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工作報告 > 2016關於中等教育情況調查報告

2016關於中等教育情況調查報告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47W 次

自2006年以來,國家進行教育結構調整,大力發展職業教育,加大職業教育建設投入。在不到十年時間裏,基本實現每一個縣至少有一所中等職業學校的建設目標。下面是小編整理的2016關於中等教育情況調查報告,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2016關於中等教育情況調查報告

 【2016關於中等教育情況調查報告】

  【摘 要】

通過對民工子女教育現狀的調查研究,關注他們當前的家庭教育及學習現狀,我們採取了一些措施解決民工子女的入學教育問題,規範對民工子女的招生,對外來務工人員的子女教育同本地市民的子女教育同等對待。在對這些孩子的因材施教中,我們教師樹立起了一種全新的大教育觀,爲學校的優化持續發展奠定了基礎。

  【關鍵詞】

民工子女 教育現狀調查 發展

  一、課題的提出

近年來,椒江區的國民經濟一直處於快速健康發展的狀態。在經濟的帶動下,外來務工人員也不斷的涌入,因農村房租便宜,大量的民工租住在海門、白雲、加止等幾個街道,緊靠市區的海門、白雲、加止等幾所學校就勢必擔負起這些外來民工子女入學的重任。怎樣在新的形勢和環境下推動學校教育繼續向前發展?2004~2005年,我校成立了《民工子女教育現狀調查研究》課題組,在實踐過程中,對在本校就讀的民工子女教育現狀進行了調查和分析。

勿庸置疑,外來打工者總是會受到種種限制,民工子女得不到良好的教育,他們很難融入當地的教育、學習生活,我們成立本課題小組,是立足於學校的長遠發展,重視民工子女的教育工作,並盡一切可能做好民工子女的教育工作。本課題提出有以下歷史背景:

1.社會大背景

民工子女教育問題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城市化過程必然出現的教育問題,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王春光表示,要警惕農民工子女心理“邊緣化”傾向,他說,農民工子女本身就在經濟條件等方面處於弱勢地位,好不容易能與城裏孩子坐在同一個教室裏接受質量較高的教育,卻又要承受來自城市孩子的種種不理解,生活上的困難沒有讓他們退縮,可這樣心靈的創傷卻難以撫平。揚州大學社會學專家也認爲,要注意“邊緣人第二代”社會心理素質。

民工子女教育工作稍有失當就可能增加社會邊緣人羣,他們就有可能滋生出多種反社會心理,這種心理如果得不到及時的撫慰和恰當的矯正,就有可能外顯爲非正常的,甚至違法的社會行爲,其中一部分,可能會走上犯罪,乃至反社會道路,其結果必然給社會治安帶來壓力,給城市生活造成威脅。據悉,椒江區現有外來民工10萬多人,政府十分關心外來民工子女的健康成長,今年接收了7000多民工子女就學,同時出臺了多項舉措保證民工子女的就讀,給他們以同等的“市民待遇”,使他們與城市兒童一起茁壯成長。通過問卷調查發現,34.4%的外來打工者全家月收入不足800元,而每學期要爲孩子花費400元以上的打工者佔81.7%。62.5%的外來民工子女將課餘時間花在看電視上,生活極其單調,只有13.5%有課外閱讀的習慣;48%的孩子渴望能得到與當地孩子同等的待遇,他們在學校裏常常感覺自己是一個異類,這使他們缺乏自信;73%的孩子成績中等偏下,他們幼小的心靈承受着家庭經濟壓力和來自社會的壓力,地域差別與成績不理想的現狀使他們在學校裏更多地選擇沉默和獨處,學校因此要及時制定應對策略,不斷縮小民工子女與本地生的差距是當前迫在眉睫要解決的問題,基於此,開展這方面的研究很有必要。

2.學校現狀反思

我校共有學生1725人,其中外省民工子女333人,省內民工子女175人,佔全校總數的30%左右。今年招收的一年級新生中,本地學生199人,外地生132人,民工子女就佔了將近40%。按目前發展趨勢,明年的比例將會上升。且這些生源參差不齊,打架、亂拿亂翻同學書包及學習用品的現象經常發生;中途離校;(這些現象各段亦有)一年級新生上學、放學家長接送不定時等等。另外表一顯示,外地學生人數比例逐年攀升(表一中的二年級欄即爲2003學年的一年級新生,以下類推),本地生人數比例逐年下滑,每學年轉入學生爲零,而2004學年第一學期轉出學生就達60人,這60人當中分兩類:首先是外地學生莫名其妙的離校溜走,其次是本地學生的擇校轉學。這些給學校的管理,班級的學習管理帶來了諸多不便,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學校教育教學質量的提升,不免令人擔憂。從學校的未來發展,學校的定位考慮,我們不得不考慮民工子女的招生問題,但既已來之,就要安之,已加入海門小學,就是我門家庭的一份子,我們一視同仁。鑑於此,從學校的實際出發,學校成立課題組,對此進行調查。

  二、調查與分析

在2004學年第一學期的一年級招生中,新生入學工作給學校帶來了諸多麻煩,其中民工子女的招生就是首當其衝,嚴重影響到學校的常規工作的開展。我們的調查研究就從學校、家庭開始,再回轉到民工子女的現狀教育。現將調查研究分析如下。

近幾年,民工子女不斷地涌入我校,可家長仍然不注重對學生進行家庭教育,有些家長對家庭教育的知識一無所知或一知半解,甚至違背小學生成長的客觀規律,急於求成,拔苗助長;有些家長的教育思想不正確,將教育子女的責任依賴於教師、學校。爲了提高家長對家庭教育重要意義的認識,同時引起教育部門、教育工作者對民工子女教育的高度重視,以便採取各種辦法,通過多種途徑,協調好校內外各種教育力量,我們對民工子女家庭教育現狀進行了調查。以本校508名學生及所在家庭作爲調查對象。採用問卷調查、座談、家訪等形式,對學生專項調查的要點有:(1)你愛你的父母嗎?(2)你希望父母怎樣教育你?對家長的專項調查的要點有:(1)你平時管孩子嗎?怎樣管?(2)你們是怎樣起示範作用的?(3)當孩子做出成績時,或做不正確的事情時,你們怎麼做?(4)你認爲家庭對孩子的教育和影響是否重要?在仔細研讀調查、家訪和談話記錄的基礎上,綜合起來作個案分析,探求共性原因。

(一)家庭現狀方面

1.家長對家庭教育的認識程度

在受調查的508名學生家長中,認爲家庭教育非常重要的不多,僅佔18.3%,由此可以看出,有一小部分家長知道家庭教育的重要作用,他們認爲家庭應爲孩子的健康成長創造一個良好的育人環境,家庭對孩子的教育和影響是非常重要的,教育是從家庭開始的,家庭是兒童心智發展的基礎,據瞭解,認爲家庭教育非常重要的家長,其子女在學校各方面表現也都是非常不錯的。表中顯示認爲家庭教育比較重要的家長佔67.3%,佔大多數(但這類家長說話模棱兩可)他們認爲家庭對孩子的成長有一定的影響,孩子的品格形成主要取決於家庭的早期教育,孩子成長的道路很長,很艱鉅,需要家庭的正確教育和引導。此表還可看出,認爲家庭教育不重要的佔14.4%,這一小部分家長認識不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他們認爲孩子從生下來到上學前班這段時期還不懂事,家長沒法教育,孩子上學前班開始,就進入學校,教育孩子是學校的事,是老師的責任,這種錯誤的想法及做法,會對孩子產生不良影響或造成嚴重的後果。

2.家庭教育的方式、方法

有些家長沒有科學的教育方法,對子女的教育只能泛泛而談,過於簡單,只會說“好好學習”、“聽老師的話”;而對老師嘛,說些“××老師你對孩子嚴點,越嚴越好”、“他不聽,你就打他、揍他好啦,”——這些話沒有錯,但當孩子一旦養成不良的學習習慣,喪失了學習的興趣時,這些話的作用是不大的,或者說不起作用的。更有甚者,家長採取簡單粗暴的辦法教育子女,如打、罵,不給飯吃或趕出家門。從表三可看出,對孩子實施“打罵”式教育的佔42.3%,大有人在。據瞭解,經常被父母打罵的孩子,在學校裏不是油滑成性,就是性格孤僻。有10.4%的家長能對孩子進行榜樣教育,他們深知“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在孩子面前非常注重自己的言行舉止,爲人處事,希望給孩子做個好榜樣,樹立良好的形象。有9.6%的家長提倡對孩子進行說服教育,但據他們自己說,有時家長自己做得就不夠,不能以理服人,所以根本說服不了孩子。另外,還有37.7%的家長乾脆不管孩子,聽之任之。據瞭解,大都的說工作太忙,爲生活奔波,無暇顧及;有的乾脆就不想管,認爲有學校、有老師管,家長就不用管了。

3.小學生對家庭教育方式的選擇

現在很多家長不懂得如何教育子女。有些家長不是不管孩子,而是管得過多,時時事事都管,不給孩子自由發展的空間,不給孩子動手動腦的機會,使孩子產生依賴性,也使孩子的獨立意識、獨立人格、自尊心和上進心受到傷害,甚至產生逆反心理。由表四可見,希望父母管得多的佔總數的4.8%,據他們自己說,平時父母管慣了,離開父母什麼都不會做。而希望父母少管的孩子佔11.6%,他們希望父母給孩子點自由,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小孩子都願意聽讚揚的話,不管做的對與錯,都希望得到家長的鼓勵,這樣的學生佔65.4%。沒有一個孩子喜歡父母打罵,有的孩子甚至當着父母的面說:“如果你們再打我,我就離家出走。”可見,打罵這種教育方式是萬萬要不得的,還有18.2%的孩子希望能自我教育,要求家長給提出計劃或指導性意見,讓孩子自行處理一些事務,最後家長可檢查驗收。不過有一點值得提出,民工子女的孩子獨立生活能力較強,這正應了一句老話:“窮人的孩子早當家”。

由上述調查可以看出,當前民工子女小學生家庭教育還存在很多誤區,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