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工作計劃 > 精選學校工作計劃三篇

精選學校工作計劃三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93W 次

日子如同白駒過隙,不經意間,我們的工作又進入新的階段,爲了今後更好的工作發展,寫好計劃纔不會讓我們努力的時候迷失方向哦。好的計劃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學校工作計劃3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精選學校工作計劃三篇

學校工作計劃 篇1

一、工作指導思想。

爲了做好20___—20___學年度第一學期我校的教學工作,更好地完成教育局、教研室、進修學校等上級部門的工作安排,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圍繞“提高教育教學質量,辦人民滿意的學校”這個目的,進一步規範我校教學常規管理,努力提高我校整體教育教學質量,爲我校的發展奠定基礎。

二、工作思路。

1、正視成績,面對現實,認真分析我鎮教學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及時整改。

2、制定較合理的教學工作任務和目標,加大計劃的落實力度,保證計劃的實效性。

3、通過抓好國培示範性學校的校本培訓、課題研究、校本教研、科組活動等努力提高教師的教育教學能力和整體水平。

三、工作重點。

抓好教研室工作。

全鎮的教學工作主要靠鎮教研室發揮作用,由教研室主任董世傑負責,教研室副主任楊賢鋒協助教研室工作。教研室主任要在開學前做好本學期的工作計劃,包括全鎮的教學常規檢查,全鎮的賽課活動,各科的在線研討活動以及省裏、市裏組織的各項教研活動等。教導主任劉莉兼任語文科組長,主抓中心學校語文教學工作;由吉翔老師任數學科組長,主抓中心學校數學教學工作;由中心校英語教師麥世燕任英語教研組長,主抓全鎮英語教學工作;由中心校體育教師李平任綜合科組組長,主抓全鎮綜合科教學工作。要求各科組長要在開學第一週制定好實實在在的活動計劃,安排好活動內容、方式、時間、地點,並做好活動記錄。兩週要開展一次主題教研活動,重點解決一、兩個問題。並按制定的計劃進行實施。組長負責組織及材料的收集。各成員必須在開學一週內製定好本人所任學科的工作計劃並上傳到中心校博客。

(一)、加強教學常規管理,完善各種教學制度,規範教師教學行爲。

1、繼續完善教學常規管理制度,讓每位老師都明白,並認真落實。

嚴格按課表上課,不得隨意調課。

嚴格執行上課制度,按時到達課堂,不拖堂。

按體育活動總表安排組織活動。

2、加強對教師備課、上課、作業佈置與批改、輔導、考試與評價、課後反思等的常規管理力度,輔導、檢查、評優相結合。

備課:堅決杜絕不備課上課現象,教案要有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具準備、教學過程、作業設計、板書設計、有教後反思等。開學初普查,兩週內對有問題的教師教案進行重點複查,期中抽查部分教師教案。由教導處和教研室進行教案檢查與抽查,每學期一至兩次。

上課:課堂上語言要精練、規範,知識準確。上課期間做到“六不”不坐着上課、不吸菸、不接待客人、不接電話、不拖堂、不體罰或變相體罰學生。上課前教師要檢查學生的出勤情況,上課時要維持正常的教學秩序,師生都不能隨意離開教室。合理使用教學輔助手段,按時上課、下課。嚴禁教師上課無準備,無教案,克服課堂教學的隨意性,要求教師做到,課前備課,課後反思,學校教導處加強檢查監控力度。

作業佈置與批改:課堂作業、家庭作業、練習等適量,批閱反饋要及時、規範、正確。統一用“ABCD”評分,並標明批閱日期,多寫鼓勵性批語。低年級不佈置課後書面作業,中高年級語文、數學可佈置適量的課後書面作業,其他學科一般不佈置課後書面作業。中高年級作文每學期不少於8篇。作業檢查由各科指定教師負責,每兩週一次,時間定於雙週週四進行,教導處和教研室每學期在期中和期末考試前一週進行檢查與抽查。

輔導:科任教師要做好培優輔差計劃。提倡面向全體學生,兼顧兩頭的科學輔導原則,加強對優秀學生的重點培養,重視對學困生的個別輔導,各學科教師都要對學生採取針對性方法進行培養幫助轉化,並要有實效。

考試與評價:要求科任教師儘量做到每單元測驗一次。

課後反思:反思的方式有“課後記”“教後感”“教學札記”。每位教師每週要寫不少於1/4新授課時的教學反思,每位教師每學期至少寫一篇800字以上有一定深度和質量的教學反思,在科組或校內交流。

3、加強課堂教學,提高教學質量。課堂教學是主渠道,因此,所有教師必須紮紮實實地上好每一節課,向40分鐘要質量。

①維持正常的教學秩序。課堂不能吵吵嚷嚷。

②課堂結構要完整,首先回顧上節課內容(一般3—5分鐘),其次提出本節課目的.(如瞭解或掌握),給出思路;然後進行講授,最後應對課程內容進行總結及佈置作業、提出思考等。

③課堂板書要事先設計好,板書要認真,注意少而精;畫圖要規範、完整,將嚴謹治學的教風傳遞給學生。

④板書、語速應注意不要太快,有急有緩,把握節奏,聲音高低應有起有伏,給學生留有思考、接受的空間。

⑤講授中多采用不同的教學手法,如啓發、對比、提問等,調動學生積極性,增強師生互動。

⑥使用多種教學手段,特別是要發揮一體機的優勢,增強教學效果。每次使用一體機都要進行登記,不使用或者很少使用的教師要追究原因。教導處要加強檢查的力度。

(二)實施校本培訓,切實提升教師素質。

1、由學校組織全體教師利用專用時間進行業務學習(週一16:30—17:30)。

2、落實科組工作,由科組長直接負責;做到有計劃、有活動記錄(時間、地點、參加人、活動內容)、有總結,認真落實聽評課活動。公開課結束後要及時組織教師進行議課,做到反饋及時。各教研組要以組爲單位,利用網絡資源組織教師收看優秀教師錄像課。

3、組織教師結合教學實踐,撰寫教學反思、教學筆記,進行業務交流,每月在自己博客上發表4篇文章以上,評論40篇以上。

4、充分利用一體機,做好教學資源的建設與應用專題課題的研究,使信息技術與常規教學有效整合,邊研究,邊總結並撰寫論文。

5、加強骨幹教師、青年教師隊伍建設與管理。讓他們出去聽課、學習、參加教學比賽等。不斷提高他們的教育教學能力,真正起到學校教學中堅力量的帶頭作用。

6、教師要按時參加各級教研、進修活動,做好記錄。認真落實好學習歸來的彙報工作。

(三)關注學生差異,切實做好幫帶工作。

1、關注學困生,耐心進行學困生的幫助,轉化工作,各班做好“一對一”的幫帶工作。

2、語文、數學、英語等主課教師堅持個別輔導,採取因人而異、因材施教的方法,使得每一位學生得到發展。

做好基礎年級和畢業年級的管理工作。

根據學校的實際情況合理進行班級配置,充分運用科學的教學方法、第二課堂活動和體育活動調動學生學習各學科課程的積極性,杜絕學生的厭學心理的產生。一年級要抓好良好的行爲習慣、學習習慣的養成,六年級畢業班的管理,採取教師目標責任制,畢業班要參照去年中考成績制定中考責任目標,非畢業班制定期中、期末考試目標,並提出達到目標的各種措施。明確了對任課教師的要求。

做好期中考試後的家長會工作。

班主任與科任教師在平時的教育教學工作中要做好學生的思想及外在表現的記錄,對班級裏的每一個學生情況都要了解清楚。在家長會上,班主任不僅要向家長傳達國家及上級教育主管部門的各項相關教育政策法規,同時要和家長們對學生的家校表現進行溝通,要與家長商討如何從思想、學習上關心孩子,使孩子更加健康地成長。

四、各月工作安排。

八月:

1、教導處做好課程安排及教師晚修安排。

2、教導處及教研室做好全鎮教材的分發。

九月:

1、教導處做好學生報名註冊工作。

2、教導處做好開學典禮工作。

3、各班主任進行班級常規管理及文明、禮儀、衛生、安全、紀律、德育等方面教育,並制定出本學期班主任工作計劃。

4、各教研組制定教研計劃,教學進度,教研組活動兩次以上。制定出本學期研究主題。

5、各科任教師制定培優輔差計劃,併發在博客上。

6、教導處和語文組要結合普通話活動周開展“讀書”活動。

十月:

1、各教研組進行教學常規檢查。

2、教導處組織全校教師開展“家訪月”活動。

3、加強教師培訓,提高教師的整體素質。

(1)加大新課改理論方面的學習,引導教師通過看報紙、教學刊物,瀏覽遠程教育資源,觀看優質課等不斷學習,更新教學理念,改變教學方法,積累豐富的教學經驗,以此不斷提高教師的課堂教學水平。

(2)目前,我校教師隊伍信息技術水平有限,影響先進教學設施使用及作用的發揮,因此對教師的信息技術培訓就顯得尤其重要,因此,我們將制定計劃,定時、定任務地進行培訓,培訓採用集中培訓和個人自修相結合,培訓內容將側重使用,使教師儘快地能做到邊學邊用,以使我校新購置的設備儘快發揮效用。

4、加大教研教改工作力度,提高課堂教學效益。

(1)分語文、數學兩個教研組,開展看優秀課例、談觀點看法、集體備課、上實驗課、評課總結的課堂教學活動,求精不求多,力求實效,通過此種形式的活動,使教師的課堂教學水平得到提高。

(2)組織年青教師積極開展課題研究工作。要求教師利用網絡資源積極學習課題研究方面的知識,包括課題研究的內容、形式、方法、資料的收集,成果的推廣等。以此爲基礎,一方面提升教師的教學科研能力,另一方面改革課堂教學模式,爲優化課堂教學結構服務。

(3)要求教師積極參加學校及上級教育部門組織的各種教學以及課件製作、教具製作等評比活動,鼓勵教師積極撰寫教學論文、教學反思、課例,並積極投稿,對有作品發表和在評比活動中獲獎的教師,學校將在考覈中加分,並給於獎勵,同時在評優評先中學校將優先推薦。

(4)結合學校實際,研究、開發適合我校,易於操作、便於落實的校本課程,加強校本課程方面的理論學習,並借鑑觀看其他小學已開發的校本課程,探索、確定本校的校本課程。

5、充分發揮學習小組的作用,督促各學科教師積極組建各班的學習小組及校外學習小組。並在教育教學工作中充分發揮學習小組的作用。

6、做好每月的彙總工作,並及時向教師公佈。

7、做好材料的收集、整理,檔案的裝訂工作,要多學習,將檔案分門別類,平時就注意收集,保存好檔案資料,科學規範地做好檔案的裝訂工作。

十一月:

1、教導處及教研室做好期中質量檢測、分析。

2、教導處做好家長會工作。

3、教研室做好全鎮教學常規檢查。

十二月:

教研室組織全鎮賽課活動。

一月:

1、教研組進行常規檢查。

2、教導處及教研室做好期末複習、考試、評卷工作。

3、教導處做好期末質量檢測和質量分析。

4、各科組做好個人及科組期末總結。

5、教導處做好期末總結、評優、各種材料的回收。

6、召開期末總結大會。

學校工作計劃 篇2

一、本冊教材分析:

(一)20以內的數的認識

20以內的數的認識分三個階段來安排:第一單元《生活中的數》,認識10以內的數的意義;第二單元《比較》,認識10以內的數的大小。這兩個單元對後繼的數的認識有遷移作用。第七單元《加減法(二)》第一課《捆小棒》,重點是對位值概念的理解,這對後面數與計算的學習有着關鍵性的作用。這部分教材編寫的突出特點是結合生動具體的情境,通過觀察、計數、操作等數學活動,來呈現學習內容,讓學生從中體驗數的意義,感受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發展對數的理解力。

(二)加減法的處理

1.不以10以內數的合成與分解作爲學習加減法的邏輯起點,直接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出發,把學習加減計算與解決問題的過程結合起來,讓學生親身經歷從問題情境抽象出加減算式並加以解釋和應用的過程,從中理解加減運算的意義和應用價值。

2.10以內的數的組成和分解雖然不再被作爲10以內的加減法的邏輯起點,但它仍是熟練地口算20以內的加減法的有效手段;事實上,10以內的數的合成分解與10以內的加減法只存在描述數量關係的形式上的差異,並無本質的區別。因此,教材不但沒有的削弱對數可分可合的認識,而且還,創設了豐富多彩的解決問題或遊戲活動,不斷強化數的分解與組成的意識。

3.加法、減法學習內容的編排有分有合,從第三單元《加減法(一)》的第四課《小貓釣魚》就開始加、減混編了;從篇幅看,混編的佔六成。

加減法提早混編的好處有三:

一是從一個問題情境既能提出加法問題,也能提出減法問題,這樣可以提高教學效率。如,小女孩套圈遊戲的情境(第28頁),可以問“套中1次,沒有套中3次,一共投了幾次?”列出1+3=4或3+1=4;也可以問“投了4次,沒套中3次,套中了幾次?”或者“投了4次,套中1次,沒套中幾次?”列出4-3=1或4-1=3。

二是有助於學生體會加法與減法存在某種關係,如從上面套圈情境所列出的兩個加法算式和兩個減法算式,事實上只是從不同的角度揭示了相同的數量關係。

三是從心理學的角度看,加減混編後學習內容更富有變化和挑戰,不至於因爲內容單一而枯燥乏味。希望這樣的編排更能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注意力,同時讓學生一開始學習數學,就能夠逐步體驗數學知識是具有相互聯繫的整體。

4.體現算法的多樣化,給學生提供自主選擇算法與交流各自算法的時間和空間。第七單元第三課“有幾瓶牛奶”、第四課“有幾棵樹”、第五課“買鉛筆”等實際問題都是施展算法多樣化的精彩實例;前兩節學習20以內的進位加法,後兩節學習20以內的退位減法。

(三)空間與圖形的安排

1.確定物體的位置與順序是建立空間觀念的一項基本內容,確定位置與順序的方法很多,其中最基本的是會用前、後、上、下、左、右等詞語進行描述。第五單元《位置與順序》就圍繞着這一主題展開的。

2.認識物體的形狀和大小,也是建立空間觀念的基本內容。第六單元《認識物體》所認識的是四種最常見的簡單物體的形狀: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

(四)分類與統計的編排

分類的經驗不僅是進行統計活動的必要基礎,數學概念的學習本質上也是一種分類的行爲,所以認識物體始於對物體分類。本冊教材把分類歸到統計的領域。不論是第四單元《分類》,還是第九單元《統計》,都要重視對過程的經歷和體驗,積累分類和統計活動的經驗。

二、學生情況分析:

本班共有學生33人,學生年齡小,天真、可愛、活潑、好動,在日常生活中已經積累了一定的數學經驗,如數數、寫數、分類等。由於學生的年齡和心理特徵,學生上課時不愛專心聽講,參與意識不強,對課堂常規和一些組織形式不熟悉,很少有傾聽、交流、閱讀、書寫的交流技能。

三、本冊教材學習的內容與目標

(一)數與代數

1.第一單元《生活中的數》,基於兒童數數的經驗,結合具體的情境認識10以內的數的意義,會認、會讀、會寫0到10的數,會用它們表示物體的個數或事物的順序,初步體會基數與序數的含義;初步感受“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初步體驗學習數學的樂趣,初步形成良好的學習學習習慣。

2.第二單元《比較》,通過比較具體數量多少的數學活動,獲得對<、=、>等符號意義的理解,並會用這些符號表示10以內的數的大小;經歷比高矮、比輕重、比長短等實踐操作或數學思考活動,體驗“比”的方法的多樣性與合理性;並在描述或傾聽各自思考過程的交流活動中,體會學會有條理地表達自己思想和學會傾聽的重要性。

3.第三單元《加減法(一)》,經歷從實際問題抽象10以內的加、減算式,並加以解釋和應用的過程,體會加減法的含義,初步感受加減法與生活的密切聯繫;能正確口算10以內的加減法,掌握10以內的數的分解與合成的技能;通過整理加、減法算式,並探索其間規律性的活動,培養與發展數感。

4.第七單元《加減法(二)》,經歷表示20以內比10大的數的具體操作及其概括過程,初步體會用十進制記數的位值原理;會數、讀、寫20以內的數,掌握它們的順序,會比較它們的大小;結合解決實際問題的活動,進行簡單的、有條理的思考,經歷與同伴交流各自算法的過程,體會算法的多樣性,學會20以內的進位加法和退位減法,逐步地熟練口算20以內的加減法,並能解決簡單的問題;感受加減法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感受數學思考過程的合理性。

5.第八單元《認識鐘錶》,結合日常作息時間,學會認讀鐘面上表示整時、半時的時刻,瞭解記時的書寫方法,並會用“快幾時了”或“剛過幾時”等詞語描述時間;經歷簡單而熟悉的操作活動,體驗時間的長短;培養珍惜時間的態度和合理安排時間的良好習慣。

(二)空間與圖形

1.第五單元《位置與順序》,結合生動有趣的`情境或活動,體會前後、上下、左右的位置與順序,會用前、後、上、下、左、右描述物體的相對位置,建立初步的空間觀念。

2.第六單元《認識物體》,通過對實物和模型的觀察、操作、分類等活動,獲得對簡單幾何體的直觀經驗,能直觀辨認它們的形狀是長方體、正方體、圓柱或球,能直觀辨認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等立體圖形。

(三)統計與概率

1.第四單元《分類》,結合日常生活中必須進行的分類活動,感受分類的必要性;能按照給定的標準或選擇某個標準對物體進行比較、排列和分類,並在這些活動中體驗活動結果在同一標準下的一致性、不同標準下的多樣性。

2、第九單元《統計》,根據簡單的、現實的問題進行統計活動,經歷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全過程有所體驗,感受統計的必要性;結合實例,認識統計表和象形統計圖,會填補相應的圖表;能根據統計圖表中的數據提出並回答簡單的問題,並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

(四)實踐活動

本冊教材在正文和習題中提供了許多適合一年級小學生的實踐活動或小調查。例如:

1.找一找,說一說。生1:我找3個比我高的人。生2:我找2個和我同歲的人。生3:我找……

2.說一說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0。

3.說一說你在生活中發現的加法問題。

4.整理一下自己住的房間,向同伴說一說你是怎樣整理的。

5.到圖書館或書店看一看,圖書是怎麼分類的,並與同伴說一說。

6.調查太陽剛升起,大約是幾時?太陽剛落下,大約是幾時?

7.調查你們班每個小組男生、女生人數,並試着提出一些數學問題。

8.調查你們班10名同學的上學情況。

⑴乘車上學,還是步行上學?

⑵結伴走,還是單獨走?等等。

學生經歷上述觀察、調查等實踐活動,在合作與交流的過程中,獲得良好的情感體驗;獲得一些初步的數學實踐活動經驗,能夠運用所學的知識和方法解決簡單的問題;感受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三、本冊教材的教學措施:

1.數學教學遵循學生學習數學的心理規律,符合學生的發展水平和數學接受能力。符合學生的發展水平的教學應有實際背景,利用學生的經驗,使用學生可以接受的語言,讓學生有足夠的時間通過探索和考查數學概念得出含義,使學生有機會討論他們的想法。

2.要逐步培養學生的合作學習的意識和能力。爲了避免小組學習流於形式,就必須用心培養學生的交流技能。交流既有信息輸出,也有信息輸入,所以交談、傾聽、閱讀、書寫是基本的交流技能;此外對數學而言,交流還應具有描述的技能。描述是所有水平上進行數學概念交流的一種重要方法;描述包括把一個問題或一個概念轉化成一種新的形式,把圖表或實物模型轉化成爲符號或語言。

3.緊扣數學活動的目的設計安排活動。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每一個數學活動都應該有明確的目的,而活動本身又是實現目的的手段和過程。因此,要緊扣活動的目的來設計安排活動的程序和步驟,使活動既有序又有效

4.每節課安排一定的時間讓學生做練習、寫作業,給學生獨立讀題、審題、思考與解答的機會,教師走下講臺,觀察學生學習過程和差異,進行個別指導,獲得反饋信息。;在這個過程中,要給做得快的學生提供額外的學習材料,提出更高的要求,讓他們有事做;對全班練習的反饋,最好的方法是揭示來自學生的不同的思路、方法或答案,引發他們進一步思考、判斷、選擇,去識別優劣和正誤,不能只關注結果的對或錯。

5、創造性地使用教科書,豐富課程資源。

6、改革評價方式,實施發展性評價。

(1)要結合學習數學的過程評價學生對數學概念知識的理解。學生只有理解了數學概念和它們的意義或解釋,他們才能理解數學、有意義地“做數學”。

(2)學生對加減運算意義的理解結合在解決問題的情境中進行評價。

(3)對解決問題的評價,首先應注意評價學生對問題的描述,即怎樣把情境圖呈現的問題,用口頭語言完整地描述出來。其次,要注意評價學生個體在解決問題過程中表現出來的思維發展水平。

(4)對一年級學生學習數學的情感與態度的評價,主要通過課堂觀察來收集有關的信息,像他們參與班級討論中,試圖解決問題中,獨立或小組學習中,無時不在顯示他們對數學習的情感與態度,能看出是否有信心,是否有興趣,是否樂於探究,是否有毅力,是否有好奇心,誰敢於質疑?誰喜歡問“如果…將如何呢?”這樣的問題?誰喜歡問什麼種類的問題?以及對數學作用與價值的認識,等等。觀察是評價的最原始的方法,但不是惟一的方法,從學生的口頭表達、書面作業、實踐作業以及師生課外的交談也能提供有價值的信息。情感與態度不能進行量化評價的,要對學生個體的情感與態度的發展作比較客觀的描述性評價,更需要通過平時的教學過程瞭解學生的想法與行動的表現。

學校工作計劃 篇3

學校公共衛生工作計劃

爲切實保障廣大師生員工的身心健康,根據《江蘇省高校公共衛生管理規範(試行)》要求,結合我院實際,特制定學院20xx年度公共衛生工作計劃,具體如下。

一、指導思想

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和江蘇省高校公共衛生管理工作要求,堅持“預防爲主”的工作方針,提高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能力和公共衛生管理服務水平;大力開展以環境衛生、健康教育和除四害爲重點的愛國衛生運動,以增強廣大師生員工的社會公德、衛生健康意識,維護學院公共衛生安全,提升師生健康素質和水平,保障廣大師生員工身心健康。

二、加強機構隊伍建設,完善三級公共衛生組織網絡

1、進一步明確學院公共衛生工作領導小組工作職責。負責學院食品衛生安全、傳染病防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理、健康教育、校園環境及公共場所衛生等工作的指導、督查和考覈。

2、建立、健全學院、系(部)、班級三級公共衛生工作網絡,明確職責,落實責任。院長爲學院公共衛生工作第一責任人。各系、部、處室負責人爲本單位公共衛生工作第一責任人。各院、系(部)、班級設立公共衛生責任報告人,各學生宿舍設立衛生督查員。

3加大學院公共衛生工作的考覈,將公共衛生工作納入各系、部、職能部門工作考覈和班級的考評,推動三級公共衛生工作網絡發揮應有的作用。

三、加強公共衛生宣傳工作,提高師生員工的自我保健能力

1、利用各種媒體進一步開展多種形式的公共衛生宣傳教育活動,普及公共衛生知識,倡導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淨化、美化校園環境,提高師生員工的自我 保健能力。

2、結合與學院衛生相關的宣傳日,組織開展預防艾滋病、食品衛生安全、意外傷害防範等專項宣傳教育活動。

3、做好多發性、季節傳染病的疫情防控宣傳教育工作,引導學生主動參加預防接種。

四、加強疾病防治和監控工作,提高師生員工的'自我防病能力

1、院門診部改善就診環境,改善服務態度,提高服務質量和服務水平。

2、加強各種傳染病防控檢測,及時發現和報告疫情,迅速採取有效防控措施,切實做好傳染性疾病的防控工作。

3、做好年度新生入學體檢工作,做好教職工健康分析、管理,提高預防保健水平。

五、加強健康教育工作,提高師生員工身心健康素質和水平

1、充分認識高校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性,把健康教育工作切實納入學院工作計劃。

2、做好學院公共衛生網頁建設,依託校園網絡組織開展衛生知識宣傳教育活動。

3、積極參加上級衛生部門組織的健康教育活動,搞好健康諮詢活動。認真參加有關健康教育方面的繼續教育培訓和學習,進一步提高相關工作人員的理論知識和業務水平。

4、努力創造條件爲大學生開設健康教育選修課和衛生知識講座,培養大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減少心理疾患的發生,並把健康教育納入教育教學計劃。

5、定期開展大學生心理健康諮詢工作。充分利用學院心理健康中心諮詢室及時處理個體諮詢中的特殊案例,開展心理輔導,擴大心理輔導的覆蓋面。

六、開展愛國衛生運動,創造整潔、優美、文明的生活、工作和學習環境

1、加強愛國衛生宣傳工作。通過校園網、宣傳欄等途徑廣泛宣傳愛國衛生知識,進一步提高廣大師生員工對愛國衛生工作的認識,充分調動廣大師生員工參與愛國衛生工作的積極性。

2、積極組織開展四月份、十月份“愛國衛生月”活動,集中美化、整治校園環境衛生和室內衛生,進行全院衛生大掃除、做好學院愛衛工作。

3、加強除“四害”工作。進一步加強除“四害”的力度,做好夏、秋季滅蚊蠅工作,剷除孳生地,清理衛生死角;科學合理用藥,最大限度地降低蚊蠅、蟑螂密度。特別加強對廁所、垃圾箱、食堂等重點部位的消殺滅工作。

4、抓好食品衛生安全工作。切實做好學院衛生防疫與食品衛生安全工作,保障師生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保持學院正常的教學秩序,定期開展食品衛生檢查(包括個人衛生、室內外環境衛生、員工是否持“衛生許可證”上崗、工具售貨、防塵防蠅防鼠、用具容器清潔、生熟分開、食品保鮮等),確保食品和飲食安全,確保無重大羣體性集體中毒事故發生。

七、開展形式多樣的紅十字會活動,弘揚“紅十字會”精神

1.、加強學院紅十字會領導組織機構和隊伍建設。確保紅十字會有組織、按計劃、經常性開展活動。在學院現有紅十字會成員的基礎上,壯大紅十字會會員隊伍。

2、開展多種形式的紅十字會會員活動。利用校園網、校報、宣傳欄,及時地宣傳報道紅十字會方面的信息;加強高校校際間的紅十字會工作交流,組織紅十字會學生到其他高校紅十字會參觀學習。

3、舉辦衛生救護知識講座及預防艾滋病知識講座培訓班1~2次,教會紅十字會員自我保護的能力。

4、 利用5月8日世界紅十字日,開展紅十字會宣傳活動。組織新會員學習《紅十字法》。

5、 組織青年教職工和大學生開展無償獻血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