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工作總結 > 科普工作總結3篇

科普工作總結3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02W 次

科普工作總結3篇

光陰似箭,歲月無痕,一段時間的工作已經結束了,回顧這段時間以來的工作成果,你有什麼感悟呢?制定一份工作總結吧。好的工作總結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科普工作總結3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科普工作總結3篇

科普工作總結 篇1

20xx年我市《科普惠農興村計劃》工作,由於領導重視,早作安排,縣區精心組織,積極申報,市科協組織專家認真篩選,按時向省科協推薦,《科普惠農興村計劃》工作取得顯著成效,現總結如下:

  一、成績顯著

20xx年全市共徵集《科普惠農興村計劃》項目11個,其中,譙城區申報4個,蒙城縣申報3個,××縣申報2個,利辛縣申報2個。經市科協認真篩選,優選出7個項目,於6月15日,按時上報省科協。經省科協組織專家評審,我市推薦的譙城區食用菌協會和××縣高峯被省科協作爲全國《科普惠農興村計劃》先進科普示範農技協和先進個人,向中國科協推薦。20xx年9月24日,經全國農村基層科普組織和帶頭人申報、各地科協和財政部門推薦、中國科協和財政部評審,中國科協和財政部聯合印發《關於表彰20xx年全國科普惠農興村先進單位和帶頭人的決定》,對1219個全國科普惠農興村先進單位和帶頭人,其中農村專業技術協會612個,農村科普示範基地300個,少數民族科m普工作隊5個,農村科普帶頭人302名進行表彰,我市推薦的譙城區食用菌協會和××縣高峯榜上有名,被評爲全國《科普惠農興村計劃》先進科普示範農技協和先進個人。

  二、取得經驗

1、超前安排部署。《科普惠農興村計劃》是科協的一塊品牌工程,市科協領導十分重視,幾年來均超前謀劃,早作安排,多次在不同的會議和場合強調,要求縣區早安排,選準項目,培育項目,精心指導,做好項目申報材料的蒐集、整理、完善工作,力爭每年取得更好成績。××縣在這方面做得好,提前幾個月安排項目,多次向市科協領導彙報項目情況,初稿形成大樣後,多方徵求意見,親赴亳州,請市科協領導把關,並對材料不斷修改完善,做到從容不迫,按時完成項目申報任務。

2、精心指導。市科協領導對縣區的項目申報初稿材料親自審閱,嚴格把關,懇切提出意見和建議,有力促進了項目材料的完善和提高。

3、按時報送。縣區申報的材料彙總後,市科協認真篩選,優中選優,安排專人,及時協調有關部門,做好材料的後期完善工作,並按時報送材料到省科協,受到省科協的表揚。

  三、存在不足及改進注意事項

1、協會項目需提供本縣統計局“農民近三年的平均純收入”證明原件。

2、省科協對產品的質量認證審查的很細緻、認真,明年的申報項目市科協要重視,嚴格要求,縣區選項要慎重,注意篩選。

3、嚴格按照推薦表的“填表說明”進行填表,材料附件詳實可信,能證明表格的內容,明顯多餘的東西不要。要有目錄,編頁碼,方便查找。

4、不符合“填表說明”幾個要件之一的材料,爲不合格或不具備資格的材料,將被淘汰。

5、因項目的三種類型均需“獲得縣級以上科普工作獎勵”,作爲必備條件,所以,建議市科協在每年全省項目申報前,即每年的3、4月份前,命名或表彰一批市級科普工作單位和個人,以促進我市項目的申報。

6、20xx年對縣區項目申報到市的時間,要提出嚴格要求,明確過期視爲自動放棄。今年,部分縣區逾期未報項目材料,已耽誤了時機,影響了市科協的初審,致使材料倉促上報,勢必影響材料質量。

7、注意在“獲得縣級以上科普工作獎勵”的項目中選項,注重培育項目,加大指導支持項目的力度,平時注重積累材料,按照要求,項目缺啥就彌補啥,最後做到,項目需要啥,材料就有啥。

科普工作總結 篇2

多年來,我校以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及《關於加強科學技術普及工作的若干意見》等文件精神爲指導,以“普及科技知識、提高科技素質,培養創新精神,增強實踐能力”的思路爲導向,切實加強我校科技教育工作,發揮科普教育基地的教育和普及功能,使同學們體會到科學的無窮樂趣,收穫豐碩的科技知識,激發了孩子們從小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的興趣,培養了科技創新和實踐能力。全校師生積極參與,做了大量的研究和實踐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績,現總結如下:

一、加強領導,建立健全科普教育組織網絡。

開展社科普及工作,組織建設是關鍵。學校成立了社科普及領導小組。校長任組長,教導主任任副組長,主抓社科普及工作,下設科技教育總輔導員,組織各學科科技輔導員開展工作。我們的科技輔導員隊伍主要是科技興趣小組教師、科學課教師、美術課教師、信息教師和學生家長等兼職輔導員。學校將社科普及工作納入學校工作計劃,學期初統一部署,統一安排。每學期開學初組織全校師生開展一次“講科學、學科學、愛科學、用科學”爲主題的教育活動,號召同學們積極參加學校開展的各項科技活動,如科普書籍讀書活動,科普知識學習競賽活動,科技創新興趣小組活動等,通過教育培養學生良好的交流能力、心理素質、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學校在經費上爲社科普及工作予以優先的保障,每年從公用經費中抽出一萬多元爲貧困生訂閱《科學大衆》。

二、開闢場所,爲社科普及工作提供保障。

青少年科技活動需要必要的場地、器材、人員等基本條件,爲便於科技活動的開展,我校在經費十分困難情況下采用多種方式爲青少年開展活動投入了一定資金(用於基地建設、活動器材、教師培訓、活動競賽),創造了較好的條件。一是爲科技活動小組提供活動場所(實驗室、圖書室等專用教室)併購置了必要製作器材;二是利用校現有圖書室、實驗室、電腦室等,在課餘時間(每週1~2次)向科技活動小組開放;三是利用施教區先進衛生院、服裝廠多、養殖場靠近學校有利條件,把他們作爲科技教育基地。經常組織學生走出去,參觀、考察和勞動實踐。

三、完善機制,促進社科普及工作落實。

學校社科普及領導小組認真討論制定切實可行的年度工作計劃,平時嚴格按計劃組織實施,年終認真總結得失,制定整改計劃。爲社科普及工作落到實處,學校將社科普及工作納入年度績效考覈中,在評先、職稱晉級工作中實行一票否決制,因此在我們學校無論是領導還是教師都以對社會對青少年高度負責的精神和強烈的責任感,把科技教育列入重要日程。

四、因地制宜,豐富社科普及活動內容。

首先上好科學和綜合實踐課。在常規課堂教學中,通過對教材的大膽創新和精心的材料準備,引領孩子們在課堂以課堂爲主渠道進行科學探究,上好每一堂課,形成具有特色的課堂教學,讓孩子們喜歡科學,每一結課結束後,老師們認真總結得失,並將課堂情況總結上傳到《泰州市資產與裝備管理系統》中。我校科學教師隊伍業務能力強、素質好、熱心科普教育事業,在他們的帶領下,我校的科學教學紮實而富有活力,孩子們置身於濃濃的科學學習環境之中,隨處感受科學教育的魅力。李鯤老師參加全市科學老師基本功大賽獲二等獎,他上的六年級科學課在城黃南區教研中心青優課比賽中獲二等獎。

其次開展好各種科普活動。在興趣小組活動時間和平時的雙休日,學生可以參加學校組織的科學考察、調查、參觀等活動,科技指導老師在每週一、三、五下午興趣小組活動時間爲學生提供服務。他們以宣傳欄作爲宣傳科普知識的主陣地;以與學生生活緊密相聯的事爲導向,通過實驗讓學生去發現身邊的科學知識,通過“燒不着的手帕”、“燒不熱的粥、“給乒乓球療傷”、“做磁場遊戲”、“做簡易單音門鈴”、“巧用雞蛋”、“有趣的聲控仿真鳥”、“組裝車輛模型”、“用牛奶盒學做筏子”等綜合實驗活動讓學生快樂接受科普知識。

學校每年組織“金鑰匙”科技知識競賽、節能環保書法比賽、科學素養問卷調查、科普繪畫與手抄報比賽、健康知識競賽、安全知識競賽、科普製作比賽等系列活動。特別是“金鑰匙”科技知識競賽,我們每年都搞得轟轟烈烈,從訂閱《科學大衆》抓起,讓學生有書讀,其次發動三-六年級全體學生訂閱專刊,取得參賽資格,各科技輔導員組織學生複習閱讀全年《科學大衆》,在此基礎上,進行閉關比賽評選出優勝者參加市級比賽。通過這些活動豐富了孩子們科學活動的內容,提高了科學活動的互動性,及時展示他們的成果,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科學的興趣並獲得成功的喜悅。

學校每年針對學生感興趣的、最前沿的科技知識和與學生生活息息相關的問題對學生進行科普宣傳,例如:“百慕大三角謎中之謎”、“納米鼻子嗅出疾病”、“航空模型的分類”、“預防食物中毒”、“高溫防暑降溫知識”、“地震科普知識”等講座。組織學生觀看院土回泰講座,開展學院士,愛科學,樹理想,比貢獻活動,開展我與科學家面對面主題徵文活動,不僅豐富了學生的文化生活,還拓寬了學生的視野,更激發了學生對科學領域探求的興趣。

學校一直得到常周衛生院、學校周邊服裝廠、施教區居委會、村組的支持,讓我們的學生能參加他們的勞動和學習,爲我校社科普及工作增添內涵和活力。

近年來,我校積極組織學生參加各級各類科普活動:學校積極組織學生參加“江蘇省青少年金鑰匙比賽”,印茜同學獲特等獎,多名學生獲小學組一等獎、二等獎;學校連續五年被評爲“青少年科技教育先進學校”;在泰興市城黃南區教研中心“少兒科技”大賽中獲二等獎;在泰興市“龍芯杯”安全在我心中系列活動中獲得團體獎;多名老師和學生獲得指導獎和一、二等獎;在泰興市經信委、市教育局組織的20xx年全國節能宣傳週少兒書法比賽中,多名學生獲得二、三等獎,多名同學參加全省“我愛數學”科普小論文比賽獲一、二、三等獎。徐小平、肖建華兩老師指導的〈保護水資源,改善水環境〉聽證會展示實錄獲泰州市二等獎,杜瑩、徐繼武、常宇陽、夏蘇輝等同學參加參加泰興市小學生縱橫碼漢字輸入選拔賽中均獲一等獎,並代表泰興市參加泰州市比賽喜獲二等獎。成績只代表過去,今後,我校將進一步加大科技投入和管理力度,建立健全各項相關的規章制度,規劃着新一輪的科技教育藍圖,相信到時候一定會綻放出更加絢麗多彩的科技之花。

科普工作總結 篇3

爲認真貫徹落實好縣教體局《關於開展第x屆“科技之春”科普進校園活動的通知》精神,深入開展科普進校園活動,進一步引導廣大師生養成學科學、講科學、用科學的良好習慣,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我校利用“科技之春”宣傳月開展了一系列紮實有效的活動,讓廣大師生充分掌握了許多與日常生活有着密切關係的科學知識,效果明顯,現將活動開展情況總結如下:

一、領導重視,措施落實

領導的重視是學校科技活動正常開展並能取得成績的保證。我校充分認識到科技創新教育的重要性,把科技創新教育作爲學校的一項重要工作列入學校的長遠規劃。成立了以校長爲組長,副校長爲副組長,**及各年級組組長爲組員的領導小組;具體事務由教研室負責;各組員分工協作,各司其責,保證各項活動的開展紮實有效;完善了活動開展的評價制度;選用師生喜聞樂見的形式,大力開展形式多樣、豐富多彩的宣傳教育活動;各項活動開展有計劃、有安排、有過程記錄、有經驗總結;完善過程管理和檔案資料,使得各項活動有效、順利的開展。

二、活動豐富,收效良好

活動月期間,我校以校園爲主線開展了各種豐富多彩的活動。

1、由副校長**、電教室主任**負責製作展示板2面參加縣啓動儀式展出,受到了副縣長**及其活動領導小組成員的高度讚揚。校長*、副校長*、教師*、*、*及100名學生參加了啓動儀式和宣傳活動,副局長蒲應文及教育科、督導室全體成員活動後到校進行了科技活動交流總結。

2、以班爲單位組織學生舉行主題班(隊)會、辦手抄報、黑板報、開展知識競賽、知識問答等多種形式的班隊活動,用師生喜聞樂見的形式,宣傳普及科學文化知識

3、組織全校師生積極開展“三小”活動。(1)今年x月,我校組織全鎮學生參加了我縣“第17屆科學幻想繪畫活動”,共收到學生作品79件,評出一等獎6個,二等獎12個,三等獎18個,激發了學生參與科技創作的熱情與慾望;(2)x月,組織學生參加縣科技創新作品大賽,收到作品68件,評出一等獎4個,二等獎9個,三等獎15個,其中五(3)班學生周濤的小製作《交通指示燈》還被推到市上參加聯評,很好的展示了我校學生對於科技創新活動的濃厚興趣,營造了一種學科學、用科學、愛科學的良好風氣;(4)組織廣大師生參加好每年一度的基礎教育成果評審,鼓勵師生撰寫科技小論文、自制教具、設計小發明,用科學的眼光,從不同角度,不同方面,不同領域感受科技活動的魅力,提高師生的社會責任感和責任心。學校對這些作品進行了評比,並予以表彰獎勵。

三、家校聯手,擴大影響

通過一系列科技活動的開展極大地鼓舞了全校師生,爲學校的科技創新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爲了使科技創新教育取得更好的.效果,我們把科技創新教育的範圍延伸到了每一位學生的家庭。加強家庭教育的指導,把科技創新教育作爲重要內容,通過家庭問卷調查、在校接待、電話聯繫、家長會等形式指導家庭共同學習,更新知識。充分利用現代科技手段,通過學校自己的網頁,學生以此爲載體進行科技學習,加強學校科普知識宣傳,營造科普教育的氛圍,學校開展的這些科技活動,提高了家長的科學文化素質,得到了家長的支持和理解,讓科技活動的開展深入人心,擴大了社會影響力。

四、一分辛勞,一份收穫

在宣傳月活動中,我校通過開展豐富多彩、喜聞樂見的科技活動,激發起了師生“愛科學,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的熱情,有效提高了師生的科技文化素養,同時他們也收穫了豐碩的成果。

1、學生的科技作品,碩果累累。在第26屆青少年科技大賽作品活動中,我校五(1)班學生**的科技作品《小孔成像的簡易照相兩用演示儀》榮獲市級三等獎;在“三小”科技創新活動中,一(1)班學生劉一嘉的作品《起重機》獲縣一等獎;三(1)班學生王梓枻的《多功能筆筒》、五(1)班學生李佳的作品《精美電風扇》分獲級縣二等獎;杜小瑋老師在“三小”科技創新活動中被評爲優秀指導老師;

2、教師的潛心設計,捷報頻傳。在基礎教育成果評審中,文裕星老師的自制教具《幾何異形演示儀》榮獲市級二等獎;張廷貴、劉祥華、吳祥德老師的自制教具《固體熱脹冷縮演示儀》、《交通指示燈》、《導體與絕緣體演示儀》分獲縣級一等獎,從整體上提升了廣大教師的科技活動水平;

3、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的科技意識突飛猛進。在“低碳生活在我身邊”徵文活動中,由錢芳、晏莉、殷明蘭3位老師輔導的學生李攀、楊純溪、劉紫徵、周自涵撰寫的徵文榮獲縣級一等獎;

4、科技活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多彩。在活動月中,學校組織廣大師生通過課堂、興趣小組活動,班隊會等形式,向學生滲透科技創新意識,通過設計作品,科技創新作品展示等活動,增強他們的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培養學生對於科技創新活動的濃厚興趣。我校設計製作的以“開啓智慧,體驗科學”、“創新點亮人生,科技創造未來”的兩塊科技展板,在全縣的展評活動中,獲得廣大幹羣的好評;

五、做好成果推廣和鞏固工作。

我校將繼續重視開展科技活動,提高活動的水平和層次,擬將部分優秀作品製成鏡框掛在教學樓走廊和科技教室內,營造“人文科學”的育人氛圍,讓科技活動時時有,處處在,真正讓科技走進教師、學生乃至家長的心中。在我校學生中形成“學科學、愛科學、講科學、用科學”的良好風氣,整體提升素質教育的水平和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