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觀後感 > 《南京》觀後感範文

《南京》觀後感範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8W 次

關於南京大屠殺,每個中國人都或多或少地瞭解。但是當你面對一個外國人用他們的視角深沉地甚至是悲憤地講述的時候,心中涌動的已不僅僅是那一段恥辱的歷史帶來的教訓或是傷痛,而是在傷痛的同時有了更多的感悟。

《南京》觀後感範文

舉世聞名的南京大屠殺,是漫漫五千年的中華歷史的一個悲傷的旋渦,是泱泱960萬平方公里的的無奈的痛苦,更是汩汩流動華人血液的每一箇中國人都不能忘記的恥辱史。但是對於外國人而言,或者,30萬對他們而言,只是一個看起來還是有點分量的數字;或者,那一段歷史就是別的國家曾經的一個故事,也僅僅是一個故事而已;又或者,在震撼的同時,卻在翻開另一頁書的時候忘記了剛纔的一瞬間的震撼……但是,這卻是一部西方人講述的中國的故事,而且是某一個國家一直都想否認想抹殺的故事。爲什麼他還在堅持,堅持,並一直堅持到了現在,讓這個我們並不陌生的故事呈現到了我們的面前?我想說,是良知!我們甚至可以說,整個影片其實就是良知在跳躍,跨越國界、超越語言,走進每一個具有良知的人們的心目中!

有人評論說,這部由西方人拍攝的記錄片,更加客觀,公正的闡述了這場人類史上最殘忍的行爲。雖然影片着重的描寫了當時在南京的外國人怎麼樣保護了20多萬人的性命。當然正因爲是西方人拍的電影纔有更多的西方觀衆走進電影院,才能使西方人真正的多瞭解些南京大屠殺的真相。不可否認,正因爲西方人的介入,也許才讓這段真實的歷史能夠讓某個極盡“遺忘”本領的國家來承認這段歷史。影片描述的是在南京的外國人用自己的良知怎麼樣保護了20多萬人的性命,影片本身展現的就是良知的行爲,而影片拍攝本身也是良知的驅動,這種良知來自於對歷史的尊重,對人權的尊重,對真實的尊重,對內心真實的聲音的尊重。這就是他們,作爲外國人,幾乎可以說是與整個事件並無多少直接的聯繫的外國人,爲什麼能拿起手中的攝象機並再現了那段讓中國人至今肝腸寸斷的歷史。

影片很多內容在中國是第一次播放,看了很令人震驚。他再現了日軍當時在南京市的令人髮指的殘暴行爲。但是影片裏也真實地陳述了影片的立場:講述這些,並非是爲了掀起反日情緒,而是表達反戰的主題。這就是良知的力量!作爲一部良知凝成的影片,並不是爲了促成人們形成一些負面的情緒,並引起戰爭的情緒的再現,而是試圖喚起人們心中對和平的嚮往,對美好的期許。一如影片中說的:我們憎恨的不是人,而是政策,是政策促成了這一切!

當看到西方人能主動喚起這段真實的歷史的時候,我對人類的良知產生信心的時候,卻對某一個國家的某一些人的“良知”缺不由得產生了深深的懷疑。如果說日軍當時在南京的殘暴行爲是當時日軍的政策的縱容,同時也是日本右翼分子的指使,使得當年的日軍行爲在盲目與本性中犯下了滔天罪行的,我們覺得我們可以或許原諒這些人,畢竟當年的人和事在作古,歷史在向前發展,但是,爲什麼影片中採訪那些日本當年的老兵,沒有一個說出或者表露出悔恨的樣子,有的竟然對殺人談的很自然,可後悔的是當時天氣炎熱,進城的時候忘記多喝些水。還有個老兵對j奸中國婦女的情景談的眉飛色舞,恬不知恥的詳細的講自己也參與的滅絕人性的這種惡行。爲什麼?爲什麼?這些人的良知又到了那裏去了呢?

方明白,我們不能僅僅指靠良知讓罪犯去承認這段歷史。銘記這一段歷史,這一段中國人用血淚鑄成的歷史,對中國人而言,不僅僅是良知,而成爲了一種責任,國人的責任。也許很多人認爲,中日兩國一衣帶水,建立良好的外交關係纔是時代的主題。不錯,但這並不意味着我們就爲了建立友好關係,一味地討好日本人,甚至把歷史都忘記。忘記了歷史,就是忘記我們的未來!因爲,這是一段中國人的血淚史,30萬的冤魂至今無法安息;因爲這是一段日本人不願意承認的歷史,即使西方人的介入也無法喚起他們承認真實的歷史的勇氣和膽量;因爲這是一段參與惡行的日軍至今尚恬不知恥地津津樂道的黑色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