的自豪感,讓高鳳林一直都堅守在這裏。火箭的研製離不開衆多的院士教授高工,但火箭從藍圖到實物靠的是一個個焊接點的積累,靠的是一位位普通工人的咫尺匠心。高鳳林說不斷的把握事物的發展過程中,不斷的追求精緻應該是我們人類努力的方向,也是我們工作人員,努力的方向。

鉗工胡雙錢的手,工作30多年來,老胡創造了打磨過的零件百分之百合格的驚人記錄。

在工作時管延安要進入完全封閉的海底沉管隧道中,安裝的操作儀器,按照規定接縫處間誤差小於一毫米,他卻能做到零毫米。只有初中文化的,全憑自學成爲這項工作的第一人,他安裝的城管設備已成功完成了16次海底隧道對接。

這些人的技藝之所以如此高超,關鍵在於他們的努力與堅持,他們的成功,同樣告訴我們,付出就會有收穫。

大國工匠紀錄片觀後感2

《大國工匠》講述了爲長征火箭焊接發動機的國家高級技師高鳳林等8位不同崗位勞動者,用他們的靈巧雙手,匠心築夢的故事。這羣不平凡勞動者的成功之路,不是進名牌大學、拿耀眼文憑,而是默默堅守,孜孜以求,在平凡崗位上,追求職業技能的完美和極致。最終脫穎而出,躋身“國寶級”技工行列,成爲一個領域不可或缺的人才。

寶劍鋒從磨礪出。我在收看該系列節目時,發現他們文化不同,年齡有別,但都擁有一個共同的閃光點—熱愛本職、敬業奉獻。他們技藝精湛,有人能在牛皮紙一樣薄的鋼板上焊接而不出現一絲漏點,有人能把密封精度控制在頭髮絲的五十分之一,還有人檢測手感堪比X光般精準,令人歎服。他們所以能夠匠心築夢,憑的是傳承和鑽研,靠的是專注與磨礪。

“問渠那得清如許,爲有源頭活水來。”人的心靈深處一旦有了源源流淌的“活水”,便有了創業創造、建功建樹的不竭“源泉”。我把它稱爲“成功之源”。這個“成功之源”就是—愛崗精神、敬業自覺。有那麼一些人,他們也希望能功成名就,卻缺少必備的“成功之源”。表現在,既不愛崗,更不敬業。有的挑肥揀瘦,這山望着那山高;有的不務正業,把主要精力放在“第二職業”上;有的粗枝大葉,不求“過得硬”但求“過得去”;有的濫竽充數,長年累月“佔着茅坑不拉屎”。

愛崗敬業,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的內容之一。築就人生美麗夢想也好,踐行核心價值觀也罷,既不是虛無縹緲的,也不是高不可攀的。“成功之源”,就根植在你我他的職業道德里、情感良心中。表面上,愛崗敬業是利他的;實質上,愛崗敬業也是利己的。換言之,它是滿足社會需求與實現個人價值的有機統一。

“大國工匠”的感人故事、生動實踐表明,只有那些熱愛本職、腳踏實地,勤勤懇懇、兢兢業業,盡職盡責、精益求精的人,纔可能成就一番事業,纔可望拓展學校組織學生觀看了《大國工匠》這個節目,講述了那些勞動者用雙手匠心築夢的'震撼而又感人的故事。這羣勞動者,他們的成功之路不是上各高中,進名大學,而是追求職業技能的完美和極致,靠着傳承和鑽研,憑着專注和堅守,他們成爲國家級的頂級技工,成爲一個領域不同或缺的人才。

這8個雖普通卻又不平凡,說他們普通,是因爲他們都是普通的勞動者,都沒有什麼驚天地泣鬼神的感人事蹟,也沒有什麼絕世的發明創造,在茫茫人海中毫不起眼的一個身影;說他們不平凡,是因爲他們在各自的工作中做出了不平凡的貢獻,使他們成爲了行業中的領導人物正所謂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

相信大家都看過吧,就不逐個介紹了。這些人雖然從事的工作不一樣,但他們有個共同的稱呼—技術工人,也有着共同的特點:勤奮,鑽研,敬業,喜歡不斷地挑戰自我,挑戰極限,都努力把產品做到極致完美,把工作做到零失誤。值得注意的是,他們在各自領域中之所以成爲領頭羊,具有別人難以替代的作用,主要靠的是自己的一雙巧手和一雙慧眼,靠的是千錘百煉之後形成的爐火純青的獨門技術。

據介紹,這些能工巧匠們,年齡最大的六十歲,最小的34歲,沒有一個人擁有大學學歷,他們只是從父輩或長輩或職業技術學校那裏學來的基本技術打下了基礎,然後通過自己的刻苦鑽研,以不服輸的精神,甘坐冷板凳,挑戰自我,精益求精,最終青出於藍勝於藍,但就是這些個技術工人,竟然成爲了航天,潛艇等高端技術產品裏不可或缺的一員,甚至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這個不令人感慨萬分。

小到一張紙,大到潛艇,航天飛機,海底隧道,這些技術工人用自己精湛的技術爲那些偉大作品的誕生髮揮了重要的作用。遺憾的是在中國,這樣的能工巧匠太少了,用鳳毛麟角來形容一點也不爲過。在國內,能完成他們那樣的技術活的就沒有幾個,有的是竟然是獨一無二,別無他人。偌大一箇中國,十三億人口,豈非咄咄怪事?我們在給這幾個人點讚的同時是不是也應該做進一步的思考呢?

在我國,有着傳統的人才觀——“學而優則才”和選拔人才的方式——考試。人們衡量人才的標準就是看他考試的分數,而考試考得大多是理論知識,從古代的科舉制到現在的初考,中考,高考,國考,概莫能外,分數決定一切,正因爲如此,在國內目前的大氣候下,我們的教育造就了無數的高分低能的學生,滿肚子墨水,考試考得不錯,說話也頭頭是道,但是讓他弄出一件像樣的東西來就很困難,依葫蘆畫瓢還吃力,更別說發明創造了。很多大學生找不到工作,有挑肥揀瘦的原因,更多的是“非不爲也,實不能也”以至於出現了大學生“回爐”職技校的現象,理論固然重要,沒有人懷疑理論的巨大的指導作用,但如果實踐跟不上想到了卻做不出來,動手能力差就會成爲整體工作的那塊短板,成爲工作向前推進的瓶頸,導致事倍功半,是工作嚴重邂逅,甚至會陷入心有餘而力不足,望洋興嘆的尷尬境地功虧一簣,無功而返。

作爲職業技術學校的學生,看過了影片,覺得很慚愧,自己雖是學習專業技術知識,混跡於知識分子行列,但終究也屬眼高手低,光說不練一類,自覺也是人誇誇其談而無實際貢獻的人,跟那些個工匠們相比啥都不是,那距離何止十萬八千里啊。

再次,我要爲《大國工匠》裏的英雄們贊一個,爲千千萬萬個默默無聞奉獻者的匠人們贊一個,爲普通勞動者,高瞻遠矚,推出如此接地氣,如此正能量的節目贊一個。人生價值。

大國工匠紀錄片觀後感3

在上個星期學校組織我們觀看了一部非常有意義的紀錄片,主要講的是一些高級技術工人的高超技藝。其中講述的人物有高鳳林--火箭心臟的焊接人,胡雙錢--金屬雕花師等,通過講述他們是如何工作的及對工作一絲不苟的態度,無不啓發着我們鼓勵着我們。

火箭心臟的焊接人--高鳳林。高鳳林是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第一研究航天機械公司特種焊接高級技師,在中國航天事業中,53歲的高鳳林是火箭焊接發動機第一人,長征五號等火箭發動機噴管,數百根幾毫米的空心管線等,都是高鳳林焊接的成就。高鳳林的高超技術,讓我們由衷的敬佩。

胡雙錢是許多技術工人的一個,也是擁有高超技術的技術工人。雖然至今他都是一名普通的技術工人,但是這並不妨礙他爲國家做貢獻。一個0.4毫米相當於人類髮絲直徑的零件,本來需要精密的儀器才能完成,但是胡雙錢僅僅只用自己的一雙手和一臺傳統的銑牀,並且只用了一個小時就完成了這個精密的零件。

胡雙錢也是非常樂於助人,如果同事有不明白的地方或困難他都會及時的伸出援助之手。有一次急需生產一個特殊的零件,從原廠配調需要幾天時間,但由於時間緊迫,這個任務交給了胡雙錢。胡雙錢並沒有推脫,而是果斷的答應了下來,並且完美的完成了這個任務。在節目中胡雙錢講述的任務,難度之大,令人難以想象,但胡雙錢卻都出色的完成了任務,從中可以看出胡雙錢對工作的認真,這一點是非常值得我們學習的。

一個人在工作時如果做到認真,有目標,有不怕苦能吃苦的精神,那麼這個人就註定會有一番非凡的成就。

高鳳林和胡雙錢對工作認真的態度和成就鼓勵和啓發了我們,只要我們努力學習,也可以像他們一樣,成爲合格的技術工人,爲國家的發展儘自己的一份力。

大國工匠紀錄片觀後感4

週二學校組織觀看《大國工匠》,講述了八個工匠所締造的傳奇。數十年如一日地追求着職業技能的極致,一念執着,選擇一生堅守,千錘百煉,打磨出一個又一個的“中國製造”。

這樣的一羣勞動者,他們的成功之路不是進名校不是做首富,而是選擇用自己的職業技能爲國家添彩。胡雙錢就是其中一位擁有不凡技術的職業技能師。至今,他都是一名工人,爲航空事業默默的奉獻着自己的力量,工作的積累,使他不可避免的成爲了製造中國飛機團隊裏不可或缺的一份子。

20xx年,中國新一代大飛機1919立項,對胡雙錢來說,不僅意味着工作量的具大,更甚的是晚上還會急加班。一次,生產急需一個特殊零件,從原廠調配耗時太長,爲了不耽誤工期,只能用鈦合金毛坯來現場臨時趕工,這個異常艱鉅的任務突然降臨給了胡雙錢。

一個完整零件需要一萬多元,關鍵在於它的工藝要求精益求精,36個大小不一的孔,相當於人頭髮絲直徑的孔,卻只能依靠胡雙錢的一雙手和一臺傳統的鐵鑽牀來完成,不負衆望,僅用一個多小時,36個孔悉數完工,並一次性通過檢驗,胡雙錢的技能不可小覷。

奮鬥在生產第一線的傑出勞動者們,他們的敬業勤勉,值得身爲職高學生的我們學習。他們爲我們的時代、我們的社會、我們的國家做出了許許多多的貢獻,我們應爲之點贊,爲之傾倒,傳承他們的不平凡,學習他們的堅持不懈、精益求精的精神。在學習與實踐中努力獲取專業技能知識,不斷進步,朝着自己的目標前進,爭做社會和國家的棟樑之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