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觀後感 > 《丹韻詞音》觀後感

《丹韻詞音》觀後感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98W 次

偶爾看于丹的《丹韻詞音》節目,聽她講解耳熟能詳的古詩詞,感覺和她的前兩個講座《論語》、《莊子》的講解效果相比有點散無邊際。但我聽懂了她貫穿整個講座的中心思想就是兩個字“安頓”。她對所有古詩詞和創作古詩詞的人們的思想境界的理解就是:安頓。他們無論身處何種境地,都能生活得穩定而快樂,只是因爲懂得讓自己的心靈安頓下來。只有心靈安頓了,才能使眼界闊達遼遠,纔會領略雲淡風清和山寧水靜,才能讓一顆心空下來,裝滿思考人生的智慧,纔會有那麼多情真意切的大量詩詞感動後世。是的,安頓。這樣一種提倡,無疑會與《論語》、《莊子》有異曲同工之妙,在此浮躁的時代讓人們把心安頓下來真的是很有必要。安頓就是隨遇而安,接納境遇,放下煩惱,讓自己快樂。我由此聯想到我正在寫的《關於孝的話題》。其實一顆安頓的心適宜於放在一切的事物中,當然也適宜於處理“孝”。

《丹韻詞音》觀後感

很多老人,所以不能安度晚年,也是因爲他們已經老得不懂隨遇而安,不懂臣服於環境和歲月。他們開始變得自私(其實也是迴歸了他們原我的心靈狀態),不疼惜兒女,處處較真,所有的計較都因爲太凝滯於物。而很多做兒女的往往不經意地就落個“不孝”之名,也是因爲他們不能輕易理解老人的心態,不懂得接納境遇,放不下被老人拖累的負荷心理。如果心常常處在煩惱和千般糾結中,就談不到安頓,沒有安頓的心還談何孝順呢?沒有安頓的心,也很難具有讓老人依託的健康的身體啊。

佛家講隨緣,也就是認命。家有老人,是我們今生無法擺脫的命運,前生我們做了他們的累贅,那麼今生我們就欠他們一個孝;道家講注重內在心靈的快樂,“無爲而治”,說白了也就是順其自然,讓心安頓下來。安頓才能快樂,快樂才能使身心和諧。一切都和諧了,還能裝得下煩惱嗎?其實人生的問題就是心靈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