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工作計劃 > 2014年教學教研工作要點-教學工作計劃 教學工作計劃

2014年教學教研工作要點-教學工作計劃 教學工作計劃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56W 次
2014年教學教研工作要點-教學工作計劃 教學工作計劃
工作計劃
指導思想
以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及市委建設教育強市的《決定》爲指導,以“以教代研,以研促教,教研同步”爲宗旨,以校本教研、區域互動爲平臺,以校本教研、課題實驗爲抓手,以“強化隊伍建設,夯實過程管理,細化學科研究,打造高效課堂,提高教學質量”爲重點,牢牢把握“教師個人的自我反思、學科團隊的同伴互助、骨幹教師的專業引領、現代設施的有力輔助”四個核心要素,全面貫徹落實全市幼教、小學、初中教育教學工作會及2011年全市教育工作會精神,努力營造教研科研氛圍,形成開放、民主、高效的研訓機制,大力推進教學現代化,加快我鎮教學教研工作的良性發展,實現2011年既定的質量目標
工作要點
一、突出質量中心,齊心協力抓備考,全面落實教學質量既定目標。
1、明確質量目標。2011年中考確保全市前五,全市前100名達到8人;中學、陳小教育質量綜合評估進入全市前六,陳店鎮教育質量綜合評估總積分進入全市先進行列;各級各項競賽不掉項,力奪高名次;初級小學質量綜合評價各項指標水平全面提升,中小學生學科合格率、優秀率以及創新能力和水平不斷提高,全鎮中小學素質教育工程全面推進;教學裝備大爲改觀,教師整體教學水平和研究能力有較大提高。
2、精細教學管理。一是認真落實《課程方案》,切實做到學科教學無主次之分、無長短之分。教學課表做到“三個吻合”。即:課節與《國家課程方案》吻合,課表設置與中心學校2011年秋《關於課表設置與作息時間安排的意見》吻合,課表科目與教師實際教學記載吻合。學生學習與實踐活動兩不誤,特別是重視綜合實踐活動、理化生科實驗操作、陽光體育鍛煉活動。二是進一步加強教學常規工作的管理與考覈,繼續完善定期或不定期的檢查制度,做到有檢查、有記載、有反饋、有結帳,其結果納入教師績效工資考覈的主要內容。三是充分發揮教師潛能,合理安排教師任課,加大薄弱年級和薄弱學科的扶持力度,特別是小學三、四年級英語教學的穩定提高和中學政治、歷史、地理、英語的應考工作(政治、歷史、地理改爲閉卷考試;英語口語測試),學校適當予以傾斜扶持,逐步實現學科教師專職化。學校對薄弱年級學科定期進行檢查督促,幫助分析問題,加大整改措施,落實改進意見,力求學生全面發展,全體學生整體進步。
3、優化備考策略。一是多渠道、多方式不失時機地進一步統一提高全鎮教師對質量工作的思想認識,樹立“質量爲大,質量爲先,質量爲狠”的觀念,把提高質量作爲辦人民滿意教育、建設教育強鎮、爲陳店人民謀福利的大事來抓,摒棄高調空談,推崇真抓實幹。二是組織好非畢業(結業)年級學年度學科鎮級調研考試,全力搞好畢業(結業)年級學科市統一調考和非畢業(結業)年級學科抽籤檢測迎考備戰工作,把考試作爲學校重大的育人活動和手段,充分彰顯學校考試的教育本質功能,讓師生得到誠信、守紀、公平、求真的教育,狠抓考風考紀和考試規範,以嚴肅的考風促良好的校風、教風和學風的形成。抓實學月學科知識過關檢測分析,結業業(結業)年級學年度學科調學生體育項目學段達標校級競賽活動;開好質量分析會,充分發揮考試的診斷、評價、導向功能,及時調整管理措施,促進全鎮中小學教學質量穩中有升。三是學校依據校情制定切實可行的《質量結賬方案》,分解、細化各類質量目標,將質量目標分解到年級、到班、到組、到人,做到人人有目標,班班有目標,科科有目標,實行教學質量捆綁結賬制,質量結賬到班,結賬到年級學科組。實行質量過程問責制,做到非畢業年級和畢業年級同樣待,考查科目和考試科目同樣抓,實行獎優罰劣,拉開獎勵檔次,重獎學校質量有功之臣,達到目標評價、目標激勵的作用。四是學校組建備考專班,制定備考方案,明確分工,理清職責,包科蹲點抓備考,深入課堂抓備考,深入學生抓備考,深入教師抓備考,實行同獎同賠,捆綁結賬。五是抓實集體備課,努力做到獨立鑽研、集中交流、因人而異、取長補短、反思完善,不斷改進,充分發揮學科組全員的智慧,羣策羣力,團結協作,精細備考,提高平時備考的效率和質量。六是學校依據校情班情,開展紮實有效的培優治跛、培優輔差活動,確保小學生合格率、中學生優秀率達標,確保校與校、科與科、班與班之間基本平衡,全面提升全鎮的整體質量。七是加強備考的巡查與調控,年級力求做到“四個統一”。即:統一備考計劃,統一備考進度,統一備考資料,統一備考檢測與分析。及時反饋信息,商討改進辦法,做好查漏補缺,確保環環相扣,步步落實。
二、強化教師研訓,多種途徑促發展,確保教師業務素質有新提高。
1、把教師的業務自學做實。“教書者必先強己,育人者必先律己”。學校加強師資研究,進一步完善業務學習制度,採取多種途徑,強化學習效果,努力提高教師的教育理論素養,轉變傳統的教學觀念,樹立先進的教學理念,着力創建書香型校園。一是落實好“三層次、二必須、一檢查”。即:在學習形式上劃分“三個層次”,每學期一次全校性的專家教育理論輔導講座、每月一次學科教研組的集中業務學習、每天一小時的個人業務自學;在學習內容上做到“二個必須”,必須是先進的教育思想和科學的教育理論,必須是與所教學科實際相結合;在學習管理上落實一檢查,每學期對學科教研組和個人學習情況進行全面檢查,檢查結果納入教師考覈結賬和學科組組長考覈(包括學科組集中學習記錄、個人學習隨筆和教師自學筆記等)。二是落實好“名師工程”。學校要搭建平臺,提供鍛鍊學習機會,鼓勵教師成名成家。做好校本研訓工作,特別是信息技術知識的學習,儘快解決本校專任教師運用信息技術優質服務教學的問題。強化教師所教學科專業知識的鞏固與提高,努力提高教師學年度參與全市業務水平考試的合格率和優秀率。學校制定“名師”培養計劃,提高學校骨幹教師的佔有比率,實現中學省級、小學地級“明師”零的突破。三是陳中、陳小(高小部)全天開放閱覽室,初級小學(含陳小初小部)進一步規範班級圖書角,建立教師辦公室圖書角,開展“我讀書,我快樂”、 “讀中華經典,建書香校園,做君子少年”、“書香伴成長,課改顯智慧”、等主題活動,從領導到教師,從教師到學生,從學校到班級,從學科教研組到年級備課組,大興讀書之風,培養師生的文明行爲和儒雅氣質,努力創建書香型校園,塑造學者型教師。
2、把教師的校本培訓做實。學校組織多種形式的培訓活動,通過活動拓寬教師知識面,轉變傳統教學觀念,重構教學知識結構,適應課改教學要求。學校把本校教師的發展放在第一位,抓住提高質量的這一核心要素,爲了學生的發展,爲了學校的發展,首先應着力於教師的發展,爲本校教師謀好“福利”。一是組織培訓考察。學校每學期安排一定經費,組織專任教師外出學習與培訓,力求做到“四不”,達到“九個一”的要求。即:學校不要以經費短缺爲由而不安排教師外出學習培訓,學校不要因領導對學科認識的偏差而不安排語、數、英以外學科教師外出學習培訓,學校不要因爲了照顧教師情緒或關係而排序輪流安排,學校不要因爲自身工作不力而忽視教師學習培訓後有效作用的發揮。每週參加一次集體備課活動,每兩週寫一篇有一定質量的教學反思或教學隨筆,每學期閱讀一本教育教學專著,研讀一種與所教學科相關的教學雜誌,自制一份有一定水準的教學課件和電子教案,上一節高質量的電教展示課(彙報課、研究課除外),每學年參加一次上級組織的教師教學觀摩或培訓,參加一次與教學相關的比賽或達標驗收,寫一篇有一定分量的教學論文或案例設計上送評獎或刊物發表。二是用好網絡資源。學校充分利用現有的網絡資源,組織學科教師聆聽名家名師專題講座,觀摩名師名家的課堂教學,有針對性的展開討論,結合自身教學進行反思,取人之長,補己之短,借鑑經驗,優化教學,少走彎路,快速成長。三是夯實“反思”環節。全鎮上下統一認識,進一步抓實抓好教學反思工作。教學反思是促進教師專業成長的一個重要途徑,是教師專業發展和自我成長的核心因素,是連接教師經驗和教學行爲的橋樑。美國心理學家波斯納認爲教師成長的公式是:成長=經驗+反思。他還認爲:沒有反思的經驗是狹隘的經驗,最多隻能形成膚淺的知識。教師樹立反思意識,培養反思品質;明確反思內容,選定反思形式(內容可爲成功之處、不足之處、教學機智、學生創新、教學設計等;形式包括教學個案分析、小組交流反思、課例反思等);重視對課堂教學的反思(可以是課前的前瞻性反思、課中的調控性反思、課後的批判性反思)。學校充分利用已有的網絡辦公平臺和教師博客羣,通過設置“教後反思卡”、“教學故事卡”、“教學隨筆”等形式把教學研究轉化爲教師的個人意識和自覺自願的行爲,讓教師在反思中磨鍊自己,在反思中培養能力,實現教師教學水平和研究水平的長足進步。
3、把傳統的“四個活動”做實。學校搭建交流切磋平臺,相互學習借鑑,促進教師整體素質的提高。一是繼續發揮骨幹教師的引領示範作用,抓好中學學科骨幹示範引路和陳小的送課下校活動,抓實校級拜師學藝活動,聘請專家或名師走進校園爲教師做輔導講座,力爭全鎮教師本年度有新的收穫;二是充分發揮已有的網絡辦公平臺和教師博客羣、qq羣的作用,紮實開展“教學沙龍”活動,營造寬鬆、開放、自由、民主、和諧的教學交流氛圍,讓教師在“聊一聊”、“議一議”“說一說”中暢所欲言,各抒己見,把體會說出來,把觀點亮出來,把問題和困難抖出來,共同探索、積累高效教學的新思維、新方法。讓教師在交流的過程中,潛移默化地接受理論的薰陶,在無形中構建一種新型的校園文化,使他們得到紮實的鍛鍊和明顯的提高,教育思想、教學觀念、課堂實踐發生根本性的變化。三是召開骨幹教師校級專題論壇會,利用骨幹教師敏銳的學術眼光、較高的理論基礎和嫺熟的駕馭能力,緊緊抓住學校的實驗課題,精心策劃,認真準備,組織交流,及時總結,全面推廣、改進教學。爲骨幹教師搭建暢談教育理念、交流教學體會、介紹教學經驗、切磋教學技藝、互動教學反思、相互學習成長的平臺,
三、搭建互動平臺,紮實開展教學研究,全面打造高效優質課堂。
1、優化備課質量。教學系統是一個由若干要素構成的開放的複雜系統,備課只是其中的一個要素,它是教學過程的設計,是教學資源的開發與利用,是教學知識的內化與活化,是對學生的研究與關注,是教師自身的再學習再提高。要想提高教學質量,要想使教學的整體作用大於其構成要素的作用之和,就必須要在備課上動腦筋、下工夫。一是優化備課方式,提高備課質量。全鎮推廣陳小“紅藍筆雙案”備課模式,預設方案,研究修改,定型施教、反思完善。全鎮已實現班班通的學科教師嘗試電子備課(使用電子教案模式),網上辦公,網上教研,減少教師不必要的抄寫工作,增加教師鑽研教材、分析學情,學習名家案例、收集整理資料、精心設計教學過程的時間,提高每節課的備課質量。還沒有實現斑斑通的學科教師繼續落實年級學科集體備課制,不斷總結經驗,細化備課環節,優化備課質量。二是初級小學繼續開展“四校”聯合、學科互動、主題研究、資源共享的集體備課活動,年級學科組做到“六個統一”。即:學科教學計劃統一、學科備課活動統一、學科備課體例統一、學科教學進度統一、學科教學課件統一、學科教學檢測統一。三是更新教學手段,整合教學資源。學校鼓勵教師廣納網絡優秀資源,大膽借用名家經驗,結合實際嘗試實踐,輔助學科教學教研,提高平時課時效率。已經實現斑斑通的班級學科教師做到堂堂用好電教設施,未實現斑斑通的班級學科教師每學期至少利用電教設施有效輔助教學20節以上(骨幹教師30節以上)。
1 2 3 4

以下內容與本文2011年教學教研工作要點相關,可查閱參考:.人教課標版五年級下冊教學計劃 .人教版小學數學第十二冊教學計劃 .2010-2011學年度下學期物理教學工作計劃 .2010至2011學年度語文學科教學工作計劃 .2011年五年級下學期語文教學計劃 .蘇教版五年級語文下冊教學計劃 .青島版小學數學二年級下冊教學計劃 .人教版實驗教材五年級下冊語文教學計劃
【返回 教學工作計劃 欄目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