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觀後感 > 高中生暑假觀看《入殮師》有感「優秀篇」大綱

高中生暑假觀看《入殮師》有感「優秀篇」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63W 次

導語:電影《入殮師》講述了日本入殮師的生活,影片以一名入殮師新手的視角,去觀察各種各樣的死亡,凝視圍繞在逝者周圍的充滿愛意的人們。下面是本站小編整理的精彩觀後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高中生暑假觀看《入殮師》有感「優秀篇」

  《入殮師》觀後感1:

從音樂師到入殮師,在他身上是偶然,也是必然,彷彿一開始他就是爲了入殮師這個職業而存在的,儘管他深深的愛着大提琴,儘管他是迫於生活的壓力纔不得不接受這個職業,但是有什麼關係呢?一切都是定數,生、老、病、死,愛、恨、情、仇,生命就像一條婉轉的靜靜的河流,該來的怎麼都躲不掉。

故事以華麗的交響樂團演奏爲開始,導演似乎有意將音樂家和入殮師這樣的職業安排在一起,在世人眼中,前者多麼的高貴,而後者多麼的粗鄙。衆人皆醉我獨醒,當他被全世界的人都不理解時,他依然故我,只因他看到了生命的重量,讓已經冰冷的人重新煥發生機,給他永恆的美麗。這要有冷靜,準確,而且要懷着溫柔的情感,在分別的時刻,送別故人。靜謐,所有的舉動都如此美麗,這就是他的價值所在。

他是入殮師,但是離開了東京舞臺的他,更加成爲了一個“音樂師”,音樂夢雖逝去,但是他有了對生命的尊重。他,在田間演奏,在河堤上演奏,在自然間演奏……;他,遇見了各種死亡,猝死的,自殺的,自然死亡的……在生與死之間,他開始思考人生和死亡的意義,人活着一趟,死是一個人最後的歸宿。而入殮師的聖神所在——讓死者保有最後的尊嚴,以最美麗的形象踏上另外一段旅程。

世俗的心,永遠有着高低貴賤的這樣的勢力。入殮師這個職業是不被人理解的,朋友的疏離,妻子的離開,他似乎被世界拋棄了,而他也心生動搖。他要離開!可是最終他理解了社長,一句“好吃的讓人爲難”留下了他,的確,河豚這樣劇毒與美味並存的食材與我們絕望而美好的生活確有相似之處——好吃的讓人爲難。

妻子的歸來似乎預示着大悟的努力得到了承認,其實有什麼關係呢?哪怕全世界都不理解了,只要自己深愛的人肯理解你,陪伴你,一生便已足矣。在影片中,他的妻子第一次看到了他爲澡堂的阿婆入殮,也許是他專注的眼神感動了她,也許是他的虔誠的態度感動了她,總之,他被認可了!當他們一起送走故人的時候,也許大家的心理都明白了,死亡也許不過是一扇門,死亡並不意味着結束,死亡只是穿過這道門,走向下一站。見過了這麼多的生命終結,明白生命的渺小與短暫,目的決不是輕視生命,而是更加珍惜的活着。

其實,人生於自然死後亦迴歸自然,不過是來感受了一趟人間的喜怒哀樂生老病死。而人的生命註定是要生生不息的,這就是生命的價值。其實面對死亡,我們沒有幾人可以豁達,甚至在我的心裏埋藏着許多未知的恐懼。雖然我心裏清楚,每個人都有送人和被送這一天,這是人不變的主題。主人公的名字叫 “大悟”,真正地悟到“不懼怕死亡,大徹而大悟,生活中坦然接受各種真情,才能更好享受着‘人生’這門藝術,大悟最終是“大悟”了,懂得了愛情,也懂得了親情。

每個人都有一段過去,也許那段過去讓他沒辦法去面對,但很多時候已經走了的路已經不能回頭了……也許他們會後悔,也許他們會徹悟,但是在死麪前,那些事情還有什麼重要的呢?原諒和寬恕,本來就是這個世界上最需要勇氣的事情,他理解了他,也放下了心中的執念。

看電影時,沒想到會哭。事實是哭了,哭的一塌糊塗,哭的不明所以。平淡的故事,不凡的情節,當他坐在草地上,輕輕的拉響大提琴,當音樂響起,我看着他,滿臉淚水,守着此刻的寧靜,忽然感受到了白日無法尋找的寧靜。喜與憂,我們很多時候無法放下;很多事,一旦沉醉,便無法自拔。但在此時,所有都可以靜得沉澱下來,一切消散了……

  《入殮師》觀後感2:

《入斂師》並非如名字般讓人望而卻步,死亡、葬禮、遺體……有關死亡的命題不過是生命存在的註解。看過之後的感覺,就好像在路邊書攤上淘到求之若渴卻不得的絕版舊書一樣,在安靜的感動中,還有清醒的思考。

這部電影的基調,如同許多日本的純情電影一樣:緩慢的敘事結構、簡單平實的人物和不緊不徐的臺詞。但是,也就是在這白開水一樣平平淡淡的劇情發展中卻透露出很多的哲理,我們也與這部電影的主人公小林大悟一起在形形色色的死亡面前,最終感悟到生命的真諦。

主人公小林大悟作爲一名大提琴演奏者,並不是最出色的,但是他熱愛音樂也似乎喜歡這個職業。當他所在的樂團被解散後,當他從一個頗具文藝的小資情懷的角色向着一個看似卑微到草根的入殮師職業過渡時,他心中的不安和困惑是強烈的,因爲入殮師這個職業與他的`大提琴演奏師的職業實在是太不搭界了。

在這部電影中,有一個不容我們忽視的人物,這個人物就是徹底顛覆了小林大悟的職業觀的殯葬社的“社長”。“社長”的語言非常少,不管是錄用小林大悟這個情節還是在後來一次次“入殮”過程中,社長和小林大悟都沒有太多的溝通,社長對小林大悟的深遠影響都是在於他的“身教”。社長知道小林大悟內心的掙扎,他沒有一次次去“說服”小林大悟,他只是在一次次面對不同的死亡面前靜靜地去“做”,他是“做服”了主人公小林大悟的。

小林從電影開始就是一個矛盾的人物,最開始他是因爲殯葬社的廣告誤導而去面試的,一開始他是無法接受這一份他內心也瞧不起的“工作”的,雖然迫於生計他勉強決定“走着瞧”。但是,當他第一次經歷了面對一個死者的入殮過程的時候,他內心的衝擊是巨大的。片中有這樣一幕場景,小林大悟第一次處理完屍體回到家中,面對着桌子上已經死去的家禽,開始嘔吐反胃,繼而在妻子的身上尋求心理上的安慰,在深夜的牀頭回憶起了自己的過去,他想到了已經死去的母親、看到了父親模糊的臉。導演在這裏對於入殮師小林大悟的心理活動拿捏得十分精湛——他內心的鬥爭是非常激烈的。但是,隨着一次次經歷面對死亡的過程,小林體會到怎樣去對於死者的尊重和對於生命的珍惜。到最後,小林真正地喜歡了這一份職業,即使他周圍的人無法理解。

  《入殮師》觀後感3:

電影《入殮師》由瀧田洋二郎導演執導,本木雅泓、廣末涼子主演,講述了一個大提琴家因生活所迫成爲入殮師,從開始的不適應到最後享受上這個職業的過程。《入殮師》獲第81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外語片獎、第32屆加拿大蒙特利爾國際電影節最高大獎等無數大獎。這樣一部被無數光環所環繞的電影,可見其影片反映出的深刻道理。一部極具日本式的哲理的電影,以一個入殮師的角度,去描述了斑駁陸離的世事,所帶給我們強烈的感概。

在電影開場鏡頭,小林大悟和佐佐木社長駕駛着車在濃霧瀰漫的公路駛出,此處和《夜半歌聲》開場有着異曲同工之妙,讓觀衆不知不覺帶入了隨着攝影機的移動去融入了故事情節中。開場白也是主人公的內心獨白,第一人稱的設計將觀衆帶入一個內心掙扎的入殮師的生活情境——主人公小林父親在他六歲時和咖啡廳的服務員走了,自小與母親相依爲命,當這樣的生活持續了30年,主人公內心的怨恨便慢慢沉澱,築成一道堅不可摧的圍牆,從此父親便成了小林心中拋棄妻子不負責人的代名詞,以致他對父親抗拒,他甚至不願去看清那個男人的臉龐。

影片中的背景音樂由久石讓譜寫爲本片增色不少。以大提琴爲主要樂器的背景音樂。時而柔和,時而沉穩,時而激越。與主人公的心情相匹配,也讓觀衆的心情隨之跌宕。小林在爲變性男生入殮的時候,先是以小提琴爲背景的音樂一聲聲響起,配合者主人公爲其入殮的系列動作有節奏的演奏,營造出一份莊重肅穆的意境。再來親人的啜泣聲漸漸響起,隨後大提琴成爲主要背景音樂,交叉哭聲,直至哭聲越來越大蓋過樂聲,背景音樂以一個隱蔽的方式結束。小林望着他們的淚眼,眉頭由皺開始舒展,他知道所有的不可理喻都在人逝去的那刻得到了諒解。不論是變形人,不良少年或是不受丈夫喜愛的妻子,小林都以溫柔的情感,慈悲的手安撫了每一個亡魂。死亡之於逝者親人而言,是焚燒生前一切矛盾,憎恨的火焰。而之於小林而言,則是頓悟生死的媒介。這份曾經不適應的工作如今也開始得心應手了起來。

影片讓我記憶尤深的一個鏡頭,是在主人公拉大提琴的時候,伴隨着悠揚的樂聲,心思也開始飛揚,於是鏡頭切換成對父親的回憶,和父親到小河邊撿石子、和父親入澡堂洗澡,這才明白了爲什麼主人在之前在澡堂一直看着那家人,目不轉睛。然而那是父親的面孔卻是模糊的,直至爲父親入殮時發現他手中的鵝卵石,發覺幾十載了父親對自己的愛都是如初般深厚。於是,那張面孔逐漸明朗了起來。或許最大的悲哀就是子欲養而親不待罷,這便是人生的無奈。覺悟時,再回首卻是人去樓空物是人非時,再多作爲都是徒勞蒼白。當靈魂得到洗刷的小林覺悟到愛的重要時,即將爲人父的他將那顆象徵着愛的鵝卵石讓在妻子隆起的小腹上,希望這份愛的延續能在孩子身上得以傳承。

《入殮師》的一大成功或許就是因爲它以大和民族式的哲思與人生態度給了觀衆一個非常強烈的震撼,在現在商業電影充斥銀屏的時候,讓我們放慢腳步去觀看這樣一場別有意味的作品。

  【劇情簡介】:

由於樂隊解散,大提琴手小林大悟(本木雅弘飾)就此失業。他和妻子美香(廣末涼子飾)一起離開東京回到了老家山形縣。然而即使在山形,沒有實用一技之長的大悟還是很難找到工作。 “年齡不限,高薪保證,實際勞動時間極短。誠聘旅程助理。”一張條件惹眼的招聘廣告吸引了大悟,不料當他拿着廣告興沖沖跑到NK事務所應徵時卻得知——“啊,那個是誤導,我們要找人給去那個世界的人當助理。”事務所老闆佐佐木(山崎努飾)向大悟說明了工作性質,所謂的“旅程助理”其實就是入殮師,負責將遺體放入棺木併爲之化妝。

大悟躊躇良久,但還是接受了這份工作。他含糊其辭地對美香說自己當的是婚葬儀式助理,讓她誤以爲是婚禮助理。人妖青年、舍下幼女去世的母親、帶着無數吻痕壽終正寢的老爺爺,在各式各樣的死別中,大悟漸漸喜歡上了入殮師這份工作。然而美香知道真相後,和他吵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